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形容商务茶馆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茶味迷途】把文化泡在日常里……

长沙“娱乐之都”的印象已深入人心,然,在酒吧、夜市、洗浴中心之外,也蕴藏着另一种休闲方式——茶馆文化。

 茶可容物,也可载物 

“长沙是个快乐感和幸福感很强的城市,我自己祖孙三代都是长沙人,以前父亲在林业厅管茶,从小我便耳濡目染。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外,但一有机会回到长沙,都要到几个茶馆里泡泡,每每都还是回家的感觉。很庆幸,我的生命与茶结缘,生活平静而从容。2002年开始从事茶艺教学以来,不仅带给我健康的身体,平和的心态,还有遍布全国的优秀学员,他们给了我骄傲的理由。在茶里做个温暖的女子,滋养自己,温润他人。”

尽管心怀感恩,在谈及长沙和茶时,中国茶艺实训指导专家王永平女士也很是从容。学茶与教茶的过程,对她来说无疑也是一种修炼。“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要在这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从2015年开始系统培训认证后,她也影响着一波波爱茶、以茶为业、以茶为乐的人。用她儿子的话说,就是要“让茶不再是小部分人的狂欢”。“

而长沙的茶,便是最容人的,可以用活色生香来形容。有鲜活的五彩茶,黑白红黄绿,各具特色。有很市民的小茶楼,也有高端的商务会馆,还有底蕴十足的文化茶馆;有的坐落在商业街区的写字楼里,有的隐匿在热闹非凡的老街角,也有的安居在路旁的社区楼房里。这十多年来,茶馆的数量倍增,类别丰富了,市民的喝茶氛围也愈见得好了。”

从早茶到茶水区、茶室空间,对喝茶空间的讲究象征着人们开始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层面。无疑,各类茶馆的发展,也让茶在长沙得到更广泛的普及。王老师还说:“茶本就极具包容性,茶馆跨界融合,才有生命力,与字画、与餐饮、与空间,承载的是多元文化,混搭出的是城市会客厅的温暖形象。”


正如湖南省茶业协会茶馆分会秘书长肖蕾女士所说,“茶馆中,茶也是一个载体。茶馆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交流空间,既带着茶的精神也带着城市的文化,其延伸的更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的传扬与承袭。”关于长沙茶馆的变迁,肖秘书说,“长沙以前所谓的茶馆,其形态就是吃早餐,粉或包子配一杯浓茶一张报纸。到后来,首先出现的还是清茶馆,因大环境需要与经营上的问题,才逐渐配上了棋牌、餐饮之类。而且,长沙原来的清茶馆在消费上就是喝茶,很少有卖茶叶、器具的。但现在经济形式不好,要情怀也要先生存。

尤其是三公限制后,很多茶馆也开始思变了。多种形式混搭,让空间利用率高些,才能屹立不倒。目前,在长沙坚持十几年的中坚茶馆还有尚书房、沁和、同福、阿甘、儒和、唐羽、六如轩、竹淇等十来家。”

与别的地方不同的是,湖南的茶馆产业比较抱团,彼此大都有往来。茶馆协会多年来见证了湖南茶馆业的兴衰与更迭,虽能在其中起到协调和组织的作用,但在具体事宜上,作为一个公益组织,也有很多执行上的困难。然而,肖秘书仍希望能集大家之力,把茶馆产业做好,把湖湘文化浸在茶馆里,飘向大江南北。

 往来无常,惜物惜时可安居 

喜欢茶馆的人多是有情怀之人。经营茶馆的人多也怀着一颗痴心。或痴顽物、或痴茶,那心内的情啊,得有个合适的地方安置才能心安、欢喜。


在长沙岳麓山脚下的新民路上,便坐落着一处幽静。透过精心打造的小景观,灰色的青石门柱稳稳当当地立在门口,配上轻盈的玻璃门,托起高高的木质门楣,赫然写着「尚书房茶馆」五个大字。不轻佻、不凝重,朴实无华却流露着不可思议的底蕴。



馆主王小保从事的是园林设计,曾两次获得亚洲宜居奖,在多次往来于杭州的茶馆后,就想着也要在长沙做一个有湘味的茶馆。茶馆女主人龙江女士说,“我们夫妻两都是读书人出身,做茶馆的初衷纯属爱好。又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索性就打造一个富含书香气息的文化平台,也把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交流。然而,当时虽然喜欢茶,但不够懂也不擅长经营,在选址的时候,也是从自身情况出发,选在了河西的大学城,服务大学、文化人群,还特意请中国室内设计学会湖南省分会刘伟老师做设计,总体上要打造的就是传统风格、自然气息、文化氛围。”


转眼间,尚书房茶馆已经在长沙深耕了14年。十几年如一日,文人雅士在这里聚集,或填词猜谜闹元宵,或听古琴,或赏昆曲,或赛女红,或研讨学术,或研习茶艺……尚书房也在那时光里浸润着,与当下的现代化城市相比,愈显得底蕴深厚。这里的茶室全以词牌命名,每一间都有馆主收藏的清代绣片,甚至还单独开辟了一间女红房。



在茶室间兜转着,会经过巨幅阳文雕版,会与科举试卷擦肩而过,每一步、每一眼,都是故事,让人流连。难得的是,这里所搜集到的旧物,连同桌椅条案罗汉床,都是可用的。将本土文化融入生活气息中,让人充满敬意的同时也能享受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不必在远方,就在脚下的土地上,在身旁的木纹里,在看得见的日常里……


然而,虽是文化茶吧,要生存也得下功夫经营管理。尚书房茶馆近年在很多方面做了减法,比如:给菜单、茶单瘦身,只做些精品;精减人员;采用源头茶。这里的用餐都比较清淡,主要是作为茶的配餐,虽然沉淀了十几年,却也不见多少油烟,对不熟悉的过客来说,俨然一个清茶馆的模样。在龙江老师看来,长沙是个有情怀的地方,文化氛围也好,不同风格茶馆的存在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坐落在长沙的老街——太平街上的「阿甘茶馆」,服务的主要是游人过客,这也是长沙的第一家黑茶茶馆。馆主甘掌柜十分执着于黑茶,早在2007年就独辟蹊径,只做黑茶单品,而当时喝黑茶、懂黑茶的人并不多。尽管这条曾经满是茶馆、古玩店的文化老街在后来的酒吧等其他休闲方式的入驻后变得索然无味,茶馆经营也困难重重,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就像电影里的阿甘一样,哪怕市场糟糕透了,也要傻傻地坚持下去,坚信总会有再次繁荣的一天。


甘掌柜很清楚自己的生命里装的不是各种颜色的巧克力,而是茶。但对他来说,做茶馆又不是为了茶文化,而是交友、会友。为此,他还特地打造了一间大仓库,里面装着老茶、老器、老物,还有一个老顽童。他让员工叫他掌柜,因为这才有老店传承的感觉。在这个大仓库,他还把自己升级为大掌柜。



他说:“这里虽然也叫阿甘茶馆,但它是生活的仓库,安置着不同时期、不同爱好的收藏,有茶有器,有自行车、邮票等,这些老东西是经得起时间的验证的。平时收一些茶,再跟茶一起慢慢变老……”可见,不仅是老顽童,还是个文艺青年。在朋友的眼里,他执着、喜乐、顽皮、热情、风趣,还让朋友在茶馆里敲起了架子鼓,自己听韵律选茶,边听边泡。他虽然不会有意区分生活和茶,但会为了茶做傻事,比如为了岩茶去找王顺明,为了金骏眉去找梁骏德。


在甘掌柜看来,“做茶要有阿甘精神,该坚持的事情一定要坚持。而对于他人的评价,不在乎好坏,只在乎真实。”他还说,“在茶的世界里是完美的,在茶外就容易心神不宁。” 可见他的执着与痴心的确堪比阿甘。



在长沙,还有一个很有个性的馆主——老郝。他打造的「沁和会馆」高居湖南大剧院的11楼,俗称“民间博物馆”。在这里,喝茶与读书这两件极好的事都不耽搁。


作为茶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不大不小的书吧,静静地阅读或是认真地分享,民族文化或是异域风情,传统文化或是流行文化,连环画、手工剪报、旧时代CD……都在这里收放。沁和会馆的空间之大、之曲折转合,既有曲径通幽处,又有柳暗花明村;细细观摩,会发现随处可见的都是民间收藏,湘绣、壁画、女书、年画、唐卡、书画艺术等汇聚一馆;还有溪流、小舟、廊桥……想一探究竟,可一时半会儿也只能讨到一脑糨糊,索性,用心记下这光影里的光阴,留作念想,后会有期。



如《茶频道》主持人莫倩所言,“尔欲善其事,必先养其趣。对于不喜欢茶的人来说,茶就是草木;对于喜欢茶的人来说,茶可以是精神寄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茶既是文化又是科学,既是物质又是精神。”

只有真的喜欢,才会投入,才会去深入了解,才有可能谱写经典。就茶文化而言,回溯魏晋汉唐宋明,多少优秀的风骨遗存!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文化的呈现不应流于形式,而应是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像每个日常一样,自然而然。

竹叶青:天南海北,共享一杯中国高端绿茶

茶,源中国。我们对茶自有一种特殊的喜爱。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下,各个城市的人又有不同的饮茶习惯。

喝茶,一边深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一边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一盏茶里,被打上了一座城的深刻烙印。如今,源自峨眉高山的中国高端绿茶竹叶青®,也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天南海北的茶客相逢,在独特的嫩栗香中,将茶与城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中国茶的悠久历史中,北京占据一席之地;对中国茶的未来,北京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茶是君子之交的代名词,背后藏着中国的传统礼仪、待客之道。茶文化中的坦诚、平和、谦逊、敬意,又给商务社交场合增添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可见中国茶从来不缺乏高端品质和社交价值。

北京,是全国高端消费中心。茶品牌在北京,拥有了去探求服务升级、场景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更广阔的空间。

在喝茶上,南北方有着不同的喜好。但也逐渐出现南北交融的趋势,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的鲜爽被越来越多的北方人接受、喜爱。这背后是竹叶青®高端品质、一流品牌的实力体现。

△竹叶青®国贸体验店打造“商务茶会”新体验

深耕北京多年后,2022年9月,竹叶青®国贸体验店开幕,体验大店集产品陈列销售、茶文化传递、商务社交为一体,开创“商务茶会”的新式体验空间。

当今,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的革新动作,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是品牌在高端消费堡垒区域,与高端圈层消费者沟通的一次创新;是中国高端茶坚实的品牌实力和发展信心的一次体现;是线下门店突围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国潮兴起,竹叶青®引领中国茶以此为契机,让中国茶和茶文化全方位、高品质、多元化、广渠道地开启发展新征程。北京,无疑是最合适的土壤。

巴蜀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地区,峨眉山的茶更是在古代便贵为贡茶。今天,成都已然成为新一线城市中的代表,成都人对茶的喜爱不减丝毫。用“一城居民半茶客”来形容也不夸张。

竹叶青®源自峨眉山,从最早提出“高山 明前 茶芽”三大标准,到成为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竹叶青®以高端品质为基石,以传统茶文化为根基,把握着成都发展的脉搏,不断探索着中国茶的更多可能。

源自世界绿茶之源的竹叶青®作为探路者,延续峨眉高山绿茶的匠心追求,续写着中国茶的未来。

携手亚洲设计大师陈幼坚,升级产品包装,将茶文化内涵外化为形,赋予喝茶以精神的含义,让茶消费品成为推广传统文化的载体。后又联手打造神仙树论道生活馆、宽窄巷子论道馆等形象门店,成为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又一经典作品。

△成都最美茶馆-

竹叶青®论道生活馆(神仙树)

△成都潮流新地标-

竹叶青®论道馆(宽窄巷子)

其中,论道生活馆先后荣获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形象及品牌策略组别银奖、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购物空间银奖等多项大奖。

接着竹叶青®又与新锐设计师李想合作打造多维茶空间“云山空间”以及概念店“见山·遇茶”,向新老茶客展现茶的多元面貌。

△多维茶空间-

竹叶青®云山空间(万象城店)

△首家概念店-

竹叶青®见山·遇茶(仁和新城店)

2022年,竹叶青®特色茶空间亮相成都天府机场候机厅,再度开启了中国茶的品饮新体验,作为唯一入驻候机厅的茶品牌,打造又一全新服务场景,为南来北往的乘客提供头等舱一般的候机体验。

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的使命是坚守高端品质,坚持在传承茶文化中创新。关于中国茶的未来,竹叶青®用从不停步的探索给出领导品牌的答案。

中国茶道精神讲求“和”、“静”、“怡”、“真”。冲泡、品饮都追求在静谧的环境中进行,但在静谧中却自有一种活力在流动,更显生命的鲜活。

重庆,以麻辣鲜香、热闹非凡而闻名,二者看似气质不符,但茶,从未缺席过重庆人的生活。茶,是劳累后解渴舒压的镇定剂,也是酷爱火锅的山城人民解腻养胃的最佳选择。

△竹叶青®重庆水晶郦城店

位于当地人熟悉的传统美食街

鲜香麻辣与高端绿茶相映成趣

△竹叶青®重庆时代天街店在地标性商场与茶客分享峨眉春意

直辖十多年,重庆发展日新月异,两江新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带动,折射到商业上,国金中心、万象城、来福士等新晋商业体与洪崖洞、解放碑等传统地标,同时存在,各自闪耀,让嘉陵江沿岸商业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

内敛的茶,鲜香麻辣的茶客,也在漫长的岁月里碰撞交融,尤以讲究“鲜”的绿茶为代表,茶愈发成为鲜活滋味的象征,人也将茶的气质沉淀。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竹叶青®门店,泡一杯茶,不再仅仅是身体的所需,也是精神的享受。

提到西安,人们总会想到六朝古都,历史和文化,是西安深刻而鲜明的印记。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拉开“丝绸之路”的大幕,茶叶就是通过这里传向了世界。古代茶马古道共有三条,其中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自古这便是一座自带茶香的城市。在西安,喝茶从来都是正经事。

受茶文化千年沁润的西安,茶客的口味自然是挑剔的,但竹叶青®发现了在严肃挑剔之下西安茶客的兼容并蓄,一杯好茶便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法宝”。峨眉高山绿茶竹叶青®与千年古都相遇、碰撞,其鲜爽醇厚的口感和嫩栗香气,带来不同的饮茶体验。峨眉山茶的精髓是禅茶合一,

竹叶青®里,有峨眉山的自然灵气,鲜爽口感是给茶客最直接的感官体验;其中蕴含的禅理,以及竹叶青®从传统文化中继承发扬的冲泡仪式感、茶道茶艺分享,则结合了精神层面的内涵。

△竹叶青®万象天地店,把峨眉高山绿茶带到古都西安

历史虽已遥远,但西安身上依然带着“有文化”的标签,茶,始终要扮演传递文化和历史的角色,杯盏中仿佛梦回长安;也唯有好茶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让爱茶之人接受、认可,替代万语千言。

成都、北京、重庆、西安,还有上海、武汉、南京……不同的城市,都能喝到一杯竹叶青®,天南海北,共享中国高端绿茶。

有人说,中国人的灵魂里都带着茶香,当我们把眼光放回所在的城市,一个人或者与不同的人相约,走进竹叶青®门店,在这一方静谧、舒适、典雅的天地里,在一杯高端品质、四季如新的竹叶青®里,与自我、与他人靠得更近。这便是中国高端绿茶隽永的魅力。

围炉冰茶又火了,年轻人为何钟情围炉?

模仿一种生活方式很难,打造“氛围感”却很容易。

“来一桌围炉冰茶,看云雾吞吐;配几碟江南点心,品花开花落”。一周前,这句意境空灵的文案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上飞速走红。

#围炉冰茶相关话题在抖音的播放量已经超过500万次,作为围炉煮茶的“夏日翻版”,围炉冰茶似乎成为了某种生活方式的延续。

上个冬天,围炉煮茶全网爆火,大街小巷的茶社、饮品店纷纷效仿,一时间成为都市年轻人的社交新风尚。在美团上,搜索“围炉”二字,还会出现围炉麻辣烫、围炉烤肉,各类商家想尽办法蹭上“围炉”的热度。然而,随着气温升高,年轻人对围炉的热情慢慢衰退,煮茶的设备开始吃灰,陶炉、烤网也渐渐被人遗忘。

此时,正值春末夏初,围炉冰茶横空出世,将围炉的火换成冰,用冷泡茶替代茶叶,冰粉、果盘、冰淇淋取代红薯、板栗、烤橘子,再加上干冰烘托气氛,一场围炉冰茶即可筹备完成。

与围炉煮茶相比,少了点糊味的同时还能水汽弥漫、烟雾缭绕,直接被网友们贴上“仙女下午茶”的标签。

年轻人为什么钟爱围炉?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围炉冰茶接续了围炉煮茶的热度,这与它的产品特点和迎合当前市场的营销策略密不可分。

首先,围炉冰茶的摆拍氛围感很强,也就是年轻人口中的“出片”。

足量的干冰——在一场围炉冰茶活动中,恐怕是比“围炉”和“冰茶”都更加重要的必备道具。把水浇到炉中的干冰上,就可以拥有仿佛置若仙境的视觉体验。

有体验过围炉冰茶的网友通过视频评价道:简直爱上了水浇干冰的过程。而店家们也在宣传文案中这样写道:“围炉冰茶就是夏天该有的下午茶,仙气缭绕的那一瞬间,有种天上人间的错觉。”

当然,这种氛围感也不能仅靠干冰产生的“仙气”,木制或竹制的小圆桌、竹编的水壶、透明的玻璃容器、形状各异的果篮或点心架,再配以或花花草草、或小溪流水、或庭院深深的背景,再使用类似于竹帘和纱幕的布料进行装饰,场景在照片中的呈现会更加逼真、唯美而又不失现代感。

在围炉冰茶的相关内容中,不少店家博主都会重点研究如何针对照片画面布景和调色,以期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这项活动的审美体验确实上佳,还吸引到不少摄影博主参与其中,进行专门的拍摄教学——干冰很快就会融化,所以建议设置连拍模式;想实现类似潺潺流水的烟雾,可以使用慢门;照片的调色和参数也提供给网友参考等等。

其次,围炉冰茶恰到好处的参与感和简单的游戏性。

围炉煮茶是一项相对传统和专业的技艺,但目前市面上的围炉冰茶其实不需要消费者具备哪些特殊技能或经验。如果是购买店家的套餐来体验,年轻人就更不需要什么“围炉”的技术,但也不至于只能走个过场干拍照。

干冰是提前购买好的,仪式感主要是浇水;坚果糕点水果等是成品的食物,顾客可以针对颜色、形状进行搭配和摆盘。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审美,自由地组合和调配,让围炉冰茶更具独特的个性。

此外,“冰茶”的具体制作方法虽不完全相同,但基础步骤并不复杂,可以让消费者在制作过程中感受一种亲手制作的成就感。在一些围炉冰茶的服务项目中,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添加花果茶、水果、奶油等,调配出喜欢的口味和风味,从而让制作过程更具趣味和挑战性。在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中,消费者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在舒缓的节奏中获得更加轻松愉悦的体验。

与此同时,围炉冰茶与年轻人各类社交场景的适配度较高,活动环境相对灵活,也就增加了可操作性,这也是受到年轻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夏季炎热的户外,围炉冰茶可以搭配凉席、凉伞,配合干冰挥发的“仙气”,打造更加舒适凉爽的环境。围炉冰茶可以结合场景定制主题,通过不同材质和色调的物品搭配,围炉的风格也不止一种。有纱帘、汉服、油纸伞的新中式风,也有落花、纸扇、棉麻制品的文艺清冷风;有柴堆、草垛、缤纷瓜果的田园农家风,还有高楼、月夜、霓虹灯的现代商务风。公园、茶馆、营地、楼顶——没有当代年轻人想不到的场景,只要一方天地、几位“闲人”足矣。

围炉煮茶,与茶基本无关

从围炉煮茶到围炉冰茶,热度不断攀升的同时,质疑声也从未间断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围炉茶饮是否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被固定下来,对于商家来说,围炉经济是否能形成复利,尚且没有定论,围炉之火还能烧多久,也有待时间检验。

小红书用户@杏仁露是一名喝茶爱好者,她经常分享关于茶的知识笔记,例如“铁壶如何保养”“懒人泡茶法”等。四月初,她后知后觉地去尝试了一次围炉煮茶,回家后,杏仁露立马发布了一篇小红书揭露围炉煮茶的“骗局”。关于这次体验,她用了“灾难”二字来形容。

首先,大部分茶叶不适合煮,越煮越涩,只需用热水浸泡即可。杏仁露列举出煮茶中容易踩雷的茶叶:乌龙、凤凰单丛、滇红、岩茶、龙井、茉莉、六安瓜片......都是围炉煮茶套餐中最常见的类目。她补充道:“如果一定要煮,最好选择有年头的茶,像是黑茶、老白茶,但很多商家没那么懂茶,会忽视这一点。”

不只是茶,搭配茶饮的小食,口感也很糟糕。她表示:“红薯是半生不熟的,水果是软趴趴的,点心齁甜齁腻。”一开始,杏仁露与朋友抱着在茶文化中享受“松弛感”的想法而来,结果,在烟熏味与烤糊食物的挫败感中,她们逐渐开始焦躁。

杏仁露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跟想象中差距甚远,本想拍完照就走,但我们毕竟花了三四百块,套餐时长为两个小时,所以只能坐在那里认真修图、写着违心的文案、发朋友圈,然后生闷气。”

这两个小时,对于杏仁露这类消费者来说是折磨,对商家而言亦是如此。作为“慢生活”“松弛感”的代名词,围炉煮茶多以小时为单位,和奶茶、咖啡不同,消费者既不会用完即走,也不会在外卖软件上下单,相反,围炉煮茶对饮茶、用餐环境的要求更高。

小炭炉上架着铁丝网盘,粗陶茶罐周围配上精致的茶具,中式的毛笔字,精心的摆盘设计,主打的就是一个“出片感”。因此,为了提高翻台率,赚回场地租金成本,大部分商家对围炉产品有时长上的限制,同时定价不低。毕竟,几十元可以待一天,在饮品赛道,也只有星巴克能做到了。

小红书上有用户调侃,围炉398,老板含泪赚390,这样的误解同时也让商家叫苦不迭。尤其对于围炉冰茶而言,干冰的成本很高,但消耗速度极快,因此消费体验可能只有前几分钟是符合预期的。

一旦体验感达不到,再加上新鲜感消散,这类产品被抛弃也只是时间问题。有商家对媒体表示:“围炉产品几乎都是‘边赚边赔’,因为这类产品对茶空间的要求太高了,季节性也很强,热度起来时能赚点钱,一旦过季了就是在赔钱。”

流量生意还是场景生意

据浙江温州一家连锁茶馆的创始人表示,“围炉冰茶”的玩法是她自创的,当初取名为“泉煮冰茶”,在她的小红书笔记下,评论区被满屏的“求教程”“求加盟”淹没。

4月3日,这家茶馆在小红书发表公开声明,组织了专业的培训团队,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加盟或学习,不到20天后,第一家加盟店落户在浙江绍兴。

也正是在这短短20天之内,“围炉冰茶”全网开花,每座城市相继有首店开设,在抖音,搜索#围炉冰茶相关话题,皆以地域为主。其中,二三线城市的学习与上新速度更为惊人。

不同于工夫茶、茶百戏这类具有专业性、文化属性的茶道与茶艺的表现形式,围炉冰茶并不具备所谓的专业门槛,也不需要茶文化的熏陶,正在以极低的复刻成本迅速扩散。与此同时,干冰对于呼吸道的危害、冷泡茶对于胃的伤害也正在经历中医与营养学广泛质疑与讨论。

但刺猬公社发现,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在美团点评、抖音等平台上,却找不到围炉冰茶的体验服务。一位长期关注新茶饮市场的投资人士认为,之所以下沉市场率先流行开来,而一线城市进展缓慢,原因在于,围炉冰茶来到一线城市,可能会引起水土不服。

比起真正能成为生活方式的咖啡、精酿、户外运动来说,围炉冰茶更像是一种噱头,既不需要长期投入时间、金钱、精力,也不能解锁一个人的新技能点。对于真正爱好品茶的人来说,早已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喝茶不分时间地点,也不会注重外在形式。

他还强调:“没有实质内容,没有文化基底,没有产品力来支撑,从煮茶到冰茶也只不过是暂时拉长生命周期而已,注定昙花一现。”

当前,不少民宿、茶室面临迭代与转型的危机,围炉煮茶以及围炉冰茶作为一种引流手段,的确能够吸引消费者,带动客流,暂缓危机。但后续的产品、服务跟不上,也难以进行复购。说到底,围炉煮茶只能作为一种流量生意在短期内制造需求、激发需求,但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需求。

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明白,诗与远方不是诉诸消费、旅游等外界手段就能获得的,向往的生活不是靠“氛围感”“松弛感”就真的能营造出来,因此赚快钱、割韭菜的生意越来越难以维继,只有坚守长期主义打磨产品,塑造品牌文化与影响力才能持续经营。

这也正如战略营销专家小马宋的所言“营销的营,首先是经营的营”,不论围炉冰茶是延伸“围炉”玩法的寿命,还是试图开创新的精致消费场景,一切还是要服务于商家在当前的经营目的。

比如湖南长沙本土品牌曼与蔓的创始人圈圈,敏锐地捕捉到围炉煮茶等消费现象背后的痛点,她意识到,这可能是消费者对于用餐环境的追求已经来到了新的层级,承接情绪价值与审美需求比以往更为重要,未来这将衍生出一个新的“战场”。于是,她将自己的花园餐厅升级为自然美学庄园,不仅提供茶饮、西餐简餐,还承办主题派对、晚宴、婚礼等活动。

注意到这一点的不只是圈圈,在社交媒体与影视剧的渲染下,“小院经济”正当时。多名餐饮行业业内人士认为,“小院+餐饮”的商业模式在今年露营、户外等新生活方式的推动下很可能迎来爆发期。

“小院经济”是典型的场景生意,菜品、服务与之前无异,只是将原本的用餐环境变为户外可沉浸式体验的小院空间,用小桥流水、渔船纱幔等形式呈现。

庭院设计工作室VAGRANCY DESUGN的创始人也深有感触,她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室接到来自餐饮行业的庭院规划设计需求比以往多了不少。

从围炉煮茶到围炉冰茶,对于一切爆品而言,红利来的时候,跑马圈地是最优解。红利结束后,精细化运营、提升转化率,将是创新者需要更多考虑的事情。

来源:刺猬公社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