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易武山几个寨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易武茶区有哪些山头?易武七村八寨古树茶特点!

  易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东接老挝,南西北三面则与瑶区、勐仑、象明和曼腊毗邻,即古六大茶山的东部片区。“易武”一词在傣语中,其意是“美女蛇居住的地方”。易武茶区普洱茶产量高,茶质上乘,备受茶友们的喜爱,易武茶区知名山头莫过于七村八寨,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曼洒寨、新寨。 

  易武茶区七村八寨普洱古树茶特点
  易武麻黑古树茶特点: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肥大叶身,叶柄免乌黑油亮,其干茶条索粗壮,芽头显毫,蜜香焦糖香明显,汤色橙黄明亮,茶汤顺滑醇厚,生津明显、持久,叶底油润且柔软。
  易武高山寨古树茶特点:高山寨的茶有一股淡淡的花香,茶饼周正匀整,色泽乌黑绿润,茶叶肥厚,条索较长;冲泡后,汤色明黄透亮,有一种花香,香气优雅,滋味甘醇顺滑带甘香味,典型易武茶。苦涩度低,使人心旷神怡,集于舌尖和上颚,之后迅速化开,茶气浓厚贯喉而入,舌根两颊泛甜,杯底留香,挂杯持久。

  易武落水洞古树茶特点:传统手工石磨压制,条索紧实,呈灰黑色,白毫显露;饼型周正。味道苦涩略显,鲜爽度高,水性细薄,活跃;茶香飘溢清透甘活,数泡后更有甜香,香气微扬;喉韵显,舌底生津。
  易武曼秀古树茶特点:曼秀古树茶是标准的大叶种茶,条索灰褐显毫、香气较好、茶汤略带金黄、汤质较滑厚,回甘十分持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好茶,曼秀茶如同曼秀这个名字,温柔而甘甜。曼秀村的茶是非常典型的易武风格,当地茶农手工制的茶条索黑亮,松紧适度,灰褐色显毫,茶汤金黄,香气高扬,水路细腻,软而不弱,回甘生津持久绵润,蜜香甘冽,品后喉咙极为舒畅。条索黑亮,汤色金黄。无苦,微涩。柔和顺滑,香高韵绵。回甘快而持久,生津不绝。
  易武三合社普洱茶特点:三合社茶在易武片区的涩感最明显,也真是这种涩感,使得茶叶的香气最突出,挂杯的冷香是迷人的蜜香。当年的生茶,如果按紧条工艺做,茶汤会略带红亮,按抛条工艺来做,茶汤金黄油润。

  易武易比古树茶特点:条索匀整,粗壮,茶面油润,显毫,冲泡后香气高扬,纯正,易武山韵味非常明显,入口醇和柔滑,入口生津,回甘快速,易武山丁家寨的山头韵还算明显,汤色蜜黄透亮,基本无水汽味道,口腔留存度不错,甜蜜感保留时间较长,叶底尚算肥壮,但距离第一波春茶还是有一些差距,完整度,厚度都略逊,但整体香气口感都是很完整的,后期转化很值得期待!
  易武张家湾古树茶特点:没有刮风寨刮风,更没有曼松的张扬,易武张家湾茶是一款低调的好茶!放置一段时间,会闻到较强的甜香、花蜜香。泡茶在盖碗顶部聚集,稍淡之后显出一种粘性持久的异香。
  易武刮风寨古树茶特点:甜醇中含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而含蓄,喉韵绵延悠长。尤以后期变化之美见长,新茶初品甜味当先,喉韵深,香气足,后期变化汤水厚实,滋味饱满,苦底和涩味退去,陈香之韵渐出。
  易武丁家寨(瑶族)古树茶特点:丁家寨普洱茶条索匀整,粗壮,茶面油润,显毫,冲泡后香气高扬,纯正,易武山韵味非常明显,入口醇和柔滑,入口生津,回甘快速,易武山丁家寨的山头韵还算明显,汤色蜜黄透亮,基本无水汽味道,口腔留存度不错,甜蜜感保留时间较长,叶底尚算肥壮。

  易武丁家寨(汉族)古树茶特点:丁家寨古树茶条索匀整,粗壮,茶面油润,显毫,冲泡后香气高扬,纯正,易武山韵味非常明显,入口醇和柔滑,生津、回甘快速,易武丁家寨的山头韵还算明显,汤色蜜黄透亮,甜蜜感保留时间较长,口腔留存度不错。总体来讲茶气劲足,茶质稠厚稳重,叶底柔韧俊秀,十分耐泡。
  易武旧庙寨古树茶特点: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饱满,茶汤有厚重感,品后润口,香气偏厚重,新寨茶有个小小的缺点,香气不是特别显,但并不是没有,只是没有易武其它茶区那么高扬,它的香气是下沉的,杯底香不是特别明显,茶汤的甜度非常高,饱满丰润。
  易武倮德寨古树茶特点:倮德的茶外形非常漂亮,这得益于当地茶农精湛的制茶技艺,香气滋味比普通的生普明显是要更优质,可与易武几个比较著名的寨子相比,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极好,以蜜香为主,缺点是汤水略薄。

  易武大寨古树茶特点:大寨的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整体协调性非常好,层次感极其丰富,茶气很足,稳定性好,比较耐泡,闷泡之后滋味并不明显加强,回甘迅速,生津快而丰,喉韵深沁。
  易武曼洒古树茶特点:曼洒村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香气很柔,滋味甜软,汤感细腻轻柔,茶汤喝到口中很快就化去,回甘生津较好。
  易武新寨古树茶特点:新寨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则相对较低,水溶性糖和氨基酸的比例较高,因而茶汤的刺激性较低,甜味明显,滋味柔和,刚接触普洱的人更容易接受。从口感上来说,茶汤在口中很甜润,吞咽后舌面有涩感,涩感能慢慢化开,舌尖回甘迅速均匀,口腔有清凉感,体现为饱满而醇和,是普洱茶“至柔”之典型代表。
  易武是普洱茶源头地区,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植茶叶的历史至少有1000多年,易武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古六大茶山中最大的茶山。易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也是普洱茶老茶“号级茶”的发源地。“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山半”,易武茶山的面积在六大茶山中居于首位。易武普洱茶素有“香扬水柔,刚柔并济”的美誉,易武茶是典型的大叶种茶,其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叶长,隐毫,色泽乌黑油亮,汤色金黄明亮,有温润柔雅的花蜜香,茶汤滋味香甜,刺激性低,水路细腻,刺激性低,口感,细腻沉稳厚实,茶质厚重,韵味十足。


易武七村八寨普洱茶特点

  易武七村八寨坐落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七村八寨中最出名的麻黑、刮风寨、落水洞。易武七村分别是: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易武八寨分别是: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

  麻黑普洱茶品质特点:

  麻黑茶以阴柔见长,茶中之上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麻黑的这种阴柔、清雅之味延续至少十六泡,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茶汤入口无比纯净无半点邪杂之气,条索整壮,汤色淡黄、香气正、入口滋味苦涩低,叶底色泽鲜明,茶气明显。

  刮风寨古树茶的特点

  刮风寨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的东北边,刮风寨古树茶其饼形圆润周正,干茶墨绿油润,条索修长,陈香陈韵纯正,香气馥郁,甜醇且显蜜香,苦涩含蓄,喉韵深,香气足,茶汤厚实饱满,回味悠长。

  落水洞古树茶特点

  为浓郁的蜜香,汤水的质地粘稠饱满、持续性和稳定性好,在汤水的质地和后期的存储有不俗的表现。落水洞古树茶的芽叶十色泽绿,茸毛多,叶缘微波偏平,叶质软,叶背茸毛较多,叶基成楔形。茶的香气高扬,兰香中带花果香和蜜香,汤水糯柔清雅,黏稠饱满,是易武茶中较为糯柔的品种,被不少茶客追捧。

  高山寨普洱茶的特点:

  高山寨的茶有一股淡淡的花香,茶饼周正匀整,色泽乌黑绿润,茶叶肥厚,条索较长;冲泡后,汤色明黄透亮,有一种花香,香气优雅,滋味甘醇顺滑带甘香味,典型易武茶。苦涩度低,使人心旷神怡,集于舌尖和上颚,之后迅速化开,茶气浓厚贯喉而入,舌根两颊泛甜,杯底留香,挂杯持久。

  易比村普洱茶特点

  易比村的茶主要特点: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好,杯底有浓郁蜜香,香气持久,耐泡度高。

  曼秀普洱茶特点

  曼秀茶,具备易武茶香扬水柔特点。条索黑亮,汤色金黄。无苦,微涩。柔和顺滑,香高韵绵。回甘快而持久,生津不绝。

  曼撒村普洱茶的特点

  是典型的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曼撒茶叶叶芽宽大、肥硕、结实,被人认为是普洱茶中雄性之美的代表;茶汤口感微苦涩,香气高,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扬水柔,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甘韵遍及两颊。

  丁家寨古树茶的特点

  丁家寨古树茶条索匀整,粗壮,茶面油润,显毫,冲泡后香气高扬,纯正,易武山韵味非常明显,入口醇和柔滑,生津、回甘快速,易武丁家寨的山头韵还算明显,汤色蜜黄透亮,甜蜜感保留时间较长,口腔留存度不错。总体来讲茶气劲足,茶质稠厚稳重,叶底柔韧俊秀,十分耐泡。

  旧庙寨普洱茶特点

  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饱满,茶汤有厚重感,品后润口,香气偏厚重,新寨茶有个小小的缺点,香气不是特别显,但并不是没有,只是没有易武其它茶区那么高扬,它的香气是下沉的,杯底香不是特别明显,茶汤的甜度非常高,饱满丰润。

  有旧庙寨肯定有新庙寨。的确,不光有新庙寨,而且两村相距3公里,都是居住同一种民族,有着相同的茶文化及其制作工艺。旧庙茶:来自旧庙寨的茶,干茶条索匀整;冲泡后,茶汤汤色橙黄,滋味醇和,有回甘生津,香气较足。

  倮德茶品特征

  倮德的茶外形非常漂亮,这得益于当地茶农精湛的制茶技艺,香气滋味比普通的生普明显是要更优质,可与易武几个比较著名的寨子相比,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极好,以蜜香为主,缺点是汤水略薄。

  易武大寨普洱茶特点

  大寨的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整体协调性非常好,层次感极其丰富,茶气很足,稳定性好,比较耐泡,闷泡之后滋味并不明显加强,回甘迅速,生津快而丰,喉韵深沁。

  张家湾古树茶特点

  没有刮风寨刮风,更没有曼松的张扬,易武张家湾茶是一款低调的好茶!放置一段时间,会闻到较强的甜香、花蜜香。泡茶在盖碗顶部聚集,稍淡之后显出一种粘性持久的异香。柔滑绵长。甜度普遍较高,低苦涩,涩主要集中在舌面,也分布到舌两侧,稍有点刺激。饮茶后口腔较为纯净,汤感醇厚,并不猛烈,喉韵悠悠。

杨世华:曾独自在易武山头追问,创立中吉号15年,终成国茶工匠

2008年下半年,杨世华从深圳赶往千里之外的云南易武茶山寻茶,希望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茶路”。如今这条“茶路”越来越明晰,他成功地打造了一家品牌茶企——中吉号,现在他是中吉号创始人兼董事长,并成为普洱茶界的“国茶工匠·制茶大师”。

中吉号诞生成长史感谢深圳这座城市

“我要感谢深圳这座城市。”聊到进入茶行业的机缘以及中吉号的诞生成长史时,杨世华这句话脱口而出。

杨世华1965年出生于云南宣威,大学毕业后进入大型国企云南锡业集团。1994年-1998年,他被集团外派到深圳分公司工作。

在深圳,杨世华结识了很多来自广东、福建等地区的朋友,了解到故乡云南的普洱茶在珠三角地区颇有市场,很受大家欢迎。这段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杨世华,他建立起了对珠三角茶叶消费市场的一些认知,这一认知在几年后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

1998年,杨世华被集团调回云南,3年后他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前往深圳从事茶叶经营生意。刚开始杨世华以销售代理的身份,把云南的普洱茶、绿茶、红茶和茉莉花茶等供应给深圳的超市。

在供货过程中,杨世华遇到了一位贵人。一位老先生指点他与其给超市供货,不如自己到茶叶批发市场租个档口,自己做茶叶批发生意,杨世华听取了这一建议。

不久之后,他在深圳罗湖黄贝岭的茶叶市场租了一个档口,直接从云南批发普洱茶饼到深圳市场销售。因为薄利多销,杨世华积累了第一桶金。

2005年秋天,杨世华成为恢复生产的云南中茶公司在深圳的第一家经销合作商。他决心放下绿茶、红茶等产品,专注普洱茶。

次年,因为普洱茶市场非常火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中茶出台政策允许大经销商自己选料,授权做茶。杨世华开始接触茶厂,学习生产工艺。

中吉号茶厂

2007年年中,一路高歌猛进的普洱茶市场骤然崩塌,价格大幅下跌。杨世华经历并见证了这段历史,经过一个迷茫时期之后,冷静思考后,他发现市场是有的,问题出在无法从源头控制产品品质。身为茶商的他决定重启事业,逆流而上,他决定自建茶厂,创立“中吉号”。

从2008年到2011年,他持续投入,在云南勐海投资建设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茶厂,又在勐海、易武、临沧等云南普洱名山建立千亩古树茶园基地。

航拍中吉号茶厂

“中吉”这个名字来源于《周书·武顺》“礼义顺祥曰吉”,周易讲“居中为吉,礼顺祥福,中道即正道”,杨世华认为“中吉”两字能体现他对茶事业的追求,他想要走出一条健康长久的道路。

中吉号刚刚诞生就迎来了当头一棒。因为杨世华过去是大品牌的经销合作商,现在中吉号刚诞生,他很自然地仿照大厂的云南七子饼来做产品。但是出了很多批产品都没能得到市场承认,原因不是茶叶品质不好,而是因为“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是杨世华后来总结经验教训时说的话。

方向在哪儿?苦苦思索之后,杨世华决定不如回到源头去。

易武深山寻茶做麻黑的守望者

2008年下半年,杨世华来到易武镇,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和普洱茶贡茶之乡。“易武茶市很萧条,市场非常低迷,没什么人。”地处云南边陲的易武,秋天也是温暖的,郁郁葱葱。但是因为普洱茶市场的低迷,所以杨世华感觉到了很明显的“寒意”。

杨世华逛到易武博物馆时,看到大门紧闭,正不知道接下来去哪里时,听到眼前的一个小作坊内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他决定进去看看,没想到有意外的收获。

作坊的老师傅告诉杨世华,自己正在把石头打制成圆形石磨,用来压茶,并称用石磨压茶是该地的传统,至少有100多年历史了。杨世华听到后感觉很好奇,就询问老师傅:“压制的是哪里的茶?”老师傅回答道:“老茶园的茶,来自落水洞、麻黑等村落的老茶园。”杨世华决定过去看看。次日,他寻到麻黑寨——易武正山第一村,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产茶核心山头。

航拍麻黑寨

赶到麻黑时,正是干农活的时间,杨世华找了几家才有人。他问对方讨杯茶喝,村民爽快答应了,让他自便。杨世华拿起一个搪瓷杯,自己烧水,抓了一把村民随手晒的茶叶。冲泡好之后,他喝了一口,感觉到意外的清爽。

“茶苦是苦,但底蕴、口感都很好。冲泡十几二十次之后,甜味出来了。”将近15年过去了,杨世华几乎能回忆起当年初次品尝麻黑茶时的每一个细节。

回到深圳后,在一些普洱茶品鉴会上,杨世华喝到了一些百年老茶,他惊讶地发现百年老茶饼泡出来的茶底,竟然和当时麻黑的茶泡出来的茶底是一模一样的。他更加感觉到麻黑的茶了不起,决定把整个麻黑村的茶都收购下来,制成5000饼、两吨茶,自己亲自监督每一道程序,并写下品质承诺书,印在内飞里。这便是中吉号的首个代表产品“纯麻黑”。

2008年中吉号参加第一届深圳茶博会,带去了“纯麻黑”这款产品,迅速赢得了行业和消费者认可,并且因为当时多数同行在做拼配茶,“纯麻黑”还开创了易武山头纯料茶先河。

杨世华说自己算得上是“麻黑的守望者”,他在麻黑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为那里带去了很多好的改变。

摸着石头过河布局普洱茶全产业链

“在布局普洱茶全产业链的过程中,很多东西书上没有,都是我自己慢慢摸索着想出来的。”为了保证麻黑源头原料的品质供应,不受市场竞争的过度干扰,杨世华决定提前布局产业链,建立原料基地和初制所。但是万事开头难,他是“摸着石头过河的”。

中吉号麻黑庄园扩建

中吉号麻黑初制所

确定中吉号发展战略之后,杨世华决定亲自到麻黑村寨和当地茶农沟通,双方实现长期合作,建立了麻黑庄园。他坚持“两休两采,自然天养”的方式养护古茶园,只春秋两季采摘茶叶,不人工施肥,不打农药。于是,才有了“纯麻黑”十多年来品质如一的产品迭代,成为中吉号的拳头产品之一。

2008年之后,中吉号陆续开疆拓土,建立易武麻黑、布朗山(班盆、老曼峨、章家)、临沧勐库、邦东昔归等四大古树茶园基地,拥有2700多亩古树茶园,保障了持续高品质的原料供应基础。

建立原料基地和初制所后,杨世华发现想要完成普洱茶全产业链的搭建,还需要建立仓储中心和销售营业中心。因为昆明气候干燥,湿度低,把茶叶运到昆明储藏,既可以使得茶叶彻底干透,还能保留当地风味,所以杨世华决定把仓储中心放在昆明。

中吉号云南昆明仓储中心

中吉号储藏普洱茶仓库内部图

销售营业中心则被放在了深圳。因为杨世华在深圳耕耘多年,深圳还是国内重要的普洱茶消费市场,是对外贸易重镇,具备多重优势。

当被问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的例子时,杨世华提到茶园每年都可能有一些细小的环境变化。我们做茶的人要根据经验和感悟去调整茶叶的采摘时间,比如说在特别干旱的环境下,就不能等到一芽三叶才去采摘,因为干旱的环境中茶叶如果没有被及时采摘的话,就会产生茶叶晒枯的风险。

“全产业链”在普洱茶界并不多见,投入大、周期长,是重资产的做法。但是杨世华为了保证中吉号出品茶叶的品质,扛住市场上的种种诱惑和巨大的资金压力,坚持走自己认同的“正道” 。

从“深山茶人”到“国茶工匠·制茶大师”

去年1月22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了一份红头文件“国茶工匠·人物推选——制茶大师第五批(普洱、乌龙、花茶类)”的名单,普洱茶这一类别里仅有6人获此殊荣,杨世华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与普洱茶界泰斗邹炳良、五十年匠心制茶大师陈升河齐名而列,含金量可想而知。

在制茶路上,杨世华获得了业界前辈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2014年,杨世华在宁波茶博会中吉号展位上认识了被称为“普洱教父”的白水清先生,杨世华邀请他尝尝中吉号当年和3年前出品的“纯麻黑”,白水清喝完,说了两句话,“杨先生,你是非常用心做茶的人。”“你做的茶,转化得很好。”

还有一次茶博会最后一天闭馆的时候,另一位高段位普洱茶收藏大家何作如先生到中吉号展位参观,杨世华泡了刮风寨的茶给他喝,他喝了之后也比较赞赏,就给了四个字:“传统工艺”。

杨世华对深圳茶博会上的一些老先生记忆深刻,他提到有些老先生平时是不吭声的,但他们是懂茶的,一喝麻黑茶,就说“不一般” 。杨世华说:“我很感谢深圳茶博会,很感谢这些支持中吉号的消费者!”

多年来,杨世华专注研究传统制茶技艺,又创新普洱茶制作和拼配工艺,在业界享有“深山茶人”的美誉。在采访中,杨世华提到自己的“5321”制茶法,5指的是追求普洱茶成品5韵俱佳:香气、回甘、浓强度、水路、喉韵;3即一款茶拼配,须融合至少3个以上的普洱茶小产区的原料……

杨世华在麻黑庄园晒茶

杨世华年年钻进深山,皮肤被晒得黝黑,在一篇过往的报道留言下,网友留下了一句话:“这是实干人的肤色”。

当年杨世华在易武山头,沿着普洱茶的源头,迷茫的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茶路”。如今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他的“正道”,也是中吉号的“正道”,以茶为本,用心做好产品。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