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进口

找到约1,601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陶德臣:论近代中国的洋茶进口(三)

论近代中国的洋茶进口

(三)

三、洋茶进口的影响(上)

吴觉农、胡浩川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注意到洋茶进口的影响,并作了初步研究。他们说:“国人谈茶业的,无不注意于外销的逐年减少”,而对洋茶进口的影响视而不见,“我们看了外国茶叶大量的踊入,国人嗜好外国茶及咖啡、可可的心理的转变,这该抱怎样的态度?如果没有办法与这大量输入的外国茶在国内作竞争,又怎样能和外国茶在国外去竞争?国内连固有的国茶都在厌弃,又如何可以去提倡爱用国货?”这几个反问说明一个道理,即洋茶进口影响大。具体说来,主要有三大影响,即:挤压国内市场,削弱产业发展,影响国家安危。

1、挤压国内市场

————————————————

洋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是一个驱逐中国茶的过程。至民国时期,洋茶对国内茶叶市场的挤压已经产生相当明显的恶果。在中国最大的市场上海,“外国的百货店糖果店,不必说都有大小各种的印度锡兰及爪哇装罐或装锡包的红茶,就是国人所经营的大百货店乃极小的面包店,也都在替其贩卖,陈列装潢,都在国产的红茶之上”。

表面上看,进口茶主要外侨供消费,实际上中国“各界招待外宾之时,或自相饮宴时,亦饮舶来茶叶为荣;甚至于中国火车、饭店、茶馆中,中国茶叶各不易见”。国人几不知有中国茶叶之事。美国使馆人员安得利说:“华人不仅不求改良华茶,又好购用洋茶,即以1915年而论,洋茶之输入中国者,已值500万元以上,余尝旅行乘中国铁路,欲求华茶为饮,车僮答曰:‘车上所备者,仅有西伦(即锡兰,今斯里兰卡——引者)茶而已”。

1935年,美国经济考察团人员游历广州时建议,复兴中国茶业,“谓最好先使中国茶叶在中国畅销”。中国茶在国内都不能畅销,后果确实严重。“国民嗜好舶来饮料,致一般消费量减少。此层只须一看近年外茶、咖啡、可可等巨额之输入,便易明了。生产优良饮料的国家尚有如此巨额之输入,内销贸易自然大受影响”。

以东北市场为例,即可知洋茶进口挤压国内市场的严重后果。印度、锡兰、日本等洋茶已侵入东北市场。日本红茶“其香味及色泽不让中国,而略带涩味,且茶瓣一煮全开,此其不及中茶之处也”,因而销路不佳,“可望为参合茶”。印度、锡兰红茶“香味亦佳,惟泡后过于浓厚,稍滞涩味,故亦不适俄人嗜好”。哈尔滨及东清铁路沿线的茶叶市场状况实为东北茶叶市场之缩影。俄国在关东省同样占据优势地位。日俄战争后,日本继承了沙俄的侵略特权,大肆向关东州推销日茶。1905年日本派藁科喜作,1909年派海野孝三郎,1915年派静冈农业试验场技师来中国调查茶叶产制及销况情况。1917年又派清水俊二赴东北、张家口、天津等地调查,以便扩大红茶、砖茶销路。经过一番“努力”,日茶输入东北“关东州”及中国其他地区数量有所增长。

兹见下表(数量单位:千公斤,价值单位:千日元)。

从上表可知,日茶输入“关东州”数量有较大增长。可以推断,日本输送到中国其他地区的茶叶也以东北为多。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中国“主权丧失,华茶贸易,自不免要受好多阻碍”。日本国立茶业改良场报告赤裸裸地宣称:“‘满洲国’独立以来,日本茶新得着进展的机会,实在是茶业界一大福音……该‘国’从来无间断的饮用中国茶,立即用素无渊源的日本茶,驱逐中国茶,本是至难的事。但是精密考察该‘国’的饮茶习性,能够供给适合满蒙人嗜好的茶叶,决不是什么难事”。这一段文字充分暴露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其“处心积虑,固已露于言表”,对“经营不遗余力”,以求“对此广大之销场,自以一手包办为快”。日本为达此目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一是“累遣专家实地调查,并从事各种宣传”,做好舆论准备。1932—1935年就多次派人来中国东北调查,1935年1年内就派池谷桂作和小泉武雄视察东北茶市。派清水俊二调查华北及蒙古茶叶市场情况,“并大事宣传台湾茶叶如何精美,价值之低廉”。

二是“雇用中国技师,制炼东北人所嗜之茶叶”,以逐渐改变消费者之消费习惯。如东北所销安徽产大方、毛峰,浙江龙井,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抢夺市场,“自东北失陷后,日商复以重金引诱徽州茶工,设厂仿制大方、香片等茶,以投东北同胞之所好”。日本又请福州熏花茶师和杭州龙井茶师赴日制造毛峰、大方,把产品发送大连,请大连、营口、哈尔滨茶商代表品评。又把茶运入台湾熏花再输东北。

三是“累向‘满国’提出免税要求”。而对华茶进入东北征收30%的入口税。为适应日本“对于台湾茶叶关税之减低”要求,伪满所定“茶叶税连同附加,共为五成五分,如台湾茶之加税标准,价格为五十八元,中国华南茶叶则为七十七元五角”。日本人“对此仅有十九元五角之差额,仍认为不满足,必须再增高华南茶叶之关税率,并必须再减低台湾茶叶关税率,始足以将华南茶叶绝迹东北市场”。对这些要求,伪满组织当然“予以许可云”。“日人为谋独占东北贸易,使伪组织坚设关税障壁”,结果是“惟日茶可受最惠待遇,利于倾销”。

四是大量输入台湾茶、日本茶。抗战爆发后又把从敌占区搜刮来的茶叶大量运销东北。“日商经营茶叶者,初以台湾茶叶五十万斤输至东北为样品,次年即运往一百六十万余斤”,1935年左右,东北茶叶市场“在日本把握之下,全为台湾茶叶所代替”。1937年抗战爆发后,江浙皖相继沦陷,三井洋行勾结汉奸,在产区大量掠夺茶叶,一部分供出口,“一部份运往东北,同时在苏州提倡制造花茶运往华北东北销售”。

五是健全营销组织。在大连设锦记洋行、大信洋行,设支店于长春、奉天、哈尔滨、抚顺、昭盛、锦州,营口设盛性洋行,设支店于洮南、安东。受其影响,安徽茶“东北销路顿告断绝”,中国茶输出大减。

兹见1934—1937年东北茶销总量及中国茶、日本茶、印度茶输入数量和比重表(单位:斤)。

陈椽《茶业通史》提供的材料说,1933年日茶销东北为127000磅,1934年升至284000磅。这比上表所示数量略少。而据国际茶叶协会的报告,1931—1939年日本茶叶输入“关东州”、东北地区的数量也比上表少许多。

兹见下表(单位:千磅)。

虽然这样,从1932年日茶输入关东州及东北752千磅增长到1937年1832千磅,增幅1倍多,也可概见日茶销东北发展速度之快。至于说统计数量偏少,可能是没有包括销东北的台湾茶在内所致。1938—1939年,日本茶叶输入中国数量为1420万磅,1939—1940年增至1700万磅,砖茶销量亦从160万磅增至220万磅。显然,日茶很大部分是销往东北的。

来源:茶道哲学研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陶德臣:论近代中国的洋茶进口(四)

论近代中国的洋茶进口

(四)

三、洋茶进口的影响(下)

2、削弱产业发展

洋茶进口历时虽长,但自19世纪80年代尤其是20世纪初才形成较大规模。此时,中国茶业内外交困,外销数量不断下降,内销市场也不畅达,茶叶经济严重衰落。兹见1886—1920年中国茶叶外销数量发展表(单位:担)。

上表可知,1920年的中国茶叶外销量只有鼎盛1886年的13.80%,减幅达86.20%。由此可见,洋茶进口与洋茶在国际市场与中国茶的竞争,造成了中国茶叶贸易非常不利的局面。出口数量大幅度下滑的结果,摧残了中国茶业的发展,加速了中国茶业的衰败。

3、危及国家安全

————————————————

此事尤以西藏为重。由于地处高寒地区,又因饮食关系,西藏人民对饮茶尤其依赖,他们“嗜饮茶,以平日皆食牛肉,不饮则腹胀也”,四川,云南所产边茶大量运销西藏。历代统治阶段对茶叶销藏事务非常重视,实行茶叶专卖,以利丰裕国家财源,强化政治统驭,着力巩固边防。英国侵略者完全明白茶叶对巩固内地与西藏紧密联系的重要作用,为了达到侵略西藏之目的,它企图以印度茶叶倾销西藏,驱逐边茶。为此,英国侵略者进行了周密谋划和长期精心准备,于1904年武装侵入西藏,印度茶随即侵入西藏。1906年,印度茶未经允许,已悄悄偷销西藏了。“现在印茶力谋进藏。印度报纸载:三十二年(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引者)由噶大克运至西藏,值卢比三十二万,将来可望畅销”。清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措施,成立了边茶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英国以印度茶驱逐边茶蓄谋已久,甚至“聘用我雅州制茶良工,仿制炉茶(打箭炉一带运销的茶——引者),力图推广”,但西藏人民嗜好边茶,印度茶销售受阻。

英国人贝尔(Charles Bell)所著《西藏志》称:“中国茶叶之风行,已成事实,不仅在不丹,即全喜马拉亚,锡兰,尼泊尔,拉合尔及拉达克等地;凡有西藏人踪迹者,无不嗜好,即大吉岒之西藏居民,亦不愿饮大吉岒所产极有名之本地茶叶;偏喜历尽艰辛山路而运入之中国茶叶。中国茶较贵,人民又贫,但仍视为不可缺少”。但英国侵略者仍不死心,专门派出侵略分子入藏进行调查,仿造中国边茶,通过“大减其值,少于华茶三倍”之价大量进行倾销,又通过赠送茶叶、无息贷放、迟付货价等多种手段进行利诱,拚命扩展营业,加上印度茶运输便捷,成本较轻,在与边茶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如此则“印茶渐销,内地茶渐减矣”。中国边茶市销“竟有江河日下之势”,本来年销千万斤的边茶,1918年降至800万斤,1933年为700万斤,1935年又减为510万斤,1938年再锐减至400万斤。英国在侵入西藏后,“遂不惜巨资,设法垄断西藏茶叶市场,卒使以茶易货之权,几已尽入印度茶商之手”。

英国以印度茶为后盾,在西藏大肆进行经济侵略。这一罪恶行径的得逞,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安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这是洋茶进口危害国家安全的突出事例。

来源:茶道哲学研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还需进口什么茶?从哪个国家进口?

我国是茶叶大国,近年来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我国还需要进口茶叶吗?

2019年,我国进口茶叶4.34万吨。其中,茶类主要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和普洱茶,以红茶为主,占总体比例超过80%。

红茶进口主要是从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肯尼亚等国家。

按进口红茶商品总量,进口红茶分为大包装商品(净重>3kg,编码09024090)和小包装商品(净重≤3kg,编码09023090)。

2019年,红茶进口量为3.64万吨,占茶叶进口量总体比例为83.9%;进口额为1.26亿美元,占茶叶进口额总体比例为67.3%;进口均价为3.46美元/千克,远低于红茶国内消费均价(178.98元/千克),也低于出口均价(9.92美元/千克)。

疫情冲击之下,2020年1-11月红茶进口贸易情况如何?

01 红茶进口

红茶进口,以大包装商品为主。

2020年1-11月,国内大包装红茶进口量30366吨,进口额9636.38万美元,进口均价3.17美元/千克。

其中,大包装红茶进口均价最低为9月,2.82美元/千克;最高为4月,4.65美元/千克。

注:2020年1—11月大包装红茶进口

2020年1-11月,国内小包装红茶进口量1459吨,进口额1898.35万美元,进口均价13.01美元/千克。

其中,小包装红茶进口均价最低为10月,8.93美元/千克;最高为9月,20.69美元/千克。

综合来看,2020年1—11月国内红茶进口量累计为3.18万吨,进口额1.15亿美元,进口均价3.62美元/千克。

注:2020年1—11月小包装红茶进口

02 红茶出口

与红茶进口情况相同,红茶出口也以大包装商品为主。

2020年1—11月,国内小包装红茶出口量4995吨,出口额1.37亿美元,出口均价27.45美元/千克。大包装红茶出口量2.16万吨,出口额1.82亿美元,出口均价8.44美元/千克。

综合来看,2020年1—11月国内红茶出口量累计为2.66万吨,出口额3.19亿美元,出口均价12.01美元/千克。

小结

与2019年情况类似,2020年1-11月红茶进口均价(3.62美元/千克)低于出口均价(12.01美元/千克)。

这与进口红茶用途相关,小部分是用于原叶茶泡饮,大部分是用于瓶装茶饮料(康师傅、统一阿萨姆奶茶等)、门店现制茶饮(蜜雪冰城、茶百道等)等业务场景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019年,2020年1—11月红茶进、出口均价都呈现一定幅度增加。

这意味着国内消费市场对低端进口红茶的消费需求有所改变,国产红茶进口替代将有可能成为茶叶消费内循环的重要抓手。

你怎么看我国红茶国际贸易?

注:数据源自我国海关总署。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冲击较大,1-2月数据合并呈现。文中红茶代指红茶及其他半发酵茶。

找到约1,57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