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阿根廷茶叶文化

找到约9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世界茶产业大观7:称霸南美的阿根廷茶产业

目前,全世界约有60个左右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而消费则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叶是农产品贸易中最为活跃的产品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远赴重洋,了解一下阿根廷茶产业的发展状况。

阿根廷茶叶生产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早是从中国引进的茶籽种植。由于技术、销路等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阿根廷茶产业没有多大的发展。直到1973年,阿根廷茶产业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茶园面积、茶叶产量都有了较大提升。20世纪90年代后,阿根廷茶产业慢慢走上正轨。


从数据来看,2017年阿根廷茶叶总产量为8.2万吨,同比下降了2.4%,位列全球第8,主要生产的是马黛茶和红茶,占总产量的95%左右,另有少量绿茶,占茶叶总产量的5%左右。


阿根廷主要茶叶生产区集中在阿根廷东北部靠近巴拉圭和巴西之间的地区Mlsionnes和Northem Correentes。茶园多由农民家庭自己经营,大部分属于小规模经营,平均在三公顷左右。Case Fucentes、Tas Marisa、Picad Libertad是当地相对较大的三家茶叶公司,生产的茶叶占总产量的40%左右。



阿根廷生产茶叶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内消费只占15%。2017年全国茶叶出口量为7.66万吨,是第六大世界茶叶出口国,同比上升2.1%,仅次于肯尼亚、斯里兰卡、中国、印度和越南,是南美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阿根廷最主要的茶叶出口国为美国,出口量为5万吨左右,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茶叶主要用于美国生产冰茶冲剂和茶饮料供应。除此之外,阿根廷生产的茶还出口智利、英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叙利亚是阿根廷马黛茶的第一大进口国,其次是巴西和智利。 



阿根廷经营出口的茶叶公司大概在50家左右,主要负责种植、加工、包装和销售。不过,由于阿根廷茶叶质量普遍较低,为了适应出口标准,阿根廷通常还需要通过进口一些外国的优质茶叶用于拼配。


虽然国内消费数量小,但茶在阿根廷仍有一定消费市场。在阿根廷人眼中,饮品消费排行是咖啡、马黛茶、袋装茶。


在当地语言中“马黛茶”就是“仙草”、“天赐神茶”的意思,是南美洲最普遍的茶饮。阿根廷的产量最多,是马黛茶的主要生产国。在阿根廷被奉为“国宝”、“国茶”。


阿根廷人很喜欢马黛茶的滋味,这种马黛茶的味道很苦,外国人很难接受这种苦味。但是,阿根廷人祖祖辈辈饮用这种茶,不但早已习惯了这种苦味,还觉得这样的苦茶能够提神、爽口,越喝越觉得有味道,越爱喝。因此,饮用马黛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除了马黛茶外,阿根廷人也饮用一些红茶。阿根廷人特别重视汤色和香味,但由于习惯、收入等原因,饮用的大部分茶为袋泡茶。

茶香列国,其实,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茶星球”!

茶树自然分布在南纬33度以北和北纬49度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20度之间。

目前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而且,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全球有160多国、近30亿人饮茶。

我们的星球,正是一个茶的星球!

世界六大茶区

根据茶叶生产、分布和气候条件,世界茶产区可分为六大产区:

1、东亚(中国、日本、韩国)

2、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

3、南亚(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

4、西亚(土耳其、伊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5、东非(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

6、南美(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

世界三大茶叶产地

亚洲,非洲,南美洲

各个产茶区主要包括这些国家

中国、日本、印度、 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

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

土耳其、伊朗和格鲁吉亚

肯尼亚、马拉维干达

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

还有巴西、阿根廷和秘鲁

亚洲

一:多数产茶区在亚洲,茶叶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家,上述的四个国家茶叶产量占亚洲茶叶总产量的81%。

非洲

二:非洲,茶叶产地分布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马拉维和津巴布韦等国,这五个国家所产的茶叶占非洲茶叶产量的91%。

美洲

三:美洲,以阿根廷为主要的产茶国家,其茶叶产量占美洲茶叶总产量的87%。

六大茶区都有什么茶?

东亚茶区

茶区简介

东亚茶区的主产国有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3%左右。

茶区特点

中国茶包含六大茶类,分别是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常见的红茶有正山小种、滇红等,绿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青茶也叫乌龙茶,有岩茶、铁观音、凤凰水仙、东方美人等。

日本出产的茶叶中过九成都是绿茶,从而使得绿茶的分类极尽细致之能事。

除了较寒冷的北海道之外,日本几乎全国都有茶产地的分布。

茶区主要分布在九州、四国和本州东南部,其中静冈县产量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45%。宇治茶、静冈茶及狭山茶并列为“日本三大茶”。

南亚茶区

茶区简介

南亚茶区的主产国有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所产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4%左右、总出口量的50%左右。

茶区特点

(1)

印度

分布在北部(包括东北部)和南部,北部又分为阿萨姆茶区和西孟加拉茶区。

印度有三个著名的红茶产区——

大吉岭,所产红茶被称为“茶中的香槟”,具有细腻的香气和浅色;

尼尔吉里生产深色、浓郁芳香的风味红茶;

阿萨姆,以其浓郁的味道和深色而闻名颜色。

(2)

尼泊尔

尼泊尔有五个茶区,东部茶叶种植区与印度大吉岭地区接壤,气候类似于大吉岭茶叶种植区,无论是风味还是香气,该地区的茶被认为是大吉岭茶的近亲。茶叶主要以出口为主。

(3)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一个热带岛国。全岛地势以中部偏南为最高,茶园多集中在中部山区。

锡兰高地红茶是斯里兰卡茶叶的一种统称。其与安徽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的四大红茶。主要品种有乌沃茶或乌巴茶、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几种。

(4)

孟加拉国

茶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锡尔赫特和东南角的吉大港以及位于上述两区间的帖比拉。

孟加拉国的红茶外观呈黑褐色,汤色红亮,涩味较弱,具有轻微的刺激性风味。

此外,由于孟加拉国的红茶产量较高,因此,当地的红茶大多作为其他地区茶叶拼配的基茶来使用。

东南亚茶区

茶区简介

东南亚茶区位于中国以南,印度以东。茶叶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

茶区特点(1)

印度尼西亚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温度高、降雨多、湿度大的特点。

印尼主要种植两种茶叶,一种是从中国东南部引种的小叶茶,能更好地适应恶劣气候,适应性较强;另一种是从斯里兰卡引进的、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茶。以爪哇岛及苏门答腊为中心,所产的红茶,有一种特别清柔的香味。

印尼多数穆斯林和华裔都喜欢喝绿茶,少数人喝红茶,因此印度尼西亚生产的红茶有90% 供出口。红茶产量占总产量的80%左右。

(2)

越南

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湿度大,早雨季明显。

越南生产各类茶叶,大致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鲜茶、干茶、花茶这五种,其中绿茶和花茶主要用于国内消费,红茶主要用于出口。

绿茶,又称“中国茶”, 越南绿茶的加工方法与中国绿茶相同,是主要的茶叶种类。

(3)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终年炎热多雨,属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在沙巴和金马仑地区盛产茶叶,两个地区都风景优美。

西亚和欧洲茶区

茶区简介

主要产茶国有欧洲的前苏联和亚洲的土耳其、伊朗等,所产茶叶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14%。

茶区特点(1)

俄罗斯

前苏联茶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在黑海沿岸的克拉斯诺达尔等有少量茶区。

现俄罗斯有世界上最靠北的茶茶园,距离2014年索契冬奥会滑雪场和一级方程式赛道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

(2)

土耳其

里泽省和特拉布宗省,是土耳其的两大茶叶产区,位于土耳其东北部。 这两地所产的茶叶外观呈黑褐色,汤色为暗红,香气平顺且带有甜香。

在土耳其,红茶主要用来作甜红茶,这种茶饮是将冲泡出的红茶调整至适当浓度,然后加入砂糖而调制成的。

非洲茶区

茶区简介

东非茶区的主要产茶国有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国,其中肯尼亚产量最高。

茶区特点(1)

肯尼亚

肯尼亚是全球第三大产茶国,同时也是非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全国有5省12县产茶,主要茶区分布在肯尼亚山的南坡,内罗毕地区西部和尼安萨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肯尼亚红茶独特的口感,这里出产的红茶全部为红碎茶,不像中国茶叶那样能看到叶片,但气味一样浓郁鲜烈、汤色红艳透亮、口感甘醇、品质上乘。

(2)

马拉维

是东非第二大产茶国,茶区主要集中分布于尼亚萨湖东南部和山坡地带。

马拉维的红茶产量仅次于肯亚,是非洲第二大红茶生产国。尤其是在雨季,当地的茶叶产量占其全年总产量的70%~80%,主要用于与其他国家的红茶进行拼配。

(3)

乌干达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茶国,主要以生产红茶为主。茶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的托罗。

南美茶区

茶区简介

中南美茶区的产茶国家有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

茶区特点

阿根廷主要茶叶生产区集中在阿根廷东北部靠近巴拉圭和巴西之间的地区。

阿根廷茶叶生产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早是从中国引进的茶籽种植。阿根廷主要生产的是马黛茶和红茶,占总产量的95%左右,另有少量绿茶。

其他地区如巴西生产茶汤明亮的红茶,大多数用于拼配茶。 厄瓜多尔生产红茶,主要出口到美国。 秘鲁生产红茶,在两个种植园种植。

除此之外,大洋洲也有分布种茶国家,如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新西兰、澳大利亚,产量很少。

从今起,我们将继续和大家分享世界各产茶区的故事,通过“茶”这一国际化的文化名片,周游茶香列国!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从北非到西欧

西班牙的冷漠

我将视线转向加那利群岛。上世纪七十年代,加那利群岛特别活跃,年进口中国绿茶两千多吨。岛上没有多少人,这些茶叶去了哪儿?

15世纪末,葡萄牙同西班牙谈了一笔交易,葡萄牙将加那利群岛交西班牙管辖,换取葡萄牙继续向前探索新航线的权利。我从巴塞罗那飞往拉斯帕尔马斯,空中时间一个多小时。加纳利群岛距离西班牙本土的距离超过1000公里,而到非洲摩洛哥、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亚的海面距离只有百多公里,是一块标准的“飞地”。岛上居民近200万,嗜好咖啡,少量茶叶消费来自非洲移民和打工者。

1580年至1640年,葡萄牙沦为西班牙的属臣国。1885年西班牙又将布朗角到博贾多尔角一带划为它的保护地。同葡萄牙一样,在西班牙以加那利群岛为基地控制的西非地区,除摩洛哥一直认定茶叶外,其他地区在这一时期也不流行茶叶。193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西属撒哈拉,从来没有通过加那利群岛进口过一丁半点茶叶。为反对西班牙在西撒哈拉的殖民政权,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组成共同阵线。1958年,西撒哈拉爆发武装起义。当年加那利群岛自由港首开中国绿茶进口记录,数量仅7吨,其后每年有几十吨到一、二百吨转口西撒哈拉。西班牙宣布撤出西撒哈拉的1976年,加那利群岛转口茶叶数量跃升到2,289吨。西班牙人走后,摩洛哥控制了西撒哈拉大部分地区,驻员多达15万人。摩洛哥人带来了绿茶消费习惯。不是西班牙人,还是摩洛哥人自己,又在西撒哈拉建立了一个突发的绿茶消费市场。加那利群岛的商人意外地赚了几年的茶叶转口费。当然,鉴于战事频繁便于销售,他们还是精明地要求中国使用中性包装和保密转口数量。1979年非统首脑会议建议西撒哈拉全面停火组织公民投票后,直接贸易环境改善,加那利群岛的绿茶转口生意戛然而止。

西班牙同葡萄牙一样,他们重商,他们最先接触茶叶贸易,可他们对发展茶叶市场并不在心。从南美到非洲,我走过几个西班牙和葡萄牙过去的殖民地,知道在他们统治时期,茶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几次进西班牙,前后在朋友处住了几个月,一心想搞清楚两个早期海上霸主为什么如此轻怠茶叶。西班牙的情形比葡萄牙还糟糕。我们还拿1910年说事。那年西班牙进口消费茶叶156吨,其后的近百年时间里,数量都在一百吨上下徘徊。整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年进口消费量就几吨,有若干年只有一、二吨的记录,仅仅留个项目位子。西班牙人口比葡萄牙人口多三、四倍,算下来人均年消费茶叶只有几克。近几年数量上到千吨,原因是移民增加了,酒店房间里也会置放一、两包袋泡茶,红绿各一包,显然是被摩洛哥茶叶“文化”了。

在当年肖邦流亡西班牙落脚的小镇法德摩萨,一个妇女带小孩在教堂墙角晒早起的太阳,她手里握着一个金属钵体,一边同小孩讲话一边用管子吸钵里的饮料。问是茶吗,她笑笑,摇摇头,大方的将钵递给我看。马黛茶,我在巴西买过。她是西班牙前殖民地阿根廷过来的移民。看人种,应该是早期西班牙殖民者的后代。小孩看着妈妈,耳濡目染,长大了还会继承这种殖民地嫁接来的文化传统。

1910年,阿根廷进口茶叶1,703吨,其后的40多年时间里,每年进口量保持在一千至两千吨之间。二战结束后,阿根廷和英国因马岛纠纷关系陷入危机,外资和人员纷纷撤离,茶叶输入量1954年垂直掉到31吨,其后几十年,每年仅有几吨进口量。

20世纪下半叶,阿根廷大力发展茶叶生产,面积达到4万公顷,产量4万吨,但全部用于出口,自己不留不喝,有如阿拉伯人大量养猪出口,自己不消费。1990年,阿根廷产茶43,000吨,出口45,966吨,产销倒挂2966吨。差额为上年库存。

摩洛哥茶叶文化回侵

我从巴塞罗那坐火车去巴黎。尽管我不相信法国会是摩洛哥绿茶市场的缔造者,但毕竟法国在上世纪上半叶50多年时间里扮演了最重要的摩洛哥茶叶供应商角色。感觉上,法国没有西班牙冷漠。上海海关记载,1867年上海出口法国红茶1吨,1869年出口绿茶400公斤。以红茶为主的格局持续到19世纪末,但总数量仅几十吨最多百十来吨。20世纪初,法国干预摩洛哥事务的兴趣越来越浓,绿茶进口转输摩洛哥的数量也节节攀升。1900年法国进口绿茶154吨,红茶却只有22吨。摩洛哥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爆发前后,法国绿茶进口量突然窜到五、六百吨。反对摩洛哥纳入法国势力范围的德国也进口了一百多吨绿茶,而德国从来是红茶进口消费国。到1910年,法国订购数量又翻了一番,达到1,433吨。1911年,摩洛哥爆发反对苏丹和法国侵略者的人民起义,法国乘机占领首都非斯及其他城市。德国派出炮舰开往摩洛哥大西洋海岸的港口阿加迪尔,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这一年,法国绿茶进口量又升到2,343吨。有趣的是,对峙的德国也进口了617吨绿茶应急。两次摩洛哥危机出现,不喝绿茶的埃及都寻找商机,分别订购储备了200吨绿茶。

法国成为摩洛哥的保护国后,几乎垄断摩洛哥的茶叶贸易。进入30年代,法国进口数量有所减少,原因是摩洛哥和周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私运茶叶,摆脱法商控制。抗战一结束,法国经济团来华一单订购600吨绿茶,一船装运,在中国茶叶圈内引起轰动。

听朋友说,巴黎遇有公庆活动,会有天大的茶炉煮茶卖。正好巴黎有个红酒节,于是兴冲冲跑去看。果然,一个大铜炉,几把铜壶,茶水两欧元一杯,茶汤碧绿,飘两片薄荷叶。品了一杯,加了糖的茶水又甜又清凉,道地的摩洛哥茶饮。观察了一会,饮茶者多半是非洲模样的群体。法国同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咖啡消费为主,茶叶消费量很小,这些年有一千多吨绿茶进口,主要是西非移民增加了。一百年前,法国入侵摩洛哥。作为回报,摩洛哥茶叶文化回侵了。

研究世界茶叶传播,离不开参考咖啡发展过程。咖啡在欧洲的市场发展同茶叶海上传入西方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1517年,鄂图曼帝国消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占领了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附近的也门咖啡生产地,成为阿拉伯世界老大。发源并在埃塞俄比亚流行的咖啡饮用方式在鄂图曼帝国风靡一时,伴随土耳其军队攻打维也纳、横扫巴尔干半岛和驰骋地中海两岸。有个传说,人们在撤离维也纳的土耳其军队仓库里发现几袋咖啡,用这些咖啡开了欧洲第一个咖啡屋。1529年,鄂图曼帝国占据了阿尔及尔的西班牙城堡,与摩洛哥仅一山之隔。我先后去了西班牙的马略卡岛、法国的科西嘉岛、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希腊的克里特岛。四百多年前,鄂图曼帝国的强大舰队和铁骑已经用咖啡浓郁诱人的香气熏透了地中海、南欧、中欧和东欧部分区域的山山水水。鄂图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在伊斯坦布尔、在大马士革、在伊斯法罕,我都找一家老旧的咖啡屋点一杯现烤现磨香气熏人肺腑的土耳其浓咖啡品味,我发现他们饮咖啡的精美瓷杯来自中国。茶叶在咖啡之前已经到达中东地区,包括安纳托利亚。咖啡风行渐缓后,许多土耳其人又回到传统的茶叶。他们称茶为“CAY(CHA-HY)”,来自汉语的发音。

找到约9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