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昌宁红茶文化

找到约15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昌宁:一盏“昌宁红茶” 温润团结情

千年茶乡昌宁红,一盏香茗世界享。昌宁县位于生产优质茶叶的黄金纬度——北纬24度范围内,是澜沧江上游的最大茶乡,素有“沧江茶源”的美誉,是全国唯一注册认定的“千年茶乡”。从600多年前的碧云仙茶、土司贡茶,到云茶1958,再到温润世界的昌宁红茶,用独特的口感述说着昌宁茶历史的悠长。


近年来,昌宁县坚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立足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人气优势,以茶富民、以茶载文、以茶相融、以茶润心,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各族群众以茶筑梦、心手相牵。

以茶富民 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围绕做强富民茶产业,走好茶叶绿色、生态、安全发展之路,利用“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模式,以品质带动企业增效、茶农增收,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进一步夯实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基础,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昌宁县现有茶园31.5万亩,有8个“万亩以上茶叶产业重点发展乡镇”、3个万亩茶叶村,昌宁红茶、滇西绿色农产品2个产业协会,106个带动示范强、标准化程度高的标准化示范茶所,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累计18.75万人以茶为伴、以茶为业、以茶为乐。


以茶载文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文化内涵,积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讲好昌宁县各族人民因茶繁荣、以茶示礼、以茶修身的故事,在推动产品包装茶旅融合打造上出彩出新,厚植各族群众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赓续各族群众交往交融的合作精神。讲好茶叶故事,让各族群众共享昌宁茶韵,以昌宁千年古茶、马帮贡茶、茶仙子传说、昌宁老茶厂发展历史等为创作题材,创作剧目《云茶飘香》《七彩茶乡》《香茶送到北京去》等文艺精品;出版发行了《昌宁茶韵》《昌宁茶叶志》等著作;创作拍摄了《阿奶的茶》等短视频;本土舞台剧《云茶飘香》获云南省新剧目暨青年演员展演银奖;先后建成了昌宁县综合文化展馆、昌宁红茶博馆和体验中心。


以茶相融 推动交往交流交融

昌宁依托“一江一山一叶一泉一城”资源优势,将茶产业与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民族风情、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擦亮“千年茶乡”区域品牌。成功创建昌宁红景区、黄家寨古茶公园景区、勐统贡茶庄园景区等6个国家3A级茶旅融合景区。先后举办茶香文化旅游节、茶食比拼大赛、“昌宁邀您来采茶”主题活动,有效提高昌宁对外知名度、美誉度。按“季节+主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贡茶研学、生态茶山观光、茶人故事等旅游产品线路组合,形成“游昌宁”旅游线路产品布局。成功举办大甸山文化遗产保护与昌宁旅游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打造“昌宁邀您来”旅游IP,2023年预计接待游客42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0亿元、增长15%。茶旅融合发展,有效扩展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地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进一步促进了交流交往交融的深度和广度。


以茶润心  织密团结进步纽带

“以茶相邀天下客,以茶相敬四海宾。”历史上,昌宁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如今,昌宁红茶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976吨。茶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专门为昌宁红茶书写“昌宁红茶温润世界”的题词。近年来,昌宁县建立了“产业发展优先考虑贫困群众、务工就业优先使用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企业利益与茶农的收益紧密牢固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带动各族群众稳定增收。通过产业帮扶、招商引资等措施,最大力度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上海投入对口帮扶资金550万元帮助建成温泉镇尼诺村生态茶产业道路,改善茶叶运输条件;组建“云南省昌宁茶产业科技特派团”,持续推进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建设;成立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协会,以“昌宁红茶”名义组团参加茶叶展销会,配合昌宁县公共品牌推广直播专场活动,组织开展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培训,开展茶地套种万寿菊、套种黄精样板试验,形成“昌宁红”为主,众多特色产品“百花齐放”的格局。


茶集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让千年茶乡的执着和坚守变成了昌宁各族儿女共同富裕的康庄通途;流出去的是茶,汇聚起来的是人心,古茶树下的欢声笑语,是各族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最好映照。

通讯员:赵晓映

来源:昌宁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昌宁红茶 温润世界”昌宁红茶地域品牌推介会在昆举行

20日,“昌宁红茶温润世界”昌宁红茶地域品牌推介会在昆举行。本次推介会旨在让海内外茶客更加了解“千年茶乡”昌宁县及昌宁红茶,让大家尽享茶文化、茶风情,以沉浸式体验感受生态绿色、和谐幸福昌宁。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委书记杨斌斌表示,“昌宁红茶温润世界”已成为昌宁红茶的品牌符号,茶叶是大自然给予昌宁县的馈赠,全县一半以上的人口涉茶种茶,依靠茶叶繁衍生息。本次昌宁红茶推介会,诚邀各界朋友走进昌宁,体验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赴一场千年茶乡之约。

活动现场(4月20日摄)。新华网发(李衍贺摄)

推介会上,充满民族风情的舞蹈《昌宁滇红正当红》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在茶香满溢的盛会上,品昌宁红茶、赏文化之美,别有一份趣味。现场,昌宁红茶公共品牌形象焕新亮相。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红茶研究领域专家吕才有被授予昌宁红茶“茶叶科技推荐官”称号。

近年来,昌宁县围绕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目标,坚持“控量提质、优化结构、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保护资源、建设文化”的发展思路,按照“深度融合、高位推动、全面布局、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昌宁红茶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活动现场(4月20日摄)。新华网发(李衍贺摄)

接下来,昌宁县将通过建好一批基地、做好一个市场、培育一批龙头、制定一套标准、擦亮一块招牌等行动,以打造“昌宁红茶”公用品牌为主线,完善基地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营销、加强科技支撑、推进茶文化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将“昌宁红茶”建设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完)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一行莅临昌宁龙润参观指导关于昌宁红茶小镇,特色街区建设

千年古茶乡,中国昌宁红。2019年11月26日,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昌宁县委书记苏格非,县长范喜等领导莅临参观昌宁龙润。在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加荣的陪同下,赵德光书记一行对昌宁县红茶小镇特色街区建设的一些初步的规划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


昌宁红茶小镇被列入了全省80个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围绕“千年古茶乡•中国昌宁红”的形象定位,昌宁红茶小镇将建设以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茶生活于一体的产业小镇、生态小镇、智慧小镇,培育百亿茶产业,着力打造“中国红茶中心”,即全国知名的茶产业生产、研发、交易中心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红茶小镇规划总面积3.1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9平方公里,三年计划总投资18.6亿元,主要建设红茶产业服务云中心、茶产业(生物资源)交易中心等19个产业开发类项目和第二污水处理厂、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等5个基础设施类项目。昌宁红茶小镇为打造“千年茶乡·美丽昌宁”赢得了重大机遇,将成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而要在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内建设的“云茶-1958”特色街区就是打造小镇的重要环节。



参观中,昌宁县委书记苏格非和县长范喜分别介绍了昌宁县茶叶小镇建设,特别是特色街区建设方面的一些初步设想。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当地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特色小镇应具备的四个特征是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而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根”。


罗加荣总经理向德光书记一行汇报了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2019年的生产经营情况。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昌宁县红茶厂,云南龙润集团2005年昌宁后,充分利用原昌宁茶厂的基础条件,将昌宁茶叶资源和集团的人才、技术、资金及市场有机融合,着力开发昌宁茶资源、培育昌宁茶品牌、传播昌宁茶文化、提高昌宁茶效益,为昌宁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罗加荣总经理表示,今后将全力配合昌宁县政府关于茶叶特色小镇建设和特色街区建设,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将在龙润集团董事会领导下,全力支持配合好相关建设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云南省1958年所建设的12座茶厂中,只有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是保存比较完善的茶厂,因此拟在此建设云茶集散地,大数据中心,把昌宁县打造成云茶走向世界的云南茶叶示范区。


赵德光书记在听了昌宁县领导和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领导的汇报后,对昌宁红茶小镇建设给予了很大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希望昌宁县政府和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扎实推进项目合作建设,尽快把昌宁红茶小镇建设好,为昌宁县山水田园城市建设翻开崭新的一页做贡献,同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有利表率。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是昌宁县2019年发展的总要求。未来,昌宁县龙润茶业有限公司必将通过发展相关业态促进经济效益合理增长,增强县城县域经济发展引擎和桥梁纽带作用,将昌宁“美丽县城”建设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一颗明珠,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找到约15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