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郑炳基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157 秒)

郑炳基:一个潮汕人的茶企故事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

策划:中国普洱茶网编辑部

本期人物: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掌门人郑炳基

稿件采写:罗春燕

“企业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如今,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不仅参与了政府的“精准扶贫项目”,而且与普洱茶学院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打造行业正规军,引导市场理性发展。

郑炳基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国普洱茶网摄)

一个潮汕人的“冲动”决定

1960年,郑炳基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葵潭镇的一个农民家庭。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虽然出身农村,但是郑炳基很快就融入城市生活中。


靠着多年的艰苦创业,郑炳基事业有成,与此同时,西南边陲也正经历着一场“国企改制风潮”,包括云南普洱茶厂在内的很多国有茶企,都在被“改制”风潮席卷。


1975年4月,云南普洱茶厂成立(现云南普洱茶集团),茶厂成立之初,就被云南省指定为生产普洱茶的四大厂家之一,编号为4,所生产加工的普洱散茶以调供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为主。1994年1月14日,普秀牌商标注册成功。

经历了时间洗刷的指向标(中国普洱茶网摄)

2004年10月,在昆明度假的郑炳基,无意中听朋友说起,云南普洱茶集团正在改制的消息。从未做过茶叶生意的他,联想起正在席卷香港、台湾市场的普洱茶热,立即驱车赶到云南普洱县,当天就签下了意向收购协议,十三天后签订收购协议书。


但,谁也没想到,这个被很多人看来是“冲动”的决定,最后却成为郑炳基“觉得最自豪的事情”。

扎根茶园,苦修“内功”

兴冲冲签下收购合同,郑炳基便带着朋友去茶山参观。

“几个基地看下来大家全都傻眼了,几乎没有多少人,虽然叫集团公司,但整个差不多瘫痪了,好多茶园已经丢荒了,没有茶农来管。”


郑炳基甚至觉得,这次或许真的“搞砸了”。看着相距甚远的6个基地,基本撂荒的茶园,还有“一团糟”的厂区,第一次感觉到了后悔。

“虽然觉得后悔,但脚都已经迈出去了一步,后面再艰难也要走下去。”


“我给自己定了两个原则:一是,茶是食品,要给人喝的,要保证品质、卫生;二是,普洱茶集团是一个百年品牌,我们要讲诚信,将这个品牌传承下去。”

蓝天下郁郁葱葱的板山基地一隅(中国普洱茶网摄)

确定了企业发展原则后,郑炳基决定分两步走。

第一步,从2005年起,对所有茶山基地,进行重新改造;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厂房、厂区进行重新规划修建,“当时晒茶都是直接晒在地上,我们便要求按三不落地标准,在竹席上进行晾晒”。


“茶园基地的改造,是我现在想来,觉得最自豪的事情。”

“收购之后,基地的茶园,都不是有机茶,我们便改造成有机茶,改造后的有机茶叶价格,是原来的300%。”


再就是大树茶改造,“经过这几年的改造,虽然产量低,但是性价比高了,品质高了,用工也少了,价格也随之提升了不少”。

引入先进的设备,实现生产的节能、有效(中国普洱茶网摄)

第二步,就要做标准。“普洱茶市场乱,做假现象频出。我们便在产品包装上,标注生产日期,并明码标价,做专卖店,进行品牌化管理。”同时,公司积极与媒体、政府合作,参与到市场“打假”中。


就这样,一直做到2007年,“普秀的专卖店已经开到100多家,并参加了广州哥德堡号等的演出”。去年还参加政府的“精准扶贫项目”,免费给茶农提供茶树,每个贫困户每年扶持五千元,连续三年每户种植五亩以上,五年后,每亩年收入可达三万六千元。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如今,我们的精准扶贫案,已经列入中央的扶贫案例中,指导他们种、管,从大茶树到古茶树,从第四年开始都有收获了”。


“虽然折腾了好几年,但我们的内功是做扎实了的。”

改制十多年来,公司全力打造大规模生态有机茶园,目前,拥有板山皇家贡茶园、困鹿山南麓皇家古茶园、会连有机茶园、竹山生态茶园、大黑山生态有机茶园和凉水箐生态茶园等6大生态有机茶园基地。


六大基地中的板山皇家贡茶园,历史上与六大茶山齐名,曾经是古普洱府境内最重要的贡茶基地之一。“板山基地通过了欧盟认证,其余的全部通过有机认证。”


如今再去到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的茶园基地,路面平整,交通顺畅,沿途更有数不胜数的“高密度留养”茶园风景。


什么是“高密度留养”呢?“我们在原来台地的基础上,一亩地有间距的留养八十棵到一百二十棵树,等到长势起来后,再有计划的减少,最后形成大树茶和台地茶混合并生的状况。”


通过这种“高密度留养”,既保证了产量,又保证了质量。再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观光旅游等,形成了茶园基地的“立体化经营”模式。


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8个大型高山初制工厂。土地总面积约45000亩,茶园面积27000多亩,其中大树茶13000多亩,古树茶1000多亩,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生态、有机。

高密度留养种植茶园(中国普洱茶网摄)

多举措并举,打造“零售终端”

关于品牌发展,随着市场发展,消费人群的成熟,普洱茶市场会变得越来越理性,企业将会面临重新“洗牌”,只有转型、升级,才不会被淘汰下去。


“今年以来,公司启动了以企业品牌为主、产品品牌为辅的新品牌旗舰模型,品牌VI系统全面升级,这只是企业转型发展迈出的第一步”。


同时,为提升营销价值链的系统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开始实行经销商利润分享,与股权激励计划,将经销商的事业发展及利益回报,与公司发展壮大及经营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共创与共享的事业共同体”。


随着大型连锁卖场、超市、连锁专卖店、网络店铺等现代营销渠道的发展,商业环境的改变,传统的经销渠道重心会越来越向后移,终端将成为上游厂家竞争的重点,“大批发模式”将改变为“大零售模式”。


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开创“互联网社区商务为核心的营销推广模式”,打造以终端体验店为核心的“消费者社区”——普洱茶家园。由集团统一输出内容,覆盖各个“目标消费者社区”。


怎样实现这种“零售终端”,郑炳基提出要先回答消费者“为什么我的茶那么好?”


“我们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吸收专业人才,培养正规军,再通过这批正规军,运用科学、客观的数据,去告诉消费者,茶树的根为什么深?能吸收哪些矿物质?对人体的功效有哪些?……”

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品牌“普秀”(中国普洱茶网摄)

“企业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如今,经过13年的虔心发展,云南普洱茶集团的年生产能力达7000多吨,单品品类从改制前的40多款增加到目前的200多款,其中“普秀”牌金芽贡品、宫廷普洱茶、玉莲金针系列、三香系列、名山臻品系列、普洱玉芽茶、板山一品(红茶)、板山毫峰(绿茶)等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公司特制的19.9公斤金瓜贡茶,更成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民委等重要部门的珍藏。


或许,这就是时间给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以消费者为本”和“以真为核心”理念的最好的回报。


普洱学院与普洱茶集团联合签约成功

2021年8月16日下午,普洱学院与普洱茶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普洱学院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普洱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成文章及普洱茶集团董事长郑炳基出席并分别致辞。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成文章院长对集团一行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始建于1978年的普洱学院,利用地处云南的优势资源,创建了茶学重点特色专业。

图为:成文章院长介绍学院情况

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学院建有15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4年就已被列为首批省级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图为:普洱学院

如今,与普洱茶集团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产业、行业等需求侧推动作用,搭建更加广泛的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宽度、深度和广度。

同处于“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普洱市宁洱县的云南普洱茶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75年4月的原国营“普洱茶厂”,系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民营企业小巨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公司自营的45000亩六大有机生态茶园基地,是云南为数不多的有机生态茶园,依托具备规模效应的茶叶资源,衍生出来的茶业产业链为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图为:云南普洱茶集团总部

图为:云南普洱茶集团所获荣誉

集团董事长郑炳基感谢学校领导支持和帮助,希望可以与学校携手共进,通过产教融合发挥学院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技术中心、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共同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高原茶产业人才。

图为:校企领导相互交流

随后,成文章校长与郑炳基董事长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此次普洱茶集团与普洱学院的合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精神,推进“绿色经济示范”建设理论到实践的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

双方遵循“需求产生合作、供给创造需求、合作带来共赢、共赢促进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在“为创建一个产教融合新模式,振兴一个高原特色产业链,打响一个驰名中外大品牌”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云南普洱茶集团再次荣登云南民营企业100强!

  2018年9月28日,由云南省企业联合会、云南省企业家协会主办,普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8云南企业100强发布会暨普洱市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普洱举行。云南普洱茶集团自2016年连续三年荣登榜单。

  集团董事长郑炳基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绿色规划,对于如何打造好“茶叶绿色食品牌”这张普洱名片发表了演讲。

  云南普洱茶集团位于普洱市、宁洱县普洱山脚下,前身为1975年4月在原清朝普洱府贡茶厂旧址上成立的国营“普洱茶厂”,拥有自营六大有机茶园基地面积4.5万亩,茶园面积2.7万亩,五个子公司,注册商标“普秀”牌,为“云南名牌产品”“云南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云南普洱茶集团作为当地龙头企业,按照连续三年产业扶持标准,对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德化镇荒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一组一策、一户一法”,“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的精准扶贫措施,促使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

  按照生态有机茶园建设要求,通过对该产业的扶持,在德化镇荒田村实施大茶树生态留养及大茶树移栽,为打造荒田万亩有机大茶树基地打下基础,确保全村需要产业、就业脱贫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按照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节能化要求,投资茶叶初制加工厂一个,为提升原料品质,满足高端产品需求,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老茶园有机化改造和实施大茶树生态留养,不但改变了荒田村由劳动力不足带来的茶园失管现状,而且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从事有机茶种植是一个打持久战的工作,10多年的坚持守望,保护自然为的是“茶之初”。云南普洱茶集团通过科学化的标准管理,遵循自然规律,通过恢复茶园自然植被,建立物种多样性,构建茶树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将茶园回归有机。森林环绕,空气清新甜美,有无数蜘蛛和蝴蝶、鸟儿和昆虫……这就是云南普洱茶集团6大有机茶园。只有打下有机茶的基础,让茶叶变得足够安全,才会有一茶多用的N种可能。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拓宽传统销售,注重终端零售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建设,成绩斐然,实现了快速发展。今后将抓紧历史机遇,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建设宁洱县“一轴三环”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创新驱动,重点落实对人才引进、把握和培训,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17年10月云南普洱茶集团与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北京同仁堂健康茶产业(普洱)有限公司。

  双方建立了新型的战略合作关系,在“独立运行、各有侧重、资源共享、整体发展”原则的共识下,开展茶叶加工产品开发及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创新。

  同仁堂健康药业借助普洱茶市场的发展趋势,紧扣自身营养保健品生产的主业性质,以普洱茶为原料,开发茶叶加工系列产品。

董事长郑炳基陪同北京国资委专家与同仁堂代表考察基地

  未来,云南普洱茶集团将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用好‘普洱’无形资源,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云南普洱茶产业成为千亿产值的大产业”的目标要求,围绕供给侧改革,开展绿色生产推进、产品加工升级、质量安全保障、绿色品牌创建等行动,用工业化理念推动普洱茶高质量发展,打造绿色普洱茶品牌!

找到约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