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文化如何品茶

找到约1,373条结果 (用时 0.036 秒)

茶文化如何构建国际话语体系?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胜利闭幕。

江山壮丽,前程远大,使命催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展开论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未来理论发展的正确引领,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觉悟、新的认识高度,也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持久动力,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交流心得体会,将学习成效转化为茶产业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重磅推出《茶行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邀请部分有理论功底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三个方面书写心得,供茶界研究学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茶界力量。

本期为《茶行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第一期。

茶运中华 茶和天下

二十大后茶文化如何构建国际话语体系?

作者

蔡镇楚

号石竹山人,湖南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中国茶文化专家,茶美学的开创者,中华茶祖文化的理论奠基人,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代表作有《茶祖神农》《茶美学》与《中国诗话史》《诗话学》《东方诗话学》等。

绘彩霞之千重,茶运中华;引雷霆以万钧,茶和天下。茶之为美,是民生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健康生命产业。以茶为媒,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乃是二十大后中国茶文化研究与传播的神圣使命。这是因为中华茶文化的传播与党的二十大之总目标、总方针、总任务与战略决策,具有取精用弘、开物成务的创智性。

第一,这是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需要所决定的。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五千年的中华茶文化史,从中华茶祖神农尝百草到茶圣陆羽撰著《茶经》,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文人士大夫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古往今来,以茶为媒,茶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载体与传播媒介。杯底含日月,茶中有乾坤。天地人三才,儒道释三教,真善美三种境界,阴阳五行学说,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亿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尽在其中矣。

第二,这是中国茶文化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位置所决定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一定要有好话题、好媒介,这就是全世界所认同的中国茶。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惊现两个篆体汉字——“茶”“和”,以茶为媒,以和为贵,彰显北京奥运会的基本宗旨与文化主题。如今中国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比较好的媒介就有“中国茶”与“中华茶文化”,因为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思考,国家领导人倡议的“一带一路”,茶何以为饮?答曰:火之为用,使人类得以生存;茶之为饮,使人类得以文明。

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祭拜茶圣陆羽。本报记者 王 璟 摄

第三,这是茶叶改变世界的历史规律所致。中国茶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是因为茶杯里蕴涵着三个中国:一个是绿色中国,一个是健康中国,一个是文化中国。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之中”,是“绿水青山”的绿色生态王国,预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宋人说“俗人饮酒,雅士品茶”,茶之为饮,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茶叶贸易引发1773年冬天波士顿茶党针对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倾茶事件,导致北美爆发持续8年的独立战争与1840年英国殖民者针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经过血与火的厮杀和洗礼,世界格局发生巨大改变。

第四,这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所决定的。国际话语权,源于国家的综合国力与民族精神。近百年的华夏衰败史,是一部血泪斑斑、可歌可泣,奋勇抗争的悲壮历史。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中华,丧失了国际话语权。中国共产党在西方列强侵略的烽火中崛起,率领中华民族在内外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中奋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坚守“四个自信”,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拼搏、开拓创新,使中国的综合实力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皆与茶结缘,习近平主席从国家战略高度,在国际舞台上以茶为媒,不遗余力地开拓茶文化外交,张扬中华茶文化的无穷魅力,以茶论道,以和为贵,以茶论国际关系,以茶论社会人生,倡导“品茶品味品人生”,将中国人的千年茶缘提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不愧是中华茶文化传播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清廉中国》视频图。

第五,这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实施自我革命的迫切需要所决定的。陆羽《茶经》卷一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的本性,味至寒,而性尚俭,故魏晋以降,精行俭德之士,如桓温、陆纳、黄裳、左宗棠等都坚持以茶代酒、以茶养廉。古往今来,中国人忌恨贪官,期盼清官,清官如茶水,清澈无瑕。“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以茶比喻君子人格之美,近君子,而远小人,乃是中国茶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湖南嘉禾县有珠泉,茶亭刻有清朝知县的一幅对联:“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珠泉涌月之美,泉水冲茶之香,与官吏勇于自我反省的清廉形象相照映,是乃精行俭德之人也。中华茶道以“廉美和敬”为四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茶养廉,以和为美,以清廉为美,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廉,作为四谛之首,显示出中国先贤对茶道四谛文化内涵的严格要求和人格把握,是对中国茶人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也是整个社会风气的基本准则,较之日本茶道四谛的“和敬清寂”,中华茶道宗尚要更完美得多,更富有社会现实意义。

2021上海市中小学生茶艺交流展示活动中,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进行茶艺展示。 张吉敏供图

第六,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东方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明的典范。历经百年磨难与考验的中国共产党,更加珍惜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以弘扬光大中华文明为自己的文化使命。作为中华文明独特分支的中华茶文明,随着中国茶而传播于五洲四海,在西方形成持续百年之久的“中国风”。中国风,是明清时代中国汉字、汉语、礼仪、茶叶、瓷器、丝绸、园林建筑乃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中华礼仪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于西方文化的世纪风潮。这种风潮,以茶为媒,从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以中国茶与茶具为嫁妆出嫁英国查理二世到西欧的“下午茶”之风,让各国皇室贵妇人与作家群体如痴如醉。中西文化交流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场空前未有的“中国热”,18世纪后,法国出现的启蒙运动,都是“中国热”引发的欧洲思想学术之风。著名作家伏尔泰、卢梭等为撰稿人的“百科全书派”,广泛翻译和传播中国文化,赞美中华民族“可以和欧洲最开明的民族竞争”。伏尔泰崇拜孔子,称颂孔子为“天下唯一的师表”,认为孔子比基督还伟大,因为孔子从不以神或预言者自命,不讲神秘,只谈道德,不将真理与迷信混同;而基督教则是虚伪的,迷信的,只给人类带来不幸。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督从未说过类似的话。基督不过禁人行恶,孔子则更劝人行善,要人“以直报怨,以德报怨”。这是西方学界的中华文化崇拜,是中华茶文明传播的历史辉煌。

当今之世的“一带一路”,是和平发展之路、繁荣创新之路、开放共赢之路、文明幸福之路。中国茶叶像一只只飞翔的和平鸽,一个个绿色文明的灵芽使者,飞翔到世界各地,在五大洲生根开花。今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茶文明,以茶为礼,以茶为媒,茶运中华,茶和天下,乃是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是“汉唐气象”的历史传承,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文化使命。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的指示精神,以茶文化为帅,以茶产业为本,以茶科技赋能,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为二十大描绘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评判普洱茶价值?“普洱教父”白水清分享辨茶经验!简单易学

“吃茶去,从心来。茶和禅一样,喝茶也要静心。身心都静下来,才能品尝到一杯茶的滋味。

我们在烦躁的时候,也可以静下心冲杯茶,将茶汤含在嘴里细细品味它的变化,这样能使我们抑制内心的冲动情绪,感到心平气和,这也是和禅相通的一个境界”。白水清在茶会上这样说!

白水清先生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曾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请教关于如何品鉴、辨别普洱茶。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工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在茶会上,白水清先生说,要想品鉴好普洱茶,就要先明白它与其他茶类相比究竟有何优势。
一、普洱茶的优势在后天发酵

普洱茶一直有越陈越香的魅力,堪称可以喝的古董。在白水清看来,普洱茶的价值远非其他茶类可以比拟。

铁观音、大红袍和绿茶,都是高温提香的工艺,利用最后干燥的温度,把茶叶的鲜活度和茶的香气展示出来。这个过程中高温会抑制茶叶菌群的活性,使茶叶失去转化能力。

普洱茶制作

普洱茶的优势恰在于后发酵转化能力。“刚制成的普洱新茶,香赶不上铁观音,醇厚度比不上大红袍,鲜爽活泼比不上龙井,但它能够进行后天转化,这个过程付出的时间成本是不可逆的。”

储存普洱茶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它之前的青涩状态。经过一定时间转化后,茶汤变为葡萄红,茶性从酸性变为弱碱性,同时茶的香气、滋味、口感都得到质的提升,甚至达到清、醇、气、化的境地。

百年宋聘号茶汤

二、“喝”茶与“品”茶不一样

中华汉字文化里,“喝”就一个口,而“品”有三个口。

喝茶和品茶不一样,喝茶是用来解渴,用来助消化,大口喝下茶汤没有在口腔里停留,品茶是要少量的茶汤含在嘴里来体会。

品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品茶呢?舌头分为五种感觉,舌尖感受辣和咸,舌面感受苦和涩,舌根感受甜。品茶的时候就要用舌面最敏感的味蕾,感受苦涩的转化,才叫“品”。

把茶汤含在口腔里,细细感受茶汤有没有穿透力、厚度和层次感,慢慢吞下去后,再从苦回甜、涩散开两方面来衡量这个茶的价值。

品茶

在评判茶的价值时,喝起来口感很饱满、厚重,有苦味、涩味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个苦味在最短时间内能回甜的,那就是好茶,同年份的茶,从苦味化开到回甜的时间越长,这个茶的价值就相对越低。

茶汤入口后3-5秒,发现刚刚入口的苦味随着茶汤咽下去之后,慢慢的散开了,转而觉得舌底和两颊不断地在冒口水,这就是陆羽说的“舌底鸣泉”,这个就是好茶!

人民网“传承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专场论坛畅谈茶产业发展

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19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

当日,在“传承茶文化·发展茶产业”专场论坛上,与会嘉宾纷纷围绕弘扬中华茶文化,讲好“中国茶故事”,让更多年轻人走近并爱上茶文化,同时推动茶产业精准扶贫,让茶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越来越国际化等观点进行发言。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主持了论坛。

参加本场论坛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南中源茶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普安红推广人韦波,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王贵卿,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谭荣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茶业专家刘年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冬梅,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龚淑英,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评茶师尹智君,黄金茶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慧。

邵曙光:资源与资本对接,让金融助力茶产业腾飞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邵曙光认为,金融资本是助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很多人认为,喝茶爱茶是专属于中老年群体,然而有调查发现,目前茶叶消费正向年轻化发展,年轻人的茶饮需求成为了茶叶市场未来的增长点。邵曙光认为,目前饮茶人群中年轻人比例不高,这是因为市场上没有生产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竞争已经成为茶产业面临的一大困境。

对于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以及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邵曙光认为,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良性结合或是发展方向。据她介绍,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国的茶经济发展,通过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保障茶的质量、提高茶的品质,通过资金支持,让资源与资本对接,助力我国茶产业发展。

俞学文:倡导茶文化,让更多年轻人爱茶、懂茶


国人大代表,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文表示,发展茶产业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更有利于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据他介绍,目前我国一些贫困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受工业污染少,是茶叶的优质产地,“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做大做强茶产业,俞学文认为,一方面要保障茶叶的高品质。他以“更香”有机茶举例,20多年来,他的茶园始终坚持有机发展,采用有机肥料,拒绝农药化肥,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让茶叶的品质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要在国际市场上扩大销路,提高品牌知名度。俞学文坦言,我国的茶产业曾经乱象丛生,严重制约了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中国茶要想立足国际市场,就要实现产业升级,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形成品牌影响力。”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但俞学文发现,爱茶懂茶的人群中年轻人的比例不高,年轻人与茶好像隔着一层突不破的隔膜。因此,俞学文建议,设立全民饮茶日倡导全民饮茶,尤其要让年轻人群体爱茶懂茶。“中国人自己爱茶,积极主动传播茶文化,才能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韦波:茶叶扶贫,不能忘记质量保证与生态保护

2018年2月,农业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韦波对此表示,贵州省普安县有独特的“古茶树”资源,当地重点推进发展的“一业”便是茶产业。

韦波同时提出,在看到茶产业给当地百姓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茶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他在调研时发现,有些茶叶种植人使用除草剂等农药,导致土地受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他准备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此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韦波还谈到,为了避免滥用无机化肥和农药影响茶叶的质量,减少危害,普安县政府采取了统一管理的措施:一是在冬季的时候就把有机肥直接发到农户手中,避免农户使用无机化肥;二是政府统一通过飞机播撒农药,避免农户使用高毒农药污染茶叶和土地。

“只要是好茶,人们并不会嫌多。”韦波说,建立一个茶叶品牌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茶企应当爱惜自己的品牌,保证产品质量,让中国的茶叶能够走向世界。

何一心:立足科技,保护生态,是茶人的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在论坛上介绍了他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建议,他建议“坚持农业生态发展,夯实农业发展的道路”。他提出,目前来看,我国茶的生产显露出“饱和”甚至过剩的迹象,大面积的茶园不仅给市场需求带来压力,也给生态造成了一定影响。茶产业需要规划有序发展。目前来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和方法“去杠杆、降库存”,这其中关键是通过科技手段,开发茶叶的多元用途。

何一心提到,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07年时,我国茶产业产值不足100亿元,经过10年发展,到2018年,茶产业综合产值已经超过6000亿元,今年将向万亿元迈进。如果将茶的提取、深加工产业加进去,茶产业可能出现十万亿元甚至百万亿元的规模。这样的产业规模对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将有重要作用。

谈到茶产业生态发展,何一心在论坛上说:“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牢牢记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种茶人没能使这片山更绿,那这个茶也是不会香的。”

茶的品质提高后,喝茶人更加喜爱自己的茶。他说:“过度地开垦,恐将成为千古罪人;而改善生态,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所以,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这是我们茶人的责任。”

姚静波:2018年是茶产业丰收年,接轨国际信号明显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认为,2018年是茶产业的丰收年,我国茶的出口量价不断攀升,茶叶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渠道更加多元化,这3点是2018年整个茶产业的亮点。

在谈到茶叶消费群体年轻化这一变化趋势时,姚静波说,“以前一谈到饮茶,说的都是老年人、中年人,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研发现,如今随着新饮品不断发展,饮茶者中20-29岁的年轻人对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是一大利好信号。”

姚静波表示,201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继续从品牌发展、诚信建设、标准制定和茶文化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工作。特别是在品牌发展方面,将通过更科学、更专业、更权威的方式,为茶企业“把脉”,为其提供更多对今后发展有价值、可借鉴的参考信息。

王贵卿:中国茶企要静下心来,认真做产品

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闽南茶协联盟主席、厦门市茶叶协(学)会会长王贵卿指出,茶企业要走向市场化,要知道消费者群体在哪里,要为消费者服务,为消费者进行研发、创新。中国茶企业要紧盯全球市场和全球消费者,要了解掌握各个地区人民的消费习惯、口味、生活方式,根据消费需求研究产品,制定市场化策略,这样的产品才会走向全球,占领市场。

王贵卿认为,企业还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要发挥专业技术、资源保障和系统化管理作用,完善工艺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在质量安全专业能力水平方面持续发展,保障产品品质。还要加强研发能力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应用型企业研发平台。

王贵卿表示,“最重要的是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产品,做适合老百姓喝的口味,让百姓放心喝,要做全世界老百姓都喝得起的放心茶。”

谭荣兵:茶产业扶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谭荣兵表示,基层政府可以发挥地区优势,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以茶叶精准扶贫为切入点,通过茶产业的扶贫,实现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他在论坛上介绍了纳溪区在这方面做的工作。

纳溪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突出产业优势,不断发展特早茶茶叶,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连片发展,小茶叶成就了大产业。

另外,纳溪区正在全力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纳溪特早茶产业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茶文旅田园综合体,以茶资源带活服务业。

通过适宜的宣传,纳溪特早茶的品牌影响持续扩大,同时依托于四川泸州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和专业进出口的贸易业务,把纳溪特早茶推向了全球。

通过这几方面的工作,纳溪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找准方向,依托一片小茶叶带动绿色产业,切实带动区内一共199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刘年艳:将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引入茶产业,集群化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茶业专家刘年艳表示,作为特色产业,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抓手,特别是贫困地区要大力推进。茶产业在贫困地区有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

刘年艳也发现“随着喝茶人群增多,种茶的人也越来越多。茶产业发展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产业整体效益不高,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面临一些问题。”针对这一发现,刘年艳提出建议:

第一,要转变以生产为导向的发展方式,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长期以来茶产业面临的瓶颈,要从人民需求的角度来确定产业模式。

第二,要把茶产业流程智能化发展。将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引进茶产业,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做主导。

第三,茶产业要做生活融合性茶叶,要认识到人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茶,不是昂贵的茶,性价比高的茶才是大家需求量最大的。

第四,要把茶产业集群化,不是单一产出茶叶,要延伸不同产业。

最后,刘年艳针对茶产业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提出思考——如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用茶叶元素和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创新;如何创造慢生活文化,等等。

沈冬梅:不追天价茶、古董茶,真正爱上中国茶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沈冬梅表示,茶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创新弘扬茶文化,讲好中国茶叶的故事,能够增加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沈冬梅表示,中国是茶的故乡,从茶叶到茶具到饮茶方式,茶文化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冬梅提出,当前,面对各种各样的茶,不少普通消费者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对此,她建议,当下首先要倡导人们建立健康的消费心态,避免追求天价茶、古董茶、故事茶,而是通过了解茶文化真正地喜欢上喝茶。

茶文化形态丰富,在不同的场景下能起到不同作用。一个人独自品茶时,可以享受诗意美好的氛围;与人邀约对饮时,可以沟通情感、互相尊重;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舞台上,茶文化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达成文化互信、甚至形成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基石。

龚淑英:茶的品质评价,看消费者投票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龚淑英表示,在茶加工、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品质”概念,品质不是我喜欢就好,而是消费者喜欢的才是好的。

龚淑英建议,做好茶的品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处理好茶园和生态的关系。青山绿水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但是金山银山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地规划。希望发展茶产业的地方政府与高校和研究所沟通,讨论如何发展,不盲目发展,有了好的生态才可能有好的品质。

第二,茶的品质评价应由消费者决定。从专业角度看,茶的品质有高低之分,但投放到市场之后,不同的人对品质的要求不一样,不是专家认为好的就好,而是消费者认为好才好。新发展茶产业的地区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

第三,加工技术也会影响品质。科技创新带来更好的品质,现在各大院所都在做相关技术研究。

第四,标准和品质之间的关系。为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应该倡导推行标准化。企业自身需要做标准化,政府区域品牌也应该做标准化。

尹智君:茶能沟通人心,茶馆空间能读懂文化

北京老舍茶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评茶师尹智君表示,茶文化在物质层面之上更有文化和精神内涵,经营茶馆空间需要深入了解地方文化。

茶具有文化内涵,茶馆同样有。茶馆空间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尹智君认为,想做茶空间的人,一定要了解这个城市的定位,其次,要了解城市的文化。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这个城市中是如何体现的,这是一个城市的品格和精神,是城市的人文情怀。做茶馆空间,要熟悉这一点。

另外一点,茶文化代表美好生活,回归到茶的生活,是简、美、静的文化。尹智君认为,“中国好的茶文化如何市场化”这一问题如果研究透,我国茶产业、茶馆空间将做得更好。

“茶能够走向世界,是因为茶能够连接人心。”尹智君说。

张忠慧:因茶,分享咱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黄金茶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慧表示,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用24节气做为时间指引,有茶相伴的生活应当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极具东方美学的一种生活方式。

论坛上,张忠慧以《黄金茶事》为例,介绍了创建茶空间、打造茶品牌、传播茶文化的经验。据他介绍,黄金茶事的定位有别于传统的茶馆,而是要把一杯温暖的茶与生活相联结。“茶文化的内涵与生活本就有着密切的关联,茶是生活方式,也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载体,茶事活动也是构成茶文化内涵的一部分。张忠慧认为,未来的茶事空间是跳出传统、打破边界的开放式平台,成为新兴的休养身心乐活空间,让前来品茶的人们抛开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烦扰,沉浸在深遂的茶文化世界里,身心自在。奉上一杯温暖的茶,与这个美好的世界深情连接。


内容综合自人民网及网络

由北京茶叶网编辑整理



-END-

找到约1,345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