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香飘紫笋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印象大唐贡茶院

驻足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边的顾渚山下,抬眼望去是一望无垠的茶园。顺着蜿蜒的石径往上走,路边摩崖石刻林立,金沙泉水声潺潺。不一会儿,就登上了虎头岩。一座全木结构宫殿巍然屹立,“大唐贡茶院”几个鎏金大字十分醒目。贡茶院就隐匿在群山之中,周遭翠竹盈绿,这种绿沁人心脾,仿佛能闻得见绿滋滋的气息。层峦叠嶂,虚实变化的竹林群随风摇曳,在这个深秋愈发显得清幽宜人,有一种空灵的美。

大唐贡茶院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门为朝廷加工茶叶的皇家茶厂。其规模之大、历史之早、累贡之久,堪称世界之最,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地。大唐贡茶院是在皇家茶厂的原址上建造而成的皇家贡茶院,也是当年茶圣陆羽撰写《茶经》的地方。

据《茶经》记载:“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湖州生长城顾渚山谷。”相传陆羽来到顾渚山,得顾渚野茶原始林,在这里栽种了一片茶园开发紫笋茶,并获相配的金沙泉。亲自品第,他发现“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于是顾渚山的茶,也就有了正式称谓“紫笋茶”。唐代宗广德年间(763~764)选为贡茶,大历五年(770)创贡茶院,建中二年(781)扩建,并移吉祥寺匾来。清初方废贡茶事。陆羽留此制茶与研究,著《茶经》综论植、制、烹及泉,为科学名著,被后人尊为“茶圣”。紫笋茶这种茶叶,在古代只有皇家才可以饮用的。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除了朝廷的提倡、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外,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更居首功。宋嘉泰《吴兴志》引《统记》载::“长兴有贡茶院,在虎头岩后,曰顾渚。石斫射而左悬臼,或耕为园,或伐为炭,惟官山独深秀。归于顾渚源建草舍三十余间,自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六年于此造茶,急程递进,取清明到京”。又说:“袁高、李吉甫各有述。至贞元十七年(801年), 刺吏李词以院宇隘陋,造寺一所,移武康吉禅额置焉,以东廊三十间为贡茶院,两行置茶碓,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引顾渚泉亘其间,烹蒸涤濯皆用之,非此水不能制也。”到了元代,贡茶院改为磨茶院,院址移至水口。如今,顾渚贡茶院虽废圮,但院址遗迹依然可辨。现其旁立碑,以告后人。

紫笋茶的飘香和好的自然环境,也引来了唐代许多文人墨客纷纷踏入此地,为的就是能品到一口好茶。紫笋茶,这个美丽的名字已经足以醉倒人了……

袁高说:“我来顾渚源,得与茶事亲。”李群玉认为:“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持瓯默吟味,摇膝空咨嗟。”皮日休赞曰:“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郑谷则说:“茶香紫笋露,洲回白蘋风。”并且感叹于:“顾渚一瓯春有味,中林话旧亦潸然。”李洞则把好茶与好书相提并论:“兰台架列排书目,顾渚香浮瀹茗花。”诗僧皎然更叹此茶非同一般:“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张文规得到湖州贡焙新茶面露喜色:“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当白居易闻说湖州茶山境会羡慕之极道:“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于是又有了“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的心得。

由于当时顾渚紫笋茶名声在外,使许多文人对之钟情有加,就连薛能在“溢目看风景,清怀啸月华”之时,也无忘“焰樵烹紫笋”。郑谷则以“西阁归何晚,东吴兴未穷。茶香紫笋露,洲回白蘋风”羡慕湖州友人能有一杯意犹未尽的好茶。而徐铉在和门下殷侍郎谈论顾渚紫笋茶时说:“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并遥想起用金沙泉水泡茶情景,乃吟出“正当钻柳火,遥想涌金泉。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轻瓯浮绿乳,孤灶散馀烟”的绝妙诗句。以致到宋元明清时,仍有大批文人墨客恋恋不舍顾渚紫笋茶的皇家韵味,赞美不绝。

大唐贡茶院由陆羽阁、吉祥寺、东廊、西廊四个部分组成。建筑绕遗址外为院,可绕行凭吊遐思,品味悠久茶事,内有三院,外院前街。此中院为主,西通清风楼及金沙泉,楼为历代刺史督办茶事暂住宴乐处,泉配茶上贡。东通林间野园,二门带阙意,点些许“贡”味。后院以展廊、栈桥围合大殿与月台,纪念吉祥寺。中院中心为陆羽阁,阁上层置陆羽塑像,下层及其暗夹层展示其生平与轶事及主要友人。以展示茶圣陆羽生平和《茶经》为主的陆羽阁,与供奉文殊菩萨的吉祥寺南北对望,贡茶院在苍松翠竹之中,更加昭示了“禅茶一味”之境界。陆羽阁四周没有白墙,悬空嵌着偌大的竹简,整部《茶经》刻在上面。相传陆羽24岁时,为避安禄山之乱,来到顾渚山实地考察。紫笋茶因他的推荐成为贡品,他也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这时,阁外惠风和畅,我站在陆羽像前,望着他凝视远山的神情,在清韵禅境中思念着陆羽《茶经》三卷,想象着他头戴斗笠,脚穿藤鞋,在山野中研究茶叶的情景……抚摸着比我还高的实木栏柱,历史的沧桑写在上面,然而丝毫没有老了容颜;望着周围群山,不觉神思游至深处。

一个保护完整的大唐贡茶院,为中国的茶文化史添上浓重的一笔,人们在青山古阁下寄情于禅茶的相思。在东廊,藏在翠竹松柏间的吉祥寺,仿佛在静听来者的脚步声。我品上一杯碧绿的紫笋茶,芽叶肥厚、颜色翠绿叶儿在茶盏中翻滚,片片起舞,一片茶叶的岁月在我的杯间徘徊踱步,完成华丽转身,禅味、茶味,交相合一,意味深长。于我这个好茶之人,遇见可心之茶,也算是不虚此行。

【摘自2016年2月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林丛中(浙江湖州),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唐诗里的皇家贡茶

“茶香飘紫笋,脍缕落红鳞。”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题周皓大夫新亭子》)。

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写诗说:杯里紫茶香代酒,琴中绿水静留宾。(《过张成侍御宅》)

这两首诗里都提到了一款唐代名茶——紫笋茶。

唐代名优茶众多,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就列出了一系列唐代名茶: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涩、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团黄。”

书中李肇一口气列出了几十种名茶,而这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紫笋,因为在唐代,紫笋茶是皇家贡茶。

茶叶入贡的历史由来已久,如果按常璩《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那么贡茶当始于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

《南齐书》中记载南齐世祖武皇帝萧赜的遗诏:“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皇帝的灵座上设有的几样贡品中就有茶。《茶经·七之事》中辑录的史料记载,八王之乱时,西晋“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落难的晋惠帝终于回到洛阳城,黄门官用瓦盂为皇帝奉茶。这些记载散见于不同史料但都说明了皇家用茶历史久远。

唐朝时茶业开始兴盛,贡茶制度也渐趋形成。《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怀州河内郡、庐州庐江郡、寿州寿春郡、峡州夷陵郡、归州巴东郡、夔州云安郡、湖州吴兴郡等十多个州府皆有茶叶入贡。

唐代的皇家贡茶中以紫笋茶最受推崇,名气最大。产于常州义兴县(今宜兴)的阳羡紫笋和湖州长城县(今长兴)的顾渚紫笋就是唐王朝最著名的贡茶。

太湖之滨的宜兴(古称义兴,又叫阳羡),出产的茶叫“阳羡紫笋”,作为贡茶,阳羡紫笋茶成名还要早于声名赫赫的顾渚紫笋。据说,它的成名还和茶圣陆羽有关。宋代大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他的著作《金石录》里收集的碑文《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中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当常州刺史时“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茶圣对这款茶作了很好的评价,于是李栖筠就根据陆羽的推荐将此茶进贡给皇上,此为阳羡紫笋贡茶之滥觞,“义兴贡茶自羽与栖筠始也”。后来有很多人会以此为由抨击陆羽,比如许有谷曾有诗句:“陆羽名荒旧茶舍,却教阳羡置邮忙。”说的就是因陆羽一言,使阳羡茶贡,致茶农平添辛劳之事。其实就是陆羽不推荐阳羡的茶,也会有其他地方的茶入贡,茶圣的一言评语也全然是就事论事,就茶评茶,如此批评陆羽不免偏颇。

宋 赵明诚《金石录》中收录的《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

茶人们都非常熟悉一首著名的茶诗歌——《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其实这几句诗是从唐代诗人卢仝的长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择选出来的,因为诗中对喝七碗茶时的感受描摹的淋漓尽致,深受大家喜爱,所以后世就将这几句单挑了出来称为《七碗茶歌》。

那么玉川子卢仝是喝了什么茶写出这么好的诗句呢?答案就是皇家贡茶阳羡紫笋。那年的一个早上,卢仝正在睡懒觉,有军将敲门,原来是他的好朋友谏议大夫孟简给他送来了三百饼今年的紫笋新茶,“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卢仝大为惊喜,因为这茶原本是为皇家制作的,所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拿到茶百感交集,很为这茶不平“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他说你这阳羡紫笋茶身份如此尊贵本应在至尊皇帝或是王公之处,怎么就沦落到我这山野村夫的家里了呢,这话听着像是为茶鸣不平,其实潜台词里满是得意庆幸!既然得到如此好茶,当然也就老实不客气的“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了。这吃相也足见他见到好茶的迫不及待和对茶的钟爱了。煎出来便是“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清爽香冽的茶这一喝便是七碗,直喝的两腋清风几欲仙,直喝的千古传诵卢仝歌。玉川子卢仝也因为这首诗常被称为茶中亚圣。

杜堇 《古贤诗意图》,图中描绘的便是军将打门为卢仝送茶的场景

卢仝煮茶图(宋)

唐代素有“花间鼻祖”之称的大诗人温庭筠写有一部茶学著作——《采茶录》,在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甫里先生陆龟蒙,嗜茶荈。置小园于顾渚山下,赍岁入茶租,薄为瓯蚁之费。自为品第书一篇……

说唐代诗人陆龟蒙特别喜欢喝茶,在产茶胜地顾渚山开辟了一片小茶园,每逢早春产茶时节,陆龟蒙就来到这里采茶、制茶,还在这里写了一部品评茶叶优劣的专著——《品第书》。

顾渚山是唐代贡茶“顾渚紫笋”的产区,陆龟蒙所品饮的正是这一名茶。

顾渚山位于湖州的长兴县。湖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清幽,物产丰饶,文化昌达。同时湖州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产茶胜地。南北朝刘宋山谦之《吴兴记》记载:“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一般认为,由此可以上溯到三国时期孙皓被封为乌程侯的年代。如此,则湖州贡茶之史久矣。

顾渚山风光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湖州的顾渚山上,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制茶厂,顾渚贡茶院规模之大,为史所鲜见。《元和郡县图志》中说“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春天制茶盛期要征调三万多人来采制贡茶,唐武宗时茶产量高达一万八千四百斤!当地的官员也极其重视贡茶的制作,刺史常以立春后四十五日入山,到谷雨以后才出山。每年早春时节,“蛰虫惊动春风起”。顾渚山上满是制茶的工人,“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茶山贡焙歌》唐·李郢)。从这些记载足以想见唐朝时贡茶院宏大繁忙的生产场景。

顾渚山风光

顾渚紫笋制成后要快马专程直送京都,赶在清明节前呈献给皇上,谓之“急程茶”。试想一千多年前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不但要赶在清明节前高质量的做出贡茶,还要远路迢迢算着日子把茶从浙江送到陕西,从诗中的描述可以想见其紧张程度。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茶山贡焙歌》唐·李郢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这是唐朝湖州刺史张文规的《湖州贡焙新茶》诗,诗中描绘的正是当年顾渚紫笋茶进贡到朝廷时宫中的喜悦场面。顾渚紫笋制成后要快马专程直送京都,赶在清明节前呈献给皇上,谓之“急程茶”。在那个交通工具还不发达的时代,从浙北到长安是需要一些时候的。也许从皇帝到宫娥都早就等的不耐烦了,此时紫笋茶到,于是大明宫雄伟巍峨的宫殿里为这小小细嫩的茶叶有了一片欢腾。紫笋茶何以如此受到唐朝人的喜爱呢?

摩崖石刻上有“湖州刺史裴汶”等文字,裴汶也是唐代的茶学专家,曾撰写过茶学专著《茶述》,清人陆廷灿的《续茶经》中有录

湖州是茶圣陆羽长期生活的地方,可谓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所创作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就写于湖州,《茶经》是茶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专著,是我们了解唐代茶的主要途径。在《茶经》中陆羽对茶的优劣作了这样的评判:“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茶茶芽细嫩,色呈紫而形如笋,正符合“紫者上”、“笋者上”的优良茶标准。而作为贡茶,又有着精良的制茶工艺,这都决定了这一茶品在唐朝的王者地位。

陆龟蒙和他的挚友皮日休这一对诗人朋友都很喜欢紫笋茶,皮日休曾经写给陆龟蒙一组茶诗,主要就是品的紫笋茶,如《茶籯》诗:“筤篣晓携去,蓦个山桑坞。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茶舍》诗:“棚上汲红泉,焙前蒸紫蕨”

重新复原修建的顾渚山大唐贡茶院

“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这是大诗人杜牧对顾渚山和紫笋茶的由衷礼赞。这位诗名宿著的风流才子曾在湖州做官,到了湖州就爱上了这里的茶山,或者根本就是爱上了这里的山水才欣然来此为官的,他在湖州做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督造贡茶,然而他并不以此为负担,反而认为是美差“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题茶山》 唐·杜牧)

贡茶院里唐代大诗人杜牧奉旨造茶的摩崖石刻

前面提到的皮日休用诗人浪漫的眼光打量着顾渚山的茶人:

生在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唐·皮日休《茶人》

在他看来生长在顾渚山的茶人说话吐出的口气和翻飞的衣袂间也尽是茶的香气。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唐·钱起《与赵莒茶宴》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与赵莒一起举办茶宴,地点选在竹林里,他们喝的正是紫笋茶,在他们看来茶宴上这紫笋茶的味道鲜美简直胜过了流霞仙酒。那么就以茶代酒,洗尽尘心,在一片蝉鸣声里清谈到夕阳西下吧。在那个时代,每个喝茶的文人或多或少总要为紫笋茶留下一笔。

贡茶制的建立保证了茶叶生产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对优良茶的生产和激励各地竞制名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需要提一句的是在顾渚山下还有一处历史名泉——金沙泉。在唐代因“碧泉涌沙,灿若金星”而得名的金沙泉与紫笋茶交相辉映,同享大名。金沙泉煮紫笋茶是相得益彰的,杜牧曾写诗如此称赞:“泉嫩黄金涌,芽香紫璧截”(《题茶山》 唐·杜牧)。有这样的说法:“金沙水泡紫笋茶得全功,外地水泡紫笋茶只半功”。

顾渚山脚下的金沙泉在唐代常被视为好水的代名词

常州和湖州两地的紫笋都是贡茶,这导致两地存在了一定的竞争关系,于是都争着抢先制茶,希望自己的茶能够最先进贡到京城,得到皇帝的认可“争先万里,以要一时之泽”(《嘉泰吴兴志》)。但是茶并不是越早越好,太早制作的茶,生长期不足,内含物不丰富,反而质量不高。于是,两地官员决定不再恶性竞争,而是友好协商,并在湖常两州交界之处的啄木岭建了一座境会亭。每到春天要采茶的时节,两州太守便相聚于此,共同会商茶事。“湖州长兴县啄木岭金沙泉,即每岁造茶之所也,湖常二郡,接界于此,厥土有境会亭,每茶节,二牧皆至焉”。(毛文锡《茶谱》)

茶做好了,两州的长官在境会亭里拿出各自制作的新茶斗斗茶,看哪家做的更好,品茶第一,比赛第二,每一次场面都非常热烈。

大诗人白居易特别喜欢茶,他曾在苏州做官离湖州、常州都不远估计会跑来蹭茶,然而有一年白居易身体不适,不能前来,很是遗憾,于是白居易躺在病榻上想象着境会亭里斗茶的场景,当真羡慕,恨不得立刻赶过去参与其中,他特地写了首茶诗寄过去: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遰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诗中提到欢宴之时,两地刚刚制作出来的紫笋贡茶齐尝斗新,白居易艳羡之情溢于言表。

顺便说一句,白居易在唐代大诗人中是以爱茶著称的,比如温庭筠的《采茶录》中写到“白乐天方斋,禹锡正病酒,禹锡乃馈菊苗、齑、芦菔、鲊,换取乐天六班茶二囊,以自醒酒。”刘禹锡酒喝多了就去找白居易要茶解酒,但又不好意思白要,特地送去土特产来换取。白居易曾经写过很多关于茶的诗歌,留下了许多关于茶的经典诗句,比如: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唐·白居易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琴茶》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食后》唐·白居易

凡此等等,不胜枚举,白居易并不仅是喜欢一个地方的茶,对各地的好茶他都会品饮赞赏。写到诗歌里就留下了那一时代茶饮的雪泥鸿爪。

从白居易的茶诗说起,又聊回到白居易,此时正是春日,该是紫笋茶采制的时节了,遥想1200多年前的此刻,坐在笤溪边的陆羽,也正煮着紫笋茶吧,旁边放着刚刚写就的《茶经》。清风吹来,书页翻动,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来源:中华茶人联谊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笋茶凭什么成为了古代帝王钟爱的贡茶?

大唐茶贡院

“千金买断顾渚春”。

浙江长兴顾渚,东近太湖,重峦叠嶂,冬无寒冬,夏无酷暑。

唐代湖州刺史张文规称:“茶生期间,尤为绝品。”

一缕茶香越千年,跨越唐宋元明清。

陆羽《茶经》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

紫笋茶因此而得名。

顾渚紫笋茶,据历史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就已成为有名的贡品茶。

紫笋茶进贡线路图

元代《牟献陵阳集》中有句“唐中叶以后,顾渚茶岁造万八千斤,谓之贡焙”。可见当时顾诸茶不仅质量高超,而且数量也很可观。

经陆羽之后,许多名人雅士,如杜牧、白居易、颜真卿、苏轼、王十朋等都为顾渚紫笋茶吟诗作赋,赞誉不已。

然而自清顺治三年(1646)长兴知县刘天运“豁役免解”后,紫笋茶日渐式微。直至上世纪70年代,才重获新生。

1979年长潮张岭茶场摘茶

1979年长潮张岭茶场制茶

1979年长潮张岭茶场炒茶

为了让紫笋茶香飘世界,长兴茶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了《紫笋茶的前世今生》(详见文末),并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作序。我们从中节选部分内容,希望透过书中文字,穿越千年历史,追求茶道和茶圣的足迹,探寻紫笋茶的前世荣光与今生美好。

茶香缕缕越千年,一芽一叶总关情

生态茶园

顾渚山的茶源于何时植采,难以定考,在陆羽发现顾渚茶之前,它一直是“土茶”的存在。恰是这款莫名土茶,令当年34岁的陆羽欣喜不已。

唐潮十二坊

“芳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从此,“土茶”摇身变为贡茶。

茶山春色

又一句,“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让顾渚山的紫笋茶名声显赫,扬名立万。一时间顾渚山成为天下名山,各路官宦名流、文人逸士纷至沓来。皇家需求催生了上流时尚,文人介人造就了文化现象,于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由此发祥。

今生好年华 不负顾渚春

有人说清明时节,是一片茶叶的最好年华。读书如品茶,这句子读起来像手捧一盏好茶,让人闻香心动。

我素来爱茶,有缘来到长兴安度此身,便尤怜紫笋。

顾渚紫笋,唐时名茶中数一数二,明代时因茶的兴起,又成为江南一枝独秀,清初尚且续贡,之后悄无声息地离开皇家,默默在山野里独自芬芳。

《茶经》中

紫笋贡茶加工工艺

有人说清明时节,是一片茶叶的最好年华。读书如品茶,这句子读起来像手捧一盏好茶,让人闻香心动。

清明时节,也是一片紫笋的最好年华。若有雨水,在山野春天里,每一处茶园都有一种蓬勃的生机,那一颗颗刚冒头似乎还毛茸茸的嫩芽,又是谁的素手堪摘?

生命遇到茶 草木也放光

顾渚山谷紫笋茗,

芳香唐代已扬称,

清茶一碗传心意,

联句吟诗乐趣亭。

清明时分,在云雾袅袅的顾渚山脉上,长兴茶农们开始满怀希望地采摘下第一片茶树上的嫩芽。散落在山边的村庄,每天进出的茶鲜叶篓筐,给春日的长兴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这一片片摊在竹匾上的茶树叶子,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

寿圣寺

紫笋茶茶产区里的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一段故事,故事里是紫笋茶山里的日月山水,风土人情,更是一代又一代茶人毕生追求巅峰口感的那份笃定和坚守。

尽管它容颜变迁,而不变的,是它引以为傲的甘洌芬芳。

来源:茶贵人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