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采茶女的传说

找到约9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福鼎白茶的魅力工序与传说

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又称福鼎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

白茶是指一种采摘,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因此又称为福鼎白茶。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白茶白毫显露。比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宁波的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白茶是茶叶里的瑰宝,药效性能很好的茶之奇葩。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和实践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白茶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民间采用它制作成清醇的“白茶饼”,因其独特风味和保健作用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

 

历史渊源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

生产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96)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历史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制成的白茶称寿眉。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萎凋

需进行并筛。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

 

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特点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功效

治麻疹

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7]在中国华北及福建产地被广泛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促进血糖平衡

保健茶市场调研显示,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产区夏季啜一杯白牡丹茶水,很少人会中暑。因此白牡丹是当地茶农夏季必备的白茶之一。

明目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因此在看电视过程中多喝一些白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提倡多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健体。

保肝护肝

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当酒精摄入过量,超过人体肝脏的代谢能力和解毒能力时,酒精就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害、刺激脂肪合成、缺氧、产生乙醛而诱导各有关酶系活性而导致扰乱肝脏代谢等等。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导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以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的发生。另外,乙醇的代谢物乙醛是造成酒后第二天头昏和恶醉的主要原因,是给肝脏带来损害的主要物质。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可以保护肝脏,加速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迅速分解,变成无毒物质,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

另一方面,二氢杨梅素能够改善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抑制肝性M细胞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乙醇对肝脏的损伤,使肝脏正常状态迅速得到恢复。

同时,二氢杨梅素起效迅速,并且作用持久,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储存方式

第一种:白茶放罐子里储存

茶叶放在茶叶罐里保存,以防压碎,茶叶罐的选择,以锡罐为上,铁罐、纸罐次之,要求密封性要好。

第二种:木炭储藏法

取适量的木炭装入小布袋内,放入存放茶叶罐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在罐里,在密封坛口,木炭应每个月换一次。

第三种:冷藏储藏法

将茶叶用袋子或者茶叶罐密封好,将其放在冰箱内储藏,温度最好为5°。

第四种:暖水瓶储藏法

将白茶茶叶装进新买的暖水瓶中,密封好即可。

第五种:白茶要低温、避光贮藏

因为,在高温条件下,茶叶内含成分的化学变化加快,从而使品质陈化加速,光照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使品质失去原有风格。

第六种:生石灰储藏法

将生石灰用布袋包装好,同时茶叶也密封包装好,茶叶要密封包装并远离有异味的物品,需要注意的是生石灰带最好每隔2个月换一次

分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白毫银针)和叶茶(如白牡丹、新工艺白茶、寿眉)。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由于鲜叶原料全部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

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

一般每3克银针置沸水烫过的无色无茶透明玻璃杯中,冲入200毫升沸水,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钏乳,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

白牡丹

白牡丹何以冠此高雅之芳名?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贡眉

贡眉,有时又被称为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种用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经被用来制造白毫银针等品种,但后来则改用“大白”来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来制造贡眉了。

寿眉

寿眉是用采自菜茶(福建茶区对一般灌木茶树之别称)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通常,“贡眉”是表示上品的,其质量优于寿眉,一般只称贡眉,而不再有寿眉。贡眉的产区主要位于福建省的建阳县,在建鸥、浦城等也有生产。制作贡眉的鲜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采摘时要求茶芽中含有嫩芽、壮芽。贡眉的制作工艺分为初制和精制,其制作方法与白牡丹茶的制作基本相同。优质的贡眉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呈橙黄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片迎光看去,可透视出主脉的红色,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相关工艺

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现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福鼎有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在白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加入轻揉工艺制成。

新白茶对鲜叶的原料要求同白牡丹一样,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的芽叶加工而成,原料嫩度要求相对较低。其制作工艺为: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在初制时,原料鲜叶萎凋后,迅速进入轻度揉捻,再经过干燥工艺,使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略带褐色。这种茶清香味浓,汤色橙红;叶底展开后可见其色泽青灰带黄,筋脉带红;茶汤味似绿茶但无清香,又似红茶而无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浓醇清甘又有闽北乌龙的“馥郁”。

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而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六通神象福鼎白茶的由来          

福鼎白茶为药用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了,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一、六通神象的由来

相传(公元前565年~486年)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中印度,佛陀在降生之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于兜率天说法,号“白幢天子”,后因诸佛以天乐等各种庄严,劝请佛陀:如过去燃灯佛所授记,贤劫千佛之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您降生世间、说法度众、示现成佛的时机已到,请您以过去生于燃灯佛前,以诸佛殷切之劝请,佛陀遂生起降生世间、说法度众之坚定心念。兜率天之天众听闻白幢天子(释迦牟尼佛前世)将降生世间,咸感哀伤悲泣,忧虑从今后,不能再听闻白幢天子讲经说法,白幢天子知悉天众之心念,乃告知天众:吾虽决定降生世间,但吾将一生补处菩萨之权位,以宝冠为记,授与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继续于兜率天为诸位讲经说法,此事之殊胜,无可比拟,故弥勒菩萨又号“无能胜”,即源于此。

白幢天子观种姓、氏族、时、地、母亲等五相后,决定降生于中土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王族,于是化乘六通神象,神象口含莲花,入住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之母胎。摩耶夫人夜梦六通神象入住母胎后,即怀有身孕。经十月怀胎,依印度当时的习俗,摩耶夫人返娘家天臂城待产,在许多的侍卫护送下启程,当行至蓝毗尼园时,见树林苍翠蓊郁、百花盛开,一切景物均极为清净殊胜而美好,当摩

 

耶夫人手扶无忧树之枝叶,佛陀即于此时,于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胁诞生。佛陀诞生之时,有各种殊胜妙相与瑞兆产生,大地有六种吉祥之震动,帝释、梵天以各种化身示现,守护四周;天女散花,天众以天乐庄严,并以殊胜美妙之甘露沐浴佛身,诸天以殊胜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缘起,即为后世浴佛法会之由来。佛陀诞生后,随即于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涌现宝莲承接佛足;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以此为佛陀于世间示现成佛之缘起。

二、福鼎白茶的传说

相传尧时(公元前2358-2257年) 战乱,名山出名茶,一段美丽福鼎白茶的传说流传至今: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为躲避战乱逃至山中,栖身鸿雪洞,以种蓝为生,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人称蓝姑。由于连年战乱,附近村庄麻疹恶疾流行,无数患儿因无药救治而夭折。一日夜里,蓝姑梦见六通神象,含着莲花:鸿雪洞顶有一株2米高小树叫“”,是当年给王母娘娘御花园运送茶种时不小心掉下的一粒茶种发芽长成的,“茶”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 。蓝姑惊喜醒来,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洞顶岩石垒垒,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在榛莽之中找到那株与众不同的茶树,迫不及待地采下绿叶,晒干后送到每个山村的村民手中,过了半个月时间,神奇的白茶终于战胜了麻疹患魔。从此,蓝姑精心培育这株仙茶,并教太姥山乡亲一起种白茶、采白茶、制白茶。很快,整个太姥山区就变成了茶乡。晚年,蓝姑在释迦摩尼的意指点化下羽化成仙,人们感其恩德,尊称她为太姥娘娘,太姥山也因此而得名。

很多影响人们思想伦理、道德风范、言行举止的佛家思想,其外功、内涵,无不与茶中之“静”与“和”相通。百和妙殊,恰融一体。福鼎白茶的由来也与佛有关,为此我公司的福鼎白茶命名为六通神象福鼎白茶。

 

 

 

相关传说

苏东坡大学士的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精妙譬喻,似乎一下子把女子与茶的关系写到了极致!的确,说女人如花,只是说出了女人的娇媚;说女人如水,只是说出了女子的温柔;说女人如瓷,只是说出了女人的清弱。女人如茶,茶是万木之心,只有茶这种生于青山,长于幽谷,承受了微雨清露,沐浴了山灵水秀的植物,才能体现女人的风情万种。白茶天生就具有高贵的品质和贵族的血统,她尊贵、稀有和纯净,她是天生的“尤物”,是天赐的“灵物”。女人如茶,女人最似白茶。在福鼎,古往今来,女人与白茶总是有着某种关联。古有“兰姑女神与白茶始祖”的传说,今人又常常说好女人如白茶”。看来福鼎白茶和水做的女人”的确有着不解之缘。

女人使白茶丰富

阳春三月,茶树掩映,滴绿溢翠,一群提篮背篓的采茶姑娘,纤手上下舞动,茶尖嫩芽飞落,时有细语飘过耳畔,韵味悠然。白茶因有了采茶女的巧手,才得以由树叶到茶叶的完美转化,采茶女使白茶有了新的生命。年轻,漂亮,出现时多穿着典雅的旗袍,不然就是宋明古装,或者民间土服。站时亭亭玉立,行时款款莲步。坐下来表演茶艺,纤纤玉手,或轻掂茶器,动如行云流水;或趋奉茶汤,敬如初苞含露。当其时,灯光闪烁朦胧,丝竹若有若无,可谓美矣,雅矣,令人心醉神迷。茶艺小姐,纤巧的手,冲泡出白茶的真滋味,奉献了美丽的青春。白茶,鲜也好,淡也好,澄明的杯底映出女人姣好的情态。茶有功夫,也见文化。曾记得秦代时五百童子东渡扶桑,也把中国的制茶技术带去。他们还让他们的女人一代一代地将茶道传下来,作为一种茶文化象征着女性的智慧与温存。新一代茶人强调传统的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既具有专业技能、进取精神,又具有东方女性特有的淑雅与含蓄。女子会让白茶自然地流淌在人们心里、眼里、情里……

品女人如品白茶

品茶须观形、色,闻香,论境。品女人也是如此。若论姿—白茶中的白毫银针芽针肥壮、形状似针、银装素裹、上下交错;白牡丹绿叶夹银白毫心,叶背垂卷,形似花朵。而女人呢?点脂匀粉,窄袖轻罗,梨花带雨,含笑春风,却总也是“为悦己者容”。若论色—白毫银针满披白毫、色泽如银、熠熠闪光;白牡丹叶色面绿背白,有“青天白地”之称。叶脉微红,夹于绿叶、白毫之中,故以“红妆素裹”而得名。而为衬托汤色的美丽,常要以杯盏的颜色为托色,这岂不又像极了女人的裙裳?其实和茶色一样,女人,都是美得别有味道。若论香—人们常以“毫香”、“鲜浓”、“清高”描述白茶茶香给人的深层次感觉,并认为未加工好的白茶有着“青草气”。女人的品性不亦如此?或温婉,或热烈,或聪慧,或优雅……好女人该是那种或鲜美或甘醇的白茶,值得细细啜饮,让人难忘。若论意境—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静静地冲泡一杯白茶,听一段悠扬的轻音乐,品啜着清甜的白茶,神游自然,感悟人生。于是,常常泡一杯白茶置于桌前,并时时提醒自己以白茶的方式渐次舒展,学会包容和冷静,学着不去计较得失,淡然洒脱地做回自己,蓦地有一天,手捧茶杯啖之如怡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心情,所有的期待,都盛在这一杯青碧之中,摇一摇,晃一晃,滋味如常馨香如故。

茶品与女子

林治先生写的《中国茶道》一书中,“和、清、静、怡、真”的中国茶道,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一个温柔、文静、温良恭俭、清雅脱俗的纤纤白茶女子轮廓。“和”白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均为纯天然,无污染,生长环境也是得天独厚,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喝白茶,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病抗病的作用,让身体各部分机能都能协调,体现了一种人自身的和谐。通过白茶与各方宾朋交流、对话,增进了解,融洽感情,体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聪明的女人摄取茶所具有的素俭、和谐之精神,美化自己的心灵。所以,千百年来,女性对婚姻和家庭有着更大的责任感,承担了更多的义务,因此也在维系家庭的稳定及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清”、“静”。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所写:“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常品白茶的女子,内在心性上澄明虚静、心境平和,外在风度上雍容大度、宽厚谦和,她一定是知性的美。“怡”者和悦、愉快之意。在中国茶道中,“怡”是茶人在从事茶事过程中的身心享受。白茶如此优美素雅的外形,在冲泡的过程中,随着袅袅上升的白雾而变化的茶叶、茶水,会让你产生不同的遐想。你饮后细品,白茶那种浸润的淡淡清香,渗透到你的骨子里。“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白茶的真在于它缘于自然,永远是真香,真味,更可贵的是她的真性情,经了沸水的冲泡,它充分地将自己的内含物浸泡出来,就算是香散味淡人走茶凉的一刻,它也无悔。试想,一杯凉茶,失了香,失了色,甚至是失了味,搁在桌上。就如生活,原本浓酽的日子,经过岁月之水的冲沸浸润,也已如杯茶般淡然无味了。如白茶一样不同女子在生活中,默默地工作,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茶过几巡,像是女人的一生,涩是青春滋味,苦是半生基调,弥漫的香气是岁月溢出的欢乐与幸福,而留在唇齿间的甘甜则是最终的了悟与所得。白茶可使人清爽、清纯、清新、清逸、清雅……茶的冲淡、恬淡、清淡,茶的平和、柔和、温和,使深谙白茶之秉性的女人也呈现出相应的美丽。

太姥山的由来

福鼎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头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茶树高1.5—2米,幅宽1.6—2米,树势半开张,为小乔木型。分枝较密,节间尚长。树皮灰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通常大12×5.4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2。叶色黄绿、具光泽。侧脉明显,7—11对。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叶肉略厚,尚软。一芽二叶长5.1厘米,百芽重23克。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结果率高,茶子大而饱满。发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长。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虽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冻。繁殖力强,压条、扦插发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5%以上。产量比当地菜茶高。制成红茶、绿茶、白茶品质均佳。采制银针以芽洁白肥壮、茸毛多最为特色。

白茶审评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欧县等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眉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外形审评

(1)白毫银针:以福鼎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北路白毫银针(以福鼎产区为代表),以政和大白茶为原料生产的白毫银针称为南路白毫银针(以政和产区为代表)。白毫银针茶外形品质以毫心肥壮、鲜艳、银白闪亮为上,以芽瘦小而短、色灰为次。

(2)白牡丹白牡丹以适制白茶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白牡丹外形品质以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为上,以叶张瘦薄、色灰为次。

(3)贡眉和寿眉以小菜茶、福鼎大白茶或福 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优质贡眉和寿眉叶张肥嫩、夹带毫芽。

(4)新白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新白茶外形品质以条索粗松带卷、色泽褐绿为上,无芽、色泽棕褐为次。

审评内质

主要审评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审评方法为:将3克茶叶用150ml沸水冲泡,浸泡5min后对各审评项目进行审评。

(1)汤色 :汤色以橙黄明亮或浅杏黄色为好,红、暗、浊为劣。

(2)香气 :香气以毫香浓郁、清鲜纯正为上,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有红茶发酵气为次。(3)滋味白茶滋味以鲜美、酵爽、清甜为上,粗涩淡薄为差。(4)叶底白茶叶底的嫩度和色泽作为内质重要因子加以评定。叶底嫩度以匀整、毫芽多为上,带硬梗、叶张破碎、粗老为次;色泽以鲜亮为好,花杂、暗红、焦红边为差。

新工艺白茶

【产地】新工艺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按白茶加工工艺,在萎凋后加入轻揉制成。原中国茶业公司福州分公司(现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福鼎有关茶厂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要,于1968年研制的新产品,现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特征】新工艺白茶外形叶张略有缩摺呈半卷条形,色泽暗绿带褐,香清味浓,汤色味似绿茶但无清香,似红茶布无酵感,浓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工艺茶条形较贡眉紧卷,汤味较浓,汤色较浓,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工艺】新工艺白茶其制作工艺为:萎凋、轻揉、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装箱。

【功效】新工艺白茶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毫银针工艺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渊源】新工艺白茶简称新白茶,是福鼎县为适应港澳市场的需求,于1968年研制的一个新产品。新工艺白茶产品已远销欧盟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69年正式投产时生产量才50多吨,80年代生产量为80吨左右。现在是年生产量逾250吨。新工艺茶白茶消费群体日益扩大,是典型的外销茶。新工艺白茶目 前生产技术只有福鼎市少数技术人员会掌握。

新工艺白茶十多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02年,美国的医疗研究机构研究表明:白茶茶叶中的“三抗三降”最显功效,而新工艺白茶又比白茶中的其他产品来得更有效果,尤其是新工艺白茶的防癌功效最强。因此,新工艺白茶将是最受欢迎的白茶产品之一。

新工艺白茶的杀菌效果也要强过绿茶。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的米尔顿·斯奇芬伯博士最近指出,他和研究人员把白茶放入牙膏里,再涂在有细菌的实验台上。实验证明,混合有白茶的牙膏,杀菌能力显著增强。因此,他认为,多喝白茶有助于口腔的清洁与健康。

骆少君(中国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骆少君茶叶专家寄语福鼎白茶:“白茶祛火消炎,特别是福鼎白茶,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是当药来使用的,而且没有副作用。国家茶叶质检中心对福鼎白茶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进行过多项茶叶检测,福鼎白茶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和欧盟15项检测出口标准。这是福鼎长期坚持生态有机茶园建设,从源头掌控茶叶质量安全的结果,现在这也转化为福鼎茶业发展的优势。不仅在美国,日本瑞典斯德哥尔摩医学研究中心也表明,白茶杀菌和消除自由基作用很强,启到抗氧化 抗衰老作用,30年前我就极力推荐福鼎白茶,今天我更要大声呼吁:福鼎白茶是我国茶叶大家族中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名门望族,未来,福鼎一定要保持白茶食品安全的优势,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韩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


    韩驰茶叶专家寄语福鼎白茶:“去年11月,福鼎市政府与中国疾病预防中心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合作,启动了福鼎白茶平衡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科学实验研究。目前福鼎白茶比较确切白茶的功效有抗癌、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力功效,长期饮用福鼎白茶能让血糖保持正常水平,白茶还能防止吸烟呼吸道损伤等。喝白茶可以对吸烟造成损伤的DNA进行修复,且效果非常好,这是我们通过人体实验得出的结论,也是全世界比较领先的结论,白茶还有保护脑神经,增强免疫力,减少焦虑等功效,就目前研究,福鼎白茶对于调节免疫力和降血糖都有非常不错的功效。我长期从事茶与健康方面的科学研究,像福鼎市政府这样高度重视白茶保健功效的,非常值得赞赏的”。

 

 

福鼎白茶五大功效:

降火消炎茶:白茶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同时最新研究还表明,白茶提取物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
②女人茶: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多喝白茶或使用白茶的提取物,可以延缓衰老,美容美颜,因此受到了现代时尚人士,特别是都市女性的欢迎。
③伴侣茶:喝红葡萄酒饮白茶,“一红一白”结合,白茶可以解决饮用红葡萄酒容易上火的难题,可以说是现代成功人士社交应酬的好伴侣。
④梦之茶:白茶可以清热降火,让人清心除烦、安神定智,有助于人们获得健康良好的睡眠。
⑤旅行茶:白茶具有耐泡的特点,一天旅途一杯茶,可以很好地缓解或消除旅行中的疲劳。

 

 

 

十大名茶十个美丽的传说!鉴别冲泡全攻略都在这里

黄山毛峰




简介:


黄山毛峰产于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因此也给黄山毛峰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这座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倾斜度为30°— 50°。这里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由于茶树整天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之中,所以茶芽格外肥壮,叶片也特别肥厚,使得其香气长久、滋味甘甜,成为茶中的极品。


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知县来到黄山游玩,借宿于寺庙中。和尚泡茶敬客时,知县看到开水冲泡茶叶后,热气在空中转一个圈,化为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慢慢散去,清香满室。知县得知这是黄山毛峰。临别时老和尚赠予他一包茶叶和一葫芦黄山泉水,并且嘱咐他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观。知县把茶叶进献给了皇上,皇上为这白莲奇观而眉开眼笑,便对知县说:“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


但是知县没有去上任,而是脱下了锦衣玉带去做了和尚。黄山毛峰产于神秘莫测的黄山风景区,因此也给黄山毛峰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这座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倾斜度为30° —50°。这里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由于茶树整天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之中,所以茶芽格外肥壮,叶片也特别肥厚,使得其香气长久、滋味甘甜,成为茶中的极品。




鉴别方法:


真的黄山毛峰,外形细嫩而稍微有些弯曲,芽匀齐而肥壮,有锋毫,形状像雀舌,叶子呈现金黄色;冲泡后色泽嫩绿而鲜美,水色清澈明亮,味道醇厚而甘甜,叶底芽叶成朵状,厚实而艳丽。假的黄山毛峰呈现土黄色,味道苦,并且冲泡后,叶底不成朵。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用80°— 90°的开水冲泡,方能使茶水翠绿明亮,香纯、味美。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3克茶叶,或者2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选择:白瓷杯或者玻璃杯均可。

5. 把黄山毛峰放入杯中,先倒入以浸没茶叶为度的开水,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入开水八成满,就可以饮用了。


洞庭碧螺春




简介: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它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太湖山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加上采摘细致,做工细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色泽碧绿,满披茸毛,形状似田螺。


冲泡后,清香怡人,味道鲜美,汤绿水澈,叶子底部细而嫩。特别是高档的碧螺春,冲泡后,茶叶发,芽叶壮实,是其他茶叶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三鲜,自古少。


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叫阿祥的年轻人,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个叫碧螺的姑娘。他们彼此深深地相爱着。有一年,太湖里出现了一条恶龙,要娶碧螺姑娘,阿祥决定和恶龙战斗,保护碧螺姑娘。


那天晚上,阿祥拿着鱼叉,与恶龙搏斗,一直搏斗到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死在血泊里。碧螺姑娘开始夜以继日地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病情还是没有任何好转。一天,碧螺姑娘在洞庭湖边采摘到一些嫩茶,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些茶之后,伤势竟然慢慢地好了起来。阿祥得救了,但是碧螺姑娘却累垮了,最终死在了阿祥的怀里。阿祥伤心欲绝地把碧螺姑娘埋在了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地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些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鉴别方法:


真的碧螺春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并且,每500克有5.8万至7万个芽头。芽为白毫 卷曲形,叶子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而明亮。假的碧螺春,为一芽两叶,芽叶长度不齐,呈现黄色。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用75°— 8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2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以“农夫山泉”“洞庭山”等优质矿泉水为佳。

4. 冲泡器具的选择:玻璃器具最佳,不可使用塑料器具。

5. 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开水,凉至70°后,再放入茶叶,瞬间就可以闻到迷人的香味。茶叶沉到杯底时,就开出朵朵绿花。品饮时,要小口慢酌。


太平猴魁茶




简介:


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它外形扁平而挺直,两叶抱芽,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太平猴魁叶色苍绿而匀润,叶脉绿中有红,叶底嫩绿而光亮,芽叶成朵肥壮,滋味醇厚而甘美,有着独特的韵味。


传说:


古代,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它们生下了一只小毛猴。后来小毛猴丢了,老毛猴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最后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集野茶为生,他发现了这两只病死的老猴,就将它们埋在了山冈上,并且移植来几棵白花和野茶栽在老猴墓旁。他离开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老伯,我们一定会报答你的。”但是老伯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伯路过老猴的坟墓,看到整个山冈竟然都长满了美丽的茶树。老伯正纳闷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声音:“这些茶树都是我们送给您的,只要您好好栽培,就不用愁吃穿了。”这时老伯才明白,原来这些茶树都是神猴送给自己的。为了纪念神猴的恩赐,老伯就把这片山冈叫做猴冈,把从猴冈上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卓越,堪称魁首,后来就把这个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鉴别方法:


真的太平猴魁,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其他的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茶叶肥壮成朵,像含苞欲放的兰花。太平猴魁的产量很少,正宗的连太平当地人都很难买到,上品的太平猴魁更是凤毛麟角。又因为它的价格太过昂贵,所以假冒者也很多。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9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3—5克茶叶,把根部朝下放置于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的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的选择:选择高杯玻璃杯。

5. 先把茶叶放在杯中,然后用开水冲泡,第一次加水1/3 杯,等1分钟后,茶叶就逐渐舒展开来,然后再加第二次水,3分钟后,即可饮用。


六安瓜片




简介:


六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取自于当地特有的品种,经过挑拣、剔芽、去梗,再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而制作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它的主要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所以,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液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一种去梗去芽的片茶。


传说:


1905年前后,六安某茶行的师傅,从收购的上等绿茶中专拣嫩叶摘下,并且去梗,作为新品抛售于市,赚了很多钱。这个创举得到了很多茶行的模仿,并起名为“峰翅”。“峰翅”的做法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的师傅,他把采回来的鲜叶直接去梗去芽,并分为老、嫩炒制,结果事半功倍,无论是茶色、茶香都比“峰翅”好。于是周围的茶行竞相学习,纷纷模仿。这种茶叶形状似瓜子,所以就起名为“瓜片”。




鉴别方法:


真正的瓜片外形平展,并且每一片都不带梗和芽,叶子绿色光润,微微向上重叠,形状像瓜子。冲泡后,味道清高而浓郁,水色碧青,滋味甘甜。而假的瓜片,则味道苦,色泽呈现黄色。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一般选择80°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通常是取3克放于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选择纯净水进行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白瓷杯、玻璃杯都行。

5. 先用少许的水温湿润茶叶,摇晃后,让茶叶的香气充分地发挥,再让茶叶中的内含物充分地溶解到茶汤里。待茶汤凉至适口,就可品尝了。


信阳毛尖




简介:


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之一,素来以“圆、直、光、细、多白毫、香高、味浓、汤绿”的风格而驰名于中外。它的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云雾缭绕的地方,滋润了柔嫩肥壮的茶芽,为制出特别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的资源。


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信阳并没有茶,老百姓在官府和财主的压迫下,生活得很困苦,很多人都得了瘟疫,不少地方都死绝了人。一个叫春姑的人为了找到可以医治村民的药方而四处奔走。一天,一个得道的人告诉她,只要翻过九十九座大山,就能找到救难的宝树。


春姑历尽艰难,终于找到了宝树,并且得到神树老人的一颗种子,可是种子必须在十天内种进泥土里。神树老人把她变成了一只画眉鸟,让她飞回去救村民。后来,她化作鸟像的石头一直守护在神树旁。从此以后,信阳一带开始兴起种植茶树,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鉴别方法:


真的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香味清新,叶底嫩绿而整齐,一般为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假的信阳毛尖,形状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冲泡方法:


1.冲泡水温:通常是选择80°左右的开水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放10克茶叶。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一般开水即可。

4. 冲泡器具的选择: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器具。

5. 信阳毛尖有两种冲泡的方法,一个是把开水放在暖瓶中,等水温降至80°,再用来沏茶;二是在沏茶前,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冷开水,让茶叶滋润一会儿,再用开水冲泡。冲泡时, 先加1/3 的开水,然后倒掉水上漂浮物,再倒半杯开水,片刻后,再加开水至八分杯。正所谓:头道是水,二道是茶,三道、四道是精华,冲泡3—4次的茶水,饮用最可口。


祁门红茶



简介: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精品,产于中国安徽的祁门县一带。此地的茶树品种好、质量优,又以八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门红茶的外形细致而均匀,色泽亮丽而秀美,味道犹如蜜糖般香甜,上品茶更是蕴含着兰花香,香味持久。冲泡后的祁门红茶,汤色鲜艳亮丽,叶底泡过的茶红亮诱人。清饮最能品味出祁门红茶的香气,即使是添加鲜奶也不失其味美香醇。


传说:


相传,王母娘娘喝了神农带来的茶叶后, 开心不已, 便问这是什么宝物。神农说这是奇宝,产于奇山奇门。神农回到人间后,把此宝物交给了安徽山区的一对青年夫妇种植,并嘱咐他们,不要随便对外人泄露秘密。第二年,“奇宝”树就开始生长,并且开花结果。周围的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就用叶子煮一锅汤给大家喝,当时天空霞光四射,汤水也呈现红色,无比清香,并能提神解乏。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山冈称之为“奇山”,把夫妻俩的家门称为“奇门”。




鉴别方法:


真的祁门红茶的颜色为棕红色,形长0.6—0.8厘米,味道强烈、浓厚,并且醇和。假的祁门红茶通常会有人工色素,并且味道干涩,形状不齐。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90° — 95°的开水进行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出10克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是纯净水或者矿泉水。

4. 冲泡器具的选择:通常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5. 冲泡祁门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把茶叶依照比例放在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的时间为3分钟左右。然后再慢慢地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且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茶的时候要细细地品味。好的祁门红茶可以冲泡3次。


君山银针




简介:


我国的君山银针是著名的黄茶之一。君山是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岛屿,岛上云雾弥漫,土壤肥沃,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君山银针于清明前三四天开始采摘,以春芽首轮嫩芽开始制作,并且必须挑选肥壮、多毫、长25~30毫米的嫩芽,经过挑拣后,以大小匀齐的壮芽制作银针。


传说:


据说君山银针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女英、娥皇所播种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次上朝时,太监给他沏茶,开水往杯中一倒,立即就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逐渐形成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向明宗点了点头,便向着浩瀚的天空飞去。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整齐地悬空起来,像一个个新出的春笋。过了片刻, 又慢慢地下沉,就如同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甚为惊奇,就问太监这是怎么回事。太监回答说:“这是因为用君山白鹤泉的水泡银针茶的缘故。”明宗心里特别高兴,当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在冲泡时,每颗茶芽都立悬在杯中,美极了。




鉴别方法:


真的君山银针是由没有展开的肥嫩芽头制作出来的,芽头肥壮而挺直,匀齐,色泽呈现金黄色,香气清新,味道鲜美。冲泡时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落入杯底,如同刚出土的鲜笋,又像银刀直立。假的君山银针为青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选择70°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

2. 冲泡置茶量:取出3克左右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以清澈的山泉为佳。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透明的玻璃杯,并且用玻璃片做盖。

5. 先用开水预热茶杯,然后把茶叶放入玻璃杯里,用水壶把开水先快后慢地冲入杯子里,至1/2 处,使茶芽浸透。片刻后,再冲至七分满为止,盖上玻璃盖,约5分钟后,就可去掉玻璃盖,饮用。


武夷岩茶


简介:


武夷岩茶产于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峰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属于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乌龙”“水仙”等。


传说:


武夷岩茶里最著名的“大红袍”的传说很动人。传说古时一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幸亏得天心庙的方丈相救,给他喝了一碗茶后病就好了。后来,秀才中状元后,来到武夷山谢恩。秀才在老方丈的陪同下来到茶树面前,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治好的。这种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就要了一盒献给了得鼓胀病的皇后,果然茶到病除。


皇上大喜,就将一件大红袍赐予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到了茶树前,状元命人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隆恩。说来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烁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茶树称之为“大红袍”了。




鉴别方法:


真的武夷岩茶的外形肥壮、匀整,带着扭曲条形,民间称为“蜻蜓头”,叶子背面像蛙皮,又称为“蛤蟆背”。它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艳丽,可以冲泡6—8次以上。假的武夷岩茶味道淡寡,没有韵味,并且色泽暗枯。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需现开现泡。水温以95°—98°为佳。

2. 冲泡置茶量:取出5—7克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选择矿泉水或者纯净水来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紫砂壶来冲泡茶叶。

5. 把茶叶放入紫砂壶中,再用水壶把开水冲入壶中,然后再把水倒掉,再次把热水冲入紫砂壶中,即可饮用。


安溪铁观音



简介:


安溪铁观音属于青茶类,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之一。它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县多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茶树的生长茂盛,茶树品种也特别多,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可以冠绝于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以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的品质以春茶为最佳。


传说:


相传,在乾隆年间,有一个茶农制得一手好茶。他每天晨、昏都会泡三杯茶,供奉在观音菩萨的神像前,十年来从未间断,可见他向佛的诚心。一夜,他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散发着兰花香味的茶树,他正想采摘的时候,被狗叫惊醒了。第二天,他去山崖上采摘茶叶,果真看到了一株和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就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细心地制作。制成的茶叶泡出来后,味道很鲜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他认为这是茶中之王,就把这株茶树挖回来,精心地培植。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繁叶茂。因为这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所以就叫做“铁观音”。




鉴别方法:


真的铁观音,叶子沉重如铁,形状像观音,多呈现螺旋形,颜色碧绿而光润,具有天然兰花香,冲泡后,汤色金黄清澈,味道醇厚而甜美;叶底绽开后,青翠红边,肥厚明亮。每片茶都带着茶枝。假的铁观音茶叶,形状长而单薄,无青绿红边,冲泡三遍,就没有任何香味了。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需要开水现泡, 水温以90° —100°为佳。

2. 冲泡置茶量:取出7克左右茶叶,放入杯中。

3. 冲泡用水的选择:最好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来冲泡。

4. 冲泡器具的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瓷茶具或紫砂壶。

5. 把铁观音茶放在茶具里,然后悬壶高冲,再用壶盖刮去漂浮的白泡沫,即可细细地斟酌。


西湖龙井茶




简介:


西湖龙井是中国名茶之首,产于杭州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上。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再加上土壤结构疏松、肥沃,所以茶树根深叶茂,常年翠绿。清明前所采的茶芽,称之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要八万个左右的芽头,属于龙井茶的极品。


龙井茶的外形挺直削尖,扁平而俊美,光滑且均匀,色泽绿中有些黄。冲泡后,香气持久而清香,汤色杏绿而清澈,叶子像朵朵绽开的花,芽芽直立,栩栩如生。细细品味这清新诱人的龙井,顿感香馥若兰,令人回味无穷。


传说:


乾隆皇帝在江南的时候,跟几个乡女学习采茶。刚采了几把,忽然下人来报,说是太后有病,请皇帝速速回宫。乾隆听后很担心,随手把刚采的茶叶放在口袋里,就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引起了胃部不适。见到乾隆后,感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了什么好东西。乾隆也感到奇怪,后一想,原来是已经干掉的茶叶发出的清香。


太后想尝尝此茶的味道,喝完茶后,身体顿觉舒适。她嘉许道:“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看太后那么高兴,就传令下去,令杭州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自此,西湖的龙井茶就闻名天下了。



鉴别方法:


真龙井茶的茶叶为扁形,叶子细嫩且条形整齐,宽度也一致,为绿黄色,摸着手感很光滑。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子,通常是长3 厘米以下,芽叶均匀像朵,没有夹蒂和碎片,小巧俊美。真龙井茶的味道清香迷人,假龙井茶则有青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也不光滑。


冲泡方法:


1. 冲泡水温:85° —95° 沸水(将沸水先储于水壶,置放片刻后再冲泡)。

2. 冲泡置茶量:每杯可以放3克茶叶(也可以依照个人口味而定)。

3. 冲泡用水的选择:山泉水或纯净水。

4. 冲泡器具选择:玻璃茶杯、陶瓷杯均可。

5. 先用开水温过杯,然后倒出水,再放入茶叶;再倒入1/5 开水,浸泡,摇晃30秒后,用悬壶高冲法注入七分满之开水,40秒后,就可以饮用了


被凤冈锌硒茶的茶香吸引来

  开门见山地说,我是被凤冈锌硒茶的茶香吸引来的。

  记得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虽隔多年,但仍念念不忘。这话说的在理,一般的茶都是先感苦涩后觉香甜的,如我在三十岁之前不喜喝茶,但而立之后,180°大转弯地爱上了喝茶。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京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于众多茶品中,我独爱凤冈的锌硒茶。

  茶的生长要求是独特的,人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茶,也是如此。很多地方产锌硒茶,但是数哪儿最好呢?当然是凤冈。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大娄山南麓的富锌富硒地带,全县1883平方公里土地分布在北纬27°—30°之间,又恰好处于产茶黄金纬度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凤冈锌硒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茶界,凤冈锌硒茶号称是身价6.83亿元的“神茶”,我想,这不是浮夸,也非谬赞,而是事实。茶学专家陈宗懋对凤冈锌硒茶做出了“锌硒同具,全国唯一”的至高评价,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有锌硒茶园45.21万亩的凤冈大地上,馥郁着浓浓的茶香,近则醉也。

  随同散文家杨柏山、诗人艾静走进凤冈,深入茶园,感受凤冈锌硒茶之静美与奥妙。春二月,茶园是最热闹的。一支悠远的茶歌打破了宁静的一夜,迎来初生的太阳。蒙雾渐渐散去,视野渐渐清晰。仿佛山间瞬时间冒出很多人,她们是采茶的姑娘,个个身穿白色唐装,像映入湖底的白云;腰间夸着竹篓,已经磨得像玛瑙一样光滑;她们边采着茶边唱着歌;唱歌的方式可多了,有山对山集体对唱的,有几个一伙唱的,有的高歌拉唱,有的低声附和。俯身细看茶苗,长得清新秀丽,老叶墨绿,新叶油亮,每棵嫩芽都朝着天空的方向自由生长,包裹嫩芽的两片新叶背面还有一层细细的白色茸毛。茶树都不高,枝桠茂盛,未采摘过,新芽很多,摘一点嫩叶放到鼻子前闻闻,一股比花更淡雅比草更清新的茶味扑面而来,不觉心旷神怡。

  文友杨柏山是个痴狂的爱茶之人,他对凤冈锌硒茶颇有研究,他说凤冈人饮茶即吃茶,光喝不吃不管用,又喝又吃管大用,古往今来,凤冈人总是把茶叶与其它一些配料制作成油茶食用,一碗油茶下肚,顷刻元气大增。茶里有七八成的水分,故有“打水仗火”的美称。听了他的介绍,我不禁心动,想要尝试一番。在凤冈,喝锌硒茶当然不是难事。我们走进一家茶社,点了一壶当地最有名的锌硒茶。

  貌美的女服务员是现场泡制茶的,仿古的茶具散发着飘逸的情调,置放在楠木茶桌上。只见她手法纯熟,麻利地拿起一只茶杯,倒入一点点茶水,随着她的手腕有节奏的扭动,水在杯中跳起了美丽的舞蹈,又像似她手中的玩偶,任由其摆布。随后,她倒掉了杯中的水,再从茶叶罐中熟练的抓了一部分茶叶到杯中,加入水,轻轻的摇晃几下,然后再次过滤掉茶水,重新加入满满的一杯水,轻轻的抓起杯盖盖好茶杯,在一声“请慢用”的结束语中结束她的泡茶过程。

  茶泡好了,但不能立即喝,还要等。读过一篇名《泡茶等花开》的散文,其中一段写的妙:泡茶等花开,体会的是一种轻松。现在的生活把我们卷入忙碌的激流中,停不下匆忙的脚步。“偷得浮生半日闲”。忙碌的生活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停下脚步,洗涤生活的杂质,洗净精神的尘埃。“泡茶等花开”,是人自然的放松,体会悠然自得的意境。随行的诗人艾静有句诗是这么写的:“水给了茶第二次绽放的机会,而茶给了水清香的滋味。”我想这句话用在此处是妥当的。

  呷一口凤冈锌硒茶,全身上下透尽了清爽,这样的感觉是喝其他茶所没有的。一位老茶友在品饮过凤冈锌硒绿茶后,作了一番评价:“凤冈锌硒茶口味清香,尤其是锌硒毛峰、锌硒绿宝石、锌硒明珠,经久耐泡,汤色明亮,回味甘甜。”此言不虚。

  闲谈间,随手拿起置于案头的一张锌硒茶简介,上面是这样写的:“独特的是凤冈县的土壤不仅富含硒(1.75-3.72mg/kg),还同时富含锌(84.04-120.34mg/kg),在这些土壤上生长的茶叶硒、锌含量分别达1.38-2.08mg/kg和55.4-103.2mg/kg,硒含量高出恩施和紫阳富硒茶0.5-1倍,锌含量比全国绿茶高出近1倍。”为什么凤冈锌硒茶的味道那么独特,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凤冈本土作家孔祥龙在他的散文《回味故乡茶滋味》中这样写道:“今天来探望父亲,与父亲就茶这个话题有了一番谈论,我终于释怀了,一个人,骨子里本真淳美的情愫总是难以忘怀的,也不敢忘怀,也不能忘怀。原来,我的心中还牢固地凝结着故乡的土茶情结,故乡那一挂粗犷而简约的土茶情结,因其亲切、祥和、天然、简朴,将会伴我一生一世。”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更升华了我对凤冈锌硒茶的认识。苏轼诗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大概表达的也正是这般情愫。

  有人说人生如茶,也许吧,一生欢喜与哀愁的滋味,也只有走在路上的人能够冷暖自知。在每一个轮回的季节里,偶尔会感到无助和力不从心,抓不住季节的瞬息的美丽。遗留在午夜的懊悔,又是几人能明了。于是心里怀揣一份温暖,不遗余力的想驻留住时间的美丽,不管面对的是赞赏或是指责。感动着四季分明的风,用柔弱的笔,写下点点滴滴,然后在记忆的芬芳里,串成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痴守着这一片绿源,不怨亦无悔。

  凤冈锌硒茶,能怡情悦性,消烦去躁,使我身心舒展;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我振奋精神。真好!

  【摘自2018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祝宝玉(安徽颍上)】

找到约9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