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包茶叶步骤

找到约34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三十年代老茶庄里谁的待遇最高?| 老工艺的漫谈


  本文节选自茶叶进化论第8期熟茶沙龙内容,主题为「勐海熟茶的转化路径」。


 在本次沙龙之中,探讨了很多关于熟茶制作技艺的内容,由于杨凯老师讲到的历史资料十分丰富,尤其对于老茶及早期红汤茶的工艺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对古法制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仔细阅读 ……


(本篇文章为节选对话,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 大红印的原料追


李扬:我们喝早期的8592或者7572,能喝出勐海大叶种的味道;昆明茶厂的7581,一喝也是勐库大叶种味道。


以我自己为例,我喝过真实可信的最老的茶,是五六十年代的大红印,是勐海大叶种的味道。



杨凯:说到红印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老茶的出处并不是特别的清晰。如果红印是50年代的产品,那在1955年以前,大家所公认的做七子饼的原料,必须得是西双版纳的原料。


从这一点来说,应该判断红印肯定是版纳的原料,但是版纳具体到哪一块,并不是特别好说。

 在解放前,人们更愿意用六大茶山这一带的原料做普洱茶。但勐海地区的原料,过去大多数是做蘑菇沱藏销紧茶,很少有人拿它做七子饼普洱茶。


解放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三十年代以后易武(六大茶山)茶叶产量急剧下降,一年大概只有两三千担,降得非常快,而勐海和景洪的总产量能到4万担左右,是大大超过六大茶山的。所以勐海地区的原料也逐渐成为做普洱茶的主要原料。


所以红印的料也最有可能是勐海这一带的,因为当时勐海原料产量比较大。




| 历史上的轻发酵:从七子饼和蘑菇沱讲起



杨凯:

我们现在提的轻发酵和历史上的轻发酵,其实不是同一种发酵,它的差异应该是蛮大的。因为历史上的轻发酵,并非是一个工艺决定的,它体现在制茶的不同阶段,是多种工艺共同造成的。


普洱茶在过去和六堡茶有一定的接近的地方,它在运输的过程中要蒸,类似于过去传统六堡茶有蒸有压的工艺。


从头说起,普洱茶的采摘,地理条件决定了茶山距离初制所都很远,基本都是采茶工人背到杀青地点去的,这段时间茶叶在背篓或者是背袋里,就会萎凋、破边破壁,造成了它的红边等等,那时候茶叶可能就会有部分的发酵,这是第一种发酵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炒了茶以后可能没法干燥,第二天有太阳才去晒,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渥黄,这是第二种发酵。



除了这两个以外,解放前做茶与现在是有一些区别的。那时一年四季都制茶,春天、夏天、秋天都采茶,统一到秋天来压饼。


这个过程中,春天的茶就有很长的存放时间,按照当时人的说法,茶料是干燥到9成就开始装袋装框,并存储一年,过程中也是有发酵的。这是第三种。


这里要稍微提到一点,为什么需要干燥到9成?


如果茶料需要运输的话,特别干燥的茶是不适合运输的。


1941年中茶公司在昆明有个复兴茶厂,他们想采购一些茶在昆明做普洱茶,委托给勐海茶厂采办。勐海茶厂去六大茶山定制了一些茶,运回到勐海,勐海茶厂的人觉得香气不凸显,就给烘干了。


烘焙以后装在布袋里,用马帮运到昆明,估计路上就碎得差不多了。当时昆明茶厂收到就写了正式文件交涉,以后再采购茶:第一不能烘焙,不然运输途中茶碎得太厉害了;第二不要拿布袋装,换成竹筐,竹子本身有一定的张力保护着茶叶,而布袋在马背上它会压得很厉害。



但如果非要长途运输较干的茶怎么办?


做法有点像六堡茶,拿着筐装起来,把茶叶铺上去,洒水,洒完水以后再压,压完再洒水,就是让茶叶潮一下水以后再压。压完了以后就有个问题,水分太高,路上可能会霉变,这时候要拿竹签捅出些眼儿来让水蒸气散逸,但水分散发很慢,这个过程中,在竹筐里实际就有发酵。


到这里我们就已经看到几个过程的发酵了,如果做七子饼茶,还有一个发酵过程。把茶上锅蒸,蒸好了以后上套上三角袋揉,揉好了以后不进烘房,也不晒,让它缓慢后发酵。


在我们传统的普洱茶,它是多种工序造成的一个缓慢后发酵,这是七子饼茶的发酵。


/

如果说藏销的蘑菇沱紧茶,在勐海这边的发酵是这样的:


分成三种料,一个叫「面茶」,用的比较好的黑条茶原料;然后是「二盖茶」,用的稍微差一点的;最后是「里茶」,用最粗老的料,连枝带叶的,这个茶还要拿铡刀铡碎。

 

但不是把三个料直接拿来用,面茶和二盖茶要发酵,而心子里的里茶绝对不能发酵。


发酵方法是大概100斤茶洒30斤左右的水,洒了以后是小堆,大概一两百斤这样发。如果在发酵的过程中,表面被风干了,这个时候再洒水,再让它表面潮起来。


这个茶发好以后,再和心料一起揉。


蘑菇沱揉好以后堆在一个屋角阴干,阴干以后它中间会起黄霉,我们现在叫金花,当时不叫金花,叫松花霉。


从当时的记载来说,藏民就喜欢这种茶。

 


为什么心料绝对不能发酵?如果发酵,将来茶是起黑霉的,不能喝。


李拂一先生当年就专门记录过这个,他的说法是如果老板和揉茶的工人有矛盾,工人报复老板,就把心子里的料给发酵了,这个茶包好运出去就卖不掉。

 

所以在当年,揉茶工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过去记载过一些当年揉茶工的待遇问题,说某某家有一年吃饭的时候只有两个串荤,人家揉茶工立刻掀桌,不吃。老板没办法赶快跑出去买鸡,买纯荤的给他们。其实在当年,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尤其劳动人民来说,吃串荤已经是不得了的了。

 


李扬:

刚才杨老师说勐海做红汤茶的步骤,和李拂一记载的筑茶好像不是一回事呀?

 

杨凯:

李拂一这个肯定没有写全,现在很多人照着筑茶工艺来做,做出来以后感觉都不太对。从《凤庆茶叶志》上,能找到类似的筑茶工艺,它就是穿孔的,李拂一没有讲这个穿孔环节,他只是讲把茶湿润了以后再压紧装竹筐,这就有点像六堡,六堡是蒸了以后放在缸里头,而这个不蒸只是洒水。

 

两种工艺带来的同样是慢发酵,只不过温度可能不太一样,菌种也不太一样。

 

现代好多人做筑茶,做的不好喝,后来我就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当年的很多文人写茶并不是很专业,他们是一个记录者,但是记录者可能会丢掉很多的细节。今天想弄清楚具体的工艺就要多了解一些,从不同的记述中来平衡一下,看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就从凤庆和勐海的两个记载里发现,可能是李拂一的记载漏了穿孔技术。如果按照他的方法来做,你的发酵可能就有一定的问题,我是这么猜测。



| 资料补充


李拂一先生1939年写的文章《佛海茶厂概述》中记载到:

佛海茶叶制茶,计分初制,再分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枯,取出于竹席上反复搓揉成条,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

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蓝需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放以大竹(俗称饭笋竹)一人立蓝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

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然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

此项初制之茶通称曰“散茶”。制作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制为“圆茶”、“砖茶”及“紧茶”。


/

同一文章中,李拂一先生又写到了紧茶的制作,“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茶底之外曰“二盖”,黑茶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

如制圆茶一般,将各色品质按一定之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甄中蒸之,其柔软,倾入紧茶布袋,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就坐櫈边沿照同一之方向,轮转而紧揉之,使成一心脏形茶团,是为“紧茶”。

“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施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以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

数日之后,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


保质期?保鲜期!变质?5种挽救方法!“过期”的茶叶尚可品饮但变质绝不可

茶叶也有保质期吗?过期了还可以喝吗?这是所有初涉茶叶的人士所关心的问题!茶叶,虽不是蔬菜肉类,黑实实、干巴巴,其实它们也有保质期,准确的说应该是保鲜期,不同茶叶保质期也不一样(根据国家食品规定必须标注保质期,但是茶叶又属于非标产品,所以可以理解为是“佳品饮期”)。

  

依发酵程度来判定存放时长

茶以制法和汤色可分为六大茶类

・不发酵.轻发酵茶 (绿茶、白茶、黄茶)绿茶类一般可保存12个月;白茶和黄茶同样如此;

存放超过半年的茶叶不代表不可饮用,只是鲜爽度及茶味的香气会减少一半,对品茗的赏味过程大打折扣,所以好在开封后的半年内饮用。另外,花茶属于新增的第七类茶,混合了鲜花或者果实,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大家要特别留意它们的食用期限,过期后的花会变暗,桂花甚至会发黑,都是尽快新鲜饮用较好。

有些茶叶是一小包独立包装,但亦不代表可以长时间存放,要延长保质期可以放雪柜保存,保持茶叶鲜味,但记得要密封好才放雪柜,否则易吸味的茶叶(茶叶中还含有高分子棕榈酸和帖稀类化合物:这类物质生性活泼、广交异味)就会把雪柜的杂味通通吸收,令茶叶变味。另外,茶叶一旦接触到空气及阳光,会自己发酵,茶叶颜色变深,亦会影响味道,所以千万不可用透明的器皿盛载茶叶,应用深色的容器,存放在远离阳光的地方。

1.先将铝箔袋内的空气尽量挤出、压紧。 

2.将铝箔袋剪开的缺口,多折几回,可使用较宽的铁夹、或多夹几支燕尾夹,将整个铝箔袋宽度完全夹住、夹牢。 

3.置放于阴凉处即可。 

4.以铝箔袋密封、未拆开的茶叶,可置于冰箱冷藏或冷冻(一般绿茶、清香型茶品的未开封茶叶可以放置于冰箱保存,延长茶叶的鲜味),若欲从冰箱取出冲泡,须于前一天取出放置于室温中,待茶叶回到室温的温度时方可拆封。千万不可从冰箱取出后立即拆封,因为极易受潮。 拆封后的茶叶,除非有封口机将铝箔袋再次密封,否则不可再放回冰箱存放。原因是温差造成的水珠容易导致茶叶受潮变坏。重发酵的茶类如红茶、黑茶也无需放在冰箱保存,只需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即可。 

5.不可用手直接取茶:由于⼈体⽪肤是会分泌出汗液及油脂的,即使洗过⼿依然会有部分残留,再加上有些爱美的⼈⼠总是特别爱惜⾃⼰的⽪肤,⼿上抹了各种护⼿霜。如果裸⼿直接取茶,无疑会将⽪肤上的、汗渍、油脂、化学制剂的护肤品污染到茶叶罐内的茶叶上,不仅影响茶叶的香气,甚⾄使得茶叶受潮变质。 现代⼈泡茶的习惯中,茶则和茶匙的⽤法⼤同⼩异,都可作为舀取茶叶的茶具,只不过取多的茶叶⼀般⽤茶则,取少量茶叶会⽤茶匙。当然还有更讲究的⼀种⽤法,是先⽤茶则取多量的茶叶,再⽤茶匙从茶则当中把适量的茶叶拨入茶杯或茶壶当中。 

6.拆封后的茶叶,须尽快冲泡使用完毕。

相关阅读:茶道入门:先认识这些基本茶具 才能泡出一壶好茶

・半发酵、重烘焙、全发酵、后发酵茶 (黑茶、红茶、青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则18个月;普洱熟茶属黑茶,只要符合储存条件便可保存,甚至愈陈愈好(当然这是在良好的仓储和优质的原料的前提下);不过属于青茶类的高焙火的有“隔年陈”的武夷岩茶.普洱生茶以及“三年.七年宝”的老白茶亦可以长期保存。

一般茶叶过了佳食用期限还可以饮用吗?

一般茶叶过了佳食用期限,也是错过了保鲜期,那么只要没有受潮变质,那么是可以放心品饮的,只不过会少了些许的鲜爽度.口感.滋味和茶色.香气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是针对那些以鲜以嫩为主的茶叶)。 有的茶叶其实是可以放几十年不会坏的。「有的茶叶,甚至放越久,风味越佳。」有趣的是,有些茶叶随着时间的淬炼,不仅不会走味或者风味变淡,反而更显其茶叶之精华, 风味更甚先前「未过期」的时候。因此,要分辨茶叶会走味、还是越陈越香,差别就在于茶叶种类。

若茶叶一直保持密封干燥、不与空气接触,茶叶不会坏掉、但是会老化。一般来说高发酵茶,一般新茶(含水量于3%)有时密封放半年到一年,茶性反而会温和一些;而重烘焙茶,密封放三年以上,比新烘焙的好,至于未发酵的绿茶、或轻发酵的乌龙茶,一般密封、室温放6个月左右,会有再发酵的情形,主要是茶叶制造过程未要求茶厂少重复三次以上的热风干,让含水量低于3%,因为含水量越低,茶叶重量越轻,相对成本越高,若是未发酵或轻发酵茶,含水量低于3%,密封放半年甚至一年,再发酵程度很低,会有些微老化、香气些微退一些,但品质还是很好。


 

变质的茶绝不可品饮,危害健康

变质的茶一般辨认度不难,可以从外观.茶香.冲泡三步骤来判断:

・检查外观:目测茶干是否发霉,也可以摇晃试试、检查是否有受潮结块的状况,也可以手指揉捻下,看看是否潮湿柔软不易折断,不会碎成茶渣; 

・嗅闻茶香:闻闻看茶干的气味,若有异味、酸味、或是陈年潮湿的味道,可能已有变质的问题;

 ・实际冲泡:若仍不能确认茶叶是否变质,可以冲泡开来观察茶水颜色、嗅闻茶汤。若茶色黯淡混浊、香气稀微或有酸味,则不建议继续饮用。

茶叶为什么会陈化变质呢?明代罗廪撰写的《茶解》中,早就说得一清二楚:〔藏茶宜燥又宜凉,湿则味变而香失,热则味苦而色黄。〕也就是说,温、湿度是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



1.茶叶怕光,任何光源(含日光灯)的照射均会使茶叶变质。

2.茶叶怕潮湿,受潮的茶叶风味尽失,会带着酸草味。

3.茶叶怕热源,过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变质。

4.茶叶极易吸附异味。

5.茶与空气接触,会继续行氧化作用。 

PS:首先,制茶时的「杀菁」工序并非完全停止茶叶的发酵,如果茶叶开封后经常接触到空气,除了茶品的香气容易散掉,茶叶也会继续氧化,导致茶叶走味变味。而光线照射也会令茶叶吸收热力,催化内含物质如儿茶素的化学反应,挥发了茶品的香气,令风味加快流失。

相关阅读:茶汤中有杂质是茶坏了吗?其实出现这四种"杂质"反而是有益的!

茶叶保存不当或不小心受潮了,发生不良的变化,变质、变味了,该怎么处理呢?千万别急着丢掉!一个真正喝茶的人,对用心挑选的茶叶是有感情的,怎忍心就这么丢入垃圾桶呢!所以喝茶的人,要懂得呵护茶叶,经过细心呵护的茶,特别有风味,喝起来格外有感情哟。

这提供你五种方法,教你如何挽救变质的茶叶:

1、烘 

茶叶若要长期贮存,含水量控制在3~5%才能作长时间的保存,,焙火及干燥程度与茶叶贮藏期限有相当重要关系;一般而言,焙火较重,含水量较低者可贮存较久。若茶叶多,家里没有烘焙机,也可以将受潮的茶叶,用干净的纱布包好,用低挡位的吹风机均匀的吹干。但是稳当的方法是将珍藏的茶叶委请熟识的茶师、茶农或茶行代为烘焙,把茶叶的水分烘干到5%以下,同时也可将变质的的异味一起挥发掉,形成另ㄧ种新生的滋味。 

2、烤 

(1)一般家庭都有烤箱,茶叶量不多时,利用烤箱也很方便,将烤箱清理干净至没有其他异味才行,烤茶时,将温度设定100℃(是变质程度决定),以5分钟为一段,分段烤起,依序进行。

(2)用家用电锅也行,可洗净电锅至无味,拭干后倒茶叶于瓷盘或铝箔纸上置入电锅内,外锅不用放水,烤到开关跳起,停一下再烤……锅盖半掩,适时翻动,直到茶叶干燥达到喜爱程度,茶叶由陈旧味转清熟香、异味除去为止;以食拇指捏之即碎为宜,俟降温冷却后,始可再行包装贮藏。 

3、焙 

也可用家用微波炉干燥、烘焙茶叶,但没干燥作用,只能和改变香味,而且以现焙现喝为佳。其加热时间短,且炉门需紧闭,火侯不易控制,常导致茶叶表面炭化或陈旧味未能逸散之缺点,技术上仍待克服。 

4、炒 

用干净锅子来炒,先以文火将锅子温热,放入需处理的茶叶,在炉子上以微火炒,要不断翻炒,力道要小不然茶叶会破碎,如同炒花生的方式,达至你所需要的结果。 

5、晒 

利用晴天时的太阳光,也是一种办法,这是比较不得已的办法,时间上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毕竟是曝晒在室外,卫生上也需要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受潮的茶叶再怎么挽救,品质也不会恢复以往,所以不要奢求太多~

如果还是挽回不了的话,又不想就此扔掉的话,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茶叶浑身是宝!泡过的茶叶别着急丢,还有这么些个妙用呢~

白霜?发霉?别搞混了!

「⽩霜」是普洱茶本⾝氧化酵素发⽣作⽤的结晶,俗称「单宁」。味苦,具有的作⽤,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在学理上称这种现象为⾃然氧化作⽤。所以⽩霜并非外来的霉菌,也是发酵过程⼀个正常的程序,⽩霜产⽣的过程中,茶叶本⾝的单宁酸也会慢慢的发酵氧化,以致茶中的苦涩味渐渐被有益的物质所取代,茶⽔也会由菁转黄橙,在三到五年更使茶⽔由黄转红,后变得美味⽢甜的⾼级普洱茶! 

从临床的实验中得知,在夏秋两季采摘的普洱茶叶要比春茶发⽩霜的比率⾼,原因在于夏秋采摘的茶叶具有较⾼的单宁酸所致。既然茶叶本⾝⾃发酵所产⽣的氧化酵素,春茶⼀样会有⽩霜的情况,但检视的结果⿊⾊的茶叶才会带有⽩霜,因此不会全部的茶叶都有⽩霜的现象! 

往后⼤家都知道⽩霜并非普洱茶发⽣霉变现象,是随时可以饮⽤⽽无害的。如果不放⼼可以将普洱茶剥开干燥两三天,氧化的现象就会立刻终⽌,到时就会恢复干净明亮给你享⽤了! 

以上就是分享的如何存放茶叶的一些要点。包装上的茶叶饮用日期,只是茶商给予消费者的一个建议。然而了解茶叶特性,选对茶种存放的话,经过时间洗礼的茶叶,香气与风味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只要储存方式得当,茶叶可以保存一段长时间,就能摇身一变成为醇香满满的好茶。

——————————————————————

古树茶品牌“小茶控”,想将百年古树的茶滋味献给最懂品尝的您

快来品尝树梢上的甘甜!古树茶品牌”小茶控“上线6款产品

就市场而言中国茶叶为什么干不过星巴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A股中,虽然不乏白酒红酒奶茶等饮料公司,却唯独没有茶叶和茶饮公司的身影。“中国六万茶企不如一个立顿”,已经成了中国茶企心中萦绕的魔咒。近期,中粮集团旗下的中茶股份、民营的澜沧古茶公司先后递交招股书,揭开了茶叶与茶饮市场的隐秘一角。

  2019年,作为中国第一家国企、茶叶行业龙头,中茶股份年收入16.28亿、利润1.66亿。专卖普洱的澜沧古茶,年收入3.8亿、利润0.82亿。而在港股上市多年的天福茗茶,年营收17.97亿,在过去7年原地踏步。与此同时,根据券商测算,喜茶年收入超过40亿,而做茶包的立顿年收入超过200亿。简单说,中国最大的茶叶公司,年收入还不到喜茶的一半。为什么茶叶大国,却出不了一家大公司?以后有没有希望出一个?

  一、茶叶更像高端餐饮

  国内的茶叶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其实更接近经营高端餐饮。

  首先,茶树种植很讲究自然条件,例如地形要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气候要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土壤最好是砖红壤、山地黄壤,最适合茶树生长。

  其次,还需要人工采摘,以及加工制作。以普洱茶为例,普洱茶根据生产工艺可以划分为生茶、熟茶、调味茶三大类,具体加工工艺流程分为3个步骤:分筛、剔拣、拼配。

  在分筛及拣剔环节,先要用不同筛孔分离粗细长短的茶叶、杂质,然后由人工对筛分后的原料进行二次挑拣。在拼配环节,则需要拼配师出场,为茶叶的条索、色泽、滋味、汤色、叶底和香气打分,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组合。

  由此可见,茶叶的品质,跟茶树品质、茶叶部位、炒制技术等密切相关。此外,由于饮茶讲究“品”茶,还要加上氛围、时令、水土、器皿等外在物件的辅佐,让喝茶的成本很高,礼品属性强。因此,跟讲究食材、环境的高端餐饮品牌的规模和市值难敌最工业化的火锅店一样,茶叶公司也远不如成功工业化的食品饮料公司。例如,白酒有基酒兑换,乳制品有大包粉,工业化大生产之下都诞生了千亿甚至万亿市值的公司。而中茶股份、澜沧古茶披露的上市募资计划,都只打算买更多的地、种更多的茶。

  这些产品特点、经营思路,让中国茶叶的生产与消费都更像高端餐饮。依赖食材、大厨,成本高、单价高,而且不可复制、难以迭代、没有规模效应——好食材、好大厨都是稀缺的,每天也只能供应和服务少数门店。

  二、茶叶市场群雄割据

  在这种“高端餐饮”的属性之下,茶叶市场的格局也像高端餐饮品牌一样,高度分散、市场狭窄。

  (1)生产端:名茶多,品牌少

  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为279.33万吨,占了全球产量半壁江山;销售额为2739.5亿元,也是全球第一。但不管生产还是销售都非常分散。

  中国的主要茶叶产区分布在上千个县、市,茶叶品类可以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基本品类,且每一个茶种的细分品类又有很多。此外,茶种的产地分布广泛,品种众多且本地化程度高,制约了茶企的扩张。

  拿最受欢迎的绿茶来说,就有着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等多十多种名茶,产地也分布在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十几个省份。

  在这个情况下,国内茶叶行业存在“有好茶,无名牌;品牌多,各品类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例如中茶股份、天福茗茶,身处行业第一梯队,市占率大约只有0.6%。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茶企6万余家,只有87家的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总体来说,国内茶叶更多的是以“地名+品类”的方式为人熟知,例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相比之下,十大名烟、十大名酒均为品牌名称,而十大名茶只有品类名称。这些都展现了中国虽然是产茶、饮茶大国,但是却没有一家大型茶企的事实。

  (2)销售端:价格不透明

  一包立顿多少钱是固定的,一盒龙井、一包普洱多少钱是不固定的,甚至部分茶叶在民间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资本市场”,价格暴涨暴跌。比如2009年起,名山古纯逐渐为人所知,古树茶价格飞速增长,古树茶成为普洱茶新的代名词。几万一斤古树茶,茶王树拍卖是风风火火,出场就是几十万,一年高过一年。

  还有近两年出的新品普洱茶饼大益“千羽孔雀”,在市场上还未正式发布流通茶叶实物时,这款茶就在各大茶叶市场进行期货炒作,价格一度几倍上涨至30多万元一件。

  天价茶叶虽是极端例子,但定价体系混乱、标准复杂,却直接导致了茶叶价格的不透明。茶叶的品质与茶叶的部位、炒制手法、茶树品质等息息相关,本身茶叶品质难以标准化。加上茶农和消费者之间互相信赖的流通体系长期存在,茶饮价格体系一直比较混乱。

  此外,由于茶叶有比较强的文化属性,喝茶还往往要考虑氛围、时令、水土、器皿、温度、修身养性等,与标准化工业化背道而驰,导致礼品属性较强,出现购买者和消费者分离的情况,加剧了价格高昂、难以走向大众市场的情况。

  三、他山之石

  在茶叶与茶饮这条赛道上,无数人踩着石头过河,给出了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对中国茶企的突围有重要参考意义。

  (1)立顿

  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茶企莫过于立顿。19世纪末,英国人托马斯立顿为了解决长途运输、散装称茶容易让茶叶受潮变味的问题而成立了立顿,把茶叶包装好,分成1英镑、0.5英镑和0.25英镑等几种规格,不仅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让原来只有贵族享用的红茶进入大众市场,还减少了店员称茶、计算费用的步骤。

  后来立顿又推出了一次性茶包,每次冲泡前,不用再去想泡多少茶,直接把茶包丢到杯子里加水就可以了,清洗杯子时,也只需要丢掉茶包,非常简单。

  1972年,快消巨头联合利华收购了立顿,让立顿获得了全球销售渠道的加持,如虎添翼。成为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全球第三大饮料。这种渠道和品牌优势也让后来的包装茶公司很难突围。

  (2)星巴克Teavana

  星巴克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要卖茶的野心:1971年,在星巴克的老家西雅图,第一家门店的招牌上,就写着“Starbucks Coffee Tea & Spices”,但星巴克卖茶并不顺利。

  2012年,星巴克以6.2亿美元收购Teavana。Teavana的业务以卖现制茶饮料和周边产品为主。其中现制茶饮料的营收占比超过50%,周边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过40%。当时,星巴克的CEO霍华德·舒尔茨(HowardSchultz)表示,茶饮料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千载难逢的机会,对Teavana做1美元的投资,就会有3美元的回报。

  但Teavana的发展远不如预期。星巴克在收购Teavana后,一方面加大了卖茶力度,从全球100多家供应商进口100多个品种茶叶,供应链管理难度迅速加大,而且Teavana只有一个配送中心,却要向分布于全美39个州的300多家门店配送商品。另一方面还削减了销售边际成本几乎为0的周边产品的力度。

  这个发展策略,让Teavana茶饮的单价比星巴克咖啡贵15-30%,在成瘾性本就不如咖啡的情况下,复购率、同店销售每况愈下。

  2017年,星巴克宣布在一年内关闭旗下所有379家Teavana门店。星巴克卖茶失败,对中国茶饮品牌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喜茶

  近年崛起的新茶饮品牌,例如喜茶、奈雪の茶、农夫山泉茶兀,摒弃了星巴克的糟粕、学到了精髓:卖糖水。

  星巴克卖得最好的其实是各种馥芮白、星冰乐这种东西,严格来说都不叫咖啡,顶多叫含咖啡饮料,最主要的材料是糖和牛奶,这才是星巴克产品的精华。喜茶、奈雪の茶也没学Teavana那样真的卖100多款茶,而是推出了各种芝士奶盖、水果茶,简单说,就是有茶味的糖水。 

  卖有茶味的糖水比直接卖茶爽多了。

  首先,加入了牛奶、糖等配料,口感更偏甜,不仅有一定成瘾性,而且有茶叶调和,使得消费者味觉记忆较浅,喝完之后不会残留浓重味道,复购率比单纯的糖水、茶要高。

  其次,制作过程极易标准化,茶叶、牛奶、水果、芋圆、椰果、芝士、珍珠等的配置可以精确到以秒、克为计量,聘用学生作为临时工都能快速上手,不需要像炒茶老师傅那样几十年功力。

  最后,喜茶、奈雪の茶比起品茶场所,服务流程明显更短,品质也更标准化。目前,大多数现制茶饮店的服务环节仅包括点单、收银、打包等,顾客的需求也相对有限,因此现制茶饮店的服务品质容易得到保障,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达到统一标准,与品茶场所繁复的步骤截然不同。因此,茶叶品牌要做大规模,要么工业化,要么卖糖水。

  中国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局面形成已久,各路国产品牌都在尝试突围。相比打算收购更多的山地、种植更多的茶树,工业化的茶包、有茶味的糖水显然更可能做出长期复制成功的大市值公司。其中,茶包赛道有立顿强大的先发优势,竞争格局并不利于后来者,而喜茶、奈雪の茶的茶味糖水赛道反而更可能出现中国茶行业突围之战的胜利者。

  四、研报推荐

  华西证券的寇星(1#)在《中国茶叶:中国茶叶申请上市,A股茶行业将迎来第一股》中指出,公司处在行业上游,主要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核心客户为国内茶饮料巨头,包括统一、农夫山泉、三得利、今麦郎等国内外饮料生产企业。公司上市募资将着力建设普洱茶的产能项目和营销网络,提高产能、加强客户拓展能力。

  华创证券的王薇娜(2#)在《星巴克复盘与现状分析:大市值现制饮品公司之路》中复盘了现制饮品和星巴克北美区发展历程。她指出,现制饮料是高周转+高毛利率的生意,需要稳定的供应链、标准化的制作,才能逐步形成强势连锁品牌,通吃大基数客群。

  国信证券的陈梦瑶(3#)在《香飘飘:奶茶4.0时代,香飘飘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分析,国内奶茶行业经历冲粉奶茶、桶装奶茶、手摇茶和现调四个阶段。与需要开门店的现调、新中式茶饮相比,香飘飘作为冲泡奶茶龙头,目前在全国尚有一半左右的县级市及乡镇还未覆盖,未来需要加快覆盖空白区域,加快渠道拓展,才能保持增长。

作者:董小薇/姚书恒

支持:远川研究所消费组

找到约34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