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清铧茶业有限公司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

  2017年8月,清铧股份在新三板上市,成为消费品行业中第一家以茶叶品类上市新三板的公司;2014年8月,“传成老树白茶”横空出世,短短5年迅速发展壮大,坐拥全国600余家加盟店,连带形成庞大的闽茶产销网络;2016年12月,闽茶文化馆在福州落成,成为首家全面介绍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这一切的缔造者和推动者,都是一位朴实内敛的安溪籍企业家——林清修。

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

  大山里走出的“一修哥”

  福建安溪,中国著名的茶乡,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享誉四海的铁观音,也造就了吃苦耐劳的安溪人。

  林清修,1977年出生于安溪县蓝田乡进德村。村子坐落于层峦叠嶂的一处深山盆地,四面茶山青翠欲滴,唯一的出口依山傍河,宽仅百余米,河上一座精致的古廊桥,河边一座古朴的观音庙,桥外大千世界,桥内生生不息,观音菩萨世代保佑。

  1995年,不甘于一辈子守在穷乡僻壤,19岁的林清修拜过观音,走过廊桥,只身来到福州闯荡。无处立足,只能先在亲戚的茶叶店里打工谋生。那段日子,他一边当学徒,一边暗自思量:“一定要开一家自己的茶叶店。”

  半年之后,小小的茶铺在五里亭开张。现在的五里亭茶叶市场商铺鳞次栉比,顾客人山人海,可在当时,整个五里亭连同他的茶铺总共就十余家。

  拓荒的日子是清苦的,那段时间,他与爱人起早贪黑,天天吃剩饭、打地铺,可是仅仅不到一年,非但没有赚到钱,借而起家的8000余元本钱已经全部赔光,还背上了5万余元的债务。自己付出的比别人多,为什么不赚反赔了呢?

  “关键还是自己不懂茶,人云亦云,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自然就亏了。干一行就要专一行,做茶就得懂茶、识茶!”这是林清修第一次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怎么做茶。

  从此,他以年轻人少有坚忍和毅力,踏上了漫漫问茶之路。农忙时节,他深入感德、祥华等主要茶产区的田间地头,习水土、问茶农、取茶经,往往一蹲就是十天半个月;茶叶买回来后,他逐一品评、详细比对,有时一天要喝几百杯茶,以至于后来只要一闻一品,这泡茶叶出自安溪哪个乡哪个镇他都了如指掌;每逢有斗茶比赛或专家讲茶,他唯恐赶之不及,处处虚心求教,多次得到张天福老先生、陈郁榕老师等名家的悉心提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长的时间,林清修就练就了高超的评茶技艺,在业内打出了名气。当时的五里亭茶叶街,公认林清修的铁观音最好,各种茶王赛大奖拿到手软,并成为当时省内几大主要铁观音品牌的优质供应商。

  生意红红火火,加之平时为人和善、谦逊低调,林清修在茶叶市场赢得了“一修哥”的雅称。

  发展之路,至诚精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建是产茶大省,这注定了在省会福州,茶行业的竞争如百舸争流,异常激烈:2007年,云南普洱席卷福州,使取代茉莉花茶登上霸主地位的铁观音在肆意拓展了数年之后,首次面临挑战;2008年,与铁观音分属福建乌龙茶两大派系的武夷岩茶,来榕争奇斗艳;2010年,横扫全国的红茶热同样没有放过福州。

  “企业会倒行业不会倒,虽然这些年各种茶叶‘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可以肯定的是,茶始终有人喝。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市场,精准定位客户的需求,只有客户的认可才是王道。”对于茶叶市场的前景,林清修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在持续付出不懈的努力。

  从品质、品牌到标准化,林清修经历了一个扎根市场、一心做茶,不断在危机中创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奋斗历程。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品质的问题。

  虽然“一修哥的茶”已经成为了茶业市场的一张名片,但是有质有没有量?有量有没有证?当年有客户就非常直白的问林清修:“这款茶很好,我要3000斤,你能不能马上拿得出来?”“这个茶再好喝,但是个“三无”产品,我怎么拿得出手?”

  量上不去,又没有官方的认证,市场永远做不大,这让林清修既茅塞顿开,更压力山大。于是,他再次撸起袖子,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掌握了铁观音拼配的独门秘技,保证了数量的供应。当时,林清修独到拼茶功夫与其过硬的品茶、评茶功夫,并称五里亭茶叶市场的“三绝”。与此同时,林清修主动找到相关部门,办理产品QS认证,并对所有产品实行明码标价,这在当时的茶叶街,都是开先河的举动。

  这种对品质的苛求后来逐渐融入清铧的基因,一直延续至今。就如现在清铧的主打产品“传成老树白茶”,每一批都会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权威检测,每一片都有独立的身份号码,都可追溯,不容有半点懈怠。

  品质有了保证,林清修开始着力品牌的打造。

  “做铁观音的最初10年,靠着散茶批发,收益其实挺高的,丰衣足食肯定没问题,但对于品牌的追求,始终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于是乎,便有了2003年清铧商标的诞生。

  林清修自言,清铧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加压,因为当时茶叶市场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了品牌,就必须时时保证品质、时时维护口碑,这样才能时时擦亮品牌,在市场上立稳脚跟、长盛不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的清铧早已不止于清铧铁观音,清铧之路也已然成为了创新之路,以旗下“传成老树白茶”“金不让秘制红茶”“大善岩茶”“行好韵铁观音”四大品牌领衔,不断推陈出新。

  然而,随着品牌越来越响,虽然清铧旗下一度拥有40余家连锁店,但林清修却开心不起来。

  “太累了,门店越开越多,不得不把各方亲戚都动员过来帮忙,管理非常混乱,拖累太多。”林清修急切地想找到一条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为此,他进行了各种艰难的探索。

  他首先想到的是请职业经理人,这在五里亭的茶叶市场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可是人请了好几波,也都是颇有经验的佼佼者,收效却甚微。原因与其他的家族公司一样,一手打拼下来的事业,肯定不愿更不敢轻易放手他人。于是一方面自己得小心翼翼的管控,另一方面家人与经理人之间更是矛盾重重。

  事实证明,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要困难得多,必须得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林清修横下一条心,2014年至2016年,用了2年的时间,说服家人,关闭了所有直营门店。同时,他招集了一批合作伙伴,开始以福州为起点,在全国招商加盟,构建全新的经营业态。

  新业态的目的是在茶业市场整体萧条萎缩的大环境下,构建一个茶人的大家庭,让所有家人抱团取暖,其核心是标准化、可复制,模式是清铧总公司负责生产、品控、推广和售后,加盟店只负责利用其原有渠道进行销售,而且所有门店统一装修、统一培训,由总公司提供支持,同时为避免内耗,总公司不得进行零售,以全方位、最大限度地降低加盟商的经营成本,实现总部与门店“1+1>2”的效果。

  这一全新的业态就是清铧旗下的“传成老树白茶”,2014年传成立至今,已经坐拥全国600余家合伙人以福鼎白茶为主打产品,连带形成了庞大的闽茶产销网络。林清修率领的清铧,也成为了闽茶行业的新标杆。

  追寻文化的根脉

  神家尝百草,得茶而解之。上下五千年,茶为国饮,不只因其解渴生津,更因其背后的千年文脉。林清修立志做百年清铧,深知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性。

  “虽然我是从铁观音起家的,但我并非独爱铁观音,对各种茶叶以及它身后所渗透出的茶文化,我都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亲近它、了解它、发扬它。”一直以来,林清修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虔诚追随者,闽茶文化的坚定弘扬者。

  时至今日,茶叶市场仍然是一个实干家的群体,多数茶商都是茶农出身,既没什么文化,更谈不上学识,只会凭经验做事,日复一日简单的收茶、卖茶,因此也只能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守着一个店铺。

  林清修也苦于幼时家贫读书少,但他不甘于过这种小富即安的生活,下决心要提高自己。他从身边的人学起,在市内、省内并赴全国各地寻访求学;他从最基础的培训班上起,不惜重金,选报了各种商业、国学课程,经常白天听课记录,晚上复习理解;对阳明心学、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一开始书本看不懂、看不进,他就反复看视频、听录音,一步步积累提高。

  学习的过程无疑是漫长枯燥的,甚至一度被身边的友人笑为“装样子”、当“假洋鬼子”。然而,量变终究会带来质变,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学习积淀,林清修已不复当年一上台就面红耳赤、舌头打结的毛头小伙,已然成为了同行眼中的知者、智者、求教的对象,不仅经常在公司内部、行业领域开展培训、讲学,更成为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的客座教授。

  “不读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读了书才发现一切事物另有见解。我们多数人都是因为看见而相信,通过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因为相信而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林清修深深折服,那种因之而来的心明眼亮、静气凝神不是金钱所能成就的。由此,更让他产生了一种身体力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

  他把着力点放在了闽茶文化,潜心研究并致力于把这个底蕴深厚、滋养八闽大地的无尽宝藏发扬光大。

  清铧省府店是他的第一次尝试。他在福建省政府对面,打造了一个近千平方米的旗舰店,所有内外环境都彰显古风古韵,所有员工都经过专业茶艺培训,所有产品都突出表现传统意涵,从而潜移默化地在省政府周边这一高端人群、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充分展示闽茶文化的点点滴滴,一时间群贤毕至,品茶论道不胜热闹。

  马尾“清铧?船政文化会所”是他的第二次努力。历史上,马尾曾是闽茶下西洋的重要港口,马尾船政更是近代中国自强不息的见证。林清修选择在这个中国近代史的交汇点打造船政文化会所,以茶为媒,以史为鉴,立即引起多方关注。

  闽茶文化馆是他的倾心付出。不满足于片段地、零散地展示闽茶文化,林清修决定自筹资金,打造一座全面系统展示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2016年12月,闽茶文化馆在福州落成,成为全国首家全面介绍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2017年9月,林清修在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家人的支持下,在闽茶文化馆内专设了“张天福纪念馆”,使之更为丰富、更具权威。如今,闽茶文化馆已经成为福建传统文化教育的示范点,了解闽茶和闽茶文化的新窗口。

  由于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全情投入和自我涵养的内在提升,林清修做茶不像做茶,更想交友,清铧也不像一家做茶叶的公司,更像一座学堂。在清铧内部,网上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常态,线下学习分享会也定期召开,越来越多的清铧人开始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阳光下,生意越做越明白,生活也越过越舒心。

  茶道千里,不忘初心

  从只身闯荡、寄人篱下到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商海沉浮,无论顺境逆境,林清修始终告诫自己,不能忘记了来路、忘却了初心。

  “来福州创业20几年,遇到了太多贵人,收获了太多,总感觉受之有愧、诚惶诚恐,也想着尽可能做一些事情来表达回馈和感谢。”对现在的一切,林清修始终抱持一颗感恩的心。

  他感恩朋友。一路走来,每每遇到困惑、挫折甚至生死关头,总有师长为他解疑释惑,总有好友帮他渡过难关;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刻,是广大清铧家人的绝对信任与辛勤付出,让“传成老树白茶”在逆市中一炮而红、蒸蒸日上。如今大业小成,一遇身边的朋友有难,林清修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还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对支援家乡建设更是责无旁贷。

  他感恩客户。客户一直都是林清修心中的衣食父母,没有客户的认可,就没有清铧的今天。因此,他给自己和清铧赋予了一层更高的社会责任,把人民对喝茶健康的向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与奋斗目标。在他的眼中,清铧与客户不仅仅是买卖关系,他和清铧还要以家庭教育为抓手、以闽茶文化为纽带、以传成商学院为平台,用真诚的心让客户收获满满的爱。

  他感恩家人。转眼已过不惑之年,老父亲“做茶先做人,利己先利他”的忠告言犹在耳,林清修相信,这就是他这些年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无论企业初创时期家人的鼎力相助,还是企业转型时期家人的激流勇退,是家人的默默付出,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为此,他专门编写了“治家六道”与家人共享共勉,每月还定期召集家族分享会,带领族亲共同致富。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我这样的农家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在爱茶做茶的路上,林清修将继续砥砺前行。

  未来可期,林清修必将带领清铧立于山巅,引领茶行业振兴发展,以一壶健康茶,温暖千万家!

  原标题:闽商领军人物||林清修:清韵茗香扶铧耕深土,修齐治平行远守初心

重磅!央视播出茶叶纪录片,备受关注!

  在福州茶叶市场“混”过三个月的人,一般都知道“一修哥”,因为“一修哥”这3个字在五里亭无人不知,其所掌舵的“清铧名茶”,在常喝茶的人当中也是无人不晓。
  欢迎收看本期《匠心之路·茶心》。

  缘起
  1996年,20岁的安溪人林清修在福州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租下了店铺创办了清铧名茶。“学艺不精,在竞争激烈的五里亭,不懂茶是做不好生意的。”林清修这样总结自己的学茶经历。
  1998年春,他回到家乡,让一切复归原点,从茶园到茶杯开始学起,走遍了安溪24个乡镇,向茶农茶厂取经学习。
  1999年至2000年,安溪铁观音的兴起,林清修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成为茶叶市场最早的拓荒者之一。2003年,“清铧名茶”商标注册成功,2004年,清铧开始做连锁加盟。
  2007年拿到了福州市著名商标,2009年拿到福建省著名商标。清铧茶业选送的安溪铁观音,多次获得茶王大赛金奖等荣誉。2007年荣获读者心目中安溪铁观音十佳品牌,2008年荣获“福建乌龙茶十大品牌”称号。
  2009年,企业开始着手研发“传成老树白茶”,经过5年的研发后,2014年,清铧成功推出“传成老树白茶”品牌。
  2014年8月25日,传成老树白茶正式上市,上市才4个月的传成,已经远远超过经营19年的清铧。

  2017年8月14日,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72127),成为唯一一家以消费品行业挂牌的茶行业企业,开启清铧新的征程!
  2018年,清铧3.0战略创新,以“人民对心灵健康的追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核心价值观,以“茶文化、家文化”为核心理念,一壶健康茶,温暖千万家!
  茶心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独成一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抹浓郁的色彩。
  林清修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了不起的茶,却没有了不起的茶叶品牌的呢?
  为了将清铧做大做强,实现百年企业的目标,林清修力排众议,建了福州第一家茶叶博物馆——张天福纪念馆,并于2017年10月7日开馆。
  纪念馆塑立着茶界泰斗张天福的铜像,两侧展板向人们展示着张老的生平事迹,馆内陈列着张老用过的珍贵物品、茶学著作、书法作品等,丰富的馆藏直观地反映出茶界泰斗的巨大成就与贡献。
  纪念馆的使命,不仅仅停留在传承茶界前辈的茶学思想,追求茶学真知。更重要的是,以纪念馆为媒介,以“茶文化”为纽带,将全国的茶人、茶商、茶企团结起来,为打造出了不起的中国茶叶品牌而努力。
  家文化
  林清修认为,“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家文化”需要倡导人性关爱,以关爱凝聚人心,用真情营造和谐,形成凝聚整个团队的精神力量。
  万善德为本,百善孝为先。敬茶是我国自古就有的民俗,在一杯茶里表浓情,在一杯茶里谢恩情,一壶健康茶·温暖千万家!
  根据清铧3.0战略创新提出的“一壶健康茶,温暖千万家”的核心理念,每周六下午三点,在闽茶文化馆定期举行茶话会,用庄严而温暖的仪式,与社会人士和清铧家人们共品佳茗。  
  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还在。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轻声的问候,便足以表达子女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感谢。
  在文化的浸润中,哪怕一叶平凡的茶,也会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林清修:茶人匠心

  

       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    题:林清修:茶人匠心

  新华网 王忻

  茶,可养性,可修身,可清心。

  从一片茶叶中可品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可以清除烦恼忧虑,让心灵复归宁静。同样,透过一杯茶叶也能看懂人生。茶味不浓不淡,累积不急不躁,到了一定的年纪,品味不一样的茶岁月,这就是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的茶叶人生。

  ▲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做客新华访谈

  作为清铧茶业的创始人,林清修自18岁背井离乡,挑着担子,骑着单车,一路在茶行业摸爬滚打,至今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从一穷二白到创立企业,从产品标准化到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回首20余年的创业之路,林清修说这些成绩源于两个词——“坚持”和“相信”。

  “当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最穷和最困难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我相信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茶养育了我,茶给了我一切,我有责任做好中国茶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林清修如是说。

  用匠心 做茶人

  林清修出生于中国乌龙茶之乡——福建安溪,从小就长在茶山上。由于自幼家境贫寒,18岁的林清修便萌生了走出去创业的想法。1996年,刚满19岁的他背井离乡,拿着父母给的1万元“成家钱”,只身来到福州闯荡。

  “父亲告诉我,咱们家没什么做生意的基因,做生意先做人,把人做好了,再去做事。”秉承着父亲的这句话,1996年,林清修边学边做,在福州开了一家小店铺,做起了茶叶生意。由于经验不足,小茶店才开了一年多就面临亏损危机,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务。

  那时,林清修意识到了亏损是来自对茶叶品质的不了解,他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向老师、前辈们学习。随后,他便回到家乡,走遍了安溪的24个乡镇,从种茶、制茶开始学起,虚心向茶农取经。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机会最多的时候,开始学习的时候也就是人生转折的时候。

  “我从贫穷的环境中走出来,再回去还会被打回原形,只能坚持下去。”林清修开始坚持学习,并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地成长。回忆起这段人生经历,他很感谢一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来成就他的恩人和贵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勤学苦练,林清修练就了一身评茶的好本领,在业界也有了不小的名气,同行都亲切地称他为“一修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林清修的茶叶生意也逐渐好转,不久就还清了债务,生意开始步入正轨。

  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如今的林清修已经成为了国家级评茶师。2017年8月,清铧茶业正式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一家以消费品行业挂牌的茶行业企业,实现了产品到品牌文化再到资本的转变。

  “用心做茶,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一个人心装在哪里,哪里就亮起来了。”林清修说。

  重品质 造品牌

  虽然中国是世界的产茶大国,但一直以来,中国的茶叶品牌却没办法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人人可以享受的最美好的产品,中国茶行业还处在“中国有了不起的茶叶,但是还没有了不起的茶叶品牌”的状态,想让全世界人知道中国,就必须要有中国的产品,让世界人可以消费,可是,中国茶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集中度都较低。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到191万吨,同比增幅为5.1%,市场内销额达到2661亿元;出口总量达36.5万吨,同比增长2.66%。国内市场是拉动中国茶叶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有好的茶叶,有巨大的市场,却没有百亿级的茶叶品牌。让中国“名茶”真正变为世界“名牌茶”是众多中国茶企的发展方向。

  林清修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品牌需求的全面爆发,2014年,清铧茶业旗下的“传成老树白茶”“金不让秘制红茶”“大善岩茶”“行好韵铁观音”四大品牌应运而生。

  好品牌首先要建立在好产品的基础上。在过去,传统的茶商大多以“自产、自制、自销”的经营模式,茶行业的夫妻店居多,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亦较难进行甄选。

  自公司创立之初,林清修就立志为消费者奉献高品质的健康好茶。他说,清铧茶业要做有“身份证”的茶叶,每一批产品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权威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健康。

  此外,公司创新运营模式,于2015年开始不从事茶叶种植、初加工、终端门店销售等环节,而是专注于产品研发、品牌经营与市场推广, 依靠创新创业,从多方面入手,制定严苛的品质标准,传承匠人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产品当中,推动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传文化 铸茶魂

  作为一家的挂牌新三板的茶企,当谈及自己的竞争优势时,林清修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是不激烈的,企业会倒,但是行业不会倒。

  “清铧全体同仁要在心上下功夫,把时间、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深刻反省自己哪里可以提升的,是否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实质性贡献。”林清修说,当行业同质化的时候大家应该找到一条差异化的道路相互砥砺,才能勇往向前。他希望全国茶农、茶厂、茶商、茶企上下游是否真的爱客户,爱消费者,唯有健康好茶,企业才能长久。

  林清修说,他唯一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心,“心若不明,我的家人都是我的对手,心若明了,更多会去思考自身除拥有目前这个企业,还能为这个行业奉献点什么?”

  深耕茶行业多年,林清修一直关注并热爱中国茶文化。他认为茶文化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髓,身为茶人更应该做好中国茶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为此,林清修建了福建第一座关于整个闽茶的茶叶博物馆——闽茶文化馆,并在馆中专门辟出区域建成中国茶界泰斗张老——“张天福纪念馆”,并受任为纪念馆馆长。纪念馆的使命不仅仅停留在传承茶界前辈的茶学思想,追求茶学真知,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弘扬茶人精神。

  正如林清修本人所言:“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做茶叶博物馆?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福建是中国产茶大省,但是在福建的省会城市却没有一家史料俱全的闽茶文化博物馆,更重要的是茶养育了我,我应该这么做。”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茶文化也是一样。

  林清修还将传统文化融入产品之中,做有故事的产品。他介绍,今年传成老树白茶再次创新升级“白茶金库”,“白茶金库”的产品,将茶与书相结合,效仿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把茶叶变成了“四库茶书”,让“茶香”与“书香”对话。

  “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至今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来说,茶也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茶能养心,茶能净心,茶能修心。”林清修说道。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