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鸠坑茶品牌价值、打造三茶统筹发展共富示范区”研讨会举行

6月15日上午,“挖掘鸠坑茶品牌价值、打造三茶统筹发展共富示范区”研讨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建满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林健东出席研讨会。

会议由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杭州市原副市长何关新主持。

围绕“贡茶鸠坑·龙井祖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鲁成银,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屠幼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首席专家罗列万等知名专家学者从历史渊源、品质内涵、种质资源等多个维度研讨了鸠坑茶的品种优势,交流了鸠坑茶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上的种种模式、路径、方法,助力打造鸠坑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共富示范区。

鸠坑乡所在的淳安县,是浙江省乃至全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拥有2000多年的产茶历史,千岛湖茶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鸠坑茶更是从唐朝开始叠续数代都是供奉朝廷的“贡茶”,除了在《茶经》《茶谱》等多部历史专著中都有“睦州鸠坑茶”的记载外,唐朝李肇《唐国史补》、杨华《膳夫经手录》、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甚至是欧阳修、元代脱脱、明代徐渭都对鸠坑茶有过极高评价。

在研讨会上,鲁成银详细介绍了鸠坑茶的历史文化、传统技艺和相关习俗,并对如何保护和利用鸠坑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提出了交流意见。

除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建国后,鸠坑种更是首批认证登记的国家级茶树良种,在浙江60多个传统茶树品种中,历来都以鸠坑种为浙江的当家品种,从1949年30万亩到1983年的274万亩,在上个世纪浙江茶园面积最高水平历史中,鸠坑一个品种贡献了近130万亩,占总增长50%以上,目前约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30%。

“鸠坑种是唯一一个在浙江茶叶全域产区对其适应性、抗逆性、内质优势无不肯定的有性系茶树良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首席专家罗列万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屠幼英教授则是从科学数据、对照实验、区域试验、感官评审、定量描述等多方面阐述了新时代鸠坑种茶树的优势和未来,并从技术角度提出了改进意见。

悠久的茶文化、先进的茶技术,加上千岛湖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绝版的山水资源,为鸠坑茶的种植和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基础条件,也让茶产业成为了淳安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支柱产业。其中,优质的鸠坑茶更是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如去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的“鸠16”,其茶青收购价比同期其他品种高出30%以上,就单一品种可为全县茶农增收8000余万元。

对此,主持本次研讨会的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杭州市原副市长何关新就表示:“加强鸠坑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挖掘鸠坑茶品牌价值,做精做深鸠坑茶产业,对促进茶农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推动淳安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大茶叶产业、统筹三茶发展,与会专家更是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和深入的交流。如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陈富桥博士就围绕鸠坑茶未来市场开发,提出了厘清鸠坑茶产品结构层级、塑造清晰的品牌形象与价值观、理顺鸠坑茶品牌管理框架体系、开展鸠坑种的科技研发转化等建议。

淳安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淳安县政协原主席刘小松等作主旨演讲。

政府搭台、名家献言、百姓受益。在聆听了各位学者专家的发言后,当天与会的茶农也是收获颇丰。“经过此次活动,再次深刻了解了鸠坑茶文化,也学习了茶产业发展的路径知识,对于我们茶企发展受益良多。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此类活动,让我们茶企能够与时俱进、做大做强,以茶助农、共同致富!”淳安县鸠坑乡茶企代表余倩倩表示。

与会的鸠坑乡主要负责人,更是表达了对研讨会的赞赏和欣喜:“很多意见建议,听下来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与这些专家学者们的深入合作,进一步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抢抓机遇,持续用力,全面打响鸠坑贡茶品牌,通过做优‘一片叶’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据了解,鸠坑乡是浙江省首个以有机茶为主题的特色小镇,2021年全乡茶叶产量456吨,年产值达7294万。

近年来,鸠坑乡以“贡茶鸠坑·龙井祖庭”建设为契机,通过深挖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深化茶科技,不仅自2009年连续举办了14届鸠坑茶文化节,更是与故宫文创合作,恢复“鸠坑贡茶”古法炒制技术,研发鸠坑古法绿茶、烟熏红茶等产品,打造陆羽茶面、茶肉饼等网红产品,实现了茶叶产品的优品、优质、优价,“三茶”统筹促共富成效明显。

来源:淳安发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