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最贵顶级红茶多少钱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你不了解的茶叶冷知识全搜罗 有趣涨知识且意想不到哦

啥?我喝的大红袍其实不是真正的大红袍?真正的大红袍比熊猫还稀少?且大红袍不是红茶?红茶名宿金骏眉05年才被开发出来?功夫茶其实真名叫做工夫茶?且工夫红茶和工夫茶根本不是一类……看了这些是不是感觉很新鲜?!有种原来日常喝的茶叶有着这么多美丽的错误,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是的,茶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有些真的意想不到,这里“小茶控”就搜罗了尽可能多的有关茶叶的冷知识,不说最全但是很丰富哦(如果你还知道有关茶叶的其他冷知识,欢迎补充哦)!

【除了水,茶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饮品!】

咖啡,茶和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而其中,茶和茶制品饮料,是每天喝的人数最多的饮料。据统计,美国有1.58亿人喝茶。英国人民每天约喝掉1.65亿杯茶,换算成年的话就是每年喝掉620亿杯。

【每年人均喝掉茶叶最多的国家,竟然不是中国?】

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消费国是中国,但若平均到每人头上,情况就会有所不同——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土耳其、爱尔兰和英国是人均茶消费最多的三个国家。但说到底,还是人口基数的问题。

【红茶的鼻祖是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毛茶是长毛的茶?】

毛茶,也称毛条,鲜叶经过初制后的产品称为毛茶,其品质特征已基本形成。毛茶是 茶树鲜叶初加工的粗制品。大小不一,形状粗糙。此外,外销红,绿茶的初级制品,也统称为毛茶。毛茶可供人们饮用,但是由于毛茶的产地、采制的季节、鲜叶老嫩、初制技术等的不同,品质差异很大。

【大红袍是红茶吗?】

大红袍不是红茶,而是乌龙茶。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大红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凤凰单丛(只有凤凰单丛这一个叫法“枞”是错误的称呼,潮州市政府甚至于2004年8月专门下文进行规范,采用“丛”字为标准字,而明确以“枞”字为错别字。),凤凰水仙不是岩茶,属广东乌龙茶。

【酒会醉人!喝茶也会喝醉?】

不止喝酒会醉哦,喝茶也会醉,被称为“茶醉”~ 之所以会产生“醉'的现象,都是因为茶碱,茶碱进入人体中,会加速体内的血液循环,但若摄取过量会破坏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并抑制胃里面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可能导致利尿、心悸等症状,严重时会有失眠、头痛、恶心、站不稳的疑虑。

相关阅读:喝茶,我们到底在喝什么?我们喝到了什么?

【凤凰单丛鸭屎香跟鸭子没关系,和屎也没关系!】

鸭屎没香味。流传说法是种在叫鸭屎土的黄土壤里老茶农怕被偷从而起名鸭屎香。

【真正的大红袍其实是很难喝到的!】

因为就那几颗老树上的才能真正叫做大红袍(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岩壁之上,是武夷岩茶之王、乌龙茶中的极品,已有350余年历史,现仅存6株母树;)。目前定义为纯种大红袍的品种是奇丹,而真正接近大红袍的品种叫做北斗,史料可查大红袍母本无性扦插。优质的商品大红袍全是拼配茶,而且也有拼配上的优劣,茶基一般是水仙肉桂,好的拼配茶很贵的,很多获奖茶都是拼配的,拼配师的工资最贵的。

【东方美人其实是乌龙茶!】

“东方美人”茶,它可是“以假乱真”的高手。不能简单地从名字下手,而是从口感出发!它发酵重,口感、滋味与红茶匹配度颇高,却是实打实的乌龙茶。东方美人又称为白毫乌龙/五色茶,广义来说,只要是部分发酵的都属乌龙茶。

【安吉白茶是白茶吗?】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是按绿茶加工原理并根据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质特性制作而成,是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所以安吉白茶不属于白茶而属于绿茶。

【白毫银针是白茶,君山银针也是白茶吗?】

君山银针不是白茶、也不属绿茶。君山银针是黄茶,属于轻发酵茶,而绿茶是未发酵茶。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了一道闷堆工序,绿茶是不发酵的,而黄茶是属于发酵茶类。

【云南月光白是普洱茶吗?】

历史以来,云南月光白茶就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其工艺类似于白茶,有人说其品质特点类 似于普洱茶,因此有人说云南的月光白茶是一种创意型的白茶,也有人说月光白茶是普洱茶, 因此有月光白茶之说。其实中国的六大茶类是按照制作工艺来区分的,所以月光白是白茶!

相关阅读:简明扼要讲通六大茶类(制作工艺的异同而分)

【并不是所有毛尖茶都是绿茶!】

「毛尖茶」也容易让人乱入。毛尖茶是茶叶外形的统称,各地有很多类型的毛尖茶,比如信阳毛尖。喝茶的人常会误以为毛尖茶就是绿茶,其实不然,比如「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明明有一种浓浓绿茶味儿,却又是黄茶!

【六大茶类哪个产量最少?哪个产量最多?】

黄茶的产量在全国茶叶产量的占比不到0.5%..中国生产的茶叶约70%是绿茶~

【六大茶类,论数量谁是NO.1?】

六大茶类,每个品类都有丰富的茶品,究竟哪类茶才是NO.1?答案就是绿茶。《中国名茶志》中,共列出全国名优茶50种,其中绿茶34种,占68%,妥妥的C位。

【中国将茶分为六大类,那么日本呢?】

日本出版社「主妇の友社」的《茶图鉴》一书中,将茶分为六大种类:日本茶、红茶、中国茶、花草茶、健康茶、咖啡。六种茶主要先以冲泡茶叶的茶种类做一分类,并且以地图形式将该国内各县市出产的茶叶做一分类,解说之间的区别,依造此书两项类别:红茶与中国茶,分类做出整理。

还有一说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叶的不同,日本茶还可以分为八个种类,分别是玉露、抹茶、煎茶、番茶、茎茶、粉茶、焙茶、玄米茶。

【洞庭碧螺春的产地是湖南洞庭湖?】

碧螺春是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产于江苏省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茶越新鲜越好吗?】新茶一般是指摘下不足一月的茶,可以品饮到其最新鲜的色香味。但因茶叶存放时间太短,多酚类、醇类含量较多,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新茶宜少喝,可稍作品饮,放一段时间再喝。

【茶包的发明,原本是打算让你撕开倒出来泡?】

茶包的发明,是真的完全背离初衷。一位来自纽约的商人Thomas Shalivan开始将茶放进一个小丝袋里分发给他的客户,他本来是想让客户把茶叶倒出来泡着喝,但是他的客户们都理解错了。后来发现带着小袋更方便,茶包就诞生了。

【红茶是Black Tea 那么黑茶叫啥?】

Black Tea被红茶抢走了,黑茶叫什么?当年红茶出现时,欧洲人看红茶叶黑黑的模样(红茶、绿茶是比较早出口到欧洲的,当时的红茶品种外形颜色偏黑。外国人自然而然就因外形特点而称呼它为「Black tea」了),才叫它为“Black Tea”。如今,黑茶的英文是什么呢?——“Dark Tea”(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干茶和茶汤颜色都很暗,所以被称为「Dark tea」。)

【红茶汤色就是红的么?越红越好吗?】

看红茶的品质优劣,鉴定红茶的好坏不是看红茶颜色越红就一定越好的。看红茶的好坏质量的鉴定要看其外形,颜色及香气的。顶级红茶金骏眉就是金黄色。

【金骏眉是05年才开发出来!】

金骏眉是05年才被开发出来,开发者是现在骏德茶厂厂长梁骏德。然而开发的时候梁骏德是正山堂的一名制茶师,所以现在百度百科金骏眉里写的只有江元勋带领团队…

【红茶的“冷后浑”是怎么回事?】

红茶茶汤冷掉后常会变得浑浊。浑浊并不是一个玄妙现象。“冷后浑”现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等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高温时,其呈游离状态,但随着温度降低,凝结在一起,茶汤就由清转浑了。红茶的“冷后浑”现象与茶汤的鲜爽度和浓强度有关。

【“工夫茶”不是“功夫茶”和“工夫红茶”也不是一回事!】

工夫茶是神奇的潮汕人民自宋代起对于冲泡茶叶和待客之道一种理解和文化传承。而“功夫茶”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美丽的错误习惯。对于“工夫茶”的误传和深度的误解产生的某种冲泡茶叶的艺术手段,给外行人感觉就是对于桌面上琳琅的茶具一顿小操作就叫功夫茶。演变至今无对无错,外行叫“功夫”传承用“工夫”。而工夫红茶则是指以福建的闽红三大工夫(坦洋、政和、白琳),安徽祁门工夫,云南的滇红工夫等为代表的红茶品种,意为制作精细精制颇费工夫而得名。

【六安瓜片不叫liù安瓜片!】

六安瓜片属绿茶类,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明始称“六安瓜片”。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作为一个地名,“六”应读作“陆”。所以六安瓜片的正确读音应该是:lù ān guā piàn。六安”之名源于汉武帝,公元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历代沿用。这里的“六”也是地名,所以应读“lù”。

【六安瓜片和“瓜”没关系!】

六安瓜片由从六安茶中的“齐山云雾”演变而来,是绿茶特种茶类。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而不是是哪种瓜的片!PS:六安瓜片在茶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无芽无梗全是叶,绿茶以嫩为好,但是六安瓜片是以壮闻名!

【“以茶代酒”,居然是个酒鬼说的话?】

《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曾孙)专横残暴,终日沉迷酒色,经常摆酒设并定下酒宴规矩:“每人7升,不管会不会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其是孙皓父亲的老师,所以孙皓对韦曜还算照顾。韦曜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了茶,让他“以茶代酒”。

【茶树精油是从茶叶里面提取的吗?】

不是。茶树油是从茶树的叶子提取的精油,这种“茶树”与我们平时泡茶的茶叶没有半毛钱关系。这种“茶树”又叫做“窄叶茶树”,“snow-in-summer”(夏天的雪),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好茶叶和笑话段子一样,都是有梗的!】

新茶友一般觉得茶叶有梗必不好。绿茶确实茶梗很少,因绿茶讲究的是鲜嫩,嫩叶自然没有梗。但对于乌龙、普洱、黑茶而言,有梗再正常不过了,且这类好茶是应该有梗的,无论是压制还是口感,都需要茶梗的存在。国际标准对黑茶含梗量有明确规定,要求茯砖茶含梗量在15%到18%之间。

【世界上最贵的茶是多少钱?】

2019年5月27号,在东京中央拍卖香港的春季拍卖会上,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一筒,最终以26230000港币成交。重量为2236克,换算至人民币约为1041万元/公斤。

【黑茶中的“金花真身其实是真菌!】

茯砖茶中的“金花”其实是一种名为冠突散囊菌的真菌,只不过在显微镜下观看,似黄色的米兰,故而还有“金花菌”的别名。「金花菌」除了能改变茶叶的「发香」特点,还有独特的对人体有益的功效,很受茶友们的喜爱。

相关阅读:引发结石.导致骨质疏松和贫血……喝茶居然有这么多危害?

【“喫茶店”在日本,是咖啡店!】

日式喫茶店就是日式咖啡店,最早起源于一百多年前日本出现的第一家喫茶店“可否茶馆”。

【茶上面的白雾和开水上的白气是一样的吗?】

在泡一些好茶时,我们会发现上面会有一层薄薄的白雾。让人不禁觉得赏心悦目。这种白雾被人称之为“茶氲”或“汤氲”,浓度较之水蒸气高,故而与开水的水蒸气不同。

【普洱生茶和熟茶其实不是一个茶类!】

茶类的分别是根据制作工艺的差异而分门别类的,生普是半发酵茶,所以属于青茶,而熟普是后发酵,属于黑茶。

【一斤茶芽需要60000-80000个芽头!】  

一斤上好的芽茶有6万-8万个芽头,全部由采茶姑娘的双指一下下采出,这就是高大上的茶叶价格昂贵的原因(古树茶,就更贵了,因为百年千年古树是很稀少的,古树茶中的“猫耳朵”更是稀少,由于枝叶很小,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一天大概能采1-2两)。

【口粮茶是粮食茶?】

口粮茶,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常备的、随时都可以品饮的茶品。价格接近人民(我们不能把口粮茶等同于廉价茶,口粮茶应该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是老百姓最喜欢的茶。),茶的质量不懒惰,以满足大多数需求。这种茶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是那些大量喝茶,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口粮茶。

看完之后,是不是很涨知识?看过之后可以给同事普及及纠错哦!

——————————————————————

古树茶品牌“小茶控”,想将百年古树的茶滋味献给最懂品尝的您

快来品尝树梢上的甘甜!古树茶品牌”小茶控“上线6款产品

茶叶市场新格局:顶级名山单株成为奢侈品!大多数山头茶必然降价!

三年口罩,把一腔热血的茶老板,打得毫无脾气。

如果当下的经济行情一直持续下去,山头茶的价格,一定会掉的。

茶叶市场的格局,将变成:名山古树单株成为茶叶奢侈品,大多数山头茶越来越亲民。

-01-

茶农撑不住了

昨天,一个做临沧毛料的茶商朋友说:

最近,茶农找他买货。价格低到匪夷所思,相比春茶季,茶农的报价简直拦腰截断。

春茶3000块一公斤的茶叶,现在报价1500一公斤,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把春尾茶混进去,但价格下降如此之快,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春茶季,茶农还硬挺着不降价,但才过了半年,茶农就撑不住了。而且,还是靠近冰岛地区的茶农。

茶农之所以敢这般狂降,是因为:

运营成本低。茶农守着生产资料古茶树。茶叶年年发芽,茶农最大的开支是请人炒茶的人工费。茶叶的运营成本非常低。

如果手里没钱了,茶叶年年发芽,原料成本又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降价卖又有何妨。很多茶农。只要给钱,就敢卖。

另一方面,茶农的经济压力不比茶商小。前几年,山头茶之所以那么火热,一个原因是茶农得到贷款很容易。

只要家里有几十亩茶园,茶叶价格也不错,50/60万的款,轻轻松松批下来。

茶农有钱了,一边是建初制厂,一边是收茶叶来卖,顺便把茶山原料价格也抬高。

但是,借了迟早要还的。像今年这样的行情,春茶凉了,茶农春茶季没有赚够钱,往年的积蓄还能撑几个月,茶农就能咬着牙不降价。

但是,当手里的现金流花光,月月要还贷款,茶农又只有茶叶一个变现渠道,高价卖不出去,不降价卖怎么办。

降价这事,只要还撑得住,都不会降的。降了,就是撑不住了。

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山头撑不住。

-02-

茶老板去库存

山头茶的价格走势,取决于中小茶企。

然而,大多数中小茶企,手中没有现金流。

大多数茶商,平时卖前几年的库存。对于新茶,有多少订单做多少茶叶,遇到自己喜欢的,再适当存一些。像前几年一样,炒作山头,不可能了。

有人可能觉得:这两年贷款容易啊!有钱收茶,山头茶价格就不会掉!

如果是3年前,茶老板可以得到贷款,绝对有勇气大干一场。而且,前些年,也的确有茶商贷款炒山头。

但这两年,大多数茶老板没有这样的勇气。茶叶市场竞争白热化,很多茶企在打价格战。

茶老板贷款把茶叶收进来,收茶时肯定风光无限。

(春茶时候的茶山环境,茶农之间互相攀比,收茶的老板也有意无意地展现实力)

收了茶,小酌一杯的时候,茶农说:老板有钱啊!收这么多茶。

茶农的彩虹屁一波又一波地吹,听得茶老板异常舒服。

但是,茶叶收进来,短时间内能卖出去吗?

当下茶叶难卖,每个月运营开支之外,又来一笔利息。可能到最后,连借来的本金都搭在库存上了。

时下的行情,茶老板根本不敢贷款存茶。相反的,大家都在削尖脑袋去库存、变现。

当前这形势,就算有的茶老板手里有钱,也不敢冒行业之大不韪炒山头,搞茶王拍卖。

这两年,企业资金来源和去处查的更精确,茶老板纵然有钱,也会低调些。

拍卖的舆论压力,也会在茶圈舆论下抬不起头。

一些风味略有特点,整体品质平平无奇,靠炒作堆起来的山头,价格会撑不住的。

-03-

名山古树稳,非名山降

未来几年,茶山的新形势:

顶级名山茶里的顶级原料,价格不会降,甚至还有可能微涨。

高品质小产区的古树茶价格,也会趋于稳定。大多数山头茶的价格,会降下来的。

名山顶级古树,铁板一块

名山茶,经过10余年的市场教育,名山头里的高端古树茶,早已超出农产品的范畴,已经是茶圈奢侈品级的存在。

诸如冰岛老寨的单株和一类古树,老班章古树,昔归古树等名山稀缺古树,已经成为喝茶的富豪的必备口粮。要喝这些顶级好茶,仍然要靠抢。

这类极少数稀缺的茶,不会受市场行情影响,甚至有可能还会微涨。但名山的老树、中小树等靠市场调节的茶品,价格会随行就市。

高品质小产区,价格稳定

像老班章之外的班章四寨,老寨之外的冰岛四寨以及稀缺的薄荷糖等级别的古树茶,流通渠道是小茶商卖给身边的茶友。

谁身边都有几个喝高端茶的。这类茶叶,依然会通过小茶商一对多的渠道消耗掉,茶价会趋于稳定(只是古树价格稳定)。

但这些山头的中小树茶,会成为茶老板最头大的库存。未来,这些二线名山的中小树,极有可能被市场开发成红茶、白茶、熟茶之类的产品。

这些品类的高端茶,目前还存在一些市场空白,未来几年会被慢慢填满。

大多数山头,价格撑不住

其它大多数山头,价格撑得住的时候,一定会硬撑着。毕竟,高价来之不易。

前几年,趁着山头茶的红利,蹭到名山流量,价格从几百块涨到两三千块。

茶农也被时代的红利蒙住了双眼,觉得:我们寨子离冰岛那么近,好歹在一个镇。老寨单株9万,我的单株卖6000,也不过分。

生意好做的时候,刚好有茶老板买了茶,茶农也觉得自己的茶值这个价。

其实,市场有一点风吹草动,最先倒下的这类山头,将会跌得爹妈不认。

总之,市场围绕供求,随行就市。顶级山头的古树和小产区的高品质古树,价格是不会降的。

至于其它茶叶,能撑得住的时候,都不会降。但目前,很多人已经撑不住了。

未来,还有更多的人撑不住。

尤其抖音的出现,更是有可能把茶叶价格打下来。

很多直播卖茶的,不喝茶也能把茶卖出去。这类人,想找品牌茶企合作,茶企是不干的,怕这些直播达人把品牌价格搞乱,伤害经销商的利益,让经销商集体反水。

他们只能找茶农合作,懂不懂茶不要紧,开局一张身F证,价格一家更比一家低。

卖茶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直播流量便宜,茶农又有货源。真希望,直播能把茶叶价格拉下来(有些直播间,真有便宜的好茶)。

事实上,目前,茶叶市场的价格,已经被抖音拉下来一些了(你的客户怎么流失了?去直播间买更便宜的了)。

但目前,力度还不够。直播这把火,还需要烧的更旺一些。

写在最后:

茶价一直绷着,能消费得起的人只有少数.

以至于今天这样,茶农、茶商等都瞄准少数高端客户。茶叶越来越难卖。

有人嘲笑房子,掏空6个钱包的行业,正常吗?同样的道理,茶叶堆在仓库里,茶客想喝却喝不起的行业,能做大吗?

只有品质中高端的好茶,也用便宜的价格,让茶客喝掉,认识到普洱茶的风味之美。市场才能做大。


不食人间烟火、何不食肉糜的砖家会说:茶价太低不利于大家享受奋斗后的愉悦感,6000一公斤茶叶很贵吗,你知道采茶有多难吗?一泡茶才48块,贵吗?一个月多挣3000,两个月就能买了。

砖家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容易。

但周期也好,产销也罢。市场总有规律,人,改变不了规律的。

尤其是,普洱茶这种不大不小的产业。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香港茶人到底怎么藏茶?打开“香港茶王”的茶仓,听王曼源教你如何收茶

在踏进“香港茶王”王曼源在香港某高楼里的一处700平方的仓库之前,我们已经见识了他在中环铺面里的最贵的那几个平方——


△你已经被老茶包围了


△角落里放着八八青,随便翻翻抽屉找出一泡福元昌



(详情请回顾旧文《百茶人之王曼源:与“香港茶王”一起喝掉几十万》)


虽然江湖之大,之前大小企业、各种藏家、不同品类的茶仓已经见过无数;


尽管也听闻这只是一个小仓库,可能也只占了王曼源藏茶总量的不到十分之一……


但当真的置身于其中,闻着这从未闻到过的各色老茶聚集的味道,而且意识到这里随手一件茶叶单品的价值都可能超过自己的年薪的时候,那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还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


△王曼源,人称“香港茶王”,世界茶叶交流协会创会会长,香港普洱茶界的顶级收藏家之一。我们即将参观的,就是他的茶仓。




应声开门的是王曼源先生的太太,我们喊她林姐。


这些年,仓库这边的进出货和管理,王曼源已经渐渐交给了太太和儿子。而因为海关进出的茶叶太多,海关执勤人员都管林姐叫“茶妈妈”了。


“今天林小姐很开心。”王曼源看着正在忙里忙外的太太打趣,“因为今天刚刚出了一批货。”


“我们一天没生意、一个礼拜没生意,都很经常的,不过我们也没压力,因为有的时候生意是一下就来了。”王曼源说,“来,喝口茶,我带你们参观。”



茶仓700平,占了整整一层楼,库存主要以80年代、90年代的老茶为主,也有一部分号级茶,以及普洱茶以外的其他不同品类老茶。



当敬昌号、鸿泰昌号、7542、白纸文革砖……等不同时期的老茶以成箱的形态出现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声音。


王曼源显然已经习以为常,自顾自的介绍——



“这边有一些是从东南亚从台湾又回流回来的。


“这是早期90年的年代的易武的大块茶砖,这边是60、70、80年代放在箱子里的。


“下关80年代出口的沱茶,很早期的了,这种你们看过没有?


“这是60年代的宋聘,福华号宋聘,整件的,一件84片。


“这是100g的92方砖,现在一块都是几千块了。


“70年代老水仙,原来的木箱坏掉了,我们就换了纸箱。


“这个呀?桂花铁观音,都是老的铁观音的做法了。‘’

……


粗粗估略,几百个品类,这里绝对是绰绰有余。


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头晕目眩,我们问,“这么多品类,这么多茶,你要找的时候,找得到哇?”


王曼源哈哈大笑,“钱我找不到,但茶我一定找得到。”


△一款早年的边销下关沱


而除了一些赫赫有名的老茶以外,一些你想不到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众老茶”,这里也不少。



数箱“柚子茶”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王曼源取出给大家看,原来是一种柚子里面放了铁观音的老茶,“这个有点像今天的小青柑一样,但是这是早期的,应该是80年代的,用来当药用的。”



一种标记为“NK抹”的,也并不是抹茶,“是老的普洱茶筛出来的比较细的茶末,早前我们收来做袋泡茶的。但是是比较高端的茶末,很多茶庄着我们要,我们还不给呢。”王曼源说。


△老的滇红


△老的三级白牡丹


△老的传统工艺铁观音



这么多的箱子,每一个箱子里面除了装茶,也都装着一个故事。什么样的茶值得收,往往诀窍就藏在故事里。


“就好像我曾在四川收了一批沱茶100克的,当时有人拿给我看,我说有多少,我全部拿完了,现在那个厂都已经倒闭了差不多20年了。后来那个拿茶给我看的人,问我还有没有那批茶,说有人在找那个茶了,我说有,剩下的不多了,但是不卖。他问我加价多少倍,我说,不是钱的问题,这个茶都绝版了。”



在收茶这件事上,王曼源一直有自己的思维。


“比如说,我一般会倾向收一个新厂第一批做出来的茶。因为它要做品牌,打广告,后面才能越做越好。


“1999年有一个曾经因为一款茶一炮而红的茶企,第一批茶当时我一看,还有多少全部都要了,后面他们的老板再找到我,说可不可以卖给他,让我出个价。我说谢谢,但不是多少倍了,现在这个茶你自己再去做,都再也做不出来了。他笑说,我比他聪明。”



收新茶,更多是靠自己多年的经验。


“一般感官、手感上,抓一下、闻一下,这个茶可不可以就知道了。然后再开汤出来,60%以上了,可以那就是可以了,很简单。”


“好像我一个朋友,他走的地方比我多,每个茶山都走遍了,但是我以前走过的,我就不走了。这个茶山为什么是这个香气,我已经抓住了,再一直走一直走,就乱了。”



“我收过一批红茶,当时是在福建一个偏远的茶山上偶然发现的,他一给我喝,我就觉得这个茶不错。我问他做了多少出来,他说做了几个种类差不多3万斤,但是销售很难,而且请了人,现在钱都发不出了。


“我说这个没有问题,你全部做好要多少钱一斤?他说全部做好,差不多要25块1斤。我感觉这个人也是很公道很老实。我就问他,你25块大概赚到多少钱?他说可能也就3块钱左右。

“我说那你全部给我装箱好了,运费我自己付,你把它给我发到广州哪里哪里。这样他就又多了钱可以赚,他开心我更开心。他说做生意没有人这样的,但是我感觉那个茶我买回来,我也有钱赚,当然我们还要做深加工。


“现在那个茶我们还在慢慢卖,那一年的质量真的很好,后面他也有陆续寄样给我,但是那个品质就没有那一年好了,同一个人、同一个厂。有些也不是别人后面故意做差,就是那一年刚巧有那么好。”



而收老茶更是一件冒风险的事,它更需要眼光和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这件事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有钱就能做到。


“以前我在台湾一个地铁站那边有差不多300多平方的一个仓库,后面不够用,就卖掉了,当时正好有一个卖家要出几桶号级茶,我太太就用这个卖房子的几乎是全部的钱,换了四筒茶叶回来,就是2000年初的事。”




而与王曼源共处的两天里,我们追问的最多的,就是他如何每每都在茶叶市场一个新趋势即将出现的时候,都会比一般人的转变早个五六年。


这次王曼源也终于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的思维,我都是用好茶、跟老茶思维,慢慢思考出来的。”


“就好像白茶我也是这样,我只要一喝到好的、老的东西,我就会慢慢的去想。其实红茶我五六年前也开始在研究,是不是新鲜的好,我个人觉得再放个三五年,会更好喝。”



“像喝到宋聘号,你之前也有问,年代那么久远了,怎么判断它的原料来源,然后再自己做复刻。其实你只要了解了那个历史,你就知道那时候的运输条件都不一样,翻一座山都要走几天,你做易武的宋聘,怎么可能用班章的料?走路都要走多少天,以前的茶叶又那么不值钱,怎么可能?所以这就是老茶给我的思维。”


93、94年的时候,王曼源也曾经回过老家包茶山做茶,“但是做了一年我就不做了,因为我觉得这个几百个人的管理,这种我们不懂,后来就不想太累了,如果你有好的现成的原料,我就现金来收,拿回来之后,我们自己做深加工,做自己的产品。”



王曼源在云南勐海也有茶仓,那里存放的是数以百吨起的普洱茶原料,一直坚持“老茶思维”的他,即使今天做新茶,也用的都是存放3年以上的原料。


“因为我希望这个茶是一拿到,即使不放,也是可以喝的。”


而除了原料的年份和品质以外,王曼源还格外重视未来存放后的转化。


“爷爷做茶,孙子喝茶、卖茶”,这是王曼源基于“老茶思维”,一直想传达的概念。“这个茶不但新茶好喝,而且再放十年、三十年,让儿子孙子拿着它也更有价值。”这是王曼源今日做茶,也非常关注的点。


而正是这一点,跟“压箱底”创始人林玉成对于茶叶的理念,不谋而合——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炒的,做茶必须要做值得存放的好茶,好茶压箱底才会有价值。


△“压箱底”创始人林玉成与王曼源


于是,一直坚持出品高端老茶拼配产品的王曼源,首次与 “压箱底”品牌合作监制、出品一款高性价比的入门级普洱茶——“压箱底888青饼”,用的正是3~8年的老茶,源于他自己对一款非常喜欢的80年代老茶的味觉记忆和复刻。



相比那款80年代老茶的原料,复刻版的“压箱底”888选料其实更为精细,综合王曼源先生多年喝茶、做茶、藏茶的经验。今天的工艺也比80年代大厂的机械化制法,更为考究。因此,他对这款茶未来的转化预判也是更加看好的。


“此次888青饼的原料也是我压箱底的好料,如果不是林玉成的诚意邀约,我是舍不得拿出来的。”


经王曼源拼配过后的888青饼,芽叶肥硕、条索显毫,饮之如醇似蜜。


△饼形规整、厚薄均匀、松紧适度


△茶叶纹理清晰、条索润泽呈深墨绿、白毫显


△汤色金黄透亮,入口陈韵饱满。品之细腻滑润,陈香萦绕丰沛,层次丰富又协调统一,生津持久。


△叶底嫩度较好、柔软明亮、光泽度也较好


借由“压箱底收藏茶·传家三宝”的发布,香港荣源号及王曼源先生也正式成为“压箱底”品牌的香港区域合伙人。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