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烧制工艺

找到约29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同一泥料为何会有多种颜色?解读紫砂烧制工艺

紫砂烧制过程中,壶坯发生一系列物理及化学变化,形状得以固定,性能得以发挥,称为烧成。


制好的壶坯先放置两三天,阴干去除水分(否则烧制过程中,可能因为坯内水分而发生炸裂),再放入窑内,在一定气体作为介质的条件下,进行高温煅烧。


紫砂电窑烧制

在数百年的制陶历史中,紫砂陶的烧制工艺不断完善和改进。上世纪50年代之前,宜兴紫砂陶的烧制都使用龙窑,之后逐渐改用倒焰窑,现在通常使用的是隧道窑和电窑。


烧制是紫砂器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烧成时的温度和气氛不同,烧成作品的颜色与致密程度,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烧制人员需要大量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才能烧出优秀的作品。


底槽清泥不同温度的呈色效果



烧制工艺最主要的是,使紫砂陶器烧结。紫砂壶烧结,是指紫砂壶在一定高温状态下,低熔点物质熔化,填充未熔化物质之间的空隙,但并未达到碳化(焦黑)、钙解(出现针眼、气泡)程度的物理状态。


从低熔物开始熔化,到出现气泡、针眼、焦化现象临界点的温度范围,为烧结温度范围。紫泥烧结温度的下限要求是,达到1150~1180℃之间,红泥是1050~1100℃之间,本山绿泥是1180~1200℃之间。


有些优质泥料烧结温度跨度大(烧成后不会吐黑),可以在1300多度乃至1400多度高温下烧成,如黄龙山4号井底槽清泥、天青泥等。


4号井底槽清  容天壶  1300多度高温


4号井底槽清  瑞韵壶  1300多度高温


天青泥  秋韵壶  1300多度高温


天青泥瑞韵壶  1420度高温烧制


▲表面有大量铁质析出,呈现窑变的效果


紫砂壶是否烧结,不仅会影响坯体强度、气孔率这些实用性因素,还影响紫砂材质真实品性的展现,如呈色效果、颗粒触感、砂络脉理如果温度把握不到位,就会出现欠火与过火的瑕疵。


过火是指窑温超过了泥料本身能承受的温度,壶体变形,表面出现气泡。窑温过高,壶坯会变形成为废品,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窑烧白光”。


过火的砂壶


说完烧成温度,我们再来看烧成气氛。烧成气氛是指燃烧环境中氧气、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高低。


简单来说,在相同的烧制温度下(当然必须是烧结温度以上),氧气较多,就是氧化气氛;一氧化碳多,就是还原气氛。主要以氧化气氛进行烧制。


左图氧化气氛烧成   右图弱还原气氛烧成


同一泥料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下,色泽效果不同。如紫泥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紫红、紫褐、深紫等色,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现多种青黑色调。


因为在氧化气氛下,紫砂泥中的铁生成的是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在还原气氛中形成的是青黑色的氧化亚铁。

中国名陶入门指南,宜兴紫砂、坭兴陶、建水紫陶、荣昌陶各有何特色?

文章来源 / 六一堂

中国四大名陶各有何特色?

1953年,江苏宜兴紫砂、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本文将从历史沿革、烧制工艺、泥料特点、装饰风格、主要器型、传承情况等角度,介绍这四大名陶。

江苏宜兴紫砂

01

历史沿革

宜兴制陶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在这期间,主要有六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北宋中期到明代万历年间,这时期作品多为自然形的树瘿壶,代表人物有金沙寺僧,供春。

▲紫砂代表人物 供春

第二阶段:万历年间到明代末年,这时期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代表人物有时大彬,徐友泉。

▲紫砂代表人物 时大彬

第三阶段:清朝康熙年间到乾隆晚期,这时期自然壶型受到欢迎,同时较为注意壶面的装饰,代表人物有陈鸣远。

▲紫砂代表人物 陈鸣远(南瓜壶)

第四阶段:清朝嘉庆到光绪年间,此时出现了在壶上篆刻书画的风尚,代表人物有陈曼生和杨彭年。

▲紫砂代表人物 陈曼生、杨彭年(曼生十八式)

第五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紫砂壶生产更为商业化,艺术性高的壶有所减少,但也不乏佳作,代表人物有程寿珍,冯桂林。

▲紫砂代表人物 程寿珍(掇球)

第六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即现当代,新的品种日益增多,仿古和创新兼备,代表人物有顾景舟,蒋蓉等。

▲紫砂代表人物 蒋蓉(牡丹壶)

▲紫砂代表人物 顾景舟(僧帽壶)

02

烧制工艺

紫砂壶矿石原料经天然风化,破碎,碾细,筛选,练泥,陈腐。然后把泥块打成厚薄平均的泥片,再把各个部件粘在一起,然后进行表面精加工,有些还要加一些装饰,如贴花、绘画、刻字等。

▲紫砂壶制作(全手工)

▲紫砂壶烧制(推板窑)

做好的紫砂壶阴干后用煤气窑或电窑进行烧制(也有柴烧),紫砂器烧成后还需整口,有的还会包铜、金银丝镶嵌等工序装饰。

03

泥料特点

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红泥和团泥四大类,而无论本色,烧成之后你,表面光挺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使其具有质朴高雅的质感,故称为「紫砂」。

紫砂有双层气孔的布局,才使得紫砂壶有较高的气孔密度和吸水率,对茶汁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使得紫砂壶有隔夜不馊,既不夺茶香,又有保味功效,无熟汤气的特点。

紫砂可塑性好,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型,成型后不需要施釉,用的时间越久,它就会发黯然之光的包浆。

04

装饰风格

紫砂陶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最常使用的陶刻之外,还有彩绘、镶嵌、贴花、调砂、泥绘、珐琅彩等等

▲梅桩壶制作(贴梅花)

05

主要器型

紫砂以壶最常见,比较经典的器型有供春壶、石瓢壶、仿古壶、掇球壶、井栏壶、提璧壶等。

紫砂壶成型工艺以全手工、半手工为主,全手工的拍打成型是其亮点之处。手拉、机车、灌浆三种方式因制出之壶失去了紫砂原有的特征,不被认可。

06

传承情况

◆ 非遗传承:

2006年5月20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拍卖行情:

宜兴紫砂壶是近年热门收藏的门类之一,拍卖的多是以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为主,千万级拍卖品不在少数,如顾景舟制作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在2015年以将近9000万的拍卖价成交。

广西钦州坭兴陶

01

历史沿革

根据钦州的史志记载,钦州的陶器发明于唐以前,到了唐朝而愈加精致。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现唐代刺史宁道务墓志铭陶碑,这是坭兴陶雏形的最早记录。

02

烧制工艺

坭兴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

03

泥料特点

坭兴陶无釉无彩,在1150°C以上高温烧制过程后窑变产生“自然陶彩”是其一大亮点。

广西钦州坭兴陶

04

装饰风格

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塑技法,以刻、纹、印的方式形成视觉及艺术效果。

坭兴陶历代传人都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素养,善于将民族文化元素,如民族风情、历史传说、民族服饰、图腾崇拜等,运用于造型、装饰等的创作中,使广西陶器更显古朴的神韵。

广西钦州坭兴陶

05

主要器型

坭兴陶产品‎类型丰富多彩,包括烟‎斗、茶壶、花瓶、文房‎用品等。

06

传承情况

◆ 非遗传承:

2008年,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拍卖行情:

钦州窑是受宜兴紫砂影响较深的地方窑址之一,其陶器传世品较少,在器形分类上,钦州陶器与宜兴紫砂几近无差,其拍卖最高价上限不高。

半月壶山水壶

云南建水紫陶

01

历史沿革

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02

烧制工艺

将取自建水境内特有的紫、白、青、黄、五花等五种陶土原料按制陶要求进行配比,制成膏状泥,密封放置于遮阳处陈腐。接着用陶车手工拉坯成型,在湿坯状态下,用毛笔和墨汁等工具,手工直接在湿坯表面进行写绘装饰。然后进行雕刻和填泥,最后在1120℃~1180℃高温下一次烧成。

03

泥料特点

建水紫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红泥陶呈色以紫红、黑、红黑相间为主,白泥陶呈色以乳白为主

因为陶泥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

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04

装饰风格

建水陶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

05

主要器型

建水紫陶生产之初,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即新中国成立后曾大量生产的汽锅紫陶汽锅

重庆荣昌陶

01

历史沿革

荣昌陶器已有800年的历史。

“安富场五里长,排列泥精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这些从宋、清代就开始流传的民谣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荣昌生产陶器的规模和销售的盛况。

02

烧制工艺

重庆荣昌陶生产工艺包括选泥、晒泥、碾泥、搅泥、过浆、踩泥、揉泥、制坯、晾坯、打磨、刻花、上釉、打磨、装窑、点窑、熏窑、烧窑、观窑、闭窑、出窑、检验等二十多道工序。

03

泥料特点

荣昌陶土蕴藏丰富,泥色为红色和白色,红泥含铁量高,白泥主要含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铁。

04

装饰风格

荣昌陶属于传统工艺,造型上主要以人物和动物为主

明清时期盛行刻花和色釉,在陶器上出现大量的缠枝纹,这和当时花鸟画的流行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建国后,荣昌陶器继续发展,开始结合当代工艺技术,盛产花釉。装饰以化妆土刻花为特点,有刻线和剔花两种,纹饰质朴自然。

05

主要器型

荣昌陶产品包括各类日用品(蒸钵、鼓子、茶具、酒具、饭确、痰孟)和鉴赏品十余种和烟具,产品分"泥精货"与"秘子货"两大类

06

传承情况

◆ 非遗传承:

2010年,荣昌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拍卖行情:

暂无

在以前信息沟通不便利时,四大名陶间的交流有限。它们各自相对独立地成长,最终形成了截然不同的陶性。然而今天,它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

每一种陶器当然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我们常说学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今,在造型美感上,三大陶都在努力汲取紫砂之长,也被越来越多人所喜爱。

来源:紫砂壶

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紫砂柴烧、还原烧、捂灰、有什么区别?

对于柴烧出来的紫砂壶有人觉得惊艳,有人觉得失去了紫砂最原本的美。到底如何,也只能留给各位壶友自行选择。

其实除了柴烧作品,紫砂壶中还有还原烧和捂灰,今天凑齐这三种工艺一次性给大家讲清楚。

紫砂柴烧

SUMMER TIME

柴烧(裸烧)的烧制工艺是逐渐升温,烧窑第一天,点火低温烟熏,等薪柴释放出来的碳素,填满泥坯的毛细孔,泥坯表面呈现出碳素的黑色后,方可继续升温,这个过程大约需要持续30个小时。

柴烧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

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柴烧紫砂壶的发色和质感并不取决于人,只取决于火和灰,人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最终成品的方向,但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如此高难且随性的柴烧作品来说,制作技巧早已被溶解在人与土、窑与柴、火与灰等共鸣的交响曲中,结合在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中。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一把都是独一无二。

02

紫砂还原烧

SUMMER TIME

紫砂矿料的铁元素丰富,那么在烧制的时候,在窑内发生氧化反应,铁质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

还原烧的原理:就是当窑内的温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减少窑内的氧气,使其人为变成缺氧烧制环境,剩余的少量氧气也会持续燃烧被消耗。

紫砂壶诞生的过程,即手与泥的交流,泥与火的舞蹈,世人只知紫砂艺人制陶手艺的精巧,却不知烧制工艺同样极其重要,正是画龙点睛的一环。

03

紫砂捂灰

早期的捂灰是把紫砂器装入匣钵中,在匣钵中内外都用砻糠等塞满整个匣钵,遮盖封闭后放在龙窑的最底部进行烧制。

能做到捂灰的紫砂壶,一般需要材质好,材质纯正的紫砂壶经过泡养后效果特别好,具有像墨玉一样的色泽。特别现在有一些高级玩家,就会把烧制好的紫砂壶采用捂灰工艺将紫砂壶再次烧制,进行改色。

# 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平安春运 买票回家

01

捂灰是碳性强的燃料作为填充物烧成,而还原烧是缺氧状态下烧成的,柴烧是使用木材为原材料,容易出现窑变,植物落灰形成天然釉水,源于自然出于自然。

平安春运 买票回家

02

捂灰的呈色是氧化铁与炭元素发生反应,还原成氧化亚铁;还原烧是在人为制造的还原气氛中三氧化铁被充分还原成四氧化成;柴烧火痕与灰釉的偶然性,形成独特的自然美。

平安春运 买票回家

03

捂灰技艺操作是需要将烧成的紫砂壶放入钵内,并塞入炭粉等物质,创造一个狭小密闭的环境来完成;而还原烧则无需这一步,只要有计划地控制窑内氧气含量即可,成品率会大大提升。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者该如何选择 #

同样的一把壶,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窑下,往往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样子,捂灰还原烧,柴烧,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不同烧制工艺,适者为珍,如果有条件的壶友建议三种可以各买一把泡养后对比。

来源:六一堂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