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在中国上海茶文化节上

找到约377条结果 (用时 0.082 秒)

跨界融合出新意,第27届豫园国际茶文化节开展

始于1995年的上海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至今已经是第27届了。二十多年来,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始终以弘扬茶文化、搭建海内外茶界交流平台的宗旨,不断创新求变,在林林总总的茶文化节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上海每年一度“小而精,专而优”的茶文化展示盛会。2023年4月4日至4月28日,第27届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暨首届湖心亭论坛,将在上海豫园商城内举办。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担任指导单位,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与豫园文化商业集团联合主办,湖心亭茶楼、东家APP、华宝楼等承办。

4月4日当天,豫园商城的海上梨园内,以中国茶入选联合国非遗为背景,与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行业内领军人物——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士康;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岳飞;著名茶文化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关剑平等一道,围绕“茶和健康”“茶和快乐”“茶和智造”“茶和富足”四个方面,以“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三茶统筹发展为核心,探讨中国茶的未来发展之路。希望以豫园湖心亭茶楼为代表的老字号茶企,能够以此为契机,在保护、发扬和发展创新中国茶非遗的道路上,做出更多贡献。

△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士康

张士康通过对产业的研判,以茶和健康、茶和酒的结合,对中国茶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张院长指出,中国茶需要引入“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把茶资源开发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日用化工品等领域。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岳飞

王岳飞通过分析中国茶产业现状、中国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出科技创新如何促进中国茶产业发展。从育种创新,再到茶叶深加工、茶叶功能产品的开发,王岳飞教授认为,在非遗技艺与科技创新的平衡中,从饮茶喝茶回归到吃茶用茶,可能是中国茶未来发展的方向。

△著名茶文化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关剑平

关剑平则通过一则故事,讲述了唐宋之间茶道审美的变革,从陆羽所开创的道德审美,回归生活审美。关教授强调指出:“一千多年来,中国的茶文化其实一直在变化、发展,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加工技术还是饮用方法,都从复杂变为简单。”

当天下午,此次圆桌论坛,新老茶人们围绕茶空间、茶零售、茶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同对话,重点分析了茶零售的市场细分、消费模式;分享了茶与食、茶与器的创新融合;以过去的湖心亭为例,就茶空间的经营模式展开了讨论。

对话嘉宾:

前辈茶人:原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常务总经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监事长黄政;中国茶宴第一人、秋萍茶宴创始人、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刘秋萍;湖心亭茶楼老一代经理刘钟瑞;

新生代茶人:ONCHA开始喝茶联合创始人李强波;茶密品牌创始人、中国茶产业数字化倡导者王岚Nicole;豫园湖心亭茶楼新一代总经理、豫园文商茶赛道总经理王毅文。

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

手工茶

公益拍卖会

4月正值西湖龙井春茶上新之际,活动当天,湖心亭茶楼与东家AP旗下的东家拍卖行一起举办“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手工茶公益拍卖会”专场。东家APP是中国领先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平台目前拥有代表性守艺人1万+,匠人产品涵盖茶叶、茶器、首饰、文玩、家居、食味、服饰7大类目。2020年东家获得浙江省文物局颁发的文物拍卖许可证,成立自营的“東家拍卖行”,成为艺术品线上拍卖引领者。现场由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提供当季春茶拍品,展示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道地好茶,分享茶与东方生活美学系列艺术品。

与此同时,本次茶文化节还将开启为期一个月的茶文化体验活动,包括:“九曲流觞”——流动的茶席,为来豫园的游客们献上一杯好茶;“百人百席”——茶艺素人快闪活动,在豫园各处,用茶演绎东方生活美学的韵味;“全民斗茶”——启发全民饮茶的互动体验,让消费者与茶艺师共泡一款茶,深入理解茶艺与茶道文化;“湖心亭专场茶会”——以明代茶会为主题,沉浸式体验古人风雅和茶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专场公益茶会”——与爱心基金会联合,关爱残障儿童,用一杯茶,疗愈人心。

△茶与酒的碰撞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五届理事会五次会议报告

满怀诚信当茶人  别具匠心演好茶

为满足人民美好茶生活的需要作出新贡献

——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五届理事会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周 国 富

(2018年11月19日)

 

各位理事、各位茶人:

今天上午,在株洲市和茶陵县的大力支持下,在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按照惯例,研讨会期间召开理事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协商有关事项,形成思想共识,明确努力方向。

大家知道,中国茶和茶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迭起兴衰,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国运兴则茶运兴。当今中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国力提升,使茶和茶文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爱茶、懂茶、诠茶、创茶,巧妙运用茶文化治国理政、协和万邦。在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厦门峰会和重大国事活动中,他邀请各国元首、贵宾品茶论道,茶礼宾客,使中国茶和茶文化展现出无穷魅力;他为首届中国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发来贺信,对茶和茶文化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新时代茶和茶文化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为广大茶人茶企诚信事茶、匠心演茶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和无限潜力。

面临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形势任务,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牢记以茶惠民、茶和社会、茶和天下的办会宗旨,不忘初心,勇于开拓,在全体理事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做好弘扬茶文化、促进茶产业这篇大文章,各项工作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一、着力传承创新,茶文化研究不断深入

深入开展茶文化研究引领工作是本会的根本属性和兴会之基。我们始终遵循“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做好顶层设计,在创新性、系统性、时代性、促进性上下功夫,努力把茶文化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研究成果不断得到升华和推进。“清、敬、和、美”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是我们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得到茶界广泛认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我们又把这一核心理念扩展到“清、敬、和、美、乐”,因为快乐、欢乐、得乐、心乐是茶道的本源,从而使“清为本、敬为上、和为核、美为韵、乐为魂”的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内涵更加丰富、魅力更加彰显。融“喝茶、饮(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为一体的“六茶共舞、三产交融”发展理念也是我们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得到了茶区各级党政和广大茶人茶企的广泛共识和积极响应,并且不断深化认识和实践推进。我们主办的首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以“树立六茶共舞新理念、推进中国绿茶新发展”为主题,组织专家学者和茶业经营者开展深入研讨,还表彰了一批“六茶共舞”示范茶企业,进一步丰富了内涵,扩大了共识,促进了实践发展。浙江省把实施“六茶共舞、三产交融”、打造千亿茶产业链作为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出具体部署;四川省乐山市把“六茶共舞”理念作为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茶旅一体化;四川省宜宾市打出“长江首城、六茶共舞,让世界都知道宜宾好茶”的宣传名片。各地许多茶企业更是把“六茶共舞、三产交融”作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涌现出一大批茶肴、茶食品、茶用品、茶家乐、茶庄园、茶体验、茶健康、茶休闲、茶小镇、茶影视、茶歌舞、茶书刊等新业态、新品类、新空间、新天地,丰富了内涵,提升了效益。

二是茶文化专题研究不断深化。在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会与上虞市共同举办了吴觉农茶学思想专题研讨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吴觉农茶学思想和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丰富了吴觉农茶学思想内涵。为推进中国茶瓷丝文化走进“一带一路”,我会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中国茶瓷丝文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取得了丰富成果。为进一步弘扬禅茶文化和茶道精神,我会与长兴寿圣寺和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了皎然禅茶文化和茶道哲学专题研讨会,进一步丰富了禅茶文化和茶道精神的深刻内涵。我会还与宁波市茶文化促进会共同举办“明州茶论”论坛,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先后就“影响中国茶文化史之宁波茶事”、“新时代茶文化传承与创新”茶文化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是涌现出一批茶文化研究精品力作。我们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出版社通力合作,每年共同主编出版《中国茶业年鉴》,收录开展茶文化专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我国茶叶生产与加工、茶叶贸易与消费、茶业品牌建设、茶叶科研与教育、茶叶质量与标准、茶业法规文献等资料和成就,该书具有全面性、权威性、史料性的鲜明特点,成为茶界的工具书。为推进中国茶和茶文化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创新“六茶共舞、三产交融”实践发展,我们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撰了100万字的《世界茶文化大全》和12万字的《中国食茶概述》两本书,已提交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第十五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茶祖流芳,茶惠天下---茶与美好生活”主题征文启事发布后,国内外学者和茶人踊跃投稿,共收到论文210余篇,其中有56篇优秀论文编入《茶惠天下》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会不少理事和学术委员会成员著书立说,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如本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同志撰写了《茶文化的知与行》一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列为重点图书出版发行;本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国坤教授虽然已是80多岁高龄,除了认真编撰《世界茶文化大全》一书外,还主编完成了100万字的《中国茶文化学》一书;本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余悦同志先后撰写出版了《民俗研究的多重文化审视》《茶宴与茶点》等专著;本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舒曼同志撰写出版了120万字的《舒曼茶文化集》专著;本会常务理事林治同志撰写出版了《茶韵心香》《中国道茶三百问》等专著;本会理事、学术与宣传部副部长鲍志成同志撰写出版了《径山茶宴》专著,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等等。

二、着力平台打造,茶事活动成效不断彰显

茶事活动是弘扬茶文化促进茶产业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我们从有利于茶文化传承弘扬、有利于茶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茶企茶农增效增收、有利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需要的大局出发,认真开展各类茶事活动,用心打造兴文强茶大平台,努力促进茶文化和茶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茶事活动空前活跃且富有创意。过去茶事活动主要集中在春茶季节,现在一年四季茶和茶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创意迭起,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据统计,2016年到今年10月,我会主办、协办和支持的各类茶事活动达420余批次,其中重要茶事活动达100余次。主要有: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中国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国际茶业大会、中华茶奥会、贵州(湄潭)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贵州(铜仁)国际抹茶文化节、贵州中国(普安)优质红茶高峰论坛、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河南(信阳)茶文化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云南(中国)普洱茶文化节、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湖南桃源世界茶文化节、福建武夷山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杭州茶文化博览会、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松阳)茶商大会、中国(新昌)茶叶大会、浙江普陀佛茶文化节、中原茶文化节等。这些重要茶事活动,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内外茶界广泛关注,成为中国茶事会展业的知名品牌。如今年中国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期间,我会主办的以“茶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来自国内外的茶界专家学者、管理和从业人员汇聚一堂,就如何促进茶文化茶产业健康发展,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的多元需要开展深入研讨,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成为茶事活动中的一张金名片。

二是茶事活动效果不断显现。为确保重要茶事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既挂名出征,又献计出力,全程参与,积极协同,特别是会领导出席站台,致辞演讲,给当地政府以支持,给广大茶人以鼓舞,致力彰显茶事活动的国际性、高端性、学术性、务实性特点,真正办出新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如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我会与当地政府协同确定“文化引领、茶旅融合、助推产业、共享共赢”的办会理念和“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办会特色,搭建茶之道、茶之品、茶之旅、茶之俗四大平台,国内外参展企业达500多家,投资交易签约金额达120多亿元,有力促进了茶旅融合发展,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又如我会参与举办的贵州(湄潭)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和贵州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突出“多彩贵州·最美茶乡”和“荟茶·汇人·惠天下”的主题,效果逐年显现,影响逐年扩大。在首届中国国际(杭州)茶叶博览会上,都匀毛尖被授予“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湄潭翠芽被授予“中国茶叶区域优秀品牌”称号,在打响黔茶品牌、促进黔茶出山上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是茶事活动内容迈向跨界拓展。为推动中国茶和茶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服务茶人,我会与浙江省委统战部共同举办“2017世界浙商大会茶文化高峰论坛”,聘请11名海外浙商为中华茶文化推广大使,让中国茶香飘世界。为发掘“茶药同源”的深厚文化资源,我会以“健康生活、茶医兼养”为主题,举办了茶•中医药与健康(杭州)论坛、茶与眼健康(国际)论坛,茶学和医学专家精彩演讲、深入探讨,使论坛现场座无虚席。为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茶和茶文化事业,我会还举办新生代茶人发展论坛、高职院校学生茶艺竞赛等活动,给茶和茶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新希望。我会在茶事活动中积极融入弘扬茶文化和宣传先进典型新内容,本着公益性、服务性、权威性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兴文强茶贡献奖”“六茶共舞示范单位”“文化茶馆”“匠心茶人”“当代中华制茶大工匠”等推荐表彰活动。

三、着力载体创新,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水平不断提升

宣传普及茶文化,营造社会广泛共识,始终是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我会注重以茶和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为载体,致力开展茶文化宣传普及工作,提升茶和茶文化社会影响力。

一是建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媒体中心。我会与世界媒体500强的浙报集团加强合作,茶媒体中心使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工作融入新媒体时代。茶媒体中心以我会公开发行的《茶博览》杂志为主阵地,融合“茶和天下”网站、“茶语清心”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以及浙江日报新闻客户端、浙江手机报等载体,形成了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多形式呈现、多端口发布的融媒体矩阵,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普及茶和茶文化。按照可看、可品、可藏的要求,《茶博览》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杂志刊登的内容整合在茶媒体矩阵平台各端口发布,网络读者量显著增加。在重要茶事活动中,茶媒体中心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对茶事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并分发到人民日报客户端、凤凰网、腾讯网、今日头条、东方网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同步直播,极大地拓展了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坚持将青少年学生作为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工作的重点。我会每年召开学校茶和茶文化与健康联盟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交流互鉴,联盟成员由成立时的17所大、中、小学,扩大到目前35所,有力促进了茶和茶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弘扬,营造了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有力助推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了学校的立德育人功能。会领导还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开展茶和茶文化教育普及的情况,观看师学生茶艺展示,向师生宣讲茶文化知识。同时积极开展以“茶与修身、茶与健康”为主题的大中小学生茶和茶文化征文活动和中小学师生茶和茶文化书法大展,征集到茶之自然、茶之雅趣、茶之人情等多角度的征文作品2700余篇、书法作品2000多幅。我会还参与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茶业教学资料库”建设,获得教育部立项批准,成为全国高校首个茶文化和茶产业宣传普及与咨询服务平台。

三是致力拓展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途径。会领导力求当好宣传普及带头人,深入涉茶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宣传普及茶和茶文化知识。我会会同有关部门认真举办茶和茶文化知识专题讲座,在国民消费教育大讲堂设立“茶为国饮、健康消费”展示平台,常年向社会开放。还为回国学习考察的40多名华侨厨师和10多名江西革命老区餐饮人员进行茶和茶文化知识以及茶食茶点制作培训,为500多名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员工进行茶艺培训,同时还专题举办了西湖龙井茶、潮州工夫茶、陕西泾阳大唐茯茶、杭州九曲红梅等名茶识别和品饮的知识讲座,深受欢迎。为推进茶和茶文化进家庭活动,我会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首届“海曙杯”中国家庭茶艺大赛,来自28个省市区的35支团队上演了唯美、生动的茶艺秀,展现了新时代家庭的精神风貌。我会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录制了《茶文化基础知识》《科学饮茶》《茶与健康》三个视频讲座课件,网上观看点击率达200多万人次,浙江省委组织部还把三个课件作为党政干部网络学习的重要内容。天宫二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太空饮用中国茶,这是人类茶文明传播到地球外太空的里程碑,我会发了致敬电,在茶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中国茶学家张天福先生108岁茶寿、本会创会会长王家扬先生百岁寿诞时,会领导登门祝寿,恭贺他们为中国茶和茶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

四、着力发挥优势,资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我会坚持把服务政府、服务茶企、服务茶人作为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做好资政服务和建言献策工作。

 一是用心促进茶企健康发展。我会定期组织茶企联谊会成员开展工作交流和考察学习活动,专题研讨茶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等问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茶企要健康发展,就要顺应时代在打造茶品牌、丰富新业态,做精茶产品、做强茶产业上下功夫,当好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新时代茶人,为推进茶企诚信经营、匠心演茶、服务茶人,我会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放心茶店征集”活动,为34个茶店颁发“消费者放心茶门店”牌匾,获得社会广泛认可。

二是致力推动茶馆业创新经营。我会每年两次召开全国茶馆(中国茶馆联盟)经理年会和交流研讨活动,来自25个省市区100余家茶馆负责人汇聚一起,交流经营体会,研讨创新路径,加强联谊,增进共识,努力促进我国茶馆业的健康发展。新时代的茶馆业已不再是单一经营茶的传统行业,而是集“六茶共舞、三产交融”于一身、融旅游休闲和养心健身于一体的新型业态,真正成为城镇的客厅、乡愁的记忆、文化的舞台、休闲的港湾、养生的福地和茶人的家园。

三是认真建言献策。结合各地茶事活动,由会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先后赴贵州、福建、广东、四川、湖南、湖北、云南、河南、山东、江西、辽宁、浙江等重点茶区进行考察调研,进茶企,走茶园,访茶农,问茶馆,深入了解茶文化、茶科技和茶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听取当地党政领导和茶人的意见建议,并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我会致力推进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文化的健康发展融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中,提高认识,务实其中,科学发展,富民惠民。我会还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先后向浙江省委、省政府,贵州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湖北省委、省政府报送了调研报告,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采纳。为破解大国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大课题,探索中国特色县域茶业经济发展路径,我会组成三个专题调研组,分别由会领导带队,深入到福建安溪县、浙江安吉县、湖南安化县进行考察调研,提炼总结“三安”经验,调研成果将在适当时候发布并进行宣传推介。

四是积极向决策高层资政建言。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我会报送了关于推进茶与茶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见建议,得到农业农村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按照新华社要求,我会组织本会专家撰写了关于繁荣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对策建议,被新华社编辑成《以供给侧改革破解中国茶“大而不强”困局》和《以茶为用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华文化新名片》两篇文章,分别刊登在《新华社经济分析报告》第1134期和第1135期上,报送党和国家领导决策参考。

五、着力扩大影响,联谊交往工作积极拓展

为扩大我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我会积极拓展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联谊交往,成效显著。

一是对外交往出现新面貌。我会积极参与文化部、浙江省在日本、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的文化交流活动,选派4名工作人员分赴三个国家宣传展示中国茶艺的深邃魅力,受到国外观众好评。为推进中国茶和茶文化融入一带一路,我会与浙江大学、北京古往今来公司共同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了以“一个世界一杯茶”为主题的中国茶大型公益推广活动,精心选拔20名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在活动现场表演了中国元素的茶艺节目,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我会在杭州举办了中韩茶文化书画作品展和韩国申玄哲茶瓷作品展,促进了中韩茶文化交流。应美国硅谷有关机构的邀请,委派专人赴美国硅谷向中国茶爱好者宣传展示中国茶和茶文化。应日本中国茶指导事务局邀请,派出2名工作人员赴日本东京参加“第十三届爱护地球中国茶交流会”,并在交流会上举办了两场中国茶分享茶会,向日本茶人作中国茶沏泡演示和中国茶文化知识讲解。我会支持并派员参与澳大利亚茶人举办的茶文化研讨会,共同探讨中澳茶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和文明互鉴。我会还积极支持国家汉办设在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的“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国际茶文化普及传播贡献力量。我会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茶人访问英国,在马克思墓前举行“你好,请喝中国茶”的奉茶活动,引起良好反响。两年来,我会还接待了来访的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外茶人朋友38批次、290人次。对外交流工作的日趋活跃,使我会的国际性属性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二是与茶区党政部门和涉茶机构的联系沟通出现新气象。我会主动加强与茶区党政部门领导的沟通联系,先后与湖北、湖南、贵州、浙江等8个产茶县政府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以优质服务赢得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我会认真做好“兴文强茶”联盟秘书处工作,加强与在杭国字号涉茶机构的沟通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开展重要茶事活动。我会还加强与各地茶文化研究(促进)会等社团组织的联系沟通,每年召开会长联谊会,交流工作,探讨问题,着力营造推进茶和茶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氛围。

三是与会员、理事和茶人联络联谊有了新载体。我会在本部精心打造了环境优雅的茶文化体验中心,使广大会员、理事和茶人朋友有了品茗交流的新平台;同时我会注重运用微信朋友圈、QQ交友群等交流新平台,建立与会员理事和茶人茶企的联系网络,加强沟通联系,提供咨询服务,使研究会真正成为广大会员理事和茶人朋友的“家”。

六、着力固本强基,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个社团组织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重在提升办事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我会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强化思想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优化人员结构、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办事机构新形象。

一是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不断增强。我会办事机构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中央关于加强社团组织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社团党建工作,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受聘担任本会办事机构驻会领导和各部室负责人的党政机关退休领导干部,重在转变角色,不图虚名、甘作奉献,既当组织者又当办事员,以“爱心、热心、用心、责任心”认真做好工作。办事机构的年轻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好学上进,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二是办会办事不断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定期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研究决定重要事项;认真完成主管部门、注册登记部门有关报表和年审工作。

三是工作作风不断改进。以热情的态度加强与会员、理事和茶人茶企的沟通联系,按照自愿申请、工作需要、规范进会的原则,认真做好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壮大了本会的组织基础。结合参加各地茶事活动,主动走访看望理事和会员,通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力所能及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各位理事、各位茶人,开封理事会以来,我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新进展、新进步,但对照党和国家对社会组织的新精神、新要求,观照新时代茶文化茶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和茶界的新期盼,工作中还有不少差距,特别在有效发挥组织功能作用、增强茶文化引领促进能力、提升事茶工作水平等方面还要作出艰苦的探索和努力。

当前,中国虽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茶业强国,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辉煌依然任重道远,广大理事、会员和茶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后,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勇于创新,开放进取,诚信事茶,匠心演茶,大力推进茶和茶文化全方位、立体式、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弘扬茶文化、创新茶科技、振兴茶产业这篇大文章做极致做精彩,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需要作出新贡献。为此,我提三点建议,与大家共商。

一是要大力弘扬新时代茶人精神,勇于担当励志前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就会意乱志短、人生消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理事和会员及广大茶人要大力弘扬“自信、诚信、匠心、创新”的新时代茶人精神,承传统,合时代,创新创造,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茶产业发展路径。我们坚定茶文化自信,充分认识中国茶的独特生命力、创造力和发展力就在于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茶文化,中国茶区别于世界别国茶的最大优势在于坚定坚守的茶文化定力、创新创造的茶文化活力。要始终高举中华茶文化这面旗帜,引领茶产业惠民富民健康发展、引领中国茶走进一带一路,香飘世界,茶和天下。我们坚守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理念,讲精行俭德,承一诺千金,严格自律,戒欺不二,用茶人美好的心灵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诚待天下客,誉从信中来,以己之美成人之美,互利互惠美美与共。我们坚守匠心文化,就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用心事茶,慧心创茶。无论从茶园到茶杯,无论是高端茶还是大众茶,都要坚持品牌第一、标准第一、质量第一、消费者第一的理念,讲究品质,做出特色,彰显匠心之作、品位之魂。我们弘扬创新文化,崇尚变革,创新创造,以坚强的毅力、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切实破解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需要与茶和茶文化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开辟新思路、创造新动能,搭建新平台,丰富新业态,使中国茶和茶文化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品质发展之路、效益发展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要大力提高茶文化研究促进水平,切实增强茶文化引领能力。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引领提升的实践性和雅俗共赏的普遍性,它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医学、生态、艺术等为一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也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茶文化,研究创新茶文化,是广大理事、会员及广大茶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切实提升茶文化科学研究的高度,跳出就文化论文化、就传统论传统的偏向,自觉把茶文化研究融入到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之中,融入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中,融入到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举措之中,始终与国家大局、社会发展、茶业振兴、人民期盼同向、同行。通过研究茶和茶文化发展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使中华茶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提供有力支撑。要致力强化茶文化研究的深度,追本溯源,务实求真,运用唯物史观,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承传统,合时代,把深藏于古籍文献之中、呈现于遗迹遗物之上、散佚于民族民俗之间的丰富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按照传承创新、推陈出新、古今相融、服务当下的原则,善于吸取前人的智慧光芒,科学地运用当代文化因子,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使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绚丽光彩。要继续深化“清、敬、和、美、乐”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研究,不断赋予时代发展的新内涵。要不断拓展茶和茶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既要研究国内茶文化,也要研究世界茶文化;既要深入研究茶文化,也要融会贯通,与廉政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健康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茶馆文化等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文化进行融合研究,彰显特性与共性,增强现实针对性。要把茶文化研究与宣传普及结合起来,大力倡导“茶为国饮、健康消费”,大力弘扬“清、敬、和、美、乐”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大力开展茶和茶文化“五进”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茶文化氛围。

三是要着力推进“六茶共舞、三产交融”,努力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茶产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广大理事、会员和茶人一定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健全质量文化研究和实践,努力推动茶文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六茶共舞、三产交融、跨界拓展、全价利用”新业态、新发展,是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茶产业的重要举措,中国茶人一定要坚持理念先行、文化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企业主体、品牌带动、市场主导的融合机制,各方联动,形成合力,培育新业态,创新大品牌,发展大茶业,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茶文化繁荣发展,以茶的优质产品、绿色产品、健康产品、功能产品、多元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茶生活需要,让茶和茶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方寸溢茶香,那些世界上最美好的茶,藏在邮票里



木心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叫做《从前慢》。

“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当今时代,一切皆快,但小仙依旧向往那些从容、柔软、细腻的旧时光。

那时,表达思念的方式质朴又真诚:一封娟秀的手写信笺,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就能将我们的情意带到亲爱的人身边。


如今,微信和邮件取代了信笺,邮票的使命也被削弱,但邮票附带的文化价值,却是从未改变过的。

而茶邮票,更是邮票家族中一种雅致的存在,用一方纸片,容纳下茶的万千风华。


一枚小小的茶邮票,将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包含在方寸之中。

看一枚茶邮票,就是看茶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就是在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



01

中国的茶邮票

信封上的千年大茶树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以茶为主题的邮票自然有很多。


1997年4月8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套以茶为主题的特种邮票。

全套4枚,编号为1997-5,内容分别为茶树、茶圣、茶器、茶会,着重表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第一枚是千年大茶树。

是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的一棵高11.8米、树围9米的千年大茶树,是“茶树原产于中国”的重要证明。


 

第二枚“茶圣”。

图案是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的陆羽铜像。

邮票上的陆羽,纶巾长衫,脚踩麻鞋,手执《茶经》,左手托茶碗,神情专注而执著。



第三枚“茶器”。

图案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皇家鎏金银茶碾,从中可窥见唐代宫廷茶道的庄严、细腻和华美。



第四枚“茶会”。

茶会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常见形式。

这枚邮票的图案,出自明代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描绘了画家与朋友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边煮茶品茗、赋诗唱和的情形,表现了古代文人追求清静、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



1996年,中国澳门发行了一套小型张邮票《中国传统茶楼》。

将茶楼内的特色饮食和茶客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萧,展现了昔日港澳等地的茶楼风光。


该套邮票展示了澳门老茶楼“醉茶轩”里,茶客们喝茶(龙井)、饮茶(寿眉)、叹茶(红茶)和泡茶(普洱)的茶味生活,主题鲜明,寓意深远。



2001年,中国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四枚的“香港茗艺”邮票。

介绍了香港流行的饮茶文化,展示的图案分别为冲泡功夫茶、调港式奶茶、港式饮茶特色和茗艺之乐。


除此之外,这套“香港茗艺”邮票还采用了特殊的印刷技艺,邮票能够散发出茉莉花茶的芬芳,是世界首枚带香味儿的邮票。




02

日本的茶邮票

静冈八十八夜



1990年,日本静冈发行了一枚茶邮票,名为“八十八夜·静冈县”,图案是绿色的茶田,富士山和采茶女。



八十八夜,是指每年从立春以后的88天,立夏前夕春夏交替的节点。


这个节气开始,气候逐渐趋于平稳。这之后的两三周内,是采摘茶叶的好时节。

在日本,八十八夜这个时节,就是全年茶叶生长最丰沛、最适合采摘的基准时间。


1991年,日本平成三年,为了纪念茶道传入日本800周年和将茶从中国带到日本的荣西禅师,日本政府特别发行了一枚茶邮票,图案是日本抹茶茶具与盛开的茶花。



荣西禅师,日本佛教临济宗初祖,日本茶道初祖,宋朝时曾东渡中国,学习佛法。

在第二次入宋四年零四个月后,于1191年回国,并带回茶种,从此开启了日本的种茶历史。


1211年,荣西禅师写成了《吃茶养生记》一书。被后人尊称为日本“茶道初祖”。


1997年,日本静冈再次发行采茶主题的邮票,名为“采摘茶·静冈县”,展示静冈茶农采茶景象。



静冈,是日本的产茶大县,自古就以种茶为主要经济来源。

直到今天,日本全国依然有80%的茶叶产自静冈。



03

斯里兰卡茶邮票

戴纱巾的采茶女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

在亚洲,斯里兰卡和中国一样,为世界四大产茶大国之一,茶叶,是斯里兰卡的重要经济支柱。


1967年,为了纪念茶叶进入斯里兰卡100周年,政府发行了以茶为主题的纪念邮票。



除此之外,斯里兰卡还发行过采茶主题邮票。

邮票上,斯里兰卡妇女身着传统服饰在茶田采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04

美国的茶邮票

波士顿倾茶事件



欧美大国中,美国与茶的渊源也是够深的,茶叶甚至直接推动了美国这个国家的建立和诞生。

因此,在美国人眼里,茶叶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73年,为纪念“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200周年,美国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展示了北美人民抗击英国殖民暴政的历史进程。


►备注: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发生在1773年12月16日的政治示威,因北美被殖民者不满英国的统治,当地居民塞缪尔·亚当斯率领60名自由之子化妆成印第安人潜入商船,把船上价值约1.5万英镑的342箱(约为18,000磅)茶叶全部倒入大海,来对抗英国国会,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4月19日,北美独立战争在列克星敦打响了第一枪。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后来,美国在已经废弃的茶叶码头上专门立了一块碑,用来纪念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05

俄罗斯茶邮票

家家都有的大茶炊



在俄罗斯,第一枚茶邮票的发行,要追溯到1951年。

那一年,俄罗斯首次发行茶主题邮票,内容是茶园中,几位采茶姑娘背着背篓采茶。



1989年,俄罗斯再次发行采茶主题邮票。

邮票图案为格鲁吉亚画家绘画,几位传统俄罗斯女性身穿长裙,在茶园中穿梭。



同年,俄罗斯还发行了一套以不同历史时期的茶炊为主题的邮票。


茶炊,是带有俄罗斯特色的饮茶工具。

1638年,茶从西伯利亚传进俄罗斯,就逐渐成为俄罗斯人民日常生活的饮品。

这套邮票的主题,就是俄罗斯人民饮茶使用的工具——茶炊。



茶炊,即茶汤壶。

在封建时代的俄罗斯,不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茶炊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饮茶器具,俄国人赞美茶炊为“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Самовар(无茶炊则不算饮茶)”以表示对茶炊和茶文化的尊崇和喜爱。


在一般的俄国人家中,通常要备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使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招待宾客的时候才启用。

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有的人家还专门辟出一间"茶室"来收藏茶炊。


茶炊通常为铜制。

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每次使用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06

其他国家、地区的茶邮票



文达(非洲南部国家)关于红茶生产的邮票☟



印度妇女身着传统服饰采茶的邮票☟



1992年,罗马尼亚发行主题为“雕花茶具”的邮票☟



1839年,匈牙利发行的“茶壶与茶杯”主题邮票☟



泰国发行的“功夫茶具”邮票☟



1996年,坦桑尼亚发行的小型张邮票,纪念“96中国上海茶文化节”☟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漂泊并扎根于世界各地的的茶叶邮票,记录了各个国家的历史与茶故事。


那一枚枚邮票之上,是大千世界不同的风景。

文化、历史、典故……贴着邮票盖着邮戳的信笺到达的那一刻,收信的人,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找到约374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