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西乡县茶叶局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2019年西乡县茶叶采摘体验活动 —— 鹏翔春茶开采仪式完美收关


一/振兴陕西茶/一/幸福一亿人/

     3月18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鹏翔茶业2019年春茶开采仪式在柳树镇丰河生态有机茶园隆重举行。西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赵亿谋,西乡县茶叶局局长肖春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茶学博士余有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国家CCAA有机产品注册检查员陈良超等领导及专家莅临现场。



     开采仪式在鹏翔茶业高级茶艺师李小乔“风舞九天”长壶茶艺表演中拉开帷幕。陆羽(733-804年),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鹏翔茶业董事长段成鹏代表数万万茶人“敬拜茶神”;鹏翔茶业作为西乡的战略主导产业厚积薄发,西乡茶校茶学专业茶艺表演队展示了汉中仙毫茶艺;鹏翔茶业直营店店长刘国华现场演唱了歌曲《茉莉花》;副县长赵亿谋对西乡茶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作了通报;余有本博士宣布2019年西乡春茶开采,现场嘉宾领导一起步入茶园,亲手采下2019年的第一片春茶。



余有本博士、段成鹏董事长亲手炒制第一锅好茶

     

    茶乃天含地蕴之灵物,得上天眷顾,风调雨顺,才能出好茶。2019年鹏翔茶业将继续秉承:感恩、诚信、务实、创新的经营理念,让天下好茶者都喝上健康好茶,让无数茶农生活的更幸福。



陕西西乡县:一片小茶叶 蹚出脱贫致富路

西乡县走出了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扶贫之路。

全县茶园36万亩,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成为全省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全县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部产茶,种茶农户达7万余户,从业人员21余万人,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690元。

媒体采访团来到西乡县的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进行采访。

近年来,西乡县依托资源禀赋,把茶叶确定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紧紧围绕打造茶叶经济强县目标,走出了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扶贫之路。

强基础 茶产业引领脱贫致富路

11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陕西省委网信办承办的“决胜2020·陕西担当”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西乡县的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

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

此时,正值初冬季节,在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山上却仍旧一片葱茏。云遮雾绕间,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挺立着。在该公司的厂房内记者看到,一条由全自动萎凋机、自动化揉捻机、可视化发酵机等组成的全新生产线。

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的红茶生产线。

据了解,西乡生态环境好,十分适宜种植茶叶。目前全县共有茶园36万亩,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也是全省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

而根据统计,西乡县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部产茶,种茶农户达7万余户,其中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户、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户,从业人员26余万人,8000多户贫困户通过茶产业增收致富,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690元。

而近年来,西乡县也是把茶叶确定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茶园建设专项资金,打破组域、村域、镇域界限,积极促进土地流转,改造茶叶产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力带动了茶旅结合集中连片区打造生态观光茶园,目前,枣园、江榜、罗镇、杨河四大茶园均达到万亩以上。

同时,通过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不断提高鲜叶品质,推广了茶树无性系良种及其建园、丰产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名优茶产业化开发、茶叶清洁化生产等适用技术。

目前,全县拥有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28个、省级茶叶专业示范镇4个、省级茶叶“一村一品”示范村30个,发展茶叶企业315户;茶叶年产量1.7万吨,产值22亿元。

炼技术 念好念精“茶”字经

“我们企业的茶叶种类如今越来越丰富了。除传统绿茶外,目前公司还推出了红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类。”陕西鹏翔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德斌说,“黑茶、白茶和红茶可以充分利用夏秋季的茶叶,减少鲜叶损耗,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制作黑茶、白茶和红茶不仅促进了企业发展,还显著提高了带贫效益。”

茶产业已经成为西乡县的主导产业。

原来,陕西之前是传统的绿茶产区,本身并没有红茶、黑茶和白茶的生产,全年基本只生产一季春茶,生产时间一个月,这样茶树鲜叶资源大约要浪费60%,经济效益也就要损失40~50%,使不少从事茶产业的茶农及企业的务茶、产茶的积极性并不高。2006年,陕西茶园面积将近90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只有5亿元,茶园单产只有27.5公斤,亩产值仅为1250元。

为了给陕西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乡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了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建站以后,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科研专家通过前期调查发现,陕西茶制红茶品质相当不错,因此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科研专家首先就进行了红茶的研制。

记者在西乡茶园鹏翔茶园里流连忘返。

“原来西乡县一点红茶都没有,从我们2007年开始研制以来,现在基本上陕西所有中等规模以上的茶业企业基本上都生产红茶。”西乡县茶叶局负责人说。

陈德斌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福建产的一种白茶非常畅销,这种白茶用来做原料的茶是70年代的老品种,当地人俗称“荒野茶”,叶片要比改良的茶树叶子小很多,但做出的白茶品质要比用改良茶树叶子做出的好很多。这种没有经过改良的老茶树品种,在汉中西乡大量种植。

因茶致富,西乡县茶产业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我想我们这里的茶肯定也能制作出白茶来。”陈德斌说,经过多方考察学习,从2016年起,陕西鹏翔茶业公司开始试制白茶,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试制成功。

2018年6月,首批试制的10吨白茶进入包装阶段,投放市场后一销而空。随后,汉中由制绿茶转为制白茶。当地的白茶原料是“群体种”茶树,属于中小叶种,与福鼎白茶相比,所制干茶叶片较小,外形有点像福鼎的“荒野茶”。汉中白茶的茶汤甜味明显,花香味更为浓郁。

精准扶贫 带富一方百姓

据了解,除了白茶外,近年来西乡县聘请专家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还相继在研发推广了红茶、黑茶等茶叶,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实现了多茶类组合式生产模式,提高了茶产业经济效益。

“春季前期生产名优绿茶,后期生产大宗绿茶和红茶,夏季生产红茶、秋季早期生产优质绿茶和红茶,后期生产黑茶。这样我们就是把整个的茶资源全部利用,按此生产模式,茶叶资源利用率和茶园经济效益可提高40~60%。茶农务茶的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陈德斌说。

西乡县茶园面积已经达到36万亩,带动了当地致富。

如今,经过近15年的努力,陕西省茶园面积由原来的不足9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81.5万亩;茶叶总产量由原来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1.48万吨;茶业产值由原来的不到20亿,增加到现在的178.36亿元;陕西茶叶的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位列全国的第8、第9、第7位。

西乡县茶叶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茶产业科技的普及,使我们西乡茶叶的产业基地的清洁化得到了保障,使我们产品得到了优化,使我们从过去只采春茶做绿茶,变为今天春夏秋茶都生产的产业格局,确保了我们广大老百姓的增收,脱贫,致富。”

(记者 周金柱 宋洋)

原标题:「决胜2020」一片小茶叶 蹚出脱贫致富路

注:内容来源西部网,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120吨西乡茶叶走出国门的答案,西乡茶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秦岭南麓的山城西乡,随处可见云雾弥漫的茶山和翠色的茶园,好客的主人起身泡上一杯炒青,滚烫的沸水让茶叶丰盈而又饱满,顷刻间清香四溢,旅途的疲惫已经消失......

西乡县依托资源禀赋,把茶叶确定为产业发展的重头戏,紧紧围绕打造茶叶经济强县目标,走出了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的产业腾飞之路。茶产业已成为推动西乡县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西乡茶叶也成为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陕茶叩开中亚大门的“第一声”

8月16日,在西乡县火车站,装载西乡绿茶的3节货车车厢静静躺在铁轨上,120吨绿茶将通过西安国际港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塔首都塔什干,开启陕西茶叶叩开中亚大门的首次“破冰之旅”。

“今天出口的茶叶,是我们美丽茶乡对世界的邀请函,西乡茶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一定会香飘世界!”在场的西乡县四大班子领导都这么说。政府协调、企业发力、精心组织、全力确保,就像“嫁女儿”一样,120吨西乡茶叶带着茶乡人民的梦想,乘坐中亚班列走出国门,在西安国际港集结后,从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抵达塔什干。近年来,西乡县积极整合资源,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外贸出口,不断拓宽外贸出口途径,特别是本次中亚班列的开通,实现了茶叶出口路铁联运、铁海联运的无缝对接,进一步简化了企业通关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对巩固“汉中仙毫”国际市场地位, 促进西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西乡县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西乡茶叶就这样大踏步走出国门,西乡人民为它办了个大型“饯行宴”!此次出口不仅是西乡茶叶的首发,也是陕西茶叶叩开中亚大门的“第一声”!

陕茶第一次敲开这扇出口贸易大门的为什么是西乡茶叶呢?

西乡茶叶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西乡茶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早期的古巴人就在此种茶朝贡,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汉茶文化。

近年来,西乡县立足建设“中国最美茶乡”发展定位,确定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扩规模、闯市场、塑品牌,形成了茶农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茶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成为全省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截至2020年,全县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部产茶,茶农7万余户,从业者26余万人;茶园总面积达36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4.7万亩,实现茶叶产量1.7万吨,产值22亿元。

西乡县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第一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今年初出台了《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予以强力保障,形成了县镇村齐抓共管、产供销环环相扣的良好局面。在资金投入上,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茶园质量提升工程,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安排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建厂、技术改造、品牌宣传、技术培训等。在政策扶持上,从企业登记注册、税收、商标注册、土地使用、产品标准制定、项目申报、基地认定、产品质量认证、资金贷款等各方面落实优惠政策,扶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措施保障上,推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抓茶叶重点项目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企业培育上,引导茶叶企业积极创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组建茶叶协会,将有实力的茶叶企业发展为会员,在加强行业自律、推广标准化生产、建言献策助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西乡县还强化专业化茶叶人才队伍建设。全县建成县级茶叶技术推广中心1个、茶业中等专业学校1所、茶叶研究所3所、茶叶协会1个、茶叶商会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64家,培养国家评茶师、茶艺师2000多名。先后组织推广实用技术与科研项目40余个,成功试制并定型生产红茶、黑茶、白茶、保健茶等茶产品。

高速度发展,茶农走上脱贫“致富路”

8月的西乡县,连绵起伏的茶山郁郁葱葱,随处可见茶农们背着竹篓忙着采摘夏茶的身影。此时的鲜叶,正是制作白茶、黑毛茶的绝佳原料。

上千年茶马互市历史的茶马古道集散地西乡,依托茶区地域佳、海拔高、气候好、水质优、空气纯等生态优势,每一片茶叶都是天地精华的凝聚。西乡历届县委政府坚持不断发展,做大做优做强全县茶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追赶超越。茶产业链不断延伸,提升茶叶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巩固了脱贫成果。

“西乡绿茶首发中亚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让陕茶香飘世界,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老百姓的福利。”西乡县茶业公司总经理魏登铭告诉记者,出口茶品种的增加,打破了夏秋茶无销路的瓶颈,使西乡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助力茶农增收。

峡口镇“资深”茶农马老汉一大早就起床了,背着箩筐走几公里山路去采收茶叶。忙碌一上午,一筐鲜叶出手,五六十元就进了他的腰包。马老汉主要采收的是夏秋茶,主要用于茶企制作绿茶、红茶等。“以前夏秋茶很少有人采收,都浪费了。今年县茶业公司早早就跟我们签下合同,大量收购夏秋茶用于出口。”让马老汉最为感慨的是,夏秋茶向来利用率不高,现在大家骑摩托、抄小路,天不亮就赶到茶园,一天下来能收入一二百元。

西乡县以市场为导向,提升春茶下树率,西乡县茶产业形成了“早春名优茶为引领、晚春优质茶为主体、夏秋特色茶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布局,优化传统产品结构。

50岁的余老汉是西乡县堰口镇人,女儿和女婿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妻子留守在老家,同时种植几亩茶园,以前春茶采完就不管了,现在村上的茶厂大量收购夏秋茶,从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抽出空闲时间,余老汉娴熟地舞动着双手,一捏、一提、一放,几个简单的动作,茶叶就从茶树上采摘到了竹篮里。每天能采8至10斤茶叶,一天下来能卖100至200多元,对他们来说也多了一份收入。

聚焦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以“一基地三中心”建设为总体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通过产业体量扩增、经营主体培育和收益分配机制探索等方面工作,推进产业发展,发挥产业带动脱贫效能。

高标准突破,品牌建设引领发展“领头雁”

“经过多年努力和发展,如今全县茶产业经营主体数量增多,形式多样化发展,能力提升,获得突破性发展,已经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和独具特色的格局。”西乡县茶叶局副局长陈志龙说。从茶叶生产、加工、再到销售,西乡县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茶产业早已步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西乡茶叶针对消费需求,加快茶产业全产业链集聚联动发展和开发,生产以绿茶为主体,红茶、黑茶为有效补充,其他茶类并存的多茶类多花色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价值链,支持新产品开发,激发产业和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推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价值创新。通过积极推行清洁化加工,扩大红茶、黑茶生产规模,不断丰富茶叶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夏秋茶利用率,促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茶农增收,产品远销江苏、上海、广东、山东、河北、甘肃、新疆等国内大中城市,先后出口美国、俄罗斯、南非、德国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强化品牌意识,全力打造出西乡茶叶的“金”字招牌。近年来,西乡县借助全市汉中仙毫“品牌整合机遇”,在地域标识上做文章,通过科技支撑,提质增效。全县已有8万亩茶园通过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基地认证。20多家企业通过ISO9001、9004、2004国际质量体系认证,QS认证。经过多方争取,西乡县已被国家农业部列为长江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的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成为国家茶叶“一村一品”和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基地。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西乡生产的炒青、烘青等47个茶样进行分析化验,结果全部符合绿色食品和有机茶标准,并且因茶叶“含锌富硒”无污染,香味浓耐冲泡的独特品质特征,西乡县又被认定为“中国罕见的高香茶区”。

品行天下,战略在前。以标准引领推动质量提升,以品牌建设实现产业跃升。西乡县实施“立足陕西、覆盖西北、辐射丝路沿线国家”市场战略,通过实体市场建设、公用品牌管理、经营主体培育、市场网络强化,构建陕茶销售中心。借助全市茶叶品牌整合机遇,在地域标识上做文章,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以炒青和仙毫为代表的西乡绿茶,已成为西乡茶叶的金字招牌和对外宣传的重要名片。以茶会友,节会为媒,强化品牌宣传,连续20年成功举办西乡茶文化节暨樱桃旅游节,多种形式举办各类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推介会、协会年会等茶事活动,促进了西乡与外界的交流合作。积极组团参加西安茶博会、济南国际茶博会、福建(武夷山)海峡两岸茶博会、中国茶叶学会年会、陕西茶叶(兰州)推介会,连续9年参加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以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等省内外大型茶事活动,荣获各类茶叶质量大奖100余项。

高质量融合 ,茶产区变身乡村“风景区”

连绵起伏的茶山浸漫在云雾缭绕的空气里,吐露着嫩芽,散发着清香,别有一番风韵。茶叶产业直接串联起一二三产业,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茶叶特色小镇——峡口镇,看景、采茶、购茶,逐渐成为当地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支点。茶产业从一产延伸到三产,为乡村带来更多致富渠道。

西乡县峡口镇共有82个茶叶加工厂,人均茶园面积达1.8亩,每年全镇人均茶叶收入可达5000元,茶叶产量可达2100吨。近年来,峡口镇利用茶叶优势大力推动茶旅融合。以旅游带动茶叶销售,用茶园美景把游客留下来,产生消费,带动销售,促进茶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了西乡茶叶知名度。

位于峡口镇的江塝茗园覆盖范围30平方公里,有茶叶加工企业40家、农家乐10家。每年春季,该县峡口镇江塝村2.8万亩茶园里,采茶者络绎不绝。旅游大巴每天带来1000名外地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采茶、品茶,还可以参观茶叶加工流程,大部分游客在体验完会购买茶叶。不仅是江塝村,如今骆家坝、杨河、沙河等镇大抓文旅融合,茶叶生产供销两旺,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山翠绿、一品乡韵、一个产业、一方幸福,西乡县坚持用第一产业打基础,做优茶文章,第二产业增效益,创新转型发展,延长茶产业链,第三产业弯道超车,打造茶旅融合美丽乡村,一二三产有机联动,互相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茶产业业态。

“游客越来越多,我这小店想不火都难”茶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让西乡县骆家坝镇回龙村三组村民程烈学看到了商机,几年前他筹钱办起了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农家乐有茶叶、香菇、蜂蜜等土特产销售,旅游旺季生意火爆”程烈学告诉笔者,仅农家乐一项,一年就为他增加了4万多元的收入,让他轻松摘掉了“贫困帽”,早早走向了致富路。

未来,西乡县域茶产业将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茶产业体系将更加健全,走出一条生产管理集约专业,经营组织快速高效,从业人员职业归属感持续提升,增收渠道持续拓宽,茶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的快速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充分发挥西乡茶产业传统和区域优势,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茶产业,在新机遇中破局腾飞,让“小叶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时下,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