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八马春资料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景谷茶,从宽叶木兰化石说起

景谷是云南普洱市的一个傣族彝族自治县,历史上是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在茶叶的始祖、种植、加工、经贸、商道、茶庄、企业、标样、品牌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值得挖掘弘扬。

一、茶叶始祖发现在景谷

木兰是被子植物的代表,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这已被学术界所公认。著名的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1978年正式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描述发表,就发现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线。

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时代定为渐新世,是第三纪晚渐新世植物群遗迹,距今约3540万年,是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植物盆地芒线群化石,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景谷植物群”,仅见于景谷盆地,也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

继后,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又在景谷芒线重测了该剖面,并于1982年命名为“三号沟组”,地层厚度大于1592米,时代修改为早中新世。据地质古生物学家调查考证后认为:我国木兰化石只有两个种,一是宽叶木兰(新种),只产于云南景谷,其时代为第三纪晚渐新世;二是中华木兰,产于云南的七个县。其中就有普洱市的三个县:景谷、景东、澜沧。

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2500万年。由于景谷芒线埋藏最早的宽叶木兰化石的出土,为引证茶树的最原始产地在滇西南地区增添了古植物依据。地质古生物专家论证,茶树即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的结果。景谷是茶树发源的一个中心地带。

1978年在景谷盆地芒线发现的宽叶木兰化石

二、景谷茶叶的生长种植

景谷有野生大茶树,栽培型大茶树、古茶区。有关史料记载和调查证实,今正兴镇黄草坝村干坝子山岭的大尖山、困庄大地、大水缸3处,有野生茶林2000亩,其间有许多数百年的大茶树,困庄大地有一株树高20米,基部干径88厘米,幅宽16.5米,树龄约400多年。

凤山乡顺南光山的2300~2500米高的山上,有野生茶树1000亩,与镇沅田坝野生茶树接壤。景谷乡文山村大黑石岩山,有大黑龙潭野生茶林1000亩,茶树干径在30厘米以上,山下两侧为景谷、凤山的茶叶产地。

景谷乡文东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500亩,益智乡大田村大绿山,有野生茶林500亩,可以说这些与茶树起源地带是密切相关的。

景谷的栽培茶历史也是悠久的,正兴镇黄草坝董、杨二姓家就栽种有“南宋茶”,先为自种自食,以后渐为商品出售,至今已传九代人了。景谷民乐乡有百年以上的大村秧塔大白茶,有钟山乡勐麻、龙塘的大叶种茶山,有景谷乡苦竹山、马鹿山茶山。

民国时期,景谷街年销茶100吨,民国26年(1937)销售茶叶550吨。景谷茶区以江河为中心的生产区域,在小黑江上游、景谷河、大村河、新村河、文绍河等流域的半山区或山区均为茶叶产区。

民国23年(1934),景谷县属茶区有8个区18个乡,成为云南著名茶区。1949年时,全县有茶园11000亩,采摘面积10200亩,产茶128吨。

三、景谷茶叶的加工特点

清代民国以来,景谷茶叶的加工全部过程均为手工操作,茶农把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先杀青、再揉捻,又晒干成毛茶。史料载曰:“晒青茶乃普洱茶种类。农家采之、炒之、揉之、晒之而成。”

毛茶按采制季节分为春茶、二水茶、谷花茶、阳春茶四类。各类毛茶经初加工后,还要进行人工拣剔,把老叶、粗茶、黄片、茶梗、杂物剔除,即为商品毛茶出售。晒青茶的手工加工方法,一直沿用到1952年。

而精加工的普洱茶早在清代就有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制茶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

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名沱茶,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景关茶”又叫“谷庄茶”,系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在下关加工,故称“景关茶”,质量甚佳。

民国时期,景谷县内有私人加工作坊15家,加工团茶(分四两装、五两装)、小饼茶(二两装)、大饼茶(八两茶)、方茶、茶膏等。方茶模制有福、禄、寿、禧字样和无字两种,有字的为礼品茶、无字的为普通茶。

团茶5个为筒,方茶四块一包,小饼茶10个一筒,大饼茶7个为筒,故称“七个饼茶”。大包装,以竹篮内衬笋叶,分层装实,封口成件,分类入仓待运。

新中国成立后,商业部确定景谷为边销茶产区,1959年景谷县茶厂在县城建成,1960年初投产,以县内原料加工心脏形宝焰牌紧压茶,六、七十年代,景谷茶厂生产的“宝焰牌”紧茶,我看见内飞票为下关茶厂,实际是在景谷茶厂生产的,我亲眼所见,专销西藏。

当时,我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便问了我的老朋友——茶厂的李希白师傅,他对我说,“藏人认这个宝焰牌子”,他为我解开了这个谜案。李希白师傅之子李文庆先生,现在还保存有景谷县茶厂生产的心脏形紧茶。

1978年,云南省定景谷边销茶为政治任务。1967年以后,景谷茶厂又制方块紧压茶,生产“景谷茶砖”,年加工成品250吨,调供下关茶厂原料150吨。1978年当年县茶厂加工茶叶441吨,创最高水平。1980年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外销茶品种,扩大内销茶加工量。1960~1990年,30年间共加工边销紧茶7.497吨,年均加工250吨,为边销、内销、外销三大茶类之首。

1979年,景谷县茶厂用晒青毛茶5~10级作原料,制成普洱茶调供出口,1980年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获得了国家对外贸易部“出口产品,质量优良”荣誉证书,1986年创年加工量212.3吨的好水平。

自1980年至1990年累计加工普洱茶成品1565吨,年均加工157吨。值得一提的是,省里过去制定的“滇青毛茶收购标准样”,就是由景谷县茶厂制样的。上面我亲眼所见的这些景谷茶叶加工特点值得继承、弘扬和发展。

四、昔日的景谷茶叶经贸

清代景谷的茶叶贸易为官商经营,茶商多为官吏。“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攸乐设同知,威远(今景谷县)、镇沅、恩乐设流官,争茶山之利。”这是《滇云历年传》中的记载,说明当时景谷的茶叶产销受官府控制。

到民国时期,景谷茶叶的贸易有较大发展,经贸扩大,商家增多,自民国元年(1912)景谷区出现私营茶庄后,景谷街成了景谷、景东,镇沅三县的茶叶交易中心,每年春茶上市期间,举办“春茶会”,外地客商马帮云集,周围茶区振泰、塘房、民乐、钟山、凤山等地出产之茶,云集入市,交易兴旺。

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9年(1920),县属茶区,年产茶30万斤,运销滇西。景谷县境内,每适牛羊街期,四山八路之茶汇集大街小巷,商农之间自由成交。县内茶叶购销集市主要是景谷街、龙塘街、勐倮(民乐)街、海孜街、抱母街、威远大街。

民国26年(1937),仅景谷街年成交茶叶1.1万多老担,成交额22万银元。民国36年(1947),景谷街年购销0.8万担,春尖茶每担购价200银元,一担茶换米最高930斤,最低500斤,为茶价最好时期。交易的茶商有行商和坐商两种,行商有来自四川、昆明、维西、宣威、腾冲、下关、新平、普洱等地的商人,多为季节性经营,坐商有当地资本较大的富户。

民国时期,景谷晒青毛茶经下关加工的“景关茶”,散销至省内外藏区,部份私营作坊加工团茶、饼茶、方茶,运销省内外。昔日景谷茶叶的经贸,在整个普洱茶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

五、历史上的景谷茶马古道

昔日景谷有东线、南线、西线、北线马帮古道。东线即从景谷县城发往威远渡口、那养坡、猛丙、小白庙丫口、暖里、橄榄树丫口、勐乃、高桥、芒谷、铁厂、西萨到普洱,全程三个马站(一个马站30公里);

再经磨黑东上把边江、通关、墨江、元江、扬武、峨山、玉溪到昆明,全程15个马站,往返需时一个月,这叫“官马大路”(从县城到磨黑的马道是由县城经铁厂、宽宏、岔河、刮风丫口、黄粟山到磨黑,全程4个马站)。

南线即从县城到勐主,从勐主到思茅,从勐主到澜沧。西线从县城到临沧,从县城到勐戛、双江。

北线从县城沿官马大路经芒冷、芒玉、龙塘街、文连至景谷街,又经振泰草皮街、里崴、文井至景东,再往南涧、弥渡、到下关、中甸、德钦达西藏。滇西后路马道中的景谷茶叶出境运销,多走东线和北线两条“官马大路”。

六、1949年后的茶企业

1959年景谷县茶厂建成,1960年初投产,主要加工边销紧压茶,当时有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备有分筛、风选、土烘房、蒸茶、压茶等加工机械10多台,职工70多人,为国营企业。

1980年随市场的变化,加工经营范围扩大为边销、外销、内销3大类,1981年茶厂原属县茶叶公司,实行加工经营独立核算。1986年深化改革,与茶叶公司合并经营核算,成为收购、加工、经营的中型企业。

1987年调整关系,归县计经委领导,实行承包经营,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茶厂有建筑面积1.12万平方,其中生产用地5524平方米,职工109人,加工机械有35台,年可加工茶750吨,实际加工量1988年达511.3吨。1990年完成加工量392吨,加工经营产品有:出口普洱茶、边销紧压茶、内销花茶、配茶、普洱大叶青、春尖、春蕊等17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往港澳地区及省内外市场。1990年8月在县城北郊石板村建年加工成品1750吨的精制茶厂,1992年投产,生产15年后的2007年,景谷县茶厂拍卖给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经营。

景谷县还有民营企业“景谷白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景谷万润利茶叶有限公司”、“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等。大白茶公司主要开发云南大叶茶种地方优良群体品种独特的,以“秧塔大白茶”为原料的大白茶贡品系列产品。

原标题:景谷茶的历史与文化

作者:黄桂枢

来源:普洱杂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宽叶木兰化石说起

景谷是云南普洱市的一个傣族彝族自治县,历史上是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在茶叶的始祖、种植、加工、经贸、商道、茶庄、企业、标样、品牌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值得挖掘弘扬。

一、茶叶始祖发现在景谷

木兰是被子植物的代表,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这已被学术界所公认。著名的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1978年正式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描述发表,就发现于普洱市景谷盆地芒线。

景谷宽叶木兰(新种)化石,时代定为渐新世,是第三纪晚渐新世植物群遗迹,距今约3540万年,是以宽叶木兰(新种)为主体的植物盆地芒线群化石,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景谷植物群”,仅见于景谷盆地,也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

继后,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又在景谷芒线重测了该剖面,并于1982年命名为“三号沟组”,地层厚度大于1592米,时代修改为早中新世。据地质古生物学家调查考证后认为:我国木兰化石只有两个种,一是宽叶木兰(新种),只产于云南景谷,其时代为第三纪晚渐新世;二是中华木兰,产于云南的七个县。其中就有普洱市的三个县:景谷、景东、澜沧。

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2500万年。由于景谷芒线埋藏最早的宽叶木兰化石的出土,为引证茶树的最原始产地在滇西南地区增添了古植物依据。地质古生物专家论证,茶树即是由宽叶木兰经中华木兰演化的结果。景谷是茶树发源的一个中心地带。

1978年在景谷盆地芒线发现的宽叶木兰化石

二、景谷茶叶的生长种植

景谷有野生大茶树,栽培型大茶树、古茶区。有关史料记载和调查证实,今正兴镇黄草坝村干坝子山岭的大尖山、困庄大地、大水缸3处,有野生茶林2000亩,其间有许多数百年的大茶树,困庄大地有一株树高20米,基部干径88厘米,幅宽16.5米,树龄约400多年。

凤山乡顺南光山的2300~2500米高的山上,有野生茶树1000亩,与镇沅田坝野生茶树接壤。景谷乡文山村大黑石岩山,有大黑龙潭野生茶林1000亩,茶树干径在30厘米以上,山下两侧为景谷、凤山的茶叶产地。

景谷乡文东村大中山,有野生茶林500亩,益智乡大田村大绿山,有野生茶林500亩,可以说这些与茶树起源地带是密切相关的。

景谷的栽培茶历史也是悠久的,正兴镇黄草坝董、杨二姓家就栽种有“南宋茶”,先为自种自食,以后渐为商品出售,至今已传九代人了。景谷民乐乡有百年以上的大村秧塔大白茶,有钟山乡勐麻、龙塘的大叶种茶山,有景谷乡苦竹山、马鹿山茶山。

民国时期,景谷街年销茶100吨,民国26年(1937)销售茶叶550吨。景谷茶区以江河为中心的生产区域,在小黑江上游、景谷河、大村河、新村河、文绍河等流域的半山区或山区均为茶叶产区。

民国23年(1934),景谷县属茶区有8个区18个乡,成为云南著名茶区。1949年时,全县有茶园11000亩,采摘面积10200亩,产茶128吨。

三、景谷茶叶的加工特点

清代民国以来,景谷茶叶的加工全部过程均为手工操作,茶农把茶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先杀青、再揉捻,又晒干成毛茶。史料载曰:“晒青茶乃普洱茶种类。农家采之、炒之、揉之、晒之而成。”

毛茶按采制季节分为春茶、二水茶、谷花茶、阳春茶四类。各类毛茶经初加工后,还要进行人工拣剔,把老叶、粗茶、黄片、茶梗、杂物剔除,即为商品毛茶出售。晒青茶的手工加工方法,一直沿用到1952年。

而精加工的普洱茶早在清代就有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制茶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光绪二十八年(1902),团茶运销下关,被私商“茂恒”、“永昌祥”仿制成“碗形茶”,经昆明、昭通运到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一带销售。

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于是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名沱茶,随后又以产地称为下关沱茶、云南沱茶。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成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景关茶”又叫“谷庄茶”,系用景谷晒青茶作原料,在下关加工,故称“景关茶”,质量甚佳。

民国时期,景谷县内有私人加工作坊15家,加工团茶(分四两装、五两装)、小饼茶(二两装)、大饼茶(八两茶)、方茶、茶膏等。方茶模制有福、禄、寿、禧字样和无字两种,有字的为礼品茶、无字的为普通茶。

团茶5个为筒,方茶四块一包,小饼茶10个一筒,大饼茶7个为筒,故称“七个饼茶”。大包装,以竹篮内衬笋叶,分层装实,封口成件,分类入仓待运。

新中国成立后,商业部确定景谷为边销茶产区,1959年景谷县茶厂在县城建成,1960年初投产,以县内原料加工心脏形宝焰牌紧压茶,六、七十年代,景谷茶厂生产的“宝焰牌”紧茶,我看见内飞票为下关茶厂,实际是在景谷茶厂生产的,我亲眼所见,专销西藏。

当时,我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便问了我的老朋友——茶厂的李希白师傅,他对我说,“藏人认这个宝焰牌子”,他为我解开了这个谜案。李希白师傅之子李文庆先生,现在还保存有景谷县茶厂生产的心脏形紧茶。

1978年,云南省定景谷边销茶为政治任务。1967年以后,景谷茶厂又制方块紧压茶,生产“景谷茶砖”,年加工成品250吨,调供下关茶厂原料150吨。1978年当年县茶厂加工茶叶441吨,创最高水平。1980年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外销茶品种,扩大内销茶加工量。1960~1990年,30年间共加工边销紧茶7.497吨,年均加工250吨,为边销、内销、外销三大茶类之首。

1979年,景谷县茶厂用晒青毛茶5~10级作原料,制成普洱茶调供出口,1980年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获得了国家对外贸易部“出口产品,质量优良”荣誉证书,1986年创年加工量212.3吨的好水平。

自1980年至1990年累计加工普洱茶成品1565吨,年均加工157吨。值得一提的是,省里过去制定的“滇青毛茶收购标准样”,就是由景谷县茶厂制样的。上面我亲眼所见的这些景谷茶叶加工特点值得继承、弘扬和发展。

四、昔日的景谷茶叶经贸

清代景谷的茶叶贸易为官商经营,茶商多为官吏。“清雍正七年(1729)设普洱府,攸乐设同知,威远(今景谷县)、镇沅、恩乐设流官,争茶山之利。”这是《滇云历年传》中的记载,说明当时景谷的茶叶产销受官府控制。

到民国时期,景谷茶叶的贸易有较大发展,经贸扩大,商家增多,自民国元年(1912)景谷区出现私营茶庄后,景谷街成了景谷、景东,镇沅三县的茶叶交易中心,每年春茶上市期间,举办“春茶会”,外地客商马帮云集,周围茶区振泰、塘房、民乐、钟山、凤山等地出产之茶,云集入市,交易兴旺。

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9年(1920),县属茶区,年产茶30万斤,运销滇西。景谷县境内,每适牛羊街期,四山八路之茶汇集大街小巷,商农之间自由成交。县内茶叶购销集市主要是景谷街、龙塘街、勐倮(民乐)街、海孜街、抱母街、威远大街。

民国26年(1937),仅景谷街年成交茶叶1.1万多老担,成交额22万银元。民国36年(1947),景谷街年购销0.8万担,春尖茶每担购价200银元,一担茶换米最高930斤,最低500斤,为茶价最好时期。交易的茶商有行商和坐商两种,行商有来自四川、昆明、维西、宣威、腾冲、下关、新平、普洱等地的商人,多为季节性经营,坐商有当地资本较大的富户。

民国时期,景谷晒青毛茶经下关加工的“景关茶”,散销至省内外藏区,部分私营作坊加工团茶、饼茶、方茶,运销省内外。昔日景谷茶叶的经贸,在整个普洱茶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份额。

五、历史上的景谷茶马古道

昔日景谷有东线、南线、西线、北线马帮古道。东线即从景谷县城发往威远渡口、那养坡、猛丙、小白庙丫口、暖里、橄榄树丫口、勐乃、高桥、芒谷、铁厂、西萨到普洱,全程三个马站(一个马站30公里);

再经磨黑东上把边江、通关、墨江、元江、扬武、峨山、玉溪到昆明,全程15个马站,往返需时一个月,这叫“官马大路”(从县城到磨黑的马道是由县城经铁厂、宽宏、岔河、刮风丫口、黄粟山到磨黑,全程4个马站)。

南线即从县城到勐主,从勐主到思茅,从勐主到澜沧。西线从县城到临沧,从县城到勐戛、双江。

北线从县城沿官马大路经芒冷、芒玉、龙塘街、文连至景谷街,又经振泰草皮街、里崴、文井至景东,再往南涧、弥渡、到下关、中甸、德钦达西藏。滇西后路马道中的景谷茶叶出境运销,多走东线和北线两条“官马大路”。

六、1949年后的茶企业

1959年景谷县茶厂建成,1960年初投产,主要加工边销紧压茶,当时有厂房面积1200平方米,备有分筛、风选、土烘房、蒸茶、压茶等加工机械10多台,职工70多人,为国营企业。

1980年随市场的变化,加工经营范围扩大为边销、外销、内销3大类,1981年茶厂原属县茶叶公司,实行加工经营独立核算。1986年深化改革,与茶叶公司合并经营核算,成为收购、加工、经营的中型企业。

1987年调整关系,归县计经委领导,实行承包经营,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茶厂有建筑面积1.12万平方,其中生产用地5524平方米,职工109人,加工机械有35台,年可加工茶750吨,实际加工量1988年达511.3吨。1990年完成加工量392吨,加工经营产品有:出口普洱茶、边销紧压茶、内销花茶、配茶、普洱大叶青、春尖、春蕊等17个花色品种,产品销往港澳地区及省内外市场。1990年8月在县城北郊石板村建年加工成品1750吨的精制茶厂,1992年投产,生产15年后的2007年,景谷县茶厂拍卖给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经营。

景谷县还有民营企业“景谷白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景谷万润利茶叶有限公司”、“景谷大白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等。大白茶公司主要开发云南大叶茶种地方优良群体品种独特的,以“秧塔大白茶”为原料的大白茶贡品系列产品。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年茶业发展6大趋势,看这些数据!

中国茶业2020年虽略有波澜,但从全产业链角度来看,无论种植、加工、品牌、消费风向、资金面,都在加速挺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那么已经到来的2021年,中国茶业又可能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呢?

1茶叶整体依然供过于求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海关、农业部等多方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为192.4万吨,国内销量153万吨,出口销量32.58万吨,产销缺口达6.82万吨。到了2019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为279.34万吨,国内销量202.56万吨,出口销量36.65万吨,产销缺口40.13万吨。

从2013年到2019年的数据走势可见,多年来,中国茶叶产量和国内销量持续走高,出口销售基本保持平衡,但茶叶产销之间的缺口却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盛世兴茶,随着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2021年我国茶叶产量和内销总量还将持续走高,但2014年开始不断放大的产销之间的缺口局面可能短期内难以改变。

2名茶身份保护强化,龙头茶企发力源头布局

茶叶产销缺口不断扩大,使得市场上茶叶假冒伪劣事件屡见不鲜,各大名茶产区的“茶叶保卫战”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例如,武夷茶的公共品牌为‘武夷山大红袍’和‘正山小种’。从2020年开始武夷山市全面推行了“认标购茶”,武夷山茶企均在外包装上张贴了统一印有武夷茶地理标志标识的商品标。通过采取“茶青卡”“商品标”双重管理方式,确保茶叶的原料产自武夷山;再采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种植、生产、销售的全流程溯源。

福鼎也对全市238家福鼎白茶商标授权企业的茶产品实行质量“一月一评、年度总评”制度,大力推行茶青凭证交易,严禁无凭证、质量安全无保证的外地茶青流入市场,确保茶叶产品来源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2019年9月14日,中国与欧盟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进一步强化了对名茶的地理标志保护。

优美的茶村风貌

随着中国茶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名茶产区对自身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中高端茶叶获得可追溯的数字化身份将是大势所趋,这也必然推动龙头茶企对名茶原产地供应链的投资布局,以获得优质的名茶供应,加强源头把控能力。

仅以武夷山为例,翻开《武夷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可以看到仅武夷山本地知名茶企2020年便计划增资投入18.36亿元,更吸引了八马、华祥苑、京东等一众企业在武夷山设厂投资。同一天发布股说明书的中茶和澜沧古茶,融资投向竟也惊人的一致,都准备投入数亿用于提升普洱茶产能。

3国内茶叶消费多元化,原味茶和新茶饮融合发展

茶叶产销失衡,发展的问题只能靠发展解决,激活大众消费,构建多层次的茶叶消费市场,让高中低端茶叶均有消费市场方为始终。

从品饮方式来看,我国茶叶消费分为原味茶和调味茶。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原味茶的消费人群近年来呈现逐步固化的趋势,增长缓慢。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统计,2018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已经达到4.9亿,消费人群的中老龄化和产区化特征依然存在。

另据贝恩公司与阿里巴巴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快消品线上策略人群报告》,茶叶在中坚力量、新势力、蓝海人群这三类潜力消费人群中的渗透率均较低。其中,除了部分品牌通过产品“新精致”吸引中产群体外,行业在青年群体和小镇人群中体现出明显的扩张乏力。

与此同时,得益于近年来国内茶叶消费多元化,新茶饮、茶饮料等多个细分市场齐发力,正在与原味茶携手,共同构建多层次的茶叶消费市场,让茶叶消费实现了更加宽广的人群覆盖。

2020年12月3日,奈雪的茶联合CBNData发布了《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估测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为4420亿元,其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预计到2020年底将达到1020亿元。在消费者画像方面,90后和00后比例为70%,女性消费者占比约6成。

茶饮料领域也逐步朝着千亿市场规模发展。根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87亿元,到2025年,我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1000亿元。


其实,从2013年天福茗茶推出新茶饮品牌“放牛斑”以来,大益茶业的“大益茶庭”、八马茶业的tealab、春伦茶业的“馥源”都陆续面世,传统以原味茶为主的茶企就开始试水新茶饮。

与此同时,奈雪的茶、喜茶的企业也在瞄准原味茶市场。头部主播薇娅2020年双11直播期间的数据或可管中窥豹。期间,雪主推的一周好茶7口味混合装和喜茶主推的灵感一周茶礼盒,均为原味茶茶包,单场活动销售都过百万。2021年传统茶企和新茶饮企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动作或许将呈加速度发展。

4品牌茶企朝全品类多渠道方向演进

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导致上半年各大茶博会纷纷取消,线下门店也客流锐减,让茶业从业者充分感受到了线下单一渠道抗风险能力脆弱的现状,也让很多消费者养成了线上购茶的习惯,成为了茶业多渠道运营布局的拐点。

据多方电商平台数据估算,2020年中国茶叶线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5亿元,比2019年235亿元增长14.8%,而2021年,有望增长至298亿元。但目前电商市场份额占我国茶叶总的消费规模比例不足10%,离我国网上商品和服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25.7%)也还有不小的差距。2021年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不少从事茶叶电商的企业反馈,与线下渠道相比,电商获客的客单价普遍较低,体验感不足,他们已经在着手线下布点。查看电商平台数据,2020年,整个平台关于“茶叶”的销量都集中在“44~153元”和“154~340元”两个价格段。因此,从2020年下半年很多茶企开始了全渠道布局,一边发力线上营销,一边线下继续扩点。《茶道》杂志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在福州、厦门等地,以岩茶、白茶为代表,诸多品牌纷纷加大了连锁加盟和线下扩店的速度。

除了进行多渠道布局,2021年品牌茶企朝着全品类布局,防止单品类风险,更好满足消费者风向的动作也在加快。2020年11月26日,黑茶企业湘益茯茶和白茶企业六妙白茶携手合作,上演了《黑白对话》。

紧接着,11月29日,岩茶企业武夷星和白茶企业品品香也宣传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心传”产品,同时还在销售渠道上达成合作,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今后可以在品品香门店里买到武夷星的武夷岩茶产品,也可以在武夷星的门店里买到品品香的福鼎白茶产品。从2016年开始布局全品类的八马茶业,也在2020年双11有了斩获,获得了一款千万级销量的白茶,十五款百万级的单品(武夷岩茶、红茶、普洱)。

2021年,跨品类、跨品牌融合已经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跨行业整合营销的案例估计也会不断涌现。

5多重因素博弈,出口有望延续上涨势头

我国茶叶出口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高的特点。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前20个主要市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合计为30.57万吨和18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量和总额的80.24%和82.78%。

首先,2020年11月15日,中国与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协议签署前,东盟在内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便已经是中国茶叶出口的巨大增长点。

据海关统计,2019全年我国对东盟出口茶叶2.3万吨,比增25.6%,出口金额4亿美元,比增55.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茶叶9.4万吨,比增4%,出口金额5.6亿美元,比增30.7%。RCEP的签署,为中国茶叶出口送来了出海的季风。

第二,欧美等地新冠疫情的防控也将直接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从2020上半年海关数据来看,我国茶叶对对美国(4976吨)、德国(3539吨)等国的茶叶出口大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了33.4%、33%。

第三,包括欧盟、摩洛哥在内的茶叶进口国近年来不断提高农残检测标准,也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也在倒逼中国茶叶不断提升品质。其中,对美出口还要注意美国对华贸易壁垒的变化。美国从2019年9月1日起,美国对中国茶叶征收15%的关税(2020年2月14日起关税降至7.5%)。

第四,中国游戏、国产剧、小说、电商、泛娱乐社会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目前在海外已经占据一定话语权,里面都经常出现茶文化的元素,这将有助于中国茶叶影响力的提升,助力茶叶走出去,提升附加值。

“闽茶海丝行”代表团向匈牙利共和国第一任临时总统絮勒什·马加什(Sz?r?sMátyás)介绍闽茶

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积极与海丝沿线国家开展茶文化交流互鉴,由福建农业农村厅和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首倡主办的“闽茶海丝行”活动先后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再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迄今为止,“闽茶海丝行”已先后走进德国、波兰、捷克、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西班牙、法国、匈牙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2个“闽茶文化推广中心”,海外影响力持续扩大。因此,闽茶出口在2021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6谁将成为茶企A股上市第一股?

无论是要进行源头布局,还是打造线上线下的营销体系,还是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资本的助力对于希望做大做强的茶企而言,都是刚需。

但当下,茶行业整体的资本化程度仍较低。据统计,A股市场原叶茶企业数量较少,截至去年7月,只有峨眉山A(000888.SZ)、加加食品(002650.SZ)、鲁信创投(600783.SH)、维维股份(600300.SH)、深深宝A(000019.SZ)和天士力(600535.SH)六家。但以茶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只有港股上市的天福(开曼)控股有限公司(即天福茗茶)在港股上市,和15家在新三板挂牌的茶叶企业。

2019年以来,茶企开始新一轮登陆资本市场的冲击。2019年以来,祥云飞龙、健之佳、贝泰妮、鑫联环保、昆工科技、七彩云南和神农集团7家企业已通过券商向云南证监局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份辅导备案材料。

证监会官网同时显示,中茶于2020年6月18日报送资料,6月24日被受理,拟在上交所上市;澜沧古茶于6月22日报送资料,6月28日被受理,拟在深交所上市。9月28日,中信证券与八马茶业签署了辅导协议。9月30日,中信证券与八马茶业正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监局报送辅导备案申请材料并获得受理,暂未公布上市地点。究竟谁将成为A股茶企第一股,成为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茶界大事。

原味茶为主的茶企在奋力冲击资本市场之际,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茶饮企业却颇受投资者的青睐,融资能力和发展规模都在快速壮大。

2020年11月杯装杨枝甘露创造者7分甜获得1.5亿元人民币融资,顺为资本领投,内向基金跟投。从启动融资计划到正式签署协议、完成交割,七分甜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据不完全统计,这至少是2020年茶饮领域发生的第6起融资。

对于投资者而言,新茶饮企业立足上千亿元规模的市场,并在不断向大茶业市场挺进。与传统茶企相比,新茶饮品牌企业普遍标准化、连锁化程度高,复制能力强,很容易在资本的助力下上市,从而给资本带来高额的回报。据财联社消息,中国奶茶连锁公司喜茶与奈雪的茶寻求于2021年年底前在香港上市。

在整个茶行业加速创新,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当下,2021年原味茶茶企与新茶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你争我夺,相互进入,也是必然要上演的商业剧情。

来源:茶道传媒(张伟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