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杨生是什么意思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茶知 | 生青气是什么意思


生青气属于不愉快的气味,像割草机割草之后,产生的青草味,是审评香气的专业评语。


产生原因


1.鲜叶不经摊放直接加工;


2.绿茶高温短时杀青,闷杀后扬炒不足;


3.杀青程度偏轻,杀青不匀不透有青张;


4.杀青叶不经揉捻或揉捻程度过轻;


5.干燥时追求时效,温度过高而时间过短;


6.红茶萎凋偏轻;


7.红茶发酵不足、不匀;


8.青茶晒青和做青不足;


9.色种茶杀青不透或低温杀青。


改进措施


1.鲜叶进行适度摊放;


2.适当延长杀青的扬炒时间;扬、闷结合;杀匀杀透,达到适度标准;


3.揉捻做形时注意改善青气;


4.干燥工序不能片面强调速度;


5.加工红茶在萎凋时摊叶厚度适当;


6.避免高温短时萎凋;


7.发酵时适时通氧,并注意温度控制;


8.确保青茶晒青和做青完成充分;


9.色种茶杀青强调完成充分。


资料:《评茶员培训教材》杨亚军

紫砂壶行话:花货、光货等是什么意思?

  有这么一句话:“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赞的就是茶具里的宜兴紫砂壶。紫砂壶诞生于明朝,从诞生之日起,便被世人追捧,既是茶具,又是收藏品。紫砂壶的造型,是由其特殊的制作方式决定的。它完全由工匠手工拍打身筒和泥片镶接成型。

  紫砂壶造型非圆即方,这种“圆”和“方”,再进一步塑型、装饰后,就成了五花八门各种壶型,像“西施壶”、“供春壶”、“石瓢壶”、“掇球壶”、“汉瓦壶”……等等。紫砂壶这么多的壶型,大体可以划分为花货、光货、筋囊货和雕塑类四种类别。

  01.花货

  用浮雕、半浮雕的造型手法,仿生自然界、动物界自然形态的紫砂壶,通常称之为“花货”。

▲陈鸣远笋形壶

  “花货”是用艺术手段,将自然形态的美跃然展现在壶上,不仅视觉美观,同时又符合实用的原则。

  “供春树瘿壶”是文献记载里诞生最早的一把“花货”,传说供春借鉴了金沙寺内一株千年古银杏树盘根错节的形态,模仿树瘤,从而捏塑成树瘿壶。

▲明供春树瘿壶国家博物馆藏

  另一位紫砂大师陈鸣远制作的“南瓜壶”,以瓜为壶,瓜柄为壶盖,瓜叶卷成嘴,刻画生动,细致入微,也是“花货”的经典代表。

▲清陈鸣远制南瓜壶

  此外,还有传统的鱼化龙壶、藕形壶、松竹梅壶等,均属于“花货”类。花货最能代表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杰出大师有供春、陈鸣远、朱可心、蒋蓉等。

  02.光货

  “光货”,有人称是几何体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及其它几何变化而来。南京中华门外明嘉靖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提梁壶,是最早的“光货”造型。

▲清陈曼生、杨彭年合作的提梁壶

  “光货”壶体简洁挺括,线条利落,又细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圆中有变化,比例要协调,典型代表有:掇球壶、圆珠壶、仿鼓壶、汉扁壶等。

▲掇球壶

  方器,讲究"方中寓圆",要求器皿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典型代表有四方桥顶壶、传炉壶、僧帽壶等。

▲四方传炉壶

  在光货上更容易看出制作者的水平高低,同一个造型同一组外轮廓线,造型者的水准高低,会产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效果。杰出大师有时大彬、邵大亨、程寿珍、顾景舟等。

  03.筋囊货

  筋囊货的造型仿造的是自然界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态,具有生动、流畅的筋纹。

  筋囊壶给人以严整缜密的感受,例如“菊形壶”和“瓜棱壶”,壶身是由十八瓣线条、筋纹组成的圆体,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匀称缜密。

▲菱花水仙壶

  典型的筋囊器有菱花式、菊花式、葵式、梅花式、竹式、瓜式等各种式样。

  筋囊器制作精工,要求任意调换壶盖的方向合到口盖上,都滑爽吻合,因此制作难度颇高,费时费工。杰出大师有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王寅春等。

  04.雕塑类

  紫砂壶的造型取向,花货偏阴柔,光货偏理性,筋囊偏温和自然,除了这三类,还有一类融雕塑于茶壶造型之中。这类紫砂壶,外形具有雕塑艺术的活泼自然,同时兼具茶壶的实用特点,代表有“灵豹壶”、“天灵壶”等。

  明清之后,茶文化丰富多彩,茶饮方式普及度高,推动了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同时,作为饮茶群体的中坚力量:文人,纷纷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不断为紫砂壶注入审美情趣和艺术元素,成为紫砂壶造型丰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宜兴紫砂五百年》

8折起预售:周重林重磅新书《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录》

 《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今起预售

  预计发货时间:1月25日

  作者亲笔签名版9折:62元

  无签名版8折:54.4元

微信图片_20210121131947

  为什么要写一本属于自己的《茶经》?动力是什么?

  我的好朋友汪命说,像读书一样喝茶,有必喝之茶也有必读之书,是为《茶经》。正因为有大量像汪命一样既好茶又喜读书之人,我才觉得有再释《茶经》的必要。诚恳地说,《茶之基本》是我写作历时最久、耗资最多,也最损精力的一本。

  首先读前辈的书就花了很长时间,又在各个版本中选出最恰当的某个字,最后再赋予这些表达当代的力量,这有效避免了个人狂妄与欺世盗名。

  写这本书时,我怀着为往圣继绝学的强烈使命感。直到校正完书稿,做完笔记,我才读懂陆羽在《茶经》里所传道的茶道到底是什么。

  《茶经》里有茶道么,你领悟到的茶道是什么?

  陆羽并没有直接告诉世人什么是茶道?

  但学习《茶经》,能够领悟茶道。

  我的感受是,

  茶道的目的是自己成为艺术家,

  而不是把茶泡成艺术。

  只有自己先成为艺术家,茶道才能成为艺术。

  换言之,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在当下日常饮茶行为里,茶道降格为一种表演的艺术,茶汤只是亲近人的一种手段。

  但在陆羽时代,他的茶道与颜真卿的书法是并驾齐驱的艺术,陆羽当然是与颜真卿一样了不起的艺术家。

  你说自己看了很多版本《茶经》?能具体介绍下么?

  只能简要说。主要有宋百川学海本、明吴旦刻本、明玉茗堂本、明郑思本、清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本、民国张宗祥校说郛本、重刻《陆子茶经》、邓乃朋《茶经注释》、张芳赐等《茶经浅译》、傅树勤、欧阳勋《陆羽茶经译注》、蔡嘉德、吕维新《茶经语译》、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周靖民《陆羽茶经校注》 张迅齐《茶话与茶经》、张宏庸编陆羽全书、林瑞萱《陆羽茶经讲座》、程启坤等《陆羽茶经解读与点校》、沈冬梅《茶经校注》、方健《中国茶书全集校正》、裘纪平《茶经图说》、周志刚《陆羽年谱》、杨多杰《茶经新解》、吴茂棋等《茶经解读》。

  海外的有大典禅师《茶经》、春田永年《茶器图解》 、大内白月《茶经》、 藤门崇白《茶经》、诸冈存《茶经评译》、青木正儿《中华茶书》、布目潮沨《茶经详解》、成田重行《茶圣陆羽》、William H.Ukers . ALL About Tea  、The Class of Tea .

微信图片_20210121131954

  天啊,居然有那么多版本。说说周版《茶经》的特点?

  我只是举了部分,翻过的就更多了。

  有了前面版本的滋养,后来者就更加有底气。

  周版《茶经》的特点是:

  字对、音全、意正。

  全新精校,译文平白如话。

  拼音注释,阅读毫无压力。

  抄《茶经》,字对。

  读《茶经》,音全。

  教《茶经》,意正。

  悟《茶经》,无碍。

  我已经有一本《茶经》了,还需要再买一本么?如今流传下来的诸多版本,你认为谬误多吗?

  多读读,多比较,才会找到自己追寻的答案。我读的第一本《茶经》是工人出版社的,要不是因为后来读了沈冬梅的版本,我对《茶经》的理解估计还停留在那本书的解释里。

  所谓谬误,大部分是版本抄写不同引起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不了解。有些地方非常难解释,比如第五章对“漆科珠”理解,难倒历代注释者。日本的大典禅师以及青木正儿读到“漆科珠”,都摇头说搞不懂。

  “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这个“漆科珠”到底是什么?吴觉农认为是漆料珠,但这又是什么,没有进一步解释。张芳赐认为是漆树子,沈冬梅也同意,但还是不太好理解。漆树子是无法玩的,而且许多人对漆树过敏。

  我认为漆科珠应该是大漆做的珠子才是。下文还有“似无穰(ráng蘘)骨也”,就更解释得通了。没有梗的茶,树汁做的球,没有骨的禾,道理一样。“科”通“窠”,空的意思。

  另一种是选恰当的字。从诸家解释中选最恰当的说法,惠泽大众。“箅”,许多《茶经》版本都写作箄,可是箄读(pái)的时候,是指大的筏子。箄读(bēi)的时候,指一种竹制的捕鱼具。放在这里都解释不通。也有些流通版写成“箪”,同样是错的。傅树勤、欧阳勋认为,箄是箅(bì)的抄写之误。箅,蒸锅中的竹屉。后指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器具。《说文解字》:箅,所以蔽甑底者也。《世说新语·夙惠》:炊忘箸箄,饭落釜中。

  若火干者,以气热止。” 百川学海本以下诸本都是“ 熟” 字。但是,真要把茶饼烤熟么?这符合常识么?考虑到热的繁体字“熱”与“熟”很接近,傅树勤、欧阳勋推测抄错的可能性极大,吾人从之。热也更贴近原义,熟了就没有蛤蟆背了。烤饼行为是反复进行,与我们今天烧烤类似。当然,用“熟”也说得通,毕竟有“生”做描述对比。

  其他的还有,一些字不能随意简化。“薹”不是“臺”,不能简化成“台” ,葱薹就是葱骨朵。

  当然,我也会有别人觉得不对的地方,知识就是要在疑难中才能形成真知。大家发现了告诉我,再版的时候我改正。

微信图片_20210121132000

  茶人经常说的“精行俭德”是什么意思?

  “俭德”大家都容易解释,出自《周易》“否”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诸葛孔明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但“精行”是什么?之前大家都没有说清楚,周版《茶经》给出的解释是“精行”就是“行精”,出自《晏子春秋》,指心行洁净。

  “精行俭德”结合起来就是洁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是君子之茶啊。

  你说《茶经》的“经”,居然不是“经典”,那是什么意思?

  我们今天谈陆羽,一定不要只看到茶,还应看到更多。过去太重视茶,往往忽略了茶之外的很多东西。比如《茶经》的这个“经”。章学诚就说,陆羽你写本玩茶的书,怎么会好意思叫《茶经》呢。

  茶经的“经”最开始并不是今天通俗意义上的“经典”的“经”,也不是“经史子集”的“经”,陆羽的《茶经》按照当时的理解应该是“经纪”的“经”,“经纪”就是安排的意思。“茶经”就是让茶有秩序。经的本意是经线,我们经常说的经纬,指的是经线与纬线,线做好了,往织布机上一摆,横的是经线,竖的是纬线,现在介绍一个地方,经常要说经度多少纬度多少,就是确定位置。

  经纬自然也就是指天地万物的秩序,在古代中国,特别用来指治理天下。可是就像六书一样,一开始也不是什么“经”,可是从孔子时代开始他就成“经”了。

  后世不断有人叠加,出现了九经、十三经等。今天我们看唐代的这本《茶经》,只知道其经典一面,而其“经纪”一面反而被淡忘了,所以要特别指出来。

  福利时间

  说说你对《茶经》的感受

  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截图发送至微信:XI0NG-XI0NG

  我们将选出10位赠送签名版《茶之基本》

  微信图片_20210121132007

  预计发货时间:1月25日

  作者亲笔签名版9折:62元

  无签名版8折:54.4元

微信图片_20210121132013

微信图片_20210121132054

微信图片_20210121132059

微信图片_20210121132102

微信图片_20210121132106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