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寿打一数字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跨界思想的共创——第三届青年茶人TED论坛现场回顾

9月5日下午,在深圳茶博会茶文化活动区的现场,现场观众席坐得满满当当,就连唯一的入口处也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与茶道新生活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青年茶人TED论坛,几位分别来自茶行业不同版块以及来品牌讲好故事、数字化、茶产业投资、产品思维对销售的影响等跨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思想的交锋,从不同的维度就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话题进行各自的分享以及激烈地讨论。

他们分别是中国茶界的文化学者余悦先生,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屠幼英女士,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茶学系教授博士陈文品先生,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澄先生,深圳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CEO贾华先生,首席故事官、关于创始人故事思维理论的奠基人戚泽明先生,多采自然陈宗爱先生,茶道新生活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资深IT专家任鹏先生,华巨臣企划总监易琼女士,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女士。

计划3个小时的活动,超时了一个小时结束,而许多场内外的观众也全程陪伴着嘉宾们一起共品了这场思想的盛宴。在一阵雷霆般的掌声下,主持人即茶道新生活创始人、《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女士缓缓走上台为大家介绍到场的专家和评委们。

首先由华巨臣企划总监易琼女士为大家致辞。在致辞中易女士表示,乡村茶产业要依托青年、面向青年,借助青年在市场观察和创新型上的优势,积极开发更具有市场接受度的茶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走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可喜的是在华巨臣茶博会的平台上,青年茶人论坛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的崛起,听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锐观点,延续往届风采,书写崭新篇章,第三届青年茶人论坛再度升级,举办首届赢在中国茶,青年茶人创业大赛,为青年茶人提供展现自我、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也为茶企和茶产区注入更多新鲜的力量,对茶行业精准输入人才。在这里我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在中国乡村广阔天地,在古老又焕发这无限生机的茶产业找到为之燃烧的事业,书写自己的茶业故事。  

从江西、浙江、云南到深圳这样传递,第一位发言的嘉宾正是多采自然的陈宗爱先生。他讲述了如何使用产品思维做营销与市场,以及是如何打开他心目中这一片的茶世界。

陈宗爱先生是一位创作者且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来到这个舞台上。他很风趣的说是因为经常失败才会连续创业,他把今天分享更多的内容应该是叫坑,于是他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避免以及面对踩坑的问题。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建议大家不要谈卖点,而是应该谈买点。因为消费者只会选择他认为好的东西。因此为了创意而创意的产品是没有意义的,产品的关键点是真正能解决什么问题。他不建议花大量的精力集中在茶的口感上面,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的内卷行为。在茶产业中,同质化的竞争最为严重。他举了一次去德化找茶和茶具的例子,在茶行业一定是防贼一样防着的,因为茶都是一样,虽然这片叶子很神奇、很神秘,但是终究要考虑到自己跟他有什么不一样,不是都做一样的东西。比如普洱里面,他曾经因为翘铁饼而伤到手,他认为这个体验感不舒服。因此他认为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茶叶的品质细节的提升上,价值不大。因为有比企业更专业、更专心在研究茶的品位跟口感的人。创新是一个坑,创新是巨头干的,企业对于这些巨头来说没有钱、没有精力、没有团队,可是有资格去培养用户习惯。创新最大的一个定义叫培养用户习惯,因此做企业的人可以做优化,可以把市场上卖的最好的、最有优质的产品再进行升级、优化,或者是进行一些差异化的拓展。

做产品的思维,叫逆向思维,要考虑这个产品是谁买单,性别是什么,喜欢的风格与客单价。当精准的做到产品对应到精准人群的时候,销量和转化率会快很多。另一个是用户的定。茶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从来不考虑消费者感受,只是考虑自己的感受。过于我行我素往往忽视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颜值即正义,做茶叶的增量市场,他建议大家把设计放在心上。设计需要做出差异化的感觉、差异化的东西,不做同质化的竞争。

当有了产品,最终是想把这个产品卖成钱。在产业的运营和企业的运营当中,有限的资源需要行分配统筹,在进行物流和卖货整个过程中,资源应如何分配呢?关于运作,关于投资,接下来是贾华先生来分享《当资本遇到茶》。

贾华先生来分享他出生在北方,在他的印象里茶叶就是一个大茶缸,北方人都是“牛饮”,他儿时有一个很大的茶缸,把茶泡在里面喝。他真正了解茶是2015年来到深圳后才看到很多的老板喝茶,才开始对茶有了真正了解。他从“为什么需要投资、做什么吸引投资、做什么能满足投资的需求”来跟大家来讲。

如今已是一个商业的社会,他列举出他福建朋友和深圳朋友做茶的例子。讲到很多茶商囤了茶换了钱又囤了茶的循环,钱基本上都换成了茶。对于资本来说,这样的钱流动不起来,是对社会巨大的浪费。他建议引入投资,让库存转起来。他还提到茶产业小作坊很多,凭借自身实力很难吸引到投资。他也提到投资存在一定风险(投行有风险,吸引进来投资也是有风险)。假如要判断到底这个企业属于谁,当大家吸引投资之时,可能资本控制了你的企业,这个时候是否能发挥你原来茶文化的本质,取决于办企业引入投资的人是否坚持自己的商业本质和商业初衷。

有了商业计划书不一定会吸引到资本。最核心的是要让消费者觉得有买点。当引入投资之后,企业就应该在整个市场规模规划的过程中就要和资本方去沟通清楚,到底企业要做的规模、市场的份额和怎么做,以及建立运营系统的模式。这个系统是如何做打造的,商业价值要在最后有保留。因为资本需要不断的复制,商业模式也需要有复制功能,否则资本就很难进入进来。他还分享了其中的关键的是销售、人事和披露。而披露的最关键之处在于沟通。资本对于茶行业来说一定会推动效率,当想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必然离不开资本的运作。

当有了投资的时候,还离不开数字化数据化,茶道新生活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资深IT专家任鹏先生为大家讲述《当传统的茶遇到数字化》。

任鹏先生通过数据分析,中国流量的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总用户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在整个存量时代发现公域流量很昂贵(对于传统来讲,阿里、拼多多、美团就是线上的公域流量),他列举了京东和美团的信息化已经在上升,可是商家的利润被无限的挤压,可以说中心化的流量对用户、对商家来说非常不友好。这里明显表示公域流量对用户的控制力是不足的,所以采用新的系统,成为新的方向。

当有了新的方向的时候,大部分商家的结果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白忙活。比如私域要写公众号文章,要搭建运营。任鹏先生强调,数字化运营首要是要清晰目标用户,另一个是要明确内容方向,要做整个内容和数量的匹配,不断的从内容去筛选标签,最终要做精细化运营,最后到人物互联。我们基于人的消费者分析,基于标签的客户分层,基于货的转化,形成长期价值,一定要通过数字技术达到整个的营销变革。另外是强调了数字化分四个阶段,业务的信息化、业务的数字化、数字业务化、数字的智能化。数字化在茶行业的应用中也有做的不错的,比如喜茶奈雪这样的新式调饮品牌。新茶饮的崛起定义了四个标准:产品品质、产品影响力、线下线上全场景、数字化赋能。前三个都能够看到,第四个是看不到的,是在品牌产品背后的。而数字化升级成为后疫情时代新产品的主要着力点,主要做了三部分,第一个是建立了消费者的数据资产挖掘消费者数据为他的决策、品牌经营以及产品研发提供支持。第二个,通过线上化的数字平台,帮助消费者提升用户体验,包括建立小程序、实现精准营销、最后做了私域的培育,公域是越来越贵的,不管任何行业都一定要进入私域,所以新茶饮做数字化主要是这三步。

比如喜茶做数字化任鹏先生认为它做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客户数字化也就是说消费者数据分析及私运营的构建,因此在2017年的时候喜茶的公众号单篇可以100万+的阅读量;第二个是营销数字化,也就是千人千面的线上营销;第三个是做供应链的数字化,这也是喜茶在做的。从这里可以看到新茶饮是从各个环节和数字化来赋能转型的,从原料的获取到运输,到门店,到整个运营、接单、制作、配比、交付,每一个环节都做了所谓数字化的赋能,只有这样才能叫数字化企业。他们仅仅是做了尝试,本质来讲就是掌握了数字资产,可能未来年轻人的饮茶方式就被奈雪、喜茶吸引了,这种习惯有可能会慢慢的被改变。对于名优茶来说,任鹏先生认为也是有机会的。让传统茶成为时尚化,用数字化提升茶的产业,是近年来传统茶叶应该走的一条路。

当有了好的产品,有了好的数字化营销,还需要有好的故事,有了好的故事才能便于消费者更了解企业的产品。由故事首席官戚泽明先生为大家带来《茶企如何讲好品牌故事》精彩分享。

戚泽明先生为大家讲述品牌故事的绝招,以一个吃汤圆和pizza的故事举例说明。这本质上味道并不是事物的特性,而是我们人的体验,是我们大脑接收的信号,比如说去吃东西,跟食材有一点关系,跟环境、氛围、餐具、心情、服务员的笑容都有很多关系,这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点输入到自己的大脑,大脑告诉自己这叫好吃。所以食材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比如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同样的一杯酒倒到两个杯子里,一个是特别华丽的杯子,一个是一次性杯子,去扫描他们的大脑,发现大脑中的嗅觉区域的反应是一样的,但是愉悦区域是明显不一样的,拿着华丽杯子的大脑区域的愉悦区域明显要大很多。

首先戚泽明先生讲述“是叫为什么的故事”,当我们能够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的时候,就说明故事的模型已经有了。这里他给大家举了个化妆品品牌孙来春故事和李子柒的例子。其二他讲了选择的故事,以探鱼为例,在企业中你的哪些选择让你跟别人不一样,你的哪些选择让你的产品比别人更好。最后一个是用户的故事,他列举了一个百度导航的故事。当你更好的回答好这三个问题的时候,你的故事就开始慢慢的出现了。

从这些例子证明,故事是改变人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方式,是故事改变了消费者。故事有人物故事、创始人的故事、合伙人的故事、员工的故事、用户的故事,包括产品故事、研发过程中的故事、功能故事、卖点故事和买点故事,都会有,这是整个企业故事化的模型。他列举了林清轩和李子柒的故事。并由此展开论述,人是感性动物,本质上没有人想听“干货”,比如在朋友圈都看到干货保存收藏,然后再也不看了,本质上没人不想听干货,想听故事。因为故事在打动人们的心理,是故事在改变人们的立场,是故事让人们心甘情愿的去掏腰包,这一切都是故事的辛劳。

大会进行到这里便开始了四个年轻团队的的演说,讲述他们在创业项目中的成长与经营模型。

来自春来茶文化的王赫同学介绍了他的创业项目茶研所V2.0,首先他介绍了自己的企业愿景、使命与价值观,进而对目标市场与客户,分析环境政策和产业现状,然后进行标准化与本地化的结合模式,并且讲出了他们的实践方式、规划与团队组成部分。

来自竹罐茶的演讲者叶童,他们的项目团队起源于广东省英德市,英德有着巨大的麻竹资源。项目组翻阅相关文献与历史数据,提出三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能解决当地麻竹资源浪费和红茶产业持续的问题,二是如何能打造一款结合麻竹资源和红茶品质优势的产品,三是如何能打造一个能快速传播茶竹文化的品牌。通过打造一个茶竹文化的ID,借此来推动赢得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鼓励青年学生返乡创业。最后他们讲述了自己线上的运营模式与团队的组成。

来自福鼎白茶印的翁寿宇同学,讲述了他对于B端茶馆解决销售的难题,帮C端解决了购买的难题。他的定义是好产品会说话。在他看来,真正能够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可能不是最好看的产品,但他一定是最记忆深刻的产品。在他的产品上,从纸盒到整个木箱,有着一体化的视觉呈现。在标签上可以明显看到右边是溯源,左边是所有的背书。这算是一个营销卖点,在这个产品上他们项目组了一个讨巧的事情,让茶叶回到最初的味道。他们为了证明了这款产品能够让大家震撼,并且白茶印三个字让大家感受到就是一款你能够喝到的正宗的福鼎白茶饼。在讲述期间,他们还分享了自己如何做C端,提出了打造2.0的想法和努力的方向,并且也已经在实践中。

来自茶叶小作坊之家的曾晓嘉同学,他从现状分析、愿景、市场分析、财务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式及企业战略、团队介绍进行了具体汇报。他们在做潮州产品的时候,做好了仿伪溯源管理、线上和线下精准对接客户,提升品牌和孵化能力,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他们的企业愿景是国内健康和乡村振兴,让深山茶农过上好日子,带上更多人就业,为我们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让中国人喝上更多天然绿色的精品茶。他们的项目让每一杯茶都可追溯,让我们的茶商、茶农之间有连接。并分析了自己优势与不足。

大会最后一项是对于四位选手的点评、评分与颁奖环节。第四名是茶研所,优秀奖;第三名是竹罐茶,三等奖。第二名是茶叶小作坊之家,二等奖。第一名是白茶印。点评环节中各位专家给出了专业意见,价值千万。

致橡树:

【主持人】:谢谢小佳最后一个商场,让老师和观众朋友们都需要更大的耐心来聆听这个项目。现在请各位评委老师先对以上的4位演讲者做出第一轮的评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进行了展示,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个环节,就是辩论和答辩的环节,你可以就你的项目进行再次的说明,有老师会对你的项目感兴趣或者是提出质疑,千万不要玻璃心。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就会收上您手中的并表来做最后的统计,下面请评委老师都上场就坐。对他们有提问。

【余悦】:您觉得你这个项目为什么打70分,你们2.0和现在推出的板块除了产品的质量、构想之外,还有什么不同点可以体现出特殊?

【翁寿宇】:回到2.0和1.0的事情,因为这个思路或者是说这个启发是之前在小米的时候提出来,他说你们的产品很好,如果我喜欢会去买,但是我们的茶之心没有感受到,在整个1.0的时候针对B端,回归到2.0虽然说后期做项目的角度不一样,更多的会从一款好茶饼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去优化。

【余悦】:我16年前就去过福鼎,我刚才注意到一个问题,有没有发现有瑕疵?比如说你们在团队当中,蔡先生是制茶方面的专家,可以追溯到宋代,所以我想通过细节能不能更加让别人有印象,给你一点建议。

【翁寿宇】:谢谢老师。

【余悦】:第二位,你是广东的,姓曾的有一个名人是曾国藩。你们一年有多少销售是你们创新之后,原有的就是这个基数?

【曾晓嘉】:创新之后我们有了120万元销售。

【余悦】:在原有的56亩茶园你们是什么样的情况?

【曾晓嘉】:现在的茶园还是自产自售的方式。

【余悦】:区块链的技术怎么应用有没有考虑?

【曾晓嘉】:正在考虑当中。

【余悦】:你刚才讲了培训,培训当中全国现在在茶艺培训这一块,品茶培训这一块,线上做的最好的,你能不能给我介绍5家?

【王赫】:在厦门有一个机构,在北京有一个机构,这种是商业机构,还有是像院校里面的王教授个人在慕课大学上的浏览量。

【余悦】:在全国如果要建立一个独立体系的线上课程体系,他的投入是多少?

【王赫】:就每一个细分渠道来说,包括茶艺、插花,一门课程如果是从职业技能角度讲,不同的等级,从学科的角度来讲像少儿的课程是10万左右,不包括日常的运维,只是前期的产品开发。

【余悦】:网络课程这一块你了解的还不够全面,王越辉是教育部的慕课课程的,我指的和你做的培训课程是不一样的。投入当中有一家光是课程投入就600万,为什么我提出财务的问题。

【王赫】:法务方面的成本我没有计算进去。

【余悦】:培训这一块我是最了解的人员之一,因为国家标准从第一版到现在版,过去的教材到现在是我总结,所以我很熟悉。你们那个项目我觉得有一个生态概念非常好,茶竹是什么关系?

【吴玥】:我们竹和茶的结合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在产品上,用产品包装结合竹和茶。

【余悦】:你是饮料型的还是纯茶?

【吴玥】:我们做的是甘茶,冲泡的时候是将竹管和茶叶一起冲泡,但是我们是用茶叶来做包装。

【余悦】:有没有注意到茶的年份,一般是45-60年,你们的成本是多少?所以细节的问题是需要作为年轻的创业人群要更重要的,我是设计院的,我们有一个叫可行性研究,还有一个是不可行性研究,两方面,有利的在哪里,不利的在哪里,这个供你参考。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们有想法,一定会有办法,有办法一定能够找到你们发展的方向和出路,一定能够创造你们自己追求的目标,也会实现你们人生的价值,谢谢你们四位。

【主持人】:今天我觉得四位年轻的朋友要特别感恩,有这样一个老前辈坐在这里,将他既有产业的深度经验,又有现代思维,对于线上的运营和区块链、成本他都非常清楚,包括对于运营和产品也结合着考虑,我们自己是不是有这样扎根和让我们去务实的思考一个项目的能力。其他的老师有什么提问?

【屠幼英】:我先从吴悦开始,我是大学的老师,也参加过一些大赛,也拿到过不少的奖,我也喜欢做创新的事情,今天看到这四位年轻人能有这样的一些想法,设想已经实施了,非常好,整个茶产业的发展是有希望的,也传承的,今天这个论坛让我耳目一新,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年轻团队,我觉得这个事情要做下去。刚才于老师已经提到了,本身年轻人能够站在创意茶和竹的角度是很好的,很多地方竹叶是可以喝的,但是你不做研究可以,但是你可以做健康市场,如果你没有健康市场,竹筒为什么适合做红茶呢,而不是绿茶呢?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因为茶的清香跟红茶的品质有影响,竹筒的烘干才能储藏好红茶,或者是存放过程中他们两个是相互结合和影响的,其实你可以把他作为一个卖点,因为你的竹子是有天然功能,所以把红茶放在里面,存放带来新的品质是怎么样的,甚至在干燥的环境里,把茶装进去,在干燥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有魅力的香气和更加健康的产品,这个可以作为你的亮点。

对于王赫,你已经在上海已经有创业空间了,说明你已经实施成功了,你要做更多的传播方式,你刚才讲到王老师,最早课程是一起做的,我也参加过。我觉得我们自己不同的单位,因为我们是教育部的单位,有国家的支持,于老师刚才说的很对,慕课国家是有钱的,学生去做群众演讲是不要钱的,你做文化传播处处都需要钱,你要做出你的亮点或者是与众不同,你不能全方位的去做,我认为你的面太宽,你不要每样都想做,因为你就这么多人、这么多财力,怎么可能包罗万象,做出你的特色就可以。年轻人有很多做的好的我也看过,根据你的定位找一两个就可以了,不要把全国的榜样都学了,这样思路会混乱一点。今天你们的打分都低了。

曾晓嘉的想法,我也去过潮汕,你们的思路很好,产品特色也很好,怎么把产品特色挖掘和传播,这个就可以了,这是我自己的观点。当然你说溯源,这是产业必须的。

白茶印我打的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产品已经出来了,全方位的品牌都已经加入到产品里面去了。但是我看这个数据不太懂你刚才说第一天直播的时候卖了10000片,150万,你平常都是打3折卖吗?

【翁寿宇】:是的。

【余悦】:标的售价和实际的网络售价是有差异的,因为直播卖货是不断的在变。

【主持人】:下来之后你们的项目成功了,要给屠顾问股份。朱老师是在新疆的云南人,有什么问题?

【朱老师】:第一个是竹罐茶,在云南和浙江都有很多对茶的运用,竹筒茶不像你说的那样,不同的少数民族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在使用当中有一些是破坏性的,云南人对于茶和竹的利用是有历史经验的。竹筒对茶的存放当中是很多材质无法具备的优势的,非常环保,价值比较低廉,他是少有的不但不会影响茶叶气息,反而对茶叶气息有改善提升的少有的材质。但也有他的短板,材料如果处理不好非常容易生虫,为什么云南对竹子的部位要求很严,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竹子会生虫。我们在使用当中发现有一道工序叫洗茶,有软化的作用。商品有一个属性是标准性,一个35公分,一个25公分,对于商品的买卖者不太可能接受。你是以竹为主还是以茶为主?你的竹是让茶叶升华,还是茶叶只是为了把竹子盖上去成为一种包装?

【吴悦】:第二个。

【朱老师】:这个是我很关注的,当你一件事情有两个目的的时候100%会失败,只有一个目的的时候成功率要高很多。首先你是为茶服务还是为竹服务要搞清楚。

你的茶跟红茶的区分我很赞赏,你要研究的更清楚,茶放在竹子里面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让茶变的更好吗,为什么只放甘茶呢?竹子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把酒注入进去,到达竹子成熟的时候砍下来就是天生的竹酒,年轻人创业必须要天马行空。我是来自云南的,竹子在云南的区域很广,在干燥的地区你要防止开裂的问题,如果运到那边三五个月开裂了,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会有很大的问题,竹子开裂在南方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湿度够,但是你的东西不能只卖给南方,这是你要考虑的。

茶叶小作坊,我本身是搞茶叶加工的,而且我的主要看家本事是冰配,如果成大量出的时候有一个品质的问题,一百家、两百家全部集中在一起出货,形成品牌,很好,这是一个解决名门的问题,放量的问题,你们谁对质量把关。毛茶加工,尤其是茶叶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品质的关键,商品不一定是品质好、品质差,稳定是命门,如果不稳定,今天这个很好,明天那个很差,不能今天这个好久得意,你如何解决品质稳定的问题。如何取长补短,这是你们要考虑的问题,否则这个创业会因为这些短板命悬一线。

关于白茶印我打了很高分,花了8个月的时间推出这个东西非常好,为什么急于推出2.0,我做一个猜想,因为1.0的发展趋势慢了?

【翁寿宇】:当时这款产品计划用三个月的时间去卖,结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2.0上线是因为下半年疫情的结束,加上展会的增加,我们希望如果通过茶博会现场零售能赚到这个差价,我们什么都不用做,通过华巨臣聚焦产品。

【朱老师】:宣传纸非常好,让我眼前一亮,非常好。

【主持人】:陈老师肯定有话要说。

【陈文品】:这个盛会是为我们茶人能够更好的为这个产业服务举办的,今天四位演讲者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产品的思维,我们的产业应该怎么做的更好,大数据的思维是他把现代的科技技术手段和对消费者更好的服务,用数据进行信息化传递,更好的把我们的产品和消费者的对接联系起来。还有一个是资本,现在茶产业非常大,中国占全世界65%的茶叶种植面积,这么大的资产存量,有几千万人在从事这个产业,一年几百万的产量,这个是很大的资本,但是这个资本的配置是不是有效率,还要由跨界的更好的合理的资本配置,要有跨界的资本进入,集中更多的社会资本来参与这个行业,茶产叶的效率才能更好的去提升。

文化的思维是要讲好一个茶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是虚的故事,是实实在在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的故事,怎么样能够打动消费者,说话是初心。今天的四位参赛者都很年轻,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中展示他们的创业,他们的思想,其实非常好。四位创业者他们处于不同的阶段,能够很好的把一系列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实现价值和目标。他们今天的表现都不错,应该给他们鼓励,给他们掌声。

我打的分基本上都是70多分,最好的是80分以上,创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在想创业有基本的三个过程,第一个是价值目标的确定过程,我们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来做,价值目标的确定就是消费者,茶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从事茶产业,从事茶产业的初心应该是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这杯茶对消费者来讲是什么。吴垠老师开场的时候提过,这杯茶对消费者的价值可以是减疲劳、可以是美容、抗癌,是心脑血管病的克星,是让我们世界和平的健康饮料。他还是灵魂之液,可以把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把中庸之道的体系加以践行,加以实践,去修养。以至于我们把这杯茶怎么喝好泡好的过程中去服务消费者,所以是灵魂之液。

茶还是友谊之桥,客人到来,茶是主任对客人最好的关怀,茶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载体。茶还是艺术之味,刚才王赫团队介绍茶的审评,怎么样让消费者怎么样泡好这杯茶,是艺术之味,把茶泡好会更优雅,形成甘美、甜美、醇美的一杯茶。茶的价值体现在中华文化里面以至于在全世界的消费体系里面有非常多的价值体现。

第二个是价值创建的过程,就是创业者要做什么,我们说茶产业发展了几千年,这么多人从事茶产业,一个是要怎么样更加优化的实现价值,一个是要有创新,所以创业的过程,你在从事茶企业的很多工作者来说,企业老板,你在不断的优化、在革新、在创新的路上。

第三个是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一种市场的思维、消费者的思维,爱茶是因为爱人。

茶是一个目标确定、价值创建和价值实现的过程,谢谢大家。祝未来大家在茶产业工作创业中顺利,谢谢。

【主持人】:今天非常好,各位老师都是不同纬度的视角,有微观的、宏观的,确实我们在做产业创新的时候既要了解政策产业和趋势,又要能够对每个产品的细节和概念精打细磨,做到入微之处。想听听任总跟贾总有什么话要说?

【任鹏】:我给个建议,第一位选手要抓住给年轻人的茶,年轻人对传统茶不太一样,关键是调性,怎么样给年轻人的茶。第二位建议你重新整理一下商业计划书,要用最精简的话简单的梳理出来,你讲了很多,但并没有把核心的东西梳理出来,另外一位或多或少也有问题,但是他们的基本框架是有的,您这边没有,我建议你做好这个。第三位选手虽然是小作坊,又做零售,我觉得是一个大平台,所以我建议你要找最小的点在哪里,把这个定位做好,因为小作坊一开始卖的太大确实不好。第四位一直讲小米,我给你一个建议,小米的发家,包括华为,都是名粉、花粉,在我看来是“脑残粉”,你做的很好,利用了视频的流量红利,但是未来一定要把这一块的粉丝抓住,形成KOC,由这个部分再扩大,所以这一步很重要,不要说茶一天就卖完了,这是第一步,最终要做到给你做脑残粉那一位,再推2.0、3.0都没有问题,因为你整个视觉效果和体验都比较好,所以最关键的玩法是先怎么样找到最关键的脑残粉,把他给运营起来,这个是最关键的。

我就讲这些。

【贾华】:我对茶不是特别了解,对茶行业也没有特别的建议,对茶行业也没有问题。但是我关注大学生创业这件事情,所以问一下吴悦,你们的创业团队全部都是学生吗?

【吴玥】:学生是主要团队,有指导老师,还有专门做比赛的指导老师。

【贾华】:我注意到你们的指导老师,创业团队你们是大学生?

【吴玥】:对,在校学生。

【贾华】: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现在社会的宣传,把乔布斯的创业过程搬出来,让大家都误以为创业很容易。你们在没有商业背景,在没有社会经验的过程当中,虽然有指导老师指导你们,但是他们替代不了你们创业,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们竹罐茶这个方向用事实证明做不了怎么办?

【吴玥】:把我们既有的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给以后创业的参考。

【贾华】:我换一个问法,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创业?

【主持人】:可不可以去找一份工作?

【吴玥】:可以。

【贾华】:那为什么非要创业呢?

【主持人】:你真的要创业吗?

【吴玥】:先尝试。

【王赫】:一定是。

【曾晓嘉】:是。

【翁寿宇】:当然。

【贾华】:你自己都要放弃了,别人肯定放弃你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不会要去打工的,这件事我非要干成。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参与,今天由于场地的局限,我们很遗憾只能让选手们站着来做讨论,在我们的世界里面茶是最平等的而愿意为茶做通过的人都是我们想要祝福和平等交流的。于越老师的意思是要鼓励你们向上的力量,站着是向上的生长的力量。再一次感谢四位。感谢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加持。

下面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我们要请继续教育学院的蒋波先生和华巨臣的向飞先生,让他们在我们持续探索的道路上继续往前,让大家有一个机会接受茶的继续教育和教育成长,共同探讨。在今天老中青三代的见证下,下面有请华巨臣的向飞先生上场,有请继续教育学院的蒋波书记上场,让我们大家在不同领域茶的见证者和推动者的关注下,见证他们将青年人的力量在这个现场进行定格,愿这样的学院能够将茶的产业、文化、科技、市场、思想、艺术都能够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让我们用掌声祝贺他们的签约成功。大家再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

(颁奖典礼)

用掌声祝贺四位老师,让他们继续为茶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感谢。

现在采访一下各位老师,请各位老师说一下三个感受。

【屠幼英】:这样的活动真的非常好,青年茶人如果有创意,思想活跃,爱茶,一定能在茶产业发扬光大。第二个,茶是全世界人民的事情,不止是我们的事情。第三个,这样的事情要多办,茶道新生活。

【主持人】:贾老师第一次来我们茶行业“玩”,感觉怎么样?

【贾华】:感觉非常好,以前对茶叶不是特别了解,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了解了茶背后很多的故事,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多多交流,多多学习。

【主持人】:茶行业真的是一直都需要跨界的思维,特别需要,更缺企业的运营框架,所以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整体的运营体系。

任总也聊一聊,之前您都是在广州闷声做研究,今天终于亮相了,讲了茶的数字化,有什么心得吗?

【任鹏】:茶的数字化我认为是刚刚起步,今天会上我最大的感慨是这些创业者们基本都是95后,非常好,在传统的行业里有年轻人在做,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您愿意为这个行业做一份贡献吗?

【任鹏】:一定的,我本身就是爱茶人,所以一定会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于越老师讲一下感觉和意见,再讲一点意见?

【余悦】:茶道新生活,掌握青年就是掌握了未来,刚才你问屠老师说明年还会来吗?这个说的太小气了,像我们这样的人起码茶寿的时候还要跟年轻人交流。

【主持人】:我特别想隔着桌子跟于越老师拥抱一下,希望大家在华巨臣的展会舞台,之内、之外都可以将跟青年人的交流持续做下去,也感谢于越老师的祝福,茶道新生活就是在一个“新”字,我们一定要保持开放探索的心去做。

【陈老师】:给我们主持人,美丽的吴垠女士鼓个掌好不好,今天主持的非常精彩,多的就不说了。

【主持人】:戚泽明讲故事讲的特别好,刚才我看到新加坡的同业理事长,他们家四代都是做茶的,把茶叶采下来,用缆车来运茶,发到群里说,快来听这个故事,说还有那个数字化,这里有新东西,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够把我们茶的故事讲好一点,请你们跟我们讲一讲怎么把茶的故事讲好。

【戚泽明】:我先讲今天的论坛,7、8年前我也是在台上评过奖的,我从大一开始就参加这种大赛,一年参加4、5次,每次我带队参加的时候没有一次拿奖,每次都是在决赛的时候淘汰。第二个,我觉得在学校内创业的,你就是用来失败的,确实什么都没有,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即使失败了,以后的经历也会非常丰富。

【余悦】:在校的创业者就是失败者,不怕失败,你们就是站在平地上,你们想往上走,平地摔跤不可怕,山顶摔下来最可怕,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在学校创业的时候,哪怕摔一跤,没有关系,平地摔一跤,如果今后成为商界巨子摔下来会是什么样子,为了今后不摔跤,宁愿今天摔跤,摔跤之后一定攀上山顶。

【主持人】:王赫的茶里面缺少一颗心是真的,策略上是OK的,心还没有出来,要像这样的老人家出茶心。第二个是原料怎么保障。晓嘉的战略太大了,干不了,王赫讲了太多宏观的东西,具体项目的心得没有表达出来。叶童好好干,肯定行。

经过了各位老师们的点评,选手们信心满满,仿佛获得了新生力量。屠幼英老师说TED才第三次,以后要继续举办她还要来;余悦老师说茶寿是108岁,要办到108年,茶道新生活把握了年轻人,也是把握了未来。这是茶行业非常有创新力的活动,未来也是年轻人的,时代也是年轻人的。作为一个年轻人主导的创造平台,青年茶人TED希望能够给茶界年轻人提供展现创新的舞台,而也期望通过更多跨界嘉宾的分享开阔茶行业从业者的事业,从而推动整个茶行业的创新发展。本次的青年茶人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记者:程雪夫

摄影:鱼啊乐

图片:部分图片来源于华巨臣

来源: 茶道君 茶道新生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为什么叫七子饼茶,而不是六子饼、八子饼......?

普洱茶为什么叫七子饼茶?

在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七”这个数字,是有着很多含义的吉祥数字,比如中国的情人节是七月七日。七象征着多子、多福、多寿、多禧、多禄、多财,七子相聚圆圆满满。



七子饼茶一般都是7两一饼,7饼一提,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也是七子饼茶的传统包装。


“饼茶”的出现,最早见于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张揖曾在三国时代的魏国任官,《广雅》中说“荆、巴间茶叶作饼”。这里提到的“荆、巴间”,就其所指地域而言,不止是现今的四川、湖北一带,还指现今的云南、贵州一带。显然,这里所提的“饼茶”,自然就形成于三国之前。但饼茶的制作究竟出于何时,还没有一个定论。



关于“七子”之说,其实,单数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中,总是被推崇。“九”为至尊,“七”为多子多福,“七”在中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把七饼圆茶捆为一筒,是清朝的定制。《大清会典事例》中有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这里清廷规定了云南外销茶为七子圆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清末,由于清廷处于没落期,茶叶形式开始多变,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七个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


民国初年,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和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了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1921年商定,每圆茶底料不超过六两。但财大气粗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六两五钱每筒八圆的“八子圆茶”,一时市场分额大增。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七子饼茶”这个吉祥名称,从此“云南七子饼茶”就成就了紧压茶的霸主地位。发展至今,“七子饼 ”已成为普洱茶中响当当的商品名称。


七子饼茶的来历还有另外几种说法:

说法一:七子饼茶原先是打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咧?是用来上税的。


说法二: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两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建水紫陶7饼茶缸一般可以存9饼


说法三:古时茶马古道路途遥远,艰难险恶,运茶的人一走就是好几个月。“七子饼”寓意运茶之人思念妻子和孩子,期待与家人团圆,所以也有“妻子饼”之说。

税茶与榷茶:唐宋时期四川地区茶业政策的演变

税茶与榷茶是唐宋王朝茶业政策的核心,茶业政策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莫不因它而立。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税茶与榷茶是国家茶业政策的具体贯彻,然而,唐宋王朝在四川地区的茶业政策又有自身的特点,其特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四川地区税茶较早,榷茶较晚,税茶、榷茶的机构屡次变更;二是榷茶范围先从四川局部展开,逐渐向四川全境推行。唐宋王朝在四川地区的税茶、榷茶: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巩固封建王朝边防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加重了四川地区茶农的负担,阻碍了四川地区的茶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唐宋;四川;税茶;榷茶

引言

关于唐宋时期税茶与榷茶的研究,学界的研究视野聚焦税茶与榷茶制度在全国的发展变化,具有全局性①[1-4]。然而,学者们关注唐宋时期四川地区②[5-6]的税茶与榷茶侧重于梳理茶业政策的线索③[7-8],因此,学界在研讨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税茶、榷茶的变化及税茶机构的变迁存在诸多不足,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税茶、榷茶政策的演变及税茶、榷茶机构的变迁。

①贾大泉[1],黄纯艳[2]刊文探讨了唐代茶法;林文勋[3],黄纯艳[4]在其著作当中深入研究了宋代的茶业政策。

②本文界定唐宋时期四川地区根据《新唐书·地理志》[5]《宋史·地理志》[6]所记载的范围:唐代之剑南道,山南西道所辖区域在今四川省境内;宋代之成都府路,利州路所辖区域在今四川省境内。

③李敬洵专题讨论唐代四川地区的茶法[7];贾大泉,陈一石梳理了四川历代茶业政策[8]。

一、

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税茶

1.税茶的源流

安史之乱给繁荣富强的唐王朝以致命打击。其后,藩镇割据“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7]5921。方镇割据,节度使擅自任命属吏,随意截留朝廷赋税。唐王朝国库空虚,财政面临举步维艰之困境。为缓解财政危机,开辟税源,提高税率,虽属治标,然在当时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仍不失为立竿见影的务实之举。

四川是茶的原产地,也是人工种茶、饮茶最早的地区。由于饮茶有解酒、止渴、提神祛疲劳、解闷等功效,故饮茶习俗迅速传播,历魏晋南北朝至唐宋竟蔚然成风。唐人封演云:“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9]47李珏亦云:“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10]4053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别贵贱老幼,都时刻离不开茶。社会需求刺激社会生产,古今皆然。种茶、制茶、贩茶便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骤然勃兴,发展迅猛,规模巨大,从业者众。“江淮人什二三以茶为业。”[11]5262歙州祁门县(今安徽省祈门县)“邑之编籍民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境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每岁二三月,賫银缗缯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12]3737。商人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众多商人云集茶叶市场,说明茶叶利润丰厚,引起财政面临困境的朝廷关注,开辟新税源,税茶势在必然。

建中元年(780),唐德宗即位的第二年,为应付财政危机,采纳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核心是地税和户税......又融合了租庸调法而产生的新税法。”[13]119这里的地税主要是农业税,农业税调整(提高)了,工商税自然也得想法多征。于是在“两税法”实行两年多后,判度支赵赞以请为“署常平轻重本钱”为名,开征商税得到朝廷批准后,便“于诸津要置吏税商货,每贯税二十文,竹木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税一,以充常平之本”[10]334。判度支赵赞税茶,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于诸道津要置吏”收税,这其实是过税,过税在肃宗、代宗时期已经实行①[14],当时只是千文以上才收税,收多少没明文规定。

第二,收税对象是“商货”,这就包括一切商品,而不是专门针对某一种商品。

第三,规定税率。一般商品“每贯二十文”,即0.2%,而竹木茶漆的税率则是10%,比一般商品高4倍。

上述三点表明赵赞征税税目虽包括茶,但不是专门对茶征税,因此还难说这是税茶,如果一定要说是税茶,那也仅是税茶的先导而已。这次以“充常平之本”名义征税,只实行一年多。建中四年(783)八月“泾原兵变”,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省乾县),面对叛军围攻,为笼络人心,改元兴元。兴元元年(784)正月制曰:“诸军、诸道应赴奉天及收京城将士,并赐名奉天定难功臣。其所加垫陌钱、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之类,悉宜停罢。”“赦下,四方人心大悦。”[15]7392处于逃难之际的唐德宗为获得民心,将赵赞征税项目,悉数罢停。

唐德宗贞元九年,茶税成为特种税。史载:“贞元九年正月,初税茶。先是诸道盐铁使张滂奏曰‘伏以去岁水灾,诏令减税。今之国用,须有供储。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委所由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充所放两税。其明年以后所得税,外贮之。若诸州遭水旱,赋税不办,以此代之。’诏可,仍委滂具处置条奏。”[10]2128“茶之有税,自此始也。”[10]376“贞元九年,张滂奏立税茶法。郡国有茶山,及商贾以茶为利者,委院司分置诸场,立三等时估为价,为什一之税。”[16]1886张滂以“遭水旱”为借口征税,建中三年(782)赵赞以“以充常平之事”为托辞征税,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征税对象、范围却有不同。赵赞征税对象是“商货”,税目众多,茶仅是其中之一;张滂征税对象只有一个,就是茶。赵赞在“诸道津要置吏”收税,而张滂还专对“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置吏收税,这不仅涉及茶商,还涉及茶农,这才是真正的税茶。《旧唐书》云:“茶之有税,自此始也。”[10]376其实就是说专门对茶征税,是从贞元开始的。贞元税茶之后,整个中晚唐、历五代至于宋初,并被后世王朝相继沿袭,其间因各种原因偶尔暂停,但旋即复征,总趋势是税率增高,穆宗时达到50%②[5]1382,茶税监管控制日益严密。

2.四川地区税茶机构的变迁

唐代四川地区税茶是全国税茶政策在当地的具体贯彻实施。安史之乱对河南、河北及中原地区冲击极大,但对四川的影响相对较小,朝廷对四川的统治较为稳定,地方官吏遵照执行中央政令。在税茶方面,有别于全国其他地区,主要是负责征收茶税的官员及机构屡次变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贞元九年(793)至长庆元年(821),盐铁司主管,张滂等人负责[17]153。

贞元九年(793)盐铁使张滂税茶之议被认可,并“委滂具处置条奏”,即令张滂主持全国茶税的征收,当然包括剑南三川,但此事进展并不顺利。因为在张滂税茶前一年的贞元八年(792),已有诏令将全国财富分为东西两大块,东南由户部侍郎为诸道盐铁转运使张滂负责,西部三川(剑南西、剑南东和山南西道)以户部尚书判度支班宏负责[16]1886。对于这样的分工,班宏、张滂都不甚满意。按职责区分,度支主要管支出,赋税征收归盐铁,而现在盐铁部分职权被侵占,张滂不高兴,因其本官户部侍郎,是班宏户部尚书的副手,对工作挑肥拣瘦,也有意见,故“互有长短”,后来由宰相出面上报德宗才最终定下来[16]1886。接着班宏去世,司农少卿裴延龄以“守本官,权领度支”。新官上任自然想有所表现,当自己所辖区内之事他人插手,也有所不甘,但面对官阶比自己高,又自知“不通殖货之务”[10]3720,自然不能与张滂对抗,因此“自裴延龄专判度支,与盐铁益殊途而理矣”[16]1886。度支与盐铁各负各自的职责,三川财富仍归度支(茶税除外),茶税则由盐铁主管,四川税茶遂得以顺利进行。从这以后,经顺宗至宪宗都执行张滂拟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一直到穆宗。

第二阶段:长庆元年(821)至太和元年(827),负责人牛僧儒、崔元略[17]359。

穆宗即位,税茶几经变易。先是“盐铁使王播图宠以自幸,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接着改变以前由盐铁主管三川茶税而为“两川以户部领之”[5]1382。唐朝后期,“户部司已成为供给文武京官俸料,掌管国家后备经费,与度支司和盐铁转运司鼎足而立的财政三司之一,跻身于职事繁剧,地位轻重的官司之列”[17]292。以户部领四川茶税,显然与保证或提高文武京官俸禄有关,这正是盐铁使王播“图宠以自幸”的手段之一。然而,户部一来“职事繁剧”,二来户部在地方没有监院、巡院,四川以茶税所征钱物,如何运往京师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便委托度支办理,而度支采取的办法,则是让巡院(度支在京城的下属机构)“于上都召商人便换”[9]4913。所谓“便换”,就是“飞钱”,召茶商来京师将货款交给巡院,由巡院开票据,茶商拿票据到产茶州县有关机构或商号取款购茶,而度支巡院以“便换”所得收入转交户部,这个办法对茶商交易提供极大方便。这样以户部领两川税茶,既增加了户部收入,对两川茶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但是问题也不少,因“飞钱”只方便富商大贾,对中小茶商无任何作用,户部委度支代收茶税,难免从中截留。此法实行大约七年后到文宗即位便被停止。

第三阶段:太和元年(827)至开成元年(836),负责人李德裕、杜元颖等[18]17,20。

“太和元年,户部侍郎崔元略与西川节度使商量,取其稳便,遂奏请茶税事使司自勾当,每年出钱四万贯送省。近年已来,不依元奏,三道诸色钱物,州府逗留,多不送省。请取江西例,于归州置巡院一所,自勾当收管诸色钱送省,所冀免有逋悬,欲令巡院官李渀与(李)德裕、(刘)遵古商量制置。”[10]4913这是工部侍郎庾敬休给文宗的奏章,从中不难看出,西川茶税从太和元年(827)起由“户部领之”改为“使司自勾当”,也就是归剑南西川、东川节度使办理,西川“每年出银四万贯送省”。认为这样“稳便”。然而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其时,西川节度使杜元颖为求恩宠(东川、山南西道节度使史籍失载),巧索珍异进献皇上,军需粮食都敢克扣[10]4262哪里把国家税收放在心上,竟截留茶税所征财物,以致拖欠。于是决定在归州设置巡院,办理运送由茶税征收各种钱物,不使拖欠;但这是权宜之计而已,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开成元年,李石以中书侍郎判收茶法,复贞元之制也。”[16]2121西川节度使主持税茶执行近十年终被停止,仍旧恢复贞元时的盐铁使掌管茶税。另,四川地区税茶归属几次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茶税收入的增减,具体数字史籍失载,不得详知,但从以下两个数字对照,或可知其大概。贞元九年(793),张滂“初税茶,岁得四十万贯”[10]376。这是全国的税额;太和元年(827),四川税茶由“使司自勾当”,定额为四万贯。由此可知,四川税茶为全国税茶的十分之一。其后,四川税茶的管理归属亦颇有变易。唐末剑南节度使拥兵自重,独霸一方,相互攻伐,在各自控制区域内任意征税(包括茶税),任意截留,乃至“全蜀赋税,不供天府”[12]410,仅在形式上与朝廷保持关系,“岁时但贡奉而已”[11]5120。

五代,四川地区为孟蜀窃据,实行榷茶直至覆亡。宋初仍税茶,正如宋人潜说友所说:“茶税起于唐。利日益滋,法日益详,县官因以佐大农、宽舆赋,遂为经常之制。国朝初,循唐旧”[19]478。“循唐旧”,是指全国,就四川而言,则另有措施。乾德三年(965),宋太祖灭孟蜀,“深知东南数路茶法之害,制诏有司一切弛放,任令通商”[20]1。宋初,“天下茶皆禁,唯川峡、广南听民自卖”[6]4286。这是改孟蜀的榷茶为税茶,具体办法是:“茶园税每三百文折纳绢二匹,三百二十文折纳绸一匹,十文折纳绵一两,二文折纳禾草一束”[20]1。纳税之后,便可任令通商,不过只限于川峡数路,超越本区,“则禁出境”[6]4269。此法一直实行到神宗熙宁七年(1074),“川峡、广南州军止以土茶通商,别无茶法”[21]6547。据统计,唐五代四川地区茶叶产量大约在1000万斤左右[22]88,由此可见,四川地区茶税对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

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榷茶

1.榷茶的缘起

榷茶最先起于唐文宗时“上访以富人之术”。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李训、太仆卿兼御史大夫郑注:“乃以榷茶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直分命使者主之。帝惑其言,乃命王涯兼榷茶使。”[10]4400吏部尚书、检校司空王涯复领盐铁转运使,“表请使茶山之人,移植官场,旧有贮积,皆使焚弃,天下怨之。九年,以事诛。而令狐楚以户部尚书、仆射主之,以是年茶法大坏,奏请付州县,而入其租入户部,人人悦焉”[16]4400。这样,王涯榷茶之法施行五年后终被废止。不过,这次榷茶,对四川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从太和元年(827)起,到开成元年(836)间,四川茶税事是“使司自勾当”,由节度使主管,王涯虽为盐铁使、榷茶使,却管不到四川榷茶之事。五代时期,四川亦曾榷茶。苏辙云:“五代之际,孟蜀窃据国土,国用褊狭,始有榷茶之法。”[23]787孟蜀榷茶的具体作法,史籍失载,语焉不详,但榷茶之法亦随孟蜀之覆亡而被废止。

由此可知,唐时榷茶短暂,尚未波及四川;而孟蜀榷茶,虽在四川,但为时不久,未形成定制而影响后世或被后世沿袭,故只能说是榷茶先导,更谈不上正式确立榷茶制度。

2.四川地区的榷茶制度

赵宋立国不久,便开始在已控制的部分地区榷茶。《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太祖乾德二年八月,初令京师、建安、汉阳、蕲口并置场榷茶。”[24]131接着“乾德三年(965)九月,以度支郎中苏晓为淮南转运使,晓建议榷蕲、黄、舒、庐、寿五州,置十四场,笼其利,岁入百万緍”[24]157。又《宋史·食货志》载:“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曰汉阳军、曰无为军、曰蕲州之蕲口,为榷货务六。”[6]4447不难看出,赵宋榷茶始于乾德二年(964),最初只在局部地区,其后逐步推广,乃至全国。不过那时榷茶,并不涉及四川。

四川榷茶,始于神宗熙宁七年(1074),即“川茶之法,肇于熙宁甲寅”[21]6644。《宋史》亦载:“(川茶)旧无榷禁,熙宁间始置提举司,收岁课三十万。”[6]4510不过,熙宁七年榷茶只在四川部分地区,“只得于熙、秦、通远军及永宁寨茶场卖入官”[21]6645。熙宁榷茶之前,川陕境内茶叶虽是“任令通商”,但“禁其出境”;现在在熙州(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河州(治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和政县西北)①[20]4、秦州(治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通远军(治通远,今陕西省环县)、永宁寨(通远军南120里[25]139),这5个茶场均在今甘肃、陕西境内,也就是对“禁其出境”开了一个口子,即川茶可以贩运到西夏王朝的边境交易(陕甘北临西夏)。神宗庆历四年(1044)与西夏重订和约,恢复双方商贩往来,“西夏对宋的出口物品有驼、马、牛、羊、玉、毡毯、药材、盐等,宋对西夏的出口物品有茶、丝织品、粮食、香料、漆器、铜钱、银等。特别是茶马贸易,对宋与西夏都至关重要”[26]302。开放川茶,去陕甘交易,无疑与此有关,然而事关对外出口,自然由政府直接控制,熙宁榷茶由此而起。

熙宁七年1074)榷茶,茶场主要设在今陕西、甘肃境内,凡5个,而在四川只有永康县场(在彭州)和名山县场(在雅州)两个茶场,这表明熙宁榷茶只榷输入陕甘的川茶,并不涉及全区。四川全境榷茶,是几年以后的事,川茶入陕甘道路艰险,运输困难,致使课利不足,李杞主营川茶时,经营布帛,欲以布息补茶利,“自后又恐买布亦难敷及元数,则乞却雇回脚车船,般解入川。洎至盐法难行,则又乞将川中有茶去处并行收买”[24]4233。元丰元年(1078),蒲宗闵亦上书“乃议川陕路民茶息收十之三,尽卖于官......于是蜀茶尽榷”[27]225。这才是四川全域榷茶,可见四川地区榷茶也是先局部而后全域的。

其后,哲宗时,四川曾一度废止榷茶。元祐元年(1086)八月辛卯令曰:“废罢成都府在城博卖都茶场,止令产茶州县元置茶场处依未置都茶场日任便贩卖。”[24]4233不过,没有几年,绍圣四年(1097)二月二十五日陆师闵奏请“复行榷买川茶,依元丰法不许通商”[21]4468。此后,直到南宋初期,川茶榷茶依元丰法再没更改。

为了保证榷茶的顺利开展,北宋政府在川陕地区建立了一整套榷茶机构。首先,宋政府在成都建立都大提举茶马司,统一管理四川及熙秦榷茶买马事宜。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佑邦用”。茶马司权力很大,“应产茶及市马之处,官属许自辟置,视其数之登耗,以诏赏罚”[6]6745。并且“有茶及搬茶郡县,知州、通判、知县,皆由茶司与转运司奏明差注”[20]32。其次,设置买茶场。榷茶事务由茶马司直属机构—买茶场办理,产茶区榷茶事宜由当地知州、通判兼提举。买茶场监官、专典、库称、牙人等专职办理茶叶交易,征收茶税事务。茶场监官是“茶场所在,州委都监、县委令、佐兼监”[21]6205。可见,宋政府在川陕四路榷茶是通过都大提举茶马司,买茶场及地方政府等官僚机构协同办理榷茶事务,但榷茶具体事务主要由各地买茶场经办。据徐松《宋会要辑稿》卷二九《食货》统计,北宋时期,都大提举茶马司在蜀地共建立24个买茶场,且24个买茶场均在成都府路,这是四川榷茶初始时三四年间的茶场数。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说:“自熙宁七年至元丰八年,蜀道茶场四十一。”[27]226但未详述41个买茶场的名称。因此,我们很难精确统计北宋各个时期买茶场的数目,但买茶场由24个增加到41个,表明四川榷茶也是先局部而后逐渐扩大到全域的。宋政府通过各地设置的茶场垄断四川地区茶叶市场,以确保政府获得高额利润。

北宋政府在川陕四路建立榷茶机构的同时,针对川陕四路实际情况制定了完备的榷茶措施及办法。其内容涉及买茶场职责、交易规则、触犯榷茶规章处罚、官员奖惩考核等各个方面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其措施及办法是:

(1)买茶场职责按照市价尽数悉买园户之茶,正斤之外,量加耗茶。每岁民间资金缺乏时,买茶场预先计量现钱、斛斗,召园户自愿结保请借,每贯出息二分;至茶出时,以茶赴官折纳。如过夏季仍不纳茶抵偿,依法追催。

(2)茶价政府制定茶价。通常情况下,官价茶叶一般是在政府收购价基础之上再加价二分至三分。此外,息钱、头子钱、税钱、打角钱由政府征收。

(3)交易原则茶园户不得在茶场之外买卖茶叶,茶商必须到茶场按官价买茶;官方发行茶引,按照茶引指定的地区销售,并缴纳住税和过税;商人与园户私相交易,或贩卖无引私茶,皆许人告捕,并依法断罪;告捕之人按一斤以上赏钱三贯文,每十斤加三贯,至三十贯止。

(4)奖惩考核按规定数额买卖茶叶,岁终审定,超额有奖、亏额有罚;茶场超额,官员相应加官进爵,并予以物质奖励。茶场监官、吏人,收息一百贯文,赏钱五贯文;若亏五厘以上,罚俸半月,公人笞四十;满一分,监官笞二十,公人杖六十;满二分,监官、公人各加二等,至三分,停止加罪。

由上可知,北宋政府在川陕四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榷茶机构,制定严密的榷茶法规,从制度层面确立北宋政府榷茶的权威性、合法性,保证榷茶机构的高效运行。榷茶机构垄断茶叶贸易,茶课收入急遽增长,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北宋政府在川陕四路榷茶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初,蜀茶额岁三十万。至稷加为五十万。及师闵代稷百万。”[24]8045“初”指熙宁七年(1074)政府始榷茶,只是榷入陕甘的川茶,便茶课税息三十万贯;“稷”指李稷,元丰五年(1082)他将茶课增至五十万贯。“师闵”即陆师闵,“李稷殁于王事”以同提举成都府之职代稷领治茶事,将茶课增至一百万贯。事实上,北宋政府在蜀地榷茶的课息收入,基本上都超过政府规定岁额。据文献记载,李杞主管四川茶场公事的六年(1072-1077),“总入息税钱百二十二万九千余缗”[24]7381。每年平均茶课的收息三十余万缗;元丰元年至元丰五年(1078-1082),李稷主管四川榷茶,“稷领治茶事于五年间,除百费外收获净利四百二十八万余贯”[24]8045。每年平均茶课收息九十万贯,超过规定岁额五十万贯;陆师闵代李稷主管四川榷茶的二年时间,元丰六年至元丰七年(1083-1084),“增羡至一百六十万缗”[23]8045,到元丰末(1085),“今则岁献二百万贯”[20]33。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岁课川陕茶息,三百七十一万一千一百七十二贯”[21]4467。可见,北宋政府在川陕四路榷茶,所获茶课呈逐年递增之势。

①河州置场,“本路置场买茶往熙、河博卖”[20]。

三、

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税茶与榷茶的作用及影响

税茶、榷茶都是正常赋税之外的额外征收,就其实质言,说是横征暴敛,未尝不可。不过唐税茶、宋榷茶初始时,国家内乱外患方殷;四川地处边防最前线,唐有吐蕃、南诏不时侵扰,宋有西夏、金、蒙古入侵。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郡将自擅,藩侯废置,不自朝廷,王业于是荡然”[10]720。由于“西川富强,只因北路商旅,托其茶利,赡彼军储”[12]175。宋则“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西夏)骄盛,寇盗横炽”[29]525。当此为难之际,为抵御外侮,增加军费,保障国防开支,即使是苛捐杂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必要性。然而,税茶与榷茶终属苛政,必然会随之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茶农。史载武宗时“盐铁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利州益昌)县令(何)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引厚赋毒之手?’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手?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5]5634。税茶将茶农逼至绝境,当然不只是利州益昌(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一州一县,在三川一带有普遍性,利州益昌人有幸,遇上了何易于敢于舍身抗旨的好官,得免涂炭,然而,像何易于奉职守法的循吏不仅在四川,就是在全国也是寥寥无几,而税茶与榷茶给茶农的灾难何等深重,当不言而喻。

相对而言,宋初税茶较唐代宽松。据知彭州吕陶叙述:“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赋税一例折科,役钱一例出,自来采茶货卖,以充衣食。”[20]4茶农只要按一般农户缴纳夏秋两税之后,便可“自来采茶货卖,以充衣食”,此外,“川陕、广南州军止以土茶通高商,别无茶法”[24]6686。可是,熙宁榷茶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北宋刘挚、苏辙均曾指出榷茶之弊:一是阻碍茶业的正常生产与发展。“又昔日未榷茶,园户例收晚茶,谓之秋老黄茶,不限早晚,随时即卖。榷茶之后,官买止于六月,晚茶入官,依条毁弃。官既不收,园户须至私卖以陷重禁”[29]787。二是导致大量茶园户破产,激化社会矛盾。“蜀茶之出,不过数十州,人赖以为生,茶司尽榷而市之。园户有茶一本,而官市之额至数十斤......园户有逃以免者,有投死以免者,已而其害犹及邻伍。欲伐茶则有禁,欲增植则加市。故其俗论谓地非生茶也,地实生祸也。”[29]152三是榷茶导购价格低廉,茶法严苛。“自官榷以来,以重法胁制,不许私卖,抑勒等第,高称低估,递年减价,见今止得旧价之半。”[23]787“今民有以钱八百私买茶四十斤者,辄徒一年,出赏三十贯。”[23]786显然,苏辙对四川地区的税茶与榷茶当有客观分析,但总体来看是弊大于利。

四、

结语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在四川地区实施的税茶、榷茶当然属于苛捐杂税,但它始于唐宋内忧外患方殷之际,为抵御外侮,征收茶税、施行榷茶的政策,亦有一定正当性。然而,税茶与榷茶的政策给四川地区民众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忽视,加重了茶农和茶贩的负担,阻碍了茶业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也极其深重。毕竟,唐宋政府税茶与榷茶是封建王朝的一项国家税收制度,它反映的是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治观,虽经屡次更改,但它始终为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唐宋时期施行的税茶和榷茶为历朝沿袭,延续至明清。事实证明,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封建统治者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将茶叶由通商改为榷禁,原本在市场自由买卖的茶叶变成政府专卖之物,这种做法必然造成统治集团徇私舞弊,产生腐败,激化社会阶级矛盾,导致封建政府统治危机。

参考文献

[1]贾大泉.历代茶法制度概述[J].河北学刊,1991(1):104-108.

[2]黄纯艳.再论唐代茶法[J].思想战线,2002(2):70-74.

[3]林文勋.北宋茶法变动的历史考察[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4]黄纯艳.宋代茶法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5]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李敬洵.唐代四川经济[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8:187-192.

[8]贾大泉,陈一石.唐代四川经济[M].成都:巴蜀书社,1989.

[9]封演.封氏闻见记[M].赵贞信,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

[10]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2]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杜佑.通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63.

[1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6]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7]何汝泉.唐财政三司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8]左向阳.地方长吏在唐代西南地区经济开发中的作用[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19]潜说友.咸淳临安志[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0]吕陶.净德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1]徐松.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2]蒲应秋,王萍.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茶叶产量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7-91.

[23]苏辙.栾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5]王存.元丰九域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6]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8]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9]刘挚.忠肃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2.

文章作者|蒲应秋、潘艳芬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