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雪茶红雪茶颜色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盘点12种“奇葩茶叶”, 你尝过几种?

在历史的长河里,各种各样奇葩的制茶、饮茶方式也不断地创造出来。

今天就给茶友们分享一些“奇葩的茶叶”,看看有没有你尝过的呢?

混搭最奇葩:虫屎茶

虫屎茶,又名龙珠茶,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

湖南安化当地制作好的黑茶在存放过程中会招引许多安化特有的黑茶茶虫。

当这些小虫吃完黑茶后,便留下比芝麻还小的粒状排泄物,也就是虫屎,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就变成了可以饮用的虫屎茶。

广西除化香叶外还加糯米藤、野山楂等叶。

虫茶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和活性物质,可降暑消食,提神解渴,对痔疮及牙龈出血有一定疗效。

吃法最奇葩:琴鱼茶

“琴鱼茶”流传于皖南泾县,因用琴鱼制作而得名。

在阳春三月柳绿桃红时,当地人用特制的三角网等捕捞工具将琴鱼捞起后,趁着鲜活将鱼放进有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至橙黄色。

琴鱼茶随着沸水的冲泡,杯中立即会腾起一团绿雾。

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就好像在杯中摇摆游弋,如戏水、似遨游,可谓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琴鱼茶略带茶味,更有淡淡的腥味、咸味与鲜味,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茶汤饮后,可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其肉嫩酥软、咸中带甜,鲜美爽口令人欲罢不能。

工艺最奇葩:辫子茶

辫子茶是普洱茶的一种。

这种茶是将束状的茶人工编成惟妙惟肖的麻花辫子。

辫子茶是明清时期流传下来,保留在神秘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中的一种制茶工艺。

它的制作需要精选百年以上茶龄的古茶树,用其上好的茶青,单独杀青、单独压制,并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条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辫子特征。

普洱茶直至明清时期才被认知,辫子茶便是这个时期的佳作。

但因制茶工艺相当耗时耗力,逐渐淡出普洱茶的舞台了。

气味最奇葩:糯米香

糯米香普洱茶,是在普洱熟茶中加入一种名为“糯米香”的天然植物而得。

“糯米香”生长于西双版纳地区,含有珍贵的天然芬芳物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其香味类似新鲜的糯米散发的清香,因此得名“糯米香”。

其性质温和,清香,解渴,解毒,是西双版纳傣族常喝的天然饮料。

取一点沏了,汤色金黄,喝一口,滋味甘醇。

傣族人喜欢此茶,于是种于竹楼四周,以便随时采摘。

归属最奇葩: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出生在山清水秀的安吉,虽然名叫“安吉白茶”,却是绿茶一族哦!

之所以叫“白茶”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安吉白茶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在5%~10%,高于普通绿茶3~4倍,多酚类少于其他的绿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没有苦涩味。

但有意思的是,它的制法却完全是绿茶的工艺。

所以,哪怕它名称再奇葩,它也是属于绿茶的行列。

吃法最奇葩:油炸雀舌

这里的“雀舌”是指黄山毛峰中的极品。

将茶叶泡开沥干,放入油锅中炸炒并放入鸡蛋翻炒均匀,有没有像香葱炒蛋的做法?

这一盘算下来也是蛮贵的,茶叶这样吃,也是够奇葩了!

外形最奇葩:千两茶

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 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

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清道光年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当时陕西茶商为了能方便快捷地把黑茶运回陕西,就对黑茶包进行了改进:

把重量100两的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

随后,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慢慢地把茶叶重量增加到1000两。

从而诞生了千两茶。

千两茶的长约166厘米,周长约56-58厘米。

名字最奇葩:鸭屎香

凤凰单丛依据香型分就有十多种,茶百科人这些年来,几乎把凤凰单丛各香型茶制作推荐个遍了,什么黄枝香、蜜兰香、玉兰香、桂花香、姜花香、芝兰香、茉莉香、夜来香、肉桂香、杏仁香等等,但最奇葩的莫过于“鸭屎香”。

据说是因为这茶太香了,乡里人评价这茶香气浓,韵味好,便纷纷问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

茶农怕被人偷去,便说是 “鸭屎香”。

至于味道,绝不是鸭屎般的味道,其实我们一直把它归属于“杏仁香”型,浓郁的花、果香丰富喜人,而成为网红茶。

粗细最奇葩: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是工夫红茶,简称“九曲红”。

原产自杭州西湖区周浦乡一带,与西湖龙井齐名。

九曲红梅为浙江名茶中唯一的红茶,更被誉为浙江茶区“万绿丛中一点红”。

著名的弘一法师曾赋诗道:“白玉杯中玛瑙色,红唇舌底梅花香”,来赞美九曲红梅独特的梅花香。

说到九曲红梅的奇葩之处,就在于它的干茶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互相勾在一起,恰似是一副难分难舍的样子。

原料最奇葩: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皖西金寨、霍山境内,又因形似瓜子(葵花子),而得此名。

都说茶树芽头是精华,可六安瓜片就是这么任性,芽头不要!

在采摘过程中去掉了芽和梗,所以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单片叶子制成的茶。

绿茶讲“嫩”,就好比这个小鲜肉盛行的年代。

瓜片倒好,非要炼就出一身“虎背熊腰”才公诸于众。

颜色最奇葩:雪茶

在云南的雪山之巅,生长着一种神秘的“茶”。

它只在高寒的山区生长,既不是茶树,也不能人工栽培,他是上帝栽培的茶,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雪茶”。

雪茶出产于区内玉龙雪山、牦牛山、药山等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属地衣类茶科植物。

状如空心草芽,重量极轻,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

白雪茶有两个种,雪地茶和地茶,云南民间所使用的雪茶一般为这两个种的混杂。

这两个种形态特征较为相似,生长在海拔约4500米的高山草甸或岩面薄土。

雪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平肝降火、滋阴润肺降压等药用价值。

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雪茶就有所记载:“出滇南,色白,久则微黄,以盏烹瀹,清香迥胜。”

造型最奇葩:苦瓜茶

苦瓜茶也叫苦瓜铁观音,产自福建安溪。

苦瓜茶和柑普茶性质差不多,用陈年的铁观音和苦瓜制作而成。

将陈年铁观音放入苦瓜内,通过烘焙工艺进行加工制作,不仅具有铁观音的醇厚,还具有苦瓜的下火作用。

虽然外形确实奇怪,但滋味还不错,口感醇厚,余韵浓浓。

注:内容转自茶资讯,部分图源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以茶入菜——茶入凉菜

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和人体代谢的能量来源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从吃茶树鲜叶,到煮粥,加辅料,成为食品,一直到今天独树一帜的膳食——茶膳,经历了几千年。

茶膳是将茶作为食品、菜肴、小点和饮料的制法和食用方法的总和,是食文化与茶文化紧密融合发展的结晶,是颇具特色的中餐。

茶膳有多种形式,主要分类如下: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茶入凉菜。

 

茶入凉菜一般选择细嫩芽叶的成茶,泡发后与食材拌在一起,或者直接将泡好的茶叶挂上面糊油炸,或者将茶叶磨成粉直接入菜……茶叶的清香与食物原本的香味结合在一起,是无比美味的创意。

 

茶马相伴(拌)



材料:马兰头200克,香干2块,雨花茶5克,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

1.沸水冲泡茶叶,沥去汁,取茶叶待用。

2.马兰头洗净以沸水略烫,捞起后拌入茶叶切碎。

3.香干洗净,切丁。

4.三种碎丁与调料拌匀,用圆柱形容器盛放或用手揉成随意形状即可。

 

特点:此菜菜名出自古代“茶马交易”的经济文化交流现象,意在发展茶文化。菜肴茶香菜美,叶绿素含量极高,马兰头清火败毒,异香爽口,是下酒好菜。在春天的时候吃这道菜,能很好地预防流感,防止春季上火。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23.3

脂肪

8

碳水化合物

11.4

膳食纤维

2.1

热量

853千焦

318.3毫克

336.6毫克

23毫克

维生素C

2毫克

维生素E

1毫克

茶多酚

100毫克

 


茶香沙拉



材料:胡萝卜、莴笋、雪花梨各100克,碧螺春茶3克,蛋清型沙拉酱、松子仁、盐各适量。

 

做法:

1.胡萝卜、莴笋、雪花梨洗净,切宽8毫米的丁,置纯白盘中备用。

2.在玻璃杯中注入七成80℃左右的热水,将去掉杂梗、杂叶的碧螺春放入杯中,茶叶舒展开即倒掉茶汤,留茶叶剁碎备用。

3.临上菜前,用沙拉酱拌菜即可。特点:这款菜红、绿、白三色相间,色彩丰富,在沙拉酱上点缀上卷曲的碧螺春,更是体现了一种优雅的气质。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1.2

脂肪

1.6

碳水化合物

20.3

膳食纤维

2.5

40.8毫克

71.7毫克

1.3毫克

胡萝卜素

1.4毫克

维生素C

28.2毫克

维生素E

0.6毫克

茶多酚

60毫克

 


茗缘贡菜



材料:水发贡菜150克,黄山毛峰茶5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开水泡发茶叶,迅速捞出备用。

2.贡菜切成3厘米长,温水发泡。发至脆感较好时,与茶叶及调料拌匀即可。

 

特点:本菜颜色翠绿,香脆爽口,非常适合佐酒食用。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2.9

脂肪

0.2

膳食纤维

2.5

热量

46千焦

30毫克

71.6毫克

4.7毫克

维生素C

3毫克

维生素E

1毫克

茶多酚

100毫克

 


茶卤肉



材料:五花肉1000克,信阳毛尖茶15克,大料、花椒、盐、料酒各适量。

 

做法:

1.将五花肉洗净,放入盛凉水的高压锅内。

2.茶叶用纱布包好,投入锅内,并加入大料、花椒、盐和料酒。

3.盖好锅盖,用大火烧至限气阀鸣响,改用小火煮30分钟。

 

特点:本菜色泽红亮,清香爽口,茶香味较浓,下酒佐餐均宜,为茶膳冷盘菜。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100.1

脂肪

598

碳水化合物

14.2

热量

2424千焦

108.7毫克

1038.6毫克

16.2毫克

膳食纤维

2.2

维生素C

6毫克

维生素E

3毫克

茶多酚

300毫克

 


炸雀舌



材料:芽头肥壮的黄山毛峰茶10克,鸡蛋1个,盐、味精、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将茶叶置杯中,用开水润发,留茶叶备用。

2.将鸡蛋与调料调匀,给发好的茶叶均匀上浆,先后入火炸两次方可。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35.7

脂肪

9

碳水化合物

79

热量

1919千焦

178.6毫克

300.1毫克

7.3毫克

膳食纤维

2

维生素C

4毫克

维生素E

2毫克

茶多酚

200毫克

 


滇红烤墨鱼



材料:云南红茶5克,新鲜墨鱼2条,姜片、料酒、糖、味精、盐各适量。

 

做法:

1.云南红茶用研钵磨成粉,墨鱼洗净。

2.将红茶粉与各味调料配好,连同墨鱼一起放入锅内,微火煮1~2小时。

3..熟后摊凉,切成条状装盘,浇些原汁即可。

 

特点:本菜松软可口,有弹性,闽南风味,是佐酒佳肴。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27.7

脂肪

1.4

碳水化合物

4.5

热量

535千焦

38.3毫克

309.6毫克

1.9毫克

膳食纤维

0.7

茶多酚

100毫克

 


绿毫沙拉



材料:雨前绿毫3克,土豆3个,鱼子酱5克,胡萝卜少许,草莓、红绿樱桃数枚,盐适量。

 

做法:

1.雨前绿毫用研钵磨成茶粉。土豆、胡萝卜煮熟去皮,压成泥状。

2.将土豆泥、胡萝卜泥、鱼子酱、茶粉拌匀,略放点盐,再拌匀置入盘中,点缀上红绿樱桃和草莓,放凉即可。

 

特点:本菜在淡绿色的土豆泥上点缀了红绿樱桃,色彩俏丽,口感软绵,入口即化。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5.6

脂肪

1.2

碳水化合物

34.2

热量

644千焦

31毫克

133.8毫克

2.8毫克

膳食纤维

1.2

维生素C

37.2毫克

维生素E

0.6毫克

茶多酚

60毫克

 


白雪乌龙



材料:嫩豆腐1块,乌龙茶5克,松花蛋1~2枚,榨菜10克,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

1.嫩豆腐切片,装入盘中。

2.乌龙茶用微火熏烤,再用研钵磨成粉。过筛,细末留用。

3.松花蛋切成丁。榨菜切碎。

4.嫩豆腐排于盘子内,将茶粉、盐撒上。榨菜、松花蛋铺在豆腐上,浇上香油即可。

特点:下酒菜肴,清爽嫩滑。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39

脂肪

24.3

碳水化合物

6

热量

1831千焦

628.5毫克

719毫克

6毫克

膳食纤维

1.2

维生素E

2毫克

茶多酚

200毫克

 


祁糖红藕



材料:祁门红茶20克,藕1000克,糯米200克,冰糖250克,砂糖100克。

 

做法:

1.祁门红茶取汁。

2.糯米淘净,藕取较直的部分,切去一头。

3.糯米、砂糖拌均匀,灌入藕孔,拍实。

4.藕段入锅,以水淹没上火,煮至开锅,改小火煮3~4小时,放入茶叶、冰糖,再煮2~3小时。

5.取出藕段待凉,切片,入盘,浇汁。

 

特点:藕茶相染,色气双馥,咬口弹性,甜而不腻;红茶养胃、莲藕富含营养,相得益彰,为小吃、佐酒之佳品。

 

主要营养成分

名称

含量

蛋白质

38.2

脂肪

4.5

碳水化合物

627

热量

6855千焦

550毫克

548.7毫克

33.9毫克

膳食纤维

2.96

维生素E

1.1毫克

茶多酚

978毫克


 

<完>


云南普洱茶文化——做有视角、有深度、有情怀、有温度的茶文化微信公众推广平台。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茶界一些“奇葩茶叶”,看看有没有你尝过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世界上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在历史的长河里,各种各样奇葩的制茶、饮茶方式也不断地创造出来。
  今天就给各位介绍一些“奇葩茶叶”,看看有没有你尝过的呢?

  1.混搭最奇葩:虫屎茶
  虫屎茶,又名龙珠茶,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
  湖南安化当地制作好的黑茶在存放过程中会招引许多安化特有的黑茶茶虫。
  当这些小虫吃完黑茶后,便留下比芝麻还小的粒状排泄物,也就是虫屎,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就变成了可以饮用的虫屎茶。
  广西除化香叶外还加糯米藤、野山楂等叶。
  虫茶含有多种营养成份和活性物质,可降暑消食,提神解渴,对痔疮及牙龈出血有一定疗效。
  2.吃法最奇葩:琴鱼茶
  “琴鱼茶”流传于皖南泾县,因用琴鱼制作而得名。
  在阳春三月柳绿桃红时,当地人用特制的三角网等捕捞工具将琴鱼捞起后,趁着鲜活将鱼放进有茶叶、桂皮、茴香、糖、盐等调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净除湿,再用木炭火将其烘干至橙黄色。
  琴鱼茶随着沸水的冲泡,杯中立即会腾起一团绿雾。
  清澈的茶汤中琴鱼就好像在杯中摇摆游弋,如戏水、似遨游,可谓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琴鱼茶略带茶味,更有淡淡的腥味、咸味与鲜味,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茶汤饮后,可将鱼干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其肉嫩酥软、咸中带甜,鲜美爽口令人欲罢不能。

  3.工艺最奇葩:辫子茶
  辫子茶是普洱茶的一种。
  这种茶是将束状的茶人工编成惟妙惟肖的麻花辫子。
  辫子茶是明清时期流传下来,保留在神秘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中的一种制茶工艺。
  它的制作需要精选百年以上茶龄的古茶树,用其上好的茶青,单独杀青、单独压制,并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条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辫子特征。
  普洱茶直至明清时期才被认知,辫子茶便是这个时期的佳作。
  但因制茶工艺相当耗时耗力,逐渐淡出普洱茶的舞台了。
  4.气味最奇葩:糯米香
  糯米香普洱茶,是在普洱熟茶中加入一种名为“糯米香”的天然植物而得。
  “糯米香”生长于西双版纳地区,含有珍贵的天然芬芳物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其香味类似新鲜的糯米散发的清香,因此得名“糯米香”。
  其性质温和,清香,解渴,解毒,是西双版纳傣族常喝的天然饮料。
  取一点沏了,汤色金黄,喝一口,滋味甘醇。
  傣族人喜欢此茶,于是种于竹楼四周,以便随时采摘。

  5.归属最奇葩: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出生在山清水秀的安吉,虽然名叫“安吉白茶”,却是绿茶一族哦!
  之所以叫“白茶”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安吉白茶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在5%~10%,高于普通绿茶3~4倍,多酚类少于其他的绿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没有苦涩味。
  但有意思的是,它的制法却完全是绿茶的工艺。
  所以,哪怕它名称再奇葩,它也是属于绿茶的行列。
  6.吃法最奇葩:油炸雀舌
  这里的“雀舌”是指黄山毛峰中的极品。
  将茶叶泡开沥干,放入油锅中炸炒并放入鸡蛋翻炒均匀,有没有像香葱炒蛋的做法?
  这一盘算下来也是蛮贵的,茶叶这样吃,也是够奇葩了!
  7.外形最奇葩:千两茶
  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
  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清道光年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当时陕西茶商为了能方便快捷地把黑茶运回陕西,就对黑茶包进行了改进:
  把重量100两的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
  随后,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慢慢地把茶叶重量增加到1000两。
  从而诞生了千两茶。
  千两茶的长约166厘米,周长约56-58厘米。

  8.名字最奇葩:鸭屎香
  凤凰单丛依据香型分类有十多种,什么芝兰香啦,肉桂香啦,但最奇葩的莫过于鸭屎香。
  据说是因为这茶太香了,乡里人评价这茶香气浓,韵味好,便纷纷问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
  茶农怕被人偷去,便说是“鸭屎香”。
  至于味道,绝不是鸭屎般的味道。
  9.粗细最奇葩: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是工夫红茶,简称“九曲红”。
  原产自杭州西湖区周浦乡一带,与西湖龙井齐名。
  九曲红梅为浙江名茶中唯一的红茶,更被誉为浙江茶区“万绿丛中一点红”。
  著名的弘一法师曾赋诗道:“白玉杯中玛瑙色,红唇舌底梅花香”,来赞美九曲红梅独特的梅花香。
  说到九曲红梅的奇葩之处,就在于它的干茶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互相勾在一起,恰似是一副难分难舍的样子。
  10.原料最奇葩: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皖西金寨、霍山境内,又因形似瓜子(葵花子),而得此名。
  都说茶树芽头是精华,可六安瓜片就是这么任性,芽头不要!
  在采摘过程中去掉了芽和梗,所以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单片叶子制成的茶。
  绿茶讲“嫩”,就好比这个小鲜肉盛行的年代。
  瓜片倒好,非要炼就出一身“虎背熊腰”才公诸于众。

  11.颜色最奇葩:雪茶
  在云南的雪山之巅,生长着一种神秘的“茶”。
  它只在高寒的山区生长,既不是茶树,也不能人工栽培,他是上帝栽培的茶,他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雪茶”。
  雪茶出产于区内玉龙雪山、牦牛山、药山等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属地衣类茶科植物。
  状如空心草芽,重量极轻,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
  白雪茶有两个种,雪地茶和地茶,云南民间所使用的雪茶一般为这两个种的混杂。
  这两个种形态特征较为相似,生长在海拔约4500米的高山草甸或岩面薄土。
  雪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平肝降火、滋阴润肺降压等药用价值。
  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雪茶就有所记载:“出滇南,色白,久则微黄,以盏烹瀹,清香迥胜。”
  12.造型最奇葩:苦瓜茶
  苦瓜茶也叫苦瓜铁观音,产自福建安溪。
  苦瓜茶和柑普茶性质差不多,用陈年的铁观音和苦瓜制作而成。
  将陈年铁观音放入苦瓜内,通过烘焙工艺进行加工制作,不仅具有铁观音的醇厚,还具有苦瓜的下火作用。
  虽然外形确实奇怪,但滋味还不错,口感醇厚,余韵浓浓。(来源:茶道品味,图片来源:茶友网图库)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