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馆的社会功能

找到约235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中式茶馆的起源,竟然这么早!

茶,是一种有品位的日常饮品,亦是一种古老的生活艺术。中式茶馆,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对喝茶环境的一种情结。

那么,关于中式茶馆的起源与发展,你了解多少呢?

晋:萌芽期

茶馆最早的雏形是茶摊,中国最早的茶摊出现在晋代。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

可见当时已有人将茶水作为商品到集市进行买卖了。不过这还属于流动摊贩,不能称之为“茶馆”。此时茶摊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为人解渴而已。

唐:发展期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升级版的茶馆雏形。

在《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这种在乡镇、集市、道边“煎茶卖之”的店铺,当是茶馆的雏形。

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加之陆羽《茶经》的问世,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因而茶馆不仅在产茶的江南地区迅速普及,也流传到了北方城市。此时,茶馆除予人解渴外,还兼有予人休息、供人进食的功能。

宋:兴盛期

至宋代,便进入了中国茶馆的兴盛时期。宋时茶馆多称茶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

自京城至各州县,到处设有茶坊。北宋建都汴梁后,城内的几条繁华街巷都设有茶坊。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梁城就有茶坊饮茶的画面。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则更让人感受到当时茶肆的兴盛:“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代形成了文人的风雅、皇室的奢华、民间的质朴、寺院的清淡,这个时候的茶室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社会功能。

明清:普及期

到明清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品茶之风更盛,茶馆也已经发展到一个鼎盛阶段,茶馆业得到了大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明朝出现私家园林,有的设有私家茶寮;茶馆一词也开始出现。张岱所著《陶庵梦忆·露兄》写道:“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

清代茶馆发展成为大众娱乐场所。京师茶馆,有清茶馆、大茶馆、书茶馆、酒茶馆和园林茶馆等几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书茶馆。客人一面饮茶一面欣赏说书先生说演的《三国》、《东周列国》、《罗通》、《包公》。后来还有相声、梆子等。

如今,中式茶馆愈来愈注重整体文化氛围,以及茶客的品饮与社交体验,堪称是繁华都市间,一方难得的休闲空间。

刘馨秋、孙锐,茶俗文化遗产及其社会功能探讨

中国人历来有“礼之初,始诸饮食”,“人所饮食,必先严献”的观念。从人类开始饮食活动之初,饮食便被赋予了解饥止渴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功能和内涵,从而形成了饮食礼仪。无论祭祀或日常待客,饮食都是其中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甚至可以说,“食礼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作为拥有两千多年饮茶历史的东方礼仪之邦,茶与礼俗的联结可谓必然。从晋代吴兴太守陆纳招待卫将军谢安“所设唯茶果而已”,东晋权臣桓温“每宴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到剡县陈务妻“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再到南朝齐武帝遗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并强调“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无不表明六朝时期茶之礼俗已在世俗社会形成,并已经过一定程度的推广。随着饮茶在社会各阶层的普及,以茶祭祀、待客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礼俗,而中华民族的高尚礼仪和传统美德,也在茶俗文化遗产中得以诠释和展现。

寺院茶礼表达虔诚信仰

随着禅宗的发展和尚茶之风的普及而相互融合、紧密联结,形成了既有助于修行禅悟,又能够表达虔诚信仰的寺院茶礼。在寺院的日常礼仪制度中,茶礼可谓无处不在,如僧众们每日需在佛前供奉茶汤,是为“奠茶”;行祭祖之礼时,“众僧集于祖师堂,首先由住持向祖师上香、行礼、供茶”,“众僧再回到祖师堂,还是先由住持上香、上汤、上粥、上茶”;在一年一度的寺院挂单时,需按照僧众受戒的年限依序饮茶,称为“戒腊茶”;寺庙主持邀请全院僧众吃茶,称为“普茶”;在宗教节庆大典之时,寺院还会举行盛大的“茶仪”;在接待宾客时,更会根据施主身份施以不同品级的茶礼。可以说,从供奉佛祖、祭祀祖师,到接待宾客等日常活动,佛门事项无不以茶为礼,可见茶礼在寺院礼仪中已成为一种俗规。佛教与茶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促使禅僧在寺院内种茶、制茶、饮茶,将茶作为禅修的一部分,因此史籍中多有名寺出名茶的记载。

以茶祭祀传承礼教传统

祭祀是指向天神、地祗、宗庙等对象祈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是从史前时代起即被创立的传统。祭祀所用的祭品以食物为主,将茶作为祭品,也是自然之事。例如,在敬神方面有“祭床神”的习俗,即在除夕日“荐茶酒糕果于寝室,以祀床神,云祈终岁安寝。”在祭祖方面,据《南史》记载,齐武帝在临终前的诏书中也明确规定,“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惟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另据《吴兴掌故录》记载,“明太祖喜顾渚茶,定制岁贡止三十二觔,于清明前二日,县官亲诣采茶,进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未尝别有上供。”此外,新年时还需祭祀祖先坟墓,旧称“上年坟”,是将茶叶、糖果装于锦盒之中,奉于祖先坟上,即“携糖茶果盒展墓”。通过上述史实可知,从六朝时期开始,茶叶即作为内容或形式而广泛应用于供神、祭祖以及丧葬等祭祀活动。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人们以茶寄托崇敬与哀思,充分肯定了茶在中国数千年的礼教传统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婚俗茶礼传达美好寓意

自唐宋时起,很多地区和民族的婚俗中都以茶为礼,取其“茶不移本,植必子生”之意。千百年来,茶礼一直流传于我国民间传统婚嫁习俗中,其程序也甚为讲究。在婚俗茶礼中,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直到亲迎,“六礼”中均要用到茶。其具体程序为:男方向女家提亲时(即纳采),若女家同意,就会将年庚辈子用梅红单帖写好,装入红封套内,并于封套内放茶叶、红米、枣子等,交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字”,如八字相合,则互赠信物,定下婚约(即纳吉)。定亲以后,男方需向女家下聘礼,俗称“前茶”、“下茶”、“定茶”或“小定”;女家接受聘礼,即代表正式允诺,俗称“受茶”或“吃茶”,此时置办的订婚酒宴称为“接茶酒”。可见在聘礼中,茶叶是重要的礼品之一。

客来敬茶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六朝时期,上层社会的饮茶已带有礼仪性质。此后,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沉淀与发展,“客来敬茶”逐渐形成形式多样且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礼仪形式。如江南一带多有饮元宝茶待客的习俗。“元宝茶”实为橄榄茶,橄榄茶在江南地区极为盛行,且因橄榄状似元宝,有吉祥之意,遂常在新春佳节之时饮用。如旧时茶馆的堂倌会用新鲜的青橄榄为老茶客冲泡一杯元宝茶,寓意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如今,新春佳节饮元宝茶在民间广为传播,不但象征主人好客,而且因橄榄有止渴生津、去腻消食、解毒等功效,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疰夏七家茶也是民间流行的待客茶俗。《清嘉录》载,“凡以魇疰夏之疾者,则于立夏日,取隔岁撑门炭烹茶以饮,茶叶则索诸左右邻舍,谓之七家茶。”也有向邻里索要米粒与茶叶同煮,以为夏日可防暑热,谓之“合七家茶米食之,云不病暑”。可见七家茶既被当做治疗“魇疰夏之疾”的良方,同时又代表了邻里之间友好互助的和谐关系。因此,七家茶的制作过程亦可以说是一种邻里之间增进感情、协调关系的过程。

茶俗遗产的社会功能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随着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茶俗文化遗产及其社会功能愈发受到尊重和推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认为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延续了千百年的茶俗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茶俗文化遗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一种以茶为载体的生活文化,其中蕴含了对佛教的虔诚信仰、中华民族的礼教传统、美好寓意、和睦的人际关系以及悠闲的生活态度等良性社会功能。这些良性的社会功能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起根植于人们内心,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在当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进文化自信的政策导向下,传统茶叶礼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应该回归到现代中国的礼仪文化之中,使民俗文化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健康地融入社会生活,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刘馨秋,辽宁沈阳人,南京农业大学茶学博士,科学技术史博士后,现为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社科优青,兼任江苏省农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培训教师。主要从事茶叶经济史、茶文化遗产、农业史研究。已出版专著《江苏茶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中国农业的四大发明:茶叶》《中国传统村落记忆·江苏卷》《茉莉窨香: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编著《中国传统村落:记忆、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转型研究》;同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农业遗产卷”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分支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第二版“农业历史卷”中国古代农书、农史人物分支副主,《中华茶通典·茶通史典·清代卷(下)》主编。担任《全球史》系列音频节目“茶叶专题”的撰稿人。

孙锐,湖北十堰人,中南民族大学历史学学士,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硕士。主要从事茶文化遗产、农业史研究。

来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超级干货:茶室的演变史与茶室的布局摆设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热文回顾】

“柴米油盐酱醋茶”

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茶

在古时候就开始源远流长

中国人对于茶的喜爱

早已深入骨髓

打造一个雅俗共赏的茶室

是每个爱茶的人心中所求

下面这篇文章将分三部分介绍茶室:

1茶室的起源

2中日茶室的差异

3家用茶室该怎么设计

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01.

茶室的起源

相传 5000 多年前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荼即茶

可见茶被古人认识

是因其有解毒的实用功效

「茶室的萌芽」

最早使饮茶成为营业性和服务性行业的是 “茶摊”

可以说是茶室的雏形

据史料《广陵曹老传》

“东晋元帝,有一老姥

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弼之,市人竞买,

自旦至夕,其器不减。”

说明茶在晋代已作为零售饮料在市场上出现

这种简易的流动的茶摊

没有固定的场所

随走随卖,美其名曰“提壶弼茗”

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 “没有空间的茶室”

这就形成了茶室经营的雏形

「茶室的兴盛」

茶室兴于唐,盛于宋

最早的茶馆

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

称为茗铺

唐代佛教兴盛

僧人多且好饮茶,遍游天下

对茶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满足人们效仿禅茶的需求

店铺形式的茶室初步形成

唐 宫乐图(局部) 佚名 宋人摹本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宋代

茶叶产量的大增和价格的低廉

使饮茶更为普及

有的茶馆白天营业,有的全天营业

还有夜游茶馆

宋代的茶文化比起唐代的质朴单纯

已经有了多方面的丰富和补充

形成了文人的风雅、皇室的奢华、

民间的质朴、寺院的清淡

这个时候的茶室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社会功能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坊

「茶室的普及」

明清时候的茶室

已经在市井街头

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大众的认可

品茗之风更加兴盛

各种类型的茶室遍布着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

喝茶的人群也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

上至皇室贵族、下至挑夫小贩

茶馆的功能也更加丰富

明代,《真赏斋》文微明

如供生意人治谈生意的清茶馆

供文人消遣泼墨的笔会

供人饮茶吃饭的“贰浑铺”

供人赏景玩耍的野茶馆

更有供人下棋品茶的棋茶馆

最有代表性的是书茶馆

客人一面饮茶一面欣赏说书先生说演

好不热闹

「茶室的衰败与复兴」

茶室在晚清到民国初年这一段时间

依旧兴盛

但是在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打击之后

茶馆一度衰微

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茶室的复兴

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市场经济下的茶叶销售行业再次兴盛

茶室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茶室的发展从东晋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悠悠千载,醇香的茶汤中

是中华文化中一方不可磨灭的印记

02.

中日茶室的差异

提及茶室就不得不说一下中日茶室之间的差异

有人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二者区别:

日本:哪里有茶室哪里才有茶喝

中国:哪里有茶喝哪里就是茶室

古代日本是没有原生的茶树的

自然而然也就没有饮茶的习惯

在日本,普遍认为茶叶是在9世纪初

由遣唐使最澄和尚从中国带回日本

茶叶从这时才见于日本正史

日本以独特的方式

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并结合自身文化特点

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源中展和&東形西見

由于中日茶不同的渊源

和各自赋予茶的不同文化属性

导致了两国茶道精神的差异

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和中国的茶室

具体什么不同呢?

『该部分来源中科绿华绿色建筑』

「 日本茶文化」

茶文化最初是由唐代僧人东渡日本带去

形式上有“禅意”,随着茶文化的传播

日本的民众与上层社会都流行起了饮茶的习惯

并把禅意发挥的更加浓厚

“茶道”由此而生

日式茶具

日本保留了很多中国唐代的一些茶具

同时又根据需求增添了很器具

图片来源中科绿华绿色建筑

日本人对于茶是尊敬的,甚至是膜拜的

因为茶,给了人们极大的精神寄托

日本茶室的功能是为了喝茶

也只是为了喝茶

日式茶室

茶室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

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

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

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标志性的地炉

风格明显的日式榻榻米

当现代的设计元素涌入到茶室设计后

也还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

因此形成了现代简约感的茶室

风格明显的日式榻榻米

当现代的设计元素涌入到茶室设计后

也还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

因此形成了现代简约感的茶室

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列出10种茶具

图片来源中科绿华绿色建筑

中式茶具

中式茶具

中式茶室在装饰上通常会用到大量的中国元素

比如明清制式的圈椅

中国独有的水墨画,并且很多茶室会添置民俗乐器

让客人在品茶时也能聆听到传统民乐

感受茶文化带来的精神魅力

茶室摆件

中式桌椅

中式茶室讲究并不像日本

茶室就是为了喝茶

中国对于茶是为了体验

哪里有茶,哪里就是茶室

香炉

中国和日本在茶文化上的区别

就在于对茶本身的态度

日本更多的是敬畏,把茶当成一种修行

中国是把茶当做一种体验和享受

用身心去感受茶带来的方式和乐趣

发展至今

现代的茶室设计更加的多元化

结合了中式日式现代简约等多种风格

茶室成为越来越多人

家居中的必备生活功能空间

那么怎么打造一个家用茶室呢?

03.

茶室的设计

茶室的种类可谓多种多样

从整体形式上说

有以空间为主要表达内容的中式茶室、

以器物为重点的日式茶室、

以人为中心注重舒适度的欧式茶室等

风格上则有简约、复古、田园、现代等等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或风格

茶室设计的基本要素万变不离其宗

下面小编具体讲解一下

该如何在家打造一间茶室~

「茶室要放在哪儿?」

对于茶室的打造,古代人随性自然

不刻意追求居室

更注重心境和自然环境的契合

古代人大多喜欢将茶席设在松柳泉石之畔

一席、一炉、一茶壶,孤身或三五人小聚都可以

或者是在寺院庐舍里

窗外面对着竹林芭蕉

然后饮茶听雨

对于喝茶的仪式感

每个人的饮茶目的和需求不同

比如有些朋友就认为燃一线香

在檀香袅袅的房间里喝茶才有氛围

而有的小伙伴们喝茶

则格外讲究茶的用水、温度、茶具,手法等等

这个就看个人爱好了

所以对于喜欢追求仪式感的小伙伴呢

可以专门腾出一间单独的房间或者角落

能够确保饮茶时不受打扰

当然,也有朋友喜欢相对幽暗的环境

讲究禅意与意境的日本的茶室

就有这样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

大家都喜欢在采光良好、空气流通的地方品茗

墙面最好是白色、原木色、米黄色等等

家具可以使用竹、木、藤等材质

家具的高度可以适量降低

营造室内的视野宽阔感

同时,也不要忘记在茶席附近预留电线插头

方便煮茶

「茶桌与坐具材质的选择」

茶桌和坐具可以说是茶室最基本的构成物

最好以自然清新为其主要特点

来表现一种平淡、纯粹、含蓄的生活境界

在茶座和坐具的材质选择上

往往以实木、竹、麻、稻草等为主要材料

既能显示室内装饰的精致

同时也很环保,带来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尤其是在小户型的茶室设计中

竹藤木质家具是最常选用的材料

它没有仿古家具那样庄重正式

但价格适中,也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格调

尤其在炎炎夏季

竹藤家具总能给人丝丝清凉舒爽之意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入手打造茶室

不妨先从一张麻席、一席竹帘开始

它们都是营造清新氛围的绝佳之选

有些朋友喜欢更加富有现代感的设计

也可以选择钢化玻璃和塑料等材质

但注意,选择这一类材质的同时

在所有软装饰物方面也要选择相搭配的现代风格

「装饰物的妙用与格调的呈现」

茶具&装饰

茶室有四雅 :茶具、器物、盆景、水墨画

茶具,即茶壶、茶杯、茶勺等饮茶的器具

也引申到茶笋、茶籝、茶灶、

茶焙、茶鼎等专业级“装备”

一套漂亮的茶具固然重要

但要打造出一个风雅的茶室

需要主人在其他装饰物的选择上多花心思

装饰物可分为摆件、挂件等,绿色植物、插花、雕刻品、雕塑品、金银器、古铜器、瓷器、陶器、玉器、琴棋书画等等都可以作为选择甚至你还可以利用农人的蓑衣、渔具、磨盘,或南瓜、葫芦等瓜果蔬菜来营造一种浓郁的田园气息。也可以运用少数民族的毛毡、江南情调的蓝印花布、老北京的泥人或者剪纸、脸谱、织绣等地方民俗品、工艺品,来表现地域风俗,打造富有地缘特色的茶室,都是极其富有情趣的。

「灯具的运用与意境的烘托」

照明设计是茶室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烘托氛围上起到重要作用

茶室一般选用局部照明的方式

这种照明方式可以产生虚拟空间

有很强的暗示作用

并且能够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灯光布置可以选择4000-5000K

因为这是最接近日光的色温

既不过白,也不发黄

给人朦胧婉约的意境

吊灯、壁灯、落地灯、

中国的红灯笼、西式的汽灯、东南亚的藤编灯

都有各自的味道

灯具的选用要结合茶室家具和装饰物的整体风格

不能显得突兀和怪异

总而言之

从整体上把握好茶室的风格和格调

合理设计各要素的组合和搭配

基于内心的需求

天地方圆间

为自己打造一个宁静之所

下面小编精选了一些不错的茶室案例

仅供大家欣赏参考

「茶室设计案例欣赏」

参考文献:

《基于茶文化的中式茶馆与日式茶室比较研究》 ,作者闫丹婷

《论我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作者华永

《基于案例分析的当代茶室设计手法探索》,作者王丽阳

《喝茶?品茶?你所不知道的中日“茶”之区别》,中科绿华绿色建筑,作者 Andy

《如何在家打造一间素净茶室》武汉东易日盛

向以上原作者致谢!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由新微设计整理发布

找到约23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