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圈

找到约61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都说虎父无犬子,古今紫砂圈亦是如此,最后一对算是隔代传!

中国人有句古话,“虎父无犬子”。紫砂作为传统手工艺,历来以师承关系传承,自然就有诸多“著名的父子制壶高手”。

但是他们究竟只是“子承父业”呢还是“青出于蓝”呢?让我们一起来细数一下古往今来 ,紫砂界著名的父子制壶高手。

时氏父子

父:时鹏

时鹏,时大彬之父。明代万历年间匠人,宜兴制作紫砂壶艺师,江苏宜兴人。所制砂壶,以古朴见长。

与董翰,赵梁,元畅私人,被誉为“紫砂四名家”。


时鹏 六方瓜形壶


历史上关于时鹏的记载并不多,连生卒年也不详,我们对他除了其子时大彬外,几乎无所知。


时鹏 狮钮瓜棱壶


从目前发现的传器来看,时鹏的壶韵味十足而富有张力,充满了典型的明式风格。


时鹏 三足圈钮壶


比如上图中的三足圈钮壶,构思巧妙,身作苹果式,短颈压盖,秤砣滴钮上饰圈环。


子:时大彬


古时坊间流传着“宫中艳说大彬壶”这一说法,在明朝时时大彬就已经大名鼎鼎了。许多文人墨客也对他的壶多有记载和评价。


时大彬 圈钮壶


比如,明超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


时大彬 僧帽壶


时大彬,创制了许多制壶专用工具,创制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



李氏父子


父:李养心


李养心善制小圆壶,因排行四,人称“小圆壶李四老倌”。


李养心 八瓣菊花


李养心之前,紫砂壶是“搭”在陶缸内入窑烧造的,陶缸的釉料常在壶体上留下“釉泪”。


李养心 八瓣菊花


李养心开创了“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的时代,停止了紫砂壶的粘染釉泪,烧成品清新赏目。


子:李仲芳


《阳羡茗壶系》载:“今世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


李仲芳圆壶 晋江市博物馆


李仲芳,制壶名手李养心长子,为大彬第一高足,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其父督以敦古,芳尝手一壶示其父曰:“老兄,者个何如?”俗因呼其所作为“老兄壶”。


李仲芳瓜棱壶美国弗里尔艺术馆


父亲李养心主张复古,壶风朴素简洁;儿子李仲芳坚持出新,壶风巧妙多变。父子常称兄道弟,争论激烈。


陈氏父子


父:陈子畦


陈子畦,明朝天启—康熙年间人,紫砂制壶名家。吴骞《阳羡名陶录·家溯》:“陈子畦,访徐最佳,为时所珍。或云即鸣远父。”


陈子畦 十六竹


相传陈子畦就是陈鸣远的父亲,其作品多紫泥,胎薄而工,颇精致,书法有晋唐之风。


子:陈鸣远


陈鸣远,号鹤峰、鹤村,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清康熙年间杰出的紫砂艺人。


陈鸣远 千载杯


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在工艺、造型、铭刻、堆塑及配色等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


陈鸣远菱花形壶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


陈鸣远的紫砂作品,超脱明代几何器形、筋纹器形的局限,以花木蔬果等的自然形态成壶,生动活泼,富于美感,被后世称为“花货”鼻祖。


邵程父子


父:邵友廷


邵友廷,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他精工壶艺,尤其善于制作鹅蛋壶和掇球壶,是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


邵友廷制掇球壶


子:程寿珍


程寿珍(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


程寿珍制 掇球壶


程寿珍一生勤劳多产,年过七十尚制作不辍,一生所制紫砂壶不计其数,流传民间甚多。


他制作的掇球壶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和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头等奖和优秀奖。


西望范氏

父 范广善

范广善 (1847年—1902年),字庆生,承家传制紫砂茗壶,所制茗壶均以“大生”落款,是“大生壶”的缔造者。所制壶精巧雅致。清末期,多次为宫廷制壶。范广善育有五子,取仁、义、礼、智、信为序,并将紫砂壶制作技艺传于子嗣。


范广善制 石柱壶


   范广善制   六方束竹壶


子:范钦仁

范钦仁(1875年—1941年),字承甫,范广善之长子。承父制作大生茗壶,其创作作品均落款“大生”,多款紫砂器型,成为宜兴紫砂经典传器。   范钦仁曾受聘于“阳羡紫砂陶器公司”,“江苏省立第五中”任技师及辅导老师,为宜兴陶艺职业教育第一人。享有“千金难求大生壶”的美誉,故后人尊称为“范大生”。  他是当时连续六次参加国际性博览会的紫砂第一人,并获得极高荣誉。


范钦仁(大生)制   六方竹鼎壶


     范钦仁(大生)制   合梅壶


孙:范伟群

范伟群是制壶大家范钦仁(大生)嫡孙。他是当代知名陶艺名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总工艺师、艺术总监。 自创办范家壶庄以来,带领着范家壶庄紫砂人,致力于继承传统和发扬具有范家特色的紫砂工艺艺术。

  

    范伟群制   四方竹鼓壶


百家说壶


宜兴紫砂五百多年来生生不息,兴旺发达,正在于一代代紫砂人薪火相传,师徒相承,青出于蓝,将贵重的文明技艺传承与发扬。

作品成交价破千万大关,都有哪几位紫砂大神?

紫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实用茶具到成为皇家御用品,再到收藏投资,今天的紫砂已然不再只是单纯的实用品。紫砂茶具自出现在拍场市场开始,成交价格不断攀升,一些名家艺人的作品甚至飙到千万以上。

  历数近年来紫砂拍卖情况,现已有四位紫砂大师单件作品的成交价破千万大关,他们是实至名归的紫砂大咖。

  第一位:顾景舟

  成交价过千万的作品数:21件

  顾景舟大师是紫砂界一位传奇人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对紫砂不甚了解的外行人,都知道他的名头,而顾景舟的壶,更是拍卖会的宠儿,深得业内人士推崇。如今顾景舟壶已成为时下紫砂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谁若能得一顾景舟壶,那便是兴奋+激动,一起来回顾下一代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拍卖作品。

  1959年作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

  成交价:RMB 89,600,000

  顾景舟 十一头提璧茶具组

  成交价:RMB 50,400,000

  近代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成交价:RMB 28,750,000

  顾景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大石瓢

  成交价:RMB 28,175,000

  近代 顾景舟菱花套组

  成交价:RMB 19,320,000

  第二位:陈鸣远

  成交价过千万作品数:3件

  他被称作是紫砂历史上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峰,也是对后世紫砂的发展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也使砂壶更具有了浓厚的书卷气,再加之诗铭、书款的书法雅健娟秀,富有晋唐笔意,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进入了艺术殿堂,这是陈鸣远在壶艺发展史上建立的卓越功勋。

  清初 陈鸣远制 传香壶

  成交价:RMB 34,500,000

  清康熙 陈鸣远制南瓜壶

  成交价:RMB 32,200,000

  清初 陈鸣远制 素带壶

  成交价:RMB 31,625,000

  第三位:时大彬

  成交价过千万作品数:2件

  在中国紫砂史上,第一位有明确传器可考、且被一致推崇的壶艺大师,非时大彬莫属。可以说,大彬是紫砂陶艺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凭空成型的技术体系,并开创了紫砂艺人与文人雅士互动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 时大彬制圈扭壶

  成交价:RMB 13,440,000

  明 大彬执壶

  成交价:RMB 11,270,000

  第四位:何道洪

  成交价过千万作品数:1件

  当今紫砂大师中称得上首屈一指的实力派大师,他擅长光素器、筋纹器等,创作题材以“松、竹、梅”最为出名,风格敦厚、有张力。在紫砂界,除了技艺高超,他对精品的不懈追求亦为人称道。熟悉他的人说他的壶年产量最少,一年只制2-3把壶,但件件都是精品,可谓“千金难得”。而且,他的作品都是孤品,绝不重复。

  何道洪·歪嘴梅桩套壶

  成交价:RMB 12,650,000

  紫砂壶巨大的升值潜力让市场对紫砂投资前景十分看好,名家制壶更是“一壶难求”。收藏紫砂壶,是一种兴趣爱好,也是为升值投资,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看到效果,要独具“慧眼”,有足够的精力耐心,同时也要注意当下有潜力的年轻艺师作品,这样才是比较靠谱的选择!

紫砂圈何时刮起了一阵浓浓的“佛系风”!?

 

僧帽,顾名思义,就是出家人头上戴的帽子,历代是佛教圣洁之物“僧帽壶”实质上也传承了佛教圣洁的文化意蕴。它最早出现于元代,是以瓷器为载体,明清以后,随着大量瓷器工匠纷纷投入紫砂器制作,也将僧帽的器型移植了过来,从而开启了紫砂僧帽壶的历史

 

 

 

 

僧帽壶其造型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壶身为六角形。壶身口沿处延伸出五瓣莲花,壶盖呈正六边形边缘隐现于花瓣之中。壶钮则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风格优雅悦目、朴拙坚致;壶颈紧接花瓣,好似帽沿鸭嘴形流耳型手把上有一似飞把的小扳手;壶嘴的设计颇具匠心,与壶把手前后呼应,与壶身浑然一体。壶底也是正六边形

 

 

 

◆◆ 僧帽壶的文化   ◆◆

 

 

 

“僧帽”是出家僧人头上带的帽子,《佛教大词典》对“帽子”的记载如下:“头巾、禅巾、菩萨巾,冬季僧侣头上所戴布制之物“僧帽壶”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它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见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发展阐述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以及紫砂的发展。据说僧帽壶最初的用途,是专为佛教僧侣设计,让他们饮茶之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僧帽壶逐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壶,说明佛教文化已经渐趋世俗化了,走进寻常百姓家

 

 

◆◆ 紫砂僧帽壶分三类   ◆◆

 

 

 

第一类是经考据确定为最早出现在紫砂器中的“高”僧帽壶;壶型为鸭嘴形流口沿上翘前低后高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

 

 

 

 

第二类是明代万历年间李茂林款式的僧帽壶;该壶流短直,嵌盖,壶肩刻有一圈十六字篆文,「浮霜冷月霁雨霄清流芳润渴止暑消冰。」壶底刻有:「万历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铭。」十二字楷书铭文。回旋倒读均成文壶身与现代僧人所戴帽子最为相像,是僧帽壶中比较特别的款式。

 

 

 

 

第三类为时大彬款式僧帽壶。著名紫砂四大家之一的时大彬款的僧帽壶算是此款壶型的一个里程碑。整体造型棱角分明,精雅独到,神韵自若,为世人称绝。

 

 

《僧帽壶》备受玩家追捧,与国人佛教文化的信仰有关。中国是佛教大国,而僧帽这把壶集结了佛教文化、陶文化、茶文化一体的载体。很多时候意境不是在外表呈现的,真正有内涵的意境是融入作品自身的。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吴小楣老师改良经典【僧帽】器型在旧有的僧帽壶设计上,以创新突破的理念,展现了对传统壶艺的诠释

 

禅意浓浓的僧帽器煮一壶清茶,盛放的是一颗云水禅心,是一种人生态度

 

 

从一抹茶香到一种禅境,是一种心的修行,心的彻悟,心的菩提。静候有缘之人哦!

找到约59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