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攸乐同知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福元昌古树:探秘攸乐古茶山三百年的时代风云

提起云南的历史,总少不了要聊一聊云南的普洱茶,而谈到普洱茶就不得不去看一看古六大茶山,那里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在那里你可以感知到千百年的古茶树如何在风中肆意生长,在那里你可以感知到千百年的茶叶人文风云,那里的树,那里的人,那里的阳光,那里的空气,那里的雨露,仿佛都在静静的诉说。

今天我们走进了历史上曾位居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沿着曲折崎岖的山路,横穿高耸入云的原始森林,我们看到了历经百年风雨的古茶树,看到了森林里散落的残砖断瓦,一层层掉落的树皮和覆盖的绿苔揭示着自然的规律和岁月的变迁。

地理位置优越

攸乐古茶山是六大茶山里唯一不在西双版纳勐腊境内的茶山,它位于今景洪市诺基乡境内,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壤,隔补远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交通方便。

攸乐古茶山海拔在500-1700米之间,地处热带、亚热带,年平均温度18-200C。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给攸乐茶山的古茶树资源提供了最适宜的繁衍栖息的条件。

民族文化深远

攸乐古茶山是原攸乐人,今基诺人世代居住的地方。基诺族人自称孔明的后人,把孔明奉为茶祖。相传三国时期,孔明南征到了云南西双版纳的攸乐茶山附近,因一部分士兵贪睡而掉队。孔明因其违背军纪不再收留,但又担心这些丢落的士兵无法生存,所以留下茶籽,让其在山上种茶为生,攸乐茶山从此有了发展的开端。

基诺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他们的饮茶方式也多种多样,“凉拌茶、火烤茶”的饮茶习俗延续至今。在炎热的夏天,基诺人上山劳动,吃饭的时候他们就会采来新鲜柔嫩的茶叶,随地挖一个小坑,用“冬叶”垫上,将采来的茶叶放进去,加上盐、辣椒等调料,用山泉水一冲,做成一道“凉拌茶”。

“火烧茶”更是基诺人每家必备,每当有客来临,热情好客的基诺人就会到古茶园中,采摘新鲜茶叶,用野生的“冬叶”将新鲜的茶叶包起来,放在火炭上进行烧烤。当外面一层“冬叶”被烤干,能闻到茶叶散发出来的清香时,把茶放到茶壶里,加水煮沸即可饮用了。

攸乐同知风云

攸乐古茶山靠近设在景洪的车里宣慰司通往内地的九龙江大道,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曾一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行政中心。

雍正七年,清政府曾在攸乐山司土寨(茨通)设攸乐同知,建攸乐城,管辖地“东至南掌国(老挝),南至车里(景洪),北至思茅”。清政府赋予攸乐同知的权利很大,规定车里宣慰司岁纳银粮要上交攸乐同知,还负责贡茶的采办。然而,攸乐同知的设立,致使原本生活就困苦的攸乐人更雪上加霜。攸乐山一带连年发生暴乱,加之瘴疠流行,清政府官员无法驻扎下去。

雍正十三年(1735年),把同知从攸乐山转移思茅,贡茶由倚邦土千总监管。攸乐同知的撤销致使清政府改土归流的计划没能完全实现,也使得六大茶山在清政府的统治下未能成为一个单独的县级行政建制。清朝二百多年间,攸乐人会做竹筒茶和茶膏,但这里没有茶庄,人们也不会做圆茶和紧压茶,所产茶叶主要与茶商换粮食、食盐和布匹等。

种茶历史悠久

一千多年前,攸乐人便开始在补远江两岸种茶,至明朝中期的时候攸乐山至少有茶园四千亩以上,发展到清代攸乐茶山已有茶园两万亩以上,20多个寨子均产茶叶,被思茅、普洱的商人买去出口到印度和欧洲,如今攸乐古树茶主要产自龙帕村、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寨子。

民国时期,抗日战争爆发,攸乐茶产业受到严重的冲击。兵役和苛税让本就贫困的攸乐人更加难以承受,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此时易武茶商杨安元在攸乐茶山轻视当地人习俗,引起攸乐族人与茶商的冲突,矛盾越演越烈。1941年,攸乐人联合瑶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掀起抗议热潮,战事一处激发,一直蔓延到了倚邦等地,国民党动用军队也没能把冲突平息,战事持续两年之久,使攸乐茶山的经济遭受重创,人口锐减,茶园损毁严重到20世纪70年代,遗留下来的古茶园仍有三千多亩。

茶叶价值复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诺族人开始重操旧业,开荒植茶,新植茶园达一万多亩,遗留的古茶树受到重视和保护。由于遭受多次严重损毁,攸乐山古茶树资源集中分布于龙帕村和司土老寨,其他村寨大多是新植栽的小茶树,因此市场上真正的攸乐古树茶的数量非常稀少,大多是后植种的小树茶制作,攸乐古树茶的价值一直在被低估。

2000年后,普洱茶市场开始复苏,古六大茶山重新进入茶人们的视野。并随着古树茶的兴起,古茶树资源得以发掘。2012年始,福元昌茶厂分别在攸乐古茶山古茶树资源丰富的司土老寨和龙帕村建立初制所,采收两个村寨的古树茶。从源头把控品质,制做纯正的攸乐古树茶。从2012年直至现在,福元昌茶厂每年都会推出攸乐产品,每一款都保证原料的纯粹和工艺的精湛,以期给市场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攸乐产品,让茶友们喝到攸乐山纯正的风味。

福元昌古树品牌传承人邹东春先生,作为西双版纳本土茶人,深耕于各大茶山数十年,寻找更优质的古茶树资源,潜心研究各大古茶山茶叶的习性,不断用产品,让或被深山遮盖,或被时间掩埋的茶以最合时宜的姿态回归,为每一款茶量身打造独属于它们的舞台,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购买并品饮这些茶品,完成古树茶价值的复兴。每一款茶,均是西双版纳各古茶山数百年风云变迁的记录与承载,均是普洱茶老味道的经典代表,亦是邹东春复兴百年易武老茶庄的匠心呈现。

攸乐古茶山,不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也是茶山人民祖祖辈辈生命的延续,更是古六大茶山不可或缺的普洱茶老味道的经典代表。福元昌茶厂,将继续深耕这个古茶山,推动攸乐古茶山的重新崛起,不仅让基诺族人的生活随着茶叶的复兴而越来越好,也为了让攸乐古树茶这一味普洱茶经典老味道得到更多人的认知而努力。

古六山教材茶|诸葛亮南征“丢落”的士兵在攸乐种起了茶?

攸乐即基诺的音译,是基诺族的聚居地。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而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

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是被诸葛亮丟落的一部分士兵。《诸葛亮南征“丢落”说》关于茶的描述是:一部分士兵因贪睡而被“丢落”在这里,后来这些人虽然追上了孔明,但不再被收留,为了这些落伍者的生存,孔明赐以茶籽,命其好好种茶,还叫照他帽子的样式建盖房屋。因此,基诺族也将孔明尊称为茶祖。他们的建筑建盖得像“孔明帽”,世代就居住在“孔明帽”里。他们尊奉诸葛孔明,甚至在祭神时也呼喊孔明老爹,世代种茶。

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一千多年前,攸乐人便开始在补远江(小黑江)两岸种茶。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

攸乐茶山离澜沧江很近,澜沧江对岸是车里宣慰司,沿江而下便是东南亚各国。清政府为了巩固边疆,为了掌控车里地区,同时也为了茶叶,曾计划将攸乐山的茨通建成滇南重镇。

史籍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普洱府成立时,清政府在茨通筑起攸乐城,设同知一员,右营游击武官一名,驻兵五百,设盐课司,同时还规定,江外(澜沧江以西)的车里宣慰司要岁纳银粮于攸乐同知,清政府赋予攸乐同知行使的权力很大。

然而,攸乐同知的设立受到了傣族上层人士的抵制和反抗,攸乐山一带连年发生起义,加之瘴疠流行,使官兵、大员们无法驻扎下去,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才不得不将攸乐同知移至思茅。

攸乐山20多个寨子都产茶,攸乐山的茶一部分被思茅、普洱的商人买去,一部分被倚邦、易武的茶商买去做七子饼。攸乐山的茶至迟在道光年间已销到印度和欧洲,英国人克拉克在1886所写《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已写到,东印度公司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均有中国茶叶代办处管理倚邦和攸乐产的茶。

古茶园在海拔1 100-1 500米之间,土壤砖红壤和红壤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较高,有机质含量高。大部分为林茶混交林,属云南大叶茶种,叶型分为长叶型和椭圆型两种;芽叶分为红梗绿芽和绿梗绿芽两种;基诺古茶园中还发现比大叶种稍小一点的中叶型茶种。

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现存攸乐茶山3200亩,采摘面积1400亩。基诺乡土地总面积622.9平方公里,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有林53万多亩,占全乡总面积的57%,是典型的纯山区农业乡。古茶园面积2900多亩,新式台地茶园面积7299亩,采茶面积9260亩,2004年干毛茶总产量330吨,单量34公斤。

攸乐山社会发展缓慢,进人民国仍刀耕火种,山地里种点包谷之类的农作物,农耕技术不发达,狩猎和卖茶还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因抗日战争爆发,六大茶山茶业衰退,以茶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攸乐人生活更加穷困。

即便如此,攸乐人现在还保留着制作火烧茶的特殊工艺:把茶的鲜叶用一种称为“冬叶”的植物叶子包起来放到火炭上烧烤。当外面的“冬叶”烤干后把里面的茶取出,可以现煮饮用,也可以揉后晒干留着饮用。

攸乐茶条索黑亮,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重温历史,喝懂六山,经典再延续。上海茶业交易中心预计将于4月20日举办一场古六大茶山普洱茶品鉴会,您将有机会在本次品鉴会上,一次品鉴到六大茶山的古树茶。

古六茶山教材茶

品鉴

云南阿禄司茶业2016年与百年普洱老号‘德丰昌’倾力打造推出‘古六山实物教材茶’,料选古六山核心产茶区域最具代表的古树与小树进行对比,全部正春正寨采摘,全程监控,传统工艺精工督造,从古六山各山头茶树的生长环境、树龄、品饮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山一味·攸乐】车里茶山咽喉之地的文化与味道

  “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曼砖,六曰曼撒。”《滇海虞衡志》中的这一记载,既表明了云南普洱茶出自“六大茶山”,也道出了攸乐的地位。

  有的人认识攸乐,

  是因为她浓重的历史感

  攸乐山,现名基诺山,基诺族的聚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一千多年前,攸乐人便开始在补远江(小黑江)两岸种茶。

  

  攸乐古茶山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唐代攸乐一带所产的茶叶主要销往洱海地区;宋、元、明三代以来,滇南所产茶叶集中在思茅、普洱等地进行贸易。

  清朝雍正年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攸乐茶也曾被列为贡茶。

  

  而长期以来,攸乐茶山所产的茶青有很大部分被倚邦和易武的茶商买下,加工,进而出售。还有一部分茶青被卖到勐海县和思茅一带,所以在历史上攸乐茶山没有制作饼茶、砖茶、沱茶的记录。

  但毫无疑问,攸乐茶山作为其他茶山的后盾当之无愧。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攸乐茶园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有的人认识攸乐,

  是因为她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

  传说总是诱人的,它总是从一些干瘪而没牙的嘴里泄露出来,就像山泉,不经意就挤出了石缝。

  相传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三国时代,南征的孔明率军到此。部分贪睡的士兵“丢落”于此,待他们追上孔明,却因为军规不可违而不被收留。慈悲的孔明念及落伍者的生存,赐予茶籽,嘱其好好种茶。

  为了他们能抵御热带的烈风暴雨,赐帽让他们照样子修房建屋。从此,种茶采茶便成了基诺族的传统。茶便与这个民族血脉相融。

  

  而另外一个传说则是女始祖尧白种茶。

  传说世界是尧白创造出来的,尧白造好天地以后,就召集各民族去分天地。但基诺人没有去,尧白先后派了汉族、傣族人去请,基诺人也未至。尧白便亲自去请,但基诺人仍然无动于衷。

  尧白气得拂袖而去,当她走到一座山下时,想到基诺人如果不来分天地,今后生活就有困难,便站到山顶上,抓了一把茶籽撒在曼卡寨和龙帕寨的土地上。

  从此以后,基诺族居住的地方就成了盛产茶叶的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攸乐、倚邦、易武、曼砖、莽枝、革登山等。

  

  有的人喜欢攸乐,

  是因为喜欢基诺族的美食

  基诺族的凉拌茶是极为军见的吃茶法。将刚采收来的鲜嫩茶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随即授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拌匀,便成为基诺族喜爱的“拉拔批皮”,即凉拌茶。

  这种凉拌茶用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甜润回肠,使人们饭量倍増,浑身有动,夏食消毒,冬食驱寒。

  

  依配料区别,凉拌茶常见的组合有:嘎哩罗凉拌茶、臭菜凉拌茶、鸟肉凉拌茶、螃蟹凉拌茶、酸蚂蚁蛋凉拌茶、甜笋凉拌茶、白参凉拌茶、蘑菇凉拌茶、干巴凉拌茶、凉拌茶拼盘、百衲凉拌茶等。

  有的人喜欢攸乐,

  是因为迷恋她那独特的韵味

  攸乐茶属乔木大叶种,生长地在海拔575-1691米之间,地处北热帯、南亚热帯气候的山区,年平均温度18-20摄氏度。

  优越的气候条件、生物资源、土地资源,造就了攸乐茶独特的韵味:攸乐茶香型和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因茶树的树龄较小,茶性较烈。

  学茶,不可不识攸乐山;喝茶,不能不知攸乐味。按照套路来说,下面就是为典型攸乐味打广告。

  而接下来的30秒,小编却是要带大家感受不一样的攸乐味。

  六大茶山正山系列——攸乐正山普洱生茶

  品名:攸乐正山普洱茶

  规格:357克

  类别:生茶

  该产品是公司从2002年开始生产的六大系列之攸乐野生茶的延续产品,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攸乐正山普洱产品原料来源于西双版纳景洪市内的攸乐山,经传统工艺加工后蒸压成形。

      

  攸乐正山采用西双版纳攸乐茶山生态茶原料制成,此茶外形条索整壮、显毫,色泽墨绿油亮,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及耐冲泡。

  今日话题:

  你认识(喜欢)攸乐是因为什么?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