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92年的普洱茶能喝吗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39 秒)

父亲床底下翻出来几饼”老茶“,还能喝吗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

唐代:陆龟蒙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

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馀精爽健,忽似氛埃灭。

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普洱收藏茶拍卖会现场

很多年前有人送给我父亲一饼普洱茶,他不爱喝茶也不懂,放在柜子里面都十多年了,还能喝吗?〞

“当年人家买达他的时候也花了很高的价格,现在应该更值钱了吧?”

关于普洱茶,这是我碰到的问得最多的问题,今天统一做个回答。
首先要看送茶的人懂不懂茶,或许人家确实花了不少的价格买来送人,但如果不懂或者根本没有试喝过,那大概率是一饼非常普通的茶,不懂的人买来送给不懂的人,想想也就明白了。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茶礼

很多人之所以买茶送人就是因為“看不出价格”,事实却不是这样,任何东西都有价值判断标准,一分钱一分货,除非你碰到骗子那另当别论,比如说在旅游景区里面做一次性生意的人和地摊上的。

即使别人送的是一饼好茶,也要注意存放,不然存坏了就是糟蹋好茶。

茶叶的存放是一件专业的事,茶最怕潮湿和异味,还必须密封闭光。如果受潮容易霉变,吸收异味则失去茶性,阳光照射则变色变质,存茶如此则不堪饮用。所以那些放在抽屉,厨房或者床底下的“老茶”,别人再贵的价格买来我都劝大家不要尝试,别拿健康开玩笑。

92年普洱生茶干茶

另外,关于普洱茶是不是真的越放越值钱的问题我再说一下:

茶叶品质优良、存储得当的情况下,长期转化后的普洱茶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但是必须保证这两点。还是那句话,一堆垃圾你放一百年最多是味道不一样了,不会变成更值钱的东西。再好的茶,你存放不当,发霉变质了不但不值钱,喝了还会影响健康。

92年生茶茶汤

喝茶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不建议所有人都成为专业的,那样就会很累。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轻轻松松享受喝茶的时光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那么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跟人家说呢?

有些时候,别人拿茶来给我们试,或者是了于对我们的信任。又或者,在人多的场合又不好说别人的茶怎么样。遇到这样的茶我们也不要硬着头皮喝下去。有些人当着宝贝收藏了那么多年,你突然跟他说那已经是一堆垃圾了,他心理上肯定会接受不了。

92年生茶叶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关系一般或根本不熟悉,你可以这样说:"这个茶,可以再放放,今天就先不喝了!"这样既不得罪人,又不至于拿健康来试茶。

那么如果你手头确实有这样的茶,可以通过来源、外包装、干茶几个方面基本可以判断茶的品质,也许你还真的藏了一件宝贝呢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哇塞”瞬间的回忆


10月23日晚,茶叶进化论如期举办了第二场熟茶沙龙,主题为:聊一聊你心目中的熟茶。

 

参与沙龙的茶友们讲述了自己对于熟茶的审美标准,也听到了许多行业内人士与熟茶多年的故事。从第一次接触熟茶,到熟茶让茶友们“哇塞”的惊艳瞬间,我们为什么爱熟茶?我想这篇迟来的沙龙回顾文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以下是沙龙的重点回顾。

(为了保持开放性,本文没有做总结性描述。)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2. 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3. 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中琦:我们的主题其实就是想聊聊熟茶审美。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你喝熟茶喝的是什么?

 

李珊珊:我觉得好的熟茶有高级感,成团感更明显,能让我联想到很高级的食物,比如鹅肝,鱼子酱,好的汤熬出来的过桥米线等。我不能很具体化的描述,更多的我是用感性选择,给我画面感很强。理性也有,理性判断可能就是价格了。


我更关注的可能是当下触到我的点,我们去评价熟茶也许会从香气、汤色、甜色入手,调动系统思考,但我觉得这更适合审评,我更喜欢茶给到我的整体感受。喜欢熟茶的温和,像年纪大的温和老者,来的慢但是来的深。

 

李珊珊


石云春:我觉得喝熟茶是不分时间没有限制的,你起床空腹也可以喝,饭前饭后也可以喝,睡前也可以喝,男女老少都可以喝。熟茶通过发酵,其实很多物质对我们身体和肠胃的刺激感已经减弱了。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前几年做名山纯料的时候,真的是不要命的喝(生茶),当时脸色都是那种铁灰色。别人都会说我这是要钱不要命。但我当时想着,这毕竟是我的事业和工作,觉得喝的多是无上的光荣。以前会很骄傲自己一天喝二十几种毛料,自己在店里是卖家,但在山上是买家,觉得花了钱反正就自己也要喝回来。但现在也是因为健康关系,对熟茶是很依赖的,成为我的口粮茶了。

 

对待好熟茶的标准我也是比较感性的。可能香的、醇厚的、茶汤漂亮的、滑的、润的、细腻的,回甘比较明显的。可能很感性的需要一个唯美的茶,我也曾经喝过,03年的开第二个店的时候有朋友曾经送我92年的一公斤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那是我喝过最好喝的熟茶,又滑又细又软又绵就像一团米汤。


我现在也知道,一杯熟茶要具备所有完美的优点是很难的,即便你用很好的原料去发酵,也很难满足所有人对熟茶的幻想。我现在对好熟茶的标准就是干净,健康,相反现在不怎么挑了,以前一根筋的就想要老的、贵的、有名气的,现在就觉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挑适合自己口感的就好。

 

左:李建会   右:石云春

李扬:虽然史姐讲她不挑什么的,但一讲起熟茶什么好,关键的都有,什么回甘、厚、滑、黏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熟茶的要点。而且史姐讲到自己喝的最完美的茶是92年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这是很有历史依据的,因为92年是勐海茶厂的一个坎儿,92年之前的茶都非常好。


这是因为在87年的时候邹炳良号召茶厂工人去开辟万亩茶园,开始到92年之后产量就出来了。本来92年之前茶厂附近这些坝区的茶园,比较标准的茶园,这些茶园因为是好茶就会拿去做红茶和绿茶,而山上这些茶农的料就拿来做普洱茶,用我们今天的标准看,那些茶不就是古树茶。所以92年之前的茶就比较好。

 

 李扬

金乔:我想分享一下我刚接触熟茶的感受。我当时喝茶的时候我是觉得熟茶在几大茶类里是很不一样的。我一直觉得茶就是水水的,但是熟茶我觉得它是汤,是能让我喝饱的东西,不论是在颜色还是质地上都是很有存在感的。那个时候最喜欢什么样的熟茶呢,首先一定是长久喝的,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其次是没有口厌感,不能说喝几口我就腻了;再者就是我不能被约束,想喝的时候就喝。

 

孙涛;第一次发现熟茶好是在勐海,喝了一个陈了十年以上的,水路细、滋润、有米汤感,有一次喝到比较好的是熟茶有奶香味,觉得这个滋味很神奇,熟茶是有无限可能和空间可以发展的。可能客户喜欢的熟茶点在于减肥,很多女性客户更关注减肥,经常会问什么茶减肥。

 

孙涛

中琦:

现在我是在做茶,曾经有段时间我对熟茶是没有审美的。


我第一次买熟茶是大三。那会爱喝滇红,买的时候顺带下单了一个普洱熟茶,那是第一次喝熟茶,我现在不记得什么味道了,但是霉味特别重,很难喝。但是我没有把它丢掉,为什么?我平时特别喜欢喝牛奶,奶制品,我的胃胀气特别严重,但一喝完那个熟茶我的胃胀气就好了,所以每一次发现肠胃不好就喝。就当做健胃消食片来喝,比健胃消食片还来的灵敏一点。


毕业后做茶,每天喝很多。学口感、挑毛病,但是到底什么好喝?很多人做茶也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你不会单纯去欣赏它哪里好喝。你会把茶分解成很多个点,缺点多少、优点多少,但整体系统的框架是什么、好不好喝,已经没有感觉了。


第三个阶段,我开始跟李扬老师学习的时候,学会系统喝茶,能够知道一个茶整天怎样、现状怎样。但是有段时间我会陷入一种很无聊的阶段,就是你知道这个茶会达到什么样子,只要时间到了就行,你的好奇心就会没那么强了,然后我就进入一个反叛期。


前几个月我就觉得我天天喝熟茶好烦啊,我的身体每天要灌进多少茶水,我就觉得我要断一下,不想喝茶了。


我们为什么要喝茶?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喝熟茶?开始尝试不喝茶以后,每天忍不住要点喜茶喝奶茶,都要吃辣。很多人的嘴巴其实是有瘾的,比如男生抽烟女生吃零食,没事干的时候必须嘴巴上有个东西,而我喝茶的时候其实就把那个瘾满足了,但是没有茶的时候你就会找零食、喝奶茶。


但喝几天奶茶以后肠胃胃胀气又来了——我以为我的肠胃已经好了,但是那段时间开始不喝熟茶以后我的胃胀气就开始犯了。最后我认命了:


我对熟茶是有瘾的。心里的瘾有替代,但肠胃的瘾没有。


 主持人中琦


2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中琦:

刚刚石姐说的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她现在已经没有偏好了”,我在平时接触客人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人是有偏好的,比如说你喜欢勐库种的香、清爽的茶,你给他喝勐海大叶种他觉得香气不够。喜欢喝勐海大叶种的人,你给他喝勐库大叶种他觉得不够厚重。

 

很多人是有偏好的,大多数人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之前都有自己的感觉。比如说我看到一个杯子,看到一个人,看到一款茶,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他可能被这个点带领着就会有情感偏向。

 

我们茶叶进化论讲的是什么?

 

我们首先讲的是一个好茶的标准是什么,标准上面再讲偏好。我们会怎么说?

 

这个茶的活性怎么样?水平在哪?然后再说风格怎样,最后再说喜不喜欢?这么一条路来的,这个是因为喝了太多之后你要摒弃一些东西,谈到喜好是永远是没有高下的。你喜欢吃辣,他喜欢吃甜,你看关于甜粽子和咸粽子哪个更好吃都存在长久的争论。对应到茶方面,他喜欢喝香甜、润的熟茶,他喜欢喝又苦又浓的,这也是没有高下的。

 

我们讲什么样的熟茶是好熟茶,实际上说到好坏他必定要有一个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没有标准的时候是没有好坏的。比如我拿出一个老班章熟茶和台地熟茶,这两个对比好坏,其实它是不存在好坏的,除非你有一个标准。比如你以贵为标准,那就是哪个贵哪个好,或者你以干净为标准等等。我们茶叶进化论他会有一条线,这条线有没有活性,能不能越陈越香,这条线有了以后我们再谈风格和喜好。

 


李扬:

我们喝茶喝一个什么?刚刚我们也听了很多茶友的观点,比如喝健康、喝喜好等。我说一个我个人的一些分享。


就像刚刚孙涛说的这个,你的喜好会有一些特征性,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这个标准的客观性何在?包括在沙龙开始之前,我们也在讨论,两个茶你要比一个高下的话,孰高孰下,或者哪个好?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当你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陷入一个非常大的悖论,你会发现实际上没有一个客观的好,所有的好都是主观的。所以说没有任何两个茶我们能够在不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说出哪个比哪个好,我们只能在一套规则下进行讨论。那我实际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思索我要做什么茶。

 

我自己在看一些历史,包括我们根据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比较当中,你会发现普洱茶有一些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就是一个落脚点,你只要找到这个落脚点就能立住自己的观点。


白灵

那我找来找去发现普洱茶最撑得住的落脚点就是越陈越香。基于这个越陈越香的基础我们再来看,越沉越香同它的口感表现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下,我又继而推出了糖苷物质,也就是活性物质导致的它越陈越香,在口感上就体现出回甘生津清凉感。

 

对于这一点我就延伸出了什么样的茶是好茶?什么样的茶是能够越陈越香的茶?什么样的工艺能够保证他有更多的糖苷类?我们的熟茶应该用怎么样的工艺去做?这一系列推论,实际上我就是这么得出来的。完全基于一个没有任何个人偏好在其中的,是纯粹的一个理性思考导出的一个结论。

 

经常有人问我喜欢喝什么样的茶?你看我喜欢喝的这些茶,实际我真的没有任何偏好,但是我只喝一两个茶,为什么?那两个茶绝对是活性物质最高的两个茶。我的审美和我要讲的理论,是完全契合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就不会出现中琦说的什么反叛期或者茫然期。因为我喝到一个茶,就能感受到它的活性,能感受到它将来越陈越香的这种潜力。这个东西我就觉得它很好,我就不会想其他更多的复杂的延展东西,我就想这一点。

 

所以我做的茶也非常简单,就是基于这一点去做,所有的茶都朝着这个目标去做,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一款茶我们一喝,哎这个就是茶叶进化论的茶。这个茶的目标和审美就有一个统一性。





3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中琦:如果你把熟茶作一个类比,你会觉得它像喝什么,比如有些人比喻,生茶就像牛奶,而熟茶就像酸奶,也有人比喻豆腐和臭豆腐等等。就是如果你打个比喻,你觉得熟茶是什么?

 

李建会:我觉得熟茶像一碗汤,每天都会想喝的一碗汤。就不管你煲的鸡汤也好,什么汤也好,反正你就是想喝那么一碗汤。饭后半小时,必须要喝个熟茶,就像饭后一碗汤。特别像我们做了很多年茶的人,肠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喝生茶已经不行了,特别树龄小一点的,浓一点的,胃真的一点也不舒服。现在知道只要喝熟茶就会好很多,去哪都会带着一些。

 


孙涛:我觉得喝生茶就像是刺激一点的极限运动,可能年轻人蹦迪,或者篮球啊这些运动,而喝熟茶就更像打太极这样的比较舒缓养生的运动。

 

李建会:我觉得喝茶更多的还是年龄段的划分会比较明显,基本上就是35岁或者40岁以后的人他们喝熟茶或者老生茶会比较多一些,年轻一代20几岁的,他们就爱喝红茶、绿茶这些比较适口的。然后30来岁的人就比较喜欢喝生普,喜欢有饱满度有冲击力的,到了40岁左右的话,大家基本都磨的差不多了,就还是想找点这种温和的,其次你的胃也需要保养。

 

小魏:如果生熟茶去比较的话,生茶可能喝起来更有特点,就像吃东西,香的辣的就有明确的口味,但我一般吃饭的习惯就必须要有蔬菜,我觉得熟茶就是蔬菜,相比之下可能特点没有那么鲜明,但是一种你需要长时间吃缺不了的东西。

 

苏奎

中琦:我觉得生茶和熟茶就像吃鲜肉和火腿,其实都是吃鲜,但是是两种鲜。就我看过一个美食家讲肉类的话,日本最厉害的是牛肉,他能把牛肉的风味发挥到极致。我们中国把肉类发挥到极致的,其实就是火腿,我们可能觉得火腿咸,但火腿在中国各大菜系里被看重的是鲜,厨师都会用火腿放到汤里,提高汤的鲜味。就我们看那种做出来好几年的火腿,而且是在那种比较冷的地方做出来的,它不仅不咸还有奶香味。


说到这个鲜,生茶是茶氨酸的鲜,熟茶是发酵过后带来的更复杂的鲜。我们的喉韵是需要鲜的,只是不是茶氨酸的鲜,需要更复杂的鲜才有喉韵。要不然,为什么龙井没有喉韵?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金乔:你经历了什么事让你对熟茶的看法产生改变?

 

苏奎:就是那种“哇塞”的瞬间吗?


我是一开始用盖碗泡,用紫砂壶泡,很普通的熟茶,没有感受到那种“哇塞”的瞬间。后面喝到用保温杯闷的熟茶,一下子就好惊讶,竟然还有这种存在。

 

李建会:我也跟你一样觉得“哇塞,闷出来的熟茶怎么那么好喝”,泡的话就感觉出不了那种滋味。

 

孙涛:我小时候刚喝熟茶时,感觉那个时候的熟茶都有股仓位或者堆味,后面自己开始做茶,喝到那种没有味道的,就会觉得这个“哇,很干净”

 

李建会:其实我最开始来你们这里上课,抱有的是一种学习理论上的知识,看能不能结合我们实际的操作。然后我记得那时候上课,天气有点冷,然后你们就有给每个人倒杯保温杯闷的熟茶喝,当时喝的时候真的被惊艳到了。“哇塞,真的很不错。”


我当时就一下子对那么好喝的熟茶产生了兴趣,包括它的原料工艺什么的。后面我做熟茶也一直是以这个标准来找感觉,原料上肯定有所差异,但我觉得能找到那种感觉在我这里就是过关了。我给别人喝你们的熟茶,也被称赞这个茶好甜啊,怎么能够那么甜。

 

李建会



中琦:

根据我自己与熟茶的经历,我也总结出我对熟茶的“哇塞”瞬间了。


第一个“哇塞”瞬间,“哇塞,熟茶怎么这么难喝,对肠胃这么有效,简直是健胃消食片加强版。”


第二个“哇塞”瞬间,当时刚毕业喝熟茶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感觉,我有个同事当时给我了一泡茶,说这个茶差不多一万多,后面我自己偶然间喝了,就感觉嘴巴里有一种丝滑感,像一片丝绸一样。有一点像德芙巧克力的广告一样,让我很有画面感。我现在也不觉得那个熟茶有多好喝了,但是当时给到我的惊艳是真实的。


第三个“哇塞”瞬间,我当时天天在勐海山上,天天去泡茶,然后自己去买,都没什么感觉。那会儿我喝李扬老师的熟茶,滋味比较清爽比较甜,我觉得挺好喝的,但我又不知道好在哪,他大致说了一下,可又不是像现在教学一样说的那么明显。


那时候我就天天喝,突然有一天我就懂了。原来一个茶除了风格以外,还有回甘生津清凉感,而且感觉很强,口腔里不断地滋润不断地凉,一下子我就打通了,原来喝茶就是要喝活性。


第四个“哇塞”瞬间,我度过关于熟茶的那个叛逆期后,就发现自己不喝熟茶真的就不舒服,不喝就会一直想吃零食,我已经对熟茶成瘾了。


编辑|高雯、小魏




|茶叶进化论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权

“普洱茶99派”与“中生代发酵师”的崛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都在书写属于自己时代之传奇。在中国商界有84派、92派、99派、15派的说法,这些拥有不同时代企业家精神的人物,在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84派诞生于中国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型时期,中国继农村土地承包制以后推动城市改革,厂长负责制与承包制,以及商品流通领域的逐渐放开,给他们带来了施展拳脚的巨大空间。

92派诞生于1992年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掀起了下海潮与全民练摊,他们成为了“走向新时代”的弄潮儿。

99派是对以PC互联为核心的新经济有着深刻理解的一代。

15派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宠儿。

在商界要讲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微观经济世界中最稀缺的资源。而在茶界要讲茶人精神,正是在一代代茶人的努力下,推动着中国茶产业不断变迁与升级迭代。

我将以“99派”茶人为主题,来谈一下“普洱茶99派与中生代发酵师的崛起”。也就是要真正理解传统发酵师与“中生代发酵师”之间的巨大不同,要放到“普洱茶99派”强势崛起,并主导行业话语权这个时代背景上。

中生代发酵师跟传统发酵师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是老厂师徒传承体系,前者是现代食品科研技术体系领军人,在传统熟茶升级的2.0时代,其将开启“精品熟茶”新未来……

行业风云榜:从84派到99派的崛起

84派是中茶公司、国营大厂的改革派,香港的传统茶商,以40后、50后居多,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完善熟茶制作工艺,成功拓展日本、法国、德国与香港市场,是他们的最大功劳,在他们的努力下,普洱茶站在国际化的全新起点,与西方主流健康价值接轨,开创了健康普洱时代。

92派,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后做普洱茶的港台商人、云南与广东茶商,多为50后、60后。其在90年代初赶上市场经济大潮,茶叶个私经济空前繁荣,1996年以后赶上国退民进黄金时代,以及1999年到2001年台湾普洱茶市场的疯狂,从而淘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积累,并成功抄底2003—2006年的普洱茶市场,成为普洱茶新时代的文化与投资教父,开创了文化与金融普洱时代。

99派是知性的70后、80后,2003年以后投身普洱茶事业,从20多岁的毛头小伙,经过十多年的行业历练,到现在四十岁左右,堪称当前普洱茶行业的中流砥柱。他们受过更良好的教育,拥有更宽阔的视野,有着互联网思维与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务精神,能更深入理解与尊重现代商业文明,喜欢与市场接轨,用专业的职业化团队,构建共享内生发展模式,用系统化思维解决问题。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引领着普洱茶新商业文明的诞生……

未来几年,茶界会正视99派的强势崛起,其将统制行业的未来。

99派,2003—2007是低头学习阶段,2008年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2011年在古树茶、电商、仓储与中期茶交易等方面扬名立万。2011—2014年,是99派用全新理念创建品牌与平台的时期,到2014年,99派做的品牌与平台已成气候,在市场影响力方面,可与92派分庭抗礼。2015—2018年,99派利用产业大变局,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巨大机会,积极开拓中期茶、柑普茶、高端熟茶等新蓝海市场,从而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并代表普洱茶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再后来,是15派的天下。15派大都是90后,是天然适应移动互联的一代,也对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了然于心,还可以在文创与后现代艺术智造方面开创普洱茶行业全新境界。估计普洱茶的年轻化与国际化要靠他们开启!

普洱茶的商品价值观与时代的技术模型选择

有老茶人认为,八十年代的大堆熟茶发酵技术已经成熟,传承好经典就行,没必要搞小堆发酵等新花样。但问题来了,既然八十年代的东西那么经典,仿若真理,为什么后来熟茶大规模退出日本市场,日本人对普洱茶由狂热的捧,最后到“棒杀”?

其原因在于,当时普洱茶处于“农业普洱”时代,1978年突然开启的日本、西欧国家热,将农业时代的土特产,强行拉升到与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接轨的“健康普洱”高度,虽然在日法两国的合作商的指导与大力帮助下,普洱茶在80年代对其传统体系进行重大革新,开始了脱土入洋之进程,但毕竟普洱茶沉重的土特产肉身,很难让其在“健康普洱”领域走得更远,农业普洱与西方食品文化天然存在巨大的裂痕,即便早期热恋,随着双方深入了解,最终还会分道扬镳,从而丧失了日本市场。

现在可以总结八十年代的普洱茶商品观与熟茶技术模型的选择。有什么样的商品价值观设定,就有相应的生产技术应用体系与之配套,这就是每个时代逃不脱的宿命。普洱茶丢了日本市场,主要是八十年代的香港茶商及熟茶的半成品工艺造成的。

八十年代生产出来的熟茶,只是半成品,含有大量腐败菌、杂菌,口感也极差,需要长时间的后天仓储来改变茶性,让腐败菌、杂菌减少,益生菌增多,口感变好。这就是老派香港茶商总结的,半成品普洱茶需要仓储十年,才熟化,品饮价值才高。香港老派茶商知道是一回事,实际去做又是另一回事,说白了搞快钱毁了日本普洱茶市场。八十年代,普洱茶在日本那么热,香港茶商搞到茶,倒手就能赚大钱,谁会将半成品长期仓储?于是大量的半成品熟茶卖到日本,云南以外各省的中小叶种、炒青、烘青普洱也转口香港卖到日本。

说了香港茶商乱倒茶叶赚快钱之问题,再来看云南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也是存在极大的问题,我在前面写的系列文章中总结为:先天不足,后天来养,后天也未必一定能养好。先天不足,首先是选料普通,其次是渥堆发酵粗放随意,腐败菌、杂菌多。如果先天工艺到位,品控管理极严,会有那么多腐败菌、杂菌,才出堆的熟茶口感会那么差,不宜饮用吗?所以农产品的商品价值观,才会有“先天严重不足”的熟茶发酵技术模型!

我们再来看1995到2014年的文化普洱与金融普洱时代。这个时代也可以称为普洱茶的快速变现时代,也就是普洱茶作为商品,其商品价值变成一种获取名利的道具。既然是名利的绝佳变现工具,许多人没心思静下来好好做茶。90年代中期,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价值兴起,于是可以仿制老茶的湿仓茶大行其道,各种假茶满天飞。90年代中期以前,普洱茶进港仓,是为了养熟半成品,之后是为了做假,港仓也变成如今见不得人的湿仓茶。湿仓茶从1996年一直盛行到2006年。

在普洱茶的快速变现时代,普洱茶的技术工艺模型,也由慢养半成品,转化为快速套现的速成普洱技术,湿仓、熟茶重发酵、生茶绿茶化,都是速成普洱生产技术之反映。我不是说速成不好,速成与慢养,各有千秋,只要建立在品质基础上,我都赞成。但问题是,在速成工艺占主流的年代,大家更多心思是花在变现,而不是精研技术与产品上。

当然,这只是在谈普遍现象,在快速变现的年代里,还是有许多茶企茶商在踏实负责任地生产与经营,用精益求精的心态在提升原料品质,钻研制茶技艺,研究专业仓储。在这些茶人的努力下,普洱茶进入了如今的讲究品质全程管控,精细化生产大行其道之制造全面升级的时代。

另一方面,2014年以后普洱茶进入了结构性炒作市场,套利的风险越来越高,迫使行业从业者正视真实消费市场的开发——普洱茶不能仅仅用来炒,更要用来喝!

当茶企、茶商将目光聚焦消费市场之时,会发现中国茶叶消费正在迅速升级,不但高端人群要喝精品,连普通消费者也不再满足“比水好喝一点”,而是对“质优价平”的精品茶充满旺盛需求。故,普洱茶消费升级推动着普洱茶产业进入了2.0时代,如何生产制作好“精品熟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要,成为了普洱茶界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99派茶人作为现阶段普洱茶行业的中坚,以润元昌为代表的茶企早在数年前就在布局“熟茶2.0”,以99派“中生代发酵师”为核心力量,进行新派熟茶系统性开发,打造“精品熟茶”技术领导品牌。

图为中生代发酵师王尧山,润元昌研发总监,专注、悟性高、自制力强,从2006年开始便常年驻守云南茶山,12年里走遍了勐海大大小小的茶山,对每个茶区原料的特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常年在茶山从事原料收购、生产加工、茶叶审评等一系列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发酵、拼配、审评经验,在云南当地被誉为“全勐海试茶最多的人”。

“中生代发酵师”创享“精品熟茶”新未来

润元昌掌门人李子超先生认为业内做好精品熟茶品牌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以70、80后为主体的“中生代发酵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首先必须要有资金。精品熟茶用料好,而且许多茶发出来要长期仓储,这都要占用资金。润元昌大规模收优质山头春茶原料进行发酵,建有千吨精品熟茶库存。

2、其次要有精品熟茶技术体系。

精品熟茶技术门槛高,需要与之配套的新型发酵师队伍及技术体系。

传统发酵师,发普通原料为主,缺乏精品原料发酵传统。速度、成本、规模和标准化,这是传统发酵师习惯的体系。当然不排除一些传统发酵师,与时俱进,也能发精品熟茶。

精细度、小批量、精准控制,这是精品发酵师需要的体系。

润元昌发酵师都有本科学历,带着对行业的思考,有很强的总结能力与逻辑能力,每发一堆茶,都有总结与反馈。

逻辑能力是指:对原料、发酵过程都有研究,知道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是有文化,有思辨能力的中生代发酵师。他们有要求,既向老一代学习,也愿意尝试创新。

3、最后要有渠道。

假如发的熟茶多,卖不掉,第二年不敢发,就不能持续学习与变现,也不能持续进步。润元昌拥有渠道优势,可以大量发精品熟茶,发的堆子数量越多,就能不断积累精品熟茶发酵的各种细分数据,不断总结与提升精品熟茶技术体系。有通畅的销售通路在支撑,润元昌也敢建精品熟茶大库存。

润元昌推出“中生代发酵师”,是决胜熟茶2.0时代的王牌。老一代发酵师,生于物质匮乏年代,他们主张大宗、快速、低成本、大规模之熟茶制造体系,对原料不讲究,好原料拿去做生茶的多。过去行业落后,没法吸引太多人才,许多从业者文化素质不高。现在行业起来了,吸引了更多人才过来,这是行业发展的体现。

“50年前没熟茶,前人创造熟茶。今人为什么不能创新熟茶,搞熟茶2.0时代。润活技术,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不是突发奇想的,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这样的熟茶是好的熟茶,其只是以前不叫润活这个名字。我们中生代发酵师做得多了,通过12年钻研熟茶,才总结出精品熟茶的特点——润活。其可以高度保留茶叶的活性,让茶叶的口感有更多的享受感与满足感,所以自然而然就用这样的技术。”李子超说。

润元昌用“三大区隔”打造精品熟茶技术品牌:

1、技术区隔;

2、细分产品分类区隔;

3、供应链原料库存区隔。

普洱茶能越陈越香,是时间的朋友,年份产品在市场上有不可取代性。如同白酒市场,谁有足够多的基酒库存,就有优质产品的基础。

润元昌实行“技术工厂,大仓库”模式。

润元昌搞“二八法则”:二成卖,八成仓储。仓储精品熟茶原料,推精品熟茶。“精品库存+适当市场运作”,润元昌可打造成精品熟茶品牌。

传统熟茶有历史,润元昌有创新。其通过积累口碑,竞争未来五到十年的市场,不注重当下的市场——当下的卖。库存是润元昌的核心竞争力。

精品熟茶开启普洱茶大消费时代

润元昌将以99派的中生代发酵师为核心,充分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来供应精品熟茶,以期开启普洱茶的大健康、大消费时代。李子超将其规划为:

1、从收藏时代彻底走向消费时代,彻底推进熟茶的饮用消费。

2、产品研发要配合全国专柜战略。

解决通路问题,解决产品的积压问题,做成有流通性的产品。

3、润元昌扮演熟茶研究者角色,对应两大类客户供应产品:

一是普洱茶爱好者、发烧友,他们对普洱茶有研究,有口感追求,这是小众群体。中国人数多,这个群体其实人数很多,群体很大。(专家型,挑剔的消费者)

二是更广泛的喝茶群体,不是发烧友与专家,没有专家型消费需求与挑剔。他们只是想不用花很高的区分成本与选择成本。用一个合理的价格,就能买到好茶。他们的需求是,有一个良心厂家,出一些让他们闭着眼睛都能买到的好茶。(不想花太多时间去区分的消费者)

通过PK可以看出:

1、精品熟茶的各项指标提高显著,能顺应茶叶消费升级。

2、历史文化是传统熟茶的长项。但这是一个需要创新而诞生创新的时代,精品熟茶可扬长避短,高举创新文化大旗,是熟茶历史在当代的发展,有继往开

来的深远意义。

3、传统熟茶有传统经典茶品背书。每一代有每一代人喝的茶,精品熟茶推出广受消费者欢迎的创新明星茶品,用新时代的老百姓选票来背书。

4、传统体系的老发酵师,还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之中,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系统总结与学习创新能力不足。精品熟茶核心技术由“中生代发酵师”主导,其受过高等教育,以70后80后为主,年富力强,从业四五年到十多年,经验丰富,积极学习新生事物,能对发酵机理进行系统化总结,能深入理解来自消费市场的转型与升级,主动进行供给侧再造,用精细化发酵与全程品质管控提升发酵水平,用工业系统集成精深加工思路做强做大优质茶品供应链。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