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阿根廷马黛茶叶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马黛茶专门店”走红上海、广州!今年这款小众茶要出圈?

最近,有一种来自异域的风味茶饮,在上海、广州悄然流行。

一家马黛茶主题饮品店,开业后一直具有热度,吸引不少消费者打卡尝鲜,多家门店上榜大众点评热门榜前列。

不仅如此,一批连锁品牌也开始试水。早在去年,库迪就上架了含有马黛茶元素的饮品。

这到底是什么茶饮新物种?一起来看探店实录。

马黛茶主题店冲上热榜Top1

这款小众茶,库迪也在关注

“最近风很大的马黛茶,你去试了吗?”

在上海,有小伙伴向我推荐了一家马黛茶主题饮品店“FIVEMATE”。这家店,凭借着香水马黛、马黛奶茶等特色饮品,开业三周,冲上了大众点评上海区域热门饮品Top1。

马黛茶,资深茶饮人都不陌生,来自南美,自带一种烟熏和青草的香气,回甘明显,今年不少品牌都在关注,马黛茶主题店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马黛茶店到底怎么样?我去实地体验了一番。

先看门头和菜单,异域特色浓郁:

FIVEMATE的门店就开在张园附近的林荫街道上,开放式的街边小店,采用清新绿与水泥灰的搭配,从门店到包装,异域风情凸显。

产品主要是马黛茶的创新与延伸,分为招牌推荐、马黛茶系列、特调系列、季节限定、手工冰淇淋5个系列16款产品,单品售价在16~25元之间。

招牌的马黛茶产品,突出独特香气:

店内的畅销饮品香水马黛,使用了“马黛茶+澳奶+柠檬汁”的搭配,马黛茶的木质烟熏味与奶香交织,柠檬也不抢戏,使整体呈现出更加出柔和的风味,一口下去有明显的回甘。

在客制化方面,门店设置了手工马蹄啵啵小料选项,调节饮口感,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饮品的糖度与冰量。

为了让顾客更了解产品,FIVEMATE的菜单上标有原料信息以及杯量,吧台上的小立牌,也在不断介绍马黛茶。

在空间布局与出品形式上,FIVEMATE与寻常奶茶店相差无几,装有马黛茶茶汤的泡茶桶立于高处,整个出品流程不复杂,在不排队的情况下,顾客等待2~3分钟就能拿到自己的饮品。

据了解,FIVEMATE首家门店位于广州。企查查信息显示,其关联公司广州市焯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

今年夏天,FIVEMATE又相继拓展了上海、顺德门店。通过大众点评可以看到,每家店都位列区域热门榜或人气榜,评论区有不少年轻人自发种草安利。其南京首店,以及顺德的另一家门店进入筹备阶段,显示尚未开业。

马黛茶的流行,不止于主题店,一批连锁饮品店也将目光瞄向马黛茶。

今年8月,啊爆柠檬茶上架马黛小青柑、马黛黄皮爽、爆柠马黛白茶3款马黛茶饮品;

今年7月,另茶推出了油柑马黛仙草,上线一周油柑马黛系列(共3款)销量占比达到12.75%。

库迪咖啡推出的阿根廷系列——柠檬马黛茶、马黛茶冰萃咖啡,也让人印象深刻。

随着越来越多品牌推出马黛茶,马黛茶关注度渐渐升温。在小红书上搜索马黛茶,其相关笔记已达1万+篇。

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品类。

品牌为什么都开始关注马黛茶?

1、有风味记忆点,还有“轻提神”功效

先从产品本身来看,马黛茶不是我们常见的“茶”,而是以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巴拉圭冬青的叶为主要原料,经过采摘、烘烤、切碎、干燥等一系列的工序制得。

它本身有一定苦味,伴有强烈的回甘,在香气与风味上,具有较为明确的记忆点。另茶在上架油柑马黛仙草产品时,为马黛茶做了“前调坚果味、中调木质味、尾调烟熏味”的风味描述。

同时,一杯马黛茶中的咖啡因含量有限,自带“轻提神”功效。FIVEMATE将“提神、防失眠”作为产品卖点,翻看其评论区,经常可以看到“莫名奇妙很上头”“提神但不亢奋”的评论。

2、和香水柠檬、轻乳都能搭,突出解腻、清爽

观察市面上已经上架的马黛茶产品,与饮品的流行元素都有搭配。

一方面,可以与香水柠檬、油柑、黄皮等水果进行组合,浓郁的果香能够中和马黛茶木质烟熏涩感。特别是马黛柠檬茶,清爽解渴,已在多个连锁品牌、独立小店上线。

另一方面,也适合做一杯“马黛轻乳茶”,它的茶感明确但不“厚重”,能契合当下的轻乳茶趋势。如特调、冷萃等等,也都可以将马黛茶作为茶底。

同时,马黛茶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以起到清油解腻的作用,经常作为佐餐饮品,出现在异域餐厅的菜单上。

3、阿根廷球星“带货”,消费者有尝鲜冲动

马黛茶的走红,离不开庞大球迷群体的助推。

库迪咖啡阿根廷系列 图源小红书博主@羡慕吃不胖 已获授权

马黛茶作为阿根廷的“国饮”,经常同阿根廷足球运动员梅西一同出境,这让许多国内网友开始好奇“梅老板天天喝的马黛茶到底是什么味道”。

百度指数显示,在2022年世界杯周期,“马黛茶”的搜索指数达到峰值。在产品上新时,不少门店都会打出“梅西同款”的标签。

马黛茶的热度也反应到零售端。根据今年年初京东超市发布的年货消费趋势报告,世界杯后至春节前夕,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综合国家馆的马黛茶销量增长了13倍。

库迪马黛茶冰萃咖啡 图源小红书博主@旺仔小馒头 已获授权

4、相关政策将出台,或成为“新食品原料”

随着马黛茶在国内热度的提升,今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新食品原料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的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显示,巴拉圭冬青叶(马黛茶叶)已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技术审查,并公布了食品安全指标等关键信息。同时指出,待代用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后,则按照代用茶的标准执行。

在此之前,巴拉圭茶提取物在我国已获批为食品添加剂,可作为香精香料使用在各类食品饮料中。

图源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马黛茶越来越流行饮品店里要不要上一款?

可以感受到,马黛茶无论在市场端,还是消费端,都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加上相关标准的完善,让马黛茶在国内的发展有了抬头之势。

那么,对于普通饮品店来说,这波趋势要不要跟上?我的观点是:慎重。

同多位业内人讨论后,我发现,马黛茶在行业的应用尚且存在着诸多局限。

从产品角度来看,在大众认知尚未普及的当下,相较于马黛茶的功能价值,大多数消费者更看中明星同款、品味独特所带来的情绪价值。

况且,马黛茶自带的微苦与涩感,很容易劝退想要收获“甜甜的快乐”的年轻人。

因此,马黛茶仍属小众需求,短期内只能作为“小而美”的存在。

况且,若想将马黛茶打磨成一款常青饮品,标准化原料是其必要支撑。在国内市场尚未成熟的当下,如果不是专门店,供应链端也有诸多难题有待攻克。

如何平衡产品风味,卖给更多消费者?如何有效规避食材风险,做稳定的产品输出?这对创业者来说,都是不小的考验。

茶饮市场包罗万象,伴随赛道的成熟,越来越多小众茶被挖掘,越来越多消费需求被满足。

无论如何创新,最终都要回到“一杯好产品”本身。

来源:咖门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梅西最爱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茶?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16强队伍已产生14个,小组赛可谓冷门不断,阿根廷队第一轮对阵沙特阿拉伯队,爆出世界杯举办以来的最大冷门,紧接着日本队战胜德国队上演相同剧本。今天凌晨西日本队再次以2:1比分战胜西班牙队,同时“送走”了德国队,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令人大跌眼镜的结果产生呢?

看了一段时间的球,也别忘了养生,今天来推荐一款非常养生的茶,因为梅西、苏亚雷斯等南美球员平时都很喜欢喝,它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

近日,一段球迷向当地人推销马黛茶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画面显示,阿根廷球迷在世界杯赛场看台上热情推销马黛茶,只见卡塔尔球迷喝过后竖起大拇指表示很赞。

我们熟悉的盼盼食品,也为阿根廷真爱粉量身定制了一款世界杯美食——穿着蓝白配色的“球衣”的阿根廷马黛茶限定口味的麦香鸡味块,让球迷看着球吃着嘎嘣脆,就能潘帕斯雄鹰的家乡风味。

梅西每日不离手的马黛茶,与超燃热血的足球一起构成了阿根廷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其实它原产于南美地区,南美人称其为“仙草”,认为是“上帝赐予的神秘礼物”,更被阿根廷誉为“国宝”、“国茶”。

马黛茶是阿根廷的一道独特风景。一踏入阿根廷国土,你的眼球毫无选择地被这道风景抓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7-9大道"上,一些中老年人,或手端马黛茶壶,胳膊夹着小暖瓶,沐着和煦的阳光晃荡;或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把特制的茶壶端到胸前,一根亮晶晶的铜制吸管含在嘴中,眯着双眼,象被暖风熏醉了。

“7-9大道“地位相当于北京长安街,以阿根廷的独立日命名。号称世界最宽的街道,达140米,主路各8车道,辅路各5车道,主辅路间是宽阔的草坪和树林,就象一个个街心花园,市民在此休憇,闹中取静。想必饮马黛茶就是最好的休憩。

接着又发现,许多街头和公园,也常见这道风景,就连开中巴的司机,也不时地腾出一只手,从容地端起放在驾驶位旁的小葫芦一样的茶壶,吸吮几口。乍一看,以为吸烟袋,其实却是阿根廷的"国饮"——马黛茶。

马黛茶谓何物?游客到阿根廷,问的最多的是探戈舞和马黛茶。马黛树原是一种南美洲特产的灌木,土著印第安人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嚼其叶,接着又将树叶碾碎沏水泡饮,据说最早发现能遏制饥饿和消除疲劳,被视为"仙草"和"神茶"。

西班牙殖民者也受其感染,特别是以游牧为生的高乔人更为嗜好,十七世纪末开始大面积种植,遂成为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南部地区居民日常主要饮料。

阿根廷人民是世界上牛羊肉为主食几乎不食用蔬菜的民族,但其血液品质是世界公认的优异,心脑血管发病率最低,肥胖人群比例极低,那里罕见中风、糖尿病等疾病。为什么?原来与人们习惯性饮用马黛茶有关。

其含有多达196种活性营养物质,比中国绿茶所含的144种活性物资还多了52种!包括12种维生素,11种多酚类物质,以及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与不饱和脂肪酸,长期饮用可改善人体内环境,提升血液品质,全面保持机体营养平衡,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营养保健功效最全面的单科植物。这也许便是它得以长期并广泛流传的原因吧。

马黛树最适合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所以产区局限于南纬18度到30度之间的上述几个国家。至于马黛茶的制作方法。如同我们制作绿茶:晒叶(含梗)、焙炒、粉碎,大都制成袋泡茶。

马黛茶还是一种生活。它是阿根廷最普遍的饮料,其消费量仅次于水。是名符其实的"国饮“。所以不仅仅是一道风景,而是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福清会馆,福建老乡们当然日常还是喝着乌龙茶,但茶室里也少不了马黛茶。因为阿根廷人居家、外出、社交都离不开马黛茶。无论平民还是大亨,都难舍这似乎跟不上现代生活的“土气“习俗,视马黛茶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并以饮马黛茶为荣耀。

每逢足球大赛,连运动员都带上马黛茶的一套行头,更不用说观众了,全场上下马黛茶壶争奇斗巧,也是一道亮丽凤景线。连球王马拉多纳每次入场前都要喝上一壶马黛茶。

据说拉丁美洲英雄切-格瓦拉投身古巴革命后,1960年访问中国,毛泽东主席会见他时以茶招待。这位阿根廷马黛茶种植庄园世家的孩子,喝了中国茶后情不自禁赞叹:“多香的茶啊,真像阿根廷的马黛茶!"毛主席听了这可爱孩子如此赞美,差点乐喷了茶。

如果你去阿根廷旅行,一定有机会看到当地导游手握马黛茶和你热情洋溢地解说当地风情,并会邀请你欣赏精致的茶壶并尝一尝。曾经有幸品过,感觉草味较浓,又略带一些苦味,没闻出有什么香气。待客喝茶,这也是阿根廷人的礼俗,是尊重客人的一种表示,却之可有不恭之意。

马黛茶更是一种文化。阿根廷是个爱过节的国家,各种节日名目繁多,除了政治节日和西方传统的社会节日外,还有一大堆与土地相亲的节日,什么玉米节、烟草节、鲜花节、苹果节、葡萄节等等,起码10多个,所以阿根廷人刚过完一个节日,马上就要准备过下一个节日。

作为国饮的马黛茶,自然有个全国性的节日。每年11月第二周便是。节日里,人们以游行、宴会、民族舞会等形式来欢度。此时街头 小巷可以看见许多盛装的少男少女,且歌且舞地向行人赠送小盒包装的马黛茶。

喝马黛茶的一套专用行头成了精美的手工艺品,由三件套组成。

一把茶壶,大多用小葫芦制成,外表刻上或烙上图纹,镶嵌上银饰或铜饰,也有用彩瓷或动物的蹄、角制成壶,精雕细刻。

一根喝茶的吸嘴,它一头为吸管,一头为中空的椭圆形小球或成匙状,钻有许多小孔,起过滤茶末的作用。吸嘴多用银管或铜管,十分精致。

当然还需备用一个暖水瓶,用来随时续水。把这三件套装在一个豪华皮套里就是耀眼的行头了。

要知道,阿根廷的皮革制品也是历史悠久,工艺考究。不妨作为纪念品带一套回去。

喝马黛茶的专用行头成为旅游必买工艺品 唐颐/摄

正如马黛茶是阿根廷的符号,在中国,茶也是一张靓丽的名片。只是中国的茶叶品种数不胜数,茶文化博大精深,难以选出一款代表茶。如今,在各种国际盛事、茶叙场合中,中国各地的茶也是轮番上阵展风采,不论什么茶,连接世界的茶,真香!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盘点全球茶文化

东亚

 

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

 

直到现在,中国汉人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除了讲究茶叶收成季节、出产地,如雨前龙井,中国茶艺也注重水源、水温以及茶具的选择,如紫砂壶等。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各地由于气候、地理、人文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喝茶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香港

 

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期间,香港人将英国人的奶茶大为改良,以滤网冲泡出很浓的红茶,再拌以淡奶,由于染了茶色后的滤网看似丝袜,因此被称为丝袜奶茶。这类茶一般要混合多种茶叶泡制,这是因为餐厅难以倚赖一种茶叶,在短时间内冲出色、香、味俱备的茶水。香港人除了改良奶茶,还很爱直接把柠檬片放入茶中变成柠茶,这种制法与西方主流把柠檬汁混进茶中的做法略有不同。这些饮料一般在街头巷尾的茶餐厅出售,是香港人的日常饮料。

 

到茶楼饮茶亦是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代表文化,较常饮用的有普洱、水仙、菊花、香片、铁观音、乌龙。

 

台湾

 

 

台湾饮茶的历史甚早,早在公元17世纪以前台湾原住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饮用的习惯。[来源请求]但茶在台湾真正的兴盛,主要是18、19世纪间,由柯朝、林凤池、张迺妙与张迺干兄弟等从福建一带逐步引进茶苗与技术,于台湾北部瑞芳、石碇、坪林、木栅与中部鹿谷冻顶山一带辟园植茶、制茶;之后,19世纪中叶,来自英国的茶商约翰杜德的宝顺洋行首度将台湾乌龙茶引介至海外并获得成功与口碑后,正式展开了台湾百余年以外销为主的制茶史。1970~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间。

 

现今知名度最高的台湾十大名茶是:冻顶乌龙茶、阿里山乌龙茶、东方美人茶、日月潭红玉红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龙泉茶和日月潭阿萨姆红茶,以及目前崛起的宜兰蜜香红茶。

 

座落于坪林的茶业博物馆是一座闽南安溪风格的四合院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座茶业博物馆。主要馆藏有茶事、茶史、茶艺等,涵盖茶叶的成分、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分类、茶叶的产销、台湾茶园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现代制茶的过程等知识。

 

莺歌为现今台湾茶具制造的重镇,其辖区内的陶瓷博物馆则是全台湾唯一一座以陶瓷为主题的博物馆,甚具特色。

 

台湾在1980年代发明了珍珠奶茶,不仅风行台湾大街小巷,也在香港、中国大陆、北美,甚至欧洲流行,使得茶饮在各种包装饮料与连锁咖啡馆夹击的现代仍能广受不分年龄层的欢迎。

 

云南

 

在云南,白族有请来访宾客喝三道茶的习俗。

 

西藏

 

西藏游牧地区喜欢喝砖茶(藏文:ཇ་དཀྲུགས་མ་ja-dkrugs-ma或བསྲུབས་ཇ་bsrubs-ja)。首先要把砖茶砸开,放到水壶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几分钟后,加入食盐及牛奶、羊奶或酥油,制成酥油茶;有些地区也放核桃碎。奶茶可以帮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顿饭的习惯,每日清晨,家庭主妇都要准备好奶茶。

 

 

日本

 

 

茶文化在公元9世纪时跟随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以传承及发展。日本文化亦对泡茶非常讲究,喝茶之道成为日本传统中的重要礼仪。

 

日本制茶方式来源于中国唐代,和现在中国的制茶方式不同,将采摘的茶叶蒸气杀青,然后干制碾碎,制成绿茶末抹茶饮用。由于茶末表面积大,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容易在水面漂浮,因此泡制时必须用竹子特制的茶帚搅拌,使其沉入水中,然后用竹舀将茶液舀出饮用。由于泡制茶叶的手续比较复杂,逐渐演化出一整套仪式,形成日本茶道的各个流派。

 

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绿茶为主的煎茶,还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与绿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麦的麦茶。

 

朝鲜

 

除了中国以外,朝鲜喝茶也有一定的历史,有自己的茶道传统和饮茶用具。

 

 

南亚

 

印度

 

 

印度有一种茶品,一般人称为“Masala Chai”,就是印度香料茶或称为印度奶茶、“印度茶那提”。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或鲜乳、糖、姜、胡椒和各种香料,如豆蔻、桂皮、丁香等,这种茶已经由印度裔人传入美国,乃至于世界各地。

 

马来西亚

 

而英国红茶的另一旁支是马来半岛印度裔人的拉茶,当地的印度裔人把红茶和奶混合后,不断抛来抛去,就像拉出来一般,因此称作拉茶。而拉茶也是马来半岛一种表演方式。

 

横跨欧亚

 

蒙古

 

蒙古人喜欢喝砖茶。首先要把砖茶砸开,放到水壶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几分钟,并进行搅拌,直至茶汤发亮,再加入食盐及牛奶,制成奶茶。上桌时,要搭配奶皮、奶豆腐以及各种茶点。奶茶是寒冷的牧区保暖的重要方式,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顿饭的习惯,每日清晨,家庭主妇都要准备好奶茶。

 

土耳其

 

 

土耳其人喝茶很普遍,土耳其茶(土耳其语:çay)属于红茶的一种。土耳其人最早喝咖啡,但是20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垮台之后,原来属于土耳其的可以种植咖啡的阿拉伯地区脱离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进口咖啡。而在土耳其本土的黑海东南岸地区可以种植茶树,于是土耳其人逐渐开始喝本国出产的红茶。

 

土耳其人的好客热情,请喝茶更是他们的一种传统的习俗。主人往往热情的提供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苹果茶。土耳其茶喝起来较苦,虽然茶味浓浓,却不是那么讨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扑鼻,然而浓的化不开的感觉并不是每个初饮者都可以接受的。只有土耳其盛产的苹果茶,可以说是老少咸宜,男女皆爱。酸酸甜甜的苹果茶,浓浓的苹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著清寒的秋日,喝起来格外的舒爽。而土耳其街上最多的不是咖啡厅,而是茶馆,土耳其人还十分喜欢到茶馆喝茶并聊天。

 

 

欧美

俄罗斯

 

 

在西方,最早从中国传入茶叶的是俄罗斯,从中国经过蒙古草原到俄罗斯,曾有一条“茶叶之路”。俄罗斯人发明了煮茶的“茶炊”,类似一个小锅炉,一般用铜制,中间生炭火,上面有一个煮茶的茶壶,下面有一个龙头,煮好的浓茶用龙头中的水冲稀,加糖和柠檬汁饮用,即柠檬茶。随时可以提供热茶水,是寒冷的俄罗斯气候下,家庭必备的设施。现在一般用电加热,也有用不锈钢制造的。由于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设计制造成各种装饰花样,是俄罗斯家庭比较显眼的家具。

 

英国

 

 

英国人从1660年代开始进口茶叶。当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爱好带进英国宫廷。开始英国人从荷兰进口茶叶,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直接从中国厦门进口茶叶运回伦敦。到1750年代,茶叶已经变成英国人的全民饮料。由于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而中国从英国进口货物很少,两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英国一方面从中国引进茶树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种植,另一方面在印度殖民地种植罂粟,制造鸦片出口中国,最终引起鸦片战争。

 

在英国和爱尔兰,“茶”(tea)不仅指这种饮料的名称,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英式下午茶。英国人多喝红茶,茶种包括英国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 Grey),由中国传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传入的绿茶,也成了英国茶的标准部分。

 

英国人喝茶,颇成痴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来,清晨6点,空着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点再喝一次“晨茶”,午饭后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饭后还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说,正规的,一天起码4顿。英国人泡茶是泡茶叶末,连袋一起放在热水杯里,不是以水冲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热水里,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丢弃。家庭饮用时,由于茶叶很碎,通常茶壶里还有个过滤杯,用开水冲下去,过滤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柠檬而喝。

 

美国

 

 波士顿倾茶事件画作

 

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1773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他们被称为茶叶党。这个事件引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制裁,最终导致美国独立革命发生。

 

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喜欢喝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

 

除源自于欧洲的西方茶文化外,美国市场上的东方茶(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柠檬红茶)。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另外除了预装茶外,美国很多餐厅也以茶作为主要饮料,而美国人有在任何茶(包括东方茶)加上糖之习惯。

 

德国

 

 

1657年茶叶出现在德国的药店,但是除了东弗里西亚(今下萨克森)一带地区之外,没有赢得德国人太多的兴趣。现在德国人也喜欢饮茶。比如,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窨制过的茶叶,而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之香远;德国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涩酸味。德国人也买中国茶叶,但居家饮茶是用沸水将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的茶叶不断地冲,冲下的茶水通过安装于筛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壶内,之后再将茶叶倒掉。与东方茶相较,德国茶味道较为清淡。

 

拉丁美洲

 

阿根廷

 

 

马黛茶是一种常绿灌木叶子,生长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阿根廷温润潮湿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很适于这种树木生长,加之当地人有爱喝这种茶的传统,使之成为最大的马黛茶生产国。

 

阿根廷及其他拉丁美洲人爱喝马黛茶,马黛茶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当地人传统的喝茶方式很特别。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围坐在一起,一把泡有马黛茶叶的茶壶里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个挨一个地传着吸茶,边吸边聊。壶里的水快吸干的时候,再续上热开水接着吸,一直吸到聚会散了为止。

 

 

非洲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都喜欢绿茶,但饮用时总要在茶叶里加入少量的糖块,有的则喜欢加入薄荷叶或薄荷汁,称为“薄荷茶”。这种茶清香甜凉,喝起来有凉心润肺之感。由于北非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不许饮酒,却可饮茶。因此,饮茶成了待客佳品,客人来访时,见面“三杯茶”,按礼节,客人应当看主人的面,一饮而尽,否则视为失礼。

 

埃及人喜欢甜茶。他们招待客人,常在茶里放许多白糖,同时送来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这种浓甜茶只要喝上二、三杯,嘴里就会感到黏黏糊糊的。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