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高火香

找到约3,597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豆香、火香、兰香,西湖龙井到底什么香?

再过几天西湖龙井就要上市了,我们都知道西湖龙井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而她独特的香气,也一直被奉为江南春天独有的气息。

不过你是否知道西湖龙井的香气可不止一种哦,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她的那些香气。


1豆香


豆香大多为茶农形容自己炒制的作品,香气特征类似于嫩豆香。作为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香型,不同的人闻起来也有不同的香气。有人认为她类似于豌豆芽,有人认为是炒豆子的香气,甚至有人认为是豆子开花的香气。

 


2栗香

栗香多指熟栗香,就是冬天马路上飘来的甜蜜板栗。虽然她和豆香一样都是饮茶人口耳相传的形容,却成了普遍认同。而在等级比较低的西湖龙井中,也偶尔能闻到这种香气。

 



3高火香


高火香顾名思义就是用高火温对龙井茶进行提香,是一种刻意追求茶香的行为。其实本质上是对温度把控不到位,致使芳香物质在高热作用下反应过度罢了。



4清香


清香具体来讲就是清爽、馥郁的香气,这种香气多出自手工炒制的群体种茶青。这种茶叶在冲泡时,香气清香浓郁持久,口感饱满丰富、回甘迅速。

 


5兰香


兰香是龙井中高品质的象征,只有在品质特别好的西湖龙井中才会出现。作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香气,她优雅如初春山谷里的兰花,令人迷醉。

 


既然说到了西湖龙井的香气,那如何留住这种香气也是要顺带一提的。


通常我们买回西湖龙井后都会放进冰箱低温冷藏,但是冰箱中的异味却是茶叶香气的杀手。所以如果必须与其他食物混放,应当完全密封以免吸附异味。

 


取茶叶时,也应等茶罐温度回升至与室温相近时再取出,否则骤然打开茶罐容易使茶叶表面凝结水汽,加速劣变。


除此之外,小忆还想给大家分享一个热水瓶贮存法。


——最普通的热水瓶即可


将茶叶放置于瓶胆内,盖好塞子。若暂时不饮用,可用蜡封口以防止漏气,延长保存时间。由于瓶内空气少,温度相对稳定,瓶内的茶叶可以保存数月。


但要注意所选用的热水瓶胆隔层不能有破损,内壁的水垢也要清除干净,以免污染茶叶。



杭州忆江南茶业有限公司,中国茶业领导品牌,致力于做老百姓买得起的高性价比好茶、涵盖花草茶、水果茶、绿茶、红茶、乌龙茶以及各类创新茶。目前已是国家代用茶行业标准制定单位,并且参与国家茶业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审定,为中国茶业的标杆企业之一。

星球测评 | 何为岩韵?怎么买到高性价比岩茶?



上期我们从“挑选男朋友”的角度向朋友们分享了“水、肉、大”的岩骨花香的“基本身份特征”——

比如原生家庭:树种

性格:滋味

特长:产量高,名声大

加分项: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送礼不过大红袍!


这期我们来探讨一下啥是岩韵,这似乎是一个很中国式的审美问题,其实也不尽然。

“韵”“气”都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审美名词,正气、义气(广州小伙伴过冬基本靠“一身正气儿”)这个"气"如何理解,茶叶中的"茶气"是啥玩意儿,咱们下回再细聊。这期,就先说说“韵”,所谓“岩茶的岩韵”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回忆一下,在你的字典里,何为韵?

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对茶,有一种水很深、很玄的误解呢?

同样一个常见字,比如,你放到聆听一首音乐、品尝一款美食、欣赏一种艺术,你不会吐槽,为啥这个"韵"字前面加一个茶,大家就觉得茶人在故弄玄虚了呢?

说回"韵",我们恐怕从小学就会开始接触到,比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音乐的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词歌赋的韵,还可以用来形容舞蹈、摄影、美术甚至是建筑,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尤其是建筑,它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是一种间距、形状等有逻辑的“搭建”,就好像一组完美的五线谱。

我们会为一首歌潸然泪下、会为一幅画驻足、会深深的记住小蛮腰(广州塔)的样子,会觉得它们很"有韵味",你感受到这些美好事物背后的共通点了吗?

对,这就是

因为它们都会给你留下“记忆点”,以它们各自独特的方式。

当你再次听到这首歌、看到这幅画,你会有联想,甚至有“回到从前”的错觉。

这就是韵的体现方式,有喜有悲,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共鸣。

如果说“味”只是感性世界里的那些一般性的感官体验,那么,对于那些特别深刻、美妙而持久的体会,我们便可称之为“韵”。

所以,一款好茶,就和一道怀石料理、一首经典歌舞、一部经典电影、一幅经典绘画一样。。。。。。当茶汤在口腔回荡,直接刺激你的口鼻,当然也会有让人油然而生美好感觉的"韵"。

那么,回到具体的岩茶,其中所指"岩韵"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在"韵"字前面加一个岩字,这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何为岩韵?


喝茶大都是愉悦的,因为茶叶中的氨基酸会刺激我们大脑释放多巴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说喝茶有“恋爱的感觉”了。而茶的韵味,就好比我们听了一首动听的旋律,听完还会回味,茶汤也是。

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当你喝到一款有韵味的茶,它会让你安静下来、停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岩韵”首先说的就是这款茶对你很有吸引力,你很喜欢。

所以,好茶就像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篇好文章,能唤起人的好心情。

那武夷山的岩茶之韵,又有怎样的风味特征呢?

如果你去过武夷山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看着眼前一座座山峰俊秀,置身氧气森林无敌胜景,你会很自然的产生"美好如斯"的感叹。

生于斯、长于斯的武夷岩茶,正是合了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茶"的特点。

正岩茶特色——甜——氨基酸含量高

这与武夷山独有的生态环境有关,来来来,我们先看图~

丹霞地貌,奇峰突兀。武夷山的山体属沉积岩,相对疏松,镁、铁、锌、钾等矿物质丰富,生长在这么有营养的环境下,茶叶的内涵物质当然丰富啦,香气滋味那是棒棒哒;

光照以漫射光为主。丛林植被茂盛,直射光少漫射光多,坑、涧地处低,光照不会太强,而有些人以浓、强度判别是否为正岩茶,是有偏颇的。正岩茶有浓强度高的,但浓强度高的不一定就是正岩茶,这点很重要,要记住哦~

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沉淀,这个道理你肯定懂,想想为啥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那么甜;

水雾丰富,雨后湿润的空气被锁在山涧的小环境里,不易散去,负氧离子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其中,奇丹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16%(绿茶的氨基酸含量通常在8%-9%),这个数据一出来令很多专家惊叹呢~

韵——全方位的感觉

这里的觉不只是味觉,还包括嗅觉、体感、精神层面享受记忆


如何体会岩韵?

啜吸法品饮茶汤,慢咽(正如清代袁枚所说的“不忍遽咽”)。喝茶时,一边吞咽一边呼气,体验喉部清凉、润甜的舒适感,茶香从口腔连接到鼻腔直至头顶,似通窍之感(像是吃了淡淡的薄荷糖),齿颊留香。

袁枚,清代文学家、评论家、诗人、美食家。他之于武夷岩茶品饮之道的最大贡献在于:以美食家的角度品评茶味,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文。

乾隆四年,70岁的袁枚来到武夷山,游览了幔亭峰天游寺,在《随园食单》中的茶酒单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鲁莽便失真。卢仝七碗笼头吃,不是茶中解事人。”在他看来,岩茶之味是茶中的人间至味。


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岩茶?

根据小伙伴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做了两种攻略:


自主学习型:适合有时间,求知欲更强的朋友


1.多读一些岩茶书籍(如《武夷岩茶百问百答》),了解科学、正确的岩茶知识,学会区分不当言论;网络上的不当言论有很多哦,比如:武夷山海拔越高的茶越好;焙火越重茶汤越浑浊;焙火越重品质越高。

2.多喝、多买、多入坑(交学费),喝茶用脑,实践出真知(嗯,喝懂茶真得靠智商)


喝茶时注意四点:

①看干茶、闻干茶

看干茶:干茶粗壮、紧结、乌润。如果有黄片(粗老大叶)干茶会比较松散、不成型。

闻干茶:干净、无异味

②看汤色:干净、透亮,即便用“破坏性”方法进行冲泡(100℃水闷泡1-3分钟),也只是颜色加深,茶汤依旧透亮。

③观察身体感受:茶汤喝下去的舒适感,香气、滋味是否令你愉悦。不好的茶身体会有排斥的反应,难以下咽,不想再喝。



④看叶底:鲜活、油亮、肥厚柔软有弹性

你学会了吗?

被动学习型:适合“拿来主义”,有啥喝啥的人群


这类朋友可以多看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测评类文章、视频,比如茶叶星球(没错,这是广告,哈哈);或者选择则专家推荐,优中选优,少入坑。


价格入门:多少钱一斤起步?

品质过关的岩茶是有基础价格的,因为岩茶的产量少,你知道吗?正岩茶只有72平方公里~(内心苦涩,不知喝了多少A货正岩茶o(﹏)o)

而且岩茶的制作成本很高,比如,茶园养护成本、人工采摘、人工挑拣的成本,而且岩茶需要反复焙火,制作工期长(6个月),制茶经验丰富的师傅费用也高,这些环节都表明了岩茶不可能便宜!!!

ememmmm,入门级岩茶起码是400/斤起

另外,喝茶也是一个晋级的过程,就像打小怪兽一样,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对茶叶等级会有更高、更深的认识,最终打爆大BOSS。

重点来啦:所有的茶都可以用“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来判别,多数时候都不会吃亏,因为我们的味觉、身体不会欺骗我们!

“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高温+坐杯(100℃闷泡1-3分钟)


为啥岩茶这么好喝?有啥秘诀吗?

为啥?因为制作工艺呗~大师和大厨一样,工夫很重要!岩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制作工艺:做青、焙火

做青: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根据茶叶的状态做青数次,从下午6点左右到第二天凌晨3、4点。我喜欢把乌龙茶叫做“熬夜茶”,制茶真的是熬心血,每到茶季,制茶师傅们的生物钟都混乱了,好辛苦。

什么是做青嘞?它有两个工序:碰青晾青,并且交替进行。碰青——茶叶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茶叶外缘的细胞壁破损,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状态,芳香物质不断释放、变化的过程;碰完之后晾一会,让受损的地方“自我修复”一下(主脉的水分流向叶缘,补给受损地方,重新舒展)。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人生?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焙火:更是漫长的过程,岩茶要至少三道焙火,从4、5月到10月,半年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状态进行焙火(焙火越重、存放时间越长,茶叶越黑)。但并非越黑越好,要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焙火是啥?请看下面的“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另外,根据岩茶的制作工艺,要在秋冬季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有些茶焙火重,需要放置1个月,退火后再喝滋味更佳。所以,岩茶不像绿茶,追求“绝对新鲜”。

PS:岩茶油润度好并非高品质岩茶的重要标准,有些茶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其油润度才会慢慢展现出来。


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①岩茶客们常聊到的「蛤蟆背」是什么?

焙茶的时候,火温和时间达到一定程度,茶叶受热膨胀鼓起来,表皮和叶肉分离形成的气泡点,如蛤蟆的背部一样,这个就被人俗称“蛤蟆背”。But,这个不能作为评价岩茶品质的标准。

你听说过铁观音的“蜻蜓头”吗?未来某期告诉你~

“焙火”是啥?

你是不是以为把茶叶放在火里“烧烤”?NoNoNo!

焙火类似于烘焙蛋糕、咖啡豆(有些重焙火的岩茶闻起来与咖啡熟豆相似,就是这个原因啦~属于“火攻香”),主要目的是把茶叶里的水分、青气蒸发掉,干燥是所有茶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焙火是干燥的一种方法),只有水分达到一定标准后(通常是6%以下)才可以长期贮存。传统的烘焙(碳焙)是把茶叶放在焙篓上,下面用炭火的热量慢慢烘干茶叶,有点像广东人煲靓汤“文火慢炖”

岩茶的焙火非常讲究,其他茶叶焙火1-2次,而岩茶焙火至少3次,甚至5、6次,从四五月份采摘鲜叶,到最后一次焙火,要经历6个月之久,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

焙火工序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和经验,这就是上一篇文章开篇讲到,为啥传承技艺那么重要,为啥有那么多非遗传承人了。


②为什么没有老丛肉桂?

答:肉桂是近几十年的优良品种(有好种、好养、好活、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性),最老的肉桂有50余年。而水仙是老树种,有百余年,所以称为百年老枞。通常80岁以上称为“老枞”,不到80岁但树龄比较高的叫做“高枞”。



下期预告


写在后面的话

茶为国饮,什么是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作为不年轻的90后、00后,我们要为茶叶发声!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真真切切。“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艺、茶道等我们老了,自然有所体会。我们想做的是:让你爱上这杯茶。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然后,爱上茶!


武夷岩茶的岩韵,是那种高火茶焙焦的味道吗?



《1》


最近遇到了一位情商极高的茶友。


原来是喝白茶的,很喜欢白毫银针的毫香和淳汤。


后来改喝起岩茶来。征服过白茶之后,亦想征服岩茶。是一位有征服欲的青年。


这位茶友情商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他在与我讨论观点的时候,会引用别人的观点,而这个观点,与我的观点,有时候是相左的。而他亦会用我的茶,与别人PK。


但他体贴村姑陈的感受,会先说,"我在岩茶上认你做老师,当然是以你的观点为主,但我有一个实际体会是......."


这样,村姑陈就十分地龙颜大悦,就算观点与我相距甚远,也会不厌其烦地解说。


不像蓝小笛,上来就直接说,喂,人家说你的茶闷泡了很苦,说你茶不好。


这话一听,我马上就会跳起来,你会不会泡茶,哪个茶闷泡了不会苦的?不会泡不要出来丟人现眼!


然后相看两厌,各人喝各人的茶,互不搭理,最后把他扫地出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村姑陈既是女子,又是小人。


画外音:(李麻花骑着拖把拍着手)村姑陈,小心眼儿,难侍候。。。





《2》


跑题了,说回这位高情商茶友的问题。


他说,他的朋友喝了水帘洞老丛,认为,火不够重,没有岩韵。


咦?火功不高,岩韵不显?


难道只有高火功的武夷岩茶,才有岩韵么?


当然不是。


茶友说,他的朋友,很懂武夷岩茶,所以他说这茶没有岩韵,茶友是没法子反驳的——你能反驳你的老师,说他写的论文逻辑不清晰么?


在学术界,前辈就是权威,向权威挑战,是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于是村姑陈陷入了思索当中。


“很懂武夷岩茶”、“火功不高”、“没有岩韵”,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在学刑侦的村姑陈眼里,它们渐渐变成了相互之间有强大关联的三个符号。


于是,我给茶友发了三条语音,告诉他,我懂了。


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1.茶友的这位朋友,喝武夷岩茶的年份应该不短。


2.他喝的,大多是建瓯建阳或者下梅所产的外山茶。或者,来自星村。


3.他喝的茶,大多以高火为主,故而他习惯了长时间坐杯闷泡,以及高火茶的汤感。


于是,以他的喝茶经验,当喝到今天这泡出自天心村的,出自正岩水帘洞产区的,出自老制茶师的水帘洞老丛水仙,自然而然地做出判断——不好喝,没岩韵。


SO,他只是觉得味道不够霸气(其实就是觉得不够煞口,不够刺激,就像有的人喜欢吃重庆火锅,喜欢那股把舌头麻辣到流泪的劲)。




《3》


为什么喝了武夷岩茶很多年的老茶客,都喜欢重口味的外山茶,或者高火功的隔年茶?


因为,他们的舌头,适应的是多年前的武夷岩茶的味道——高火岩茶的味道。


多年前,在铁观音还在一枝独大的时候,偏居一隅的武夷岩茶,销量是不太好的,跟铁观音比起来差得太多了。


在销售低迷的时候,为了让做出来的茶,不致于坏掉而血本无归,武夷山的茶农们,会把岩茶的火功,一再焙高,焙到水分几乎为零。


没有水分,茶就不会返青,不会发酵,不会变坏。


火焙到极高,茶叶的性状就极为稳定,不会因为存放了一年两年,口感就发生极大的变化。


这样的岩茶,俗称高火茶。


这样的高火功岩茶,极耐存放。


茶农们可以把它存在家里,慢慢卖。卖不完的,要是喝起来味道变了,就再烘一次,或者再焙一次,火的轻重,视茶叶返青的情况而定。


多年来,喜欢武夷岩茶的人,喝的大多数就是这种高火茶。


在他们的认识里,武夷岩茶,就等同于高火茶。中火,哪怕是中足火,也不是武夷岩茶。


所以,他们才会固执地认为,只有高火岩茶才能代表武夷岩茶,才有岩韵。




《4》


武夷岩茶这种把火功焙到极高的风俗,要追溯到遥远的年月。


从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起,武夷山就成为了皇家御茶园,整个朝廷官员和皇室的用茶,都从武夷山三坑两涧(即正岩的核心产区)里采制。


然而,在那交通不便的年代,武夷岩茶制作好之后,再运到山外,运到遥远的京城,没有一个月,是很难到达的。


有要人抬杠,说古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妃吃广东的荔枝 ,飞马三天之内就能运到西安,为什么你福建的茶叶运到北京,要一个月?


杠精听好,杨妃一个人吃荔枝,量少。运一批荔枝,少则一筐,多则三五筐,用马驼,一马两筐,早晚换三匹马,运到西安是很快的,荔枝毕竟是水果,轻便。


而茶叶,需要包装,密封,需要的量很大,不是只供给一个人喝,要供给整个皇室,或者整个朝廷,必须得组建一个马帮,每匹马驼得沉沉的,再从山路上翻山越岭,运出去。


这样的整批货,运过去一个月,还算是快的。


这一个月的路程,茶叶是很难像在家里时那样,包装严密的,难免遇雨,遇潮,万一茶坏了,怎么办,误了皇家的事,可是要杀头的。


于是武夷山的茶农们,为了茶叶运到北方,还能保持良好的品质和口感,他们一代又一代,研究出了反复焙火的方法,让茶叶一道又一道地焙火,直焙到火功极高,茶叶中的水分极少极少。


直到,成为性状极为稳定的高火茶。





《5》


然而,近些年,武夷山的茶农们,不再把茶焙到高火了。


因为,火焙得太高,形似炭化,对茶叶内的物质的保存,是很不利的,对人体,也不太好。


喝焙火过高的岩茶,就像在吃一块烤焦了的烧烤,烤得那么焦,蛋白质都糊了,谁敢吃。


为了健康的需要,也因为近来年岩茶销量大涨,每家的茶都挨不到第二年的茶上市,就销售一空,武夷山的茶农们,不再主动把岩茶的火,焙到高火。


当然,也是为了迎合广大的北方市场——民国以来,广大北方茶友,习惯了龙井的清香,习惯了铁观音的花香,习惯了茉莉花茶的鲜香,如果再给他们喝高火的岩茶,那股子呛嗓子的味道(刚喝岩茶的人,会不适应高火岩茶的烟火气),会让他们直接摔杯子走人的。


所以,现如今,把自己家的茶焙到高火,除非是当年没卖掉。或者客人有特殊需求订制,否则是少有人这么干的。


并且,焙火,也是要增加成本的。


焙一道火,加一次成本。多焙一道火,就多一道成本。


如果客户没有需求,茶农没必要狗尾续貂,主动去增加这笔成本。





《6》


早些年的武夷山,天心村的茶农们,大多数还在卖茶青,或者卖毛茶。


卖给大厂,大厂精加工之后,焙火之后,有的用于出口,有的内销。


而由于天心村(正岩核心茶村,居住着大多数三坑两涧的主人们)的岩茶产量不高,外省广大的岩茶市场,几乎是被外山茶所占领着——建阳,建瓯。


还有一部分,是星村的茶。


这些岩茶产区,气候不如天心村所属的正岩核心产区,土壤里氮磷钾的比例也不如三坑两涧,所出产的岩茶茶青,品质会差一些。


做出来的岩茶,香气和口感,主要是口感,会差很多。


一方面是容易出现苦涩味,一方面是汤感较薄,层次感弱,耐泡度也不强。


这些地区出产的茶当中,除开高香品种,如黄观音、黄玫瑰等,像水仙肉桂这些常规品种,如果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销量,或者较高的售价,很多人会把它们的火焙得高一些。


火焙得高了,自然就能把苦味和涩味,给遮掩起来,你泡的时候,随便闷,也不怎么感觉到苦涩——当然,这样的代价是,香气也损耗掉了,内含物质也损耗掉了很多。


这些外山或者星村的茶,焙到高火之后,喝起来就是那种老树一般的口感,枯井一般的质感,苍老,浑厚,不鲜,不香,不甜,不爽。


像一个百岁老人,只会在落日余晖里,渐渐睡去。


香清甘活,一个都别想在这些茶里喝到。




《7》


岩骨花香,是个很奇幻的感受。


岩骨,是武夷岩茶的风骨,按村姑陈的理解,它就是一种绵劲。


是茶汤内丰富物质所形成的一种劲道,像太极的绵掌,打起来缓慢,却蓄满了内劲。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劲力凶猛。


花香,是武夷岩茶的外袍,是它鲜妍娇嫩的底色。


不香,或者香得轻飘,或者香气易散,或者香得简单,都不符合武夷岩茶的标准。


尤其是焙到高火又不香,或者香得极弱的茶,那简直是武夷岩茶里的叛徒。


该被揪出来游街示众并点名批评。


要说这种高火茶的汤感就是岩韵,那更是大谬了。

找到约3,527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