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主持是什么

找到约29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哇塞”瞬间的回忆


10月23日晚,茶叶进化论如期举办了第二场熟茶沙龙,主题为:聊一聊你心目中的熟茶。

 

参与沙龙的茶友们讲述了自己对于熟茶的审美标准,也听到了许多行业内人士与熟茶多年的故事。从第一次接触熟茶,到熟茶让茶友们“哇塞”的惊艳瞬间,我们为什么爱熟茶?我想这篇迟来的沙龙回顾文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以下是沙龙的重点回顾。

(为了保持开放性,本文没有做总结性描述。)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2. 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3. 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1

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的?



中琦:我们的主题其实就是想聊聊熟茶审美。你心目中的好熟茶是什么样?你喝熟茶喝的是什么?

 

李珊珊:我觉得好的熟茶有高级感,成团感更明显,能让我联想到很高级的食物,比如鹅肝,鱼子酱,好的汤熬出来的过桥米线等。我不能很具体化的描述,更多的我是用感性选择,给我画面感很强。理性也有,理性判断可能就是价格了。


我更关注的可能是当下触到我的点,我们去评价熟茶也许会从香气、汤色、甜色入手,调动系统思考,但我觉得这更适合审评,我更喜欢茶给到我的整体感受。喜欢熟茶的温和,像年纪大的温和老者,来的慢但是来的深。

 

李珊珊


石云春:我觉得喝熟茶是不分时间没有限制的,你起床空腹也可以喝,饭前饭后也可以喝,睡前也可以喝,男女老少都可以喝。熟茶通过发酵,其实很多物质对我们身体和肠胃的刺激感已经减弱了。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前几年做名山纯料的时候,真的是不要命的喝(生茶),当时脸色都是那种铁灰色。别人都会说我这是要钱不要命。但我当时想着,这毕竟是我的事业和工作,觉得喝的多是无上的光荣。以前会很骄傲自己一天喝二十几种毛料,自己在店里是卖家,但在山上是买家,觉得花了钱反正就自己也要喝回来。但现在也是因为健康关系,对熟茶是很依赖的,成为我的口粮茶了。

 

对待好熟茶的标准我也是比较感性的。可能香的、醇厚的、茶汤漂亮的、滑的、润的、细腻的,回甘比较明显的。可能很感性的需要一个唯美的茶,我也曾经喝过,03年的开第二个店的时候有朋友曾经送我92年的一公斤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那是我喝过最好喝的熟茶,又滑又细又软又绵就像一团米汤。


我现在也知道,一杯熟茶要具备所有完美的优点是很难的,即便你用很好的原料去发酵,也很难满足所有人对熟茶的幻想。我现在对好熟茶的标准就是干净,健康,相反现在不怎么挑了,以前一根筋的就想要老的、贵的、有名气的,现在就觉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挑适合自己口感的就好。

 

左:李建会   右:石云春

李扬:虽然史姐讲她不挑什么的,但一讲起熟茶什么好,关键的都有,什么回甘、厚、滑、黏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熟茶的要点。而且史姐讲到自己喝的最完美的茶是92年的勐海茶厂的五级茶,这是很有历史依据的,因为92年是勐海茶厂的一个坎儿,92年之前的茶都非常好。


这是因为在87年的时候邹炳良号召茶厂工人去开辟万亩茶园,开始到92年之后产量就出来了。本来92年之前茶厂附近这些坝区的茶园,比较标准的茶园,这些茶园因为是好茶就会拿去做红茶和绿茶,而山上这些茶农的料就拿来做普洱茶,用我们今天的标准看,那些茶不就是古树茶。所以92年之前的茶就比较好。

 

 李扬

金乔:我想分享一下我刚接触熟茶的感受。我当时喝茶的时候我是觉得熟茶在几大茶类里是很不一样的。我一直觉得茶就是水水的,但是熟茶我觉得它是汤,是能让我喝饱的东西,不论是在颜色还是质地上都是很有存在感的。那个时候最喜欢什么样的熟茶呢,首先一定是长久喝的,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其次是没有口厌感,不能说喝几口我就腻了;再者就是我不能被约束,想喝的时候就喝。

 

孙涛;第一次发现熟茶好是在勐海,喝了一个陈了十年以上的,水路细、滋润、有米汤感,有一次喝到比较好的是熟茶有奶香味,觉得这个滋味很神奇,熟茶是有无限可能和空间可以发展的。可能客户喜欢的熟茶点在于减肥,很多女性客户更关注减肥,经常会问什么茶减肥。

 

孙涛

中琦:

现在我是在做茶,曾经有段时间我对熟茶是没有审美的。


我第一次买熟茶是大三。那会爱喝滇红,买的时候顺带下单了一个普洱熟茶,那是第一次喝熟茶,我现在不记得什么味道了,但是霉味特别重,很难喝。但是我没有把它丢掉,为什么?我平时特别喜欢喝牛奶,奶制品,我的胃胀气特别严重,但一喝完那个熟茶我的胃胀气就好了,所以每一次发现肠胃不好就喝。就当做健胃消食片来喝,比健胃消食片还来的灵敏一点。


毕业后做茶,每天喝很多。学口感、挑毛病,但是到底什么好喝?很多人做茶也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你不会单纯去欣赏它哪里好喝。你会把茶分解成很多个点,缺点多少、优点多少,但整体系统的框架是什么、好不好喝,已经没有感觉了。


第三个阶段,我开始跟李扬老师学习的时候,学会系统喝茶,能够知道一个茶整天怎样、现状怎样。但是有段时间我会陷入一种很无聊的阶段,就是你知道这个茶会达到什么样子,只要时间到了就行,你的好奇心就会没那么强了,然后我就进入一个反叛期。


前几个月我就觉得我天天喝熟茶好烦啊,我的身体每天要灌进多少茶水,我就觉得我要断一下,不想喝茶了。


我们为什么要喝茶?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喝熟茶?开始尝试不喝茶以后,每天忍不住要点喜茶喝奶茶,都要吃辣。很多人的嘴巴其实是有瘾的,比如男生抽烟女生吃零食,没事干的时候必须嘴巴上有个东西,而我喝茶的时候其实就把那个瘾满足了,但是没有茶的时候你就会找零食、喝奶茶。


但喝几天奶茶以后肠胃胃胀气又来了——我以为我的肠胃已经好了,但是那段时间开始不喝熟茶以后我的胃胀气就开始犯了。最后我认命了:


我对熟茶是有瘾的。心里的瘾有替代,但肠胃的瘾没有。


 主持人中琦


2茶叶进化论的熟茶审美框架



中琦:

刚刚石姐说的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她现在已经没有偏好了”,我在平时接触客人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人是有偏好的,比如说你喜欢勐库种的香、清爽的茶,你给他喝勐海大叶种他觉得香气不够。喜欢喝勐海大叶种的人,你给他喝勐库大叶种他觉得不够厚重。

 

很多人是有偏好的,大多数人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之前都有自己的感觉。比如说我看到一个杯子,看到一个人,看到一款茶,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他可能被这个点带领着就会有情感偏向。

 

我们茶叶进化论讲的是什么?

 

我们首先讲的是一个好茶的标准是什么,标准上面再讲偏好。我们会怎么说?

 

这个茶的活性怎么样?水平在哪?然后再说风格怎样,最后再说喜不喜欢?这么一条路来的,这个是因为喝了太多之后你要摒弃一些东西,谈到喜好是永远是没有高下的。你喜欢吃辣,他喜欢吃甜,你看关于甜粽子和咸粽子哪个更好吃都存在长久的争论。对应到茶方面,他喜欢喝香甜、润的熟茶,他喜欢喝又苦又浓的,这也是没有高下的。

 

我们讲什么样的熟茶是好熟茶,实际上说到好坏他必定要有一个标准,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没有标准的时候是没有好坏的。比如我拿出一个老班章熟茶和台地熟茶,这两个对比好坏,其实它是不存在好坏的,除非你有一个标准。比如你以贵为标准,那就是哪个贵哪个好,或者你以干净为标准等等。我们茶叶进化论他会有一条线,这条线有没有活性,能不能越陈越香,这条线有了以后我们再谈风格和喜好。

 


李扬:

我们喝茶喝一个什么?刚刚我们也听了很多茶友的观点,比如喝健康、喝喜好等。我说一个我个人的一些分享。


就像刚刚孙涛说的这个,你的喜好会有一些特征性,有一个问题就是他这个标准的客观性何在?包括在沙龙开始之前,我们也在讨论,两个茶你要比一个高下的话,孰高孰下,或者哪个好?


首先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当你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陷入一个非常大的悖论,你会发现实际上没有一个客观的好,所有的好都是主观的。所以说没有任何两个茶我们能够在不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说出哪个比哪个好,我们只能在一套规则下进行讨论。那我实际上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思索我要做什么茶。

 

我自己在看一些历史,包括我们根据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的比较当中,你会发现普洱茶有一些特殊性。而这个特殊性,就是一个落脚点,你只要找到这个落脚点就能立住自己的观点。


白灵

那我找来找去发现普洱茶最撑得住的落脚点就是越陈越香。基于这个越陈越香的基础我们再来看,越沉越香同它的口感表现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下,我又继而推出了糖苷物质,也就是活性物质导致的它越陈越香,在口感上就体现出回甘生津清凉感。

 

对于这一点我就延伸出了什么样的茶是好茶?什么样的茶是能够越陈越香的茶?什么样的工艺能够保证他有更多的糖苷类?我们的熟茶应该用怎么样的工艺去做?这一系列推论,实际上我就是这么得出来的。完全基于一个没有任何个人偏好在其中的,是纯粹的一个理性思考导出的一个结论。

 

经常有人问我喜欢喝什么样的茶?你看我喜欢喝的这些茶,实际我真的没有任何偏好,但是我只喝一两个茶,为什么?那两个茶绝对是活性物质最高的两个茶。我的审美和我要讲的理论,是完全契合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就不会出现中琦说的什么反叛期或者茫然期。因为我喝到一个茶,就能感受到它的活性,能感受到它将来越陈越香的这种潜力。这个东西我就觉得它很好,我就不会想其他更多的复杂的延展东西,我就想这一点。

 

所以我做的茶也非常简单,就是基于这一点去做,所有的茶都朝着这个目标去做,这也是为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任何一款茶我们一喝,哎这个就是茶叶进化论的茶。这个茶的目标和审美就有一个统一性。





3把熟茶做一个类比,你觉得像什么?

中琦:如果你把熟茶作一个类比,你会觉得它像喝什么,比如有些人比喻,生茶就像牛奶,而熟茶就像酸奶,也有人比喻豆腐和臭豆腐等等。就是如果你打个比喻,你觉得熟茶是什么?

 

李建会:我觉得熟茶像一碗汤,每天都会想喝的一碗汤。就不管你煲的鸡汤也好,什么汤也好,反正你就是想喝那么一碗汤。饭后半小时,必须要喝个熟茶,就像饭后一碗汤。特别像我们做了很多年茶的人,肠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喝生茶已经不行了,特别树龄小一点的,浓一点的,胃真的一点也不舒服。现在知道只要喝熟茶就会好很多,去哪都会带着一些。

 


孙涛:我觉得喝生茶就像是刺激一点的极限运动,可能年轻人蹦迪,或者篮球啊这些运动,而喝熟茶就更像打太极这样的比较舒缓养生的运动。

 

李建会:我觉得喝茶更多的还是年龄段的划分会比较明显,基本上就是35岁或者40岁以后的人他们喝熟茶或者老生茶会比较多一些,年轻一代20几岁的,他们就爱喝红茶、绿茶这些比较适口的。然后30来岁的人就比较喜欢喝生普,喜欢有饱满度有冲击力的,到了40岁左右的话,大家基本都磨的差不多了,就还是想找点这种温和的,其次你的胃也需要保养。

 

小魏:如果生熟茶去比较的话,生茶可能喝起来更有特点,就像吃东西,香的辣的就有明确的口味,但我一般吃饭的习惯就必须要有蔬菜,我觉得熟茶就是蔬菜,相比之下可能特点没有那么鲜明,但是一种你需要长时间吃缺不了的东西。

 

苏奎

中琦:我觉得生茶和熟茶就像吃鲜肉和火腿,其实都是吃鲜,但是是两种鲜。就我看过一个美食家讲肉类的话,日本最厉害的是牛肉,他能把牛肉的风味发挥到极致。我们中国把肉类发挥到极致的,其实就是火腿,我们可能觉得火腿咸,但火腿在中国各大菜系里被看重的是鲜,厨师都会用火腿放到汤里,提高汤的鲜味。就我们看那种做出来好几年的火腿,而且是在那种比较冷的地方做出来的,它不仅不咸还有奶香味。


说到这个鲜,生茶是茶氨酸的鲜,熟茶是发酵过后带来的更复杂的鲜。我们的喉韵是需要鲜的,只是不是茶氨酸的鲜,需要更复杂的鲜才有喉韵。要不然,为什么龙井没有喉韵?




4

熟茶给你的“哇塞”惊艳瞬间

金乔:你经历了什么事让你对熟茶的看法产生改变?

 

苏奎:就是那种“哇塞”的瞬间吗?


我是一开始用盖碗泡,用紫砂壶泡,很普通的熟茶,没有感受到那种“哇塞”的瞬间。后面喝到用保温杯闷的熟茶,一下子就好惊讶,竟然还有这种存在。

 

李建会:我也跟你一样觉得“哇塞,闷出来的熟茶怎么那么好喝”,泡的话就感觉出不了那种滋味。

 

孙涛:我小时候刚喝熟茶时,感觉那个时候的熟茶都有股仓位或者堆味,后面自己开始做茶,喝到那种没有味道的,就会觉得这个“哇,很干净”

 

李建会:其实我最开始来你们这里上课,抱有的是一种学习理论上的知识,看能不能结合我们实际的操作。然后我记得那时候上课,天气有点冷,然后你们就有给每个人倒杯保温杯闷的熟茶喝,当时喝的时候真的被惊艳到了。“哇塞,真的很不错。”


我当时就一下子对那么好喝的熟茶产生了兴趣,包括它的原料工艺什么的。后面我做熟茶也一直是以这个标准来找感觉,原料上肯定有所差异,但我觉得能找到那种感觉在我这里就是过关了。我给别人喝你们的熟茶,也被称赞这个茶好甜啊,怎么能够那么甜。

 

李建会



中琦:

根据我自己与熟茶的经历,我也总结出我对熟茶的“哇塞”瞬间了。


第一个“哇塞”瞬间,“哇塞,熟茶怎么这么难喝,对肠胃这么有效,简直是健胃消食片加强版。”


第二个“哇塞”瞬间,当时刚毕业喝熟茶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感觉,我有个同事当时给我了一泡茶,说这个茶差不多一万多,后面我自己偶然间喝了,就感觉嘴巴里有一种丝滑感,像一片丝绸一样。有一点像德芙巧克力的广告一样,让我很有画面感。我现在也不觉得那个熟茶有多好喝了,但是当时给到我的惊艳是真实的。


第三个“哇塞”瞬间,我当时天天在勐海山上,天天去泡茶,然后自己去买,都没什么感觉。那会儿我喝李扬老师的熟茶,滋味比较清爽比较甜,我觉得挺好喝的,但我又不知道好在哪,他大致说了一下,可又不是像现在教学一样说的那么明显。


那时候我就天天喝,突然有一天我就懂了。原来一个茶除了风格以外,还有回甘生津清凉感,而且感觉很强,口腔里不断地滋润不断地凉,一下子我就打通了,原来喝茶就是要喝活性。


第四个“哇塞”瞬间,我度过关于熟茶的那个叛逆期后,就发现自己不喝熟茶真的就不舒服,不喝就会一直想吃零食,我已经对熟茶成瘾了。


编辑|高雯、小魏




|茶叶进化论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向客服申请并获得授权

黄茶的“闷黄”作用是什么?黄茶和黄化茶你可以分得清吗?

黄茶加工与品质

黄茶为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其历史悠久,产地多源,品类丰富,品质各异。

尽管,目前我国黄茶产销量不大,2020年约0.97万吨,在我国六大茶类内销茶总量的占比仅0.5%,但其年均增幅为14.6%—22.06%,年增长率仅次于“消费热”的白茶类,黄茶产销的潜力巨大,黄茶类可望成为茶叶消费新增长点。

之前的一篇文章我们给大家科普了黄茶的分类以及代表性茶叶品类,本篇文章我们将延续上次内容,对黄茶的加工和品质等方面进行讲解~

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基本特征,黄茶制作都要经过“闷黄”这道工序从而使茶叶发生“黄变”,伴随“黄变”促使“转味”,进一步形成了黄茶“清锐甜纯、醇厚甘爽”的品质特征。

闷黄

黄茶制作“闷黄”是关键工序,其实质是在温和的湿热作用(含残余酶)条件下,使茶多酚类轻度氧化、多糖类部分水解等化学反应;在此过程中,“黄变”仅为表象,“转味”是“实质”,由此奠定了黄茶的品质形成。

黄茶制作的“闷黄”仅仅是一个统称,具体方式有“堆闷”、“包黄”、“渥闷”“堆黄”、“摊黄”等手法或称呼,这些手法相通之处都是促进或利于“湿热黄变”。

黄茶制作的“闷黄”不只是一道工序,而在不同工序及环节的多次“闷黄”,逐步发生“湿热黄变”;为此,用“炒”、“烘”、“焙”等手段加热茶坯及散发水分,以“堆”、“摊”、“放”等处理来保温或散热,以“湿坯”或“干坯”等条件来调节水分,都是为了利于“闷黄”及逐步“湿热黄变”,以促进黄茶品质的形成。

其他工艺

黄茶制作“闷黄”起到关键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闷黄”前期及后续工序与工艺可以忽视。

鲜叶原料

黄茶制作应选取叶色浅绿或黄绿色,酶活性适中的鲜叶原料,如某些适制绿茶品种的酶活性低不利黄变,且制成的黄茶滋味过于苦涩、浓厚,某些黄叶品种看似“三黄”,但制成的黄茶鲜香高甜香弱、滋味淡薄。

鲜叶摊放

制黄茶也要重视鲜叶摊放,以促进青草气散发,利于在制茶过程“退青”,以彻底消除生青气味,从而使黄茶与绿茶的口感有本质的区别。

杀青

黄茶制作“杀青”与绿茶相比,锅温偏低、升温缓慢、投叶更多、时间更长,残余酶活性较高,杀青也要促进黄变。

足干

某些黄茶制作初干后,还要干坯“闷黄”,黄茶足干除了“提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彻底消除生青气味,这是使黄茶香味区别于绿茶的重要技术措施及手段。

皖西大别山一带所产黄大茶香气独特,有浓烈的老火香(俗称锅巴香),这源于其特殊的高温烘焙干燥工艺——拉老火。传统拉老火时,由两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边烘边翻,待烘至茶梗一折即断,焦香显露,叶色黄褐起霜即为适度。

黄茶与黄化茶的区别

黄茶制作是由绿茶工艺制作演变而成的。黄茶“闷黄”是温和条件的“湿热黄变”。“湿热黄变”不仅要“黄汤、黄叶”,更要形成黄茶的“清锐甜纯、醇厚甘爽”的香味特征。

而黄化茶则是从大田群体品种茶园中采用单株选育方式选育出来的。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茶树极易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芽变,长出黄白色的枝叶,我们把这种由枝叶单独扦插繁育成的新品种称为“黄化茶”。常见的有中黄一号、中黄二号以及黄金芽等等。

因此黄茶和黄化茶不是一个概念,切勿混淆。

总结

采用多次“闷黄”,逐步“黄变”,并配合运用选料、摊放、杀青、烘炒及干燥等加工技艺,形成了各产区黄茶的地域品质特征。这些黄茶制作技法的灵活运用及优化组合,在不同产地的黄茶加工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故而形成了各产区黄茶品质的地域特征,也造就了黄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中的“黄茶家族”。

作者简介

杜晓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促会茶叶专家委员会专家,四川省茶叶质量感官审评专家,科技部农村中心科技特派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高校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茶学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四川省科技特派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四川省学会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四川茶业》副主编)。雅安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雅安市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茶学科研教学工作38年,主讲《茶叶审评检验学》、《茶叶市场营销及贸易》和《茶企经营与管理》等课程。近5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主持省攻关(重点)课题16项、主研省级应用开发项目28项,企业与地方横向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及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0篇为SCI收录。获省政府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2项,获政府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1项,省委统战部“四川同心服务先进个人”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5部,主编出版教材8部。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营销是茶产业的发动机——呼和浩特茶博会“南茶北饮”高峰论坛干货分享(上)

7月8日,厦门同航管理咨询机构创始人、同航商学院院长毕晓军老师受邀出席2022年第十届中国(呼和浩特)茶产业博览会《南茶北饮?做好三茶融合大文章》高峰论坛并发表讲话。活动由内蒙古茶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车思敏主持。

车思敏: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注册高级讲师;中欧认证国际红茶师;全国青少年茶艺特长生高级考官;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孩子会说茶》主编;内蒙古茶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内蒙古现代社会组织学院副院长。

毕老师,您能谈一谈如何整顿我们现在的行业乱象?我们现在的这些茶老板们,在疫情之下、在未来几年,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破解僵局?

今天主题讲的是三茶融合、南茶北饮。其实我本身就是一个南茶北饮的案例。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家乡是北方的,是在座各位的隔壁的,大家听得出我口音是哪里吗?内蒙古的隔壁是哪里呢?我是陕西的,陕西宝鸡的。我到福建已经有30年了,大家知道陕西宝鸡在中国的茶文化历史上是什么地位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宝鸡是谁的故里,知道吗?是炎帝的故里。神农氏的出生地,就在宝鸡。当年神农氏尝百草,可能就在秦巴山区里面尝的,因此我的生命和茶本来就有结缘的。我能够从宝鸡来到厦门,就是和茶结缘。我自己是北方人,我太太是广东人,我现在家安在厦门,相当于就是南北融合的一个真实的案例了。现在,我又从南方来到北方,我希望把我服务茶行业17年的一些经验心得给大家做个分享。

刚才车老师说了一个例子,我觉得很有意思。她说如果茶产业是一架飞机的话,茶文化、茶科技就是飞机的两翼,那请问茶营销应该是飞机的什么呢?我想了半天,是发动机,让飞机可以飞得更快,飞得更远,飞得更久。从茶营销角度来讲,营销两个字该怎么理解?有一个定义,我非常认可。营销是针对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创造、沟通和交付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中间有五个关键词,目标客户、创造、沟通、交付、价值。

目标市场、目标客户是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就是品牌定位的问题。每一个品牌都要想清楚,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品牌定位,走什么样的路线。这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你具备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样的能力,尤其是具备什么样的独占性的资源和核心能力。比方说叶老师,他是非遗传承人,他从单枞茶的文化传播的地位来讲,是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从红茶的品类定位中来讲的话,骏德茶业是金骏眉的开创者,是红茶世家,也是目前的头部品牌。你说为什么他们能取得这样的一个品牌声望?就在于他们有独占性的资源,或者核心能力。

现在很多茶业都想做品牌,我希望大家在做品牌之前想清楚,你到底有几把刷子,你到底有什么独占性资源和核心能力。如果你没有独占性资源,没有核心能力,想和别人去分一杯羹的话,可能就只能喝点汤了。做品牌呢,就是要希望别人能够把你记得住,要有识别性,但你没有独占性核心资源,没有核心能力的话,不可能被消费者记得住的。

第二个,创造价值。创造价值该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一个品类组合、产品组合的问题,就是你给消费者提供什么产品。我经常上课的时候问我的学员,你家做什么茶。他说我家做普洱茶的,做白茶的,或者做黑茶的。我再问,你家的核心品类是什么品类。他说我的核心品类是岩茶,是白茶,是普洱茶。请问如果核心品类是岩茶、白茶、普洱茶的话,那几百家,几千家,谁能记住你呢?因此,这不是你的核心,我的核心应该是“传统正味的、桐木关本土的正山小种”。那这样一比的话,整个业界可能没有几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了。我自然就和别的品牌区隔开来,就会被别人记得住。因此说,消费者买的不是品牌本身,不是品类,是明星产品。我再问第二个问题,你的明星产品是哪一款?很多也说不出来。消费者如果不知道你的明星产品,没有喝到你的明星产品,没有买到你的明星产品,他怎么知道你在这个品类当中是什么地位,你的品牌是什么定位。因此,要做品牌,就一定要明确我的核心品类是哪一个,我的明星产品是哪一个。我一定要消费者记住我的核心品类和明星产品,这样才能识别出我的品牌,和别的品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从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

篇幅有限

未完待续

来源:同航商学苑 毕晓军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8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