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不器茶具

找到约2,559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二十四道茶器

茶具,古代又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到唐代,“茶具”的说法在唐诗里就很多了。

宋代皇帝将茶具作为赐品,可见它地位很高。古代茶具的材质,唐宋主要以陶瓷制品居多,逐渐取代过去的金属、玉制茶具。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饮茶文化与中国人的情怀如影随形。那么古人是怎么对待茶的呢?他们在器具上又有什么讲究?从陆羽的《茶经》中,“茶人负以采茶也。” 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茶道二十四器

风炉

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jǔ)

是装炭用的竹篓,形状有圆有方,高约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亦有木箱者,外围用藤条编出六角圆眼状,底盖合拢后似竹箱,盖沿打磨光滑。

 

 

炭挝(tàn zhuā)

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火策

亦称为火筷。又圆又直,顶端扁平,取炭用。多以铁或熟铜制成。

 

 

(fù)

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银鍑。

 


 

交床

为十字交叉形器物,将上面木板中间挖去一块,用于安置鍑。


 

纸囊

又白又厚的藤纸双层缝制而成的纸袋,用于储藏烤好的饼茶,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

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罗合、则

罗合实为两样东西,罗为筛茶末用的细眼筛子,合为存茶末的盒子,罗与合配合使用。则,量茶之多少。

 

 

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长,用于夹烤茶叶之用。小青竹所制茶夹烤茶时将小青竹的水分与香气同时烤出,借竹香可增进茶滋味。

 

 

水方

用以贮生水,容量约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漉水囊

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用剖开的葫芦制成,又有用木头雕凿而成,用于舀水。


 竹荚

一种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一尺长,两端用银片包起,煎茶时用以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揭(cuó guǐ)

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前者贮盐花,后者杓盐花。

 


 熟盂

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沸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 “育华”。

 


 

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běn)

用于收纳茶碗,碗与碗之间用特产纸隔开避免碰撞。

 

用茱萸木夹棕榈皮捆扎成刷状,或将棕榈皮一头扎紧套入竹管中做成笔状,用以清洗品饮后的茶具,类似现在的养壶笔。

涤方

清洗用的盆子,可用于盛装废水。由木板拼合而成,制法与水方相同,可装八升水。

 

渣方

用来倾倒废弃物,汇聚各种沉渣。

 


 

通俗的讲即抹布,现在称茶巾,以粗绸布制成,二尺长,通常做两块轮换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

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都篮

因能装下全部器具而得名。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古人饮茶,大多都会用上这茶道二十四器。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要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

但在古人看来,则是完成一种仪式,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文章和图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器:教你识别15种杯具

 

导语:话说,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们的形有关,釉、纹饰、工艺也决定一部分,但今天要说的杯的名字是跟它们的形相联系的,多数是青花杯的杯名,有些杯名也可以用到其他的杯上,茶杯有叫杯,有叫盏,有叫碗,有时它们也可以用来喝酒。

我们今天就先从这杯子的杯型开始,了解它们的名字。

1、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

事实上,从宋朝开始,盏成为喝茶的专用器具,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层面。

古时,茶具茶器是两个含义截然不同的词汇,分类相异。

2、压手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然而,随着饮茶方式的逐渐演变,两者的指称及功能皆合二为一,主要都指饮茶用具。

3、撇口杯: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这个形状也是最常用和最常见的,茶汤入口的圆润度高于上一个,但比较真实和正常,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于上一个,总体感觉比较自然和真实。

因现代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茶器(茶具)处于产量大、种类丰富

4折腰杯:是用作屈身事人的典故,出自于《晋书`陶潜传》。在此以后,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的代称。折腰杯高度大小适中,聚香,聚味,也贴合手部曲线。

下次老板请你喝茶的时候,记得要看清楚是不是折腰杯呀。

制作创意层出不穷的繁盛阶段。

5、六方杯:任何一个喜欢收藏汝窑口杯之人,应该对六方是没有免疫力的。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来更加圆润。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

茶姐比较喜欢这种六方带点曲面的六方杯,有方有圆。

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

6、莲瓣杯:施以汝釉,区别于撇口杯杯型是杯口点缀的小小莲瓣,宛如新生。古朴典雅、光润有度、实用大方。杯体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上着于裂纹处,形成变幻莫测、美丽绝伦的花纹。

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7、斗笠杯:斗笠,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器物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水和茶叶,而是道与用的体现。

8、圆融杯:肚子略外鼓,口径略内收,但也比较真实和正常,但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综合口感是最好的。

这个杯子好,大肚能容。

器皿很简单,本不复杂,简单的东西才能传达美的本质在里面

9、方斗杯: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这个大口杯的优点在于,茶汤入口时感觉最圆润。但是这是物理学的原理造成,由于开口大,高度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而不是茶汤本身的圆润。从聚香和聚味的程度来说,这个杯子是最低的。

万物之间有关联,并且这种关联越简单越美妙。

10、耳杯: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这种杯子已经很少见了,大概在古装电视剧上还能看到一些。不过,怎么长得这么像我家里的水果盘呢...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11、鸡缸杯: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一只杯子好几亿哦!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12、爵杯: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中国人吃茶,总有一种茶趣,其实不外乎人生志趣、为人秉性罢了。

13、高足杯: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嗯,下次谁说高脚杯是专门喝葡萄酒的我跟谁急!

小小茶器,承载吃茶的闲情逸趣  触动品茗的五感之美

14、鸡心杯:造型为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鸡心形,故名。 系明代产品,永乐时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两种,现均有传世品。

器形和色泽之美是如此赏心悦目,捧着器物的温润质感,啜茶时的自然本味

15、卧足杯: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宁波茶印象: 器质高贵,个性消费无套路?

  作为一个藏富于民的大城市,宁波的富裕是肉眼可见的,总体上,这里大小老板众多,他们喜欢与众不同,追求品质,十分讲究,也舍得花钱,高端器具在这里的认知度和欢迎度相对也比较高。

  在今年宁波茶博会上,紫砂壶占据了器具展位的半壁江山,可见,紫砂壶在当地的市场还是比较走俏的。江苏宜兴紫砂壶范双元师傅在与一些客户交流后,发现宁波市场对紫砂壶的选择呈现出一个特点:喝功夫茶的人群偏爱小型的紫砂壶,收藏爱好者相对喜好大的器型。比起款式,宁波客户对紫砂壶的等级更为讲究,市场上各种壶料鱼龙混杂,宁波客户看重正品,注重买好的壶器,希望买到的是正宗的紫砂料制作的壶,买回去之后也会经常用。紫砂壶的盛行,宁波本地资深茶客老杨也深有体会,“宁波人泡盖碗是不会泡的,很容易被烫到,基本上是买紫砂壶。”近五六年来,老杨身边也有很多朋友买银壶,有别于其他地方银壶只讲究外表好看,宁波人买银壶更注重内部工艺、质感要好。饶是如此,宁波的“吃”还排在“住”后面。

  龙泉市古欢室青瓷工作室陈女士同样表示,在展会上遇到了部分个性化的客户,喜欢量少的、手工的、少见的龙泉青瓷。陈女士的客户大部分都有茶室、茶会所,但是整体上,市场用的茶器并不单一,有紫砂的、景德镇青花瓷、德化白瓷等。元熙窑黄赞锋透露,景德镇的瓷器品牌在宁波认可度较高,尽管可能因为受疫情影响,这里消费也会偏保守一点,但这里的消费者接触景德镇瓷较多,知道它的价值,不会认为价格虚高。他还说到,“在器具的使用上,江浙沪都是偏向精致,喜欢有文化的东西,对比较粗犷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对细腻精致的东西比较认可,同样的产品,有些地方的客户会感叹是天价,这边的人不会,喜欢就会买。”

  除了追求个性化之外,宁波的消费者也有点“独立”,茶具套组在他们看来是没意思的,更不屑于购买、使用。龙好茶具嵩江茶城店负责人沈先生表示,“现在器具的消费没有很固定,产品也很多,宁波器具的消费比较小众。稍微有点讲究的不爱用套组,用套组比较多的是工厂,或者公司配给员工。”在一众器具当中,个人单杯算是市场上的宠儿。陈建明认为,“宁波茶具市场其实还可以,高档的单杯卖得不错,特别是新冠病毒来了以后,人们的卫生意识普遍在提高,不爱用公杯,出门还自己带杯子,或者存在长期去的店里。”

  十来年前,宁波喝茶还不普遍,更鲜少有人在办公室配备茶桌茶具,如今这一状况已经彻底改变,茶桌成为基础配备。千手品苑李总表示,“宁波工厂、企业、公司多,现在都是标配茶桌,是必需品。古船木这两年走不动了,鸡翅木也是一样,从前年10月份,说停就停了。大板在宁波还是有量的,现在全部用薄板。”此外,这几年白茶的火爆带动了电陶炉等煮水、茶器具的市场,就像以前铁观音时代盖碗的流行一样,潮州陶总堂电器市场总监佘进发先生很看好宁波市场,开拓市场短短几天中发现了很多商机。


  宁波的海归派、大小老板数量庞大,对于他们而言,消费高端茶器茶具,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他们更享受的是器质生活带来的精神享受。夏璐璐在宁波茶行业耕耘多年,在她眼里,宁波是个花得起钱的地方,但老板们一定是追求真正好的东西,只要他们认定产品是真的好,就很愿意去花钱,因为他们很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他们可以为了寻求一只心仪的杯子专门跑到景德镇、跑到日本去定制,就为那份与众不同。

  他们的消费场景一般除了咖啡就是茶,到了茶的场景,追求的就是调性,自己有的别人没有,哪怕几万块钱一泡的岩茶或上万的银壶,即便自己喝不明白,但场景美,“晒”到社交媒体人家会点赞、喜欢,争相评论赞美,能引得别人“羡慕嫉妒恨”,也就物有所值了。他们认可的是产品的独特和质感,比如同样是锡壶,人家买新的他们就喜欢带有古旧感的,目前在宁波,老器大家也很愿意买。有此癖好,无怪乎产品惊艳但价格不菲的厦门铜话斑斓彩在别处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但第一次来宁波参展,生意就好得不得了,带来的花插、壶承不多时就售罄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宁波的高端茶器具市场,也许这成千上万个老板们内心都会涌起一种共通的骄傲:我有钱,我任性,我们不一样!

  来源:茶驼,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0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