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田珍:深耕乡土 筑梦茶缘

整齐干练的短发,双眼炯炯有神,这是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珍给人的第一印象。她的故事和她给人的印象一样深刻。

田珍在企业日常办公学习

出生于平常家庭,最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她没有沉浸于家庭,也没有豪言壮语,坚持做茶,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成了平利实至名归的“高级职业农民”。她用勤劳的双手引领群众发展茶饮产业脱贫致富,用汗水和智慧培育出一流的高效示范茶园,打造出享誉全国的“女娲银峰”,创造了年产值500万元的奇迹,带动3000余名村民走上致富坦途。

21年前,23岁的田珍和千千万万个农民一样,山上几窝玉米,山下几块稻田,院内几间瓦房,院后养两头猪。日子过得艰辛、清淡。她不甘家中平凡落后的现状,梦想的种子早早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2年,对田珍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平利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战略和茶产业率先突破思路,大力扶持农民兴茶致富,她依据家乡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从小对茶叶的满腔热爱,看到了自己的机会;这一年,她遇见了茶乡有志青年胡学华,结为伉俪共同成为茶业路上奔跑的筑梦人。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刚起步的她就面临没有茶园、不懂技术、不懂经营的三大难题。她不甘心就此止步,从流转土地开始,挨个破解难题。那时候,生活没有那么便利,为了流转土地,她和丈夫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吃了多少次闭门羹,和村民磨了多少嘴皮子,更记不清遭受了多少次质疑和白眼,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不懈努力,她终于从24户村民手中流转到32亩水田,开创了跨村流转土地的先河,她的茶业之路也就此起航。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她创下了自己的“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初入茶行时,不懂技术,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她和丈夫每天骑车到数公里之外的茶园干活,学习茶园管护,到了采茶季,更是骑车拎布袋,漫山遍野收购鲜叶。头顶巨大压力,在银行“无质押不放贷”的情况下,四处向亲朋举债,引进加工设备建加工厂。多次到兄弟市、县学习,聘请专家到茶厂传经送宝,并将学来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与自己潜心研究的成果相结合,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向上级申报取得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公司生产的“一品香”“女娲银峰”名茶和绞股蓝因品质优异备受各地客商青睐,供不应求。一公斤春茶售价1200元,创下了“一斤春茶千斤谷”的奇迹,每亩茶园实现利润达2万元,这更使她坚定了务茶兴业的信念。

时至今日,田珍不愿更多地谈起自己创业兴业的艰辛,但过往经历更加坚固了她对茶业的信心和决心。从当年为几千元发愁的小茶农发展到拥有自己控股的经营公司,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有身份有地位的职业农民,田珍颇有感慨地说,“能有如今的成就,除了个人的不懈努力外,更离不开省、市、县提供的培训、指导、帮扶和服务。通过参加各种创业理念、经营管理、技术理论、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系统培训,既改变了我的经营理念,也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我也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

田珍茶业园区

作为高级职业农民,田珍始终不忘初心,运用所学知识,把握市场需求,扩大经营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年积累,不断发展。现在的田珍茶业拥有茶园2460亩,其中高效茶园2000亩、老茶园460亩。目前共建成清洁化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绞股蓝茶综合生产线各1条,2021年共生产名优绿茶25吨、红茶12吨。累计在西安、安康、平利等地开设品牌直营店4个、加盟店铺12个、淘宝网店1个,2021年线上销售营业额达700万元,线下销售营业额达2300万元,纯利润达300万元。“田珍茶业”品牌产品先后取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7项、外观专利6项、市级科学技术成果2项。取得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内、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在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竞赛中获奖20余项次(其中金奖10项),获得“安康市特色品牌产品”称号,成为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新优农产品。田珍也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省级劳模称号。

靠科学务茶兴起一份产业,走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在一路付出与一路收获中,田珍找寻到了真正的自己,她开始筑梦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好日子,思索如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田珍茶业始终围绕社会大局,将企业高质量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家乡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采取流转农户土地、吸收就业、合作联营、订单经营和领办农民合作社的方式,直接带动农户1231户,实现户均增收10200元,人均增收2550元。脱贫攻坚期间,田珍茶业采取流转租赁、劳务用工、股份合作、订单经营和资金兜底等方式,在长安镇中原、梁桥、千佛洞、金沙河等村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551人,投入资金120余万元,使所帮扶对象户均增收9千余元,人均增收3千余元。

如今,随着社会现代化产业进程不断推进,田珍又开始紧抓新时代发展格局,纵深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示范、技术服务、茶事体验、休闲观光、民宿康养、研学旅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企业。

从最初的三亩地,到现在的省级龙头企业;从最初的养家糊口到现在共筑美好社会;从最初青涩懵懂的姑娘到现在响彻秦巴的优秀女企业家,她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安康日报、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陕西省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大赛红茶比赛在平利县开赛

为进一步弘扬茶文化,传承茶技艺,以赛强技提能,助推陕茶高质量发展,8月2日,2022年陕西省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大赛红茶比赛在安康市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拉开帷幕。省农业农村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胡维超、种植业处四级调研员郑星出席开幕式,安康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吴礼琪致辞。

据悉,此次大赛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省园艺站、安康市农业农村局承办,市农技中心、平利县农业农村局、市茶业协会等单位协办,采取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三天,共有来自汉中、商洛、安康3个地市的50名制茶能手同台竞技,各展制茶精湛技艺,共植茶艺工匠精神。

茶产业是安康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安康市立足富硒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统筹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孕育了安康富硒茶“红茶好睡眠、绿茶不伤胃”的独特品质,初步形成了规模面积不断扩张、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品牌市场日趋完善、助农增收越发显著的安康富硒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态势。尤其在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坚持把精深加工和品牌打造作为延链补链强链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茶产业加工、茶艺、营销全产业链闭环式培训,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积极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充实茶产业后备“人才库”,为实现茶叶资源高效利用、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拓展茶叶消费领域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安康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平利县 人均一亩茶园 户均增收一万元

5月,记者走进绿意盎然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茶园遍布山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茶,是大自然给予平利的生态馈赠,也是平利人增收致富的“金叶子”。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0万亩、绞股蓝种植面积5万亩,10万多人从事与茶相关的产业,基本实现“人均一亩茶园,户均增收一万元”。

平利的茶香不仅飘出了茶山,更飘向了世界。一片小小的茶叶,折射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诉说着“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茶乡故事。

△位于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5月21日摄)。

始于茶提升茶叶“含金量”

目前,春茶已采摘完毕,茶园正值管护时期。5月21日一大早,平利县长安镇千佛洞村村民方小军来到平利县一品香茶业公司的茶园进行管护工作。

今年47岁的方小军是亿禾乡村建设服务公司的一名工人。“我们由村上牵线来茶园干活,去年我挣了6万多元。”方小军说。

在长安镇,乡村建设服务公司带着村民发展产业、务工增收。

“在采茶季,茶企普遍面临招工难、采摘难、管护成本高的问题。我们针对不同茶企需求,探索‘劳务介绍、劳务小包、劳务总包’3种模式,解决其后顾之忧。”长安镇组织宣传委员卢海东说,镇上改变了传统的茶园经营管理模式,建立茶园资源信息台账,精准掌握全镇“茶情”,合理调配资源,实现全镇茶园应采尽采、应管尽管。

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让茶园增产增收。现代科技的运用让茶园管理迈向智慧化、精细化,使茶叶更具“含金量”。


5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匀速旋转的气象环境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对上千亩茶园进行动态监测。”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负责人罗延会说,打开“智慧茶园系统”,就能清晰地看到茶园土壤监测、气象信息等数据。

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寇清新告诉记者,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将传统茶产业的“人工管理”转向“数字管理”,是平利县首个智慧农业示范园。

“今年春茶共采收1万斤干茶,产值在200万元左右。”寇清新说,“智慧茶园系统”投入使用后,茶园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产品也更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平利县因地制宜挖掘茶产业潜力,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和亩均效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累计建成万亩茶园基地镇10个、千亩茶园示范村65个,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茶小茶叶“闯出”大市场

5月21日,记者来到平利县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厅的荣誉墙上,安康市“优秀外贸企业”和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

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宋小红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业务为安康富硒茯茶的开发和生产。目前,已开发安康富硒茯茶五大类30余款产品。

“2018年我们开始做茶叶出口贸易,累计出口额近6000万元。”谈及产品“出海”秘诀,宋小红说,公司以茶文化为底蕴、以科技为核心、以创新为方向研发特色产品,获得了市场青睐。其中,拳头产品“叶叶金花”茯茶,先后获得第二十五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23甄选好硒农产品金奖等荣誉,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该公司牵头完成的“富硒茯茶新产品研发及关键技术集成”项目获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今年,一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运营中心从安康搬到西安。”宋小红说,公司将创新直播带货模式,在内销和外贸两端发力,让“一茗茶业”出圈、出海、出彩。

这些年,平利茶“新”事不断,创新层出不穷。

“纯净水中加入绞股蓝茶粉,轻轻晃动,就可以冲出一杯绞股蓝茶。”5月21日,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刚向记者展示绞股蓝茶的创新饮用方式。

殷刚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拥有19项外观专利、3项发明专利和2项科技成果,参与平利绞股蓝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开发出绞股蓝茶粉、绞股蓝酒、绞股蓝食品等深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坚持龙头引领、科技赋能。平利县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培育茶饮企业275家,新建夏秋茶生产线36条,茶叶年产量1.8万吨。香高味醇、形美耐泡的“平利女娲茶”,降“三高”、助睡眠的“平利绞股蓝”,被誉为“丝路瑰宝”的“秦汉古茶”,走出国门的“叶叶金花”茯茶,成为平利茶的4张亮丽名片。


不止于茶茶产业焕发新活力

5月11日,记者在平利县田珍茶业园区放眼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茶山上云雾缭绕。一批游客正徜徉在茶园小道上,以漫山茶田为背景合影留念。

“茶园自然环境优越,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我们打造集茶园观光、采摘制茶体验、特色茶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建设田珍茶业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文化研学、采茶制茶等系列体验活动,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田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学华说。


今年春茶采摘季,园区20个房间早早被预订一空,不少游客在此领略茶山美景、品味茶香、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基地有茶叶劳动实践场地500亩,内设学生研学体验区6个,餐厅、客房、会议室等一应俱全。基地还开发了茶叶采摘、手工制茶、茶艺茶道等项目,让前来研学的师生在感受美丽乡村独特魅力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胡学华说。

去年,基地入选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西安、安康等地多所中小学都在基地开展研学活动。

一座山、一幅景、一叶茶,一场别有趣味的茶艺之旅留住了游客的脚步。一片叶子盘活绿水青山,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这种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为平利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平利以精品茶园为核心,全域建设茶旅融合样板区,打造了茶乡风情游、秦巴风光游、康养研学游3条旅游线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平利县副县长周洋弘说,平利县将始终秉持“好环境产好茶、好技艺制好茶、好品质塑好茶、好文化传好茶”的宗旨,更好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用心用情为世界奉献一杯好茶、散发一路茶香。

来源:陕西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