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珍珠茶虫茶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彩农茶:《茶疏》(全文)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明朝钱塘人。清历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著诗文甚富,有《小品室》、《荡栉斋》二集,今失传。予曾得其所著《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许次纾嗜茶之品鉴,并得吴兴姚绍宪指授,故深得茶理。该书撰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

  引题【许然明茶疏序】


  陆羽品茶,以吾乡顾渚所产为冠,而明月峡尤其所最佳者也。余辟小园其中,岁取茶租自判,童而白首,始得臻其玄诣。武林许然明,余石交也,亦有嗜茶之癖。每茶期,必命驾造余斋头,汲金沙玉窦二泉,细啜而探讨品骘之。余罄生平习试自秘之诀,悉以相授。故然明得茶理最精,归而著《茶疏》一帙,余未之知也。然明化三年所矣,余每持茗碗,不能无期牙之感。丁未春,许才甫携然明《茶疏》见示,且征于梦。然明存日著述甚富,独以清事托之故人,岂其神情所注,亦欲自附于《茶经》不朽与。昔巩民陶瓷,肖鸿渐像,沽茗者必祀而沃之。余亦欲貌然明于篇端,俾读其书者,并挹其丰神可也。


  万历丁未春日,吴兴友弟姚绍宪识明月峡中。

  【小引】


  吾邑许然明,擅声词场旧矣,余与然明游龙泓,假宿僧舍者浃旬。日品茶尝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佐,竹炉沸声,时与空山松涛响答,致足乐也。然明喟然日,阮嗣宗以步兵厨贮酒三百斛,求为步兵校尉,余当削发为龙泓僧人矣。嗣此经年,然明以所著《茶疏》视余,余读一过,香生齿颊,宛然龙泓品茶尝水之致也。余谓然明日,鸿渐《茶经》,寥寥千古,此流堪为鸿渐益友,吾文词则在汉魏间,鸿渐当北面矣。然明日,聊以志吾嗜痂之癖,宁欲为鸿渐功匠也。越十年,而然明修文地下,余慨其著述零落,不胜人琴亡俱之感。一夕梦然明谓余日,欲以《茶疏》灾木,业以累子。余遂然觉而思龙泓品茶尝水时,遂绝千古,山阳在念,泪淫淫湿枕席也。夫然明著述富矣,《茶疏》其九鼎一脔耳,何独以此见梦。岂然明生平所癖,精爽成厉,又以余为自味也,遂从九京相托耶?因授剞劂以谢然明,其所撰有《小品室》、《荡栉斋》集,友人若贞父诸君方谋锓之。


  丁未夏日社弟许世奇才甫撰。

  【正文】


  产茶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二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齐,疑即古人顾渚紫笋也。介于山中谓之岕,罗氏隐焉故名罗。然岕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佳茗,是名上乘。要之,采之以时,制之尽法,无不佳者。其韵致清远,滋味甘香,清肺除烦,足称仙品。此自一种也。若在顾渚,亦有佳者,人但以水口茶名之,全与岕别矣。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唐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颃。往郭次甫亟称黄山,黄山亦在歙中,然去罗远甚。往时士人皆贵天池。天池产者,饮之略多,令人胀满。自余始下其品,向多非之。近来赏音者,始信余言矣。浙之产.又曰天台之雁宕,括苍之大盘.东阳之全华.绍兴之日铸,皆与武夷相为伯仲。然虽有名茶,当晓藏制。制造不精,收藏无法,一行出山,香味色俱减。钱塘诸山,产茶甚多。南山尽佳,北山稍劣。北山勤于用粪,茶虽易茁,气韵反薄。往时颇称睦之鸠坑,四明之朱溪,今皆不得人品。武夷之外,有泉州之清源,倘以好手制之,亦是武夷亚匹。惜多焦枯,令人意尽。楚之产曰宝庆,滇之产曰五华,此皆表表有名,犹在雁茶之上。其他名山所产,当不止此。或余未知,或名未著,故不及论。


  今古制法


  古人制茶,尚龙团凤饼,杂以香药。蔡君谟诸公,皆精于茶理。居恒斗茶,亦仅取上方珍品碾之,未闻新制。若漕司所进第一纲,名北苑试新者,乃雀舌、冰芽所造。一銙之直至四十万钱,仅供数盂之啜,何其贵也。然冰芽先以水浸,已失真味,又和以名香,益夺其气,不知何以能佳。不若近时制法,旋摘旋焙,香色俱全,尤蕴真味。


  采摘


  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若肯再迟一二日期,待其气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梅时不蒸,虽稍长大,故是嫩枝柔叫也。杭俗喜干盂中撮点.故贵极细。理烦散郁,未可遽非。吴淞人极贵吾乡龙井,肯以重价购雨前细者,狃于故常,未解妙理。芥中之人,非夏前不摘。初试摘者,谓之开园。采自正夏,谓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须待夏,此又不当以太迟病之。往日无有于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梅茶涩苦,止堪作下食,且伤秋摘,佳产戒之。


  炒茶


  生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多取入铛,则手力不匀,久于铛中,过熟而香散矣。甚且枯焦,尚堪烹点。炒茶之器,最嫌新铁。铁腥一入,不复有香。尤忌脂腻,害甚于铁,须豫取一铛,专用炊饭,无得别作他用。炒茶之薪,仅可树枝,不用杆叶。杆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焰易灭。铛必磨莹,旋摘旋炒。一铛之内,仅容四两。先用文火焙软,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钞转,以半熟为度。微俟香发,是其候矣。急用小扇钞置被笼,纯绵大纸衬底燥焙积多,候冷,人罐收藏。人力若多,数铛数笼。人力即少,仅一铛二铛,亦须四五竹笼。盖炒速而焙迟,燥湿不可相混,混则大减香力。一叶稍焦,全铛无用。然火虽忌猛,尤嫌铛冷,则枝叶不柔。以意消息,最难最难。


  岕中制法


  岕之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后烘焙。缘其摘迟,枝叶微老,炒亦不能使软,徒枯碎耳。亦有一种极细炒芥,乃采之他山炒焙,以欺好奇者。彼中甚爱惜茶,决不忍乘嫩摘采,以伤树本。余意他山所产,亦稍迟采之,待其长大,如芥中之法蒸之,似无不可。但未试尝,不敢漫作。


  收藏


  收藏宜用瓷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围厚箬,中则贮茶,须极燥极新。专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岁易。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以苎麻紧扎,压以大新砖,勿令微风得人,可以接新。


  置顿


  茶恶湿而喜燥,畏寒而喜温,忌蒸郁而喜清凉,置顿之所,须在时时坐卧之处。逼近人气,则常温不寒。必在板房,不宜土室。板房则燥,土室则蒸。又要透风,勿置幽隐。幽隐之处,尤易蒸湿,兼恐有失点检。其阁庋之方,宜砖底数层,四围砖砌。形若火炉,愈大愈善,勿近土墙。顿瓮其上,随时取灶下火灰,候冷,簇于瓮傍。半尺以外,仍随时取灰火簇之,令裹灰常燥,一以避风,一以避湿。却忌火气人瓮,则能黄茶。世人多用竹器贮茶,虽复多用箬护,然箬性峭劲,不甚伏帖,最难紧实,能无渗罅!风湿易侵,多故无益也。且不堪地炉中顿,万万不可。人有以竹器盛茶,置被笼中,用火即黄,除火即润。忌之忌之!


  取用


  茶之所忌,上条备矣。然则阴雨之日,岂宜擅开。如欲取用,必候天气晴明,融和高朗,然后开缶,庶无风侵。先用热水濯手,麻*拭燥。缶口内箬,别置燥处。另取小罂贮所取茶,量日几何,以十日为限。去茶盈寸,则以寸箬补之,仍须碎剪。茶日渐少,箬日渐多,此其节也。焙燥筑实,包扎如前。


  包裹


  茶性畏纸,纸于水中成,受水气多也。纸裹一夕,随纸作气尽矣。虽火中焙出,少顷即润。雁宕诸山,首坐此病。每以纸帖寄远,安得复佳。


  日用顿置


  日用所需,贮小罂中,箬包苎扎,亦勿见风。宜即置之案头,勿顿巾箱书簏,尤忌与食器同处。并香药则染香药,并海味则染海味,其他以类而推。不过一夕,黄矣变矣。


  择水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古人品水,以金山中泠为第一泉,第二或曰庐山康王谷,第一庐山,余未之到,金山顶上井,亦恐非中泠古泉。陵谷变迁,已当湮没。不然,何其漓薄不堪酌也。今时品水,必首惠泉,甘鲜膏腴,致足贵也。往三渡黄河,始忧其浊,舟人以法澄过,饮而甘之,尤宜煮茶,不下惠泉。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余尝言有名山则有佳茶,兹又言有名山必有佳泉。相提而论,恐非臆说。余所经行,吾两浙、两都、齐鲁、楚粤、豫章、滇、黔,皆尝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发源长远,而潭*澄澈者,水必甘美。即江河溪涧之水,遇澄潭大泽,味咸甘冽。唯波涛湍急,瀑布飞泉,或舟楫多处,则苦浊不堪。盖云伤劳,岂其恒性。凡春夏水长则减,秋冬水落则美。


  贮水


  甘泉旋汲用之斯良,丙舍在城,夫岂易得。理宜多汲,贮大瓮中,但忌新器,为其火气未退,易于败水,亦易生虫。久用则善,最嫌他用。水性忌木,松杉为甚。木桶贮水,其害滋甚,挈瓶为佳耳。贮水瓮口,厚箬泥固,用时旋开,泉水不易,以梅雨水代之。


  舀水


  舀水必用瓷瓯。轻轻出瓮,缓倾铫中。勿令淋漓瓮内,致败水味,切须记之。


  煮水器


  金乃水母,锡备柔刚,味不咸涩,作铫最良。铫中必穿其心,令透火气,沸速则鲜嫩风逸,沸迟则老熟昏钝,兼有汤气。慎之慎之。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


  火候


  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尚有余烟,烟气人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烟焰,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既红之后,乃授水器,仍急扇之,愈速愈妙,毋令停手。停过之汤,宁弃而再烹。


  烹点


  未曾汲水,先备茶具。必洁必燥,开口以待。盖或仰放,或置瓷盂,勿竟覆之。案上漆气食气,皆能败茶。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手投茶汤。丛盖覆定。三呼吸时,次满倾盂内,重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鱼不沉滞。更三呼吸顷,以定其浮薄。然后泻以供客。则乳嫩清滑,馥郁鼻端。病可令起,疲可令爽,吟坛发其逸思,谈席涤其玄衿。


  秤量


  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散漫。大约及半升,是为适可。独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余以是增减。


  汤候


  水一人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少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瓯注


  茶瓯古取建窑兔毛花者,亦斗碾茶用之宜耳。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定窑最贵,不易得矣。宣、成、嘉靖,俱有名窑,近日仿造,间亦可用。次用真正回青,必拣圆整。勿用*窳。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上品真锡,力大不减,慎勿杂以黑铅。虽可清水,却能夺味。其次内外有油瓷壶亦可,必如柴、汝、宣、成之类,然后为佳。然滚水骤浇,旧瓷易裂,可惜也。近日饶州所造,极不堪用。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造作,颇极精工,顾烧时必须火力极足,方可出窑。然火候少过,壶又多碎坏者,以是益加贵重。火力不到者,如以生砂注水,土气满鼻,不中用也。较之锡器,尚减三分。砂性微渗,又不用油,香不窜发,易冷易馊,仅堪供玩耳。其余细砂,及造自他匠手者,质恶制劣,尤有土气,绝能败味,勿用勿用。


  荡涤


  汤铫瓯注,最宜燥洁。每日晨兴,必以沸汤荡涤,用极熟黄麻巾蜕向内拭干,以竹编架,覆而庋之燥处,烹时随意取用。修事既毕,汤铫拭去余沥,仍覆原处。每注茶甫尽,随以竹筋尽去残叶,以需次用。瓯中残渖,必倾去之,以俟再斟。如或存之,夺香败味。人必一杯,传递,再巡之后,清水涤之为佳。


  饮啜


  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则意欲尽矣。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开之大以为然。所以茶注欲小,小则再巡已终,宁使余芬剩馥,尚留叶中,犹堪饭后供啜漱之用,未遂弃之可也。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异农匠作劳。但需涓滴,何论品尝,何知风味乎。


  论客


  宾朋杂沓,止堪交错觥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乍。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言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点汤。量客多少,为役之烦简。三人以下,止熱一炉,如五六人,便当两鼎炉,用一童,汤方调适。若还兼作,恐有参差。客若众多,姑且罢火,不妨中茶投果,出自内局。


  茶所


  小斋之外,别置茶寮。高燥明爽,勿令闭塞。壁边列置两炉,炉以小雪洞覆之。止开一面,用省灰尘腾散。寮前置一几,以顿茶注茶盂,为临时供具。别置一几,以顿他器。旁列一架,巾綐悬之,见用之时,即置房中。斟酌之后,旋加以盖,毋受尘污,使损水力。炭宜远置,勿令近炉,尤宜多办宿干易炽。炉少去壁,灰宜频扫。总之以慎火防熱,此为最急。


  洗茶


  岕茶摘自山麓,山多浮沙,随雨辄下,即着于叶中。烹时不洗去沙土,最能败茶。必先盥手令洁,次用半沸水,扇扬稍和,洗之。水不沸,则水气不尽,反能败茶。毋得过劳以损其力。沙土既去,急于手中挤令极干,另以深口瓷合贮之,抖散待用。洗必躬亲,非可摄代。凡汤之冷热,茶之燥湿,缓急之节,顿置之宜,以意消息,他人未必解事。


  童子


  煎茶烧香,总是清事,不妨躬自执劳。然对客谈谐,岂能亲莅,宜教两童司之。器必晨涤,手令时盥,爪可净剔,火宜常宿,量宜饮之时,为举火之候。又当先白主人,然后修事。酌过数行,亦宜少辍。果饵间供,别进浓渖,不妨中品充之。盖食饮相须,不可偏废,甘酿杂陈,又谁能鉴赏也。举酒命觞,理宜停罢,或鼻中出火,耳后生风,亦宜以甘露浇之。各取大盂,撮点雨前细玉,正自不俗。


  饮时


  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棼乱听歌闻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


  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洞房阿阁宾主款狎佳客小姬


  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


  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


  宜辍


  作字观剧发书柬大雨雪长筵大席翻阅卷帙人事忙迫及与上宜饮时相反事


  不宜用


  恶水敝器铜匙铜铫木桶柴薪麸炭粗童恶婢


  不洁巾蜕各色果实香药


  不宜近


  阴室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热斋舍


  良友


  清风明月纸帐楮衾竹床石枕名花琪树


  出游


  士人登山临水,必命壶觞。乃茗碗薰炉,置而不问,是徒游于豪举,未托素交也。余欲特制游装,备诸器具,精茗名香,同行异室。茶罂一,注二,铫一,小瓯四,洗一,瓷合一,铜炉一,小面洗一,巾副之,附以香奁小炉香囊七*,此为半肩。薄瓮贮水三十斤,为半肩足矣。


  权宜


  出游远地,茶不可少。恐地产不佳,而人鲜好事,不得不随身自将。瓦器重难,又不得不寄贮竹菩。茶甫出瓮,焙之。竹器晒干,以箬厚贴,实茶其中。所到之处,即先焙新好瓦瓶,出茶焙燥,贮之瓶中。虽风味不无少减而气力味尚存。若舟航出入,及非车马修途,仍用瓦缶,毋得但利轻赍,致损灵质。


  虎林水


  杭两山之水,以虎跑泉为上。芳冽甘腴,极可贵重,佳者乃在香积厨中上泉,故有土气,人不能辨。其次若龙井、珍珠、锡杖、韬光、悠淙、灵峰,皆有佳泉,堪供汲煮。及诸山溪涧澄流,并可斟酌,独水乐一洞,跌荡过劳,味遂漓薄。玉泉往时颇佳,近以纸局坏之矣。


  宜节


  茶宜常饮,不宜多饮。常饮则心肺涪凉,烦郁顿释。多饮则微伤僻肾,或泄或寒。盖脾土原润,肾又水乡,宜燥宜温,多或非利也。古人饮水饮汤,后人始易以茶,即饮汤之意。但令色香味备,意已独至,何必过多,反失清洌乎。且茶叶过多,亦损脾肾,与过饮同病。俗人知戒多饮,而不知慎多费,余故备论之。


  辨讹


  古人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蜀雅州山也,往常产,今不复有。即有之,彼中夷人专之,不复出山。蜀中尚不得,何能至中原江南也。今人囊盛如石耳,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妄谓蒙山茶。茶必木生,石衣得为茶乎?


  考本


  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南中夷人定亲,必不可无,但有多寡。礼失而求诸野,今求之夷矣。


  余斋居无事,颇有鸿渐之癖。又桑苎翁所至,必以笔床茶灶自随,而友人有同好者,数谓余宜有论著,以备一家,贻之好事,故次而论之。倘有同心,尚箴余之阙,葺而补之,用告成书,甚所望也。次纾再识。


【2020年老同志产品回顾】海湾茶业21周年倾情回馈,名山古树中的畅春良品

  2020年是海湾茶业成立的21周年,这21年来,海湾茶业一直践行“为天下人做好茶”的质朴理念,带来了一款又一款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好茶。在21周年之际,海湾茶业延续着以往的经典系列、数字系列、良品系列、畅春系列、茗山古树等茶品,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2020年老同志的这些热门产品吧。

  礼品茶

  【九鼠运财】是海湾茶业首次推出的生肖系列熟饼,品之甘如朝露,香若馨兰,厚似峻岭崇山,回味如山间涌泉。【满福】是海湾茶业特别推出的中秋伴手礼,融合了云南特有鲜花饼和云南大叶种茶。贡茶采摘,五选八弃。选日子,选时辰,选茶山,选茶叶,选茶枝;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食虫,弃色紫,乃成【贡藏】

  经典系列

  【一代宗师】鉴山普洱生茶,邹炳良先生配方,集先生拼配经验,行径万里品鉴千山,精选普洱茶核心产地勐海县深山茶料,依数道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茶饼条索肥硕粗壮,茶汤金黄透亮,滋味鲜爽甜润,山野气息十足。紫芽原料珍贵难觅,并非每年均能量产制饼,海湾茶业依托历年原料之厚积,精工制得此紫芽生普佳品【紫芽饼茶】。原料特经3-5年陈放,使香气和口感都达到一个时间节点上的平衡。

  深山秘境隔污染,蔽日云雾孕浓香,为了那一口【深山老树】的特有烟香韵,春去秋来冬将至,茶友们都等待了很久,想要的那口味道也终于在今年等来了。海湾茶业2020年特别推出的【骄阳】,寓意望一杯好茶的陪伴,化作茶客心中的向阳花,永不低头,永远迎着阳光的方向,蒸蒸日上。自然珍萃,厚藏時光的2020老茶頭【黑珍珠】是海湾茶业21周年的倾情回馈之作。

  数字系列

  有这样几款茶,经得起历史,受得住荣誉,一直备受好评,且被赞为经典,它就是“75”配方系列产品【7578】【7588】和“99”配方系列产品。【9978】曾在2018年云南省“10大名茶”评选活动中,成为唯一入选的普洱熟茶。【9948】的独特之处便在于它茶饼紧实,入口清甜,回甘持久,是一款经典的口粮茶。

  良品系列

  上等名山原料,加之60余年的隐耕极艺,还有平衡和谐、饱满多元的滋味,便是极致茶客心中的那杯茶—海湾良品。

  茶中极致良品,一半得于天赐,一半成于良技,二者缺一不可。海湾茶业深耕普茶数十载,熟谙此中要诣。故而于万物生灵优栖之境广兴良园,以储上料,乃成【良园灵栖】;亦怀匠师隐者之智躬耕技艺,以砺良工,终成【良工隐耕】。

  【良品】原料选自5大普洱茶核心产区古树,生饼兼有老班章的霸烈、麻黑的柔甜、帕沙的醇厚、捌玛的高雅、邦东的秀丽。熟饼兼有老曼峨的雄厚、章家三队的绵长、帕沙的韵足、巴达山的细、保塘的透亮。藏一款原料上乘、承载出众技艺的老生茶,藏的是整座茶山的苍翠灵秀以及它越陈越香、永远鮮活旺盛的滋味进化能力。一款【藏翠】能直观的让您去感受时光流淌中岁月的滋味。

  畅春系列

  从2015年到2020年是延续更是坚持。此系列茶品,以名山头采为原料,精心压制而成。意在与广大茶友一起品味原产地自然风土的优雅与纯粹,感受一山一味的本真滋味。

  畅春系列有藤条古树魅力的【邦协】,刚柔并济,柔顺香甜的【昔归】,鲜甜,甘韵长的【大雪山】,香气浓郁,滋味鲜爽的【千家寨】,茶气厚重,独特饱满的【大曼吕】,水路细腻,甘韵绵长的【半坡老寨】,也有勐宋代表韵味的【那卡】,喝一口能感受喉间的清凉气息,甘甜韵味。还有苦尽甘来,迷失在久久不散的甘甜蜜韵中的【老曼峨】。

  香扬水柔,柔中带刚的【麻黑】与茶气强劲,浓酽霸气的【老班章】一同去看望甘甜柔和、沉浸在浓郁花蜜香中的【黄草坝】,路中遇到了素有“小班章”美誉之称、茶气强烈而又汤质饱满的【章家三队】和香气高,汤甜柔,鲜爽无二的【易武正山】,于是他们改道去见了层次丰富,花香糅合了古树茶山韵的【帕沙古树】

  名山系列

  春茶的萌芽状态就是这一整个春天的象征。春来复苏,遥远的古茶山上,飘起了浓郁的茶香。2020年老同志名山春茶就是在这个时候盛装而来。

  【老班章】稀而贵,质优名而响,【布朗山章家三队】素有小班章美名之称,【懂过】亦具有独特风格的勐库大叶种茶,【易武正山麻黑】是香扬水柔的优秀代表,而【帕沙古树】能以其独有的“柔绵”,在名山之中得一秀字。手工制作、100%古树纯料的【帕沙王】【班章王】是极致茶友的最爱。“永德三宝”之一的【忙肺】古茶浓酽滋味,是众多老茶客的追求。

  众山晓

  爱茶者喜收集尝新,欲试不同茶品,制茶者探究群山,以求通晓众味。2020年,海湾茶业依托遍及各大茶区之丰富原料资源,精工打造系列名山巨制【众山晓】,首批三大系列【临沧六秀】【勐海七子】【易武八贤】纷纷出场,得之可领略临沧、勐海、易武等地各名山茶品的不同滋味,于众山茶性亦可初窥门径。

  古树系列

  瑶区秘境,又野又甜的【铜箐河】,有着【丁家寨】蜜香清奇的山野甜浆,和丰盈甘冽的野韵柔汤。【大雪山】的柔软、鲜甜,自有一番独特韵味。一杯【吉象如玉】诠释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的清冽和甘甜。有足够印象深刻的好茶【保塘老寨】,山野气强,杯底香强且持久。蜜香中透着一股幽兰香的【易武曼撒】,回甘强烈、水感柔软、甘韵持久。汤水甘甜清冽的【易武落水洞】蜜香浓郁,透出山野的芬芳,喉韵舒爽持久。

  古树纯料

  好原料+好工艺,一杯充满冰糖甜的【冰岛南迫】便悄然酿成,原料稀缺,精品打造,限量300套。茶中贵族,口感盛宴的【沧江王】,独具有限量珍藏编号,限量发售1000套。滋味足、冰糖甜的【冰岛坝歪】有着极高的收藏和品饮价值,限量2000饼。在岁末踏歌而来的【传奇】有着大师典范,而又传承经典,限量1680提,每一提独立编号。

  文中所列产品只是老同志2020年出品产品中的一部分,如果想了解更多老同志2020年经典产品,请在本网站查看2020年老同志茶品。

  整理丨茶小明

  图片丨老同志

品味遵义·静读时光|寻梦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这是一处安静的角落,被岁月蒸煮,析出一缕若有若无的幽香。你须得集中心力,缓缓吸嗅,慢慢吐纳,这缕幽香像极轻的风,极柔的手,如果你不具备足够的观感,什么也体会不到。

这是一处与世无争的角落,近在咫尺的红尘烟雨像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菜,然而暧昧的颜色和气味被清清湄江阻断,无法抵达。它目不斜视,面对空濛的青山,像一头勤耕多年的老牛,慢慢反刍积藏若许年的内容。

这是一处结着家园般况味的角落,许多年迈的茶人,总要来走走看看,了却平生之愿。落叶归根,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根就在这里。

湄潭城南,杨柳湖畔,中国茶工业博物馆。我这就去探望这位经过疗养,逐渐恢复阳气的老人。

中国茶工业博物馆位于杨柳湖南岸,原湄潭茶场制茶工厂旧址内。不得不佩服选址之人的眼光,这里交通方便,就算从城中步行,也不过二三十分钟即可到达。但它又偏安一隅,现代化的声色似乎被隔绝在千里之外。一路途经的茶科所、紫薇茶社、小桥流水,先就给人来了一场预热,人也就准备好了心情。何况还有不算高峻的桐子坡,在漫长的岁月里画完了妆,扯来一件翠绿的衣衫披着,一披就是几十年,它还将继续披着,风雪袭来,或者烈日劈头盖脸,永远也不会花了妆。

有人说,一个小县城,建个博物馆没啥引人注目的,怎么还能冠以“中国”二字,这不有些托大了吗?就像一些小地方的宾馆,几十间房,设施简陋,牌子却大得很,这确实是一种不好的文化现象,体现出如今一些人急功近利、心情浮躁、求取虚名的心态。但我们有理由说,位于湄潭的“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却是当得起这个名号的。不信,你百度一下“中国茶工业博物馆”,无一例外都指向湄潭。这也罢了,你还得实地参观一下,已证所言非虚。

我们还是根据资料枯燥地罗列一下。中国茶工业博物馆既有综合陈列室,也有茶工业机具馆,红茶精制、绿茶初制、绿茶精制、机修等子馆和车间展厅,另外还建有品茶室。馆内展陈以场景复原陈列为主,原貌保存了贵州省湄潭茶场制茶工厂原有红、绿茶初制、精制、红茶萎调等车间场景,其中两套木质红茶生产线保存完整,世界唯一。另外,还展陈了来自湄潭茶场永兴分场制茶工厂、羊艾茶场制茶工厂等的茶叶加工机具。

怎么样?它腹中藏着的这些内容,说是国内规模最大、文献资料和实物展陈最全的茶工业博物馆,不算是夸大了吧?

长期以来,湄潭在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富民强县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茶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展示工作。2013年,在原湄潭茶场制茶工厂旧址上建立了“贵州茶工业博物馆”。自开馆以来,这座记录和反映了贵州乃至中国近现代茶叶发展历程的博物馆引起了国内外嘉宾及国内茶文化研究者的瞩目。“2018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县举办期间,湄潭县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的“中国茶工业博物馆”称号,至此,原“贵州茶工业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一股沧桑的气息扑面而来。为更好地还原历史,这里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另起高楼,占地若干,在规模、气势上来迎合一个“博”字。房屋是遗留下来的几十年前砖混结构的老屋,经过必要的修缮,既节约了资金,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貌。更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房屋作为博物馆,人们行走其间,闻到老旧笨重的机具散发出来的陈旧气味,就似乎回到了那个半工业化的年代:一筐又一筐的茶青源源不断地运进来,机器轰鸣,人们穿梭忙碌的身影把茶香撞得到处乱飞,飞过了湖面,越过了湄江,把一个县城都镀上了一层隐隐芳香。

这些机具,用如今的眼光来看,当然已经十分落后。它们身形庞大,操作不易。工人须得沿着梯子爬上高高的架子。机具大多是铁木结构,半机械化。在茶叶制作期间,工人必须得高度关注,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茶叶的揉捻,估计要花上较长的时间才能大体掌握。但在那个年代,有了这样的加工机具和技术已属不易。那时湄潭民间还是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手工制茶方式,成规模的茶叶加工坊更是极少。

那两套保存完整的木质红茶生产线,堪称镇馆之宝。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同类型设备,木质的结构,能最大化保留茶叶的原始韵味,天然来雕饰,这不就是如今人们念念不忘的原生态理念吗?

人们的追求总是有些奇特。当生产力不足的时候,人们为满山遍野的茶叶而发愁,仅靠双手采摘、加工,何时是个头呢?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积极研发茶机具代替人手,茶叶产量得以几十倍、上百倍地增加。而到了现代化工艺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却又想着回归,手工制茶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广和重视,强调对一双手的信赖。就像一个小时候食物不足、吃野菜吃到吐的人,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他又想着吃出健康,吃到纯天然绿色食品,于是又返回去吃现代人视为珍宝的各种野菜。

这其实是不矛盾的,我们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条件获得更多,从大自然走来,当然也能回到大自然中去。新世纪已来,每年都要举办的手工制茶大赛,正是人们对纯净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正是古老的茶机具,催生了这样一些事物和现象。

从一个展厅进入另一个展厅,墙上张贴着茶史、茶事、茶人的简介,茶界先贤们依然在守护着陪伴他们一生的伙伴,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参观者,似乎要把那个年代的信息隔空传来。茶机具们在灯光下泛着幽冷的光。行走其间,脚步声也似乎变得苍老起来。它们静默无言,曾经火热的躯体已经完全冷却,不会再有重新被启用的可能。而那些经历过的惊涛骇浪,那些异香扑鼻的岁月,我们依然可以在它斑驳锈蚀的外壳上找到。

也许是为了和不断沉淀的时间相应和,博物馆内除了十分幽静,还特别阴凉,在大热天进入其中,体感立刻比外面低上好几度。尤其是室内,得益于茶机具们的调和,更是凉爽无比。我有些羡慕在茶博馆上班的人们,身在这样一处幽谧之处,正好验证自己的一颗心,在经过反复淘洗之后,还存在怎样一些顽迹,还需要进行怎样的打理。

研究湄潭茶文化的专家,把办公桌搬到二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铁锈味中工作。一旦文思堵塞,难以为继,那就进入到展厅看看,这些面无表情的伙计,或许就会给他点明下一步该怎么落脚,下一行文字该上浮,还是下沉。

茶博馆每年都要接待无数的参观者,一年一度的茶博会,县内重大文旅活动,这里都是参观旅游的必选地点。其他时间,慕名而来的外地旅游团队、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文化专家考察组、 学校学生等源源不断地来叩访。经过无数次讲解,讲解员们早就把一应史实烂熟于胸。她们笑靥如花,衣袂飘飘,用青春活力挤掉过于厚重抑或有些沉重的历史印记,语音像连绵不绝的琴声,在这个静寂的小院里流淌。

“不好看”,这是大多数游客的第一印象。

确实,房子不好看,低矮的身形,似乎应该存在于好几个世纪前。瓦檐上春来缀满落花,秋来铺满黄叶,一天天一年年,永远是一副毫不起眼的模样。

室内不好看。虽然有了防腐措施,一些茶机具还是显出明显的锈迹。尤其在灯光的映照下,它们表情生冷,像才从深海打捞上来的几个世纪以前的沉船,被岁月冲刷的痕迹,怎么也掩饰不了。

院落不好看。既无回廊长亭,也无奇花异草,更无假山秀石。固执的青苔慢慢爬上路面,攀上墙壁,令人想起遥远的乡村那些久无人居的农家小院。只有树木在挥洒浓阴,或者在风雨的挑唆下,或矜持或愤怒地舞上一段。

但是,你需要知道,你来这里寻求的是什么。

如果你喜欢明艳的色调,招摇的山水,花样繁多的现代娱乐设施,以及被食色包装的红男绿女,这里确实没有。它是一个浑身缀满补丁的老人,发色灰白得如同被薄云筛过的月光。每一个补丁,只有特定的人才能获取朴拙的形状,感知粗重的气息。

一种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决定于它的根在何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挥谈的资本,形成系统理论,建立起巍峨大厦,从而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外表光鲜而内涵苍白的事物已经够多了,就像一本书,包装得十分漂亮,但内文浅薄,甚至存在逻辑错误,语法错误,这样的书只好作为引火的废纸。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则是一本书页有可能破损,封面满布灰尘的书。但一经翻阅,我们会欣喜地发现,一行行文字像退潮后遗留的珍珠,像月落后满天的星光,像秋后仍顽强停留树梢的绿叶,尤其如人意料的是还保存着厚实完备的封底。从这本书里,我们得以窥见一片茶叶从过去飘来的痕迹,一群茶人在风雨里跋涉的足印。茶机具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它的昭示意义,它的存在价值,已不能仅仅从外表是否好看去定义了。它们收敛起光华,屏蔽了体温,藏着满腹话语,就等有缘人来聆听,来发现,用第六感接通心脉。

倒是门前的杨柳湖,却显出些许秀色来。湖不大,十亩左右,顽强的水草日夜乱爬,把湖面切割成几个区域,使得湖面像一块跌坏的镜子。岸边垂柳成行,扭腰弄姿,不断地向游人抛着媚眼。小路上青草疯长,铺满了路面,把钓鱼人的鞋底擦得一尘不染,迅速把他们来过的痕迹一笔抹掉。而钓者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不在意是否有鱼上钩,倒十分在乎一缕风到来驱退暑热的爽意。他们懒散地对着湖面,偶尔望望不远处那一排毫不引人注目的房屋,又收回眼光,入定一般垂钓。

柳丝编织完春天,承接完盛夏的惊雷猛雨,等待秋天高举蘸着凉寒的梳子扑来。不过它毫不在意,早就习惯了四季的温情和冷漠。

深夜的残月,挣脱云层的牵扯,向这毫无声息的院落洒下一帘浑浊的月光。虫蟊在草丛中弹唱,曲调枯燥而单一,但屋内沉静礼貌的听众,还是从中听出了沉落起伏的意味。

墙外的玉兰花树终于站得比院墙还高了,探头探脑,打量一直就想一窥究竟的院墙内,到底安排着怎样的故事情节;院门吱呀一声打开,进出的人脸色平静,像无风的杨柳湖面波澜不惊。

低矮的房屋木讷得如田地间劳作的衰老农夫,就着昏蒙的月光,你能否听见一声浊重的呛咳,惊醒了沉睡的路灯?

来源:遵义发布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