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珠兰魁针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好山好水好茶商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满山新茶吐芬芳,青青新茶送城乡!”伴随着这首耳熟能详的《采茶舞曲》,我走进曾经以“吴茶、周漆、私塾”声名远播的歙县昌溪乡昌溪村。

这些年,我到过昌溪村四五次,拜访朋友,乡村旅游,寻根问祖,工作考察……几个月前,我又获得一次踏上“歙南第一村”这块风水宝地的机会,跟随县作协的十余位作家赴昌溪采风“吴茶”文化。除了挖掘吴炽甫、吴道隆、吴裕泰等一批老茶商的故事外,冯云胜等几位新茶商,也名列其中。

1986年,冯云胜在离家不远的北岸中学读完高中。考虑到家里兄弟多,父母负担重,乖巧懂事的冯云胜选择回乡务农。不过只当了两年农民,他又作出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外出闯荡商海,要从“泥腿子”变成“企业家”。

冯云胜的决定虽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但他还是从父母的脸上读出些许不舍和担心。为打消父母的顾虑,冯云胜是既讲“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民谚,又讲家乡吴广厚、吴永厚、吴启琳等老徽商“四海去闯荡,八方美名扬”的故事。说着,说着,冯云胜干脆站起来拍拍自己的胸脯:“看我这一米八几的个子,强壮魁梧的身材,难道在外面还会吃亏?你们一百个放心好了!”至于外出做什么生意,冯云胜早就胸有成竹:歙县是全国产茶大县,是中国名优茶之乡;“茶业”是称雄商界三百年的徽商经营的四大主业之一,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汲取。

冯云胜开始涉足茶业时,当时歙县乃至全国的茶叶市场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全国茶叶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实行;歙县采取扩大烘青、稳定炒青、发展“老竹大方”“黄山毛峰”“屯溪绿茶”“花茶”“黄山银钩”“黄山绿牡丹”等名茶、生产“茉莉顶谷大方”“茉莉黄山芽峰”“茉莉魁针”“珠兰黄山芽峰”“珠兰黄山芽”“珠兰魁针”等高档茶的战略,以适应国内茶叶市场的需求;国家开放内销茶叶市场,歙县乡镇村茶厂如雨后春笋,形成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歙县茶厂、歙县茶叶公司)相互竞争的格局,其压力是可想而知。

“当时茶叶市场实行的是双轨制,我就是到家乡昌溪的乡镇企业搞点茉莉花茶,到外面去推销,去贩卖。”在北岸镇工业园见到冯云胜总经理的时候,他正一边安排职工包装黄山名牌——花满溪牌“苦丁茶”,一边指挥下属装运“黄山贡菊”“黄山金银花”,赶着时间发往“天府之国”成都。“那些年,我走皖北,闯苏北,总算是挺过来了。”

冯总对过往之事只是来了一个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他所吃的苦、所受的累,真是一言难尽啊。当时,乡镇企业的推销员,穿的是衣不择采,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路边小店,挨家挨户去登门拜访,费用是自掏腰包,待遇还得按照推销茶叶的多少进行计酬,多劳才能多得。而其中更是遇到过不讲信誉的“皮包公司”,数千元打水漂的情况。不过,像这种不讲信誉的“皮包公司”毕竟还是少数。冯云胜作为新徽商的代表,他凭借“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的经营道德,通过与宿州市灵璧县土产公司的精诚合作,生意慢慢地走上了正规。后来又相继打开了北京、西安、昆明等大城市的茶叶市场,最后选定在成都安营扎寨。

冯云胜先在成都大西南茶叶批发市场租下店面,销售家乡黄山名茶。不久,又把生意拓展到黄山贡菊、玫瑰花、金银花等各种花卉的销售。在冯云胜的带领下,经过整个家族七八年的全力打拼,成都那边的茶、花生意可以说是红红火火,形成了前有店面,后有厂房的商业规模。

2008年,冯云胜得知离家乡昌溪村不远的北岸镇工业园正在招商引资,于是将成都那边的生意全部交给儿子去打理,自己则回到歙县再创业。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他的山水茶业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仍达到二三千万元,年上缴北岸镇政府税收二十多万元。

双源村是省级贫困村,它地处昌溪乡东部高山上,距乡政府八公里,全村由15个自然村组成,人口1634人,共有茶园1200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蚕桑和外出务工。 

“2020年,我们能够取得昌溪乡双源村扶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冯云胜老总的山水茶业有限公司功不可没!”黄山市检察院驻双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毕圣龙如是说,“这些年,双源村仲辉茶叶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茶叶都是由冯总包收的,此举不仅有力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卖茶难的问题,而且收购价格也令人满意。”

昌溪的人口虽然不足万人,但外出打工的农民却逾三千,留守儿童接近200人。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冯云胜总经理都要前往学校看望留守儿童,给孩子们买点书籍,或儿童玩具,或文体器材等,同时勉励他们安心学习,以优异成绩报答正在远方打工养家糊口的父母。

“冯总对家乡的公益事业是非常热心的。乡里办文化节,村里搭桥修路,只要一个电话过去,他就立即行动,慷慨解囊。”昌溪乡党委书记吴开秋告诉我,“冯总的新厂房建成后,一来可以解决当地百姓的就业和茶叶的销售;二来可以增加昌溪乡政府的财税收入,真是功德无量啊!

来源/《徽茶》2021年8月刊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聚焦茶非遗!何谓“一壶水煮三省茶”?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涵盖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一项都是文化瑰宝,为进一步宣传展示这些非遗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说茶”特推出邂逅非遗好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系列专题。

此篇将聚焦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是江苏省扬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是一项集茶、点心于一体的“非遗”项目。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中,“茶”指的是魁龙珠,是用安徽的魁针、浙江的龙井和自家花园培育的珠兰配制而成,固有取浙江龙井之味、安徽魁针之色、江苏珠兰之香,以扬子江水沏泡,谓之“一壶水煮三省茶”。“点心”指的是富春茶社独具特色的三丁大包、翡翠烧卖等各式各样的面点、糕团。 

△图片来源:扬州发布

“魁龙珠”茶系富春茶社独家创制,其制作技艺严格。先将珠兰与茶坯合窨,使珠兰之香气浸入茶坯,后进行烘烤,在砖灶上的铁锅中铺上一层宣纸后再放入茶坯。炉膛内用芦柴燃火,以控制火力大小,用手翻炒茶坯,温度全凭手感控制,烘干后放在一张大牛皮纸上,投入新鲜珠兰花穗,拌匀、包好后放入木箱。第二天取出茶包,打开翻拌后再包好放入木箱,如此反复三次,让珠兰香气充分、均匀地窨入茶坯中。三天后取出,将其放入铁锅烘炒去湿,珠兰茶即告窨制成功,每次使用时,按照比例取珠兰加魁针、龙井合拌均匀,分装小袋使用。

△图片来源:扬州发布

在“非遗”项目中,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以独树一帜“有茶有点”的形式享誉全国。扬州市文广旅局党委书记、局长沈文杰曾表示,扬州市要讲好新时代非遗故事,展示扬州茶艺、非遗美食等,展示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弘扬扬州茶文化。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申遗成功一周年,江苏“非遗茶”南京开“茶话会”

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在这里欣赏着茶叶在沸水中翻滚升腾,品茶之余听非遗传承人讲述自家“茶经”;细品扬州富春茶点打造的“核桃”“苹果”面点,栩栩如生让人不舍下口。

去年11月,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1月29日,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周年之际,以“茶和天下共享非遗”为主题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江苏站巡展暨一周年开幕式活动在南京举办,吸引业界人士以茶会友,这场“茶话会”好不热闹。

品茶吃茶点“以茶会友”

本次江苏站巡展活动由中国茶叶博物馆、江苏省茶叶协会和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主办,秦淮·非遗馆、南京盛峰茶叶有限公司、苏州市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扬州富春饮服集团有限公司富春茶社承办。活动将持续一个月,分别在南京市秦淮·非遗馆、下马坊遗址公园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溧水区晶桥镇雨花茶文化园设展点,共展出该项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44个相关项目,包括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碧螺春制作技艺、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太湖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是中国卷曲形茶传统手工制作的杰出代表,制成的茶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遍体,外形银绿隐翠,汤色碧绿,清香高雅,入口爽甜,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碧螺春制作技艺传承人施跃文介绍,碧螺春一直坚守传统工艺,用枇杷树、杨梅树的干枝枯木做柴,用柴火烧锅炒出茶,全程纯手工制作,还具有茶果香。成为世界级非遗一年来,生意也越来越好了。除了线下销售,线上直播卖货也十分红火。不少经销商定好合作意向后,索性就地开启直播,沉浸式展示茶叶制作的全过程,吸引大家下单。

以往苏州的茶农祖祖辈辈只做绿茶、卖绿茶,少量红茶则是留给自己喝的“口粮茶”。近年来,碧螺春茶产业探索从传统的绿茶向红茶转型,不仅延长了销售周期,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这两年新式茶饮的兴起,红茶的市场销量逐步上升。而且相比绿茶,红茶制作的效率也更高。施跃文也提及,“夏天喝绿茶,冬天喝红茶。而且相比较之下,红茶更耐储存。”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中,扬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位列其中。茶点,即茶水和点心,富春茶点中的茶指著名的魁龙珠香茗,点心则是扬州点心的代表三丁包、翡翠烧卖、千层油糕。

魁龙珠是富春特色茶,是一种拼配茶,它取安徽魁针,浙江龙井以及江苏珠兰按一定比例拼配拌制而成并取三种茶叶的第一个字命名为“魁龙珠”。富春饮服集团茶艺师张剑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结合老百姓喜欢的口彩文化,赋予了魁龙珠新的内涵,将魁龙珠三字拆解取“魁”星高照、鱼跃“龙”门、字字“珠”玑之意,表达了对下一代以及青少年学业有成的期许。魁龙珠融合魁针之味、龙井之色、珠兰之香,经久耐泡,去腻解渴,是富春点心的最佳搭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品尝富春茶点后作如下题词:“两代名厨四季宴,一江春水三省茶。”除了广为人们熟知的点心代表作三丁包、翡翠烧卖、千层油糕,也有造型栩栩如生的苹果、核桃、黑天鹅等。

江苏是产茶大省,无锡毫茶、常州金坛雀舌茶、苏州虞山绿茶、连云港云雾茶等也各具特色,共同绘就江苏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开幕式当天,除了展示44个非遗展区外,江苏省级非遗项目包括扬州绿杨春制作技艺、无锡毫茶制作技艺、溧阳天目湖白茶制作技艺、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艺等及新晋江苏省第五批非遗项目均到场展示。

近日,江苏省文旅厅发布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省共有422个项目入选。其中,无锡新增项目就有无锡毫茶制作技艺和宜兴阳羡茶制作技艺等。无锡毫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茶,从1979年起历时6年研制成功,仅在无锡滨湖区的种植面积就达到6500亩左右,年产量约167吨,多年来屡次获奖,有“全国名茶”的称号。无锡毫茶目前以无锡当地人为目标人群,由于种植面积不是很大,产量有限,外地销售不多,其中特级茶只有十吨左右。

据无锡毫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周静峰介绍,无锡毫茶制茶工艺改良于碧螺春,同样有一道搓毫的工序。两者从外形到口感都略有不同,碧螺春为小叶种,毫茶则采用大毫品种茶树新梢芽叶为加工原料。无锡毫茶的颜色绿中带白,幼嫩芽叶披着一层白色的毫毛。“毫毛对植物有防冻、防虫等保护作用,我们趁毫毛还未脱落时采摘芽叶,因此毫毛是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漂浮在水中的毫毛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有一定保健作用。”

茶旅融合,为江苏茶文化赋能

“今天,茶以载道,作为国家文化名片所蕴含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价值理念,将包容、和谐、文明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盛峰表示,茶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是数百万家庭的生计来源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动能,还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桥梁和纽带。参与此次庆典活动是一种荣誉和机遇,希望通过展示江苏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广江苏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前,江苏已经开始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茶文化相结合,为江苏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此次活动旨在弘扬非遗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江苏茶企的积极参与也为庆典活动增添了一抹亮色。通过这样的平台,江苏非遗文化和茶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