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黑茶道然上海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道然黑茶怎么样?道然茶业公司简介

  道然茶业简介

  2011年11月22

  公司一直将“弘扬安化黑茶文化,振兴民族黑茶经济”作为己任和使命,公司的前身安化县实验茶场,是中国近代茶业界著名的茶叶培育、研发、生产、人才培养基地,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至今已有近百余年的历史。

  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茶文化传播于一体,拥有“从茶园到茶杯”完整生态产业链。道然茶业秉承从源头开始把控品质的经营理念,斥巨资在“黑茶之乡”——安化,打造生态有机茶园,面积达20000余亩,目前拥有高山、库区、茶岛等各类优质茶园多个,其核心基地凤凰岛,被中国农业部评为“中国十大最美茶园之一”,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雪峰湖地质公园”。

  公司拥有黑茶初制加工厂6家,精制加工厂2家,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成为茶行业QS认证的A级企业,全面保证茶叶安全、卫生,达到国家及地方质量标准。

  公司打造了五个国家级茶叶示范基地与科研中心,分别是国家农业部“十二五规范的茶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华南研究所“茶科类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茶叶研究院“茶叶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实施示范基地、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学实习基地、安化黑茶种质资源库基地。

  公司聘请茶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组建道然茶业技术顾问团,将科研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全程为道然系列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千两茶第五世嫡系传人刘向瑞老先生(1928年3月9日出生)将安化千两茶的传统标准技艺传授给道然茶业,并协同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同成立“安化千两茶研究会”,全面复兴和传承国家级非遗秘技,建立安化千两茶行业标准。

  公司产品囊括安化黑茶、绿茶、红茶三大品类,其中黑茶系列有九龙池顶级黑茶、道然高端礼茶、安化三尖、三砖、花卷茶系列;绿茶有安化松针、银毫、龙须系列:红茶有琥红安化工夫红茶系列等,形成了以安化黑茶为主、绿茶和红茶为辅,适应市场需求的完整产品线。

  公司于2011年全面启动国内市场的开发,加大渠道拓展与网点建设的力度,目前已辐射湖南、广东、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福建、山东、四川、新疆、内蒙、东北等20个地区,在上百个大中型城市建立道然一级经销商50余家、专卖店300余家,构建了完善的营销网络,即将引领安化黑茶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公司旨在倡导健康饮茶的生活方式,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放心、健康、生态好茶,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舒适的购买体验,道然茶业VIP会员将在全国各地的道然会享受五星级的服务与体验。

  公司传承国家级非遗秘技,复兴传统制茶技艺,形成生态黑茶完整产业链,铸就高端黑茶品质,传播健康养生文化,致力将道然茶业打造成中国生态黑茶品牌典范!

  道然茶业作为"重走茶叶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开发的这款手筑茯茶,选用中国十大最美茶园--凤凰岛三年陈黑毛茶原料,从毛料选择--生产工艺--包装设计均由"重走茶叶之路活动组委会"监制,共同合作开发,限量发行,极具收藏价值。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与发展

茶以悦己,茶以贵人。

(节选)

安化黑茶产业创新与发展

前面我跟大家简单介绍了世界茶产业、中国茶产业和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那么下面我就讲一讲安化黑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01

● 安化黑茶崛起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过去十多年黑茶为什么火爆起来?黑茶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宋代茶马贸易开始就有黑茶了,为什么最近十几年突然就火爆起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独到的健康功效及时应对了市场的需求

简单来讲现在我们消费者心目中认同的黑茶最明显的功能就是调理肠胃、减肥降脂,中国人在过去的三百年甚至五百年来从来没有吃饱过,只有改革开放以后最近的三四十年,我们才真正吃饱了,不仅仅是吃饱而且还吃多了,肥胖人群快速增长,产生了强烈的市场需求。独到的健康功效是安化黑茶火爆起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黑茶品质转化规律的发现使黑茶价值多元呈现

一般而言,我们茶叶特别是绿茶、红茶都是新茶好,都说“茶要新酒要陈”。那么最近十几年,我们的消费者、收藏家、发烧友发现并逐渐接受了黑茶“越陈越香”的概念,正因为“越陈越香”就使黑茶有了收藏价值、投资价值、玩赏价值,使黑茶价值多元呈现。

消费者需求差异化

消费者对黑茶品质的需求,对黑茶文化的欣赏,对黑茶深厚历史底蕴的挖掘,使黑茶变成一个非常有故事的产品。

茶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有产品更新和新的增长点,像云南普洱茶和安化黑茶,都是政府基于打造和振兴茶产业的要求,强力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02

● 安化黑茶辉煌十年的成就与经验

过去十年,安化黑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高速成长

给大家看一些数据,从2007年到2016年,安化黑茶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增长了2.7倍和15倍,产值增长了500倍。2007年的时候安化黑茶只有3000万的产值,到2017年达到了152亿,增长了500倍。2006年的茶产业税收才38万,到2016年达到2亿,税收十年增长了500倍。这些数据是非常真切的,我也是见证者之一。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我们的边销、内销和外销市场,特别是内销市场,以千倍的速度在成长。以前安化黑茶主要是边销,内地的消费者很少消费,现在则主要是内销,同时还要进一步开拓外销市场,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 品牌价值大幅提高

安化黑茶原来是一个粗枝大叶的边销茶,名不见经传,现在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如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世博十大名茶、湖南省十大公共茶叶品牌等等。最重要的是2017年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名列第三。现在安化黑茶公共品牌估值达35.81亿元。

—— 企业实力增强与龙头企业群形成

安化黑茶企业的实力增强,形成了一个黑茶产业的集群。安化黑茶不仅仅是一两个企业,而是有上百个企业,且至少有几十个都是响当当的企业。

——生产现代化程度提高

黑茶的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加工水平大大提高。2008年外面的领导嘉宾到安化来考察,我们都不好意思带去生产车间,现在去参观安化黑茶企业都是非常现代化的工厂了,比如华莱公司、白沙溪公司、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梅山公司、久扬公司等等企业的加工厂,现在看来都是非常震撼的。

—— 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们获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上百项技术专利,2016年由刘仲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单一茶类在新中国建国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建立了黑茶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主持和参与制订了6项黑茶国家标准,制订了13项安化黑茶湖南省地方标准,形成了完备的标准体系;研发了几百个科技创新产品,安化黑茶的产品种类已经不是原来三尖、三砖、一千两的概念了,现在安化黑茶的新产品非常多,研制了方便型、高雅型、功能型、时尚型的现代黑茶产品,如直泡黑茶、袋泡黑茶、速溶黑茶等;安化黑茶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现在安化黑茶研究与创新平台体系已经建成,包括我们十几个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为以后安化黑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支撑。

总结安化黑茶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有力领导和持续支持。安化黑茶产业发展起步是2007年前后益阳市和安化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安化黑茶作为重点产业来打造。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经验,所以外地的很多地方政府也经常到安化来参观学习,学习政府怎么支持产业的发展。

第二,坚持企业主导,市场导向。我们没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最初就提出了市场导向,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我们的很多科研机构,包括企业自身,一直把新产品的开发和安化黑茶功能的挖掘作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四,文化引领,价值挖掘。安化黑茶出了很多书和文章来挖掘产业的文化底蕴,包括《安化黑茶》杂志,这些都是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在推动产业的发展。

第五,企业团结,互利共赢。这是我们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强调的,我们安化那么多企业,背景不一样,起点不一样,市场营销的思路不一样,但是他们没有相互贬损对方,而是抱团,这也是我们特别需要总结和坚持的优良传统,在宣传自己企业的同时,一定不能贬损其他企业,所以我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经验。

03

● 安化黑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安化黑茶发展到现在,也面临了很多的挑战。前面提到的中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实际上也是安化黑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茶业发展进入新时代。过去的整整十年是安化黑茶快速发展的时期,那么后十年可能我们的道路会不同了。首先规模不会是几百倍的速度扩张,近两年我们的增长速度放缓,也进入了新常态;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是会不断加大,特别是黑茶产业与扶贫结合;市场变化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整个中国茶叶市场的变化都非常大。

第二,行业竞争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也不断加大。福鼎白茶快速崛起,还有安徽黄茶增长也非常快。不同区域之间的竞争,不同品类之间的竞争,黑茶行业内部包括安化黑茶行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加剧了。

第三,质量安全挑战。安化黑茶一定要死守的一个底线就是质量安全。如果质量安全不出问题,我们还能够保持基本平稳的发展,质量安全出现问题,整个行业都可能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第四,市场开拓的压力。现在茶叶消费越来越多样化,消费热点切换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所谓的新零售对传统渠道的冲击,年轻人市场如何开拓,在产品开发和传播时如何平衡黑茶的收藏价值和即时消费,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创新是安化黑茶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道路!

要实现持续的健康发展,我们如何去创新?我列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科技创新

首先,解析黑茶健康功能,开发功能性延伸产品。

安化黑茶之所以能够在过去十年快速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力就是讲健康的故事。黑茶保健功能的研究将为黑茶消费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消费。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茶叶消费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功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茶叶信息,近四成的目标消费者查询茶叶信息时会查询茶叶的功效。所以我们下一步要深入研究黑茶保健功能,因为茶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普通饮料,消费者更多的是被其健康功能所吸引。有一个案例,2017年安徽的黄大茶因在国外发表了一篇关于黄大茶的健康研究文章,使其价格上升50%,销量提高几倍。

第二,科技创新就是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刘仲华教授曾经总结了安化黑茶产品创新的四个方向——方便化、功能化、高雅化、时尚化。细化一点的就是,更方便,开发方便型产品;更时尚,吸引年轻消费者;更有效,功能更突出明显;更好喝,风味更具吸引力;更温情,形式和概念更人性化;更国际化,开发如袋泡茶、花草茶、果味茶等其他产品;更高科技含量,研发功能性延伸品。

第三,加工技术和装备创新。我们不要过分的宣传我们的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一定要进行现代化的包装和改造,未来的方向一定是用现代化食品加工的理论和装备来发展安化黑茶产业,要朝着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方向去发展,这一点我们安化黑茶很多大的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另外需要提出的是,智能化茯砖茶烘房将来一定会对安化黑茶有巨大影响,要进一步完善,才会真正使茯砖茶的生产走向一个智能化的阶段,而不是依靠个别师傅的经验来支撑这个产业。

第四,突破质量安全屏障。农药残留、元素超标、有害微生物污染、其他有害物污染,这些问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如砖茶中国家标准规定氟含量不能超过300mg/kg,但要全部产品达标仍然需要努力。虽然茶叶界近十年都在呼吁取消或提高氟的限量指标,但这个指标还会存在一定的时间。

水溶性农药残留是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主要的水溶性农药残量是吡虫啉、灭多威等。国家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的指标,也就是GB-2763进一步修改了茶叶里面农残的限量,增加了种类,有的提高了要求。农残指标限制得更严。

还有就是茶叶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这是一个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空气中的含量,在塑料和垃圾焚烧时会大量释放,弥漫在空气中,然后漂移沉降;二是茶叶加工车间中,木材燃烧的烟雾中含有多环芳烃,茶叶可以吸附。茶叶里面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是323~8800μg/kg,其中3~4环的多环芳烃占77.7~98.7%,泡茶时的浸出率在3.03~7.69%。

正山小种就是用松烟熏,黑茶的七星灶工艺也是这样。根据林道辉2005年做的研究,在鲜叶里面多环芳烃含量只有132μg/kg,熏烟以后可能增加100倍。泡茶时PAH(多环芳烃)浸出率为3.03-7.69%,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规定PAH中的a-苯并芘的标准为0.01μg/L。我们用松柴明火七星灶的这种方法,存在着多环芳烃类这种有害物质超标的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几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茶叶发生过多起蒽醌超标事件。欧盟认为蒽醌具有致癌性,将茶叶中蒽醌的标准定为0.02mg/kg。虽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其在人类致癌上“证据不足”,仅将蒽醌划分为“对人类可能致癌”(“2B组”)一类中,但是欧盟已经把它作为一个标准,超标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蒽醌主要是用作制纸浆的蒸解助剂,我们在茶叶包装上要特别注意。

还有高氯酸盐,欧盟规定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0.75mg/kg,高氯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扰乱新陈代谢,茶树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肥料、灌溉用水、工业废水或者自来水,食品加工过程中含氯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包装材料的迁移,都可能成为茶叶高氯酸盐的污染来源。

所以,绿色有机栽培是茶叶生产发展方向,我们要建设生态、有机、良种、标准茶园。2014年我国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103万亩,占总面积2.5%,产量3.1万吨,占总产量1.5%,这个比例还是非常低,实际上我们真正的有机茶出口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只是找不到货源。我记得去年有一个云南的朋友叫我到湖南来找达到欧盟标准的黑毛茶,想出口,结果我问了好几个人,没有人敢拍胸脯打包票说他的茶达到欧盟标准,这意味着这一块我们还要加强。

营销创新

第一,要创新茶饮服务,方便快捷消费,通过煮茶、泡茶服务,把好喝的黑茶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如顺天然、泉笙道等企业,直接把泡茶机放到餐馆、饭店、宾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方式;还要创新茶饮器具,开发更多新型的、智能的泡茶器具,来助推黑茶消费。

第二,渠道创新,扩大市场。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特别是现在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来开发新的营销渠道,让消费者更方便的接触和购买到安化黑茶,安化黑茶在市场的覆盖面还不够,销售终端的密度还不够。

第三,传播创新与新媒体的运用。要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新媒体的方式来传播安化黑茶,去年湖南卫视的《黑茶大业》传播就是做得非常好,在网上有无数人转发、点赞,无数人连续的看,甚至录下来看,具有很强的传播和后续效应。我们要思考怎样创新传播方式,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安化黑茶,只有了解了才可能消费。有一个案例,陕西的泾渭茯茶,通过电视剧植入、明星效应来传播,效果非常好。

业态创新

安化黑茶要与一、二、三产业联动,现在最重要也最有可能的就是与旅游业结合,茶旅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安化在茶旅融合方面最具潜力,很多人来安化追寻茶马古道,追寻黑茶的源头,特别是中国安化黑茶文化节已经越来越有声势,我们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带动黑茶的销售和传播。

管理创新

安化黑茶有大量家族式企业,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理念的贯彻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和安化大大小小企业都有一点接触,我感觉我们的营销思路不够创新,有创意的东西不多,还处在比较简单的模仿、学习的阶段,要在管理上创新,要建立系统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企业。

文化创新

第一,安化黑茶时尚茶饮文化。我认为要创新一个基于市场和应用的新文化体系,我们在安化黑茶的文化挖掘方面是引以自豪的,安化文化底蕴深厚,至少在最近十年,我们对安化黑茶古老的传说、故事、人物等方面的挖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讲那几个老故事的基础上,我的女儿是做营销策划的,她和我讨论过安化黑茶的传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在我们推介黑茶的这些故事对他们年轻人来讲是没有太多吸引力的,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一下喜茶、奈雪、茶颜悦色这些时尚茶饮文化?我们都认为新闻联播之前那5分钟是广告的黄金时段,但是大多数年轻人很少关心这个时段,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网络,比如今日头条等等。所以除了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要创新时尚茶饮文化,要研究最合适、有效的传播方式。

第二,安化黑茶文化与区域文化精神关联。安化黑茶传统文化要跟区域文化精神关联起来,我在长沙和一个文化研究人讨论,他认为安化黑茶和我们的湖湘精神很关联,他最近就想写一本书来创新安化黑茶的茶道精神和茶道的表现形式。

第三,安化黑茶新形象的构建。安化黑茶需要构建一个新的形象,需要我们换一个视角去推动安化黑茶文化传播。

我抛砖引玉为大家引出了安化黑茶产业创新这个话题,创新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体系。我认为未来的十年,安化黑茶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在创新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真正的再创辉煌。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作者简介:萧力争,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省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化黑茶研究院院长,

喜讯: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与高级顾问团正式成立

【喜讯】

  当今世界进入了合作共赢的新时代,茶文化与茶产业的发展跨越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门类,更离不开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取得了各位大师的同意,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与高级顾问团正式成立了。这个团队既有名扬世界的中囯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以及余悦、肖力争、屠幼英、朱旗等茶学著名教授,又有建筑学大师刘克诚教授、泰斗级医学教授李海涛、防治三高的主任医师毛培军、佛门高僧寿圣寺方丈释界隆法师,还富有实践经验,德高望重的茶专家商品大红袍之父陈德华、白茶泰斗林振传、黑茶泰斗吴浩人、凤凰单丛王子柯泽龙、冰島老寨寨主常胜利、评茶大师刘安兴、茶叶品牌打造和营销大师张为国、王健,以及武夷山“牛肉王”王国祥。我们这个团队志同道合,大家都有弘扬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华茶产业的历史使命gun感和加速华茶复兴的紧迫感,愿和全国茶人一起共圆华茶梦。希望能得到茶友们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为了便于了解我们,以期今后合作,今把我们团队专家教授的简介发布如下:

  刘仲华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首席高级顾问、客座教授

  【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药用植物资源工程学科带头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科技领军人物”,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一)、美国发明与新产品金质奖三项、中国新技术专利产品金质奖三项。他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叶加工学》、主编《湖南十大名茶》等专著与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0多件。他通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研究→开发→生产→出口贸易一条龙的学、研、产结合体系,先后研究开发了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花青素等10余种茶叶成分及200多种植物功能成分提取物,使研究成果直接产业化并走向国际市场,而且把茶及药用植物功能成分的研究成果与技术,先后推广辐射到全国多地50多家企业,形成了数十亿元的产业规模,有效地提高了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和植物提取物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刘仲华院士一直致力于国际合作研究与开发,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林治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简介】

  毕业于福建师大教育系,1997年在武夷山市创办全国首家私营茶文化研究所,现任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先后被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聘为茶学院志愿者院长,被浙江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主编了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中国茶道》、《中国茶艺学》,参编了国家“一二·五”规划教材《茶学概论》、《茶叶经济学》、《茶馆设计与经营》。个人编著出版了《中国茶道》、《中国茶艺》、《武夷茶话》、《茶道养生》、《神州问茶》、《古今茶情》、《亮剑普洱》等22部茶文化专著,开创了《中国茶艺学》“三足鼎立,四轮驱动”的理论新体系。即精细高雅的清饮、温馨浪漫的调饮、益寿延年的药饮,三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养生型茶艺分科目研究,有针对性培训,全面协调发展。在茶道养生培训中打破了就茶论茶的惯例,开创了“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娱人”三位一体的理论新体系。因为贡献突出,被中华茶人联谊会和中华《茶周刊》评为“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评为中华“杰出茶人”。

  刘克成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生活美学、茶空间构建导师

  【简介】

  出生于1963年,1984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兼任国际建筑师协会遗产与文化特征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现代建筑遗产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展示与阐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设计,设计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国内外展览。从事建筑行业后我爱上了茶文化,因为茶道美学与建筑美学有密切的联系,茶道的许多理念对建筑规划和设计都很有启发,所以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开设了茶文化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人对茶空间设计有长期研究并有一些心得体会。

  余悦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茶文化学导师、茶民俗学导师

  【简介】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二级)、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茶文化学”首倡者与理论奠基人、中国茶文化高等研究院(HK)院长、中国茶文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民俗研究专家、中国民俗学会茶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主编书刋3600万字,独撰和编写著作680万字,其中包括大学茶文化系列教材《中国茶俗学》、《中华茶艺》、《茶文化旅游概论》等。并任《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专家组组长、总主筆、《茶艺师》全国培训鉴定教材主编,《茶艺师职业技能国家题库》编写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刋物转载,论著36次获得全国、华东地区和省级一、二、三等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多次到美国、法国、日夲、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讲学与交流,学术观点多次被外国专家参考引用。

  肖力争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茶叶审评、茶叶加工导师

  【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标准化、茶业经济贸易与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化黑茶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湖南省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

  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3篇,制定黑茶国家标准5项,湖南省地方标准1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创新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屠幼英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茶叶深加工、茶与健康导师

  【简介】

  博士、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 、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吴觉农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华茶通典·养生典》典长、大学教材《茶与健康》主编、《茶叶》杂志副主编;2007年获得教育部“包氏基金”赴美国高级访问学者奖学金。

  朱旗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学导师

  【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茶学专业主任。英国萨里大学、日本静冈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湖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茶叶学会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茶叶机械与加工咨询专家、《茶叶科学》编委、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

  任教以来主要从事茶叶加工与深加工研究。曾荣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茶学概论》、副主编《风味化学》,参编《园艺学概论》、《茶叶加工学》(英文)、《茶作学》等教材。

  李海涛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导师

  【简介】

  北京大学药学院硕士、中国医药大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Drexel University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国温泉养生旅游产学研联盟会长、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委员会 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世界药膳养生协会 秘书长、世界健康促进联合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评审。

  毛培军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医学康养、“三高”防治导师

  【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九八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陕西省内分泌学会常委、陕西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市内分泌糖尿病学会常委、军队医疗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及中国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杂志编委。参与国家和军队多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在国际及国内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陕西省科技三等奖1项。研究方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及糖尿病教育与管理。

  释界隆法师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佛学、禅修导师

  【简介】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应用摄影系,出家后2002年10月至今 上海宝山寺任副寺、堂主、西堂2005--2007年 就读南京大学宗教系宗教学研究生班。2008年5月13日 升任长兴寿圣寺方丈。  2006年9月嗣上海龙华寺上照下诚大和尚受天台宗法(第四十八世)【然道】,2007年5月嗣台北南山放生寺上莲下航大和尚临济宗法(第四十九世)【演慧】2009年4月嗣北京法源寺上傳下印大和尚受沩仰宗法(第十代)【衍寿】2010年8月嗣河北邢台玉泉寺上净下慧大和尚受临济宗法(第四十五世)【常乘】2015年9月嗣台北弥陀寺上净下良大和尚受临济宗法(第四十三世)【慧行】、受曹洞宗法(第四十九代)【腾参】2015年12月嗣台北善导寺上了下中大和尚受南山律宗法(南山宗第三十八世)【续明】是一位通晓佛教八大宗精通三藏的高僧。目前兼职:政协湖州市委员会常委、政协长兴县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州市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长兴县佛教协会会长。2016年1月被评为首届湖州市统一战线十大优秀人物。

  林振传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客座教授、白茶花茶导师

  【简介】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茶叶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科技部特聘科技特派员全国巡讲团专家。现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福鼎茶业协会会长,他秉承“以茶为生、以茶为业、以茶为乐”的人生信条,致力推进中国白茶事业发展。领导品品香团队造就中国白茶领导品牌“品品香”和老白茶标杆“晒白金”,使公司成为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出口及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领团队发明花香白茶加工工艺、研发白茶自动萎凋方法及其装置、创建白茶一体化生产线等。

  陈德华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茶学导师

  【简介】

  高级农艺师、曾担任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武夷山北斗茶研究所所长、福建武夷山爱德华实验茶厂厂长。1963年陈德华福建省茶校茶叶大专班毕业后分配到安县(今武夷山市)茶科所,从此陈德华的名字和武夷岩茶连在了一起,和大红袍连在了一起。1985年他带领科技人员拼配成功商品大红袍,投放市场后反响热烈,极大提高了大红袍的知名度。他还参加了纯种大红袍的引回和推广的全过程,被媒体誉为“大红袍之父”,被聘为第二届与第三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审定小组成员。1991年主持的高产肉桂栽培试验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96年参加省地方标准《武夷岩茶(乌龙茶)综合标准》制定工作,获省标准计量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退休后创办了武夷山市首家民营科技企业——武夷山市北斗岩茶研究所,后又创办了武夷山市(爱德华)实验茶场。2006年被授予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被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武夷山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吴浩人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茶叶加工、黑茶导师

  【简介】

  湖南省茶业集团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湖南茶叶分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茶叶种植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红茶专业委员会主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省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四个。荣获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省十大杰出制茶师等。研制的金毛猴红茶以“花蜜香、甘鲜味”的品质特征成功入选美国白宫作为国宴用茶,并获百年米兰世博金奖。

  刘安兴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茶叶审评导师

  【简介】

  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香江茶业首席评茶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制茶技师、国家一级评茶师、首批特级制茶工艺师、首批闽北工匠、第三批国茶工匠—制茶大师、2015年创建刘安兴技能大师工作室,2016年荣获南平市技能大师称号,2017年荣获首批“闽北工匠”称号,并获得南平市劳动模范称号。

  柯泽龙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凤凰单丛导师

  【简介】

  广东天池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天池单丛茶研究中心 主任。

  其他社会职务:广东茶产业联盟 副理事长、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 副会长、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 副会长、广东省价格和产业品牌发展协会第四届副会长、潮州市茶产业促进会 副会长、潮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广东食品药品学院 客座教授。带领天池茶业以“共担、共创、共享”为企业精神,在凤凰单丛茶核心产区乌岽山(海拔1392米),开发了1000多亩有机茶园,是凤凰镇唯一一家单丛茶有机认证茶园,入选广东十大最美茶园,是广东省凤凰单丛茶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2016年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目前产品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同时远销欧美等国。线下经销商300多家,线上包括:天猫、京东、唯品会等。

  天池在研发工作方面成果斐然:例如仿日光晒青加工技术项目2016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等。又如组织10多位国内外专家顾问团,共同成立天池单丛茶研究中心。再如与暨南大学合作,成功研发的富硒单丛茶已投入市场。在品牌打造方面“1392”品牌2017年被授予广东名牌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常胜利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冰岛普洱茶导师

  【简介】

  1990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现在担任着昆明晋商商会会长、双江冰岛老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昆明东杰智能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南晋商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昆明晋商会馆有限公司董事长、民建云南省创兴基层委员会主委、昆明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等职务。2016年控股双江勐库冰岛古树茶厂,2017年成立双江冰岛老寨茶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爱上茶之后潜心研究茶产业和茶文化,研发出了一系列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后热心于公益活动及社会捐赠,先后捐赠家乡公路建设、抗震救灾、资助贫困学生等共计200多万元。

  王国祥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武夷岩茶导师

  【简介】

  王国祥武夷山茶界新秀,1991年承包了农场140亩茶园,在武夷山德高望重的茶界泰斗陈德华先生指导下,他从外行变成内行,一步步登上了“茶王”宝座,并且创办了祥岩茶厂。

  祥岩茶厂现有茶山面积约280亩。主要位于武夷山正岩茶区的牛栏坑、大坑口、水帘洞、慧苑坑等地。王国祥利用牛栏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栽培的肉桂进行技术创新,生产出岩韵独特、香高味醇,令人一啜倾心,再啜消魂的“牛肉”,2008年祥岩茶厂的“牛栏坑”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于是“武夷牛肉王”的绰号不胫而走。

  为保证“牛肉”独特的品质,王囯祥特地注册了“牛栏坑”、“祥岩”两个商标,只有产于牛栏坑的茶才用“牛栏坑”商标,产于其他名岩的茶品质再好也只能用“祥岩”商标。王国祥的茶2003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夺得“金奖茶王”,2004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金奖名丛”,2005年在武夷山民间斗茶赛夺得大红袍状元,2006年获中华茶人之家第四届“闽茶杯”一等奖,2010年荣获武夷山春茶评比肉桂茶特等奖,2013年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博会荣获肉桂金奖,2014年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大红袍金奖……2006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福建日报》等众多媒体都广有报道。经过20多年奋发图强,匠心传承,大胆创新,半路出家的王国祥终于成了一名受茶友推崇,受业内赞誉的茶专家。

  张为国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营销策划网络开发导师

  【简介】

  在职工商管理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评茶师、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茶产业战略联盟理事长。1992年下海到陕西伟志集团工作,历任经营厂长、副总经理、副总裁兼总裁助理,长期从事集团品牌营销策划、渠道网络开发与市场管理工作。2002年创建陕西东裕茶业,现任总经理,肩负着“用品牌复兴陕西绿茶”的历史使命,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使企业迅速步入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所创東牌汉中仙毫2008、09、10连续三年获得北京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唯一最高奖——特别金奖,東裕汉中红茶同时获得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北京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13年“東”牌汉中仙毫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金奖,被汉中市人民政府授予“汉中仙毫品牌建设特别贡献奖”,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选为“五一劳动奖陕西省先进集体”,成为陕西绿茶行业领军企业。

  在漫长的创业过程中,张为国深入生产第一线,领衔研发成功炒青绿茶新工艺,获得了五项国家实用发明专利,企业因此获得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荣获中国茶业金芽奖,2019年东裕公司被评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10年张为国被陕西省政府评为“陕西茶产业十佳突出贡献人物”,2019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时报社、茶周刊授予“新中国60周年茶事功勋人物”,2018年荣获《中国茶行业特别贡献奖》。

  王健

  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高级顾问、营销导师

  【简介】

  上海茶叶协会副会长,上海大师工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海湘茶实业有限公司、贵州黔海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师,致力研究品牌策划及产品定位,“大师工坊”品牌创始人,并成功策划了多个知名茶叶品牌:“大师工坊”只为几片树叶子、“丹增尼玛”温暖的味道…2013年成功策划了“大师千两”系列高端黑茶,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高峰论坛,并全球首发,当时的大师系列产品一支难求,引起业界轰动,将安化黑茶直接带进世界级最高殿堂,为安化黑茶从低档转向高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