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郁茗香茶叶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访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英杰

累世积淀 ,犹记千年茶风;新开一盏,传承盛世茶香

——访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戚英杰

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

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屈原在《离骚》里曾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隐喻君子品德之高尚美好。由此观之,“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可谓是文人雅士对于饮食的至高赞誉了。而这份赞誉的背后,是一段传承千年的古韵茗香,是一枚饱蘸风雅的文化遗珠,更是一个在新时代重焕风采的传统产业——西湖龙井。

出身茶人世家的戚英杰凭借对西湖龙井的一腔赤诚,引领家族企业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忠实传承手工制茶技艺,积极融入“互联网+”潮流,筹建国内第一座西湖龙井博物馆,把承载了唐宋盛世遗风的茶文化引入当下,也推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

西子湖侧畔 ,传世有茶香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无论是在文士骚客的佳句名篇里,还是古今游人的流连目光中,杭州无疑都是一片深得自然慷慨馈赠的灵秀之地。这里不仅有西子湖畔的画桥烟柳、云树笼纱,有环湖而抱的逶迤群峰、秀美林泉,还别有一段饱蘸了千年风流的悠悠茶韵,那就是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

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东至南山村,西至灵隐、梅家坞,南至梵村,北至新玉泉以内的龙井茶基地,为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东起北纬三十度黄金线穿山而过,起伏的峰岭引来了东南的暖湿气流,又将西北寒风阻隔在外,独特的白砂土与黄红壤疏松肥沃、通水透气,共同孕育了“茶中圣品”西湖龙井,也滋养了一个世代以茶为业的龙井世家——戚氏。戚英杰正是这个茶人家族的第十二代传人。

2009年,随着父亲年事已高,原本建筑专业出身的戚英杰放弃了对口工作,回来接手家族产业。尽管有着久浸茶香的家学渊源、也不乏自小培养的浓厚兴趣,但对于当时的戚英杰来说,这依然是一段颇为艰难的“跨行业”之旅。

进入企业的头三年,他沉下心来辗转各个基层岗位,潜心钻研西湖龙井从采收、炒制、加工到成茶的工艺流程,以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对天时节令的顺应,守护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之誉。

西湖龙井的采收历来以早为贵、以嫩著称,尤其清明节前采制的明前龙井,素有“女儿红”的美称。为了不坠西湖龙井茶的传世嘉誉,戚英杰坚持“只做春茶”,每年的青叶采收只在3、4月间的早春时节,最长不过一个月。时间虽短,对青叶品质的把控却绝不简单。举凡长度、色泽、品相乃至芽叶数量,戚英杰都带领团队严格遵循相应的采收标准,从源头奠定西湖龙井茶的上乘品质。

繁忙的采收季里,每一丛鲜嫩的龙井青叶都是“才下枝头,便上案头”,第一时间经历晾晒去青、粗筛分类,在短短数天时间里失水、降苦、增香,完成生命中的第一道蜕变,然后进入最为关键的炒制环节。

为了保留西湖龙井的醇正茗香,即便在春茶生产的高峰期,戚英杰也坚持传承古老的手工制茶工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鲜叶的品相,灵活运用“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十大手法,依次对龙井青叶进行粗制、精制、储存,一丝不苟地执行全流程标准化工序,最终将一捧叶片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叶底细嫩呈朵的西湖龙井茶呈现在世人面前。

不仅如此,随着“大数据”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戚英杰还建立起了一整套龙井茶溯源系统。通过系统,消费者和公众可随时查看茶园的实时景象,对西湖龙井茶从种植、施肥、修剪、采摘、加工的全管理流程进行追溯和监督,从而确立起西湖龙井茶市场的监管与诚信体系。

在戚英杰重重把控下精制出的龙井春茶,一经冲泡便香馥若兰、汤色清亮,入口齿颊流芳、沁人心脾,更富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久饮可生津止渴、提神抗衰、清热利尿、强心解痉,还具备减脂降压、防癌抗菌等保健养生功效。2010年,它曾以“中国十大名茶”的身份入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2016年,又成为G20峰会的官方专用茶。

凭借着惊艳国际的绝佳品质和对传统制茶工艺的体系化传承,戚英杰荣获杭州市西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的“第二批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传承人称号,带领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开启了延续古老工艺、弘扬龙井茶文化的崭新征程。

一盏传古韵 , 一盏引新章

西湖龙井,因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周边群山而得名。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已经有了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至于宋元,龙井茶从山野禅寺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先有杭州太守赵抃以“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团”之句,记述高僧辩才烹茶待客之事,又有诗人虞集以“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盛赞龙井之色清味甘。到了明清,《湖儒杂记》称其“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则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也。”相传,清乾隆帝下江南时就曾游龙井茶园,还亲自采过茶叶、看过茶农炒茶。时人将其采摘过的十八棵茶树圈地而养,称之为“御茶”,至今仍可在狮子峰下见到,“龙井问茶”更因此被列入西湖“新十景”。

而这里,也正是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1350亩无公害西湖龙井茶基地的所在之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取消了茶叶统购统销政策。为了解决茶农的销售问题,戚英杰的父亲戚国伟联合茶区六名村支部书记,成立了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公司。创业之初,由于缺少资金,企业步履维艰。戚国伟拿自家房子当做经营场所,又向银行贷款数万元,带领乡亲们蹬着三轮车,晚上到茶农家里收购茶叶,白天到景点贩卖,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成长壮大。在戚国伟的带领下,公司自1986年开始承办国家礼品茶,始终是浙江国礼龙井的唯一指定生产企业,所创“贡牌”西湖龙井更是唯一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的西湖龙井茶品牌,先后招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德国总理默克尔、俄国总统普京等各国政要,并为此收到过国家外交部的贺信。

三十载流金岁月,父辈茶人的砥砺拼搏让当初小小的乡办企业一路高歌猛进,发展为了如今实力雄厚、颇具规模的“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不仅建起了占地4000㎡的办公楼、加工厂及仓储,在北京、上海、西安、扬州等各大城市开设了300余家“贡”牌西湖龙井茶专卖店,更激励着戚英杰不忘初心、再续辉煌。

面对厚重悠长的千年古韵和珠玉在前的父辈佳绩,戚英杰化压力为动力,凭借坚韧的意志,先后迈过了景区厂房建设、机械设备更新、工艺调整优化甚至是监督施工时不慎从高空坠落受伤的重重坎坷,积极利用现代营销理念与网络信息技术,带领企业和品牌实现了新的发展。

戚英杰直言:“西湖龙井茶的名贵,不仅在于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更在于它的天然稀缺。”就目前而言,龙井茶共有钱塘、越州、西湖三个产区,合计种植面积约110万亩。其中,只有西湖产区所产的龙井茶才能被称为西湖龙井,而西湖产区的茶园却仅有2.3万亩。换言之,对于西湖龙井茶企来说,产量的突破并非可行之策。为此,戚英杰为企业谋划了三个清晰的品牌体系:一是优中选优的“狮峰龙井”,贵在做精;二是咬定核心主产区的“西湖龙井”,旨在做强;三是广纳周边产区优质茶源的“龙井茶”,意在做大。

在此基础上,戚英杰一方面持续巩固传统营销渠道,另一方面积极顺应“互联网+”潮流。不仅带领企业进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成功带动大额销量,还在疫情复工后大胆尝试直播带货,2小时销售额超200万,有力提升了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构建起了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体系。

与此同时,戚英杰也在带领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谋求进一步的转型升级,计划引入外部资本筹备上市,希望将西湖龙井一脉的千年茶韵与传世茗香送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弘扬传统茶文化,重现唐宋茶风尚。

文化载茶史 , 风华一馆藏

在戚英杰看来,西湖龙井不仅是产品品牌,更是文化标志。守住西湖龙井,就是守护和传承千年茶文化。因此,在他的心中,始终藏着一个“西湖龙井茶博物馆”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筹谋六载,踏遍千山。

2013年,戚英杰跟随杭州市农办到欧洲考察。期间,当地一家专供皇室的酒庄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酒庄里有个很小的展览室,里面放满了书册,随手抽一册出来,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历代的酒标,一个酒标就是一个与皇室相关的故事,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文化底蕴。赞叹之余,戚英杰马上联想到了西湖龙井的境遇。

当时,国内一年的西湖龙井茶消费数据为一万吨,而真正的西湖龙井产区产量实际只有约550吨,巨大的差距背后是鱼龙混杂的市场乱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业界对西湖龙井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国人对西湖龙井茶的模糊认知,更是西湖龙井茶文化的荒芜与遗落。从那一刻起,戚英杰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西湖龙井茶建一座专门的博物馆。

为此,他耗费巨大精力,多方收集龙井茶的文史资料与实物。北宋年间的茶碾、杭州出土的铜折叠火铲、道光三十年的布政使司牙贴,还有见证了杭州一带一路茶叶史的方正大茶庄红木茶箱等,都被戚英杰收入博物馆,用来纪念那些充满茶香的历史时光。2019年,这座由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独家出资,由戚英杰和收藏家赵大川共同担任馆长的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于龙坞茶镇落成,前后耗资四百多万,占地1600平方,收藏了一千三百余件文献文物资料,向每一位茶人、来客诉说着西湖龙井茶的前世今生。

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传统茶文化正在逐年复苏,盛世品茶的风尚更吹进了年轻一代的群体当中,西湖龙井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而戚英杰也时刻履行着作为西湖龙井制茶工艺传承人的职责,不断吸纳新鲜血液进入企业,借由培训与展馆将西湖龙井茶的宝贵传承分享给更多的人。

来源:贡牌狮峰龙井茶

茗香清雅,吴裕泰贡毫茉莉花茶了解一下

点击上方 洛阳吴裕泰茶庄 ”  → 点击“关注  ”

和老吴一起品好茶,读好文

茉莉花茶滋味清幽,

给人一种只闻绵延茉莉香,

未见一株茉莉花的“入骨香气”


爱喝茉莉花茶的朋友,

往往能够感受到茉莉花茶那种

花香直达茶心

茶香甜郁清雅的魅力。


若您也是茉莉花茶的爱好者,

那么您一定要了解下老吴家的

爆款茉莉花茶——贡毫


寓意着“更好”的贡毫,

是茉莉花茶中的后起之秀,

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作品,

百年技艺匠心传承的典范。



原料精选于明前一芽一叶初展的茶坯,

100斤鲜嫩茶坯,

充分吸收600-700斤茉莉鲜花的香气,

层层叠叠的茉莉花与鲜嫩茶坯交融,

让原本稍纵即逝的花香,

和茶叶一同缠绵成恒久,

也让茶坯的香气,更加清雅。



经由通过散热、起花、烘焙等工艺后,

再进行下一次的窨制,

如此反复,历经九窨而成的贡毫,

成茶芽头肥壮匀整洁净

冲泡后香气浓郁鲜灵持久

汤色清澈明亮。

一口喝下,

滋味醇厚回甘。



自去年上市以来,

贡毫所获得的一项项殊荣,

也证实了它是当之无愧的好茶。


2019中国茶叶集群品牌联盟(春季)

推荐茶叶超级单品

2019年北京国际茶业展茶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

荣获“特别金奖”

如此香气清幽的贡毫茉莉花茶,

自然需要搭配相得益彰的茶器。


吴裕泰瓷质清雅茉莉壶套组



该套组以茉莉花为设计元素,

茉莉花色饱满。

壶身、杯身均有茉莉花图案,

增添品香赏茗时的美好感受


吴裕泰瓷质清雅茉莉盖碗



盖碗造型美观器型典雅

瓷质非常细腻手感舒适

周身配以茉莉花图案,

整体风格清新淡雅。


吴裕泰瓷质清雅茉莉三件杯



杯身茉莉鲜花盛放,

色调淡雅秀丽

杯中有茶水分离隔层,

茶味浓淡自控。



吴裕泰瓷质清雅茉莉旅行壶套组



该套组以茉莉花元素入器,

壶身和杯身茉莉鲜花灿烂开放,

别致秀雅。

内杯搭配一大一小,

适用于他和她,简单纯粹。



茶壶两侧增置叶子为壶钮,

防烫又美观。

茶壶上还设置有打孔的挡片,

很好的分离茶渣和茶水,出水流畅。

收、取,操作简便。



日本茶道的“鼻祖”千利休曾说过,

“一想到她,连土墙都煜煜生辉,

这就是所谓的摄人心魄吧”。


老吴以为,

贡毫茉莉花茶的香,

便是美学中,

那一抹令人脸红心跳的“无上味”。

在似水流年里,

愈发的透出甘醇的香气。


国饮七十年,中茶新时代——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成立70周年庆


  作为中国茶叶行业的排头兵,中茶公司的发展历程与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茶公司在出口创汇、带动茶农增收致富、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引领茶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茶公司明确品牌消费品定位,坚持“国饮中茶”品牌主张,积累了海堤、蝴蝶、猴王、百年木仓等一系列知名品牌,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传承大师工艺,打造匠心品质产品,为普通百姓提供放心好喝的茶产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70年一代代追梦人筚路蓝缕、锐意进取所积累的品牌资产,弘扬中茶人七十载砥砺奋进精神,致敬历史。

  |国茶使命,是中茶品牌的历史积淀

  中茶公司是建国后,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茶叶的收购、加工、出口和内销业务,是当时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后被尊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出任第一任经理。自此,中茶公司站在行业的制高点,与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951年3月,中茶公司在《人民日报》头版公开征集中茶商标,最终选定“八中茶”:绿色“茶”字由八个红色的“中”字环绕着,代表着红色中国出品的绿色茶叶。中茶商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悠久的商标之一。

  中茶公司成立后,推动全国茶叶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发展,承担起为国家出口创汇的历史重任。1949年中国茶叶出口仅为9900吨,1978年达到8.69万吨,1989年更是达到20.4万吨。国饮中茶,茗香亘古,开疆拓土,风雨兼程。

  |国茶技术,是中茶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中茶公司成立后,坚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茶叶加工的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带动行业优化升级。从50年代起,先后成功研发了普洱熟茶加工技术、白茶加温萎凋加工技术、新工艺白茶加工技术、炒青绿茶窨制花茶工艺、红碎茶加工技术、茶珍加工技术等,现在已经为茶行业所广泛应用。中茶厦门在乌龙茶等茶叶烘焙工艺上持续创新,所开发的乌龙茶产品不仅滋味上口,还具有独一无二的“中茶烘焙香”,与此同时高火烘焙工艺最大化保障了产品微生物等卫生指标远高于国家标准,成为了乌龙茶行业消费升级的引领者;在发酵茶技术上跨行业创新,通过菌种、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将传统茶叶发酵手艺提升为现代食品发酵工艺,应用于安化黑茶、普洱茶和六堡茶等发酵茶产品,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洁净化和标准化生产,不仅彻底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独创的“散茶发花”等创新工艺彻底改变了发酵茶饮用不便的紧压茶形态,开创了发酵茶的新消费模式。

  |“国茶大师”,是中茶创新传承的有力保障

  中茶成立之初,一大批先辈奠定了新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当代茶圣”吴觉农出任中茶首任经理,同时还汇集了黄国光、庄任、冯绍裘、张天福、于宝森、施云清、王郁凤、胡浩川、陈应明、方翰周等一大批茶界著名专家。七十年发展历程中,一代代的中茶精英们,不断传承创新,保证了中茶的领先地位和卓绝品质,书写着中茶人的自信与骄傲。吴觉农从正史、人才培养、研究、种茶、制茶、茶效、品饮等作出了全方位的贡献;“茶界泰斗”张天福创制揉茶机改写揉茶历史。

  如今,中茶公司拥有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茶叶大师,和28位高级专业技术大师,他们在行业和全社会中公信力强、制茶技术过硬、行业贡献卓著,有力保障了中茶公司茶叶产品品质。

  |国茶品质,是中茶品牌建设与提升的基础

  作为中央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是中茶公司的底线。中茶公司承担起新中国茶叶出口重任,从最初就重视茶叶品质,必须达到国际上对茶叶品质的基本要求。中茶人以70年的匠心专注,不断形成和完善茶叶生产和出口的质量标准。在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指导下,中茶通过全产业链管控及“公司+供应商+农户”运营模式控制优质茶叶资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天然、绿色、健康、安全的高品质原料,有力地保障了产品的卓越品质。目前,公司拥有厦门、福州、泉州、云南、湖南、广西加工基地,拥有国内茶叶企业最先进、最完备的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专业化程度高,生产标准严格,坚持不落地生产,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监控,确保从源头把控产品品质。2019年,中茶公司代表茶行业入选企业标准领跑者联盟,进一步制订完善中茶的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一杯放心的中国茶。

  70年来,中茶向中外消费者提供了包括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六堡茶、普洱、黑茶、茶饮料等全品类产品。借助1600多家专卖店及35000多个零售终端组成的遍布国内外市场的销售网络,中茶打造出畅销海内外的“中茶”核心品牌及“海堤”、“蝴蝶”、“猴王”、“百年木仓”、“沙漠之舟”、“吉幸”等产品品牌。

  |国礼之选,是中茶品牌实力的最强背书

  中茶公司是茶行业唯一一家带中国字头的企业,中茶产品多次作为国宴用茶在国家外交场合上被国内外国家领导人所饮用,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政府首脑,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产品”代表。

  作为向世界递出的一张中国“名片”,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茶产品就开始做为国礼赠与各国政要,传播中国茶文化,惠及世界人民。2014年,中茶产品成为APEC会议的官方指定用品;2017年,中茶产品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官方指定用品;同年,中茶产品作为厦门金砖会议官方伴手礼;2018年,中茶产品成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官方指定用茶;2018年,中茶产品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宴会用茶保障和服务,中茶品牌再次享誉世界。

  70年栉风沐雨,70年峥嵘岁月,70年春华秋实,70年砥砺前行。未来,中茶将坚定“品牌消费品公司”定位,以“中茶”品牌为核心,以科技研发为保障,完善全产业链管控,做标准、做链条、做技术、做品牌、做渠道、做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好喝的茶产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推动中国茶产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茶叶企业。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