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余庆县苦丁茶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47 秒)

连续三年!广东省茶促会蔡金华会长率百名茶商考察贵州成果丰硕

   4月17至20日,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率近百名广东茶商、茶人赴第13届贵州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走访贵州茶山、茶企和茶叶生产加工厂,深入了解贵州茶的种植环境和加工生产环节,感受贵州茶的独特魅力,并与余庆县达成战略合作。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545

  这是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连续第三年“包”高铁到贵州赴会。活动期间,广东考察团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买,将茶叶销区消费者的声音带到了茶叶产区,搭建起了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了两地茶商茶企密切合作。

  走进万亩茶海,品干净黔茶

  18日上午,考察团一行参加了第13届贵州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并走进茶博会余庆分会场,与当地茶企互动交流。贵州茶博会上,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每一款茶都让考察团成员印象深刻。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556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559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03

  走进松烟镇二龙茶山的万亩茶海,广东考察团陶醉于绵延的碧浪中。大家在绿水青山间,品味馥郁茶香,喝着余庆干净茶,感受着余庆生态环境的美、干净茶的香与纯。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24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29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33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43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47

  在迎春村茶叶基地、春景村桥底苦丁茶种植示范基地、桂花村九龙塘茶叶基地,考察团成员边走边看,听取介绍,详细了解基地建设、茶园管护、茶叶质量管控、生产加工等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52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57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00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06

  广东省茶促会理事、靖观文化总经理姚建静表示:“贵州处在地理位置优越的西南茶区,这里所产的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绿茶浓爽、红茶甜醇,香气口感俱佳,一旦喝过,就会爱上!希望贵州茶能保持朴实的风格,立足百姓,让更多人能喝得到、喝得起。”

  “这次来贵州湄潭、余庆确实是震撼到我了!”广东省茶促会理事、思普古茶执行董事刘江波感叹。他说:“这两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各种优质茶类的种植面积规模也是相当宏大。特别是在参观过程中看到茶园的各项科学、生态的管理手段,让我们销区的茶行业从业者感觉到这是一杯真正的放心茶。”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10

  余庆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茶产业强势发展得到考察团成员们的一致认可。通过此次考察,广东考察团对余庆茶有了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也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让身边更多人了解余庆茶,爱上余庆茶。

  余庆苦丁茶大有可为,粤黔共创未来

  19日上午,广东考察团成员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小叶苦丁茶地标品牌推介会暨贵州茶产业招商引资大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在会上进行了讲话。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15

  蔡金华会长表示:“连续两届的中国小叶苦丁茶地标品牌推介会,我们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都有代表参加,意义非凡。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一直致力于茶产业资源的上下游合作,宣扬与传播茶文化。我们将积极组织更多的粤商来贵州余庆进行寻茶购茶的寻源活动,也大力支持余庆县苦丁茶走出贵州,走向世界!我们非常欢迎余庆县苦丁茶来粤开拓市场,将贵州特色茶文化在华南土地上传播开来!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19

  蔡金华会长代表东莞市天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进行遵义市余庆县黑茶科技博览园建设项目投资签约,达成战略合作。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22

  余庆是小叶苦丁茶的原产地,余庆小叶苦丁茶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优质健康饮品,素有“绿色金子”的美称,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去年随广东考察团来过贵州的广东省茶促会会员刘金花已经成了余庆小叶苦丁茶的“粉丝”。今年再次踏上贵州之行,她说:“看到余庆小叶苦丁茶工业园区落地成型,已经在投产,真的很惊喜!这么高效和高格局的发展和规划,让我们看到当地政府和企业茶商、茶农们的信心,贵州茶未来可期!”

  产销合作共赢,谋求发展新机遇

  在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期间,广东考察团一行还参观考察了中国茶城、遵义茶业集团、泰和集团等茶企,深入了解贵州茶生产加工和品牌建设。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26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30

  考察团成员在参观学习中收获颇多,纷纷表示贵州茶产业在加工制作方面的工业化进程与时俱进,相当给力。此外,贵州茶产业在茶品牌的建设也融入了非常多年轻的想法和创意,不仅有真诚的姿态,更有奔跑的决心。相信贵州茶的发展定能更上一层楼。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35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40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44

  近年来,粤黔两地茶行业交流合作密切,两省扶贫协作、互利共赢,推动黔茶出山的同时,也为广东的茶人、茶友带来更多干净好茶,为广东茶企带来更多合作商机。

  贵州700万亩茶园,种植面积已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长期以来,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积极搭建广东销区与各大茶产区交流合作平台,共建茶叶产销对接机制。贵州茶的独特魅力深刻影响了中国茶的消费市场,希望借此次考察机会,促进两地茶商茶企密切合作,为广大茶叶消费者带来更为优质干净的茶资源。

贵州余庆县以“茶产业”铺就“致富路”——茶香溢满山 苗乡展新颜

“一上隔山门,稀饭几大盆,两边起波浪,中间淹死人。”这是在贵州省余庆县花山苗族乡万里村广为流传的一句老话。说的啥?“万里村隔山门组交通不便,村民生活困难,喝碗粥都难见几粒米。”56岁的万里村党支部成员、种茶大户朱光发想起过往,总忍不住“自嘲”几句。

万里村的情况在余庆曾极其普遍。深山阻隔,给当地群众的致富梦想平添了几分艰难。种茶,种好茶,种出能带农致富的高品质茶,成了最近几年余庆县从县领导到茶农的共同心愿。2018至2022年间,余庆连续五年荣膺“中国茶叶百强县”,2022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1.3万亩,产值6.8亿元,6万余人从事茶产业,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余庆县龙溪镇花果山茶叶基地内党员志愿者与当地群众一起采摘茶青。

从一株发错货的白茶苗开始

茶以春为贵。晚春时节,当记者走进万里村隔山门组的茶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白茶浓绿柔软,一棵棵茶树上冒出鲜嫩的芽苞,采茶工人肩挎竹篓穿梭在茶园中,尽是一派忙碌景象。刚进茶园,朱光发就和采茶工交流起来,指导他们提高采摘的技术和水平。

“今年茶叶价格好,我这200多亩地预计能赚50万至60万元。”朱光发说,近几年隔山门22户村民家家都在种茶,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少的一年也能赚个十多万元。”

但最初鼓励大家走上“种茶”这条路却并不轻松。“要想让老百姓富起来,必须选对产业,要想办法让大家都加入进来才行。”朱光发深谙其理。

2012年冬,余庆县政府茶叶中心从外地采购一批绿茶苗免费发给花山乡万里村村民试种。翌年春,村民发现绝大多数茶苗都水土不服,难以存活,纷纷选择放弃。

但朱光发却不信邪,他一遍遍地上山“找答案”,意外发现了几株长势良好的茶苗,只是吐出的嫩芽是白色的。朱光发起初以为是病树,请专家看过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病树,而是白茶,应该是当时发茶苗时误掺进来的。

同时,贵州省农科院专家也对隔山门的土壤条件进行详细检测,结论是这里的土质和气候非常适宜种白茶。于是在误打误撞下,朱光发果断开始了种白茶的尝试。但毕竟有了之前的失败教训,很多村民心存抵触,“2013年,全村只有8户人家跟着我种,总共就600多亩。”朱光发说。

在种植过程中,他慢慢了解到白茶种植讲究很多,管理方式、肥料配比都有很多门道。为了解决这些种植难题,朱光发专门组织村民一起去“白茶之乡”浙江安吉取经,学习施肥、管护、剪枝等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试验,白茶种植在隔山门取得好收成,仅朱光发家就收了8000多元的茶青,而且品质上乘,不少浙江、安徽的茶商前来采购白茶芽。

在老朱的带领下,从2014年开始,村民纷纷在自家地里开始种茶,种植面积迅速达到1300余亩。村民张福喜的转变就很有代表性。

“以前对种茶一点都不了解,朱光发三天两头到家里做工作,我就种了70亩。现在轻轻松松收入几十万元,关键是比种烤烟轻松多了。”张福喜喝着自家地里产出的白茶,满脸笑意。

在村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2018年,全组22户一户不落都开始种茶。如今,全村白茶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一斤茶青能卖到近200元,隔山门组2022年的总收益达500余万元,辐射带动本村1000多人。茶叶加工厂更是星罗棋布,不少村民都开始自己办厂,大型的有11家,每天可以加工三千到五千斤茶叶。

在家采茶比外出务工强多了

万里村是余庆全县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如今,茶产业在余庆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爸爸,县里给我们这些留守儿童颁奖了,还有200元奖金。”2010年腊月的一通电话,让已是福建一家公司副总、年收入百万的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村民骆地刚心里五味杂陈。

“在外面挣再多钱,如果失去了对孩子、老人的照料和陪伴,也是没有意义的。”如今,已是贵州省政协委员的骆地刚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创业经历,仍不胜唏嘘。

于是,骆地刚和妻子坚定地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但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光是土地流转就让我伤透脑筋,山上的地常年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即使这样一些村民仍不愿意流转。”骆地刚说。

此外,由于没有种茶经验,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便和工人一起从除草、修剪茶树等基础工作做起,还到处拜专家、访名师,一年有近半时间奔波在外出学习考察的路上。

日积月累,这位昔日的管理能手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方向:从高起点出发,建立从种植、加工到包装的一条龙生产体系,以产品质量取胜,即使面对茶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前期资金压力大等难题,他仍坚持品质优先的思路。

为了做大茶产业,骆地刚一边扩大自有基地,另一边则成立专业化公司,牵头成立余庆县松烟镇他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配套加工厂,开拓市场销路。目前,骆地刚的“凤香苑茶业”已是全县最大的茶企,集研发、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生产的“干净茶”已成知名品牌,并通过与浙茶集团的合作,成功打入欧洲、非洲市场。企业现在仅在二龙村自有基地就达3000多亩,辐射带动272户茶农种茶,其中还包括原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茶叶种植面积共达1万余亩。

如今,凤香苑公司年产苦丁茶80吨,大宗绿茶、红茶、白茶分别达到300吨、150吨和100吨,2023年预计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每年我们会为周边村民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临时用工时长近8个月,为当地创造至少8万人次的就业机会,每年发放工资就达950余万元左右,周边农户每人为公司打临工,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

二龙村村民胡茂平说:“在家门口采茶可比外出务工强多了!现在村里人都在附近茶山采茶,凤香苑公司直接收购,每年差不多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谁还愿意到外面打工呀。”

今年的采茶季,只见三五成群的采茶工人与到茶山骑行的骑友,构成了春日别样风景。以茶为媒,二龙村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202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

科技赋能“小叶苦丁茶之乡”

如今的余庆,已将视野瞄向了茶产业的未来。如何以科技赋能,将传统产业纳入科技化的升级轨道,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了这个山区县面临的考验。

“小叶苦丁茶是我们余庆的特色产品,原来都是散户种植、加工,手法都很原始,且只进行一次发酵,茶里很多有益物质就流失掉了。”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省级科技特派团余庆县技术团长骆衡介绍。

作为长期致力于小叶苦丁茶科技研究的骆衡,是土生土长的余庆人,他告诉记者,余庆享有“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的美誉,这种茶在当地被称作“绿色金子”。但由于种植技术、产品研发上一直没有突破,导致苦丁茶产业发展缓慢。

骆衡说:“小叶苦丁茶品种繁多,药理成分具有较大差异,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都不一样,因此种苗的鉴定和种植技术的标准化非常重要。”

为了规范种植技术,骆衡亲自带领团队,从全县种植小叶苦丁茶的基地中鉴定出7个品种,并针对这7个品种进行系统性的成分分析,根据成分最终确定了2个优势品种,在当地茶农中进行推广种植。

在专业的技术指导下,基于余庆小叶苦丁茶老叶片智能化采摘技术和小叶苦丁茶蓬状种植技术,余庆县白泥镇桂花村建立小叶苦丁茶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余亩,2年生小叶苦丁茶亩产量达到每亩1万余斤,实现亩产值近2万元。

除此之外,2020年起,总部设在遵义的贵州泰和集团也开始在余庆县开拓小叶苦丁茶业务,首先将重点放在优化加工工艺上面。“现在都进行二次发酵,既去除了寒性,还提高了有益物质含量。”泰和集团总经理毛远忠说。

小叶苦丁茶属于药食同源的产品,为了提高制作工艺,泰和集团成立了博士工作站,邀请来自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大专院校的5支团队12名专家,研发制造了一套荣获15项专利的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

目前,泰和集团结合小叶苦丁茶的加工和药理作用,积极拓展产品类型,现在投入市场的就有牙膏、茶酒和茶饮料三种。公司自建小叶苦丁茶示范基地600余亩,还采取“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新建、扩建种植基地1万余亩,带动农户种植面积约10万余亩。2023年以来,泰和集团实现收入2300万元,带动438户1530人增收,人均增收3000余元。

来源:农民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余庆县召开茶产业发展专场发布会

3月31日,我县召开茶产业发展专场新w发布会。

会上,余庆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了全县茶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媒体记者们围绕我县茶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相关提问。

《余庆新闻》记者吴小勇提问: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请介绍我县如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抓好我县茶产业发展工作?

余庆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丁明珍回答: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利用1-3年的时间全力打造我县茶叶“一区两带”建设,坚持以“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见成效”的思路,紧紧围绕“基地提质增效、干净提升、加工提质、品牌培育、营销推介、产业融合发展”六个方面,配套完善茶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茶园管护水平,加大对“余庆苦丁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宣传推介力度,多渠道广维度拓展营销市场,统筹推进“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三茶”融合发展,最终实现“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和“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


余庆县融媒体中心《今日余庆》微信记者熊艳提问:

目前我县茶园面积有多少亩,今后5年如何规划发展基地建设?

余庆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谭璨灿回答:

目前我县茶园已达21.3万亩,今后在基地建设上紧紧围绕现有基地,重点抓好提质增效,逐步扩大规模。

一是重规划。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对涉及乡村振兴及产业项目重点向茶倾斜,着力打造“龙家—敖溪—大乌江”苦丁茶产业核心区、“花山—构皮滩”白茶产业带、“松烟—关兴”绿茶产业带。建设关兴镇狮子山、新山,松烟镇二龙山,龙家镇平桃苦丁茶园,花山乡隔山门、花阡谷,构皮滩镇柏果山,白泥镇云上新寨等大美茶山。

二是优品种。围绕“一区两带”规划,在新建及提质改造茶园中,按适宜生长为首要条件,兼顾产品结构、市场、抗逆性、开采期等综合因素,规划种植以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余庆苦丁茶、黔湄601、中茶108、黔茶1号和龙井43等茶树优良品种,提升茶叶品质。

三是重科技。充分依托“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契机,数字化赋能茶产业发展。建立“数字种植管理云平台”,采取“一中心(农业资源数据中心)、一平台(生产管理数字云平台)、两大应用(智慧化管理决策与可视化指挥展示)”架构,汇聚资源、生产、市场等数据,整合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决策与可视化指挥展示,加快数字农业的推广应用。

四是增效益。依托数字农业智慧应用体系,积极推广茶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肥水管控技术,提升茶园机耕、机修、机采、机防的机械化管理水平,提高茶青下树率和茶园单产量,实现茶园提质增效目标。

余庆县政府门户网记者王勇提问:

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重点的背景下,余庆是如何抓好茶叶质量安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余庆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谭璨灿回答:

从2016年我县提出“余庆茶·干净茶”以来,相继出台了《关于抓好茶叶质量安全生产的通告》明确提出了“六不收三不出厂”的要求,《关于进一步压实“余庆茶·干净茶”品质监管工作责任的通知》、关于印发《“余庆苦丁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余庆县茶叶协会小叶苦丁茶发展联盟2021年约定事项》、《余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苦丁茶生产规范的通知》等相关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保障了我们“余庆茶·干净茶”形象。下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茶叶质量安全:

一是从制度上下功夫。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贵州茶产业发展条例》,规范茶园投入品使用,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完善生产管理台账,对存在质量问题和不符合卫生标准茶产品,实行倒查制、召回制,确保质量安全,维护市场形象。

二是从监管上下功夫。压实茶企(农)主体责任、镇村属地管理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行业协会自律责任;重点督促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完善投入品、生产管理台帐(档案)。县相关职能部门和所属乡镇集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茶园投入品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加大处罚力度,筑牢“余庆茶·干净茶”底线。

三是从设施建设上下功夫。2022年我县建成苦丁茶老叶片清洁化生产线11条,由原家庭式作坊生产改进为清洁化工厂生产,2023年再规划布局8条鲜枝叶清洁化加工线,取代传统家庭式作坊“蒸晒”加工方式,解决“落地晾晒”问题,实现苦本茶清洁化加工全覆盖。

四是从绿色防控技术上功夫。一是推广茶园间种树,以草抑草、以草治草和大豆间种技术的绿色防控技术;二是推广植物源、矿物源等生态环境友好型药剂;三是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茶树病虫草害防控措施,减少茶园药剂用量,建设生态茶园。

(全媒体记者 王杰 实习 周佩)

来源:余庆县融媒体中心 今日余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