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张宝三普洱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沉痛悼念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创会会长张宝三先生

  2020年1月19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创会会长张宝三先生逝世,享年81岁,我们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沉痛悼念张宝三先生。


  张宝三先生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民族工作队,长期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民族工作。先后担任过思茅地委书记、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


  张宝三先生在担任云南思茅地委书记期间,积极倡导“三结合一体化”,致力于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云南省委把思茅的经验以省委1993年1号文件下发,在全省推广。他到省里工作以后,仍然一如既往研究、宣传普洱茶文化。2006年4月,在他的成功牵头组织下,云南全省性的普洱茶行业协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宣告成立。


  “普洱一叶盖环宇”是张宝三先生的理想,他希望可以让普洱茶走向世界,使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惠及天下,普洱茶只有走出去,产业才能壮大!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推动全球40个国家与地区成功注册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把普洱茶的推荐会开到国外去!


  张宝三先生一直以来关心云南茶界,为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奔走呼号,竭尽全力,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巨臣在搭建茶产业多层次服务平台的各项工作中,得到张宝三先生的充分关心、支持、鼓励和指导,华巨臣全体员工感恩在怀、铭记在心!我们将继承他的遗志,团结更多的海内外茶业组织、茶企、茶人,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云南好茶走出大山,香飘世界。


六大茶山:缅怀张宝三老会长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原会长,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张宝三于1月19日逝世,享年81岁,我们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沉痛悼念他的逝世。

  张宝三老领导1960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民族工作队,并长期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民族工作。先后担任过思茅地委书记,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他在担任云南思茅地委书记期间积极倡导“三结合一体化”,致力于推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云南省委把思茅的经验以省委1993年1号文件下发,在全省推广。他到省里工作以后,仍然一如既往研究、宣传普洱茶文化。2006年4月,在他的成功牵头组织下,云南全省性的普洱茶行业协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宣告成立。

  他平易近人,作风踏实,关心云南茶界的老茶人,为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奔走呼号,竭尽全力,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六大茶山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得到张宝三老会长的支持与关爱。

(2005年张宝三老先生在六大茶山昆明茶厂为阮殿蓉董事长题字)

(2007年张宝三老先生参加六大茶山凤庆茶厂开业典礼)

(2012年张宝三老先生参加六大茶山成立十周年庆典)

  2019年,在张宝三老先生生病住院期间,六大茶山董事长阮殿蓉女士曾去探望老先生,张宝三老先生依然心系普洱茶,关心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和前景,此情可敬!

  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好领导,好前辈,好朋友。我们永远怀念他。祝他一路走好!

  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努力,团结更多的茶企、茶人,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张宝三老会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云南人为什么做发酵茶(之三)

历史上,云南人都没有消费熟普的习惯,直至今日,消费熟普的也是寥寥无几。不消费也就无研究,即使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体系内,也无人消费。

 

2006年,省委常委张宝三主任介绍我去思茅、版纳走访一些企业,当时的茶产业,思茅是重地,普洱茶出自“普洱府”的江内六版纳,包含了古六大茶山,自然而然,思茅、宁洱一带成为普洱茶最早发力的区域。


当时思茅的“龙生集团”、“普洱茶集团”、“普洱茶厂”都是业内鼎鼎大名,因其历史的渊源之故,至于其余,实在是创制的时间太短,甚至很多茶厂还在觉得“渥堆”是一种神秘工艺的情形。


我去找一个宁洱茶厂老板,老板一杯杯喝浓的发黑的茶汤,而且是新的熟茶,味道实在是难以下咽,企业家自言,我70年代就喝了,喝到现在,你看我身体多好。一干人在旁点头如蒜,我亦然。


其实我心里清楚,喝什么喝呢,70年代、80年代,茶厂没有省公司的福利,尤其是1996年之后,云南茶叶的计划经济管理开始松弛,很多茶厂不仅仅是效益不好,发工资都是用茶叶来抵。说白了,工作没地方安排的,才去茶厂,饭都没得吃,还喝什么发酵茶呢。


发酵茶在没有经济条件作为基础的时代,根本就没有存活的空间,这有关经济,也有关生理。发酵的黑茶、紧茶长期边销主食牛羊肉的区域就是一个明证。80年代初期,铁观音、普洱茶畅销海外,也是因为有了亚洲四小龙这一前提。


1973年之前的普洱茶的原料晒青绿茶与如今的晒青绿茶有所区别,这在以后的文章中交代。1973年之前,七子饼和紧茶的工艺也并不相同。云南人叫七子饼为青饼,港人叫生普,生普与如今的生茶并非一个概念,其实是指茶饼到香港后,港商仓储陈化之后的茶品。刘勤晋教授认为生普、熟普的叫法来源于港商,港商在其他行业亦这样称呼,如生丝、熟丝的说法。









编者注: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写作《普洱茶营销》、《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吴疆说普洱》。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