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盘味道大

找到约14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每日益茶~大益茶冲泡技艺

 “每日益茶”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大益茶冲泡技艺,内容都是多年学习和总结的经验,也请益家人多多交流和指正!

       好茶,没有正确的冲泡方法,好茶的色香味就不能完美的表现出来,顾客在选择茶品时,茶汤口感的表现是选择的重要因素。所以,想品好茶,就别拿冲泡技巧不当事。 

今天将从四个部分分享大益茶的冲泡技巧。

第一部分:主要掌握茶叶冲泡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主讲普洱茶冲泡步骤和技巧;

第三部分:根据大益茶产品茶性(年份、级别等)总结更为合理的冲泡技巧;

第四部分:为店面泡茶和奉茶语言行为规范。

第一部分:泡茶基本要素

 

主要分为:人、茶、水、器、境。

1、泡茶者:茶道更看重的是气质,泡茶者应适当修饰仪表,举止优雅,大方得体。

应做到以下四点:

(1)仪容美: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以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着装要得体大方,风格要与周围的环境、个人气质相协调;茶者要求表情自然、典雅,与客人交流时应面带微笑。 

(2)仪态美:茶道中的仪态美,是由优美的形体姿态来体现的,优美的仪态会给人以精神充沛、气质高雅、庄重大方、礼貌亲切的印象。仪态主要涉及到茶者的坐、站、行等。

(3)有风度:指在事茶过程中的动作协调性。如注水时水流的控制、收水时的干净利落、泡茶时左右手的协调使用等。

 

(4)懂礼貌:礼仪应当贯穿于整个泡茶和待客的过程中,如鞠躬礼、伸掌礼等。 

2、接下来是合理择茶:

       选用好茶,不仅需要茶者能详细知道每款茶品的品质和特点,还需要茶者能及时了解顾客的所想所需。我们说:品质上好的茶+消费者的所想所需=好茶!

 

3、泡茶用水:

       冲泡茶品离不开水,水为茶之母,“精茗蕴香,借水而发”,“茶性必发于水”,水质好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汤品质的高低,“八分之水试十分之水茶, 茶只八分耳”。

       陆羽所说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当今我们已经很难享有,所以店面泡茶尽量选择桶装水或者经过过滤软化的水。

 

4、茶具选择:

       所谓“器为茶之父”,冲泡普洱茶,茶具选择非常重要。我们日常使用较多的主泡器具主要是瓷质盖碗和紫砂壶,简单分析下盖碗和紫砂壶的性能和茶汤呈现区别。

 

(1)紫砂壶: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温性,能给普洱茶提供充足的温度和热量,能很好的发挥普洱茶茶性;紫砂器由于附着能力强,茶叶在注水时旋动幅度不大,能让茶和水融合度更好,且紫砂吸水率较高等因素,令茶汤苦涩度降低,汤感的软度、厚度及粘稠感便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2)盖碗:

       瓷质盖碗釉面光滑,吸水率低,导热相对较快,茶汤浸出的温度环境相对稳定。泡茶不失真,不走样,原汁原味,着重展现茶之本味和凸显茶的香气,是评审和鉴定茶品时的最佳选择。 

冲泡普洱茶,用紫砂壶或盖碗均可, 而以宽者为优,因宽具更易使紧压茶得到舒展,使茶质更易浸出。

外还需要玻璃公道杯一个,用以展示和欣赏普洱茶汤,或是“橙黄”,或是“红浓明亮”,碰到浑浊发暗的茶汤时也可以作为判断其品质。

品茗杯以白瓷或青瓷材质且杯壁较厚者适宜普洱茶的品鉴,白瓷更利于观赏茶汤,杯壁较厚不烫手。  

5、品茗环境:要求清新、高雅、干净的环境,可以适当摆放清雅的插花和播放合适的茶乐,让品茶者能静下心来体味茶之美。

 

 

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现在我们正式进入

 

第二部分:冲泡的步骤和技巧

 

茶叶冲泡需要掌握各个步骤技能,各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口感。

 

1、简单分享下紧压茶撬取方法:

 

(1)提前准备:茶刀或茶针、解茶盘、茶荷、茶则、茶叶电子秤

 

(2)步骤:

       轻轻打开绵纸,将茶放置于解茶盘中央;将饼茶或沱茶凹心向上,左手压住槽边,右手持茶针顺茶饼分层处,用力将茶针插入茶层中,然后上下撬动使茶层松动,用手扮下已松动的茶块。注意撬取时里茶和面茶搭配才准确反映紧压茶的品质特征。

 (3)称重:

       冲泡前取出茶叶电子秤,根据人数和茶具容量,按照普洱茶茶水比例1:20的比例称重。最后将称重好的干茶放于干净的茶荷中,建议茶荷以白瓷质地或内壁洁白无暇为佳,便于鉴赏干茶。

 

建议:将刚从仓库里取出的年份茶撬散后放入陶罐或紫砂罐中“醒”一段时间,能让仓储味散发的同时与空气充分接触唤醒茶性,使冲泡效果更佳。

 

2、普洱茶的步骤:无论使用什么茶具和泡什么普洱茶,都应该遵循冲泡的八大基本步骤。

 

第一步:备具----准备好相关茶具和普洱茶。(准备:紫砂壶/盖碗、公道杯

随手跑、滤网、品茗杯、杯垫等) 

第二步:温壶涤具----沸水注入茶具中,起到温杯涤具的作用。 

第三步:投茶------将提前称重好的普洱茶置入紫砂壶或盖碗中。 

第四步:润茶:根据茶品特性将适宜水温的开水逆时针方向沿盖碗壁缓慢注入。洗茶时间不宜太长,根据茶的松散程度和年份控制浸泡时间,然后出汤,将醒茶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第五步:冲泡-----冲泡需注意:注水方式、水温控制、浸泡时间、出汤速度及手法等。

 出汤: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开始出汤,出汤时压低盖碗或紫砂壶壶嘴,尽量沿着公道杯边缘出汤,使茶汤尽量减少在空气中的时间,以保持茶汤温度和香气。

 

第六步:分茶------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均匀茶汤浓度,再将茶汤以低甑手法匀速倒入杯托上的品茗杯中,七分满为宜。 

第七步:奉茶-----使用奉茶盘奉至宾客前,用奉茶礼向宾客奉茶。 

第八步:清洗茶具-----将使用过的茶具清洗干净,并用干净的茶巾擦拭茶具表面,紫砂壶待其自然晾干后再收好。

以紫砂壶为主泡器时因注意温壶方式:打开壶盖,向内注满沸水(注意:目数较高的朱泥,在低温环境下需先用水浇淋壶身后,再用沸水温壶,避免壶身开裂),盖上壶盖,再从壶顶开始浇淋壶身两圈,内外增温涤具。 

刚才主要分享普洱茶的冲泡步骤。好茶需要恰当的冲泡方法,方能尽显其妙。由于普洱茶的变化非常丰富,所以针对每一款茶,在每一步的具体操作上,会有所不同技巧。

 

3、普洱茶的冲泡的具体操作:

 

(1)行茶动作:泡茶过程中要求茶者身体保持良好的姿态,头正、肩平、,眼神与动作要和谐自然,泡茶过程中,要求沉肩、垂肘、提腕,左右手交替进行,动作起伏连贯协调。忌肘部高高抬起,忌左右手交叉动作。 

(2)茶具的取放:

 

茶具取放要求三大原则:轻、准、稳

轻:指轻拿轻放,表现了茶者对茶具的爱惜之情,同时也体现茶者的个人修养问题,忌茶具和茶具之间相互碰撞声音,会影响到整个的品茶氛围;

准:每个茶具在茶台上都会有它固定合适的位置,要求我们在取出和归位要准;

稳:主要指我们在取放茶具的过程中要稳,速度要均匀,动作协调,忌忽快忽慢。

 

(3)知茶性:冲泡技巧是依茶性而定的,技巧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发挥不同茶性的优点,尽量避免不同茶性的弱点。

 

茶性包括:生、熟,老、嫩的程度,茶气的酽、淡,发酵的轻、重,条索的整、碎程度,年头的长、短。另外我认为,茶性还应该包括:个人的口味特点。但是这个因素太难界定,所以这里就不作为讨论之列。

 

因此,茶性决定投茶量多少、醒茶方式、泡茶水温、注水方式、冲泡时间等等,下面我们就根据茶性特点选择冲泡技巧进行理论讲解。 

(4) 投茶量: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非常高,就是一般说的味道比较重。因此,合适的投茶量与水的比例是:1:20~1:30。以我们最常用的4人壶或6人壶来说,投茶量大约是5~8克即可。

 

       有的茶款滋味较淡,如秋茶、以芽头为主的茶、发酵成熟度高的茶,可以适当增加投茶量。有的茶款茶气足,味道酽,生茶和新茶,如班章茶、浓香型的熟茶,也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 

(5)醒茶:醒茶的目的有二个,第一是去尘,二是让干燥已久的茶叶吸水湿润,为稍后的茶质浸出做好准备。一般要求醒茶注水是快进快出,但还要根据不同的茶性作出调整。

 

       年份短(2年以内)的生茶,以芽头为主的生茶和熟茶及散茶,适宜快进快出,一般洗茶一次即可。但是洗茶之后最好能停一会,润茶20~30秒之后再开始冲泡。

发酵较重、释放较快的熟茶,适宜快进快出。洗茶一次或两次,视个人口味而定。但这样的熟茶就不必要润茶,可以直接开始冲泡。

       发酵较轻或发酵适中的熟茶,5~10年的生茶,个人认为第一次洗茶可以泡5、6秒钟后倒出,然后润茶20~30秒再开始冲泡。如果一、两年的熟茶,认为酵味或水味还重,可以再洗茶一次,不过第二次洗茶适宜快进快出。

 

       5年以上的熟茶,可以快进快出洗茶两次,润茶15秒左右开始冲泡。年头越长的茶润茶时间可以再适当延长。

       10年以上的老生茶,洗茶两次。第一次快进快出,第二次浸泡5秒左右,润茶30秒左右,然后开始冲泡。

 

 

 

(6)水的控制:在冲泡的过程中,水的控制尤为重要

 

煮水:宜“猛火急烧”,忌使用反复烧煮之水泡茶。

 

泡茶水温:

       冲泡普洱茶的水温要高,一般情况可直接用沸水冲泡,针对具体茶品的茶性(年份、嫩度等)以及各地沸点为基准进行调节(90—100度之间),通常茶越细嫩要求水温越低,越粗老年份越长要求水温越高。水温的高低是影响茶叶水溶性内含物浸出和香气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过低,茶叶香味激发不出来;水温过高,容易烫伤较嫩的茶叶,造成茶汤颜色和叶底暗黄,因此水温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宜。

 

(温馨提示:用不同水温的水冲泡老茶会有不同的风格:高温,出香,温度略低,滋味稍胜。因为水的最高温度与当地大气压有关,所以,同一泡茶,在广东和在云南冲泡,滋味、香气都会有差异。)

 

 

 

(7) 注水方式

 

水流的控制:

       在注水过程中,水流的粗、细、快、慢都是影响茶性挥发的因素。建议冲水时以定点冲泡为宜,入水以轻为宜,最好不要高冲,以免茶汤浑浊。

(PS:也可以因茶而异,部分茶品需要展现个性也可以使用高冲。)


除醒茶外的前三泡,冲泡目的在于抑制杂味,提升汤感。注水方式采取定点注水,缓慢注入的手法。

中间的三~八泡,冲泡目的在于达到香气和口感协调相融。注水方式是避免猛冲开水,采用稳定、缓慢、低冲的旋水注入方式。

最后三泡茶追求的是香高水滑,汤甜味淡。注水方式是急冲注水,使叶底保持持续高温。

 

(注意:在泡茶过程中,切忌摇晃、搅动或者拨动叶底,不然会致使茶汤浑浊苦涩。)


 

(8)冲泡时间:释放快的熟茶,前5、6泡基本可以立即出汤,不必浸泡。从7、8泡开始逐渐延长浸泡时间。

 

       一般的熟茶、生茶,第一泡可以浸泡3~5秒后出汤,第二泡至第六、第七泡稍微一泡即可出汤,之后逐渐延长浸泡时间。

10年以上的老生茶比较特别,前10泡基本都需要浸泡10秒以上,甚至30~40秒都有可能,要视不同茶款而定。

 

       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冲泡的时间不同,茶味差异甚大。冲泡时间短,茶味没有泡出;冲泡时间长,茶内物质溶于水茶汤滋味过浓,还会有闷浊味。水温与茶量的多少、茶叶的细嫩程度,也影响冲泡时间,水温高,茶多、茶叶较嫩,则冲泡时间短,水温低,茶少,或茶叶粗老,则冲泡时间稍长。

 

 

 

(9)冲泡频次:

       一杯茶冲泡几次为好?茶叶的耐泡程度是根据茶叶的加工方法和老嫩程度而定的。普洱茶冲泡十余次滋味不减,可冲泡十五次左右,茶叶松散、老嫩、年份等也决定了茶叶的冲泡次数。

 

 

 

(10)掌握品茗方式:

品茶是一种艺术,从茶汤的色、香、味、形等方面得到审美的愉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观汤色、二闻香气、三品滋味。

 

观汤色:一杯茶,品鉴从观赏茶汤开始。普洱茶茶汤汤色因品质、年份变化不同。主要看茶汤的颜色、亮度和清浊度,茶汤的明暗程度也能反映茶品品质。

 

闻香气:主要品鉴普洱茶香气的高低、香型及变化等。

 

品滋味:品尝普洱茶汤,入口后可让茶汤在口腔中停留2~3秒,让口腔味蕾充分感受不同滋味。主要感受茶汤浓淡、醇厚、回甘生津等等。  以上是个人总结的一些基本规律。一般拿到一款茶之后,在投茶之前先要对茶性做一个基本的判断,然后尝试几个不同的冲泡技巧,找到个人觉得口感最好的一种,作为今后冲泡这款茶的最佳方法。

 

 

 

第三部分:大益茶高级冲泡技巧

 

前面我们详细讲解了普洱茶冲泡技巧,现在针对大益普洱茶,我们还需要了解更高级的的冲泡技巧。大益茶品类繁多,虽然大部分产品都是使用拼配手法,但用料还是有所区别和讲究。如生茶中有选料的老嫩、不同年份、熟茶中不同发酵度等区别。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不同等级、不同发酵度、不同年份散茶和紧压茶等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找出最更好的冲泡方法。

 

1、不同等级的茶品冲泡技巧

 

(1)从三方面兼顾茶汤香气、汤色和滋味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水温控制:级别越高茶叶越嫩,冲泡水温越低;级别越低茶叶越粗老,冲泡水温越高。

醒茶次数:级别越高茶叶越嫩,茶性易于唤醒,醒茶一次;级别越低茶叶越粗老,茶性不易唤醒,可醒茶两次。

出汤方式:嫩者内含物质较丰富,须低温快出,防止浓如酱汤;粗老者内含物质不丰富,须高温久泡,方能出味。

 

(2)大益普洱茶原料分特级、一级到十级:

其中特级和1~3级都属于偏嫩级别,冲泡时要求水温略低,建议泡茶器具选用盖碗为宜,醒茶一次即可;

5~7级属适中级别,冲泡器具盖碗或紫砂壶均可,水温98~100度,高温醒茶有利于激发茶香,浸泡时间适中,出汤尽量滤净;

8~9级属于粗老级别,高温两次快速醒茶,使用紫砂壶冲泡效果更佳。

老茶头属特殊产品,其干茶较为紧实,且经过一定年份才得以形成,冲泡时使用紫砂壶效果更佳,且要求高温冲泡,醒茶2次,头三泡浸泡时间稍长些。

 

(3)大益普洱茶各个级别典型代表:

熟茶:特级代表——宫廷普洱散茶:

    1~3级代表——金针白莲、宫廷普饼、龙柱、0532等;

    5~7级代表——7552、7562、0562、7572、等;

    7~9级代表——8592、7592、普知味熟饼等。

 

生茶:1级左右——大益春早(水温低、盖碗冲泡)

      4级左右——7542、7742、7532、8542、女儿贡青饼等等;

      7级左右——8582、普知味生饼、0772、0782等。

 

 

 

2、不同发酵程度茶冲泡技巧

 

       熟茶经过人工后发酵工艺,内含物质相对生茶较少。生茶茶性易于唤醒,因此冲泡水温略低于熟茶;同一泡茶器,生茶投茶量应稍少于熟茶。

       轻发酵熟茶口感鲜活,茶气十足,陈化空间相对广阔;重发酵熟茶陈香馥郁,口感粘稠甜醇,具有陈化高峰期,通常5~10年便达到陈化高峰点。

       发酵越重,冲泡水温越高,发酵越重,内含物质越少,浸泡时间越长。

 

大益普洱茶发酵程度分三挡:偏轻发酵、适中发酵、偏重发酵;

 

偏轻发酵代表:7562、丹青、金针白莲、7262等(器具使用盖碗更宜于掌控茶汤浓度);

适中发酵代表:7572、V93、普知味普饼等(泡茶器具使用盖碗或紫砂壶均可);

偏重发酵代表:7592、8592、红妆熟等(使用紫砂壶茶汤效果更佳)。

 

 

 

3、散茶和紧压茶品冲泡技巧

 

       散茶和紧压茶因其条索的松紧重实与否影响着其后期的陈化空间和速率;散茶的陈化空间小于紧压茶品,换句话说,即存放十年的散茶很难达到紧压茶品同样是陈化十年的品质。条索紧结,不宜于唤醒茶性,冲泡水温要高;

       注水与出汤,散茶慢进快出,紧压茶快进慢出;条索松散,茶叶不耐泡,投茶量要多。

 

       大益目前散装产品较少:宫廷普洱散茶、一级散、泡益泡等;散茶冲泡时注意,由于内含物浸出速度比紧压茶快,故醒茶建议只醒一次,头五泡可出汤速度稍快并且沥净。

 

 

 

4、不同年份的茶品冲泡技巧 

 

掌握不同年份茶品的冲泡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醒茶方法:老茶茶性难以唤醒,尤其是陈年熟茶,5~10年以上老茶沸水醒茶两次;

 

泡茶水温:通常5年以上老茶冲泡水温均是100℃;冲泡老茶每一泡都需要沸水;明火铁壶煮水,能有效保持水温。

 

冲泡器具:3年以上老茶选用紫砂壶冲泡效果更佳;熟茶投茶量较多,生茶投茶量较少;每次冲泡,沸水封存壶盖及壶身夹缝处,以有效保温。

 

针对大益茶的冲泡就简单分享这些,更重要的还是日常多冲泡多总结,重视每一个冲泡步骤。

 

 

 

第四部分:泡茶语言行为规范

 

1、泡茶语言行为规范

 

(1)泡茶的茶具图案务必面向顾客,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2)烧水的随手泡或水壶壶嘴不能指向顾客,茶事中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3)泡茶前,将茶荷中的干茶奉与顾客,面带微笑地说出:“请赏茶,今天为大家冲泡的是××茶……”。

(4)取放茶具需做到轻、准、稳,展示茶者的优雅动作和较高素养。

(5)泡茶过程中,切勿用手直接抓取茶叶和品茗杯,有茶具及辅助工具的需要合理利用。

(6)盖碗或紫砂壶出汤前要将底部多余的水滴用茶巾沾净后再出汤,以免底部的淤水伴随出汤倒流进滤网和公道杯中。

 

2、奉茶语言行为规范

 

(1)分茶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是情谊。

(2)奉茶时须用杯托,有必要时使用奉茶盘奉茶。

(3)奉茶时须用手势表示请用,既右手伸掌礼。姿势为:四指并拢,拇指内收,手掌略向内凹,侧斜手掌伸于敬奉的茶杯旁,面带微笑并点头示意说出:“请品茶”。

(4)奉茶时,一般从自己右手边的顾客从右到左逐一奉茶。若有必要,奉茶时有先后顺序,如先长后幼、先主后从等。

 

3、请君品茶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茶叶的冲泡方法和技巧不是唯一的,更不是绝对的!仅能提供适合大众和初期接触大益茶的同仁们一些建议!若您有更好的冲泡方法和诀窍,请您谅解。                                         

大益茶道英语:How to pry apart(撬散)a puer tea cake?

茶/道/英/语

很多小伙伴第一次接触普洱茶时,都会对这种或饼或砖或沱的紧压茶感到十分新奇,更别说外国小伙伴了,甚至都不知这种茶买来要怎么喝。于是乎,一些国外的售茶网站就会给这些普洱茶新手们科普撬茶小知识。小编就在这些文章下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留言,刚接触普洱茶的外国网友们也是纷纷提出了自己大大的疑惑。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几条,顺便学习下与撬茶相关的英文表达:

Tony:

Thanks! My dad hammer it into little pieces and puts it in a jar for storage. I keep telling him no to do that, now I have a pro to back me up when I show him this webpage.

译文:

外国网友Tony:

感谢分享!我爸会用锤子把茶饼敲成好多小块儿,放进罐子里储存。我一直跟他说别用锤子,现在这篇文章终于可以证明我是对的,我要拿去给他看看。


David:

Your video shows various way of breaking up the cake into lumps of smaller piece. Do we break further this lump or just put a single lump into the tea pot and let the hot water break it up?

TeaVivre:

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

You just need put the lump into your teapot. You needn’t break up the lump again, due to the water will break up it when you brew the tea.

Hope it helps.

译文:

外国网友David:

你的视频里展示了好几种撬茶方法。那问题是在冲泡的时候我们是拿出一块,继续把它撬成更小的茶块儿,还是直接把它放到茶壶里,用热水冲泡让它自己散开呢?

网站回复:

感谢您的问题。取一小块茶叶直接放进茶壶里冲泡即可,不用再继续把它撬成更小的块儿了,因为泡茶的时候,水就能让茶块儿自己散开来。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有了些撬茶经验的热心网友还会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撬茶心得:

译文:

想要撬散压紧的普洱茶饼或者茶砖,一把简单的老式开信刀就很好用。撬的时候尽量避免撬碎太多茶叶,完整的条索泡出来的茶汤味道更好。你可以把这些撬下来的小茶块儿直接放到茶壶里冲泡,也可以继续撬散,直到看起来跟散茶类似。

看到这里老茶客们估计都要坐不住了,内心独白可能是这样的:撬个茶连上锤子都用上了!好想亲自上阵给他们说道说道普洱茶到底怎么撬啊喂~~

别急,我们先来学习下撬茶相关的的英文吧~上面的留言中其实已经出现了撬茶的英文表达,把茶饼撬散,这个“撬散”英文中用词组 “break up”或者 “pry apart”来表示。

例句1:

How to pry apart a puer tea cake?

如何撬散一饼普洱茶?

例句2:

We need a tea needle or a tea knife to break up a puer tea brick.

我们需要茶针或者茶刀来撬散普洱茶砖。


普洱茶饼怎么撬?

熟悉普洱茶的茶友都知道,撬茶是有许多讲究的。很多人以为撬茶就是把茶叶从茶饼上撬下来好了,往往忽视了撬茶对于茶饼的影响和对茶叶的损伤,特别是一些压的比较紧实的茶叶,如果撬下来都是碎屑,冲泡出来既不好看也不好喝。普洱茶在压制过程中一般使用上下按压成型,茶叶纹路一般都是层状,在使用工具撬茶时,顺着茶叶的纹路进行撬取,这样既省力也不容易撬碎茶叶。

当然,撬茶技术也不是说一遍就能掌握的,还是要循序渐进,由简入繁。俗话说孰能生巧嘛!(Practice makes perfect!)学习英文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英文例句,教大家简单描述一下撬茶饼的过程:

例句1:

Prepare a tea tray and place your tea cake on it. The tea tray is excellent to work on since it can catch scattered pieces.

准备一个撬茶盘,把茶饼放上去。在撬茶盘里操作便于收集散落的茶叶。

例句2:

Unwrap the cake and place it face up (the face is the smooth side of the cake while the back side has a dent).

拆开茶饼的包装,将茶饼正面朝上放置。(正面是光滑的那一面,有凹槽的是背面)

例句3:

Hold the cake with one hand, look for the space between the tea leaves near the edge of the tea and gently insert the tea knife into it with the other hand. Then wiggle the tea knife up and down to loose it. Avoid pointing the knife toward your body.

一只手按住茶饼,在靠近茶饼边缘的地方找到缝隙用另一只手插入茶针,上下轻轻晃动茶针以撬松茶叶。注意茶针不要朝向自己。

例句4:

Remove the knife and find another space near the first place you insert your tea knife. Repeat the process until the tea looses into many small chunks. Do not use too much strength so as to keep the tea leaves intact.

拔出茶针,在第一次插入的附近找到缝隙后再次插入茶针,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把茶饼撬散成许多小茶块儿。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尽量保持茶叶的条索完整。

文 Jennifer

编辑 yan

来源:ACCTM国际茶文化

回甘明显,津液丰富:2016年大益陈香厚韵熟茶2000克

  2016年大益  陈香厚韵

  品名:陈香厚韵

  品牌:大益

  年份:2016年

  工艺:熟茶

  规格:2000克/砖,4砖/件

  储存:在通风、干燥无异味、常温环境下存储

  拿到大益“陈香厚韵”,先被它的包装所震撼。2公斤的大砖捧在手里沉甸甸的。记得大益前一个2公斤大砖还是2010年的“高枕无忧”,以后再没见过大益2公斤大砖的身影。经过7年的岁月沉淀,大益又出大砖,并且打出了陈香、厚韵,一定要先喝为快。

  初步印象

  “陈香厚韵”大砖外包装是个长方体的盒子,存在感很足。底色是棕黄色,正面中间四个大字“陈香厚韵”,左上角是红色大益标志,下面右侧画着高山云雾,左侧从右至左依次写着“高山、晒青、勐海味、云雾”,背面印着厂名、厂址等相关信息,侧面写着“汤色红浓、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回味持久”,中间红色印章“经典。”大砖还配着同样颜色的手提袋。

  打开大砖用棉纸包裹,上面印有多个大益标志,打开棉纸,才露出庐山真面目。砖身棱角整齐,压制松紧适度,茶面条索粗壮,有一定数量的金芽和梗,匀称工整,油润有光泽,感觉用料较为粗老;背面有多个乳钉状压纹,感觉应该是传统铁模压制砖茶时留下的印记。拿起来,闻到淡淡的熟香,无堆味。

  这个砖压的很紧,放在茶盘中慢慢撬开,里面感觉和茶面用料差不多,虽然了解到大益基本都是金芽撒面,但感觉这个砖用料还是很实在。

  品饮经过及总结

  正式冲泡前100度沸水洗茶2遍,醒茶5分钟。本次品饮共13泡,1-5泡5秒出汤;6-10泡15-30秒出汤。11-13泡60-90秒出汤。杯底焦糖香浓郁,像小时候印象里炒芝麻的味道,又像北方用黄豆榨油出来的豆饼的味道。

  一阶段1泡,开始阶段

  1泡:沸水5s出汤:茶汤入杯,汤面萦绕起一层云状飘动的薄雾,徐徐上升。汤色红黄透亮,更像老生茶的汤色。入口糖香、清雅醇正,无堆味、怪味、杂味;茶汤入口平和柔润,有回甘,杯底留香。

  第二阶段第2-7泡,发力阶段

  第2-5泡(5s出汤):2-5泡汤色基本一致,红浓,透亮(特别提到汤色,柔和、清亮,透明度高,不是那种刚压制出来的深褐色不透明的汤色)。入口焦糖香浓郁,久久不散;滋味醇厚,甘爽稠滑,2泡开始微涩感,在舌中部,5泡涩感渐渐退去,回甘明显,津液丰富。第6-7泡(15s出汤):6-7泡汤色红亮,成为真正的血珀色,入口糖香夹杂枣香。厚度和稠度均可,很滑,甜度高。回甘明显。值得一提的是,茶虽未醒,入口无燥感。

  第三阶段8-10泡,持续阶段

  第8-10泡(30s出汤):汤色红明,厚度开始下降,甜度上升,稠滑无变化,滋味甘醇,口感顺滑,喉部回甜明显,留存度高。香气为淡淡的枣香。

  叶底颜色由棕褐至黒褐过渡,有光泽,柔软有弹性,活性不错

  第四阶段11-13泡,衰退阶段

  第11-12泡(60s出汤),第13泡(闷泡90s出汤):汤色红明,亮度好。汤水细滑,厚度和稠度下降,滋味变淡,但入口绵柔,甜度大幅度提升,回甘不错,口腔和喉部清甜。这茶喝到10泡味道依然很足,继续冲泡,到13泡结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冲泡试试。

  特点

  “亮、醇、厚、香、甜”突出,耐泡度高。

  “厚”:汤汁饱满厚实,米汤感明显,汤厚而不腻,喉中清爽。

  “香”:茶香浓郁,勐海味很足。富于变化,开始是焦糖香,中段糖香夹杂枣香,后段枣香持续。

找到约13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