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何关新

找到约21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何关新:泡好“三杯茶” 龙井香远飘

四月,循着茶香,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的浓密树荫下,记者推门走进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与何关新相对而坐。席间,他端上清澈的西湖龙井茶,细品慢啜间,将这片叶子的文化故事娓娓道来。

“我和茶有着非常的缘分。”何关新出生于杭州富阳,从小长在茶园边,后来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多年。2017年,他担任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自此以茶文化研究为己任,助推茶产业发展。

“西湖龙井的‘根’和‘魂’就在文化,要用好茶文化的软实力,发挥好茶科技的硬实力,激发茶产业的无限可能。”对于做好“三茶”统筹文章,何关新乐在其中。

何关新

泡好文化茶——

打造茶文旅融合“杭州样板”

何谓茶文化?如何把文化优势转化为优质生产力?面对这样一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树叶,何关新开始自己的思考。

“文化是一种包括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何关新引用浙江籍文化大家余秋雨的观点说,“如果用这个定义去诠释杭州的西湖龙井茶,西湖龙井就不仅仅是一款茶。” 他认为,茶文化的当代表达要找到更多真实感悟的现实载体。

西湖龙井群体种资源保护区(受访者供图)

带着这样的思考,近年来,杭州市茶研会开展茶文化调研,他们沿循西湖龙井茶的文化脉络,深入走访各个茶区,提出打造“西湖龙井茶文旅印象金三角”的构想,就是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核心,方圆约14.35平方公里的“龙井茶历史文化荟萃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周恩来总理纪念室为核心、以梅岭路为主线,方圆约14.27平方公里的“梅家坞茶香生活体验区”;以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中华茶奥会永久会址为核心,辐射周边10个村庄,方圆约24.7平方公里的“龙坞‘六茶共舞’综合示范区”。

“这份调研报告获得杭州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依托金三角的串联,未来能够进一步激活文旅经济,使茶成为可品、可赏、可玩、可用的全民共享。”何关新如是说。

距离杭州城西北50公里外的余杭径山镇,款款茶香正散发着千年宋韵的魅力。2019年,在杭州市茶研会的积极争取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径山“中国径山禅 茶文化园”“中日韩禅茶文化中心”“中华抹茶之源”“中华抹茶研究院”四块金字招牌,他们还积极推动当地复原径山茶宴“还原版”,创新茶宴“民间版”,做大做强茶宴经济,助力径山走出了一条特色茶旅经济发展之路。

2021年以来,杭州市茶研会着眼于“杭州龙井”金名片打造,何关新带队走访调研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及千岛湖的黄金旅游线,寻访萧山、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绿茶产区,筹备出版《杭州龙井三江行》书籍,力争打造茶文旅融合的又一“杭州样板”。

在以文兴茶的路上,何关新步履不停。他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夯实杭为茶都历史基础,带领茶研会组织拍摄《龙之茶》电视宣传片,协调拍摄文艺电影《龙井》,出版《龙井寻香》《龙井寻踪》系列书籍,不断创新载体,把传统茶文化生动演绎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达。

西湖龙井茶(受访者供图)

用好科技茶——

传承创新“两个巴掌”的技艺

长期以来,学界对机械加工方式对于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众说纷纭。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机械化生产加工因标准化程度高和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应用于西湖龙井茶生产中,让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传承面临考验。

“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对于西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艺传承的“两个巴掌论”,何关新笃信不疑。

2020年9月,由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牵头,会同杭州市茶科所组织开展了一场关于“不同炒制工艺对西湖龙井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实验结果令何关新倍感振奋,“从理化指标含量分析来看,三种手工制作的茶样,香气、滋味的感官评分显著优于机制茶,其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机制茶。其中,创新技艺手工炒制的西湖龙井茶感官评分最高,且氨基酸含量最高。”何关新表示,这项研究为提升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实证性建议。这段时间正好是春茶季,何关新密切关注着新一届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从2021年开始,这项大赛为35岁以下的茶人增设了“新锐”组别比赛。今年,何关新欣喜地发现,赛事中出现许多年轻面孔,有位“00后”茶人更是一举夺得“新锐赛”冠军。

“守味”不意味着一味因循守旧。何关新指出,作为新时代的“茶都”,杭州茶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在杭的八大“国”字号涉茶机构赋予杭州“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天然优势,杭州应努力成为茶“跨界开发、全价利用”的实验地和示范区。

“杭州茶业的高质量发展还要植入‘互联网基因’。”何关新说,作为互联网城市,杭州孕育出艺福堂等依靠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智慧茶业。茶科技驱动是振兴杭州茶产业的重要路径,也是独特优势,应借力造势,政校(院)、企合作,政策扶持,搭建平台,跨界开发,全价利用,广辟新业,使杭州成为茶科技的重地。

龙井茶园(受访者供图)

栽下共富茶——

促成“龙行天下”共识形成

采访当天,何关新带来一则好消息:《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结果出炉,西湖龙井以79.05亿元的品牌价值,继续位列品牌价值榜首位。 无疑,作为龙井茶品类的领头羊,西湖龙井坐拥“塔尖”的顶端优势。但溯源龙井茶的发展历程,何关新发现,随着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的非遗传承,龙井43号茶树品种的推广,以及炒制机器的应用,从西湖龙井衍生出了杭州龙井、浙江龙井、中国龙井,西湖龙井茶引领带动中国绿茶的生产,形成“龙行天下”的文化现象,并且已经从文化优势转化为优质生产力。

为进一步凝聚共识,助推大品牌格局大产业发展,2019年4月,在浙江新昌举行的首届龙井茶(新昌)峰会上,何关新作为西湖龙井产区的重要代表,作了“龙行天下:我们共同的担当”主旨演讲,以西湖龙井作为“龙头”的角度如何思考出发,唤醒大家共同思考新时代如何共同做大做强龙井茶品牌。龙井茶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的18个县(市、区)产业主管部门代表、产学研相关代表济济一堂,就龙井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争创世界一流品牌等议题进行研讨,达成“龙井茶(新昌)峰会”共识。

“一片叶子带来的不仅是物质富裕,还有精神富有。”何关新说,近年来,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积极推动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组建学校茶文化与健康联盟,创立有氧机关茶空间,连续4年与杭州市委老干部局组织敬老茶会,开设社区茶文化讲座,开展家庭茶艺比赛,让茶的香韵沁入每个人的心田。每年,研究会为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中华茶奥会两大茶叶盛会,倾心服务,守正创新,以此促进“杭为茶都”建设,培育茶消费的未来希望。 在这茶香四溢的春日里,于何关新而言,一片绿叶绘就的共富美好蓝图已然展开。

(来源:浙江XW客户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何关新:“杭为茶都”的当代表达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

每一位来到杭州或者向往杭州的人,都会产生一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情愫,古人一曲“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誉已经为杭州打了千年的广告。确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诚如邓小平所说“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也是不多的”。但今天,我想更自豪地告诉大家,杭州不仅有“人间天堂”之美誉,亦有“中国茶都”之桂冠!这是15年前十家国家权威涉茶机构对杭州的共同认可和期许。15年来,杭州一直在为擦亮这块城市招牌而不懈努力。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倡导和引领下,中国茶产业茶文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面对风起云涌的兴旺热潮,,作为“中国茶都”,杭州怎样创新和发展,不仅受茶界关注,也是我们的紧迫思考。借此机会,我愿抛砖引玉,分享我们的认识和感悟,以求大家指正。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茶都”,杭州要始终坚持文化引领,依托深厚的城市历史底蕴做深做透茶文化的文章。杭州曾是吴越国都、南宋都城,地控吴越,文汇南北,物华天宝,民风淳厚,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七百多年前就称赞杭州是“华贵的天城”。今日的杭州拥有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全球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经济发达的创新活力之城,目前正以“建世界名城”为自己的努力目标。这些城市底色为茶都提供了坚实的依托。杭州的茶文化早已深深嵌入城市发展的机理中,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一脉。我们的任务,是要不断挖掘整理这条茶文化血脉中的诸多活性细胞,探究茶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内因外联,讲好城市发展中的茶文化故事。茶文化不能脱离所在地社会经济基础孤芳自赏,而必须自觉主动地融入城市发展土壤中,开花展枝,锦上添秀。对杭州而言,应紧扣城市的茶业特点,尤其注重西湖龙井茶文化、径山禅茶文化、南宋点茶文化的发扬光大,使杭州成为茶文化的高地。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茶都”,杭州要始终坚持科技驱动,依托众多的茶科技研发机构做广做细茶科技文章。杭州有众多茶科研教学机构,中茶院、中茶所、浙大茶学系等知名涉茶单位驻足杭州,使杭州得近水之利、独天之厚。我们要很好利用这些优质资源,共推战略合作,共谋双赢之利。杭州应努力成为茶“跨界开发、全价利用”的实验地和示范区。目前杭州在茶加工、茶泡制、茶应用等方面已经捷足先登,中茶所、浙大茶研所、杭茶院等单位在茶饮料、茶日化用品、茶食品研发等领域长袖善舞,频出成果,他们在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为“杭为茶都”建设添加了重要筹码。作为互联网城市,杭州还孕育出了艺福堂这样依靠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智慧茶业。对杭州而言,茶科技驱动是振兴杭州茶产业的重要路径,也是独特优势,我们应借力造势,政校(院)合作,政策扶持,使杭州成为茶科技的重地。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茶都”,杭州要始终坚持旅游创新,依托丰富的景观资源做活做好茶旅游文章。杭州是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山美水秀,四季分明。杭州的茶田融入在世界遗产的文化景观中,别具精彩。除了西湖,杭州的县市也有着丰沛的茶旅资源。进入新时代,我们应努力厚植“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用系统思维来做茶业。去年以来,市茶文化研究会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茶文旅融合,打造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十八棵御茶为代表的“龙井茶历史文化荟萃区”、以周恩来纪念馆和中茶所为标志的“梅家坞茶香生活体验区”、以龙坞茶镇为龙头的龙坞“六茶共舞”综合示范区这一西湖龙井金三角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我们同时认为,杭州除了西湖龙井的文旅融合,还有径山禅茶文化园、“钱塘龙井”三江行等资源潜力可以开发。茶文旅融合发展是符合时代潮流,大有前途的。对杭州而言,有独特韵味的旅游资源,有深厚沉重的历史底蕴,有贵为“绿茶皇后”的西湖龙井,我们应因势利导,互为倚重,相互加持,同心共力,使杭州成为茶旅游的胜地。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茶都”,杭州要始终坚持“六茶共舞”,依托重大赛会的永久落户做大做强茶产业文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华茶奥会两大顶级茶事永久驻址杭州,这是杭州之幸,也是杭州之责。如果说中国茶产业链很长,茶衍生品很多,是个巨大宝库,那么两大赛会的举办就给了我们开启宝库的钥匙。杭州应有效利用赛会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果,坚持“六茶共舞”,大力发展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产业,使城市处处有茶香、天天有茶事、餐餐有茶食。应深化全民饮茶日、万人品茶活动,努力推进茶文化“五进”。应在做精做优西湖龙井基础上,做大做强茶产业,进一步巩固“绿茶皇后”地位,引领“龙行天下”风尚。对杭州而言,我们有高居榜首的绿茶品牌,有群星闪耀的茶界名人,有权威众服的茶研机构,有永不落幕的茶会赛事,我们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使杭州成为中国茶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地,在世界茶乡看浙江中发挥窗口头雁作用。

各位茶人朋友,杭州是一座让人值得期待的城市。作为茶文化研究会,我们倡导“茶科技驱动,茶文化引领,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理念。茶都要有新面貌、新气象,既靠我们茶人,也靠所有各界人。愿借此大会东风,吹来各地高人,共谋“杭为茶都”的时代新解。

(本文系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在2021年5月21日下午第四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的主旨演讲;略有删节)

何关新:文化赋魂,构建西湖龙井茶产业新格局

感谢组委会邀请,使我有机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与海内外茶人一起,探讨中国绿茶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中国是茶的故乡,杭州是绿茶皇后“西湖龙井”的原产地,寻宗问祖,创新发展,杭州都不能缺席。

一周前,有部叫《龙井》的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隆重上映,它以映像艺术、实景展示讲述了西湖龙井的历史厚蕴和人文故事,这是西湖龙井茶的高光时刻,也是杭州作为“中国茶都”的荣耀再现。伴随电影《龙井》掀起的一轮宣传高潮,我们看到了文化在推动茶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别样魅力。所以,今天我就围绕文化赋魂这一主题与大家探讨交流。

何为文化?历来众说纷纭。我们浙江籍有位文化大家余秋雨先生曾概括过一个定义,他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如果用这个定义去诠释西湖龙井茶,我们看到,西湖龙井不仅仅是一款茶,也是一段厚重历史和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城市生态,它以翠绿婀娜的姿势张扬着这座城市的绿水青山。西湖龙井之于杭州,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一脉,是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绿色经济的必要元素,是市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当下杭州在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力量。

早在2006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撰文《世界茶乡看浙江》,指出浙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绿茶之乡”。“世界茶乡”理应成为世界茶文化的高地。就在8月31日,中共浙江省委召开了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起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格局,并确定了“在打造以宋韵文化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等十大目标,这对我们文化赋魂构建西湖龙井茶产业新格局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而绿茶世界里,西湖龙井无可争辩地处在“龙头”地位:西湖龙井茶园是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之一;“西湖龙井”品牌八次荣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首,价值74.03亿;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被誉为“绿茶皇后”;西湖龙井茶蕴涵丰富的领袖文化、名人文化、生态文化、康养文化,文化价值至尊;以龙井群体种为亲本材料选育的“龙井43号”及龙井扁茶手工和机械炒制技艺在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贡献卓越;以“西湖龙井”为塔尖、延伸引领“杭州龙井”“浙江龙井”乃至今后“中国龙井”发展,促成“龙行天下”大格局的共识正在形成。当下,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已成为新兴战略,中国绿茶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最好时代,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我们一直在深思熟虑,并竭尽全力推动实践。

我们认可并倡导:

一、大牌引领,带动绿茶产区的“共同富裕”。在茶产业的发展格局中,品牌就是生产力,有影响就有市场。因此,实行“名茶战略”极其重要。西湖龙井得天独厚,名贵至尊,更要倍加珍惜。我们从“国家礼品茶”的品质保证入手,强化数智管理、依法保护,实现生产经营环节的全程可追溯,做精做优西湖龙井。从“杭州龙井”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着眼,做大做强龙井品牌的延伸。近年来,我们还培育命名了包括“径山茶”“安顶云雾”“雪水云绿”“天目青顶”“天尊贡芽”“千岛玉叶”“三清茶”等的杭州名茶。实施“名牌战略”,各地有了自己的当家品牌,随着市场知誉度的提高,像“建德苞茶”、“九曲红梅”等还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成为一个名牌产品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文化故事。同样,我们也采取开放态度,在东西部合作、对口帮扶中以茶为媒,产业跟进,既输出龙井茶品种的培育,又扩大龙井茶制作工艺的普及,很好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片叶子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要求。 

二、茶文旅融合,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我们认为,茶文化引领、茶科技驱动、茶文旅融合是今后一个重大发展趋势。美好向往的茶未来,茶区是景区,茶园是公园,茶企是庄园,茶品是精品,品鉴是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即将成为杭州茶产业链、价值链、茶文化的美好愿景。去年以来,我们先后提出了要打造西湖龙井印象金三角概念,就是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核心,以龙井路为主轴,北起灵溪隧道南,南至理安寺,西接狮峰山、上天竺,东临杨公堤,方圆约14.35平方公里的“龙井茶历史文化荟萃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周恩来总理纪念室为核心、以梅岭路为主线,北起梅灵隧道南,南至九溪十八涧钱塘江畔,方圆约14.27平方公里的“梅家坞茶香生活体验区”;以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会址为核心,辐射周边外桐坞、大清、上城埭等10个村庄,方圆约24.7平方公里的“龙坞‘六茶共舞’综合示范区”。我们还提出了建设打造中国径山禅茶文化园,并争取到了中日韩禅茶文化中心、中华抹茶之源等金字招牌。目前项目已开始实施。不久的将来,这块陆羽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中华抹茶之源将是茶文旅融合的样板示范。与此同时,杭州龙井三江行的设想也正在积极推动,这条从钱塘江、富春江到新安江及至千岛湖的黄金旅游线,涉及杭州的萧山、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五个绿茶产区,沿途风光秀丽、文化深厚、史迹众多、茶园广袤,充满了诗情画意,是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三、赛会驱动,造就“六茶共舞”复合生态。赛会搭台,产业唱戏,是实践摸索出来的一条好做法。尤其是在倡导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当下,通过赛会和一系列活动来推动茶产业发展,提振绿色经济,更显得尤为重要。杭州作为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中华茶奥会两大盛事的永久举办地,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举办好两大赛会作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良好契机,倾心服务,守正创新,以此促进“杭为茶都”建设。我们还率全国之先,法定了“全民饮茶日”,在每年谷雨前后全市联动举办以“每天一杯茶,健康进万家”为主题的各种品茶活动,普及茶文化,推广茶科技,助力茶产业。市辖各地也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经年累月塑造了茶文化活动的相关品牌,如径山寺径山茶宴、灵隐寺云林茶会、中国茶圣节、运河茶会、钱塘茶诗会、南宋斗茶大会、西湖龙井开茶节、径山茶祖祭典、千岛湖茶博会、安顶云雾茶文化节、湘湖龙井茶艺节等等,精彩纷呈,千姿百态,民众喜悦,茶企高兴,茶友受益。

四、文化“五进”、六茶共舞,培育茶消费的未来希望。茶文化的普及在民众,茶产业的未来在消费。没有民众的追捧,茶文化的复兴就失去基础;没有消费的认可,茶产业的未来也会面临枯萎。我们认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的茶文化“五进”,是倡导“茶为国饮”、普及中华茶文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组建学校茶文化与健康联盟,创立有氧机关茶空间,开设社区茶文化讲座,开展家庭茶艺比赛,让茶的香韵沁入每个人的心田。我们通过倡导六茶共舞,使茶成为可品、可赏、可玩、可用的全民共享,促进茶的跨界开发、全价利用。

各位同仁,这是一个光辉的时代,中国茶的发展空前繁盛,茶文化的普及更趋繁荣。这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世界茶的话语争夺异常激烈,市场竞争更加残酷。面对不进则退的大势,何去何从,何能何为,既考验我们的智慧,也检验我们的能力。这次论坛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的探讨和交流,对杭州颇有裨益。在当前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下,我相信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茶文化一定会伴随中华文化的复兴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尽快到来。

(此文系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在“2021世界绿茶大会暨中国绿茶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