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在茶道里要喝一杯茶怎么说

找到约127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俗人说茶

(《吃茶去》杂志)说起茶,中国人最不陌生了。因为茶的发源地就在中国,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在中国,从古至今,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雅士还是俗人,几乎都有喝茶的经历。

我是一介俗人,也喜欢喝点茶,但日常生活中却并未养成长期喝茶的习惯,对于喝茶也从不讲究,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也不多。但对于茶,我却有自己的话要说。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中国茶的品种很多,喜欢喝茶的也人很多,但是各茶入各眼,每个人对茶的品种和喜好程度也不同,对茶的感受也就各异了。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茶的典籍、文献及著述也是汗牛充栋,无以计数。

与粮食一样,茶来自于一种植物,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天地之间的精华。但茶与粮食却有大不同。粮食供人一日的三餐,可以裹腹,可以延续生命。茶对于人来说,似乎可有可无,不喝茶人照样能活下去,但光喝茶不吃粮食那是万万不行的。话虽如此,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吃了粮食,人的肚子不饿,心里不慌,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有了茶,人的生活才多了一分悠闲和优雅;喝了茶,人体也多了一些健康。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鲞铺》中说:“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代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写道:“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中国,不管家穷家富,家家都有人在喝茶,而且都以茶来招待客人。你不管去谁家里,坐下来之后,主人就先给你沏上一杯茶喝上,然后才开始说事。这是中国的人情风俗,几千年来皆是如此。有些人,不但在自家里喝茶,在别人家里喝茶,而且会邀上朋友专门去茶楼里喝茶,甚至还把茶叶作为礼品送人。由此可见,喝茶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喝什么茶叶?用什么泡茶?用什么盛茶?如何煮茶?如何沏茶?如何喝茶?这些在中国讲究甚多,人们称之为“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国,但被日本人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的古人喝茶是特别讲究的,但到了当代,除了一些所谓的名流、雅士之外,一般人似乎对喝茶并不怎么讲究了。富人、名士有他们的喝法,穷人、俗客有他们的喝法。富人、名士喜欢喝的是名贵的茶;穷人、俗客就喝普通的茶。富人、名士用山泉水泡茶,穷人、俗客就用井水、自来水泡茶。富人、名士用名贵的玉器、瓷器杯子喝茶;穷人、俗客用粗瓷碗、玻璃杯、搪瓷缸甚至一次性纸杯喝茶。富人、名士慢条斯理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穷人、俗客就大口大口地饮。不管怎么喝,大家喝到嘴里的都是茶,其它无关紧要。

“杯中乾坤大,茶里日月长。”茶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物什,但内涵却是很深远的。喝茶的人很多,但大家对于茶的品味、感受、理解、认识却是大不一样的。有些人喝茶,喝的是品位、情趣、意境、文化或者更多的东西;有些人喝茶喝的只是茶的味道,有些人喝茶喝的是它的保健功效,更多人的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解渴的饮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有一段嬉笑贾宝玉喝茶的言论:“一杯是品茶,二杯就成了解渴的蠢猪了,三杯可就是饮牛、饮骡子了”。我认为,妙玉的调侃之语虽然不无道理,但不能就说怎么喝茶就高雅,怎么喝茶就低俗或者愚蠢。因为,茶本来就是一种解渴的东西,所谓的其它东西是后人附加上去的,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在我这三十多年的生活中,也有过一些喝茶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家乡在关中的西府。我们那里从不产茶,但是乡民却一直有着喝茶的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喝茶,但以老汉居多。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那里的老汉喝的最多的是那种形状类似小窝窝头的圆坨坨茶,对于品牌和品种似乎没什么讲究。老汉们常把圆坨坨茶掰上一小块放在搪瓷缸里,然后倒上开水,放在火炉上熬,等水沸腾之后,茶液颜色变成黑青色之后才算是熬好了。然后,他们把熬好的茶水倒在另外一个搪瓷缸里喝,喝完了再继续熬。谁家要过红白喜事时,大门口席棚下的礼桌旁总有人专门在熬茶,供那些前来看秦腔戏的老汉们喝。我小时候曾经几次喝过那种熬过的茶,口味酽浓苦涩,简直难以下咽,但是过一会之后嘴里会泛出一丝丝甜味儿。常喝熬茶的老人,大都牙齿黑黄,样子很是难看。我当时想不通,熬茶这么难喝,为什么老汉们还这么爱喝?有些老汉就告诉我:熬的茶喝着劲大,提神解乏。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想这是庄稼人的苦中作乐,他们习惯了苦,能从苦中品出甜来吧。

我父亲是一个爱喝茶的人,不过他一般喝的是泡茶,泡的大多是茉莉花茶。泡茶的味道有一丝淡淡的清香和甜味。我上小学到初中的那几年,几乎每天跟着父亲喝茶。刚开始,父亲不让我喝,说是碎娃喝茶不好,喝多了晚上会睡不着觉。父亲喝茶的时候,我会给茶杯盖里倒一点抿上几口,慢慢也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父亲的茶基本上都是我给泡的,父亲见我勤快,也喜欢喝茶,慢慢也就不再说我了。后来,我给他泡茶的时候,也会顺便给自己也泡上一杯。父亲就常说我小小年纪竟成了一个“水烟客”(西府方言,意思是说能爱喝茶抽烟)。实际上,那时我只爱喝茶,不会抽烟,更不敢在大人面前抽烟。直到我上了高中之后,开始长期在学校寄宿,慢慢地和父亲相处得少了,也就再很少喝茶了。

参加工作后,我一个人很少有闲情逸致去喝茶、品茶,也几乎没有买过茶叶。七八年前,曾有人送过我一套茶具,我就打开看过一次,然后放在房子的角落里再没动过,红木外盒上已然落满了一层灰尘。有几次喝茶,是和同事、朋友去的茶楼,当然喝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聊天说事,图得是一个环境的幽雅清净罢了。尽管在茶楼里我喝过不少名茶,什么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云南普洱等等,但是说实话,对于我这样一个俗人来说,好像喝什么茶都似乎没有多大区别。关于茶的品种、分类、口味及制作工艺等,我也一直没有好好研究过,也很少和别人去谈茶。在我看来,只要是茶,都是好的,不在于喝什么茶,也不在于怎么喝。去茶楼喝茶,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应酬,算是附庸风雅吧。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的初春去长安县一个朋友家里喝茶。去朋友家喝茶之前的半个月,有一次我与一个同事喝冰啤喝出了点胃病,吃了几大把的胃药都未见效。到朋友家里后,人家给我倒了一杯绿茶,我们边喝边聊。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茶喝得越多,我的胃部就越是胀痛。我终于坐不住了,就问朋友家里有没有胃药。他说没有,又问我怎么回事。我就说明了原由。他笑了笑说,不着急,我给你换一壶红茶喝喝看。我忍着胃痛说,再喝茶我估计就该躺医院了。他说,看来你不懂茶啊,红茶有养胃之功效呢,你先喝一杯再说。没一会功夫,一壶红茶就泡好了。他先给我倒了一小杯。我迫不及待呷了几口,很快就把一杯红茶喝完了,然后又连续喝了好几杯。几杯红茶下肚之后,胃痛果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半个小时后,我感觉自己跟正常人几乎没什么两样了。我们又继续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起来。临走时,我对朋友表示感谢。他说:“你以后要好好研究一下茶,也要多喝茶呢,这是个好东西。但是你现在有胃病,尽量别喝绿茶,多喝点红茶,红茶养胃呢……”他正说着,就把自己的一罐红茶给我分装了半罐。我不好意思要,他硬塞在了我的背包里。回家之后,我坚持喝了一周多时间的红茶,胃就不再胀痛了,比吃药还管用。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好友如茶》,对此事进行了记录。从那以后,我对茶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慢慢关注起茶的文化来了。

茶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的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它饮料所无可替代的。适量饮茶,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但也应注意喝茶的量和浓度。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患失眠症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否则会加重失眠症;服药的人不应该用茶水送服,以免降低药效;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在中国,从古到今一直有人在喝,不但中国人喝,而且从我国西汉时就随着瓷器、丝绸出口到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等国家。因此说,茶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我这个西府俗人,以前有饮酒、抽烟的恶习,唯独对喝茶一直没有养成习惯。步入而立之年后,我发现饮酒、抽烟对身体的伤害越来越大,现在正想方设法逐渐戒除这些恶习。但人总得有些物质上的嗜好吧,不然生活过得也太寡淡了。于是,我就想到了喝茶。喝茶不仅能解渴生津、养生保健,还能陶冶性情,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不说了,我那里还有一罐“陕青”放了都一年多了,还没怎么动过呢,我现在就去泡一杯吧。

(摘自2013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刘省平)

以一杯茶,振兴乡村 第四届青年茶人TED论坛成功举办!

7月6日,第四届青年茶人TED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深圳团市委、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茶道新生活共同主办,福鼎茶产业领导小组、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局、浙江大学茶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贵州大学茶学院协办。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会长陈佩兰,茶馆中国行秘书长蔡晓东,世界评茶师联合会广东分会会长蒋波,《茶源地理》主编吴垠等茶界专家、学者、前辈出席,与青年茶人深度交流,从青年茶人的视角出发,针对困扰茶行业从业者的一些问题提出实用的解决方案,探讨茶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青年人才的发展机遇。

深圳茶促会会长杨文明在致辞中提到,在城市化和收入水平提高、年轻群体消费增长、消费方式多元化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青年已然成为茶行业的新兴力量,他们在电商、新式茶饮、茶媒融合、业态创新等领域崭露头角,此外,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都需要有经验、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新时代青年作为具有年龄、学历优势,有创新潜能的突出群体,必将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必将用新思想、新技术掀起席卷乡村的“新浪潮”,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与世界茶人同奋进,用创意、创新的年轻化表达,让古老、传统的茶文化变得灵动而有个性,厚植家国情怀,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书写属于茶行业的“觉醒年代”。

本届论坛以“以一杯茶,振兴乡村”为主题,7位青年茶人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围绕“校企结合,茶叶破界”、“湾区青年,茶话生活”、“茶旅融合,振兴乡村”、“跨界联动,突出重围”四个主题,分享自己对茶、茶文化、茶产业的思考与感悟。

分享主题:茶叶质量安全——产业振兴的基石

分享嘉宾:吴承慈

福鼎茶产业绿色防控顾问

过去几十年,要控制茶叶的病虫害,农民的认知是去用一些农药、肥料控制,而吴承慈的工作是通过对茶园的深入观察,了解茶园有什么虫害、有什么病害,通过对病虫害的检测,在实践中逐步引导茶农放弃过去使用农药化肥的控制方式,转而使用绿色防控,同时确保茶农收入不会减少,而且,因为茶叶的品质更高了,收入反而有所增加。

当我们解决了地和人的问题,其实剩下的就是天气问题。比如,当我们预见明年会有极强的早春寒,产业又会受到冲击的时候,当我们读懂这些东西,去用知识参与这个产业的时候,提早布控,去用多种方法控制它,减少产业的损失,茶农就会更愿意相信你。

吴承慈认为人处于自然之中,总会有想回归自然的时刻,而茶可以在任何地方,给人疗愈,即便在你很焦躁的时候,茶依然能让你得到平静、安宁,茶是人寻找、回归自然的点,就像你在家里一定要种一盆绿植是一样的。

而像他一样的青年茶人,也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茶叶的种植回归自然、回归天然,回归土地,回归根部,希望所有茶产业的从业者能够回到源头,回到产业的根部,回到产业的根基,去用自然养护的方式,种出一杯干净的茶,让这杯茶能跟真正意义上的青山绿水相逢,在每一杯茶里,你喝到的都是健康和自然的气息。

分享主题:一杯茶香从网络到现实—如何振兴乡村?

分享嘉宾:徐曼如

广州叶掌门茶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

徐曼如出生在福建宁德的一个乡村,从祖辈就开始做茶叶生产、加工,作为家里第三代茶人,她认为我们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应该利用网络的力量,把茶更好的推广出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振兴乡村。

从2013年开始,徐曼如就开始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茶叶,近年随着小红书及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她在这些新媒体平台积累了数十万精准粉丝。

如何通过线上跟线下的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徐曼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茶旅结合、短视频与直播、优化人才结构方向这三点助力乡村振兴。

像茶界的达人通过“承包一亩茶园”等策划活动,号召茶友来到茶山,或者在茶区做游学的活动,让更多人走进茶区、了解茶区,促进茶区乡村人民的收入提升。短视频的内容,则可以把乡村生活作为切入点,持续生产优质的短视频内容;同时,通过邀请更多达人到原产地来做直播,以及其他创新方式的直播带货,提高茶区的农作物、手工艺制品的销量。

关于完善乡村的人才结构。徐曼如认为福鼎有一句话“可以家乡,何必远方”写的特别好,乡土情怀让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把他们先进的茶学理念,放到茶园管理、生产、加工里面去,在这个过程如果能打造一些榜样性的人物出来是很好的,比如说各个县市里面有现象级的网红,让大家知道这件事情是有可为的、可以持续发展的、人才是愿意留下来的。

分享主题:澳门在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播力

分享嘉宾:余梓谦

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理事长

澳门文化传播大使代言人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澳门虽然不产茶,但其实澳门跟茶的渊源是很深厚的,早在400多年前,葡萄牙人来到澳门时,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就是我们中国的茶叶。

在新时代,澳门是一个中西交融的多元文化荟聚的城市,一年有3000多万游客去澳门旅游,青年茶人们借助澳门这座国际化都市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将中国茶推广给世界不同地区的人。

余梓谦认为中国茶要打进国际的市场,首先要了解西方人对于口味的偏好是什么,为什么红茶到欧洲会加香精、加糖、加奶,其实和他们自己对于茶叶的需求、偏好以及文化有关。

现在消费者追求的是买卖要有终极的便利性,作为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要提供最贴心、最便利的服务,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最合适他们的产品。

现在的消费者是很注重体验感跟参与感的,他们需要投入这个过程当中,特别是做文化板块,如果没有参与到进去、没有体验进去,他们很难感受茶文化的内容。

协会通过做茶文化、茶教育、茶礼仪、茶培训、走进茶区等工作与活动,推动澳门成为一个茶文化交流的平台,让国际的友人也能够来到澳门去体验澳门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

最后,余梓谦分享了他在七八年前学茶的时候,有个老师对他说的:“茶有四个含义,包括感恩、包容、传承、分享”,协会将不忘初心,把茶文化传承下来,把好茶分享出去,让茶文化包容更多的文化,更具国际化的视野,感恩茶农种茶、制茶人制茶的辛苦。

分享主题:品牌崛起!标准化品牌运营怎么玩?

分享嘉宾:林欣

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广东省茶业商会秘书长

广州广福心道茶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最近十年,国家特别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引用孟子说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其实茶产业现在处于一个特别好的时机,茶人们要乘势而上,现在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做好品牌、做好标准化非常关键。

标准化会让复杂的东西变得更简单,而让简单重复做的事情提质增效,能让我们品牌的语言传播更便捷,也会让我们构建的品牌具有更可持续发展等优势。

希望传统的茶产业,能够通过品牌和广告传播思维,跟更多的人进行交互。

分享主题:产品-企业-地域,如何三位一体——从雅茶集团说起

分享嘉宾:胡毅

四川雅茶集团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雅安蒙顶山,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茶祖吴理真在公元前53年,在蒙顶山上种下七棵茶树,开创了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

目前,雅安全市有100万亩的茶园,有65万的茶农,有766家的茶企,年产值综合产值是220亿元。

雅安不仅诞生了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等经典的绿茶和黄茶的制作工艺,同时,雅安也是藏茶的鼻祖,时至今日,雅安一直向藏区供应藏茶,补充藏区人民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雅茶集团是去年新成立的一家公司,是在原雅安农业和水务投资集团整合了蒙顶产茶交所、蒙顶黄茶有限公司,还有其他的一些茶企,整合成一个新的茶企,它是市委市政府出资成立的一家国企。我们的口号就是做响雅茶品牌、振兴雅茶产业。

雅茶为什么说是三位一体?因为雅茶的产地是雅安,茶的企业品牌叫雅茶,他们的产品又叫雅茶,所以,当你在喝雅茶的时候,就是在喝雅安的茶,雅安的茶把蒙顶山和雨城,把它的3种茶都装在里面了,它实际上是地域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希望大家都能够在一杯雅茶里面雅者安、安者雅,能够过上典雅的生活。

分享主题:从茶的深加工谈产业振兴

分享嘉宾:夏琛

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副会长

夏琛首先和现场嘉宾、观众重新去界定了茶行业和茶产业的共性和区别,然后当我们把目光扩大到茶产业,其实茶产业并不是一个规模很小的产业。以蜜雪冰城这样的新式茶饮店为例,虽然它不是人们传统认为的茶行业,但它一家企业一年消耗8500多吨茶叶,产值100多亿,远超大多数传统茶企,它当然是茶产业的重要一员。

所以,他认为茶产业有许多企业,并不是一个小产业,我们首先要有产业自信,以后不要觉得茶产业很小,其实他很大,此外,茶的深加工是用茶叶去给其他的行业赋能,再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来反哺茶行业。

茶深加工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它是一定能反哺到我们的茶产业的,从茶叶的采购也好,从品牌的影响力也好,都是可以反哺我们的。

社会经济价值方面:

第一个,助力乡村振兴。这个好理解,就是我们中国现在大量的茶叶卖不掉,尤其是贵州,大家知道这是一个现状,通过深加工可以把很多富余的产能消化掉。

第二个,培养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深圳有一个品牌大家都知道叫TEASTONE,它也是我的合作伙伴,很多年轻人就是从TEASTONE开始不再喝咖啡,开始喝茶,所以说,用茶替代咖啡,创造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这也是茶叶深加工的一种优势。

第三个,优化产业结构。让更多人从一产里面变成二产,从农业变成工业,从标准品变成一个工业品。

最后就是三茶统筹跟茶深加工的关系,总结:

第一,茶科技是产品的核心。也就是说一款好产品,它一定是要有科技来背书的,我的产品好在哪,要拿数据说话,不要讲形而上的东西,所以说科技是产品的核心。做实验、发论文、做数据,这是给产品背书最好的办法。

第二,茶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如果我们脱离文化去做产品,其实消费者都是不感兴趣的,尤其是茶产品,文化一定是灵魂,当我们去卖茶产品,脱离文化的时候,就更像是在卖药,而不是卖一个产品,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只讲功能,不讲文化,因此,美、文化都是要穿插于其中的。

第三,茶产业是事业的根基。我们做深加工的人永远都不能脱离茶产业,因为没有了茶,我们做的化妆品、食品,做的其他的生活用品就没有差异了,冰淇淋里没有茶,那它就是普通的冰淇淋,如果护肤品里面没有茶,它就是普通的护肤品,如果眼罩里面没有茶,就是普通的眼罩,这些产品都是因为有了茶,所以才变的不一样。因为有了茶,所以在自己的行业里面就充满了竞争力,这就是茶深加工给各个行业带来的最大的价值。

分享主题:物的精神

分享嘉宾:曾令波

慢物质主理人、国家艺术基金授课导师

曾令波和大家分享了他们最近几年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关于民间手工艺的研究和创作,茶也被我们认为是属于民间手工艺的一部分。包括全中国很多茶山,包括一些大量的纺织、刺绣、竹编、木雕等等,他们都会去考察,从里面去寻找创作的动机。

他们的日常就是去研究这些技术,同时去探讨这些技术如何跟当下的科技,尤其是大湾区的生产工艺链去进行融合。

同时,他们自己还会有很多材料实验,包括茶、茶渣等等,都是他们开展的一些尝试,但是目前做的最多的是金属方面的材料实验。

总的来说,这几年曾令波个人的目标是把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设计以及生产制造进行融合。

从业20年,他发现有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设计师的参与下,正在让我们的视觉表达从浅表的图案美学到更深刻的一些观念表达,我们如何通过设计的介入,让我们的产品能够呈现出更深刻的本质,不管是茶还是器物,还是茶深加工的相关产品。

他们找到了很多造物新的体验,更深刻地研究这个材料,找到它真正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跟我们的茶或者是跟我们的人发生关系?所以曾令波团队做了大量的材料试验,包括编织、折叠、容补等等,然后,去观看结晶,做成海报,去进行爆炸,他们做过的一些试验里还包括参与一些当代艺术,以及茶器这些器物制造工艺的研究。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环节,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澳门茶艺专业人员协会会长陈佩兰,茶馆中国行秘书长蔡晓东,世界评茶师联合会广东分会会长蒋波与主持人、《茶源地理》主编吴垠,围绕质量安全、品类创新、品牌创新、文化创新、空间、教学与传播如何与时代结合等话题,探讨各自观点并与现场互动。

郭桂义:

郭院长表示,7位嘉宾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历和观点,讲了生产、文化、传播、品牌营销,也讲了跨界,整个内容还是非常全面的。

在听过嘉宾们的分享后,他觉得茶产业的发展,就是现代与传统要相结合。

第一,在产品形式上,要注重传统的,要保留。包括明年要进行的大赛,今天下午同时进行的中国绿茶发展大会,传统的东西我们可能还要保留。

那么新的产品,刚才夏琛博士讲的新的一些产品,包括沿用方式,包括一些新茶饮、奶茶,这个也可以促进我们消费,让更多的年轻人来接受茶叶。

如果为了做好产品,可能科技上也要注意。比如说在茶树品种上,我们有些地方可能传统的茶树品种就要充分利用。

第二,我们要选更多的新的茶树品种。包括我们最近10年或者20年推广比较好的,白化的品种,黄化的品种,最近还有紫化的品种。那么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咖啡碱比较低的这么一个品种。其实我们说饮茶的功能——兴奋提神,这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但是有一部分消费者有失眠,可能就需要低咖啡碱的茶叶,所以说在技术方面,有的是从工艺上来降低茶叶中的咖啡碱,现在我们可以考虑从品种上着手,有的品种咖啡碱含量就是比较低,在品种这块,传统与现代、老品种与新品种应该是并举的。这样我们也可以丰富产品的种类。

第三,机械和手工。机械化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甚至保证质量,功率比较高了,一些参数设定好之后,它的工艺是可以把一些好的经验变成智能化的经验,也可以做出好的茶叶来。

但是对于传统的东西,我们还要传承和保护。去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茶叶制作定义及相关系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很多茶的制作技艺,都是这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种技艺来说,我们一定要传承好、保护好,同时,我们生产的产品,能来满足一部分特定消费者的群体心理上的需要,我们的茶是纯手工的、传统的,是国家非遗技艺甚至世界非遗技艺制作出来的。

实际上我们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技艺也是文化,也要传承下去、弘扬下去,所以制作技艺方面,他认为传统和现代也是要相辅相成、辩证的。

刚才讲了应用方式,其实去年《梦华录》热,点茶也非常热,《梦华录》带动了点茶热,实际上在业界前几年点茶在逐渐普及,去年真的又火了一把。那么这种消费方式,甚至围炉煮茶,我觉得都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

这种修身养性,我们点茶,甚至欣赏在茶场上作画,也是一种艺术,进行修身养性。传统的要有,这是传统文化,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那么适应年轻人的,刚才提到的饮茶方式,我觉得那种奶茶,调饮茶,我们也要做,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当然,实际上更多的年轻人有时候也接受这种传统文化,围炉煮茶也好,点茶也好,也是好多年轻人在做的。

在郭院长看来在饮茶的方式上,应该也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王岳飞:

王岳飞老师表示以前是在台上发言比较多,坐下面听的比较少,这次来收获很大,他认为这届深圳茶博会办得很好,吴垠同学策划的活动和主持也非常的棒。

他认为七位年轻人分享的非常好,第一个感觉就是后生可畏,让人感到茶有未来。

王岳飞老师对吴承慈讲的质量安全、讲病虫害、讲微生物、讲生态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年轻人能关注这个方向太难得了。王岳飞老师赞扬吴承慈讲的水平达到了浙大茶树栽培学教授的水平。

他能感受到曼如分享的经验,是在她创业过程中总结出的、可以落地的经验,王岳飞老师希望未来她也可以走进高校,给学生们讲讲经营管理、讲讲创业。

而梓谦为澳门茶文化做出了非常好的推广,王岳飞老师能看到梓谦其实也对整个中华茶文化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希望子谦继续努力让所有澳门人都能把茶都喝起来。

王岳飞老师认为林欣讲的品牌崛起、曾令波对从设计角度的分享,都是茶产业需要的,胡毅雅茶也是体现了我们四川茶的自信,而夏琛的演讲角度也很好。

王岳飞老师听完7位青年茶人的分享,第一个想法就是,今天演讲的七位演讲嘉宾能走进浙江大学,包括信阳农林学院,作为校外指导老师,给大学生们上课。

第二,王岳飞老师认为今天这个活动也表现了我们中国茶的自信,青年茶人的分享体现出我们中国茶文化的自信。王岳飞老师介绍现在我们国家茶叶面积、产量、消费总量、出口金额世界第一了,18年前是印度第一,但是现在我们的种植面积是印度的5倍,我们的产量是印度的2倍,这个就表现了中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自信。

夏琛讲的行业跟产业的数据,这个也是王岳飞老师最近几年引用比较多的,王岳飞老师说我们既是茶的大国,又是茶的强国,所以这个他觉得这是我们要非常自信的地方。

目前,茶叶行业可能是5000年来发展最好的时代,封建社会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大概就是50克左右,到了1996年半斤,今天3斤半,再过10年会超过5斤的,哪怕是传统茶。所以,他认为今天在座的,包括网上听的茶友,对中国茶叶一定要有信心、有自信,我们在5年到10年之内,整个中国茶行业也好,茶产业也好,我们的产值一定能超过酒,30年以后我们会超过烟。

王岳飞老师期待在青年茶人的努力下,到2030年左右,我国能有一半人每天喝一杯茶,到那个时候我们人均消费量将超过5斤,我们的产业将是几万亿。

王岳飞老师为了勉励所有人,主动提出愿意将自己出版的《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送给有志于了解正确的茶文化、茶知识的观众。

陈佩兰:

陈佩兰女士说这是她第二次参加青年茶人TED。澳门是没有茶出产的地方,他们只有服务,在澳门来说,服务员、茶艺师都是必须要了解茶。

她提到:“虽然澳门是一个60万人口的地方,但其实茶的销售也不少的。中国有14亿人口,但是我们喝茶、消费茶,我们不是排第一,我们是出口的大国,土耳其地方比较小,但是土耳其人每天喝茶,他们排第一,所以,我们要思考,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必须要把茶的文化做好。每个人来到这里,我都希望可以代表你自己的城市,你自己从哪里出来,你的初心在哪里,把我们的文化可以带到全球。

澳门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怎么把中国文化通过澳门或者大湾区,把中国的文化、茶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个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地方。

中国的茶产业很大,在全球来说是出口大国。但是对于西方、欧洲,我们的茶叶到底能不能符合欧盟标准?我们要更加的努力,我希望文化带动产业的发展。”

蒋波:

蒋波先生分享了他听了青年茶人分享几个感受:

第一,他发现参与的这些嘉宾,要么是来自茶学专业,要么就是家族是做茶的,所以他们很快就融入到这个过程当中。而对于我们文化或者是对于茶产业来讲,除掉专业院校的加入,还需要有更多其他院校不属于专业人士的加入。就像王老师刚才说的浙江大学有茶学院,但是喝茶的青年很少,说明什么?在我们的高校,在茶文化的推广方面还需要有大量的工作。

蒋波先生在高校工作,他也有这样几个体会,作为茶的推广,当然第一个就是要以课程为基础,就是要开设相应的茶文化的课程或者茶艺的课程,把它作为一个普及,让更多的同学可以通过茶课堂来进入茶的这个领域,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要以社团为聚合。如果一个学校有了课堂,但是它不能满足同学们在课余之后的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所以,必须在课堂之外要建立相应的茶道社,让更多喜欢茶的同学可以在课余加入到里面,来聚合能量,要以社团来聚合力。

第三,还要通过活动或者比赛来赋动能。比如说像每一年的茶博会都有斗茶大赛,其实斗茶大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学校也可以有“以赛促学”的一种方式。除了参加比赛,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参与这种国际的赛事来了解整个行业的状态。同时,也让很多喜欢茶的同学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差距,了解未来的方向。在学校里面多组织相应的活动,通过活动,通过我们参加比赛来赋能。

接下来就是要通过合作促发展。这个合作包括以社团为主或者以学校为主,和我们的茶企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比如说像他们学校跟华巨臣在前年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也和很多的一些制茶的非遗传承人建立了合作协议,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接触到这些专业人士,可以有更多的以他们本身的专业来嵌入到茶领域这样一个机会。

最后,以就业为导向,其实在我们这么多年学校的茶文化的推广当中,有不少的同学正是因为进入的课堂、进入的茶道社、参加了比赛以后成为了茶产业的一份子。

除了刚才所说的我们专业院校,还有很多大量的高校,都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地去普及我们的茶文化,才能让新一代形成对茶文化的认知,才会有更多的青年人走到我们的茶博会,走进我们的茶领域,并认为是茶不可或缺的东西。

另外,在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不同专业的同学通过这样一些机会进入到茶领域之后,可以发挥他的专业特性,为这个产业做出相应的贡献。比如说像很多的抖音直播间,包括像硬件、软件的APP设计制作,其实很多同学他的专业特性是可以融入进来的,为这个产业服务的。

蒋波先生认为乡村振兴,除了产业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还要包括生态和组织。这里面他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刚才曼如特别强调了在人才方面,他特别感同身受,而且特别感受到作为高校,在整个茶文化人才培养也好,对整个业态粉丝的也好,都极其重要。

所以茶产业的东西需要政、校、行、企的四方联动,需要更多的青年人的参与,也需要领头的学校,比如像浙江大学,可以和其他的非茶领域的有更多的交流。

蔡晓东:

蔡晓东分享了他们刚刚结束的茶馆中国行的系列活动,在65天里走了62个城市,接近5万里,走访了数百家的茶馆还有茶空间,所以也借这样的机会,跟青年的茶人来分享一下。

他给大家分享3个小的故事,一个是借刚才王岳飞教授所提到的我们能够传递和分享,让身边的人喝茶,也就是他喝茶的起源。

蔡晓东先生是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的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后有4年的时间是在国企集团,有8年时间是在外企,一直可能是喝饮料和咖啡,还没有养成喝茶这样的习惯。但是在2011年他有一次出差去成都,成都的朋友他们谈事情不在办公室里,是约到了茶馆里。他记得那是2011年的7月份第一次走进了成都的茶馆,因为一帮朋友他们爱喝茶,他就觉得这个茶还不错。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已经12年的时间,各种可乐饮料、咖啡就几乎不再喝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培养了自己喝茶的习惯。

一位朋友能够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带动你去喝了这一杯中国茶,让你能够滋养自己,能够有一个幸福的美好生活和工作。

第二个故事是在2015年,他来深圳,遇到了一个青年的企业家,那位企业家分享了他的一个亲身经历,他说:“我的办公室以前有茶、有咖啡,但是别人来了之后我就问他,你要喝咖啡还是喝茶?绝大多数人,80%都选择了喝咖啡,因为在新加坡这个环境,很多人喜欢喝咖啡,但是不知道什么时间,有一个朋友给我送了一个茶桌,就摆到了办公室,再有人来的时候,我问客人你要喝茶还是喝咖啡,结果反过来了,80%的人选择了喝茶,从那次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工作事业项目越来越顺利,蔡总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蔡晓东思考之后跟他分享:

第一,你摆上了这样的茶桌,我们的咖啡是一个人一杯,你喝你的,我喝我的,摆上了这一套工夫茶的茶具,是你要为大家来提供服务的,你把自己的心态放平,为你的客户,为你的朋友提供服务,你的服务能力提升了。

第二,大家都从外面进来很热,坐在你这里能够快速通过一杯茶跟你同频了,是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更容易同频了去产生合作,所以你的服务力和领导力提升了。

第三,别人来到你这里,如果喝了一杯咖啡,可能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他就走了,但是只要他坐在茶桌上开始喝茶,可能至少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以上,你增加了你和他沟通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至少这三点,让你的业务,让你的事业越来越好。蔡晓东分享这个小故事给大家,希望企业家、茶二代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喝茶。

第三个故事是在2015年,商务部国资委和国家标准委共同颁发了中国星级茶馆的标准,目前8年的时间,在国内已经评了400多家我们中国的星级茶馆,蔡晓东先生也在2015年和2016年,陆陆续续协助茶馆行业举办了三届大会,也有幸请到我们的王岳飞教授参加我们的博鳌论坛,参加我们的大会。

在这中间他发现,其实一个茶空间对于人的影响非常大。人是环境的产物,比如自己在家里如果有一个茶盘、有个茶桌,可能会增加自己的喝茶时间,然后,让家里的爱人和孩子能够喝上一杯好的茶。

现在中国的茶空间和茶馆有接近百万家,他希望中国每一个青年人除了走进奶茶店,也能够积极走进茶馆去体验我们的茶文化,体验茶会,体验课程。蔡晓东相信在那里,人们会发现另外一个精彩的人生,和另外一些你想要交的或者意想不到的朋友。

有一句话说“你在茶馆里,茶馆就是你的世界,你走出了茶馆走向了世界,世界就是你的茶馆。”所以,他希望全国几百个城市的百万家茶馆,也欢迎青年茶人和爱茶人士,喝好这一杯中国茶,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论坛的最后,青年茶人TED论坛向整个茶行业发出了尊重茶行业知识产权的倡议,5位特邀嘉宾与7位演讲嘉宾率先在倡议书上签字,台下的观众也都积极响应,通过现场签名或者在线转发的方式向整个茶行业发出了倡议。

青年,是向上的力量;青年,是突破的勇敢;青年,是创新的可能;青年,是希望的种子。让我们凝聚茶界向上的原动力,凝聚无数野蛮生长的茶籽、茶芽、茶苗,凝聚所有爱茶且青春的心!

让我们致力于推动一杯健康的茶、一杯方便的茶、一杯消费者感到幸福和喜悦的茶,让我们共同见证和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约青年的您,共创“中国茶,未来赢”!

论坛感言

郭院长:“以前参加很多学术论坛,一般都是邀请资历比较老的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去分享介绍,今天是邀请茶界、甚至非茶界的年轻人分享他们的经历、经验,这是很好的方式。”

王岳飞:“我感觉很震撼,我自己收获也很大,这次活动非常成功,为我们整个深圳茶博会增添了光彩,也让我们感受到未来年轻人是我们中国茶界的力量,我想为吴垠老师点个赞,也希望青年茶人TED的活动能持续办下去,未来我们浙江大学的师生也要对这个活动有更多的支持。”

吴承慈:“我感受到非常多青年人在这个行业、产业当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去成就这个行业,去成就自己,并且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产业的所需,去提升这个产业,为这个产业去发光发热,去贡献自己,我觉得这是这个产业能够不断的向上走,不断向更远的地方传播很重要的一点,这是我这一次最大的感受。除此之外,还获得很多老师们对我们青年人所做的事情的认可和肯定,这其实是让我们非常开心的。”

徐曼如:“这次论坛,首先让我们青年茶人有一个机会向大家展示我们青年常人的一些新观点,然后告诉大家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也希望说自己分享的一些内容,能够抛砖引玉;

第二个的话,因为今天来的有很多是我们茶行业的前辈、茶行业的老师,他们也分享了非常多、非常好的观点,而我们未来可能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可以影响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

另外的话,我们中间可能还会有一些联合、一些合作,我觉得这也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之间的联动更加的紧密,就像今天王岳飞老师说的那句话,让我们每个人能够端起茶杯,我也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位青年茶人应该要做的事情。”

林欣:“我觉得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了这个活动,听了大家的这个分享

觉得特别受启发,例如,如何做好线上,包括做茶园的管理,以及一些深加工,都有了方方面面的了解。对我觉得自己今天分享也觉得挺开心的。”

胡毅:“我是第一次参加我们青年TED的论坛,听到其他6位分享嘉宾和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我觉得学了很多东西,从茶叶种植到品牌推广,再到设计,我收获了很多。”

作为青年茶人TED论坛的策划人和今天论坛的主持人,吴垠女士说:“其实,就像我们会邀请今天不同领域的分享嘉宾一样,茶行业的品牌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创新问题等等,都是我们持续关注的内容。”

她介绍今年是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成立10周年了。茶道新生活倡导“回归土地,看见茶”,10年来,吴垠带领团队深度走访12个茶区,行程超过6万公里,以茶为根,以文化为载体,发现并见证茶产区土地上的山、水、人、器、物,人文、历史和现状,出版《茶源地理》系列丛书12本,为60多万茶友呈现清晰、客观、立体的茶知识。

吴垠介绍,在走访茶产区的同时,茶源地理以“地域+品种+工艺+纯净度+美好度”的茶源地理星级评选体系,建立茶叶标准认证,推出涵盖六大茶类的「源茶样」作为口感和味觉的参考系,获得了众多追求品质生活、爱茶、对健康有要求的客户的喜爱和信赖,被业界誉为“茶界米其林”。

她表示:“我们希望见证和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但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共同来做。作为一个年轻人主导的创造平台,青年茶人TED希望能够给茶界年轻人提供展现创新的舞台,而也期望通过更多跨界嘉宾的分享开阔茶行业从业者的事业,从而推动整个茶行业的创新发展。”

至此,本次的青年茶人TED圆满落幕,如果作为青年茶人的你,有精彩故事,有精彩观点和分享,欢迎来和我们联系分享你的故事,我们期待你下一次的参与。此外,距离2023深圳春季茶博会结束还有1天,欢迎大家莅临展会现场,品好茶、赏雅器、觅商机!

来源:深圳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语抒情

(《吃茶去》杂志)喝了这么多年的茶,总想写点东西,为了纪念,也为了还原最初的开始。

一个午后,忙里偷闲,茶语寥寥,能解的是抒情,不解的,是余音。希望在所得与所悟间,把荷下心事,一一展鸣。

茶 气

人家说,茶香识女人。

茶气即是茶魂,茶的精致所在,了然于心。似气质女人的眉眼,双眼微闭,不紧不慢地挑起眼角时,半有余情,半是含烟。

我一直觉得茶是有生息,是天上青衣绿影的仙子失神时往世间泼下的半杯玉液,世人喝了,便多了情趣与灵气。

茶气轻轻,轻如张爱玲命里的爱情般,低进尘埃,也美到骨子里。

绿茶有如浣纱女的清音妙韵点破碧溪涓涓,桃花源里疏落星月,一杯留守,能摇散夏日如火的盛情,似芭蕉扇动,移来清凉一片;

白茶是飘过纱窗前,似颦非颦的情留眉间,白娘子欲语寄情西湖的烟雨楼前,是闺蜜的香甜和被遗忘的忆念,回想起当初,水乡里的闲情;

红茶带着洛神绝美的喋血,暖秋后隐去倩影轻盈,月上西楼把庭院唱深,女儿初妆,不忘紧一紧裙裳,不被秋风偷听心事;

乌茶所闻即是所见,泼墨成趣的几笔留白弄清影,白衣书生挥斥方遒,多是壮志,多是才情,思索总被隔壁若隐若现的琴音扰乱心弦,牵长又掐短;

一种茶水便是一种心情,颐养出一种心性。

台湾有种叫“东方美人”的茶叶,一直是我想见的。用千年离骚,换得一笑嫣然。我想,说的该是她吧。此茶就像西施,得日月之精华,颐养在世间的别处,娇贵而稀世。耳闻其香,该是身着旗袍,温宛如玉的女子姿态:手执檀香扇,时而拢下滑落香肩的纱巾,一笑一颦能动情,那是一段隔世沉香,也是一段百花深处的秘密。我想,那象是痞子蔡执笔写下的“洛神红茶”吧,是爱与痛后的遗憾,忐忑地等待不知归期的离人。

在朦胧的茶气里,我们看到了国人的秉性,与茶一样,内敛而高贵。你是否带有烟雨后的情绪,听风听心情,然后收回了一帘的凉白,惘然若失。

茶 意

茶意无关茶艺。问到友人这个词语时,他说,气意心情统一,就是两个字:世界。

若说茶气是浅而易见的,那么茶意便是“深山藏古寺”,可以是隐约在琵琶半遮面前的温存,可以是换盏低唱后的凉薄。

茶自古左右在墨客骚人的身边,听唱传奇,多情,冷暖,如人亦如世,几多诗词都在意念的边缘枕落,抱着一杯香茗,愁消几个黄昏夜色。新诗旧词间,瘦了一个又一个朝代。

我不由想起中学时代看过的一篇文章,一个叫楚楚的女子写的,通篇的灵气。很记得她的几句话,落花为香茗,百合做杯盏,用唐诗里那只红泥小炭炉,深山的一裙松针燃火,一壶幽谷中的晨露,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稼轩的豪放,三分老庄的淡泊,一段放浪于开骸之处的板桥心情凑成十分的惬意,细细品茶。

她说的,世间万物皆可饮,夜色为水,境界是茶香。

楚楚,如此心情,如此才气,如此名字,如此女子,捧出如此的一杯半缕仙气。夜半无人私语时分,仙风道骨一番,也做一回超世的仙人。

茶香是自己的一片天地,自己的春秋,自己的古今。

愿意去相信一切美好的女人,会很幸福。我只愿相信茶水的从容与平实。自品,自省,时而甘之如饴,时而冷落,时而别有用心。

人生无常,人心无常道,《红楼梦》中不乏“吃茶”的情景,各种关于“吃茶”的各种场景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侧影,关于礼数习俗。喝茶,喝的是中国悠久的文化。有人喝出了茶马古道的沧凉,有人喝出了秦淮八艳的空绝,有人则喝出江南小调韵味悠长……心性与识见不同,喝出的感觉与气度皆有别。如那首《虞美人》一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茶被赋予了各种使命,不变的是自然心地。拥有茶心的人,自在茶色中笑语绯言,管他人云纷纷,管他三生之后是几个春秋,几个轮回。

说到底,茶意本无意,随人品行识见论高低。一家之言,难以定音。我只意念。

茶 心

佛家之言,禅定入静总少不了茶。

写下这两个字的时候,我只想到了佛祖家的那句偈语:心如明镜台。

难得平常心。普度有依,依身法外的正是茶心。

茶心,如女人般,难懂亦难缠,虽丝丝饶舌,却余香绵长。

我想爱茶的人,在喝茶的时候,心该是柔软的吧,就如三月的樱花般,细细的,素素的,扑鼻直入清心。

茶心也似菩提心,只可意会。言传中,总会偏了本意。每个喝茶的人都带着不同的心事与心气,像《红楼梦》中黛玉与宝钗去妙玉处,妙玉启用了不同的杯子待客,捧着一样的茶,符合不同身份的茶杯。茶尽,也各尽了心事。

佛说,道的本质在于悟。几千年来,个中真意,各有表达,却不为世人所解。

我们说的,人走茶凉。热茶凉茶,关乎着小小的鼓动,小小的冷暖让七情六欲把盏偷换。此时,心便是茶,心苦茶苦,心若清,茶亦如是。外围的环境事故便是水,好的水就有清香四溢的茶香。而浑水,只能让人图生闷气。

人的闷苦总有,把情茶话,任烟雨人生,心淡了,典当换成盐。

快餐社会,一次性已经被搬进生活。然而茶还是没有失去它本质上的“养尊处优”,工夫茶色不是速食生活,如老人家说的,一步一步来才是生活,差一步,色香味是百步之遥。

一直很不喜欢花茶,即使花茶可以美容。可是浮世间,难经人意总有,岁岁年年,听得了落花消处,马蹄溅香,渐行渐远的人痴人怨,仅一盏花茶,又美了多少婵娟?花茶是变换着香水的女子,举止间香艳却有失本质,没有茶心的质朴,又何来的清心雅气?

每个人都有宠自己的一份心情,此时,我愿意是茶水心情,生涩而淡定,琥珀色,浅薄的心情。不需要浓烈,却可以永生。茶心只有半盏,半盏是宽恕的心。听昨夜剩余的半曲的江南别恋,换了折柳人,瘦了杜鹃,末路英雄的刻骨红尘。

喝茶终究求的是心底那份平静与从实。偶然的遇见,只与有心人分享,待到那些梨白未尽的忧伤呼进肺里,便可化去生活甚至生命里的那些眉弯,受得茶仙真意。

茶 情

杜康可以浓烈,茶水却只怡情。淡而清,清心雅韵之为。

从小生养在潮汕,知道茶有着最亲近平和的情感,非诗书之家,簪缨之族的绝绰,寻常百姓都能能备上茶具,静静细细品上两钟,雅俗共乐。家乡以茶当酒,对客相酌,每每口齿余香,坐享新茶旧事,入情也入味。茶香四溢,不同咖啡的考究与品味相应,落座的可以有鸿儒,有白丁,没有隔阂,大家亲亲近近拉家常,日子的滋润都在茶话里,同时见证主人家的爽朗品性。

有诗云: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喝酒可以吆三喝四,但喝茶一定得谦恭礼让,彬彬有礼。茶情被牵成淡淡的,轻轻的清音雅韵。

传奇不一定能能传世,传世的一定是传奇,茶道流传了几千几百年,传承了多少美丽的传奇。茶情,说的是清心寡欲,说的是人情世故,说的是难逢知己。对弈需要对手,对饮亦是如此。古来圣贤寂寞之处,在于无知音同喜同悲。喝茶既要用情,更要用心,境界是冷落了寒夜几更,更忘了身前身后名。红炉煮雪,扣下半盏茶叶,掩上盏嬉笑耳语,壶中吐香,两三女友倾膝而谈。晴窗细乳戏分茶,妙趣同生。对茶经,忆故人。没有年龄,没有身份,无界定地对上几句桃花诗,饮上几盏乡音。关乎礼?关乎情?天下大小事都抵不上掌中一捻香。

苏东坡说了,诗酒趁年华。诗酒谈的是意气与激情,得失总是年轻时的一枕黄粱。茶情是细水长流,水煮红尘,年华会老,而茶色总不减。一个人时,可以随着香气填上半页白香词话,暗香盈袖,乏了便搁下,读读月下花语,看看绿肥红瘦,再回头想那离人心上秋的亲别。

关于故乡的许多诗篇捎带着离人的乡愁,圈住墨香,圈住了欲语还休。茶情似人情,隔着茶水,体会世态炎凉。不同的遭遇是不同味道的茶情,如今,远离故乡的我,只能偶尔哼上传唱的一壶好茶一壶月。待到夜色满楼时,茶色便成一身的乡愁。

天涯外,温柔处,心安即故乡。

写在茶后

最近,总想戒茶。

我是个俗人,却上了茶的瘾。

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一些东西。茶温润着我的胃,有些负累劳神了。

朋友说,就是拿了你的命也拿不掉你的茶。

是的,我丢不开的有两个东西,其中一个就是茶。呆不住几天,我决定还是拿命换茶。理由是:人生难得任性而为。总有一天,等你发现生活再也无法慢下来的时候,你会在记忆里搜索,自己失去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不希望多年保留的习惯早于生命离去。

许多仓皇的岁月都有茶陪伴走过,高考、大学、工作,我已经失去最初爱上的理由。如果我说茶水已经成为我的安慰与依靠,可能有人会发笑。生命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可忘记,多数不是刻意而为。我相信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一个掂量身心平衡的方程式,有的人喜欢午后喝杯咖啡,有的爱喝上两盅,有的人须睡午觉等等。而我偏偏喜欢上茶,接着饭后小掐,论哪谈哪都是可以沾染到。

下午茶被认为是小资女人过的生活,在许多人看来,喝茶是一件很浪费时间跟表情的劳作,因为需要很多条件去陪侍。我倒觉得喝茶是生命的善待,当爱上了就会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就像姑娘长大了会懂得浅浅笑一样,很必然的东西。

上班生活,没有太多时间去编排习惯里的东西。我也差点失去了爱茶喝茶的资格。现在明白,人生如茶,苦茶和清茶都在手掌的玩转间,怎么过都是一辈子。无论多忙我都习惯往杯子里扔上几片茶叶。舒展,郁郁寡欢。捧满满的一高脚杯的热茶,呵出心满意足的心情。一杯茶水,捧出一个模样来,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般的美好淡定。

我愿意,就这么惯着自己,穷其一生,坐享茶色当中。重复一场一场的开始,看一盏又一盏的过往,随便倚哪去等凉一壶茶,等着流年的完结。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涛)

找到约117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