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茶投茶量

找到约974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盖碗、玻璃杯、保温杯,不同的白茶冲泡方式,请适时调整投茶量!

【01】

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润养着一代代的国人。

煎炒烹煮煲,焖炸蒸烩汆等丰富的烹饪技巧做出来的菜肴,牢牢抓住了不少国人的中国胃。

但是,中国菜似乎是最难学习的菜系。

不少做菜教程里,都是放油适量,放盐少许的操作。

中国菜肴烹饪里的适量,实在是难以准确把握的一门精髓。

若是将这些调料比例更加精确些,对于中国美食的传承和传播,更有裨益。

品饮白茶,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投茶量多寡的问题上,若是随性而行,也是难以得出一杯好茶的。

不少专业的品茶中,都会用到精准的克秤,以便冲泡出最为适宜的茶水比例。

茶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品饮白茶,若想茶汤滋味更好,在投茶细节上,可要多加留意了。

投茶量多一点,或是少一点,滋味都有不同,下面来具体细说。


【02】

投茶量过多,滋味太浓,不利于健康。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长期饮用过浓重的茶汤,对于身体健康有着影响。

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士来说,更是如此。

白茶的制茶工艺简朴,不揉不炒,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本味。

在新白茶中,富含有许多的茶多酚、茶氨酸等,分外鲜爽提神。

但若是茶汤中,茶水比例太过浓重,茶多酚、咖啡碱物质过多释放,茶味会苦涩不堪。

经过多年存放之后,白茶在静静的沉淀转化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随着转化,含量逐渐升高。

品饮老白茶,强大的自由基可以抗氧化抗衰老,此外对于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来说,也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

但是冲泡白茶的时候,茶味同样不宜过浓重。

品茶,适口为珍,过犹不及。

因此,在品饮白茶的时候,需要注意适时的调整投茶量。

品质好的高山老白茶,内质丰富,在品饮的时候,投茶量可以稍微减少。

品饮白茶,冲泡和煮饮两种不同的方式下,投茶量也是不同的。

在品味白茶时,梗叶条索完整的白茶,表面都附着一层厚厚的蜡质层,有利于内质物徐徐释放。

叶片破碎情况较多的白茶,内质物在冲泡时,失去了缓冲,一遇水变会磅礴而发。

因此同样的白茶,碎茶情况较多的情况下,投茶量也要注意适时调整。

此外,茶汤的浓淡,还与个人的口味喜好和冲泡习惯有关系。

若习惯闷泡出水,茶味自然会浓重异常。

因此,品饮白茶,投茶量的多少,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下面简单例举一二,白茶的品饮,投茶量到底该怎么定。

但是老话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最佳茶水比例到底如何,还得依据茶友们的口味和实际泡茶情况,具体来定。

毕竟,实验才能出真章,品饮白茶,下文的投茶量比例,仅供茶友们参考。

【03】

白瓷盖碗冲泡白茶,需要投茶多少?

110ml标准大小白瓷盖碗冲泡白茶投茶5克,这是一组最佳的黄金配比。

盖碗冲泡白茶,5克的投茶量,是与白瓷盖碗的特性离不开关系的。

【白瓷盖碗的特性】

在市面上,最常见的白瓷盖碗器形,容量在110ml左右,不大不小。

这样标准大小的白瓷盖碗,除了方便投茶量的确定外,实际的好处也不少。

大小适中的盖碗,抓握提起出汤的时候,手感适宜,利于倾倒出汤。

试想下,若是过大的盖碗,在提起的时候,分量重,这般笨重的盖碗,在单手提起来出汤的时候,容易把握不准,轻者将盖碗打翻,重者则会引起烫伤。

而容量过小的盖碗,也日常泡茶中,也有不实用的地方。

试想,若是容量过小的白瓷盖碗,冲泡秋寿眉散茶,梗叶虬髯的寿眉老翁,根本无地安放。

此外,容量过小的盖碗,投茶量不好把握,容易使得茶汤过浓重。

要是二三好友共同品茗的情况下,容量过小的盖碗,泡出来的茶汤并不便于分饮。

【盖碗冲泡快出水,茶味不易浓】

因此,在市面常见的标准大小白瓷盖碗中,投白茶5克冲泡是没有问题的。

盖碗的器形设计为敞口大肚的模样,这样一来,在冲泡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倾倒沥出茶水。

不会使得白茶闷泡在其中,导致茶味过于浓重苦涩。

对于内质丰富的白茶来说,在用盖碗冲泡的时候,需要掌握快出水的秘诀。

天下武功,为快不破。

盖碗冲泡白茶,在前五冲的时候,是最需要快出水的,此时,坐杯是极大的禁忌。

注水完成后,盖上杯盖,在前五冲时,快出水最佳的是,5秒内彻底将茶水沥干。

此时若是动作稍慢,白茶内质过多释放,茶味会变得苦涩不堪,还会影响后续冲泡的耐泡性。

在随后的冲泡中,茶友们可以根据茶汤颜色变化和个人口味,适时延缓出汤时间。

【04】

保温杯、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量需注意什么。

对于冲泡白茶来说,最佳的品饮方式,是用白瓷盖碗冲泡。

感受白茶一冲冲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变化,最为悠然。

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泡茶品茶,保温杯、玻璃杯也属于泡茶的选择。

那么,用保温杯、玻璃杯冲泡白茶,投茶量需要注意什么么?

用不同的茶具泡茶,投茶量需要适时调整。

在用保温杯、玻璃杯泡白茶的时候,由于茶叶长时间的浸泡其中,投茶量需要减少。下面来细看。

【保温杯泡白茶,要注意什么?】

天气渐冷,为了随时方便有温热的茶汤可饮,保温杯成了不少茶友的泡茶选择。

保温杯由密封保温性能极佳的内胆组成,能长时间保持高温。

保温杯这一高温闷热的环境,对于风味鲜爽的白茶来说,实在不是一个泡茶的好选择。

若是想用保温杯品饮白茶,更建议先用盖碗冲泡白茶后,将茶汤倒入保温杯中存着,方便品饮。

若是用保温杯直接泡白茶,这样高温闷热的情况下,300ml的保温杯,投放1克-1.5克白茶干茶即可,投茶过多,滋味会苦涩浓重不堪。

在使用保温杯泡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内胆的清洗,否则茶垢容易集聚其中,容易滋生细菌,并不卫生。

茶友们在选用保温杯的时候,需要选用品质过关的,内胆不宜出现铁味等,影响茶香风味。

【玻璃杯泡白茶,需要注意什么?】

通透小巧的玻璃杯,是不少都市人群的泡茶方便选择。

在办公桌前,随手拿玻璃杯泡上一杯馥郁清香的白茶,提神清爽。

看着玻璃杯中的茶叶片上下漂浮,也不失为一种极佳的休闲放松体验。

对于玻璃杯泡白茶来说,300ml的玻璃杯,投茶1.5克-2克即可。

由于内质丰富的白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投茶量不宜过大,过多投茶,不仅会造成茶水出现苦涩味,影响口感,还会造成茶叶的浪费。

天气渐冷,拿玻璃杯泡白茶,散热快,需要及时趁热饮用。

若是放置到完全冷却,白茶汤水的风味会有所影响。

【05】

白茶煮着喝,投茶量大有讲究。

天气渐冷,冬日煮白茶,暖身舒心,正为适宜。

若将白茶煮着喝,投茶量需要怎么调整呢?

先看看看什么样的白茶适合拿来煮。

白茶制茶工艺简朴,保留大量的天然营养。

在新白茶中,内质处于尚未收敛的状态,一冲泡,鲜爽的风味得以激发。

因此,这般急性子的新白茶,若是拿来煮着喝,是不适合的。

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白茶的内含物变得收敛,陈年的白茶,风味变得甘醇温和。

因此,经过时间沉淀的陈年白茶,适合拿来煮。

无论是陈了一两年的陈白茶,还是存上了三年五载或是年份更久的老白茶,都适合拿来煮着喝,茶汤滋味分外绵柔悠长。

将白茶煮着喝,由于长时间的沸煮,投茶量需要减少。

就拿煮三年陈的老寿眉饼来说,直接煮干茶的情况下,注水400ml情况下,搭配2.5-3克即可。

将白茶煮着喝,若想茶味更醇美甘香,也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

一是:水沸投茶。

茶壶中的水烧到沸腾状态后,再投放茶叶。

对于内质丰富的老白茶来说,若是冷水投茶,滋味会提前过多释放,会造成滋味偏重。

二是:沸煮时间不需要过长。

第一壶茶水,投干茶进去后,沸煮上半分钟,即可出汤品饮。

第二壶茶水,可以稍微延长至沸煮一分钟。

一次类推,茶友们可以根据茶汤颜色浓淡变化,适时调整。

三是:后续煮茶续沸水、留母汤

第一壶茶汤煮好后,需要留1/5的汤水以作母汤,方便后续煮茶的滋味中和。

能后续煮出来的茶,滋味更好,让白茶更耐煮。

在后续煮茶过程中,需要添加沸水注入煮茶。道理,和前面沸水投茶是一样的。

注意好这两个细节,可以让后续煮出来的白茶,风味更佳,也更耐煮。

【06】

在品味悠悠鲜爽的白茶时,想起来一个故事。

近代文人胡适曾经创作过一个知名的人物,差不多先生。

用来对处世不认真态度的讽刺。

在为人处世之中,敷衍苟且自然是不可行的。

品茶,也有同样的智慧。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差不多就行的投茶量,也是不可行的。

随意抓一把,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对茶味造成影响。

因此,茶友们在品味白茶的时候,对于投茶细节的多寡要注意。

根据不同的品饮方式,适时调整投茶量!

投茶量,一款白茶口感浓淡的命门!

《1》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比较重?


看到这个问题,不少人下意识会觉得,铁比较重,但转念一想,就能发现问题的不对劲。


这设问其实是个陷阱,同样重量的一斤棉花和铁,自然是一样重!


生活中,这类需要转念一想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被称之为脑筋急转弯。


在泡茶喝茶过程中,也常会遇上,需要转念一想,才能想明白的问题。


如盖碗冲泡白茶,110ml盖碗搭配5克干茶,这是组绝佳的黄金茶水比例,能得出大部分人均为适宜的茶味。


但,在实际投茶过程中,没有经过精准克称的测量,而是随意的凭手感,抓一捧投茶,很容易出现误差。


这不,同样重量的白毫银针和秋寿眉,体积蓬松的秋寿眉,视觉上极其容易出现误差,看起来比白毫银针多。


身旁有位朋友,前不久提过,喝白露茶,总觉得味道有点淡,不够有味。


当时想着,或许是这位朋友,喝惯了焙火的岩茶,相对口味更为清润的寿眉茶,喝着或许不习惯,所以也没多想。


到后面看过晒图后,才发觉问题是出在了投茶上,他随手抓了一捧寿眉投进盖碗,看起来枝横叶阔,满满当当的,其实分量并没有达到。


难怪他要觉得,白茶中口碑极好的白露茶,喝起来觉得滋味淡了,感情问题是出在投茶量上。


冲泡白茶,要想得出恰当的茶滋味,投茶多与少,十分关键。


那么,冲泡白茶,在投茶方面需要留意什么呢?





《2》


投茶凭感觉,完全不靠谱!


泡茶喝茶,若想让一款茶,经过冲泡后,达到最佳的状态,投茶数量一定要精准。


就像一位步步生莲的美人,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需要恰到好处,才能得出摄人心魄的美。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投茶也一样,多一分则苦,少一分则寡。


若投茶量过多,则茶味过于浓重苦涩。


若投茶量过少,则达不到其最佳状态。


唯有,投茶精准确切,才能得出汤水盈盈、芳香扑鼻、淳和有浆感、香得有层次的好白茶汤来。


看到这里,有茶友会说,凭手感抓,哪里能次次都那么准确呢?肯定是有时候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


是的,如果用手抓茶,自然不可能那么计量精准。


尤其白茶品类和形态多样,散茶和饼茶、春茶和秋茶,芽叶体积差异都非常之大。


哪怕单是就春白茶来说,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此三者,采摘的芽叶品级不同,体积大小,自然全然不同。


SO,在泡茶投茶过程中,要想确切把握投茶量,需要借助仪器的测量,一般来说,一把小巧的家庭克秤,精确到小数点后1到2们的,即可。


借助克称的精准测量,在最为恰当的茶水比例下,方能得出一款白茶最佳风采,试出一款白茶的好与坏。



【茶友提问:5克的寿眉散茶,体积蓬松,该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一个最为常见的110ml白瓷盖碗,搭配上5克梗叶虬髯的秋寿眉散茶,给人的外观视觉,有点儿局促。


不少人看到满满一个盖碗内,都装满秋寿眉的梗与叶,会觉得投茶量太多了,或是为什么不换个容量大点的盖碗,茶叶在里面完全无法舒展,难以泡开。


但其实,寿眉散茶,由于其粗大宽阔的梗与叶,十分占空间,体积蓬松,盖碗内留有不少的缝隙。


是以,若想让寿眉散茶在盖碗内部更为妥当的安置,不妨将其直挺挺的茶梗,稍加拗折,让其在盖碗内,安置得更为妥当。


再不然,可以稍微改用大些的盖碗,用120ml的盖碗冲泡秋寿眉散茶。盖碗容量不宜选过大,过大的盖碗,注水后十分重手,一不留神拿不稳,就有烫伤的风险。



茶友提问:压制紧实的白茶饼,投茶要不要精准?】


白茶饼,由散茶压制而来,一般而言,5克的干茶,量不多,在白茶饼上只需要撬出薯片般的茶饼薄片,即可。


但由于白茶饼经过压饼工序,其内部分茶叶片,在压制过程中,细胞壁发生破裂,部分内质物析出,黏附在茶饼叶片上,经过干燥后,停留在茶饼叶片上。


是以,在泡白茶饼时,一接触到水,茶饼叶片这部分内质物,便会析出溶入茶汤中,形成甘醇的茶汤滋味。


浓缩就是精华,在白茶饼上有着相应的体现。


so,别看白茶饼的体积小,它的分量其实并不小。


在泡茶投茶过程中,需要借用克称测量,撬出适当的茶饼薄片。


若是随意的掰开一块白茶饼,投茶量必然大大超标,茶味必然会苦涩不已,令人难以下咽。


(从注水到出汤,全过程仅10秒)



《3》


不同的茶具泡白茶,投茶量有何不同?


冲泡白茶,110ml白瓷盖碗,搭配上5克干茶,是组黄金茶水比例。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冲泡白茶,金科玉律般,恒定不变的茶水比例。


在使用不同的茶具冲泡白茶时,投茶量要相应的作出改变。


茶友提问: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量该如何?】


玻璃杯泡白茶,意味着茶与水,要长时间进行接触,难以做到像盖碗一般,快速彻底的将茶汤倾倒出来。


是以,在使用玻璃杯泡白茶前,投茶量上,宜少不宜多。


品质好的白茶,用玻璃杯冲泡,是种委曲求全的选择。


毕竟,冲泡白茶,最为适宜的茶具,是用盖碗一冲一冲地泡,将其不同冲泡次数下,浓淡清浅的精彩韵味,尽情释放。


然,在日常办公场合或是条件有限的喝茶场合下,玻璃杯泡茶,不失为一个品味到白茶鲜香甘醇茶味的好选择。


使用玻璃杯冲泡白茶,常见的230ml玻璃杯,搭配上1-1.5克干茶即可。


若是办公场合下,没有精准的仪器帮助测量,浅浅的将玻璃杯底部覆盖一层,即可。


总而言之,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问题上,唯一个原则,宜少不宜多!



茶友提问:将白茶煮着喝,投茶该如何?】


煮饮,是指让茶在高温的沸煮过程中,激发其能量,煮出甘香绵柔的好茶汤。


将白茶煮煮着喝,在投茶比例的把握上,村姑陈的惯用比例如下:


一个600ml的玻璃茶壶,注水400ml的情况下,投白茶干茶2-2.5克即可。


茶壶煮茶,注水量不宜过多,最多不能没过壶嘴位置,否则烧沸后,会有溢出烫伤的风险。


将白茶煮着喝,为了煮出醇和有质感的茶汤,需要选择有一定年份的白茶,经过时间的沉淀转化后,茶味变得温和甘醇,这样的陈白茶和老白茶,方才适宜煮着喝。


在具体的煮茶过程中,为了得出浓淡得宜的茶味,不易长时间一直沸煮。


在开始煮第一壶茶时,煮茶先煮水,水烧沸后将茶投入,待到睡眠再次沸腾后,沸煮上半分钟,转文火温上半分钟,即可倒出茶汤品味。


煮茶时,可以煮干茶,也可以煮盖碗冲泡过后的叶底,用盖碗泡了六七冲后的老白茶,该用煮茶的方式,将其深处的内质物,彻底逼发,将茶味更为妥当的利用。


在煮白茶叶底时,可以直接沿用盖碗内泡开后的5克叶底,用茶夹将茶移入壶内,进行煮茶。


在煮茶过程中,需要根据叶底的内质物剩余量多寡,茶汤的颜色变化和个人口味,适当的调整煮茶时间。




《4》


为什么白茶可以煮,却不能长时间闷泡?


煮茶与泡茶,两者根本上,是两种不同的泡茶方式,同样的白茶,内含物析出和释放程度,全然不同。


用盖碗冲泡白茶,注入沸水,茶在与水相遇时,内质物便会磅礴而发。


此时,为了得出好滋味,需要快速彻底的倒出茶汤,若出汤速度慢,白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过多析出,破坏茶汤滋味的平衡,茶味就会变得苦涩不堪。


而将白茶壶煮,内质物释放的过程,是全然不同的。


在煮茶的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不断的往上升。


在持续的高温逼发下,煮老白茶,其内深藏的茶多糖,果胶物,以及多种茶氨酸物质析出,溶入茶汤,组成绵柔浓郁的好茶味。


冲泡和煮饮,同样的白茶,经历的是不同的机遇,各有各的风采。


故而,白茶可以煮,却不能长时间闷泡。


煮可以煮出浓郁的茶汤,闷却只能闷出苦涩的“毒液”。




《5》


一款白茶,泡出来滋味浓淡不得宜,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于茶本身而言,产地不好,工艺不当,保存失误的白茶,内质物少而寡,自然难以泡出好滋味。


于冲泡的方式而言,因素会有很多。


选择的水不对,水质太差或是温度不足,影响茶味释放;


选择的容器不对,用容量超大的盖碗泡茶,茶味会被稀释变淡;


选择的浸泡时长不对,时间过长或过短,茶味的浓淡会受影响。


最后,茶味的不对劲,还和投茶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


不同的茶具泡茶,适用的茶水比例不同。


在投茶过程中,随意的抓一捧,而非精准测量,会影响茶味呈现的效果。


弱水三千,取之一瓢,是豁达舒朗。


一大箱茶,抓一大捧泡茶,是乱弹琴

白茶饼怎么煮?这三要素占主导作用,水温、投茶量、煮茶时间!

1

煮茶,是盖碗、玻璃杯泡法补充形式。

有了煮茶的存在,白茶的风味呈现更具多样化,如烹饪手法能带来全然不同的味蕾体验。同一种食材,煸炒、油炸、白灼……食材的质感难以重复。

为何茶友们独爱煮茶?

煮茶,所营造的意境,是温暖的。

煮茶,所激发出的茶香,是丰盈的。

煮茶,所带来的茶汤,是细腻、柔软、温和的。


老茶白毫银针,在岁月作用下,毫香转化成了浓郁的药香和稻谷香。拿玻璃壶煮了,满屋子都是沉沉的药香稻谷香,像极了丰收时节晒谷场上的香气。

年份老的白牡丹,药香成了主角,花香殿后,压制成饼后,这种香气主次更加分明。拿玻璃壶煮了,满屋的草药香里带着清甜的花香,这股药香令人联想起小时候感冒吃的汤药,捂上被子,发一身的汗,便觉得身体舒畅。

还有真正的老寿眉,2013、2014、2015这几个年份的老寿眉、秋白露饼,撬一片煮一煮,不消片刻,空气里便全是温暖的枣香和药香,还有陈香和花香......

这些,都足以打动人心,愿意试一试煮茶所带来的独特感官体验。

煮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真切切考验技巧。从原料到茶器再到具体煮茶法,处处体现煮茶的精妙。


2

白茶饼,煮茶时备受宠爱的原料

白茶有两种形态,一是自然随性的散茶,自加工好后便被收集起来,是白茶最纯正的状态。二是经过简单塑形的饼茶,外观憨态可掬,携带方便。

散茶的优势,不少。如香气、口感最为自然妥帖,是白茶最真实的模样,冲泡时方便,直接称取出相应的重量即可。林林总总的好处,茶友们对散茶青眼有加。

纵使散茶有诸多好处,也无法阻止饼茶的走红。

散茶与饼茶,就是戏路完全不同的两个演员,受众群体不同,自然能各自混的风生水起。

与之相比,饼茶另辟蹊径,以“成熟”二字杀出散茶的包围圈。

即便饼茶在喝茶前需要撬茶,但这也无法阻止我们想感受饼茶的醇厚。


若说选择煮饼茶的原因,就在于饼茶的汤水要比散茶更加圆润,所陈化出的香气更为独特。你瞧那寿眉,散茶状态下就无法出现枣香,唯有那圆润小巧的饼茶,才有机会出现暖色调的枣香来。

这是工艺的馈赠,更是饼茶行走江湖的秘笈。

除了香气与口感独树一帜,饼茶在煮茶时还具备优势——耐煮。

白茶经过压制,叶片、茶梗紧挨在一起,将茶饼投入壶中煮茶,茶叶与沸水不断融合,经过水的作用,茶饼逐渐散开,释放滋味。

这种缓慢的释放速度,小小地提升了白茶的耐煮特性。

内在物质释放优哉游哉,也避免茶汤出现苦涩味的尴尬局面。

白茶饼的煮茶优势,可不必多说。为了能更好地体会白茶饼煮着喝的风味,以下三个细节,万望注意。万事俱备,距离好喝的白茶,你就差这三个细节了!


3

水温,不可忽视的煮茶细节!

煮茶的水温,常被人所忽视。说水温,实际上是就是谈论白茶饼的投茶顺序。

关于投茶顺序,通常有三种操作。

第一种:冷水投茶

选好煮茶的容器,也有不少的茶友突发奇想,我是不是可以用茶壶直接洗茶,注入沸水,洗一遍,正好壶嘴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然后再加冷水,静等水开。

第二种:热水投茶

这种操作,仍旧是利用茶壶的优势,使用沸水洗茶后,然后往茶壶里注入适量的沸水,开启电源,利用电能开始加热。


第三种:沸水投茶

第三种,则不利用茶壶洗茶。茶壶,还是老实地扮演煮水的角色。洗茶,借助白瓷盖碗完成。

等到茶壶里的水沸腾后,再投入洗过的白茶。

以上三种方式,您选择的是哪一种?

若是您手中的白茶饼,属于正宗高山白茶,村姑陈建议您请选择第三种投茶方式。

高山茶,内在物质充足,属于积极活跃分子。这些高含量的物质,稍微经过水温刺激,就能发光发热。

前两种投茶方式,茶和水接触的时间太长,咖啡碱、茶多酚容易过度释放,当这些物质含量超出我们口腔可承受范围时,苦涩味就此形成。

与原本清甜、甘醇、细腻的茶汤形成鲜明的对比,茶汤品质一落千丈。

尤其是冷水投茶,这是最不建议的操作。若不想让手中白茶成为草,最好还是避开冷水煮茶,选择沸水后投茶,才是最好。


4

投茶量适中,方可煮出浓淡相宜的汤!

投茶量,即茶饼要放多少。

控制投茶量,实际上是由注水量控制,水涨船高,水多茶量多,为的是让茶水比例处于完美状态。

下文,且以注水量400毫升为例,说说白茶饼煮茶时的投放量。

(备注:之所以选择400毫升水量,一是现在煮茶器容量600-800毫升比较小巧,注水400毫升煮茶时水不易溢出。二是400毫升水量适合饮用,若是煮太多反而浪费。)


1.煮干茶

煮干茶,投茶量宜少不宜多。

白茶饼具体投茶量,还需要看年份与等级。

如2014年的白牡丹饼(或者是其他年份的老茶白牡丹),干茶时的投茶量控制在1.5-2克足够。

白牡丹,芽叶娇嫩,内有比较多的咖啡碱,要是投茶量太大,煮出来的茶汤少了清甜感,多了苦味。

如果是煮2016年、2015年、2014年等年份比较老的寿眉饼,煮茶时投茶量控制在2-3克即可。寿眉,它梗粗叶大,咖啡碱含量低,煮出来不容易出现苦味。且粗大的茶梗,还为茶汤增加了甜度与稠度,让寿眉煮完后更加甜润、细腻、醇厚。

切记:干茶状态下,白茶饼物质充足,不宜投入太多干茶。


2.煮叶底

白茶饼,我们还会先用白瓷盖碗冲泡几次后,再改用煮茶法。

这种被泡过后的茶,我们也称它为叶底。

因茶饼被冲泡过几次,大部分物质已经被消耗,故而在煮茶的时候可以加大投茶量。

此处,有个小细节可分享。

投入叶底,我们可分次进行。

先往沸水里投入2/3的叶底,煮茶后,尝一尝茶汤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若是味道淡,可将剩下的叶底投入,继续煮茶。

这种分次投茶也有多种好处。一是避免一次性投入太多茶叶,造成茶汤苦涩。二是分次投放,可让茶汤滋味得以延续,浓淡适中。


5

煮茶,不必火力不间断,控制好时间是关键!

最后的一个细节,则是煮茶时间。

沸水投茶后,需要煮多久?是一直煮着等到茶汤变得深红橙黄,还是煮一段时间后就能喝?

可明确一点:煮高山白茶,最忌讳的就是长时间煮茶。

持续沸腾状态下,会加速茶叶中物质的释放速度,反复沸腾,使茶汤浓度不断增加。

这种浓烈的茶汤,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味蕾体验。相反,它反而会破坏你对一款好茶的印象。

故而,煮茶时间还需人为加以控制。同样,煮茶时间长短,要根据茶叶状态而定。


1.干茶

干茶,内质充足。在沸水投茶后,等到茶和水重新达到沸腾状态,就能关闭电源。这时候,电陶炉还会留有温度,此状态下,用余温再加热约十秒钟后,可感受第一壶茶的魅力。

若是煮白牡丹、白毫银针这类原料更嫩的茶,可缩短余温加热时间,甚至可以在关闭电源后直接倒出茶汤。


2.叶底

煮叶底,所需时间更长。

因经过之前几次的冲泡,内在物质大部分被消耗,浅表层的物质少。要想茶汤有滋味,则需要让更深层次的物质释放。

深层物质的释放,则需要通过持续一段时间的加热,方可实现。

沸水后投茶,煮茶时间延长至半分钟。关闭电源后,再使用余温加热半分钟,前后持续约一分钟的时间,就能倒出茶汤。

茶,不是筒骨,不需要大火炖、文火熬。

真正优质的高山白茶,简单煮茶即可实现汤水浓醇的效果。

若是煮茶时间太长,反倒适得其反。


6

煮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为了取悦自己。

经过之前的挑选,一饼色、香、味、韵各方面条件都属于优质级别高山茶,出现在茶桌上。

此时我们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将它煮的好喝?

味蕾的餍足,还需细节加持。

其一,注意投茶水温;

其二,重视投茶量;

其三,控制好煮茶时间。

万事俱备,您就差村姑陈这篇文章了!学会这些细节后,不妨回去尝试一二!

春节假期能否为家人煮出一壶好喝的茶汤,全靠它了!

白茶讲堂.2017白露后压饼《秋岁引》浓郁的蜜饯香,在盖上扑面而来。
清新的粽叶香,成为尾调,
在盖子上轻轻荡漾。
汤水柔和,绵软似缎,
颜色仿佛清冷的月光一般,
是月到中宵的那种素白,
明月高悬,而孤傲清冷 。
汤中的香气,甜润可口,有极淡的花香和竹叶香。
萌芽似的汤感,是茶饼沉睡未醒的状态。
元旦节首发,12小时售出188饼

找到约96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