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砂化工泥有害吗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我买了一把三百多的壶,请问有可能是真紫砂吗

前几日有位壶友在我们后台留言:“我买了一把三百多的朱泥石瓢壶,请问有可能是真正的朱泥吗?”

以多少价位入手一把紫砂壶、它的泥料如何,是诸位普遍存在疑问的。那么今天,我们就以这位壶友的问题作为文章的主题,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一把壶的成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成本=(泥料+做工)÷成品率。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解释下。

一、泥料

  泥料的价格和品质从低到高依次有:注浆陶泥(5元以下)、化工泥(10元以下)、正常泥(100元到300元)、原矿泥(三位数到四位数)、原矿稀有泥(有市无价)。比如说金林传砂的泥料(具体可以网上看壶友评论和对应壶的价格,我就不多讲解了),就是覆盖了原矿泥和稀有泥。

二、做工

  做工的价值=(职称+全手或者半手)×做工的好坏。这个需要单独一片文章详细解读,后几期,我会和大家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分钱一分货,好东西慢慢做,换大钱;孬东西做的快,赚快钱。

三、成品率(损耗)

  损耗指的是烧制过程中的损耗,这个不可控。因为紫砂泥种类不同(收缩比不同)。比如说我在烧这款手工砂料仿古壶的时候,烧5把成品只有2把,其中1把壶的壶把还烧歪了。普通的成品率一般情况在70% - 90%,越稀有的泥料越怪,有的成品率非常低。

  忠 告:总有人问我,你的壶怎么这么贵?盆友,看不懂我做的壶为什么这么贵,就别问价也别买了。你的钱也是辛苦赚来的,你买我的壶难道要烧钱么?根据朴素的经济学原理,价格是与供需有关的。每个人只要做好壶,市场需求就多,价格就慢慢变高。做的不好,市场需求就少,价格就低。

 

如何辨别真紫砂和假紫砂?

 

 

1、什么是真紫砂?什么是假紫砂?

 

传统紫砂,使用的原料是不加任何化学添加料的。引入化工色料是在民国以后随着窑业工厂的诞生引进的。当时加入化工色料很谨慎,主要是紫砂器皿表面装饰土。与当今靠化学料着色是完全两码事。

 

紫砂是靠表明颗粒表现质感,(而有害化学色料的加入是害人)。我眼里的“真紫砂”应该是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真正是原矿练出的紫砂料。真紫砂,假紫砂的说法不准确。只有好的紫砂材料,和劣质紫砂材料之分。

 

 

2、何为灌浆壶?

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掺玛,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一般来说,手拉胚壶里面有条纹,而灌浆壶里面就没有。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200-300个;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而正真手工做的紫砂壶,一把最快也要两天左右才能完成。

 

 

3、好多人想买壶送人,可不知怎样选?

其实选壶只要目的性明确。就简单!送给老人最好是带吉祥图案或造型的作品,颜色也适宜明亮一点。送礼给上司则充满学问,送一把紫砂茶具是最好不过的好礼品,既高雅实惠,又不失面子。

4、如何选择泥料?

关于泥料的好与差!其中关系错宗复杂,难以解释清楚!关健得用,也就是泡养!如泡养后,后期变化明显,而且变化速度快!那就是好泥料!

 

泥料只要自己喜欢、觉得好、易养,那么它就是好的。好的泥料加上好的火候,烧出来的紫砂壶色泽饱满、温润易养。否则,要么干巴巴,要么表面非常光亮(称之为玻璃光或贼光),一般都是加有化工颜料和经人为加工的,不可取也。

 

5、红泥和纯朱泥的区别?

A.两者的收缩比不一样: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是30%左右。

 

B.两者的窑温不一样:红泥的窑温是1100多度,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80多度。

 

C.两者的色泽、质感不一样: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朱泥: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D.两者的成型工艺不一样: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做,而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大的壶型没办法做,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生动。

 

6、新买的壶为什么感觉不是那么光泽?

新买的壶外表总不及用过的那么光泽,新壶通常保留着泥土的天然本色,有一股土腥味,显得粗、燥、亮。而旧壶细、润、柔,原因是壶内石英分子在不断的冷热水交替中起着变化,再加上持壶者悠悠品茗时用手摩挲,使色泽润滑光华。

 

7、紫砂壶的大小如何区分?何为一手壶?

紫砂壶的大小一般是从其容量来区别的。所谓小品壶是指200CC以下,中品一般只指200CC-400CC,400CC以上的就属于大品系列了。按目前大多饮茶者的习惯而言,一般容量最好在200-350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在四杯左右。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劳,故称为一手壶。

 

紫砂壶手工艺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易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壶口溢出,壶嘴出水也很关键,凡此种种都属于功能美手工艺标准。

 

8、紫砂壶是不是越老越好?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专门藏旧壶、老壶。市面上有两种造假方法,一是将泥料的表面作旧,方法是擦皮鞋油,像人手经常摸的样子,看上去有古旧感,或者用强酸腐蚀作旧;二是将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其实,衡量一把紫砂壶收藏价值高低的关键还是看艺术价值。并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假的紫砂泥料是如何制作的?怎样鉴别?

  “黑金刚”、“龙血砂”、“墨绿泥”,对于这些词汇,上淘宝网看过紫砂壶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

  如今许多淘宝商家喜欢以好泥为噱头,把泥料夸得天花乱坠。

  这些泥料真的好吗?我看未必。你要知道,泥料是可以造假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市面上假的紫砂泥料是如何制作的。

 

添加化工原料

  先用劣质泥相互调配,再用化工原料着色,烧制而成的壶,就叫化工壶。

▲化工壶

  通过添加化料,可以调出各种颜色的泥料。

  例如,加氧化铁,可以使壶红一些;加氧化锰,可以黑一些;加氧化铬,可以绿一些。

▲氧化铁

  其实,在泥料中添加一些性质稳定的氧化色素,经过1000多℃的烈焰烧制,用来承载100℃的沸水泡茶,应该不会有什么有害物质析出。

  但市场上很多化工壶卖点就是颜色,往往不会烧足温度。

  这样,那些没有发生氧化反应的金属离子,能够通过水析出,长久饮用危害身体健康

  化工壶通过添加化料调色,看起来光鲜亮丽,常常在旅游景点、车站附近销售,价格便宜,用来欺骗不懂行的消费者。

 

泥壶假冒紫砂壶

  茶友应该是看到过陶艺店,客人把泥料放在一个装有马达的圆盘上,开关一开,马达旋转,利用惯性离心力,亲手拉出一个壶型。

▲陶艺店制壶

  这种工艺叫做手拉坯,是不能制作紫砂壶的。

  紫砂泥不同于制陶的泥土,它泥料目数粗,有颗粒成分,轮盘在转动过程中,离心力会拉破坯体。

  因此,真正的紫砂泥不能用这种成型技法。

  紫砂的传统成型工艺采用的是拍打或镶接成型法,这个熟能生巧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如今,市面上充斥着很多宜兴手拉壶,还以紫砂壶自居,误导消费者。

  这种宜兴手拉壶用的都不是纯正紫砂泥,必须要加入高岭土等陶泥,以增加泥料的延展性。

  除了宜兴手拉壶,市面上的宜兴灌浆壶所用泥料也是如此,需加陶土或化工泥,才能制作成型。

▲灌浆壶

  宜兴手拉壶和灌浆壶,其泥料都不纯正,这类壶失去了紫砂壶特性,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属于紫砂壶了。

 

外矿泥

  紫砂的原产地是江苏宜兴,但不是独有的,宜兴周边有:长兴、安徽广德、宜兴张渚等多个地方有紫砂。

  但只有宜兴丁蜀的紫砂,才表现出双气孔的特点,成壶表面自然发色和原始肌理也最美观,最适合做紫砂壶

▲宜兴丁蜀黄龙山

  丁蜀的黄龙山是公认的好矿源,数百年的紫砂史,黄龙山的紫砂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紫砂人。

  但随着优质矿源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有些人开始从周边寻找其他矿源来替代。

  外矿做出来的紫砂壶,需要参杂本地紫砂矿一起做,看起来像是紫砂壶。

  但用了之后就会发现,用了几个月之久都没有什么变化,几乎没有透气性,已经可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了。

  为了能够更接近紫砂原矿的效果,一些不良商家甚至通过添加一些化工料,从而欺骗紫砂爱好者。

 

  那么,如何鉴别紫砂壶是否为原矿的紫砂泥呢?下面介绍几个方法: 

一、看颜色

  对于新紫砂壶而言,真正的紫砂泥做的壶色不艳,有黯黯的光芒。

  若紫砂壶的色彩过于艳丽刺眼(朱泥本身会有些发亮,但是新壶也不会过于油亮),则很有可能所用的泥料不是原矿。

  或者是朱泥添加玻璃水增加亮度,新壶达到泡养的效果,方便销售,如淘宝上百来块钱的朱泥壶就是这么来的。

  对于已经泡茶一定时间的紫砂壶,应该有温润软糯之色。

 

二、闻气味

  新的紫砂壶一般只有泥土被火烧烤过的气味。

  如果新壶闻到化学品或者其它刺鼻的气味,很有可能是假的泥料做的壶。

 

三、摸胎质

  新的紫砂壶,表面并不光滑,手摸上去应该有砂的颗粒质感。(朱泥目数大的可能砂砾感弱一点)

  宜兴手拉壶内部有螺旋状纹路,这是手拉制作过程中不可去除的痕迹。

 

四、开水烫

  真正的原矿紫砂泥做的壶,颜色都是天然的,不添加任何的化工染料。

  如果把紫砂壶放到水里烫,壶的表面出现褪色,水的颜色也变了,那么这个壶的泥料是假的,最起码加了其它化学物质。

 

 

紫砂:泥料×设计×做工=价格≠职称

      “泥料×职称=价格”——这是众多初入门的壶友奉为经典的一个公式。而玩壶有了一定经验的壶友对紫砂价格的定义则会是这样:泥料×职称×做工=价格。但是,我们“紫砂百家”小编则把这个公式修改为:泥料×设计×做工=价格,直接去除了职称这一概念。

   可能有些壶友会说,或许把“设计”改成“器型”更为准确,因为器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制作难度。但是小编觉得表达不够精确,因为做工已经单独作为一个“乘数”存在了,最主要的是随着紫砂行业越来越成熟,分工越来越细化,有一批专业的设计师加入紫砂圈,以前的高庄、张守智、韩美林、亚明等人只是开了个头,将来必然会涌现出更多的紫砂设计师。其实目前,这个现象已经初露倪端,比如胡珂、龙文等来自上海的设计师在圈子里已具较高知名度。

   可以想象,当众多专业设计人员,不管是本地培养的,还是慕名而来的,专业的或业余的,当这些人参与到紫砂壶的设计中来,会给紫砂行业带来何等巨大的影响?所以,在这种趋势下,“器型”改为“设计”应该好一点,因为“设计”今后无疑会成为紫砂壶创作过程中一个独立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其次,为什么改加法为乘法呢?因为“泥料”、“设计”、“做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只要有一个要素为零,它的整体价值就趋向于零。举个例子,非常好的创意设计,非常好的做工,但泥料是假的,是对人体有害的化工泥,这个壶能喝茶吗?能养护吗?也许可以算是一件艺术品,但作为紫砂壶它的价值为零——因为它根本不能算是紫砂壶。

     同样道理,做工低劣,泥料和设计再好,也没有价值。有的朋友可能会说,那么泥料和做工都好的壶,但是根本没什么设计呢?比如大师做的简单的仿古壶,有价值吗?我的回答是:当然有价值——同时小编不同意你的定义!传统的、经典的造型,怎么可以说是设计等于零?古人设计“仿古壶”这个造型难道不需要智慧吗?相反,简单朴实的造型实际上蕴藏着大智慧,经过岁月考验的经典造型,都是非常优秀的设计!所以说,泥料×设计×做工=价格!

     另外,这三个要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性是不同的。比如古代,泥料就不用考虑了,没有假的。设计也不像现在这么重要,因为古人以中庸为美,壶的设计要朴实大方,不太可能凸显个性,而古人缺少工具,比如,没有电炉,很难控制烧制温度,所以古人主要集中精力在“做工”这个环节上,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制壶手艺。

      而现在则不同了,随着时代进步,“做工”日趋成熟,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现在的工艺师,如果回到古代,估计能成为大师。但泥料却一夜之间成了稀缺资源,身价百倍。当然,这只是“紫砂百家”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交流。我们实在不希望看见,现今很多壶友还会认为,职称=名气=价格。其实,随着紫砂申报职称的积极性高涨的积极性,以后高工会成批出现,职称的含金量会越来越低。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