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茶世界茶园加盟

找到约113条结果 (用时 0.067 秒)

《瞭望》两会特刊:中国茶叶名片——中茶

 “《瞭望》周刊是唯一指定进入全国两会会场和代表、委员驻地的财经类新闻周刊。已经连续4年进入两会现场和代表驻地,并在会场设有独立展示区和现场取阅区,覆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28个省团会场、2个新闻中心,两会会场共摆放杂志1.2万册。”此次中茶作为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联合发起单位走进两会,体现党和国家对中国茶产业的关注与重视,也再现了中茶作为老字号企业而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下,中茶将不断坚定带领茶行业走向振兴的使命与决心,与行业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品牌历史:

1949年11月23日,时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副主任薄一波、马寅初签署文件,批准成立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茶公司。

 

1951年3月,中茶公司通过《人民日报》有奖征集商标,最终,上海曹承熙先生的设计方案成为中茶公司的专用商标,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中茶”牌诞生。12月15日,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中茶公司取得“中茶”的专用权,“中茶”成为新中国最悠久的商标之一。

 

2006年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中茶公司产品曾多次作为国礼茶分别赠送给伊丽莎白女王、摩洛哥王子、普京总统等他国首脑、政要。

 

2014年,中茶公司的产品成为APEC会议的官方指定用品。

 

作为中国茶叶企业代表,中茶在中华老字号资源库中是唯一一家全品类茶叶企业,且在茶企列表中排名第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茶飘香海内外,“中茶”品牌获得了海内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成为中国茶叶的象征。

 

 

中茶:破局茶行业品牌之困

我国茶产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的格局,企业规模有限、综合实力偏弱,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庞大的茶叶产量也没有带来顶尖的品牌。面对品牌之困,定位于“茶健康生活方式提供者”、以“生态健康,国品中茶”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健康、安全、差异化茶产品的中茶公司选择以全产业链保证品质,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整合市场,寻求破局之道,推动中国茶业的崛起。

 

国内茶叶行业最权威的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2016中国茶叶行业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名单日前出炉。拥有6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华传统老字号企业——中国茶叶有限公司(简称中茶公司),凭借良好的业绩、产品口碑、品牌影响力斩获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称号,且位列第一名。

 

在谈及获奖感受时,中茶公司董事长王震表示,这意味着,公司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战略的初步实践已经成功了。

 

“7万中国茶企不抵一个英国立顿。”曾有业内专家如此感慨地说。对于中国茶叶企业来说,这既是一个无力辩驳的嘲讽,也是行业一盘散沙的写照。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28.5万吨,仅中国大陆地区的茶叶产量就达到了227.8万吨。然而,庞大的产量并没有带来顶尖的品牌,我国茶产业总体呈现小散弱的格局,企业规模有限、综合实力偏弱,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

 

“按照一般商业规律,一个缺乏品牌的行业,总体规模很难实现倍数级的增长。”品牌学者尹杰表示,依靠渠道和流通市场发展起来的中国茶叶市场,最缺乏的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从中国茶企的整体情况来看,品牌塑造依然落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品牌已经刻不容缓。

 

成立于1949年的中茶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目前是中粮集团的成员企业。面对品牌之困,中茶公司选择以全产业链保证品质,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寻求破局之道。

 

“在一个品牌相对匮乏的市场上,率先走上品牌之路的企业,不仅能获得利润与市场份额,更能得到影响甚至重塑整个产业的能力。”王震表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茶公司将继续以“中茶”品牌为核心,做中国茶叶的“领头羊”,推动中国茶业的崛起。

 

老字号给了崛起中国一张茶叶名片

商品、劳务、企业之后,文化如何“走出去”,已经成为崛起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与国产工业品相比,以茶叶为代表的传统“国货”,显然是更适合的抓手。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我国茶叶产业总体呈现小、散、弱局面,品牌匮乏,远离大众消费市场,难以担当“文化名片”之责。

 

面对困局,与共和国同岁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选择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整合市场,带动行业做大做强,有力推动了中国茶业的崛起。

 

茶叶是中华文化精华载体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的国家交往,承载自身文化的商品都是最适用的“名片”。交通塞绝的历史岁月里,中国于世界的形象,就是由以丝、瓷、茶为代表的商品构成。

 

以后世的影响力而论,茶叶的地位,远超同样伟大的瓷器与丝绸。世界三大饮品——茶叶、咖啡、可可,只有茶叶成功征服了全世界。今天,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

 

今天,中国再次走上全球影响力的主导位置。如何向世界重新介绍自己?能够唤起全世界人民最广泛记忆的茶叶,无疑是答案之一。

 

不爱喝茶的背后是理念陈旧

然而,当前的中国茶叶产业,不仅在企业体量的层面异常薄弱,思维理念也难以适应时代潮流,无力担起这一历史重任。

 

首先,大而不强,多而不精。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茶产业消费报告》以及农业主管部门种植管理司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茶叶总产量227.8万吨,销售总量约为172万吨。全国茶企约有7万多家,但多为小规模、区域性品牌,组织形式以家庭作坊为主,行业标准缺失,市场扩张缓慢。

 

其次,千亿市场,难见品牌。

 

目前整个中国茶叶市场规模逾3000亿,但品牌茶企在行业中的占比不足10%。虽然出现若干比较知名的茶叶品牌,但是没有一个占据绝对优势,行业整体尚未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此外,产业理念和消费观念,陈旧且存在偏差。

 

根据国外咨询机构Euromonitor(欧睿)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茶叶产量世界第一的中国仅排名第19位。

 

民众不爱喝茶,茶企及销售商的意识也普遍停滞不前。几乎所有的茶叶品类价格都决定于炒作。消费者也只将茶叶作为高端礼品、投资对象、个人爱好看待,行业无法建立起广泛而亲民的受众基础。茶叶很难像如咖啡那样,融入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生活。

 

 

“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推动茶业转型

近年来,星巴克等外国饮料业巨头不断加快对中国茶叶市场的渗透。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外资淘金者,涌入这片巨大的无主之地。

 

“整个中国茶业若要在强敌竞争下生存,就必须从分散、粗放和投机,走向品牌、规模、规范,进行一场以品牌为核心的整合与变革。”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尹杰说。

 

挑战的背后,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契机。随着民族自信的恢复,国人日渐重视、接受以饮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2015中国茶产业消费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内销市场增长62万吨,增幅56.4%。2011-2015 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由4.43亿人增长至4.71亿人,增6.3%。

 

成立于1949年的中茶,就嗅出了机遇的味道。这家新中国成立后率先由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粮集团成员企业,选择以全产业链保证品质,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寻求中国茶业破局、做大之道。

 

“中国茶企最大的瓶颈之一,在于企业在经营的思维和方式上,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行业尚未脱离狭隘、陈旧观念,没有真正走向大众消费市场。”中茶董事长王震说。

 

中茶组建了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把业务向种植和销售终端延伸。既从源头保证茶叶品质的一致性,又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建立产品和企业品牌。

 

中茶首先从茶叶的源头——种植环节,便开始严控茶叶品质,解决品牌阶段的后顾之忧。目前中茶已在浙江、福建、安徽、云南、湖南、广西、 江西、香港、台湾等名优茶产区,以及马来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建立起了全产业链可追溯茶叶供应及品质保障体系,控制优质茶叶资源。

 

2016年,中茶公司又推出了“五十茗庄”品牌,建立起中国首个“生态庄园茶”标准,该标准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生长、古法工艺、专业检测、全程追溯、庄园直采”六大标准体系,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确保了产业链的源头之水,中茶公司又将目光投向了终端。

 

“在严格打造优质产品之外,我们也认识到,品牌竞争的时代,不论企业所属的行业是B还是C,都只有加强与消费者群体的接触,才能够了解、掌握他们的潜在需求,才可以打下品牌赖以建立的基础。”中茶公司董事长王震表示。

 

于是,在产业链的另一边,中茶公司一改“茶企供货,加盟商铺货”这种简单、粗糙的批发模式,除了推出“中茶·世界茶园”为代表的零售专卖系统,还积极创新探索中茶生活现代时尚茶饮零售模式,以自己的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对接。目前,中茶已建起35000多个售点,1300多家专卖店。

 

完成上游原料与终端平台的布局后,中茶公司随即开始践行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的品牌发展战略,率先开启了茶业经营理念的革命。

 

在开启品牌建设的同时,中茶意识到,产品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为此,中茶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依托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目前中茶经营的产品,覆盖了海堤焙酵红茶、中茶绿茶、海堤焙酵乌龙茶、蝴蝶花茶、蝴蝶老树白茶、窖藏六堡茶、紫陶源酵普洱、百年木仓黑茶、茶饮料、茶食品、茶具及茶衍生品等主要品类。以此为基础,中茶率先开启茶业经营理念的革命,在地域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产品品牌,最终创造出以“中茶”品牌为核心母品牌、集“海堤”、“蝴蝶”、“猴王”“百年木仓”、“中茶窖藏六堡”、“山萃”、“中宏”、“可益康”等为子品牌的品牌体系。

 

2014年,中茶旗下“中茶”、“海堤”、“蝴蝶”品牌的茶产品成为APEC会议官方用品;2016年,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中国茶叶行业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评选中,中茶获得十大领军企业和百强企业称号,位列行业第一;在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16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中茶在中华老字号类别中排名前列。

 

面对以“中茶”核心品牌为引领、品类品牌为依托战略的初步成功,王震表示,中茶正率先从企业品牌走向产品品牌,引导消费文化从仿古茶楼走向现代商超,消费群体从封闭圈子走向年轻白领,从国内品牌走向海外品牌,完成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茶将继续以品牌为核心,推动中国茶业的崛起,向世界递出一张精致的国家名片。

 

践行“一带一路”,引领茶业迎接新机遇

从古至今,茶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站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风口,茶产业又该如何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

 

2015年,全球茶叶产量达528.5万吨,其中中国占到227.8万吨,印度119.1万吨,斯里兰卡32.8万吨,“一带一路”地区重点产茶国产量占到全球总量的80%以上。可见在践行“一带一路”的战略过程中,中国茶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茶叶的“一带一路”,更是经济带和文化共建的过程。目前,国内的茶叶市场“产能过剩”,瞄准“一带一路”的市场空间,将成为国内茶叶产销平衡的又一途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是中国茶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健康、品质、外形和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是茶企抓住机遇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方式。

 

而作为中国茶叶企业代表的中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海外渠道布局已有实质性进展,正逐步拓展香港、马来西亚市场。依托于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茶独创全新品类“通茶”也已于香港上市销售。未来,中茶将以马来西亚为平台,深入打开海外市场。凭借着“传统茶、现代茶、直销茶、茶衍生品” 这四个完整的产品体系和“文化平台、传统批发平台、现代批发平台、专卖零售平台、互联网平台”这五个渠道平台,中茶将更好地承担起国企的责任,在“一带一路”和“品牌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指引下,肩负起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让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使命,以茶为媒,向世界展现出更多的魅力。

 

品牌点评:

茶叶自古便是中国的象征,但今天我们却没有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作为与共和国同岁的央企老字号,中茶有责任也有能力打破这一窘境。在已有的全产业链、众多著名产品品牌的基础上,中茶应率先从企业品牌走向产品品牌,引导消费文化从仿古茶楼走向现代商超,消费群体从封闭圈子走向年轻白领,推动茶业进入品牌时代。

我们爱岁月静好,却知埋头奋斗;爱风花雪月,也懂世态艰辛;我们喝茶,我们品香,不急不躁,踏踏实实,我们不是专家,但我们愿意分享。

 

 

六禾(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窖藏陈年武夷岩茶入藏中国茶叶博物馆

近日,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即将迎来2021年建馆30周年之际,展馆积极寻求茶企合作,打造代表中国底蕴与风采的纪念茶品。2020年12月21日,六禾(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六禾”)的1977年陈年武夷岩茶和1991年陈年武夷岩茶,经多位中茶博专家亲临武夷山审评,最终决定将这两款陈茶入藏中国茶叶博物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以茶文物收藏系统专业、茶文化展览生动科学、茶文化研究教育独具特色、茶事活动最丰富最具延续性为优势的专题博物馆。常设中国茶文化展、世界茶文化展,并有茶文化书画和中国砂锡茶器精品的巡回展。

据悉,中国茶叶博物馆对于收藏茶品有极高的审评标准,能够成功入藏的茶品,不仅要满足较高的工艺要求,还需能代表该茶叶品类向全国茶友鉴赏展示。来自东方六禾极具特色的两款陈茶“1977年陈年武夷岩茶”和“1991年陈年武夷岩茶”,能有幸入藏中国茶叶博物馆,是对东方六禾茶叶品质的高度认可。

(图: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团队评审东方六禾陈年武夷岩茶)

东方六禾是一家集茶园基地整合、茶叶加工、茶叶科研、茶叶销售、茶叶加盟、茶叶代理以及茶旅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以武夷茶为基础,深度整合六大茶类,致力于打造高品质、高标准的全国连锁茶叶品牌。东方六禾作为“武夷陈岩茶标准缔造者”,将逐步拓展茶叶品类,秉持“自东方,天下茶“的理念,旨在让天下人都能喝到东方好茶。

目前,东方六禾提出的《陈年武夷岩茶》团体标准已获批立项,将于近日进行专家组审定。标准中将明确陈年武夷岩茶的术语、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填补产品标准空白,进一步规范陈年武夷岩茶市场,科学指导陈年武夷岩茶的生产与流通,让适用的企业有标可依,促进武夷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普洱茶品牌】中茶“点、线、面”实战营销策划纪实

 

中茶(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中茶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在全国主要产茶省浙江、福建、湖南、云南、江西等地都设有多家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和近10万亩茶园基地,营销网络遍布海内外,是中国茶叶行业中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茶叶行业屈指可数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作为中国茶行业的“带头大哥”,中茶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品牌的塑造一直高度重视,2009年,中茶更是不惜重金聘请专业营销策划机构——金汇通,作为“智囊团”,助力中茶实现品牌腾飞。

  在此服务内容中,我们主要帮助中茶系统解决五大营销核心问题:中茶中长期品牌营销战略规划,品牌核心定位及创意、中茶渠道及专卖店标准化建设、中茶产品线规划设计、品牌传播及招商活动。

  2009年6月,金汇通中茶项目组正式成立,一场茶叶品牌的实战营销策划战役开始打响……

  【尴尬的中国茶】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茶叶品牌现状,“有名茶而无名牌茶”是最为确切不过了。

  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等等中国名茶,也许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中国名茶不但国内知名,而且蜚声海外。但说到茶叶品牌呢?恐怕没有几个品牌能够让人脱口而出,甚至连业内人士也说不出几个茶叶品牌来,“有名茶而无名牌茶”,这就是中国茶叶行业的尴尬现状。

  作为茶叶的发源地,中国无疑是一个茶叶大国,100年前,中国茶叶甚至创造过垄断世界茶叶市场的壮举。今天,中国茶叶仍然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但如果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无疑中国并非茶叶强国,一个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说明:我国年茶叶总产值仅相当于“立顿”一个品牌的年销售额,而中国最大的茶企年销售额却仅有10亿人民币。

  可见,中国茶叶行业品牌的贫弱。品牌的缺失让中国茶叶市场呈现出一种典型的“鸡头竞争”状态,很多企业仍习惯于“感性营销”思维模式,市场竞争仍停留在产品竞争、价格竞争的初级阶段。而随着市场与消费的不断升级,茶行业的竞争必将进入品牌竞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塑造品牌、进行品牌的自我革命,将是中国茶企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茶率先实行品牌战略,无疑是奠定行业领先竞争优势的有力基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品牌战略落地并真正形成中茶品牌效应。

  基于中茶的品牌大战略下,金汇通品牌营销机构深入研究茶叶市场,通过企业内部访谈、市场走访、消费问卷统计、以及行业信息收集等,同时应用了“点线面”的实战营销“点(品牌创意)、线(营销系统)、面(全面服务)”进一步的落实中茶品牌战略。

 

【品牌占位,一点突破】

  中茶作为中国茶行业老字号企业,虽然在企业实力、规模、历史等层面在业内树立了“老大”的地位,但在品牌地位却没有真正与企业地位相匹配。因此,项目组首先要解决的课题在于:

  从长久以来身份意义上的第一品牌,转变为真正市场意义上的第一品牌。这包括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知度;市场领导力。

  在这样的策略思考之下,如何传播?如何表达?如何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距离?是我们此次作业的核心课题!

  在攻克这项课题之前,金汇通中茶项目组,重新盘点了中茶现有优势。

  优势一:世界500强直系企业。

  优势二:全茶系整合销售企业。

  优势三:行销全球优良茶品种。

  优势四:可追溯的茶叶高品质。

  优势五:六十多年的茶叶运营。

  通过以上的资源盘点,金汇通中茶项目组,走访了中茶全国市场的专卖店,并对消费者进行了深度调研。

  通过对茶叶的消费群体深度研究后发现,长期消费传统茶的消费群体年龄在35岁—50岁左右,而35岁以下的消费群体更偏向现代茶(例如立顿红茶、立顿绿茶、速溶茶等)。基于以上的市场分析研究,再结合消费群体,中茶项目组开始逐步确立中茶品牌突围点——

  中茶不专注某个茶系,更不会聚焦在某个茶种上,而是行销品质最好的茶叶;

  主流目标人群,凡是想喝茶,愿意喝茶、喜欢喝茶的人,均是中茶的主流目标人群;

  中茶不仅销售中国知名品类茶,更与其他品牌有鲜明区隔的是:中茶是世界知名茶叶的集大成者,而国内其他竞争品牌无疑做不到这一点。

  至此,中茶的品牌定位已经清晰——全球优质茶集大成者。

  基于这样的品牌定位,我们创意发想出与消费者进行利益对接的品牌诉求口号:

  中茶,我的世界茶园。

  以“世界茶园”为核心线索,不断强调中茶的国际品质。将“世界茶园”深深置入消费者的心智当中。使消费者一提到中茶就联想到全球品质的信赖,以及世界级的标准。

  中茶品牌核心定位及诉求,彰显中茶真正第一品牌地位,显性区隔竞争品牌,快速形成中茶市场突破尖刀效应。

 

【营销策略,线性规划】

  在确立中茶的品牌突破口后,项目组开始建设中茶两大线性系统,产品线整体梳理及规划,中茶专卖店SI系统规范。

  据中茶的品牌定位及营销定位,项目组开始深度分析全茶系产品及各个茶系中的茶种,由于品牌定位“世界茗茶大众消费”的营销愿景,接下来就是产品线的整体梳理和配套的专卖店系统。

  中茶产品线策略

  基于中茶全系产品的销售,金汇通中茶项目组首先进行茶系品类归类划分,要求点如下:

  企业角度,第一,打造中茶产品的标准性;第二,规范中茶产品的系统性;第三,创新中茶产品的特色性;第四,预留中茶产品的延伸空间。

  市场角度,第一,确立产品线形象型产品;第二,完善产品线利润型产品;第三,细化产品线走量型产品;第四,研究市场阻击型产品;第五,预留未来延伸型产品。

  通过以上的策略要求,项目组再次深度分析研究“黑白红绿黄乌普”茶,首先我们与中茶高层们进行深度沟通,了解三年内的各茶种的销售状况,其次根据茶叶消费特征进行重新排序,最终经过几轮的产品线讨论,企业与金汇通项目达成共识,确定了如今的中茶结构。

  中茶专卖店策略

  我们在规划中茶专卖系统时,考虑的就不仅仅再是专卖店的标准化问题了,除了结合市场中的信息反馈,更重要的是考虑消费购买行为,入店的感觉、购物视觉高度、购物取货习惯、品牌印记等。

  基于这些销售要求,设计的既要合理同时还要整体的美观,除此之外全系产品的区域陈列也至关重要,考虑全国性布局,店内区域的标准化也非常重要,例如;销售区、品茶区、形象区、促销区、展示区等,最终实现出来的专卖店看似很简洁明了,但是背后的规划,是将上百个上千个问题进行一一论证过,总而言之看上去越简单的事物,他的背后恰恰是很复杂的构成结晶。

  通过点和线的结合,两年来中茶无论是品牌到产品还是到专卖店,都展现的比较好,企业认同、市场接受、消费者买单的策划,才是实效性的策略。

  当我们解决完点和线的问题后,接下就是解决面上的服务。任何一家企业寻找第三方,需要的不是报告,不是演讲、更不是培训,他们所需要的落地可执行的服务,而金汇通品牌营销机构的另一项专长就是解决后续的执行服务。

 

【全面服务,硕果累累】

  接下来,中茶品牌的后续传播、产品包装设计打样、专卖店老店改造以及市场后期反馈,都成为了金汇通中茶项目组的另一项重点任务。

  品牌层面:主视觉的创意确定之后,我们开始制作品牌终端应用物料,在设计这些物料时,我们剔除了常规广告公司的模板与条款,通过专卖店的走访以及市场摸底,终端物料我们进行选择性的设计,最常用、最实效的物料首先进行设计制作,其次就是传播类的设计与创意同步进行,例如报纸硬广、招商海报、电台广播稿等,在品牌层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解决,那么就是TVC的创意及拍摄,在有限的费用中,既要有品牌的调性,同时符合我们品牌创意点,最后还要考虑到拍摄成本的控制,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在短暂的两个月内全部清盘,当全方位的品牌筹备后,中茶也实施了全国央视投放,全国招商加盟,在短暂的时间内中茶也迅速扩张,两年时间分化市场,实现中茶全国战略布点。

  产品层面:经过项目组的产品线梳理,我们整体划分为常规类产品与礼品类产品外加其他类别产品三大类,同时细分每个品类,在细分品类的同时划分档位,利用色彩区分茶系、包装形态区分产品档次、茶种用贴标区分,同时礼品类的,我们则分为常规礼盒、促销礼盒、概念礼盒等。最终开始实行打样,反复的打样到最终的定样均在金汇通完成,以及后期的纸类包装生产,全程贴近式的服务,让中茶感受到金汇通服务链条。

  SI专卖系统:中茶项目组,除了在中茶原有的专卖基础上进行提升之外,结合整体产品线,进行专卖店店内陈列布局,同时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产品陈列的调整,而专卖店的功能区域定位仍然不改变,这样无论在产业产区,还是在非茶叶产区,终端的陈列都均可以自由搭配陈列,从而实现中茶全国性的标准化与统一性。

  后续跟踪服务: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策略落地执行,中茶项目组在后续仍然有专人对接进行市场跟踪及细节修改。金汇通品牌营销机构对团队的训练是:“我们的方案不能完全执行下去,我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将成为空谈”。

  正是基于系统化、精准化的“点、线、面”实战营销策划,让中茶在随后的市场运营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茶专卖店以平均每天5家的速度高速扩张;

  2011年,中茶全国连锁门店突破200家;

  2011年,中茶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大关;

  2010、2011再次蝉联中国百强茶企之首;

  ……

  如今,中茶不仅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营销网络,同时还在国内设立了6大区域销售公司,市场覆盖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形成了稳定通畅的市场网络和销售通路,中茶品牌帝国雏形已显。

喜欢此文的朋友 请在页尾点赞

 

找到约10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