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整套的茶盘茶具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舌尖上的中国茶叶,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潮州工夫茶艺是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俗学、潮学、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多数年轻人对工夫茶已不甚了解,传统潮州工夫茶技艺为简化的冲泡程式所取代,潮州工夫茶技艺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亟待保护。

表演茶具

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 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工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工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怀至十二怀。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 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工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 果杯”。

至于有的人还讲究什么“春宜牛眼怀,夏宜粟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怀”,这又未见讲究太多了。不过,用喇叭杯、牛乳杯……这些作为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适,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昆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泳跃欲出,这是很少见的珍品,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工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康熙乾隆年间的产品,也 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

八、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时是否用红泥小火炉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现今的潮州工夫茶,像喝酒一样喝茶,诗人们并没有说明.不过我想大约应当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时,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岂不令人小便频频,坐立不大?那个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谁还能坐下来细谈。所以,我想这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应当相等于今日之工夫茶才是。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炉子,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中间一格,是放扇子、钢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样的设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 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茶担,可以贮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临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饮,自然又是人生一乐。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

表演步骤

潮州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少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十九)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来源:茶艺师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艺里的技艺与内涵——设具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郑永球老师大概10年前发表于《广东茶业》上《论茶艺的演示技艺和内容内涵》一文中关于设具的选段。我们会发现如今竞演的茶艺虽大多为了表现一个主题,但其背后透着对美的追求却是这几年未变的。而小编相信,随着茶艺的发展,最终将跳出“美”的桎梏。

—————————————————————

茶艺设具。顾名思义是指茶艺过程专用器具的配套和摆设,为了提高茶艺效应,往往需要多种器具配合成套。伴随着茶艺的不断创新,茶具配设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茶艺的一项技艺。因此,这些直接和间接地用于茶艺的器具的配设已成为茶艺过程不可忽视的内容。茶艺表演,不仅要求茶具配套完美,还要求向客人艺术地演示及介绍所有用到的茶具,营造艺术效果。在此谨以《设具》为题,论述茶艺表演过程茶具的配套及演示技艺。

一、茶具配设的演变简史

我国是饮茶发源地,但在什么时代开始有专用茶具,有关史料记载很少,现存最早记载茶具的要算是王褒的《憧约》(公元59年)。该文是一个当时被称之为家奴的买卖契约,文中规定其所要做的事项,其中有“烹茶尽具,铺已盖藏”的记载,“烹茶尽具”可说明两点:一是当时饮茶已设有专用器具,二是饮茶的专用器具应该是成套的,“食甫已盖藏”还强调在使用后要及时洗净妥为收藏。不管这些茶具是否专为饮茶而制作或是从餐具中为饮茶分设,终究已是专用和成套的。唐代是制茶饮茶技艺的成熟期,茶具不但已专制专用,还形成了完善的配套。陆羽《茶经》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首创了茶艺程式,详细地列出了茶具完美整套的种类名称及式样。陆羽提出的茶具配套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种类齐全,包括:①生火用具,②煮茶用具,③烤茶、碾茶、罗茶用具,④盛水、煮水和取水用具,⑤盛盐、取盐用具,⑥饮茶用具,⑦收藏和摆设茶具的用具,⑧清洁用具,共八类二十八种;二是突出唐代的煮茶技艺特色,茶具粗而大,如煮茶的鍑,厚钝而大,饮茶的碗(欧)“受半升已下”《茶经》,也较大;三是讲究外形规格,追求整齐美观大方,所列茶具多数标明尺寸要求。宋代是饮茶盛期,茶具种类与唐代大部分相似,但盛行点茶、煮茶所用厚钝而大的鍑己用不上,茶具配设有三大特点:一是讲求精美,以小而精美的汤瓶煮水、茶盏盛点、茶筅击拂为主要特色;二是追求华贵,除茶盏以建安所产黑盏(黑瓷撮为要用外其它多数要求以金或银制成;三是追求精神情趣,最颇有意味的是南宋审安老人对茶具的形象化意念,他于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编成《茶具图赞》,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完全地把条具人物化、形象化了。明请时代六大茶类创兴几,有力地推动了泡饮技法和茶具的变革,首先是紫砂壶有形有艺,变为时兴,接着是瓷盖碗、大小瓷杯等相继出现,然后是茶艺的多元化发展和茶具配设艺术水平的提升。

二、茶具配设的意义和内容

(一)设具的意义

茶具与茶,有所谓“器为茶之父”之说,可见茶具对饮茶效果的重要性。设具包括茶具的选择、配套、摆设及演示等技艺,对茶艺活动有主方面意义:一是有助于科学地泡好茶。设具的目的是根据不同茶叶的品质特点恰当地配套和使用茶具(如乌龙茶和绿茶所要求的茶具显然不同,由此能科学地把握好泡茶三要素(即茶用量、水温和泡茶时间),获得最佳的茶汤色香味;二是营造良好的茶具艺术氛围。所谓艺术氛围是指由茶具个体的艺术形态和整体配套协调的艺术风格以及茶艺师向客人演示茶具的艺术形式所营造出来的充满艺术意味的气氛;三是可促使普通饮茶层次提升为艺术品茶层次。所谓艺术品茶,是指在品茶中以文雅的心态,艺术的意念去观赏、品尝茶的品味,去感受品茶的美好意境或艺术境界。

(二)设具的内容及要求

茶具是茶艺表演的主要用具,所以茶具的配设是否形成艺术风格、富具艺术感很重要。茶具配设的内容可包括三方面:

1、茶具的艺术配套。这是指茶具的配套要讲究艺术,要使所配设的茶具形成某种艺术风格。茶具艺术配套的参考建议:

(1)配套风格与茶艺主题风格相协调。所谓配套风格是指茶具配套所显示的风格,所谓主题风格是指不同茶类或某些地区的茶艺特色。茶艺表演既是品茶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形式,要求茶具配套风格与茶艺风格相协调。因而,茶艺主题风格不同,要求茶具配套也不相同,如乌龙工夫茶艺与绿茶茶艺就明显不同,前者用小壶小杯,后者用玻璃杯。许多地方茶艺具独到的茶艺风格,茶具配套也显自身特色,如潮州工夫茶艺的茶具配设就别具一格。要使茶具配套与茶艺风格相协调,有两方面值得探讨:一是要讲究茶具个体的艺术形态,要精致,要有艺术感;二是要讲究整体配套的冈、格协调,包括形状、色泽、表面轮廓等,不宜随意地选配,杂七杂八凑在一起,甚至以这代那,将就着用。如果茶具配套所显示的风格与茶艺主题风格不符,会失去茶艺的艺术意味,自然也失去了茶艺的文化品味。

(2)种类及数量样样俱全。所谓种类,指品茶过程直接或间接用到的各种茶具,如煮水的随手泡、茶盘、茶壶、茶杯、茶叶罐和壶垫、杯托以及相关用具等,要样样齐全,不能有这没那。否则,会使茶艺表演受到制约,还会严重地影响品茶效果,如无闻香杯,其闻香效果就相差很远。茶具的样样俱全是很有必要的,正如陆羽《茶经》阐述的”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借此,将两种茶艺的茶具配设列举如下:

乌龙工夫茶艺的茶具配设:

①煮水器具:电炉配合莲珠壶或随手泡;

②备茶器具:茶叶罐、茶则、茶漏、茶刮;

③泡茶器具:茶壶或茶盖碗;

④盛茶器具:茶海、茶杯;

⑤摆盛器具、茶盘、壶垫、杯托、奉茶托盘;

⑥洁涤用具:茶巾、茶洗、茶盂、杯夹、茶签。

绿茶茶艺的茶具配设:

①煮水器具:电炉配合莲珠壶或随手泡;

②备茶器具:茶叶罐、茶则、茶刮;

③泡茶及盛茶器具:玻璃茶杯(容积250一300毫升)。

④摆盛器具、茶盘、杯托、奉茶托盘;

⑤洁涤用具:茶巾、茶盂。

2、茶具的艺术摆设。这是指如何将按茶艺风格配套好的茶具艺术地摆设在茶盘或茶台上。茶具配套讲究艺术还不够,还要讲究艺术地摆设好,才能显示出艺术效果,否则不能让客人获得完美的艺术感。茶具艺术摆设有两点参考意见:

(l)摆设位置要恰当,高大的茶具摆设在茶盘的里边,细小的摆设在外边,不要互相遮挡,要让客人能看得清清楚楚,还要看起来显得很有艺术感。

(2)摆设位置要便于使用,左手用的茶具摆设在左边,右手用的茶具摆设在右边,双手共用的茶具摆设在中央,还有,常用的茶具摆设在茶盘里边,少用的茶具摆放在外边等等,以便于表演时使用自如,得心应手。

3、茶具的演示。这是指将全套的茶具逐个地向客人演示及介绍。有三点要求:

(l)要有顺序,有规律地向客人逐个演示及介绍。

(2)要展现出艺术形式,演示过程的全部操作要有艺术感。

(3)要使演示与摆设结合进行,演示与摆设是连贯性动作,这样才能形成艺术感。

 

三、茶具摆设和演示的技艺要领

1、摆设技艺。如何摆设茶具?原则上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里到外一个不漏地摆设。如工夫茶艺茶具的摆设,茶壶茶杯摆放在茶盘中央,壶嘴靠里,茶杯在外,四个品茗杯和四个闻香杯分别摆成四方形再并排在一起。茶海在茶盘上右侧,杯洗在茶盘上左侧,煮水壶在茶盘的右边,用具组、杯托在茶盘的左边位口用左手冲水,右手执茶壶则相反)。奉茶托盘、茶叶罐、条荷在茶盘的前方。又绿茶茶艺的茶具摆设、用3一4个玻璃杯取代壶、杯摆设在茶盘中央,最好在茶盘上摆成一直排,即“一”字形。

2、演示技艺要领。茶具演示是让客人认识茶具并获得艺术感的重要环节,要注意几方面:

(l)演示的顺序要有规律,习惯顺序是:首先演示及介绍茶盘或茶台,接着是茶壶、壶垫、茶杯、杯托、茶滤、茶海、杯洗、煮水壶几,然后是茶荷、茶叶罐、奉茶盘,最后是用具组,即茶则、杯夹、茶漏、茶刮、茶签和茶巾等。

(2)演示的姿态要高雅。大件茶具不必拿起来展示,如茶盘、杯洗、煮水壶等,可用双手或单手示意;对于拿起方便的茶具,应拿起来向客人演示,一般用右手的大母指、食指和中指执拿,无名指和小母指要相应半弯曲外露形成优美姿态作衬托;左手的全部手指伸直,食指和中指稍挺托着茶具作配合。对于那些较轻小的茶具,如茶则、杯夹、茶漏、茶刮、茶签等,宜用单手执拿演示。

(3)演示的运作要柔和,尤其是手腕,举起的高度要适中,高可平肩,幅约40厘米。

(4)演示的表情要面带微笑,目光跟着演示的茶具转动,眼神向着客人,示意这是什么。

(5)介绍茶具要语调柔和、节奏放慢,语句结合演示节奏,一般是先介绍这是什么,紧接着介绍其用于做什么。

四、茶具配设的文化内涵

茶具配设的文化内涵是指由茶具的配套和演示过程的艺术让客人获得艺术意念或感受。其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什么?在这里,笔者以为可用二个“美”字来概括。“美”体现于三方面:其一茶具个体艺术的形态美,如茶具独有的艺术形态,紫砂壶还具有独到的形、神、气、相之美;其宜,条寡配套形成的整体协调美,如形状的协调、色泽的协调、表面轮廓(相)的协调等;其三,茶具演示技艺的姿态美。不是吗?当你在品茶时首先看到那精致的、艺术形态独到的茶具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个个精美的茶具非常协调地配套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当你着到茶艺师富含艺术感地向你一个又一个地演示及介绍茶具的时候,你不觉得有美的感觉吗?你不觉得美可以概括茶具个体的,整体的以及演示技艺的艺术感吗?回答是肯定的,这种感觉就是“美”。

因而,在茶具配设过程中如何以美的意念实现茶具的艺术配套,又如何以美的意念向客人艺术地演示并介绍茶具,使客人从品茶的一开始就能获得美的感受、增强艺术品茶意念,正是茶艺师开展茶艺服务应掌握的重要内容。

舌尖上的中国茶叶: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潮州工夫茶艺是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俗学、潮学、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多数年轻人对工夫茶已不甚了解,传统潮州工夫茶技艺为简化的冲泡程式所取代,潮州工夫茶技艺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亟待保护。

表演茶具

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工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工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怀至十二怀。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工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

至于有的人还讲究什么“春宜牛眼怀,夏宜粟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怀”,这又未见讲究太多了。不过,用喇叭杯、牛乳杯……这些作为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适,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昆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泳跃欲出,这是很少见的珍品,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工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康熙乾隆年间的产品,也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

八、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时是否用红泥小火炉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现今的潮州工夫茶,像喝酒一样喝茶,诗人们并没有说明.不过我想大约应当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时,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岂不令人小便频频,坐立不大?那个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谁还能坐下来细谈。所以,我想这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应当相等于今日之工夫茶才是。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炉子,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中间一格,是放扇子、钢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样的设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茶担,可以贮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临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饮,自然又是人生一乐。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注:内容来源最美茶艺师,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