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膏博物馆

找到约8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石一龙在中国茶膏博物馆的演讲

云南普洱茶最后的一片净土:“德宏味”

——2018年10月24日在中国茶膏博物馆的演讲

演讲人:石一龙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茶膏博物馆崔怀刚馆长,正是他的热诚邀请,给了我这次演讲的机会,并有幸与在座诸位进行交流。

各位在座的朋友!我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重建外界对德宏州普洱茶的认识,重塑茶作为“德宏味”的新形象,重估一切价值,回到以茶的生态为核心的原点。我们将共同开启德宏普洱茶乃至云南普洱茶全新的历史进程。

芒市问茶路上,我们遇到许多困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我相信,德宏普洱茶与生俱有的原生态品质,将会支持我们迎难而上,完成这项伟大而利益民生的事业。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一直坚持不懈,为德宏茶的发展和推广奠定基础的人,感谢他们日以继夜,爱茶、敬茶,不因薄利少销而放弃茶业;感谢那些披星戴月的茶农,为德宏茶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不因山高路远而背井离乡、逃离茶山。他们在制茶之路上,慷慨地将汗水和辛劳献出,给予我以热忱的帮助。他们非常淳朴、善良而出色。

各位在座的朋友!百年不可期,我们相聚于此,缘分使然,殊为不易。让我们共同对芒市的茶,乃至整个德宏州的茶叶产业发展进行一次历史性的探讨。

今天的演讲,就像一次哲学的盛宴,从苏格拉底到福柯,从孔子到李泽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就在今天,我不仅会对云南普洱茶最后的一片净土——“德宏味”作一次史诗般的阐释,打破外界对普洱茶的局限视野。而且,将把普洱茶的“生态话语权”交给大自然,交给懂茶的人,交给德宏古茶山的人民,交到你们的手中。而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和广告宣传。

从有限的历史看,普洱茶行业及其消费者的视域都主要被局限于普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四大茶区”,这些茶区代表了云南普洱茶的一切价值。普洱茶的产出为产地居民带来根源性的发展,堪称造福一方百姓。但也因此,人们忽略了一些传统而重要的普洱茶产区,这些普洱茶产区因为交通不畅,制茶历史不够久远,工艺欠佳,价格低廉,名不见经传,造成无人问津的境况。然而,正因如此,这些地带的普洱茶恰恰是天生丽质,生态第一流,茶品斐然,茶农不会沉溺于利益的驱使,抛弃人伦,对那些生于沃土,根于万木的嘉良之树无度施肥喷药,以次充好;茶商亦绝无可能在这些地方收购到那些鱼目混珠的干毛茶。

德宏就是这些生态茶产区的杰出代表。

德宏州的普洱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名噪一时。多番考察下来,德宏的原生态古树茶,品质并不输其它任何普洱茶产区的茶,德宏茶的品质毫无问题,生态自然,是天地造化。要输就只输在茶的制作工艺上,这是因为德宏的古树茶,历史以来,主要以制作红茶为主,缺乏普洱茶制作经验,工艺不精。但各位朋友,缺少技术、工艺的东西,我们可以引进,只要肯花时间,肯费心思,肯动脑筋,就不是什么难事。“德宏味”的诞生势必领导这一切的改变与发生。

各位在座的朋友!

今天的普洱茶业异常繁荣,绝大多数人却没能分享到繁华所带来的幸福。一些垄断企业及投机倒把者以蚓投鱼获取暴利,坐庄炒作,好的普洱茶却越来越少,无数爱茶者难求一饼好茶,甚至散尽财帛只换来一些以名山之名和大名牌产出的拼配的台地茶、小树茶。

大多数茶商只会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茶的生态是好是坏,无关紧要。他们的财富和成功不属于我们,他们只需要我们买单,买他们口中的好茶。当他们在为我们的愚昧和无知暗自窃喜时,普洱茶这片土地上无数渴求生态茶、好茶的人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改变,现在,在德宏这块有25万多亩古树茶山的地方。

因为属于“德宏味”的时刻到来了,这一刻更属于“德宏味”。属于一直关注德宏普洱茶的茶人,以及为德宏普洱茶竭尽身心的所有茶农兄弟。这是属于德宏人民的一天。这是你们的丰收的起点。“德宏味”所在的厚土,是你们的家园,你们永远的靠山。

最重要的问题并非由谁来命名“德宏味”,而是“德宏味”如斯存在于大块之间,却不为世人知觉。2018年10月24日,这一天将被云南普洱茶史铭记,未来会被德宏人民当做节日来庆祝,“德宏味”的横空出世,必将成为普洱茶界一个风向标。

曾经被轻视的德宏普洱茶将不会继续被忽视,是金子总要发光。因此,对德宏州原生态古树茶的探寻,以别开生面的姿态转向新的路径显得更加坚定而靠谱。“德宏味”由此出场,数以万计的人通过我的文章见证着这个命名,而在座诸位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德宏味”首先进入你们的视野。

各位在座的朋友!

提出“德宏味”,核心在于我对茶深沉的爱,也算是茶人的一种信念——我们坚信喝茶是以生态健康为第一位的。普洱茶行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原生态的健康茶品,为茶农谋求幸福、增加收入,为行业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尽应尽职责。

这些是茶人,消费公众的基本愿望和合理诉求。但是,当下流行于世,占据市场的茶品,却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今天,我所做的演讲是对所有爱茶之人真切真言。同处云南边陲,同生古树茶,“德宏味”原本就该是云南普洱茶的一大杰作。它默不作声,是因为它具有“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的品质和潜力。让我们共同见证属于它的历史,享受属于它的独特韵味。

我提出的“德宏味”,推崇德宏的原生态茶古树茶、德昂族酸茶等等,是对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客观事实的认知。

我曾多次实地探访云南各大茶产区的名山名茶,写有不少关于各地普洱茶及其生长环境的批评文章。最近又三番五次深入德宏芒市古茶树群落、梁河古茶树群落各大茶山,跋山涉水,亲临茶园,考察调研。所见之处,无不生态自然。

我了解到德宏五大古茶树群因历史、工艺、交通、地域、市场、茶群分布等诸多原因,目前绝大部分古茶树处于无人管理的原生态生长状态,受市场经济的硝烟影响甚小,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和云南原生态普洱茶的黄金区域。

朋友们!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察所得。

德宏茶区的古树茶素有“一座山头一个味儿”的美名,各县市的每山每叶皆有独特的芳韵。各地茶园周边森林覆盖率高,生态佳良,绿色有机。例如芒市坐拥茶园15万亩,呈点带状分布于海拔1200米到2100米之间的山区半山区,其中以中山乡的茶园面积最大,超过两万亩,古茶树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这个乡的官寨茶久负盛名,历史上就是勐板土司的私家茶,茶种优良,芽头粗大,叶片厚实,汤色饱满,黄浓透亮,口感甜润。但因条索过于粗壮,较难出汤,新茶低香,涩味稍浓。然而这些口感并非一成不变,存储半年左右,茶味会有转变,香气渐扬,蜜香花香交伴,涩味转甜,甘滋余长。

其它产茶乡镇如勐戛古树茶、三角岩古树茶、江东老树茶、五岔路古树茶、西山古树茶、东山古树茶、三台山古树茶、芒海镇古树茶、风平镇古树茶、芒市镇古树茶等各有千秋,和而不同,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拥有无限开发发展的潜力,拥有无限的盼头。

毫不避讳地说,滞后于其它普洱茶区的制作工艺,这是德宏普洱茶的缺陷所在。因此,对其制作工艺的改观将决定“德宏味”的发展前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工艺水平的成型,需要漫长的积淀,日积月累,方可熟能生巧,形成人民共同的智慧。德宏州普洱茶的研制历史及其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茶工艺的水准。由于茶区一直不受商机重视,好的工艺难以进入处于分散状态的各大茶山。

目前来看,普洱茶在德宏需要改进的工艺有很多,除了茶叶本身的品质,从茶园管理,采摘技术、鲜叶标准,杀青技术,揉捻技术,晾晒情况,干毛茶收存,精加工方法,包装及材料,临时仓库质量,加工的卫生条件,长时间储放仓库的大小、质量、地点坐标、卫生状况,仓库座向、气温、空气湿度,储存管理习惯,再加工压制情况等,都对普洱茶的发酵和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切都是德宏普洱茶在接下来要竭力思考、摸索和改进的,想要快速成长、成就,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制茶工艺和方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普洱茶资源,发挥民智,完善工艺水平。

2004年德宏州中山茶区古树砖茶

各位在座的朋友!

我们曾经致力呼吁各大名茶区改善茶品生态,生产生态好的普洱茶,却忽略了以德宏茶区为主要代表的,尚未被市场经济侵略透彻的普洱茶产地。

我们曾将厚资巨才投入到生态状况有待考察的茶品上,却从未发现还有生态更佳、品质更优,物美价宜的“德宏味”。

这是莫大的悲哀和不幸,但这种悲哀和不幸也将终结,就在此时、此地。

各位在座的朋友!

我们帮助其它普洱茶产区的人民上了富裕之路,而现在的“德宏味”正处在一个起点。特别是德宏州的爱茶的人,我们是否需要思考,需要重新审视故乡的价值,发现家乡的味道——“德宏味”的深刻与滋美,它首先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热爱。

今天,我们聚集在此,就是为了开启并见证“德宏味”的历史,让它在中国的每个城市,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世间的每张茶桌上散发属于德宏的清新韵味。

从今天起,“德宏味”将怀抱新的远景。从今天起,每当提起普洱茶,我们将只会优先想到“德宏味”。在普洱茶业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作为云南普洱茶的最后一片净土,“德宏味”将后来居上,赢得口碑和市场,取得前所未有的名气。而且永远,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

各位在座的朋友!

一个名字的诞生、一种事物的兴起,只有在沿途不断进取,才能生生不息。我们不仅要大胆的去想、去做梦,也要敢于执着、敢于实践探索。只说不做、抱怨不止,永远没有善果。

空谈只属于那些不务正业的投机者。“德宏味”对应的是勤劳勇敢的行动。

这个时候,我们共享“德宏味”,我们一起向往明天,憧憬未来。

所有的爱茶之人,不管你们在美国的纽约,在茶道兴盛的日本京都,还是在中国的香港,我们都将仰望到同一颗明星——“德宏味”。

各位在座的朋友!

梦想的声音,由远而近,让“德宏味”空谷传响、金声玉振。而用一生挚爱着茶的人们,你们也要记住:“德宏味”将再也不会被轻视,再也不会被忽视。

谢谢!

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中国茶膏博物馆首亮相

  5月28日,第二届中国匠人大会于古都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本届大会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东家APP承办的全球华人最重量级的文化创意盛会。

  大会的主题是“以匠心,为初心”。而“中国茶膏博物馆”有幸受邀参加了此次的匠人大会,同时博物馆的馆藏“金瓜茶膏”也以茶类唯一展品的身份参与了“守艺长安匠人精品展”。

  茶膏,从雏形到发展成熟,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伴随着制茶工艺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唐代的制茶工艺,共有七个制茶步骤,制茶工匠们发现在“蒸捣拍”这三个环节中茶汁会溢出并附着在茶饼表面,干燥之后便形成了膏状的物质。我们的茶圣陆羽,便把这个现象记录进了他的著作《茶经》中,并且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陆羽直觉这种膏状物质是茶的精华所在,会在未来成为独立的茶品。

  到了宋代,陆羽的直觉变成了现实,制茶工匠尤其重视溢出的茶汁在茶饼表面上形成的茶膏,并把它作为鉴定茶品级别的关键指标。

  多才多艺的皇帝宋徽宗,在他的茶叶著作《大观茶论》中对茶品的鉴别提出了明确观点,“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茶饼表面如果附着的茶膏很稀,那么茶饼看上去像一张满是皱纹的脸,茶的品质只是一般;如果茶饼表面膏状物质稠密厚实,看上去像一张光洁的面孔,那么才是质地扎实的好茶。

  同时,随着工艺的发展,宋代的制茶工匠发明了专门制作茶膏的榨床,形成了“小榨去水、大榨出膏”来制作茶膏的工艺思路,独立的茶膏成品终于出现。

  经历了宋代的茶膏发展期,进入了清代茶膏的兴盛期。在清代早期,中药熬膏的工艺已经日渐成熟,云南民间借鉴中药制作的方法,开始采用大锅熬煮的方式生产茶膏。由于简单易行,云南的土司阶层、藏区的宗教领袖都开始品饮这种熬制茶膏。

  到了雍正年间,中央政府在云南设立了普洱府,开始为皇室进贡普洱茶,以茶膏为首“八色贡品”普洱茶正式进入清代皇家的宫廷生活。

  但是因为大锅熬制茶膏存在品质上的问题,加上皇室从饮用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所以,乾隆登基后,就放弃了云南进贡的熬制茶膏,而在故宫乾清宫的东庑设立了御茶房,专门为皇室制作茶膏。

  御茶房在借鉴宋代压榨制作茶膏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很多工艺革新,最重要的是开始采用全程低温来制作茶膏,并有非常详尽的工艺流程控制,上百道工艺,历时72天才完成。同时,根据记载,茶膏在这个时期,已经凸显出很多区别于普通茶品的健康价值。

  当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代表英国女王来访问中国的时候,乾隆皇帝回赠了包括宫廷普洱茶膏在内的一些礼物。在朝鲜等国的一些史料里,也发现了他们使节访华时带回的礼物包含宫廷普洱茶膏。由此可见,在清代,宫廷茶膏已经变成了国礼。

  清朝皇室解体后,宫廷茶膏的制作就终止了,同时如此宫廷专属的茶品也随着时代的落幕而销声匿迹。

  直到2004年,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先生捐赠了家传的三克宫廷普洱茶膏进行拍卖,茶膏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故宫的珍宝馆也曾展出馆藏的清代光绪年间的宫廷普洱茶膏。作为一种食品,它们历经一百多年,居然不腐不败,茶膏表面的蝙蝠图案依然清晰可辨,既有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有品饮价值,堪称茶叶科技的奇迹。

  其实,就是这些不同时代的制茶工匠,他们一直不间断地做着不同于普通制茶过程的尝试——将茶叶的纤维物质和茶叶汁分离,并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独特形态的茶品——即茶膏。这个过程中,也把茶膏的工艺价值、文化价值与健康价值,都推向了更高点。这份初心,饱含了不同时代制茶工匠的坚持和探索精神,这份初心凝聚在小小的一粒茶膏之上。

  对于茶膏,几百年前的工艺技术,是现代茶膏制作工艺的研究基础。前人的探索与成果,让我们知道了茶膏的独特价值。所以回到中国茶膏博物馆的初心,其实就是通过我们这座小而美的茶膏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原来还有茶膏这个茶品类的存在,并且是如此特别美好的存在,将茶膏的文化传承下去,将茶膏的价值传播开去。

  而匠心,其实是每个行业都不能忘记的。对于茶膏行业,匠心的体现便不仅是对茶膏的精心打造,而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的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不断建立新时代的标准,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从而做到“以匠心,为初心”,在传承的基础上,继续前行、精进,努力“让传承成为潮流”,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茶膏这一源自古老中华的养生文化。

中国茶膏博物馆剪影

关于茶的美文:在中国茶膏博物馆的演讲


云南普洱茶最后的一片净土:“德宏味”


——10月24日在中国茶膏博物馆的演讲


演讲人:石一龙


       首先非常感谢中国茶膏博物馆崔怀刚馆长,正是他的热诚邀请,给了我这次演讲的机会,并有幸与在座诸位进行交流。

  各位在座的朋友!我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重建外界对德宏州普洱茶的认识,重塑茶作为“德宏味”的新形象,重估一切价值,回到以茶的生态为核心的原点。我们将共同开启德宏普洱茶乃至云南普洱茶全新的历史进程。

      芒市问茶路上,我们遇到许多困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我相信,德宏普洱茶与生俱有的原生态品质,将会支持我们迎难而上,完成这项伟大而利益民生的事业。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一直坚持不懈,为德宏茶的发展和推广奠定基础的人,感谢他们日以继夜,爱茶、敬茶,不因薄利少销而放弃茶业;感谢那些披星戴月的茶农,为德宏茶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不因山高路远而背井离乡、逃离茶山。他们在制茶之路上,慷慨地将汗水和辛劳献出,给予我以热忱的帮助。他们非常淳朴、善良而出色。

      各位在座的朋友!百年不可期,我们相聚于此,缘分使然,殊为不易。让我们共同对芒市的茶,乃至整个德宏州的茶叶产业发展进行一次历史性的探讨。

      今天的演讲,就像一次哲学的盛宴,从苏格拉底到福柯,从孔子到李泽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就在今天,我不仅会对云南普洱茶最后的一片净土——“德宏味”作一次史诗般的阐释,打破外界对普洱茶的局限视野。而且,将把普洱茶的“生态话语权”交给大自然,交给懂茶的人,交给德宏古茶山的人民,交到你们的手中。而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和广告宣传。

  从有限的历史看,普洱茶行业及其消费者的视域都主要被局限于普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四大茶区”,这些茶区代表了云南普洱茶的一切价值。普洱茶的产出为产地居民带来根源性的发展,堪称造福一方百姓。但也因此,人们忽略了一些传统而重要的普洱茶产区,这些普洱茶产区因为交通不畅,制茶历史不够久远,工艺欠佳,价格低廉,名不见经传,造成无人问津的境况。然而,正因如此,这些地带的普洱茶恰恰是天生丽质,生态第一流,茶品斐然,茶农不会沉溺于利益的驱使,抛弃人伦,对那些生于沃土,根于万木的嘉良之树无度施肥喷药,以次充好;茶商亦绝无可能在这些地方收购到那些鱼目混珠的干毛茶。

       德宏就是这些生态茶产区的杰出代表。

       德宏州的普洱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名噪一时。多番考察下来,德宏的原生态古树茶,品质并不输其它任何普洱茶产区的茶,德宏茶的品质毫无问题,生态自然,是天地造化。要输就只输在茶的制作工艺上,这是因为德宏的古树茶,历史以来,主要以制作红茶为主,缺乏普洱茶制作经验,工艺不精。但各位朋友,缺少技术、工艺的东西,我们可以引进,只要肯花时间,肯费心思,肯动脑筋,就不是什么难事。“德宏味”的诞生势必领导这一切的改变与发生。

      各位在座的朋友!

      今天的普洱茶业异常繁荣,绝大多数人却没能分享到繁华所带来的幸福。一些垄断企业及投机倒把者以蚓投鱼获取暴利,坐庄炒作,好的普洱茶却越来越少,无数爱茶者难求一饼好茶,甚至散尽财帛只换来一些以名山之名和大名牌产出的拼配的台地茶、小树茶。

  大多数茶商只会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茶的生态是好是坏,无关紧要。他们的财富和成功不属于我们,他们只需要我们买单,买他们口中的好茶。当他们在为我们的愚昧和无知暗自窃喜时,普洱茶这片土地上无数渴求生态茶、好茶的人却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改变,现在,在德宏这块有25万多亩古树茶山的地方。

       因为属于“德宏味”的时刻到来了,这一刻更属于“德宏味”。属于一直关注德宏普洱茶的茶人,以及为德宏普洱茶竭尽身心的所有茶农兄弟。这是属于德宏人民的一天。这是你们的丰收的起点。“德宏味”所在的厚土,是你们的家园,你们永远的靠山。

  最重要的问题并非由谁来命名“德宏味”,而是“德宏味”如斯存在于大块之间,却不为世人知觉。2018年10月24日,这一天将被云南普洱茶史铭记,未来会被德宏人民当做节日来庆祝,“德宏味”的横空出世,必将成为普洱茶界一个风向标。

      曾经被轻视的德宏普洱茶将不会继续被忽视,是金子总要发光。因此,对德宏州原生态古树茶的探寻,以别开生面的姿态转向新的路径显得更加坚定而靠谱。“德宏味”由此出场,数以万计的人通过我的文章见证着这个命名,而在座诸位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德宏味”首先进入你们的视野。

       各位在座的朋友!

  提出“德宏味”,核心在于我对茶深沉的爱,也算是茶人的一种信念——我们坚信喝茶是以生态健康为第一位的。普洱茶行业要为消费者提供原生态的健康茶品,为茶农谋求幸福、增加收入,为行业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尽应尽职责。

  这些是茶人,消费公众的基本愿望和合理诉求。但是,当下流行于世,占据市场的茶品,却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

  今天,我所做的演讲是对所有爱茶之人真切真言。同处云南边陲,同生古树茶,“德宏味”原本就该是云南普洱茶的一大杰作。它默不作声,是因为它具有“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的品质和潜力。让我们共同见证属于它的历史,享受属于它的独特韵味。

       我提出的“德宏味”,推崇德宏的原生态茶古树茶、德昂族酸茶等等,是对德宏州古茶树资源客观事实的认知。

       我曾多次实地探访云南各大茶产区的名山名茶,写有不少关于各地普洱茶及其生长环境的批评文章。最近又三番五次深入德宏芒市古茶树群落、梁河古茶树群落各大茶山,跋山涉水,亲临茶园,考察调研。所见之处,无不生态自然。

      我了解到德宏五大古茶树群因历史、工艺、交通、地域、市场、茶群分布等诸多原因,目前绝大部分古茶树处于无人管理的原生态生长状态,受市场经济的硝烟影响甚小,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和云南原生态普洱茶的黄金区域。

      朋友们!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察所得。

      德宏茶区的古树茶素有“一座山头一个味儿”的美名,各县市的每山每叶皆有独特的芳韵。各地茶园周边森林覆盖率高,生态佳良,绿色有机。例如芒市坐拥茶园15万亩,呈点带状分布于海拔1200米到2100米之间的山区半山区,其中以中山乡的茶园面积最大,超过两万亩,古茶树比例超过百分之六十。这个乡的官寨茶久负盛名,历史上就是勐板土司的私家茶,茶种优良,芽头粗大,叶片厚实,汤色饱满,黄浓透亮,口感甜润。但因条索过于粗壮,较难出汤,新茶低香,涩味稍浓。然而这些口感并非一成不变,存储半年左右,茶味会有转变,香气渐扬,蜜香花香交伴,涩味转甜,甘滋余长。

      其它产茶乡镇如勐戛古树茶、三角岩古树茶、江东老树茶、五岔路古树茶、西山古树茶、东山古树茶、三台山古树茶、芒海镇古树茶、风平镇古树茶、芒市镇古树茶等各有千秋,和而不同,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拥有无限开发发展的潜力,拥有无限的盼头。

      毫不避讳地说,滞后于其它普洱茶区的制作工艺,这是德宏普洱茶的缺陷所在。因此,对其制作工艺的改观将决定“德宏味”的发展前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工艺水平的成型,需要漫长的积淀,日积月累,方可熟能生巧,形成人民共同的智慧。德宏州普洱茶的研制历史及其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茶工艺的水准。由于茶区一直不受商机重视,好的工艺难以进入处于分散状态的各大茶山。

      目前来看,普洱茶在德宏需要改进的工艺有很多,除了茶叶本身的品质,从茶园管理,采摘技术、鲜叶标准,杀青技术,揉捻技术,晾晒情况,干毛茶收存,精加工方法,包装及材料,临时仓库质量,加工的卫生条件,长时间储放仓库的大小、质量、地点坐标、卫生状况,仓库座向、气温、空气湿度,储存管理习惯,再加工压制情况等,都对普洱茶的发酵和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切都是德宏普洱茶在接下来要竭力思考、摸索和改进的,想要快速成长、成就,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制茶工艺和方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普洱茶资源,发挥民智,完善工艺水平。

▲2004年德宏州中山茶区古树砖茶

      各位在座的朋友!    

      我们曾经致力呼吁各大名茶区改善茶品生态,生产生态好的普洱茶,却忽略了以德宏茶区为主要代表的,尚未被市场经济侵略透彻的普洱茶产地。

  我们曾将厚资巨才投入到生态状况有待考察的茶品上,却从未发现还有生态更佳、品质更优,物美价宜的“德宏味”。

       这是莫大的悲哀和不幸,但这种悲哀和不幸也将终结,就在此时、此地。

       各位在座的朋友!

       我们帮助其它普洱茶产区的人民上了富裕之路,而现在的“德宏味”正处在一个起点。特别是德宏州的爱茶的人,我们是否需要思考,需要重新审视故乡的价值,发现家乡的味道——“德宏味”的深刻与滋美,它首先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热爱。

  今天,我们聚集在此,就是为了开启并见证“德宏味”的历史,让它在中国的每个城市,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世间的每张茶桌上散发属于德宏的清新韵味。

       从今天起,“德宏味”将怀抱新的远景。从今天起,每当提起普洱茶,我们将只会优先想到“德宏味”。在普洱茶业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作为云南普洱茶的最后一片净土,“德宏味”将后来居上,赢得口碑和市场,取得前所未有的名气。而且永远,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

       各位在座的朋友!

  一个名字的诞生、一种事物的兴起,只有在沿途不断进取,才能生生不息。我们不仅要大胆的去想、去做梦,也要敢于执着、敢于实践探索。只说不做、抱怨不止,永远没有善果。

  空谈只属于那些不务正业的投机者。“德宏味”对应的是勤劳勇敢的行动。

  这个时候,我们共享“德宏味”,我们一起向往明天,憧憬未来。

      所有的爱茶之人,不管你们在美国的纽约,在茶道兴盛的日本京都,还是在中国的香港,我们都将仰望到同一颗明星——“德宏味”。

       各位在座的朋友!

  梦想的声音,由远而近,让“德宏味”空谷传响、金声玉振。而用一生挚爱着茶的人们,你们也要记住:“德宏味”将再也不会被轻视,再也不会被忽视。

  谢谢!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