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北方野茶树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聊聊济南的茶文化: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与茶渊源十分深厚

古人云:水是茶之母。而济南是泉城,有上佳的泉水。因而,济南与茶的渊源十分深厚。

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中国南方饮茶颇早,而北方饮茶的起源在唐代。在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中的一段记载,颇为茶人所宗。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亦以此为据。济南已故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山东茶文化》《齐鲁茶道笔谈》亦引用了这一记载。足见这一记述对于北方、对于济南茶文化影响之深远。

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明代唐寅《桐荫品茶图》

我们且看《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这段记载:

(茶),南人好饮之,北方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这是一个记载北方饮茶起源的著名故事。由此可知,唐代开元年间,济南(齐州)附近的灵岩寺,就是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这故事也载入了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如果翻译成白话

,则说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2),灵岩寺来了一位禅宗大师叫做降魔师,他在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不能睡觉,又不吃晚饭,只允许喝茶。人们为了提神不瞌睡,都把茶叶随身携带,到处煮着喝。这一风俗,逐渐从寺庙传到人间社会。

济南是靠近灵岩寺最近的大城市,其近水楼台先得月,是肯定的。

也可以说,济南是中国北方最早端起茶杯的城市。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许多年以来,济南都是江北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上世纪30年代,济南单是一个泉祥茶庄,每年茶叶的批发、零售量不下50余万斤,平均每天接近1400斤。

济南茶叶消费量如此之大,主要是水好。济南有泉水,而且是家家泉水。

孔孚先生有《济南人》,颇传神:

去找济南人谈心吗?

你可以去敲开每一家的小门。

他们会给你煮一杯清茶,用碧绿碧绿的趵突泉水。

济南古代种茶的证据

因为水土与气候等缘故,古代的北方,茶叶种植是极其罕见的。

济南有没有呢?

大家知道,在济南南部山区的黄巢村,现今有一处百亩茶园——金玉茶园。由此可知,济南,特别是南山,是适合种茶的。

济南古代又如何呢?

据笔者所见文献记载,济南古代,人们便在这块山明水秀之地种植茶树,甚至可能拥有茶园了。

济南明清时代最少有两个种茶之处。

其一是趵突泉。

明末清初济南名士叶承宗(明崇祯《历城县志》的编纂者),写有《趵突泉》诗,在描绘了趵突泉“奇澜激三峰,海上神山似”的奇姿,以及“冬泉沂水温,香味中泠美”的水质之后,他接下来写道:

岂必溪畔茶(泉旁原有茶树),但饮波心水。

在“岂必溪畔茶”后的注解为六个字“泉旁原有茶树”,这就是说,在明代,趵突泉旁边是有茶树的。想想也不奇怪,趵突泉如此上佳的泉水,加上自产的新鲜茶叶,那岂不是锦上添花。细思之,大约是趵突泉的道士或僧人所种,用来试茶的吧。

无独有偶,二百年后的清代道光年间,寓居济南的诗人王鸿在其《历下怀古·趵突泉》诗里又说:“汲饮思茶树(旧有茶树),临溪和咏篇。”依然是在“汲饮思茶树”的小注里,确凿无疑地注明:“旧有茶树”四字。

其二是千佛山种茶。

清代乾隆年间济宁州贡生、诗人潘呈雅,写有《登千佛山(四首)》,第二首云:

路转孤峰立,结庐绝市烟。

采茶穿鸟道,煮药引龙泉。

信美非吾土,重游定几年。

石堂读书地,安得此山巅。

(民国十八年济宁潘氏排印本《潘氏三君集》之《秣陵诗草一卷》)

“采茶穿鸟道,煮药引龙泉”,就是说,在千佛山上穿越崎岖小路即可以采茶,然后便可以用千佛山最著名的山泉龙泉之水来泡茶或煮药。

比潘呈雅更早些的清代康熙年间济南府泰安拔贡、诗人赵国治又有《趵突泉,次赵松雪韵》:

世上炎蒸到此无,雪涛飞出水晶壶。

奔腾恐有囚龙起,喷泄愁将大海枯。

直欲洒空沛霖雨,莫教翻地作江湖。

汲来且煮南山茗,清沁诗肠兴不孤。

(清刻本《国朝山左诗续钞》卷四)

且看诗的最后一联为“汲来且煮南山茗,清沁诗肠兴不孤”。

南山,有二解,一,古时人们称千佛山。二,济南南部山区。南山茗,说明此时千佛山(或南部山区)的茶已经小有名气,甚至成为当时一个品牌。

宋代,济南茶文化三事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从皇帝到一般士子,都有品茗鉴水之好。如宋徽宗,皇帝做得昏庸,但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和茶人。其所著《大观茶论》是一部内容丰富、造诣精深的茶论著作。欧阳修著有《大明水记》,而苏轼更是访名泉,品佳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此时的济南(齐州)自然也不例外,这其中有三事,至今为人称道。

其一:曾巩:趵突泉润泽春茶

趵突泉原是济南当地人对于此泉的称谓,其正式定名出自时任济南太守的曾巩。而第一首以趵突泉作为诗题写此泉的也是曾巩。在这首《趵突泉》诗里,他吟唱道:

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又据曾巩《齐州二堂记》:“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此堪为“滋荣冬茹温常早”之注也。而“润泽春茶味更真”则尤能启发人的联想,用上佳的趵突泉水,配上新鲜馥郁的春茶,才能品出茶的真味道来呀!这是对趵突泉水味的赞美。

其二:苏辙:金线泉试枪旗

金线泉,有着另一位唐宋八大家苏辙的茶事。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辙由陈州(今河南淮阳)学官改任齐州掌书记,他在齐州居官三年,其《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一诗,表现了济南品茶的感受:

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

枪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旗枪吧,它在宋代就是名茶。它是绿茶,叶片称旗,叶芽称枪,足见有多么鲜嫩,再用济南城西金线泉的水来煮泡之,那该是什么成色?

由此可知,金线泉不仅是一处金线浮动、景致奇异的名泉,还是一处水质优越的试茶名泉。

其三:甘露泉试北苑茶

直至清代,佛慧寺石壁上依然镌刻很多宋代的题记,内容是说北宋宋徽宗崇宁、大观、政和年间,齐州也就是济南地方官太守和他的部下,都会在春天劝耕至此,以甘露泉试北苑茶,题咏极多,称江北雅会。李清照的父亲也曾经来过。

北苑茶,宋代贡茶,属于建(安)茶,产地在今福建建瓯市。这里冈峦环抱,气势柔秀。建安茶品甲天下,而建安茶的精华,则是北苑茶。

宋王辟之在《渑水燕谈》中说,建茶盛行于江南,龙团是最好的……宋仁宗尤为珍惜,即使是宰相也没有赏赐过。

由此可知,那北苑茶的身价是何等之高,到了宋徽宗年间,大约济南的地方官方能千方百计品尝到此茶,而以之试茶的不是别的,乃是济南的甘露泉,此足见甘露泉水质之美,世间少有。

杜半楼济南试泉记

品茗鉴水之风俗,江南比江北更为盛行。济南泉水素以清冽甘醇闻名天下,而江南士子、茶人亦多慕名而来者。清代雍正年间,其“顾曲周郎”非无锡进士杜半楼莫属。

雍正八年(1730),时任山东巡抚的岳濬奉诏重修《山东通志》,他特邀江南翰林杜诏前来开局排纂。

杜诏(1666—1736),字紫纶,号云川,学者称半楼先生。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著有《云川阁集》。

《清史列传》称杜诏“天才秀逸,工诗,尤善填词”。尤其,他在未中进士前,即为康熙招入内廷纂修《方舆路程》《历代诗余》《词谱》等。岳濬所看重的,显然是杜诏在历史学、地理学、

诗词学等诸多领域全面深湛的学养,这才是修志必须的基本功。

这杜诏来到济南,亦喜不自胜,因为借此可以了却他一个积久的心愿:品赏济南泉水。

《山东通志》垂竣,杜半楼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这天一大早,他约上四位与他一道修志的同人,特意雇了一位挑夫,挑上专门用来煎茶的茶铛等工具,在济南城内外遍游群泉以品评水味(“我与四子朝出城,满街听彻流泉声。一夫负担携茶铛,次第汲取加品评。”),写下独具慧眼、脍炙人口的《试泉行》《又赋二绝句》诗。

杜半楼一生走南闯北,经多识广,其论水品茶功夫当不一般。在《试泉行》诗的序中,他说:

“济南七十二泉,论者谓趵突为上,金线、珍珠次之,余皆不及。余独爱贤清泉,以为神味迥绝,比偕刘震濛、邵振飞、潘方霖、黄名标尝古温泉及龙潭、天镜、马跑诸泉,未有如贤清者。既而得蜜脂泉于阛阓中之僧舍,乃更出贤清之上。”

诗人对贤清泉的独特水味,用了“神味迥绝”四字,意其非人间所有之味也,其喜爱、赞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当他又在僧舍中发现了蜜脂泉,想不到其味更出贤清之上。

事情到此依然没有结束。杜半楼继续试泉,再作《又赋二绝句》:

一条金线觅无踪(泉在民居,垣薮之),翠幕遮来粉壁重。

纵有珍珠穿不得,更何心去绣芙蓉(欲访芙蓉泉不果)。

汩汩尘埃多闹市,涓涓芜没半荒湾。

肯来着眼窥金井,玉虎牵丝系玉环(城中玉环泉最佳)。

原来,他又到了金线泉与玉环泉等泉池,并且发现,城中水味最佳之泉,乃是玉环泉。自然,还有诸多的泉池,因种种原因,他“欲访未果”,如著名的珍珠泉、芙蓉泉等。所以,这次济南试泉仍然留下不小的遗憾:实在是宜茶的名泉太多了呀!

到林汲泉去喝茶

清代济南府齐河县诗人郝允哲、郝允秀弟兄,长年读书于龙洞佛峪青山翠谷中。兄郝允哲乾隆四十年(1775)成进士,官候补知县。他少聪颖,读书过目成诵,积书万卷。其诗风雄放恣肆。而郝允秀14岁即以能诗闻名乡里。他无世俗之好,以诗自娱,所写诗不下万首,著有《水村诗存》《松露书屋诗稿》《水竹居诗集》等。时人论其诗“意致清冷,多哀怨之音”,“天生诗人”“流连景物,触绪怀人,音韵凄清,如闻冷雁哀猿,令人生感。”(参见《松露书屋诗序》)出于对诗歌和济南山水的深爱,郝允秀创作的泉水诗高达77首,为济南泉水诗人之冠。尤为感人的是,郝允秀在年老体弱的暮年,于齐河老家写有《病后思饮林汲泉水不得因作长歌》诗,诗中首先回顾他当年在林汲泉隐居时携瓶品茗的雅兴:

我昔在空谷,携瓶春树前。

洗盏当落日,兽火欣烹煎。

一吸消烦躁,再吸清尘缘。

三吸四吸不自觉,恍如身在蓬壶巅。

安期红枣未得食,空将玉液醉群仙。

遍体清凉耳目爽,微微秀气盈丹田。

郝允秀在老病垂暮之年回到老家,这时,他唯一想喝的便是林汲泉水,家人在齐河打来最好的“金井”之水,但也无济于事。他盼望着、渴念着能再到佛峪林汲泉头,再过过那笔床茶灶、枕石听泉的日子,诗的结尾说:

太息人间名胜地,何时重上钓台倚石看漪涟!

淋漓尽致地显示了他对林汲泉超乎寻常的深情与挚爱,读后令人唏嘘不止。

白石泉:“茶扉临水启,如在图画里”

白石泉是清代乾隆后期晚出之泉,然其泉水甘美如醴,清代描写白石泉试茶的诗作很多。如王烻《白石泉试茶,同庆孙》:

邪胆不敢照,石砂皆玉莹。

若教无附著,应得更空明。

僧乞净瓶汲,童知活火烹。

何人能七碗,脏腑恐冰生。

(清咸丰七年高密王氏春晖堂刻本《碻诗钞》卷上)

此诗道出了白石泉水的一大特征:清洌甘醇。白石泉的另一特点是景致宜人。喝茶也要喝个好的环境。济南诗人陈超有《白石泉茶肆即事》诗称:

断桥聚影没残碣,远水跳波喧夕阳。

杯泛碧螺清酒吻,花开红蓼媚茶铛。

景致风味上佳。白石泉边原建有“金山小煞”,亭台楼阁、茶社一应俱全,人们可在此放舟垂钓,观白鹭戏水。

曲水亭茶舍风情

其一:黄茆亭子茶肆

晚清到民国,曲水亭是济南享有盛名的茶社与围棋社。而在咸丰、同治年间,则为一夫妻开设的茶肆。

廷奭(1844—?),爱新觉罗氏,山东巡抚崇恩之子。工诗词,精绘事。著有《未弱冠集》。

我们来看廷奭笔下的《曲水亭茶舍》:

黄茆亭子曲水曲,择来僻地避尘俗。

几株杨柳绕栏杆,水影上摇窗户绿。

主人泉石小生涯,不卖村醪卖野茶。

烟吐炉心香泛盏,冰壶雪乳类山家。

焉用泥墙画陆羽,竹篱断破疏花补。

夜邀豪客两三人,煮茗灯窗话风雨。

雨声萧瑟助泉声,鼎吟茶沸相杂鸣。

一笑火前春十片,真教两腋清风生。

莫把旗枪斗翠紫,品茶专以静为美。

风流淡雅小茶坊,足抗兰亭傲曲水。

(清同治二年懒云窝刻本《未弱冠集》卷六战秋集)

绕着一曲绿水而建的曲水亭,是一处足以避开尘俗的休闲佳处,而亭子的色彩是不失艳丽而雅致的黄色。绕着水亭栏杆的垂柳,摇曳拂水,诗意无限;而曲水亭的四围皆为清澈的碧水,水影上摇,连亭子的窗户都是绿的哟。

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

最令客人感受亲切的却是这里的主人,依靠着这曲水泉做起了烹茶待客的生意。茶炉吐着微火,茶水泛着清香(“烟吐炉心香泛盏”),这是因为,曲水泉的水质太好了,就如同在山泉的“冰壶雪乳”一般纯净甘洌(“冰壶雪乳类山家”)。

接下来,诗人又回到曲水亭的环境,谈到它的竹篱与疏花相互辉映的田园式醇美景致感觉。

最后,诗人写到他与其同伴在此品茗的幸福感觉。

灯窗之下,好友相聚,品茗夜话人生,潇洒、遂愿、过瘾;少顷,下起了蒙蒙细雨,而此时,曲水泉的泉声与雨声相和,茶沸之声与吟诵之音相答,更为客人的雅聚增添了色彩与诗意,人们在“两腋清风生”的美好享受面前,感到这一“风流淡雅小茶坊”的聚会之温馨惬意,甚至不亚于晋代王羲之们的兰亭雅聚了。

其二:曲水亭前茶社,茗饮极佳

自然,写到曲水泉亭茶社茗饮的,还有许多。甚至,将此处称为“兰亭”的,也不独廷奭一人。据文献,在此之前的道光年间,此亭便已成为茗饮胜处。

史梦兰(1812—1898)字香崖,一作湘崖,道光二十年(1840)举人。

史梦兰写有《大明湖棹歌十二首》,其十二云:

乱泉十里此渊渟,港汊纷纷聚一汀。

曲水亭前茶社散,流觞合唤小兰亭。(曲水亭在湖南岸抚院西北隅,货古玩玉器者破晓集此,若京都所称小市者。然四面流泉清可见底,茗饮极佳。)

(清刻本《尔尔书屋诗草》卷六)

曲水亭建在此乱泉十里的如同明镜的汇聚之处,在“港汊纷纷”、清溪淙淙的水湄。此时,曲水亭的茶社刚刚散场,如果添加上曲水流觞的项目,这里应该就是当年的兰亭雅聚了。

这样的描写,诗人感到仍难尽兴,所以,他又在诗后添加了一段说明,称曲水亭“四面流泉清可见底,茗饮极佳”。

古代济南家家煮泉饮茶的潇洒与惬意

好茶离不开好水沏泡。

茶得水才有其香、其色、其味。

济南泉水,是最为理想的宜茶之水。

漫步济南街头,似乎茶肆茶馆并不多见。

是的,往日济南人几乎家家有泉,他们的“茶馆”,都开在自己家里了。

而且,这应该古已如此。

其一:煮茶风炉处处火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吴县著名诗人张埙来到济南,遍观泉湖之美,乃欣然作《趵突泉》诗,中有诗句写济南家家饮茶之盛况:

煮茶风炉处处火,湔裙水阁家家桥。

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无此风光饶。

“煮茶风炉处处火”,说的就是济南到处都在用风炉煮茶论茗的状况。而“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无此风光饶”,则鲜明展示了济南城人泉相依的无穷魅力。是的,在这所古城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人们都是与泉水生活在一起的。这是济南最为动人的生活画面、生活场景了。

其二:晓汲新泉水,风炉帘外支

清乾隆后期,山东高密著名诗人王烻长年寓居济南,过上了如同济南居民一般的日常生活。他的《烹茶赠寄庵》诗,便是自己生活的写真:

晓汲新泉水,风炉帘外支。

独从无味处,有得未尝时。

竹几列瓯静,松茶添火迟。

偶来分一碗,清冷入心脾。

(清咸丰七年春晖堂刻本《碻诗钞》卷上)

诗人说,他一大早便汲来新鲜的泉水,在院里支好风炉,干什么——煮茶,煮泉水茶呀。

其三:春雨家家斗茗来

清代济南饮茶之盛,更为鲜明地体现在道光年间江苏吴县诗人孙义钧的《济南杂诗》里,全诗六首,之四云:

甃石缭垣漱碧苔,氿泉穴出遍城隈。

江南漫羡中泠胜,春雨家家斗茗来。

“甃石缭垣漱碧苔,氿泉穴出遍城隈”,正是济南家泉众多的又一诗意说法。正是家家拥有了那么多上佳的泉水,导致济南饮茶之风大盛。究竟兴盛到什么程度呢?诗人说:“江南漫羡中泠胜,春雨家家斗茗来”,中泠泉是位于江南镇江的名泉,为什么诗人说“漫羡”呢?其言外之意在最后一句得到了解答,你中泠泉只是一个泉而已,而济南则“遍城隈”皆是也,因此才能在春雨之后,出现“家家斗茗”的盛况呀!

转载自:《济南史志》

来源:济南图书馆 侯林、侯环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北方无性系茶苗建园关键技术

近年来,北方无性系茶园建设范围越来越广,面积快速扩大。但部分园区存在“一年栽、两年半、三年败”的周期性规律,年年建园不见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对此,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摸索提出一套无性系茶苗定植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栽植成活率。

一、园地选址与整理

1. 选址与规划

宜选择周围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植被丰富、背风向阳、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和土壤未受污染的环境建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4.5~6.5,地下水位不高于1 m,土壤肥沃、土层较深厚。按照水、电、路、防风林等相配套原则,根据生态和生产需要,统筹做好园地的道路、水利、生态、品种、加工、机房等整体规划,合理设置种植小区。根据规划,做好建园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整理等。

2. 园地整理

为更好地实现农艺与农机相配套,宜把小块土地整理成大块园区,其中坡度20°以下的缓坡园地可实施“梯改坡”处理;坡度20°~25°的山坡地可建成“水平梯级”茶园。地下水位高的应开排水沟,确保地下水位降到1 m以下。土壤pH值偏高的,宜通过使用硫磺粉、腐殖酸、黄腐酸、柠檬酸、硫酸铝、硫酸亚铁等方式,提前1 年把pH值调整到5.0 左右。提倡全园土壤深翻,活土层宜达60~80 cm;也可挖栽植沟,大行距1.6~1.8 m、沟宽80 cm、沟深80 cm左右,按底土、表土、心土顺序回填后沉实。及时清除杂草、树根、乱石等杂物,用旋耕机打碎土壤,达到适合栽培的条件,建园时应一次性施足有机肥。

依据地块地形特点和滴灌安装等综合因素确定小区长度和茶行长度。铺设滴灌设施的茶行长度为50~100 m,不宜超过150 m。小区两端预留1~2 m机动车回旋空间。茶行以东西走向为好。

二、建设生态防护系统

1. 生态防护林带

生态防护林系统由主林带(含隔离林带)、副林带、小区防护带、遮阴树、地面生草和水生植物等组成。生态防护林呈带状或网状结构,合理搭配,力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色相季相分明”。

主林带应设置在山脊、风口、茶园的西侧和北侧,可包含4~8 行树,树种由外到内依次为灌木、亚乔木、大乔木、亚乔木、灌木等类型组成,林带宽度通常为5~7 m,推荐15~20 m。其中灌木宜整成绿篱状,地面宜生草。副林带走向与主林带垂直,建设在茶园的东侧和南侧,或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和支道的侧面,林带宽度至少2~6 m。小区防护林带栽植在茶园单个生产小区的周边或者小路、沟渠两侧,可栽植单行乔木,并与栽植灌木绿篱相结合。栽植多行防护林的,可全部栽植常绿树种,也可常绿与落叶树种混配栽植,地面生草;栽植1~2 行防护林的,多采用常绿树种。栽植常绿性灌木的,宜双行栽植,整形为篱壁状,植株间较密实、有厚度,成型后灌木丛的整体高度宜大于80 cm。

2. 适宜栽植的植物

常绿树种:侧柏、红豆杉(东北、曼地亚)、珊瑚树、火棘(枸骨)、石楠、日本柳杉、白皮松、杉木、海桐、广玉兰、黄杨(即冬青)、胶东卫矛、女贞(大叶、日本、金叶、小叶等)、刚竹、紫竹等。

落叶类树种:流苏、玉玲(野茉莉)、桦树、楸树、国槐、梅花(美人梅、真梅、杏梅等)、欧洲红栎、白腊、栾树、桑树、榛子、枫杨(元宝枫)、杜仲、侧李(欧李)、紫穗槐、君迁子等。

茶行生草:大黄豆、毛叶苕子(野豌豆)、红小豆、黑麦草、绿豆、花生、玉米、鼠茅草、早熟禾、黄芪等。其中,夏秋季以大黄豆、红小豆、绿豆、花生、玉米等为主,冬春季以毛叶苕子(野豌豆)、黑麦草、鼠茅草等为主。

3. 注意事项

在苹果等果树主产区内,建设茶园时,不宜栽植龙柏、塔柏、圆柏等针叶型桧柏类树种,如栽植则需与苹果、梨、山楂、木瓜等栽培产区保持大于5 km的直线距离。若选择栽植竹、构树、火炬树、芦竹等根蘖萌发能力较强的绿植,应利用自然地势或人工障碍进行限根栽植。

三、配套水肥一体设施

凡在北方新建无性系茶园的,均应配套建设高质量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与灌溉水一起,均匀输送到茶树根部。园区内部或周边应有能够满足茶树正常生长的水源,一般每13~20 hm²茶园需建有不小于1000 m³的方塘、水库等蓄水区,或者在茶园选址时靠近河流等。根据园区的水源、土壤类型、地形、面积、投资能力等情况,按照水肥同步、集约高效、精准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其中有坡度的地块应安装带有压力补偿装置的滴灌。节水设施建设应与土地整理同步施工,在茶苗定植前完成铺设与调试,确保不影响茶苗移植后的正常使用。条件具备的园区,可建设滴灌和喷灌双系统,配套建设智慧茶园系统。

无性系茶苗栽后应浇透2次水(大水沟灌),当土壤紧实后,采用水肥一体设施滴灌。年内应多次追肥,配备水肥一体化设施的茶园,一般在生长季每隔1 个月左右应通过滴灌系统浇施速效氮等肥料45~75 kg/hm²。

四、选栽盘钵健壮良种大苗

1. 种苗准备

根据茶树品种的适制性、适应性和丰产性,并结合当地气候和生产加工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无性系良种, 优选国家或省级审(认、鉴) 定的品种。可选用的主要品种有:福鼎大白茶、中茶108、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御金香、鸠坑早、舒茶早、迎霜、碧香早,以及信阳10号、蒙山9号、鄂茶1号、鄂茶10号等,还可选用山东选育的瑞雪、寒梅、青农38、北茶1号、北茶36号、鲁茶1号、鲁茶2号等,注意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

茶苗宜选用2年生以上大苗,高度不小于30 cm、基茎直径不小于0.4 cm、侧根数不少于3条,根系发根正常,叶片完全成熟,主茎大部木质化,无病虫为害。优先选用山东等北方本地接穗扦插繁育的1.5~2.0年生营养钵或穴盘苗,特别是营养钵苗。出苗前应做好病虫害检疫。栽前应根据大小分级茶苗,淘汰弱苗,只栽壮苗。

2. 起垄

可根据立地情况选择起垄栽培,如双行的M字形垄或单行的U字形垄(横截面),也可采用随生长高度分次覆土起垄的方式。茶垄要求边缘高中间低,略呈凹型,便于雨天集水和涝天排水。起垄栽植具有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提高地温、增加光合效能、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涝害等作用。垄高5~20 cm,低洼地可适当高一些,地势高或风力大的可适当低一些;垄宽双行栽植60~90 cm、单行栽植40~60 cm。

3. 定植

适合定植时期应为地下部根系生长旺盛、地上部停滞生长的一段时期,通常以早春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宜,秋季栽植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和翌年生长。北方产区内因存在幼树越冬障碍,多在早春定植。可以采取大小行(双行单株、双行双株、双行单株与双株交替) 或单行方式栽植,每穴可栽植单株也可栽植双株,通常采用双行单株栽植模式。大小行栽植的大行距1.6~1.8 m、小行距30~45 cm、株距25~45 cm;单行栽植行距1.5~1.8 m、株距25~40 cm。双行栽植穴呈“品”字形排列。每隔5~8行,可在定植垄边缘位置,另起1行多栽植30~50棵茶苗,株距大于30 cm,以备就地取苗后用于补苗,备用苗的数量以2 200~4 500株/hm²为宜。

根据种植密度开沟定植,沟宽50~60 cm、沟深40~50 cm,沟深比根长至少深6 cm 左右,宜深不宜浅。将茶苗放入种植沟,扶正茶苗逐层填土,层层压实,将土壤覆盖至不露须根时,用手将茶苗轻轻上提,使根系自然舒展,并与土壤紧密结合,踩实,覆土需高于泥门3~5 cm。实行双行双株栽培的,同穴内要尽量选择2 株相同规格的茶苗,株与株间隔2~3 cm。穴盘苗提倡用机械定植。栽后2 h 内宜浇灌1 次大水(即定植底水),3~5 d 后再浇1次。此后,在茶苗成活前应视天气和土壤墒情采用肥水一体设施每5~7 d 滴灌1次,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0%~90%、土层湿润深度10~30 cm。

栽后的大行行间可生草或覆盖腐熟生物质材料,生草应距离茶苗根颈部30 cm以上。套种须以茶为主,小行间严禁套种,其中玉米一般套种1~2行,株距70 cm。栽后小行间内宜覆盖腐熟的生物质材料,厚度3~5 cm,后期可逐渐增加到8~12 cm。定期检查地表生物质覆盖物腐烂情况,如腐烂过快,应及时补充物料。在小行的行间也可覆盖1~2年的园艺地布,保墒压草,提高茶苗成活率。

4. 定剪

幼年茶树分3次完成定型修剪。前两年当茶树生长高度达30 cm、有1~2个侧分枝时,剪除离地20 cm左右高度以上主干,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第二年、第三年内,分2 次完成定剪,定剪高度均在上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0~15 cm,至成龄时茶蓬高度以70~80 cm为宜。通过分次覆土实现起垄栽培的茶园,在夏季地温提升以后方可覆土,定型修剪高度应根据覆土厚度(垄高) 作相应提升。

五、设置遮阴防晒避炙系统

幼龄茶苗定植后,需搭建一个有利于其生长的遮阴避炙系统,避免太阳直射炙烤死苗。遮阴时间为4—10月。遮阴防炙烤方式主要有行间生草、竹条小拱棚遮阴2 种。行间种植有一定高度的遮阴植物,如红小豆、大豆、玉米等,用以抵挡酷日直晒,降低地面温度,防止因叶片、茎和根颈部位灼热或炙烤导致茶树死亡。行间生草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且应用效果较好,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应用,必要时应及时刈青。北方茶区无性系茶树采用的竹条小拱棚遮阴系统与越冬防护系统的支撑骨架相同,可重复利用、效果稳定可靠,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1. 拱架搭建

无性茶苗定植后的7~15 d 内完成搭建,越早越好。竹片长度2 m,弯成弓形作为支撑拱架。沿茶行每隔1.5~2.0 m插1 个竹片弓条,两端入土的深度约20 cm,每行弓条的宽度、高度应基本一致。用绳子拴住每个弓条最顶部并联结各弓条,拉紧后牢牢地系在位于每行两头的地锚上。拱棚跨度70 cm左右、高度约50 cm,竹片基部以跨过小行栽植茶苗为准。

2. 遮阳网铺设

把宽度适宜的遮阳网完全覆盖在竹条小拱架的上方,沿行收拢遮阳网的一端并用绳子固定在地锚上,沿纵向再拉紧遮阳网的另一端,同样固定在对应的地锚上。最后,沿种植行横着向两侧拉紧遮阳网,用土堆等固定遮阳网基部。遮阳网透光率30%~70%为宜。

六、确保越冬防护安全有效

1. 保持越冬墒情正常

在“立冬”前后,需浇透、浇足越冬水。越冬期间如出现持续性干旱,应补充水分,确保越冬期间茶园土壤水分正常、茶苗不缺水。

2. 搭建越冬棚膜

小雪节气后视天气情况在已搭建好的竹条小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在拱架两侧开深15 cm左右的沟,把塑料薄膜的两侧埋设到土沟内。固定好每行塑料薄膜两端后,可每隔3~5 m用压棚线在薄膜上方进行横向加固,增强抗风能力。

从次年2月起,注意观察棚内温度变化,棚内温度达到30 ℃时应及时揭膜通风降温、20 ℃以下时应及时覆膜保温。2月下旬至“清明”前后,在地温10 ℃以上时,选择晴好天气,陆续撤掉塑料棚膜。春天揭膜放风须循序渐进,经过适当缓苗、炼苗,不能一次性完全揭除棚膜,以防止茶树因不适应温度突然变化而冻伤(死)。

3. 行间覆盖生物质材料

越冬期间大行间可以生草,也可以覆盖生物质材料,覆盖厚度可达15~20 cm。小行间可覆盖各类林木、秸秆、糠壳或穗芯、野草或粮食加工副料等生物质材料,通常采用花生壳、稻壳、棉籽壳、大麦壳、玉米穗芯、杂草、木片(屑)等物料。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0年第10期,P46-51,《北方无性系茶苗建园关键技术》,作者:徐发荣,鞠传波,李玉胜,丁兆堂,王梓清,李方杰,赵春,徐彬,王林军*)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徐发荣(左)与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丁兆堂(右)在茶园中。

徐发荣: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茶叶等农业技术的管理与推广等工作。

来源:中国茶叶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树为什么多生“南”而不生“北”?(下)

三、中国茶区的划分:主要是四大茶区

中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区分布极广。目前虽无统一规划,但在综合地势、气候、土壤等特点的基础上,通常划分为:江北、江南、华南、西南四大茶区。

1、江北茶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北的皖北、山东、陕西、苏北、河南、甘肃等,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本区均已绿茶为主,著名的茶叶有六安瓜片、兰花茶、黄大茶、信阳毛尖等。

2、江南茶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皖南、苏南、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北部等。本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尚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无霜期和生长期均长。所产茶类品种多、花色全,而且茗茶辈出不胜枚举。

3、华南地区

包括福建南半部、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是我国最南的一个茶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本区适合种大叶种茶树,主产红茶、乌龙茶、六堡茶等。

4、西南地区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的东南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茶区。是我国茶树的原产地,均适于大叶种生长。盛产滇红、普洱等各类名茶。

5、世界茶区概括

茶树在世界上的自然分布区域由北纬45度的前苏联外卡尔巴迁洲至南纬34度的南非,五大洲均产茶而以亚洲最多,占89%,印度、日本、斯里兰卡、韩国等。

四、茶树生长的生态条件:

茶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主要生态条件是:土壤、光能、热量、水分、坡向等,《茶经——之源》中所述及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阴山坡谷”。都是茶树生长生态条件的直观表达。

五、茶之医

儒家:唐代刘贞亮提出了"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佛家:中国人的五味“苦、辛、甘、咸、酸”中苦为最高之味,佛教认为人生是苦,人心是苦而茶味亦苦。

道家:主张人要顺应自然,与把茶作为得道成仙的药。

六、为什么茶树多生长在南方呢?

人们现在知道的茶树,根据植物学划分,属灌木或小乔木,是由山茶目、山茶科和山茶属演化而来的,而茶树的祖先则可以追溯到新生代第三纪至第四纪之间。当时的茶树并非只生存于我国的西南山区,相反,它们遍布大陆各地。

随后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导致了冰封期的出现,厚实的冰川永久不化,所以茶树也因温度太低而不再生长。冰封期结束之后,在未被冰川完全覆盖的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及华中的一些地方,茶树的根得以保存下来,继续繁衍生长。

茶树在进化过程中,适宜生长的环境趋向“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暖怕寒”和“喜湿怕涝”。

土壤

茶树是一种喜酸性植物,非常喜欢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我国南方的山区大多是酸性土壤,能给茶树提供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茶树多生长在南方。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土壤又多为碱性,故而不太适应茶树的生长。

光照

万物生长靠太阳,茶树也不例外,茶树的产量90%以上是靠光合作用形成的,适当强度的光照是非常必要的。但光照不宜过强,这样反而会抑制生长。我国南方山区普遍植被茂密,漫射散光较多,因此较适宜茶树生长。

温度

茶树的生长起始温度为10℃,最低临界温度依茶树品种而异,大叶种为-6℃、中小叶种为-12℃~-15℃。北方冬季温度过低是造成茶树冻害,难以过冬的主要原因。

湿度

茶树是叶用植物,芽叶的生长要求水分供应要充足,长期的季节性干旱不利于茶树的生长,我国北方地区的季节性干旱,使得茶树在不适宜生长在北方。

难道北方就不能种茶吗?

世事无绝对。

比如我国北方的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及山东东部等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基本适宜茶树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收获量。

这些北方茶区,由于昼夜温差较大,茶树成长缓慢,养分积累的比较充足,茶叶中的有益物质比较多,因而茶叶的天然品质也较好。

来源: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