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母在线看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王旭烽“茶人四部曲”读后十三思

  1、“复调”的新主张

王旭烽教授2022年10月接受《解放日报读书周刊》采访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江南作为文化形态,传统的认知,往往将其归类为浪漫、美丽、哀愁、亮丽、脆弱、委婉、阴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过单调的文化形态显然不属于华夏民族。从我们的始祖炎黄开始,我们的文化形态就是复调的,我们的本土文化——易,也以阴阳作为解释世界的元起。故大中国东南西北,文化形态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接近真实地气传达这种状态,这是我自然而然的初衷。”

上面这段话,如果把“江南”二字替代为“茶”字,也很贴切妥当。传统文化都认为茶阴柔内敛,实则不然。对于当代有责任的茶文化研究者而言,这个命题非常值得商榷。王旭烽在“茶人四部曲”中想表达的也是这种“不是”。这一点我和作者的认识是相同的,在实际生活中也感同身受。正因为这一点,所以我才决定春节假期精读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并分享给大家。王旭烽教授在“茶人四部曲”这部小说是如何表达这种“不是”的呢?或者作者要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要去改变这种传统的认知呢?作者王旭烽教授提出了“复调”的理论主张。

“复调”二字是作者的创见,从字面意思看,它首先回避了二元对立,阴与阳的对立,刚与柔的对立,包括茶和酒的对立。此外“复调”二字还表达了一个意思,即同频共振,在一个时间轴上,字面上对立的两者,如阴与阳,刚与柔,只是振幅不同,强弱不同、程度不同。这个思想作者在她的另一部作品《中国茶酒文化》中有细致表达:

“精行俭德与奔放浪漫渗透在一盏饮料中,这是茶酒想要给人的启迪,也是给人的难题。这就是人生,你永远在复调中生存,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段话是王旭烽教授对“复调”二字的精准解读。作为二元对立的阴与阳,茶与酒,本质是不二的,是一体的,是同频的。在“茶人四部曲”中,这“复调”二字还不止于此,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是二元论,用朱熹的话说“大抵世上万物之理,亭当均平,无无对者”,他说的是人在认识万物的过程中总能找到一组对立的参照物,两两一组,如阴与阳,阳与刚,茶与酒自然也是其中一种。然而这只是表达了振幅的强弱。而随着时间的演化,两仪生四象,四象比两仪更为具体,它能揭示内在的发展规律,这是“复调”二字更进一步的内涵。

我精读王旭烽“茶人四部曲”的出发点是茶,就是怎么去认知它?前面表述过传统认知茶都是阴柔的,但其实茶也有阳刚的一面,只是大家并没有看到,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就呈现了这普通人不容易看到的一面。在对茶的品格塑造上,这部小说在茶的认知角度还有两个极大的创新:一是茶品格的完整丰富性,一是茶品格的独立性。这些都是相较历代茶事艺文作品中而言最大的亮点。

有一段话广为流传,它是这样说的,一杯茶,佛家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茶说我就是一杯水,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段话其实也是说对茶的认知。上面这段话,如果把“茶”字换成“书”,道理是一样的。一本书,它的价值并不在于作者说我想表达什么,而在于读者能看到什么,读到什么,所以我此行的身份就是一名普通读者。我把我在“茶人四部曲”中看到的感触到的关于茶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对于茶叶界这其实又是一个重大的话题,不在于卖茶的说什么,而在于消费者喝到什么。因为目前的茶文化主流表现为生产方文化,而不是消费文化。生产方制定的茶叶审评体系,生产方制定的茶叶流程标准,所以对于涉茶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消费方的发言都很重要。那么对于书而言,就是读者的心得最重要。

怎么去认知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一点也不过时的问题。应该说这是当代茶文化研究必须要直面的问题。茶对人的好处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茶的物质属性,一个是茶的精神属性。如果把这两者形容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这都好说,各打五十大板,势均力敌。但如果架一架天平,把这两部分都放上去称,看看孰轻孰重,这结果未必是大家想看到的,也可能会颠覆我们的认知。如果说两位院士是在科学层面,那么王旭烽教授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终极指向都在于“怎么去认知茶”这个命题,或者说回答“什么是茶”。“茶是什么”容易回答,把薄书读厚就行。只要细飞地足够具体,内容足够丰富,就可以达到目的。而“什么是茶”,实在很难回答,因为它是一个把厚书读薄的过程要不断提炼,不断判断,不得作出选择,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2、完整丰富的茶语表达

一个实在的问题是,自古以来,我们对茶的认知都很单一,有些平面化、脸谱化,这大大影响了我们现在对茶的看法。在王旭烽“茶人四部曲”这套书中,茶品格的表达是完整而丰富的,这是历代茶事艺文作品中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陆羽《茶经》之前自不必说,那个时候茶的世界还是一片混沌,茶混同于其他的草药、菜蔬、饮品之间,并没有清晰的面孔。是唐朝的陆羽以一己之力把茶高尚化,通过《茶经》这本书,确立了茶文化的合法性。把茶高尚化的一个动作,就是把它提纯和剥离,和其他东西区隔开了。因此茶的清饮便诞生了。虽然当时还加盐,但已经不加橘皮姜丝了。陆羽在《茶经》中也说,这种加姜丝橘皮的喝法如“沟渠间弃水尔”,上不了层次。之后的唐煎宋点明泡,包括末茶和叶茶两类,甚或一直到现在清饮都是中国人饮茶的主流方式。陆羽《茶经》按属性来说属于“类书”。类书是专业名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博物书或者百科全书。陆羽《茶经》中茶的形象就是一个沙盘,扁平、微缩、理性。它的叙事也很独立,就是茶,没有酒或者其他东西抢镜,陆羽《茶经》中也有关于茶的精神,茶的品格的定调,但总体它是一本百科全书。之后的《大观茶论》《茶疏》《茶谱》也都是这种类型。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茶文化的主体,它主要回答的是“茶是什么”,底色是说明书。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中也穿插了大量的关于茶的各种知识,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茶的内容。关于王旭烽在“茶人四部曲”中的茶知识,其实可以参照她的另外一部作品,叫《茶文化通论——品饮中国》,这也是一本质量很高的畅销书,支撑起了“茶人四部曲”的专业分量。

3、茶也能很“硬气”!

除此以外就是大量的茶事艺文作品,包括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等等。在这些作品中,苏轼的《叶嘉传》是个典型的代表。

苏轼的《叶嘉传》形式是个小小说,比其他茶事艺文作品表达都要丰富些,而且还表达了新观点。这也是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对茶的品格表达的一个承继。苏轼《叶嘉传》是个虚构小说,以人拟茶,突出了茶的高尚品格。苏轼《叶嘉传》是茶化人,王旭烽“茶人四部曲”是人化茶。

都说苏轼《叶嘉传》是表达茶的隐逸精神的。我看不尽然。除开篇叙述了叶嘉出身隐逸以外,主体内容还是说叶嘉如何不畏强权,不畏酷刑,历经“九难”的“硬气”形象。如果把其中关于茶的细节,如制茶鉴茶的工艺内容去掉,换成竹子也能贴合的天衣无缝。苏轼这么一个爱竹子的人,竹子在他的心中可能要比茶与酒地位高很多。他可能先有了竹子品格的设定,然后用茶的素材去做的填充和丰富,而成就了这篇茶文化史上的高光之作。这就是茶的妙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茶的超凡之处。

在苏轼《叶嘉传》里,茶的品格和形象也是单线的。叶嘉奉诏出山,不畏强权,恪尽职守,不贪恋富贵,这是一种硬气,一种坚毅,当然也有圆融和成熟。叶嘉的辞官退隐离陶渊明的境界还差了一些。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药”,说不当官就不当官,而叶嘉的辞官退隐,是你皇帝不让我干,干不成了,我也就不干了。

在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杭嘉和对此另有一种态度,他是不干,奉诏也不会出山,但他这个不干,又不是真的不干,只是不出头,但实际上什么事都少不了他。这可能才是茶的真实的形象。茶叶永远需要外界激发才能溢得茶香。苏轼在《叶嘉传》文末也对叶嘉这种品格做了评定,“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计身心”,表彰了一种忠心,弘扬的是一种士子精神。茶在苏轼笔下,的确第一次有了阳刚的气质,这是苏轼的创见,一反酒和茶配伍的茶阴柔内敛的姿态。而王旭峰的“茶人四部曲”,其实着力要弘扬的也是茶的这种热烈和奔放,阳刚硬气的地方,这也是时代的需要。杭嘉和虽然事事不愿出头,但关键时刻也会挺身而出,用孟子的主张就是“舍生取义”,这就是茶的阳刚和胆气。日本军官小崛一郎,威逼利诱杭嘉和下棋,以表示大东亚共和,杭嘉和自断一根手指,硬铮铮的表示了“不合作”。这是杭嘉和人生的高光时刻,成为了杭州市民眼中的英雄。

苏东坡为什么能慧眼独到,看到中国茶文化欠缺阳刚奔放的一面,实在令人称奇。然而《叶嘉传》毕竟篇幅短小,塑造不出形象丰富的茶,这个缺憾在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得到了充分释放。阴与阳,柔与刚,这是茶品格的复调文化,他们并不对立,只是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强弱不同的表现。

4、独立的茶语境

另外一篇值得称道的茶小说就是《茶酒论》。敦煌出土的文物,据说是唐代一位名叫王敷的乡贡进士所写。文章模拟了茶与酒的辩论,茶和酒各自称道自己的优点,又被对方指出了自身的缺点,最后各自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共同归溯了同为水的本源,达成和解。这篇小说留在之后解读,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关于茶的认知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茶品格的独立性。或者说是“如果没有酒如何认识茶”的命题。因为我们传统对茶的印象都是相对酒而言的,在王敷《茶酒论》这篇文章中尤其典型,茶与酒的地位势均力敌,绝对值一样的阴与阳,柔与刚。

太极生两仪,由一到二,两仪本身是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的进步,于是在方位上就有了上下前后左右,空间上就有了大小内外方圆,属性上就有了阴阳刚柔轻重,程度上就有了新旧难易快慢等等,但是后来也有了水火、茶酒、天地这种相对意义大于绝对意义的配伍。但是人们往往注重了其对立性,而没有意识到其统一性。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茶主静,酒主动,茶是静谧内敛的,酒是热烈奔放的,茶是平和柔美的,酒是阳刚蓬勃的,茶是隐逸遁世的,酒是积极入世的。人们对茶与酒就是这么一个固定的看法,所以要想全面客观认识它,就得先达到“去酒化”,得给茶营造一个独立的表现空间。这个并不容易。因为历史上的茶事艺文茶诗茶画,很多都是茶酒同框出境的。而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茶是独立存在,以茶始以茶终。诚如书中一句话,“茶比天大”。小说中的茶扛起了生活的全部,这是一个极大的创作勇气,也是一个极大的创新,或者说就凭这一点,这部小说可以真正成为史上第一部茶主题小说。因为认知茶是一个体系,你只有在这种独立的语境下,才能完整全面的审视茶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如个人、家族、民族、地域,如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等。在这种独立语境下,你才能发现茶的天花板在那,茶的底线又在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茶道,它到底存在在哪?

5、纯粹的充沛的活泼的外向的茶气场

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就像一个关于茶的独立星球。在这个星球上,人物是精魂,故事是血肉,时代是筋骨,除此之外的巨大空间内,就是一种气场,这就是茶的气场。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茶的纯粹的、干净的、独立的时空。我看网上书评,很多读者把王旭烽“茶人四部曲”和陈忠实《白鹿原》作对比,同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毋庸置疑,两者都是个人史家族史民族史,和地域史。但两者还是有一点值得一说的区分。

在陈忠实《白鹿原》中,它的精魂是小说中的朱先生。朱先生的人物原型是被称为关学最后一人的牛兆濂,而关学的开宗是北宋大儒张载。张载最有名的就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小说白鹿原虽然有翻鏊子的一说,但把整个故事越抽越细,越往内核的方向走,其实就是张载关学官学“民胞物与”的主张。而王旭烽“茶人四部曲”的精魂是杭嘉和,杭嘉和就是茶的化身,和白鹿原不同,它不是越抽越细,这种茶气反而是越铺陈越浩大,正好是个相反。

茶人四部曲中,如果说人物是精魂,故事是血肉,时代是筋骨,那么在这个星球当中还充斥着一种强大的气场,这就是茶的气场。这一说其实又推到张载了,张载的学说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气”。张载认为,宇宙中除了能看得见的物质之外,看不见的地方也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它虽然看不见但是并不虚,这就是气。在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它表现的就是茶气,而且这种茶气还是充沛的、活泼的、外向的、扩张的。这个线比《白鹿原》还要显一些。

6、不是我喝了茶,而是茶喝了我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调查,结论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茶文化在大众生活化的同时失去了精神性。二是中国人喝茶的多,懂茶的少,没有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三是中国茶人大多借用了“茶”这个标签,并不是真正的茶人,他们连爱茶都谈不到,更不用说包容性和精神性。以上结论我觉得颇有同感。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从王旭烽“茶人四部曲”这部小说中探究出些滋味和营养来。

“茶人四部曲”描写了杭家五代传人的故事。以杭嘉和为界,杭九斋、杭天醉、杭嘉和上三代为一组,杭嘉和、杭汉、杭得荼下三代为另外一组。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数字“三”,我后面会做重点分析。杭九斋创立了“忘忧茶庄”这个品牌,可以用“事茶”来形容,杭天醉继承了忘忧茶庄的生意,他懂茶,但并不爱茶。杭嘉和比他的父亲杭天醉来,既懂茶又爱茶,最主要的茶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全部,他的宗教,他的信仰。用杭州市民清河坊的老街坊们的话,杭嘉和他虽然没参加任何党派,但论起来比谁革命资历都老,造反派找不到他的任何把柄。我想即便也把儒释道三家,提到他面前他也不会表态,就是某一家的信徒。因为对他而言,茶比天大,茶中就有儒释道,茶中就有天道,不管这天道是有情还是无情。

作者王旭烽在《望江南》后记中也自辩说“不是我喝了茶,是茶把我喝了”,这同样是主人公杭嘉和的心声。所以杭嘉和的哲学就是茶的哲学。

7、还是喝茶吧

小说中杭嘉和有一句口头禅,叫“还是喝茶吧”,有人把它和赵州和尚“吃茶去”并列,说这显露了杭嘉和的禅机,这种认识稍显鄙陋。

赵州和尚的“吃茶去”只是禅宗的一种接引话术,这对于赵州和尚本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压力,或者说就是赵州和尚日常的工作语言。只是因为其中有了“茶”这个字而被人给记住了,尤其是茶圈的人以此为荣。禅宗的接引话术形式很多,用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或者直接否定堵截的观点,启迪弟子们的思维,以达到顿悟。还有一种禅宗接引话术就比较奇特,弟子要是敢在师傅面前说出“禅”这个字就会遭到师傅一顿暴打。什么意思?就是说“禅”从来不是教出来的,而要靠自悟。

而对杭嘉和来说,能说出“还是喝茶吧”这句话,有他的特殊场合,肯定是有难办的事儿,有难说的话,以杭嘉禾对自己高度的自律和执行力,以他的追求和智力,能干的事儿他早就干了,能说明白的话早都说明白了,只要能说出“还是喝茶吧”,一定是困苦之境下的无奈之举。小说中这句话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说明外界环境的残酷和主人公心里的压抑,这和赵州和尚“吃茶去”不是一个语境和寓意。

“还是喝茶吧”成为杭嘉和在困苦境遇下的生生存哲学。我们前面说过,要完整的审视茶的作用,就要看它的底线到底在哪儿呢?在最艰难的处境下茶和人是什么关系?其实就在这儿。

8、茶人精神并不远离时代

历史上很多名人在悲苦的情境下,都是以酒浇愁,以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风流,有见过在叫我的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还怡然喝茶的吗?杭嘉和可能是一个独一的存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成为他的信仰了,他的护身法宝了。

审视一个人,是不是真茶人?有没有茶人精神?悟没悟到茶道,就得看他在最困苦的时候和茶的关系,或者最得意的时候和茶的关系,看他最困苦的时候还有没有茶,最得意的时候还能否想起茶。如果失意以酒浇愁,得意纵酒狂欢,难说,这是个真茶人。大多时候,茶都是和平时光的风花雪月,是平和年代的生活艺术,或者就如上面提到的调查结论,茶成了一种标签。日本茶圣千利休也有句名言,没有茶的时候才见真精神,如果你在白水中也能喝出茶的味道,你才算真正悟得了茶道。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作者王旭烽对“茶人精神”也有她的解读:“所谓茶人精神,不是远离时代,远离社会变革,而是置身其中仍不忘端起茶杯的人。这种精神亘古不变,不随时代变化,也不随革命变化。”对杭嘉和来说,“有茶桌没茶桌一样喝茶”。这就是杭嘉和的生存哲学,得意一杯茶,失意一杯茶,攀上封顶是一杯茶,跌入谷底也是一杯茶,茶就是他的全部。杭嘉和的品格就是茶的品格。

9、茶的希望美学

在悲苦的境遇中正经的喝茶,讲究的喝茶就是一种奢侈的美,就是一种强烈的希望。这种希望美学提振起了杭家人的心。

小说中描写喝茶的情节很多,大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对茶的感情和依恋,一种是关于茶的知识道理,另外一种就是关于茶事活动,茶的美学。所谓的茶情、茶事、茶理三种情境。

“1966年阴历除夕”,作者这么开始了一段关于茶事的描述,杭家的男人除了杭嘉和之外,被管教的管教,参与运动的忙着运动,家里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白夜。而杭嘉和又急着去给杨真先生报告白夜回来了的喜讯,风雪之天就上了山。这个关于喝茶的描写是以白夜的视角展开的。首先,她观察到她自己和杭家女人的差异。虽然在室内穿的都是那个时代流行的杂色毛衣,但一看就知道有男人在外面奔走,守护着她们,这个男人指的是杭嘉和。然后女人们就为了除夕守夜,准备起喝茶来,先是插上花,用的是院子里的梅花,而花瓶用的是给套上裙装而乔装保护起来的玫瑰瓶,然后仔细化了雪水,取出了青瓷杯具,净杯,温杯。杭盼拿出小撮者伯给的二两龙井,叶子直感叹,说做茶的人家过年都没得茶喝了,这叫什么事儿?在白夜的眼中,杭盼清洗茶具的动作就美得震撼人心了,尤其是杭盼的注水动作,水壶虽然粗糙简陋,“水从高处下来,成一笔直的线条,却又无声无息的落入盆中,没有一滴水花,没有一丝声音,一圈又一圈”,白夜的心,被这绕指柔肠揪住了。

这一段关于喝茶的描写非常美,作者只取了茶事活动中的准备的阶段,备水,备茶,备器,这已经让人印象深刻了。须知,在白夜等外行人的角度,看着是普通的净杯温杯的动作,在泡茶者杭盼这里却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它美就美在这里,这么好的茶艺水平,杭寄草和杭盼并没有一点自夸的言行。作者在这儿的叙述中也保持了克制,也没有说这就是杭家的日常功课,这是一种妙境。对白夜而言,美就是美。何必要懂它。对于杭盼而言,即使水平再高,一招一式也只是泡茶,何必要自夸?这一段描述非常好,它寓意非常丰富,也切中了目前茶界的时弊。首先美是有共鸣的,不以懂不懂来做前提条件。对于喝茶的人而言,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嘴巴,好茶一定是能喝的出来。喝茶和吃饭一样,是人天生的本领,不要把自己的判断建立在别人的故事之上。另外从泡茶这个角度而言,泡出一杯令人喜爱的茶汤,或者说让人愉悦的喝茶,使自己的份内之职,不能有炫技的想法和冲动。

1966年也是杭家至为艰难的一年,是处境落于谷底的一个时刻。在这么一个悲苦的境遇下,美美的喝茶给了杭家人以希望。有人说过,世上只有两种东西能给人带来希望,一种是宗教,一种就是美学。在杭家人的眼里,茶可能二审兼而有之。

10、茶能喝到一起才是一家人

有人说过世上只有两种东西能给人带来希望,一种是宗教,一种就是美学。在杭家人的眼里,茶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当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原来的人脉圈子已经隔绝,而到当地以后语言不通,温饱难挨,野兽出没,瘴气环绕,健康和安全都得不到保证,怎么办?王阳明把石头棺材都准备好了,他在想圣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做呢?后来终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个道理,史称“龙场悟道”。

杭嘉和想必也是如此,人在时代浪潮面前细如草芥,他要带领杭家人找回自己绝地反击,走出谷底的信心。要提振杭家人的心,不能让它垮掉,所以茶的哲学就是杭嘉和的心学,茶的美学就是杭氏家族的希望。同样的茶也成为杭家与外界交往的社会准则,区分敌友的标准,以茶识人。

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杭汉向蕉凤介绍杭家的情况,他是这么说的:“不管你是在哪里生的,谁生的,杭家只管茶有没有喝到一起,喝到了一起,你的血管里就有杭家茶,你就是杭家人,喝不到一起,哪怕本来是亲人,也会成为路人,成为敌人。”杭家人血管里有杭家的茶,其实推而广之,中国人的血管里也有中国茶,茶这种东西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杭家的败类和汉奸杭嘉乔,就是没有和杭家人把茶喝到一起,认贼作父,祸害家人,暴死后虽然也被埋到了茶园,但已是孤魂野鬼。

茶是杭嘉和绝地反击的生存哲学,茶是杭嘉和的底线,茶是杭嘉和的希望,茶也是杭嘉和处世的社会准则。在杭嘉和这里,茶是真正的道,它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存在柴米油盐,存在于人间烟火,在杭氏家族茶真的是比天大,比地广,它就是你每天每时每刻要吐纳呼吸的气。在这种气场中不能不说,杭嘉和就是茶的化身,茶的精魂,他的一切都是按差的方式行事处事。所以茶的哲学就是杭嘉和的哲学。

11、反者道之动

前面说到杭家五代茶人中,杭嘉和是个典型的代表,也是整套小说的主人公。杭氏家族的兴衰也体现了一种发展规律,以即文化形态的“复调”,它并不局限在强弱程度的叠加,还表现在时间空间的演化,这就是我对作者王旭烽提出的“复调”的一个新理解。因为“复调”主要是打破二元对立的固化认知。用中国“易”文化解释,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本为一体,只是在不同的进程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强弱而已。如果说“三”这个数字在哲学上表示结构的稳定性的话,那么“四”就表示了时空演化的趋势和规律,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从四相,太阴少阳少阴太阳的角度,再看王旭峰的“复调”二字,估计会有一番新的启示。

无论看杭氏家族的兴衰还是杭嘉和的个人命运,其实都符合“四象”这个运转规律。杭九斋之前杭家人和茶两无瓜葛,从杭九斋创立忘忧茶庄起,开启了杭家“事茶”的阶段,此为“四象”中的“少阳”,杭天醉事茶懂茶,但不爱茶,这是“少阴”阶段,杭嘉和事茶懂茶又爱茶,这是“四象”中的“太阳”阶段,是杭氏家族的全盛时期。到了全盛时期会怎么样呢?道者反之动,这是老子的道德经的精髓,简单一句即为,物极必反,事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杭家在杭嘉和当家之后,受时局牵连,而不可避免的卷入了颓势,茶楼关停,茶园土地交出,杭家的宅第受损,祖上收的宝贝散的散藏的藏。杭嘉和这么厉害的人,他也奈何不了时势和命运,但也正是他力挽狂澜,巧手周旋,虽然散了财,却保得了杭家人的安全,留住了人脉。小说中杭嘉和营救出了孙子,这是他人生的高峰时刻。这个时候在作者的底下他成为了一个完人,男身女相阴阳合体,志得意满,虽然步步惊心,但内心嘹亮,好像就没有他处理不了的事儿,所以自然而然作者要写“破”他,注意这个破是打了双引号。作者写了他内心的自大和偏执。之后的杭家传人如杭汉得荼虽然也事茶爱茶懂茶,但已失去“本”了,杭家的家族史基本就到此结束了。

对杭家人而言,这个“本”就是忘忧茶庄,忘忧茶庄是杭氏家族历史上五代人有形、无形、人物、感情等全部投入结晶和核心。有忘忧茶庄,杭家人的进退得失就有基点,没有了忘忧茶庄,就没有家族立身的根本,你进凭何进退凭何退。在没有了忘忧茶庄以后,其实早在杭嘉和交出茶园土地以后,杭家的魂就散了。木之根为本,木之梢为末,失去了土地的滋养,茶树主干再怎么强壮,又还能存活多久呢?更何况旁枝侧叶。所以有人说茶人四部曲就是一部《红楼梦》,初看觉得诧异,但从家族史的命运来看也有颇通之处。所谓富不过三代,在杭氏家族史也并非一句幾语。青年杭嘉和之前,祖孙三代服务了一个忘忧茶庄,中年杭嘉和之后,分崩离析了它,但也要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懂茶爱茶一心事茶的优秀后辈人才。这个跨度也是三代,所以“三”这个数字很是神奇。

12、神奇的数字“三”

前面说过“三”在哲学上往往表达一种结构的稳定性,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天地人、佛法僧、道器术。其实在茶上这个“三”也很重要,也表示了一种稳定的结构。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叶、茶具、泡茶水就是茶的“三”。这也表示了一种规则,单独一个茶叶是没有用的,要想喝到好茶,还得需要好水好器,需要好水去激发,需要好器去盛养,所以茶叶本身会显得被动,显得阴柔,至少是显得中性的。这里也是茶道真谛“和”这个字的一个注释,就是茶叶本身并没有性格,但是和不同的茶器,不同的水去组合,就会泡出新的味道。所以“和”的内涵是创新的意义,而并不仅仅是以和为贵,或者态度平和,它其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应对态度。主人公杭嘉和在应对每件事上虽然并不出头,但其实都早早做了准备,未雨绸缪,而且也获得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果,所以这个和它并不静,并不拖沓,并不慵懒,相反的他很有执行力。

杭家每一代茶人都是在这“三”的舞台上表演,第一代是杭九斋林藕初吴茶清,第二代是杭天醉沈绿爱赵寄客,第三代是杭嘉和叶子杭嘉平,第五代是杭得荼白夜吴坤。如果把杭家的男丁,比如说茶叶的话,他们娶了夫人都是水,所谓好茶不怕开水泡,沸水能激发茶香,所以杭家的女人们总体都是敢爱敢恨,性格泼辣开朗大方,相比男人所代表的阴柔还要阳刚一点。而除了夫妇两口子以外,杭家的每一代茶人总还有一个挚友、诤友,或者是对手,担当茶器的角色。既然为“器”,就有“质”“方”的特点,质感重,行事方,其实某种程度而言,他们也是酒的隐喻和化身。

只是世风日下,上几代这两个男人志趣相投,肝胆相照都是可以值得托付的高朋。但一代不如一代,不“器”之才太多,到了下几代就成为互相掣肘相互算计的对手。人有男女,都在尘世,杭家每一代的三个主要人物之间都有情爱的纠葛,从情节设计上自不必多说,但联系前面对这三个人身份的设定,女人是水,两个男人也能是茶和酒,男人女人之间的纠葛也是茶与酒之间的纠葛,又是一处活脱脱的茶酒论的复杂关系。抛开茶而言,这也正是作者提出“复调”二字在小说中的体现,复调的文化形态,复调的人生,复调的性格,像杭九斋与吴茶清,它代表了“忠”与“义”的复调,杭天醉与赵寄客,它代表了“知”与“行”的复调,杭嘉和与杭嘉平代表了“家”与“国”的复调,杭得荼与吴坤代表了“善”与“恶”的复调,其实都是复调的人生。它既表现为对立,又表现为统一。这两个人之间既表现为仰望,互相羡慕,又表现为争斗,因为互相尊重而倾慕,因为相互竞争而独行,这就是所谓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的玄奥意义吧。

13、真

对于作者的创作而言,“真”是不懈的追求,也即艺术的在线生活,又或者说,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要两头真,历史背景真细节素材真,中间就是艺术创作的空间。可是对读者而言,只要一个“真”就够了,因为“真”就意味着人间烟火五味杂陈,“真”的背后就会有鳞泥鸿爪,就会有规律。所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有些是作者安排到的,有些是作者可能未必意识到,但是只要“真”,所谓的风格、流派、共鸣、命运、规律等等都有了。

就茶的品格而言,杭嘉和对茶的认知是真诚的,因为他是从生活历练出来的,是从大小事中磨出来的,是人生,或者说对于茶的知与行的总结提炼出来的,而不是挂在嘴边的标签。茶道到底是什么?我们常见的做法是从陆羽茶经中去找从古代典籍中去找,从历代茶诗中去找,找这些典籍照镜子,那脸色只能是照的越来越苍白。(完)

本文作者:奚斌锋,茶贵人出品人。2023年2月茶贵人视频号首发,2023年10月文字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标对话,安吉白茶:纯粹好茶,安吉白茶

中国地标产品 品牌化进行时

中国地标品牌,是中国品牌中最富中国特色的品牌种类。每一个地标品牌都蕴含着一个地域的特色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同时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GI)、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AGI)或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中国地标品牌,已经有数千个。近两年来,随着中欧贸易协定签订、地标工程实施,中国地标品牌出现了高歌猛进的品牌化趋势,各个地标品牌的管理者纷纷在加强产品品质管控、提升品牌竞争力、传播品牌文化等方面励精图治,探索前行。

基于对地标品牌的高度关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协同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和芒种品牌管理机构等,在《国际品牌观察》杂志开设了“中国地标品牌建设前线专家对话”栏目,期望通过该栏目让更多读者了解中国地标品牌建设的现状、核心竞争力、品牌化进程;让更多的中国地标品牌管理者、运营者了解地标品牌管理与运营的方法论,共同分享、共同探索中国地标品牌的强盛之路。目前,已有四篇对话文章分别在杂志第5、6期发表,本公众号将陆续转发分享。

今日分享第四篇《安吉白茶:纯粹好茶,安吉白茶》。这一期,我们通过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与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婷的对话,为读者解密安吉白茶高歌猛进路上的品牌故事。

安吉白茶:纯粹好茶,安吉白茶

胡晓云

安吉白茶是中国茶中非常有特色的地理标志茶品牌,众所周知,安吉白茶自面向市场以来受到了许多茶客的青睐,在中国茶中极具独特性。这主要是因为安吉白茶拥有独特的“白叶1号”茶种。从发现第一株野生老茶蓬,到1982年“白叶1号”横空出世;从“一个特色茶种”到“一个知名品牌”,大家对安吉白茶的品牌发展故事一定会感到好奇。今天请您来为读者解密安吉白茶高歌猛进路上的品牌故事。

陈婷

听到胡老师对安吉白茶品牌的赞誉,我感到非常自豪。如同您说的,安吉白茶的品种是极为独特的。上世纪80年代,我县林业工作人员在天荒坪镇大溪村发现了第一株野生茶树。因为它的新梢浅白、叶脉淡绿,和其他常见茶树都不一样,所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便带了一部分叶片回去培育研究,这是安吉白茶的最初起源。

到了1991年,“玉凤”牌安吉白茶在全省名茶品比会上被评为“一类名茶”,鲜爽甘醇、外形出众的安吉白茶惊艳全场。从此,安吉白茶这个品牌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经过不断发展,安吉白茶全产业链人员已达到19.8万余人,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已成为助力全县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

胡晓云

从“一个独特的茶种”到“一个地方的特色品牌”,这背后必然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安吉白茶是如何完成转型直至飞跃的呢?

陈婷

转型的关键时期是在本世纪初。因为看到了安吉白茶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吉县委县政府便专门组建了安吉白茶开发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出台政策,鼓励安吉农民种植。同时,县里还组织成立了安吉白茶协会,从产业发展之初就采用主体抱团、行业自律的模式,让整个安吉白茶产业适中有序规范发展。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主导申报了“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登记了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浙江首个获得三认证的茶叶品牌。

获得品牌及知识产权相关保护之后,我们着重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产品保护,按照“母商标树品牌、子商标强溯源”的思路,创新打造安吉白茶“母子”商标品牌,从种植到采收、从加工到销售、从茶叶到茶杯进行全方位的品牌维护管理。长期的努力帮助安吉白茶产品获得了在销售端、市场端的双重认可和好评。

胡晓云

从某种意义上,安吉白茶开创了“母子”商标管理制度。具体怎么实施的,有哪些重要举措呢?

陈婷

优良的产品品质是品牌发展的关键。“母子”商标的管理制度,其实就是我们为安吉白茶品牌设置的品质保障“防火墙”。通过安吉白茶商标+企业商标的“双商标”模式,母商负责塑造品牌形象,子商标明确生产者职责,以确保每个安吉白茶产品的质量。可以看到,长期以来,安吉白茶的品牌包装都是统一的,同时有生产厂名、厂址等。对一些没有设立自己的品牌的中小茶农,我们引导他们加入专业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商标,同时张贴对应每个主体的安吉白茶防伪贴,合作社对每个社员茶园进行分区编号管理,使市场上每盒安吉白茶都能追溯到单一生产者。

胡晓云

从您的叙述中可见,子品牌的质量追溯是安吉白茶品质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产品品质的保障。这必然需要和现在热门的农业数字化相结合。安吉白茶品牌的数字化在质量监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陈婷

我们长期、持续在推进茶叶数字化工程,尤其这两年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年,我们推出安吉白茶数字化管理体系,开发建设了安吉白茶生产服务应用。

目前,我们主要从两端实现数字化生产服务:第一方面是治理端(PC端),主要包括产业监管(利用数字测绘完成20.56万亩、1.7万余户茶农确权登记,并“一对一”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以一张图统一管理安吉白茶产区分布、茶园位置、茶园面积、所属主体、种植品种等信息)、投入品管理(将全县159家农资经营主体纳入系统,对农资网点进行动态监管,将农资购买数据实时传送到系统,确保茶企农资使用规范)、气象监测(与县气象局进行数据对接,实时获取温湿度、风力风向、PM2.5、实时降水量等信息,结合土壤墒情等物联网设备及时进行分析预警)、防伪标贴监管(根据交易系统的实时交易数据,为申领表贴主体发放“安吉白茶”官方防伪标贴、强化原产地保护)。第二个方面是服务端(手机端),主要包括云间茶园(茶园确权信息的实时动态修改)、我要交易(订单生成后企业可通过微信、支付宝付款,款项直接打到农户银行卡中)、交易取号(手机预约区号从而避免排队)、我要贷款(在线贷款,可查看贷款的利率、选择贷款的偿还方式等)、庄稼医院(线上问诊,解决茶农乱用、错用农药问题)、农资查询(查询最近的农资销售网点)、我要领标、包装申请、我要开票等应用模块,为茶农提供便利服务。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全域绿色,实现优质。通过十字花检测设备,实时掌握茶园生态,同时依据安吉白茶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模式图,定期发送安吉白茶种植指导意见,精准施策。截至目前,已发送种植指导建议200余万次,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流程再造,实现制度重塑。围绕安吉白茶生产服务,对原有茶园证、金溯卡交易、防伪标贴申领等业务进行重构再造,制定防伪标贴管理办法、安吉白茶管理办法、安吉白茶“浙农码”使用指南等规范制度。三是全程可控,实现双高。建立白茶数字化管理体系,打造茶叶总量可控、来源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闭环式管理模式。现已建成4家智慧茶园,总辐射茶园面积1.6万亩,将首批4家智慧茶园平均生产效率提高80%,推动运营成本下降40%。四是劝农增收,实现共富。通过“浙农码”赋码的“安吉白茶”价格提高100元、斤左右,全县白茶产值由上一年的27.59亿元增加至31.13亿元,“安吉白茶”的品牌价值也从41.64亿元提升至45.17亿元,带动全县农民平均增收8600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胡晓云

可见,数字化不仅可以监管产品品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品牌效益。从“一个茶种”到“一个品牌”,离不开你们长期以来的监管、探索。现在是“茶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安吉白茶拥有如今的知名度,相信在品牌传播上也做了不少努力吧?

陈婷

我们非常关注安吉白茶的品牌传播情况。历年开采季,我县都会召开“安吉白茶新闻发布会”,并举办“中国·安吉白茶节”“白茶仙子评选”,“安吉白茶开采节”“安吉白茶博览会”等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爱茶人士、专家学者、国外友人齐聚安吉。“一片叶子的故事”“安吉白茶之歌”“安吉白茶赋”等,都是我们挖掘的品牌文化价值。

另外我们也邀请了品牌规划团队给品牌提炼了“纯粹好茶,安吉白茶”的传播口号,相信与后续活的动结合可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安吉白茶能叫得响,安吉的茶叶企也做了许多传播工作。所以我觉得,安吉白茶有现在的知名度是所有安吉人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共同传播的结果。

胡晓云

“纯粹好茶,安吉白茶”,这个品牌传播口号,以“纯粹好茶”四个字对安吉白茶做出了定义,当时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呢?

陈婷

针对如何描述安吉白茶的产品特点、宣传安吉白茶这个品牌,我们也考虑了很久。首先,我们觉得“纯粹”这个词表述了安吉白茶的产品特质和生长环境。安吉白茶叶白脉绿、口感鲜爽,无论色香味形,皆具有纯粹特质。其产地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始终保持着纯净的面貌。安吉白茶是纯净质地生长的纯粹制茶。其次,基于安吉白茶品牌发展的理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发现母株到现在,我们始终本着纯粹的精神,一直努力保持着“白叶1号”茶种的独特性、保护者安吉白茶的纯粹性。近几年,我们捐赠千万株“白叶1号”茶苗给西部地区,也是很纯粹的想法,希望这“一片叶子”不仅造福安吉人民,也能给西部人民带来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纯粹好茶”,这个定义对安吉白茶来说是非常准确的。

胡晓云

我记得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湖南、贵州的人大代表将“白叶1号”茶产出的首采茶带到了现场,表示对安吉赠送茶苗的感恩之心。现在很多人都说安吉白茶是东西部协作、共奔小康路的扶贫茶、友谊茶,还诞生了非常有意思的“携茶”品牌呢!

但从地标品牌保护的角度看,安吉白茶品牌与产品最核心的优势是“白叶1号”这个独特的白化变异种。将大量的茶种赠送给西部地区,有可能会降低安吉白茶品牌的区域特性,行业中也有人分析,这对安吉白擦品牌未来的发展可能不利。所以我很想知道在将“白叶1号”西赠的同时,安吉打算如何维持安吉白茶品牌的原产地优势呢?

陈婷

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帮助西部地区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期盼。这两年,与“携茶”合作进行的项目持续进行着。但考虑到安吉白茶是安吉的富民产业和“金名片”,我们也有义务维护、巩固自身品牌的优势。我们现在采用拉长产业链条、研发系列产品,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资源充分利用,以及跨界应用等方法,提升品牌规模效应、产品附加值、品牌溢价;在安吉,白茶飘香的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小镇已经在建设过程中,通过茶旅融合,实现新的价值。非常欢迎您过段时间来体验。

胡晓云

安吉是个美丽的地方,有机会我会常去的。现在我更感兴趣的是前面提到的中国茶界的首个公益茶品牌“携茶”,它和安吉白茶品牌未来会呈现怎样的合作呢?

陈婷

在安吉白茶品牌发展的未来设想之中,除了品牌+茶企“母子”品牌模式,以及注重双商标并行的符号露出,我们也在构思将湖州城市品牌、安吉白茶品牌与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相关品牌,也就是您提到的“携茶”,做系统的联动整合。我们会将湖州城市品牌符号、乡村振兴的符号融入现有的安吉白茶企业包装及全国4000余家门店VI形象设计中,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携茶”品牌等提供产品支撑。

不过,后续是否构建更紧密的联系及安吉白茶品牌原产地优势价值的问题,我们也还在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趁这次机会,也想听听胡老师对安吉白茶未来发展的建议。

胡晓云

安吉白茶是中国茶中非常具有差异性的品牌。作为区域公用品牌,运用规范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等手段确保产品品质,是极为必要的。在这方面,安吉白茶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和规划。

安吉白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是数十年以来安吉县政府联合协会、茶企、茶农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探索的结果。但我以为,除了品种、品质的差异性意外,安吉区域生态、人民、生活方式、文脉等的独特性,也是成就安吉白茶“纯粹好茶”的关键。

未来,安吉白茶可以在确保品种、品质的基础上,在品牌文化赋能、品牌形象打造上进行更多投入,包括但不限于与湖州城市品牌的链接、与“携茶”品牌的链接等。通过赋予品牌更新型的价值,与消费者构建更稳健的情感联系,才能让安吉白茶的“纯粹好茶”在自己阐述、传播与强化为,更吸引消费者中行程更高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与消费者构建持久的关系、打造和维护品牌生育,是安吉白茶未来需要进一步巩固的。

整理 / 池佳敏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顶级名茶排行榜大全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而中国这几十种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

西湖龙井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说明龙井自唐朝就开始产茶。而以“龙井”称茶名始于宋朝,到清朝才真正扬名。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

历史上,按产地分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龙井属炒青绿茶,“茶中之美数龙井”,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绝天下,其独特的“淡而远”“香而清”的绝世神采和非凡品质,在众多茗茶中独具一格,冠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明嘉靖年间,有“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的记载。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此茶还有个别名“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碧螺春早在唐朝时已成贡品,它的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洞庭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明前碧螺贵如金,七万个嫩芽才换来一斤碧螺春,故而碧螺春又称为“功夫茶”、“新血茶”。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观其形,色嫩绿明亮,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人们赞道:“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金片”和“象牙色”是黄山毛峰的两大特征。

早在两千年前,湖南就已经是全国有名的产茶之地了。炎帝神农氏曾“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湖南产茶历史悠久,好茶名品云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属于黄茶,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有诗赞曰:“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

君山银针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茶”。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白毫如羽,芽身金黄发亮,着淡黄色茸毫,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三起三落,蔚成趣观。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杰出经典代表,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独具“兰花香与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等三大类型。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的形态特征为叶端扭曲,似蜻蜓头,色泽铁青带褐油润,内质活、甘、清、香,有明显的岩骨花香。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武夷岩茶按茶树品种分为名枞、传统品种二类,按产品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奇种五类。

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而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顶级代表,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9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7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明朝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因茶叶形似瓜子而得名,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信阳毛尖

苏东坡曾说:“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锋尖、白毫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被誉为“绿茶之王”,是最优质的名优绿茶之一。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鲜叶。煮一壶净水,冲泡一盏今春的新茶,观朵朵柔绿缓缓于杯中绽放,先如沉睡千百年渐醒舒伸的莲,后似莫高窟壁画上曼妙盈盈飞升的天女,只到茶香氤氲蒸腾,暗香了那颗从容的心。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主要产于贵州都匀市,由毛爷爷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都匀地区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

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属于贵州名优绿茶。

“在中国的绿茶领域,贵州绿茶是上品,而在贵州绿茶中,都匀毛尖是极品,是奢侈品。”这是业内人士给都匀毛尖的定位和评价,也是对都匀毛尖品质的最高褒奖。

都匀毛尖具有“外形紧细卷曲、毫毛均匀满布、色泽绿润,茶汤嫩黄绿明亮,香气嫩栗香高而持久,滋味鲜爽回味干甜,叶底嫩匀、黄绿明亮”的品质特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是贵州著名的“两毛(茅)”之一,即“北茅台、南毛尖”。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也叫祁门工夫,与印度的大吉岭茶和斯里兰卡的乌沃茶在西方世界被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历史悠久,享誉全球。祁门红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金毫不多,色泽乌润;冲泡后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可见香气非常独特。汤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叶底嫩软红亮。

安吉白茶

注意,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绿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因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而得名。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

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安吉白茶的白茶祖是仅剩一棵的古茶树,据说已有千年树龄。到达安吉后,前往天荒坪镇的大溪村,然后再穿过村中一座小桥,驱车十分钟左右至九龙峡景区,停车后须再步行30分钟左右的山路,才能到安吉“白茶祖”面前。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

1982年,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千年树龄的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截至目前,安吉白茶祖是仅存世间唯一的古树。白茶祖旁边紧靠一户人家。据说以前是住着一对一对老夫妻,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让这户人家帮忙照看这颗古茶树。但是后来老伴去世,如今只剩下一位老奶奶。这千年古树也只是经过极其简单的围栏保护。

随着安吉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白茶祖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以后慕名上山的游客会越来越多,为了从给予白茶树一定的保护,还有两条小狗日夜守候着。

只要有人靠近,这两条小狗就一直叫个不停。就这样,这颗号称千年树龄的古茶树安吉白茶祖由两条小狗负责照看!安吉白茶属于为发酵的绿茶,口感清淡滑爽,其中所含氨基酸对人体有益。但是如今随着名声远扬,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在核心产区以外大规模扩建茶园,为安吉白茶的品质长远恒久性埋下极大隐患。

再加上市场上众多品牌混战江湖,导致本来分不清真伪的消费者更加一头雾水,难以定夺安吉白茶优品。

位于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的核心产区的白茶产量极少,核心产区因为位于高寒山区地带,根本没有所谓的明前茶,据当地茶农讲,核心产区的安吉白茶一般都是在清明节后15-20天才开采茶叶,而且其产品根本不达市场流通。所以在线上线下的各级市场上流通的安吉白茶基本不是产自高山核心产区,而是来自分布较广的大规模茶园。因此,如今要买到真正优质的安吉白茶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凤凰单枞

凤凰单丛(枞),四大乌龙茶品类之一,主要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

凤凰山茶农,富有选种种植经验,现在尚存的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性状奇特,品质优良,单株高大如榕,每株年产干茶10余公斤。凤凰单丛的产销历史已有900余年。1986年在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被评为乌龙茶之首。1991年在“中国杭州国际文化节”上荣获“文化名茶奖杯”。

在国内主销闽、粤、港、澳,出口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凤凰单丛茶千姿百媚,丰韵独特的品质,是历代茶农沿用传统的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在传承工艺的历程中,不断的认识、改良、创新、向前迈进。凤凰人总结出一套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独特的单株采制经验。这是一个经历了漫长的沉淀积累,凝聚着古今一代代茶人聪明智慧的优秀作品。

凤凰单丛茶除具备以上品质外,还具备独特的“山韵”,所谓“山韵”主要指滋味而言,是对内质上更深一层的表述,只能意会,这种特殊的“山韵”是凤凰单丛茶品质特有的关键,也是区别于其它产地单丛茶所在。

江湖中传言,在乌龙茶里,铁观音【清香型,老铁浓度和可存放,更像白酒】就是啤酒,台湾茶是香槟,武夷岩茶是红酒,而单丛则是白酒。铁观音这些要在纯淡之中寻真味,单丛则在竣烈之中探神韵。

凤凰单丛具体的品种如下:宋种1号,东方红,芝兰香,宋种蜜香,八仙,香蜜韵,姜花香,鸭屎香,杏仁香,乌叶,白叶,桂花香,鸭屎香,玉兰香,黄枝香,蜜兰香,蛤古捞等等。凤凰单丛是单丛最有名的。和所有其他名茶一样,一旦出名就意味着市面上流通的那部分质量会逐年下降。鱼龙混杂。随着外销渠道的扩张,假货也开始多起来。

总共就这么些产量,潮汕本地的人自己就喜欢喝,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最多几两。因为要买到真正的凤凰单从,还需要通过当地的朋友,正是千金易得,好茶难求。

云南普洱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虽然普洱茶在教科书中被归到了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理由是都属于后发酵茶。

然而,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的加工有质的区别。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金骏眉

金骏眉是正山小种茶的顶级品种。此茶冲泡后其汤色金黄,具淡而甜的花香、蜜香、果香,品之甘甜润滑,叶底外形细小而紧秀,故而取名中含有“金”。因新开发的产品只选用产自崇山峻岭中小种茶树的一芽为原料,又期望新作能够如骏马般奔腾发展,故而取名中含有“骏”。茶叶的形状似眉毛,“眉”还具有寿者、长久之意,故而取名中含有“眉”。

太平猴魁

安徽和福建一样,是一个产茶的大省,所出产的名茶也非常多,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涌溪火青、霍山黄芽、祁门红茶等等。事实上一种名茶产在安徽,多少有些“既生瑜何生亮”、难以傲视群雄的感觉。

尤其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三强并列,很难说谁比谁更好。如果勉强要从中选出其中一种作为安徽的代表,个人推荐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由于黄山低温多湿,土质肥沃,云雾笼罩,故而茶质别具一格。其核心产区为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以猴坑村猴坑、猴岗、颜家品质最佳。

太平猴魁为我国“尖茶之冠”,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太平猴魁从鲜叶采摘开始就有严格把控,每年的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并严格做到“四拣”:

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

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柿大茶品种的茶丛;

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

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

“拣尖”时,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不要(即“八不要”)。

需注意的是:由于黄山山脉的气温偏低,再加上高海拔因素,太平猴魁没有明前茶这一说,但在清明后、谷雨前可能会有少量头采。

太平猴魁是少数以大为美的茶叶,这个大一般指的是标准的5-7cm之间,它是茶叶里的钟楼怪人,外形粗犷,内在品质却极佳。

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或悬或沉,不过其茶汤颜色,只是清澈而已,并无特别亮眼的翠绿之色;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非常持久,禁得住几次冲泡,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猴魁的精髓就在于「淡中真味」,虽然味道不重,但却别有一种天然之气,回味无穷。

蒙顶茶

蒙顶茶是中国传统绿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产地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mm,常细雨蒙蒙、烟霞满山。这种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叶中合氮物质的形成。蒙顶茶汤色碧清微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浓郁回甜。

相传西汉时,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茶树“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久饮该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寿,故有“仙茶”之誉。其中最顶级的当属甘露、黄芽。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杨烨的《膳夫经手录》说:“蜀茶得名蒙顶,元和(唐宪宗年号)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是以蒙顶先后之人竟栽茶以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见当时蒙顶茶之兴旺、之珍贵,而且成了“蜀茶”的代表,蜀茶皆因蒙顶而出名。

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紫笋”一名,正是出自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该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顾渚紫笋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

得天独厚出名茶,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孕育出了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芽味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观之楚楚诱人,尝之齿颊甘香,生津止渴,回味无穷。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宋代开始被列为“贡茶”。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就是用产自福鼎“华茶1号”或“华茶2号”茶树的芽叶,不炒不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质特点。根据采摘芽叶的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新工艺白茶等,近年来,根据市场需要又推出紧压白茶等。唐代陆羽著的《茶经》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陈椽、张天福等茶业专家考证,白茶山就是太姥山。说明早在隋唐,白茶就已出现。

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宋代吕氏家族墓的发掘中,发现了铜质渣斗里有30多枚极品白茶芽头,据专家推断,这些距今1000多年前的茶叶来源于福建福鼎。

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田艺蘅所述的,正是白毫银针的制法——生晒,制作禁忌不用手直接接触茶叶,制作的功力不足茶叶的香气就会受损,白毫银针泡在瓯中,条条银针直立,汤色鲜明。

明末清初周亮工莅临太姥山,为福鼎大白茶母茶树题诗:“太姥山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还教伴义茶。现鸿雪洞中留有摩崖石刻。清代民国时期,白茶作为高端茶叶出口欧美,英国贵族阶层泡红茶时放入几根白毫银针,显示其珍贵。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恩施玉露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著特点。日本自唐代从我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英山云雾

英山云雾茶起名于湖北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天堂”二字,因是高山和半高山茶场所产,品质具有明显的香高、味醇、耐冲泡的云雾山中茶的特色,故定名为英山云雾茶。英山县全境以中低山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向东北延伸,构成了云峰顶、石鼓寨、五峰山、黄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为三大山脊,夹着东河,西河两条河流,贯穿全境,构成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的地势。最高点天堂寨海拔1729米,最低点船形垸海拔90米,高差1639米,平均坡度17°。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方家咀乡、温泉镇、红山镇、孔家坊乡、金家铺镇、石头咀镇、杨柳湾镇、雷家店镇、草盘地镇、陶家河乡等11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径山茶

径山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续余杭县志》记载:产茶之地,有径山四壁坞及里坞,出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即今径山茶是也。

径山茶为条索纤细的卷曲型毛峰,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通风摊放、高温杀青、理条整形、精细揉捻,最后经炭火烘干制作而成。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用玻璃杯冲泡一杯径山茶,就会品尝到它的真色、真香、真味及其真态。其翠绿的色泽、悠悠的清香、丝丝的甘甜,“色、香、味、形”让人赏心悦目,得到感官和精神的多重满足。

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茶是产自台湾南投鹿谷乡冻顶山上的半球形包种茶,茶区海拔约600-1000公尺,依以上三点为核心产区,被誉为“茶中圣品”。冻顶乌龙茶汤清爽怡人,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新典雅,香气清雅,喉韵回甘浓郁且持久,香气独特,据说是帝王级泡澡茶浴的佳品。冻顶山,山多雾,路陡滑,上山采茶都要将脚尖“冻”起来,避免滑下去,山顶叫冻顶、山脚叫冻脚。所以冻顶茶产量有限,尤为珍贵。

冻顶产茶的历史悠久,据《台湾通史》称:“台湾产茶,其来已久,旧志称水沙连之茶,色如松罗,能避瘴祛暑。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冻顶为佳,惟所出无多。”

在郁愚《茶事茶话》一书中的“细说冻顶”篇写到:“冻顶茶是武夷的乌龙茶种”“冻顶乌龙是台湾茶的幸运儿,也是近300年来武夷茶的巅峰。”它的茶汤清爽怡人,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香典雅,味厚而甘。台湾诗人李根生《试新茶》一诗中曾这样描述它:“焙后春茶绿尚鲜,却都风味得尝先。涤肠好煮清泉脉,入口犹含活火烟。

清比卢仝倾七碗,评研陆羽著三篇。惟余生气微薰在,不似沉香归水仙。”另外,美食家唐振常初品时就对其感到非常惊艳,“赏其佳妙,从此一改积习,弃喝了几十年的绿茶如敝屣,日常在家,非台湾冻顶乌龙断档不喝”。另外,冻顶乌龙茶还有有提神醒酒,防暑辟邪的功效。并且一些人认为饮“冻顶乌龙茶”不但能帮助消化,而且能减肥、健美,故誉之为“健康与幸福之茶”。

华顶云雾

天台云雾茶产于浙江省的天台山诸峰,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佳,故又名华顶云雾、华顶茶。,向有“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的赞誉。天台云雾茶外形细紧圆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滋味鲜醇。

开化龙顶

开化龙顶茶产于浙江开化县齐溪乡白云山。该茶采于清明、谷雨间,选取长势旺盛健壮枝梢上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原料。开化龙顶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等五道工序。开化龙顶茶为中国的名茶新秀,被评为中国全国名茶之一。

开化龙顶茶成品外形紧直挺秀,芽叶成朵,香气馥郁持久,有兰花香或板栗香,滋味鲜醇爽口,回味甘甜,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肥嫩、匀齐、成朵,耐冲泡。“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为开化龙顶的主要特征。开化龙顶芽茶,棵棵紧直挺秀,玉绿光洁,香气优雅,可品可赏。置入杯中后,载沉载浮颇为生动。“开化龙顶”茶泡开后不但色绿、汤香,更绝的是个个茶叶树立杯中,有“杯中森林”的美誉。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