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黑茶千两茶图片

找到约7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湖南安化黑茶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是茶家族中的中重要的外交代表

中国文明上下走过了五千年,茶便跟着沉淀了五千年。


湖南安化黑茶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是茶家族中的中重要的外交代表。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茶家族曾派出安化黑茶与多位名人相交,留下了许多人口相传的故事。


文成公主与安化黑茶


藏民们以酥油茶著称,一杯浓郁的酥油茶体现着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关于酥油茶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我国唐朝时,汉藏关系和好,边藏安定,这和当时的文成公主远嫁边疆有很大的关系。文成公主去藏时,唐代汉人的饮茶之风已十分兴盛,在文成公主丰富庞大的家庄里,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无数,因为文成公主喜欢喝茶,她便随行带了许多湖南黑茶来到西藏。


文成公主刚刚入藏时,对这里寒冷的气候条件很不适应,尤其不适应藏族人以肉食为主,多腥膳的生活习惯。为此,她常常眉头紧锁,茶饭不思,对于多肉的饭食好长时间都不适应,牛羊奶的气味也是她很不习惯。




后来,她想出一办法,就是早餐时,先喝半杯奶,然后再喝半杯茶,这样感觉会舒服一些。后来为了方便,就干脆将茶和奶放在一起来喝.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喝茶时加上一些奶和糖,这就是最初的奶茶。


文成公主的这种做法逐渐引起宫中群臣权贵的效仿,文成公主也常常以奶茶赏赐群臣,款待亲朋。从宫中到藏族居住区,人们很快的效仿起文成公主的这种做法来,饮茶之风一时盛行,人们甚至认为文成公主所以如此美丽与饮茶有关。



为了满足宫中及藏民们日益增多的茶的需求,公主还建议用种种西藏土特产如牛羊、毛皮、鹿茸等去内地换取茶叶。在长期的饮茶体验中,人们逐渐体会到饮茶的种种妙处,既可以醒脑提神,又能去除油腻,这对于以肉食为主的藏民们尤为重要。同时,为了增加喝茶的品味和乐趣,文成公主还在煮茶时加入松子仁、酥油等,并根据人们的喜好加糖或盐巴,酥油茶于是而成。



现在,这种喝酥油茶的风气已遍及藏族居住区,只要你来到西藏,在任何一个藏民家,都会看到一套专门的打酥油茶的长筒,都会见到一套精美的茶具。好客的主人会端上香喷喷的酥油茶及香脆的糍粑饼。也许在品尝酥油茶之余,还会听到人们满怀深情的讲文成公主喝酥油茶的故事呢。



朱元璋与安化黑茶


从明朝开始,安化黑茶成为茶马古道上运送的主要茶叶产品。明朝初期,安化茶农对刚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进行深加工,开始大批量生产。即使经过长期存放也能保存茶香的安化黑茶它在长途运输后可以维持品质的稳定,特别适合边销。很快就受到茶马古道沿线少数民族的喜爱。


可这些茶农万万没有想到,黑茶的出现,却给当时皇帝出了一道难题。原来为了加强对茶叶市场的控制,明王朝把四川和陕西的茶叶定为专门在边疆地区销售的官茶而其他地区出产的茶叶是不允许边销的茶。



安化县生产出黑茶以后,很快就成了茶马古道上的抢手货。很多人宁愿冒着被砍头的危险,也要贩运安化黑茶,这其中甚至于包括一些皇亲国戚。


公元1379年,大明朝巡检司官员郑公炎上奏,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在边疆地区依次就私贩了10万斤安化黑茶,现在已经被抓获归案,这个奏折让年老的皇帝头疼不已。


当时明朝的法律规定,私贩一万斤就要砍头,那次欧阳伦一次就贩卖了十万斤安化黑茶,在甘肃那边被边关的人捉住了,报告了朱元璋,朱元璋依照法律就把欧阳伦砍了,也就成就了中国封建史上唯一的一次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美谈。



但是皇帝女婿的人头,也没能租住西边民族对安化黑茶的需求。公元1490年来自江南的驿卒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几个西藏的僧人,在朝贡以后回到西藏时,竟然婉拒了朝廷赏赐的茶叶而绕道湖南安化来采购黑茶,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了朝廷的震惊。


终于在万历23年,明王朝将安化黑茶定为了官茶。


左宗棠与安化黑茶


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左宗棠(1812—1885)曾在安化生活八年,熟知安化黑茶。后来他调任陕甘总督,任内曾上奏获准将茶叶经营管理中实行茶票制度,革除了以往茶政之弊。



为了鼓励茶商运茶,他与湖南巡抚协商,凡是领有陕甘茶课的茶商,运黑茶过境,只缴纳税额的20%,其余的80%由陕甘负责补贴。茶商们到湖南安化贩运黑茶,运到陕西的泾阳县,再压制成“泾阳砖”,包装成封,运到兰州销往西北地区。左宗棠这一茶事制度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安化黑茶的发展。


毛泽东与安化黑茶


1917年暑期,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邀了同学萧子升,外出“游学”(社会调查)。在安化县城,只见店铺、茶馆林立,茶商云集,热闹非凡,尤以黑茶馆引人注目。


他们到一家“来去茶馆”,毛泽东出口成章:“有茶有酒,香飘满楼。”两人各来一杯黑茶,闻其香,品上一口,味美香醇,连称:“好,妙!黑茶之乡,名不虚传。”茶馆老板高兴不已,并当场索请毛泽东书写对联。年轻气盛的毛泽东挥毫写就:“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黑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好酒来。”


1951年,安化茶叶试验场的杨润奎仿制蒸青玉露名茶成功,产品敬献毛泽东。毛主席对1917年品尝安化黑茶记忆犹新,马上回信给予勉励,并让秘书按价把茶钱汇去。


又要到冬日严寒来临之际,不管你是得意抑或失意,一杯黑茶在手,总能品出不同的芳香味道来。那缕缕芳香,漂染了岁月和时空之曼,伴随浓浓淡淡、清风滋润的水质,不正是人生的写意么?


凛冽寒风里,一起泡上一杯好茶,滋润我们的身心吧。


中茶 湖南安化黑茶 千两茶礼饼600g 

▲点击图片购买


▌声明:我们尊重原著版权,部分作品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图文编辑:孙沛沛)

黑茶为什么叫黑茶?

还记得,第一次听说黑茶你的反应吗?是不是吃惊之余脑海浮现出乌黑乌黑的茶叶?


那你就想对了,黑茶外观呈现黑色,名字由此而来。


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



 黑茶是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出现于103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制造过程中往往要堆积发酵很长时间,所以叶片大多呈现暗褐色,故被人们称为黑茶。


安化黑茶,神秘何在?


根据真实记载,6亿年前,地球上曾发生了全球性“冰盖气候”的“冰球事件”,冰期后,又发生了“热室气候”事件。这种极热和极冷的现象,便形成了稀罕少见的冰碛岩。


2001年8月,中南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教授及外国专家一行来湖南安化进行地质勘测,偶然在柘溪镇肖木村发现了距今6亿年的冰碛岩层。它不仅完好保存了6亿年前的岩石纪录,而且保存了冰期之后“热室”气候事件的岩石纪录。



这一重大发现为科学家研究当时气候,地质及地球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也使安化成了世界上冰碛岩最集中的地区,约占整个地球含量的85%,目前世界上除南非共和国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像安化境内这样大面积保存下来实属罕见,其厚度及规模和岩石质量均称“世界之最”,被科学界称为“世界奇观”。


冰碛岩是全球冰期的遗址,是世界最稀有的石种之一,由于产生年代久远,亦被人们称作“长寿石”、吉祥石,已成为安化奇石,视为珍宝,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冰球事件”还形成了安化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安化,处雪峰山北段,境内峰峦叠嶂,海拔千米之上的山峰63座,最高的山海拔1622米,资水贯穿安化全境,境内溪谷纵横,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土壤风化完全,石砾较多,多杂色,通透性能好,富含有机质和各种矿质营养元素”,适宜茶树生长,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茶神秘纬度带,茶叶中有效品质成分和保健营养物质丰富。


因环境独特,安化云台山野茶大叶茶种,是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因独特的环境,安化野茶,山崖水畔,田间地头,不种自生。



环境的独特,致使安化茯茶在加工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科研发现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益生菌体,专家命名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这是其他茶类、其他地方的黑茶所不具有的。


目前,已被列入国家机密,早些年日本人、韩国人偷偷窃取其技术未果,“金花”只有在安化独特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的生长,其原因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科研和临床证明,茯茶中的“金花”有较强的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主要是可以平衡体内的酸碱度,改善酸碱度失衡!!


茯砖

 

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气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



因为茯砖特有“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


茯砖与黑、花两砖另一个不同之点,是砖从砖模退出后,不直接送进烘房烘干,而是为促使“发花”,先包好商标纸,再送进烘房烘干。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个烘期双黑、花两焙长一倍以上,以求缓慢“发花”(即产生冠突散囊菌)。


黑砖


黑砖茶,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泽黑润,成品块状如砖,故此得名。


其原料选自安化、桃江、益阳、汉寿、宁乡等县茶厂生产的优质黑毛茶。制作时先将原料筛分整形,风选拣剔提净,按比例拼配;机压时,先高温汽蒸灭菌,再高压定型,检验修整,缓慢干燥,包装成为砖茶成品。



砖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茶叶香气纯正,汤色黄红稍褐,滋味较浓醇。


该品为半发酵茶,去除鲜叶中的青草气,加以砖身紧实,不易受潮霉变,收藏数年仍不变味,且越陈越好,适于烹煮饮用,尚可加入乳品和食糖调饮。现在年产量约5000吨,主销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兰州为集散地。


花砖

 

“花砖”历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千两茶”。


过去,花卷的加工方法是用安化高家溪和马家溪的优质黑毛茶作原料,用棍锤筑制在长形筒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做工精细,品质优良。



1958年“花卷”改制成为长方形砖茶。正面边有花纹,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叶底老嫩匀称。



“花砖”的名称来由,一是由卷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他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花砖茶的制造工艺与黑砖茶基本相同。


压制花砖的原料成份,大部分是三级黑毛茶及少量降档的二级黑毛茶。总含梗量不超过15%。毛茶进厂后,要经筛分、破碎、拼堆等工序,制成合格的半成品,以后进行蒸压、烘焙、包装等,工艺与黑砖茶相同。


青砖茶

 

青砖茶属黑茶种类,主要以鄂南老青茶为原料,经多道工序制作后压制而成长方砖形。感观上为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


青砖茶的用料分洒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其中洒面、二面为面层部分,色泽为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洒、二面之间即为里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





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降低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功效,是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人民的日用消费品,属国家应急储备物资。


花卷茶(千两茶)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湖南茶商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出了千两茶,即“花卷”茶。千两茶成品每支净重合老称1000两,故俗称“千两茶”。


千两茶是采用安化本地产优质黑毛茶为原料,将经汽蒸变软后的黑毛茶灌入垫有蓼叶和棕片的长圆筒形的篾篓中,用棍、锤等筑制工具,运用绞、压、踩、滚、锤等技术,经多次反复锤压和束紧,使茶支达到致密坚实的要求,最后形成呈树状的圆柱体,在自然条件下经“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日,自然干燥而成。   


千两茶外形色泽黑润油亮,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味中带蓼叶,竹黄、糯米香味。存放越久,品味越佳。千两茶与百两茶制作工艺是完全相同的,但茶越小制作工艺的难度就越大,对技师的工艺要求也越高。



千百两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经典茶叶,以陈年茶为最佳,现存50年之久的千两茶市值在200万元左右,韩国、日本等地以千两茶做为镇店之宝,收藏千百两茶更为盛行。据说千百两茶保健功效十分不错,“日晒夜露”之特殊发酵工艺,造就了“千两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和对人体独特的药理功效。


近年来的临床实验证明,“千两茶”对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等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千两茶”采用茶学界俗称为“后发酵茶”的黑茶为原料,因此,只要存放在干燥、无异味的场所,时间越久,其药理保健功效则更加突出,而且口感更醇厚、自然。近年来,“千两茶”已经成为具有远见人士的藏品和客厅装饰品。


湖湘浩茗 安化黑茶·千两茶饼 洪小姐2014年老白茶

▲点击图片购买


▌声明:我们尊重原著版权,部分作品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图文编辑:孙沛沛)

除铁观音外,这些茶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今年5月20日,“国际茶日”前一天,联合国粮农组织官方微博账户发布消息,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正式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

早在2014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何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突出代表和符号。其核心区位于西坪镇、虎邱镇、芦田镇,缓冲区位于其它21个乡镇。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显著的全球重要性,体现在哪?

茶叶制作场景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而盛于现代。

安溪人慧眼独具,发现了铁观音茶树品种,至今仍保留有铁观音母树,丰富了世界茶树基因库。

安溪人慧力解难,首创“短穗扦插”茶树无性繁殖技术,保持茶树品种的优良特性,解决了千年来茶树繁殖易变种的难题。

安溪人慧心制艺,首创“半发酵”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并以此制作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乌龙茶,丰富了世界茶叶种类;历经3大阶段、10道工序、36个小时连续制作,让茶叶炼骨涅槃,揉捻成香,印证了根脉传承的匠心精神。

安溪华祥苑茶庄园

茶,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至今,中国有3种茶被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还有更多茶类被纳入6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涉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古茶园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由普洱茶及茶文化为核心构成,包括古茶树资源与古茶园生态系统。普洱市是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在江边沙洲种植茉莉花,在高山上种植茶叶为特色的湿地茉莉花山地茶园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保证了千百年来福州茉莉花香与茶香的绵延不绝。

茉莉花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种,由于历史上福州人严格保密工艺,窨制工艺在数百年间均未传到其他国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窨制茉莉花茶。

福州帝封江茉莉花基地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茶叶和制作铁观音茶为特色的农业生态及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多采用带状茶——林模式。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批: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第二批: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西湖畔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是保障龙井茶品质的重要因素,自古就是爱茶之人留连向往之处。

杭州龙井茶文化系统是以龙井茶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杭州龙井村(姚建静 摄)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考究。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西湖龙井向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之别。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是以凤凰单丛茶种植和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采取等高梯级、石篱护坎建造,坡度大的山地,林木不毁,采养兼顾,实现水土和生态环境保护。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是以茶叶种植和青砖茶加工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距今约一千八百年历史,是茶马古道的三大源头之一。从羊楼洞走出的羊楼洞砖茶,驰名海内外,在俄罗斯等地被认为是中国好茶的代表。

羊楼洞砖茶种植基地(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第三批: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恩施茶园茶蔬间作系统(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是以生产茶形毫白如玉、状似玉露的绿茶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恩施茶园采用茶与作物(蔬、粮等)间作丛栽模式,降低茶丛密度,并通过玉露茶传统制作技艺体验、生态茶园休闲观光等方式,让茶园景观与旅游、茶家乐、茶艺、茶馆融为一体。

恩施玉露的加工,延续了唐朝陆羽《茶经》中的“蒸之、焙之……”工艺,创新了特殊的搓制手法,是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贵州花溪古茶树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是以拥有数万株600多年以上树龄中小叶种古茶树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这里的古茶树,是现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茶树,也是现今最大的灌木型古茶树居群,素有“高原古茶树之乡”之美称。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在高海拔地区以古茶树群落种质资源利用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系统内有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园近两万亩,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已创世界古茶树新纪录。

古茶园全景(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勐库大雪山古茶树群落在海拔2200米以上种植,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抗寒性较强,是抗性育种的宝贵资源。

第四批 :

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

太平猴魁

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的最初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1900年,太平猴魁茶创制成功,随即一举成名,蜚声中外、绵延百年、延续至今。

百年传承的《猴茶真经》,印证了太平猴魁茶顶级品质。系统内选育出本土优质茶树品种资源柿大茶,积累形成了高山生态茶园林茶共育和绿色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发明出“三大阶段九道手工采制工艺”被茶业界誉为“最高超、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在栽培的自然空间上呈现立体群落结构,使白茶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实现肥力的自我维持,并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生存空间。

品品香茶业福鼎河山有机茶园

在栽培上,白茶与番薯、芦柑、桂花树、木槿树等作物套种,提高了白茶的香气,也为茶树提供了遮阴,同时减少病虫害,使白茶的生长自然健康。

不同品种茶叶(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福鼎白茶传承了传统而古老的制茶方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茶叶制作方式,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白茶加工不炒不揉,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保持品种特性。

白茶制作工艺(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第五批: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是以茶林间作为特色的茶文化生态系统。遗产地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和蒙阳镇的蒙顶山上。

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核心区全景图(图片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蒙顶山是“茶树良种宝库”,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蒙顶山茶历经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蒙顶甘露,形成了绵延千年的名茶系列,历久益彰。同时,以名山为起点的“川藏茶马古道”现已成为重要历史文化古迹。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是以洞庭山碧螺春茶与柑橘、杨梅、枇杷等各种果树复合种植、洞庭山碧螺春茶采制工艺、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

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保育了茶果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呈现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碧螺春细嫩的芽叶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生产黑褐油润的安化黑茶和制作加工工艺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长期实践中,安化茶人摸索出了一套保持茶叶原生态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独特成熟的黑茶加工工艺。

安化黑茶——千两茶

安化茶早在唐代就有历史文献记载入选为贡茶,安化黑茶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定为官茶,是中国西北边民化腻消食的“生命之饮”,是民族团结之茶。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始建于明清时期的黄金寨古茶园为种植核心,拥有近6000株108个株系古茶树的茶树栽培系统。古茶园多间种葛藤、山药、魔芋、土茯苓等作物,放养黄牛、山羊、猪、鸡等畜禽,实现“以牧代耘,农牧兼容”。

保靖黄金寨古茶园(图片来源:湖南政协)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图片来源:湘商创业)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即农业、林业、牧业复合运行系统,让茶树与高大乔木共生共荣,牛羊啃掉林中杂草,蜜蜂授粉提高油茶产果几率,以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第六批:

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

江西浮梁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茶叶生产聚落环境、茶园文化、文人茶歌、茶叶生产、茶叶贸易等完整的文化生态学的体系,并得益于当地气候和土壤因素,成为瓷、茶和稻的结合体地区。

浮梁古城

“农业文化遗产”

对茶行业意味着什么?

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世遗大会”,有更多的目光聚焦农业文化遗产和茶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散落在民间的珍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还为中国茶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保护遗产,是作为一类传统文化由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农业文化遗产”对茶行业的作用,除了传承与发扬,还要将其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以增收促进传承,由传承走向脱贫致富。

产茶区不仅专注于遗产保护,制茶人不仅传承手艺、技术的核心精髓,茶行业也紧跟时代步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带动社会对当地茶产业的关注。深挖“农业文化遗产”文化,结合绿水青山,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整个地区茶产业的共同发展。

“魏说”铁观音母树(刘洁智 摄)

被列入农业文化遗产的茶,常以地区名义申报,被称为“茶文化系统”。它不仅包括终端的茶,还有许多前端的复杂元素。

农业文化遗产为人们看茶提供了新的视角。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茶文化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农产品或食品,也不仅仅是茶艺、茶道,而是包含着物种资源、生计保障、农耕技术、民俗文化、生态景观等在内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在这个复合系统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物质循环、物种多样、和谐共生的生态农业思想,生物利用的生存智慧和康养价值及其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国运盛,茶运兴。茶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福建安溪铁观音文化系统正式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喜讯下,茶行业也将通过非凡的生态农业方法证明其可持续农业模式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农业体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