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形容茶的成语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喝茶人应该要知道的“三茶六礼”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成语则是茶文化长河中闪烁翻腾的浪花。以茶代酒、茶余饭后……这些关于茶的成语在生活中频繁使用。而且,看似只有四个字,其背后却是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

【三茶六礼】

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

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还有一种说法则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是莲子或枣、第三道为茶。

饮的方式也有讲究:前两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可,第三道茶需作揖后才能喝下。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

【端茶送客】

我国古代有一种“端茶送客”的惯例。来客相见,仆役献茶,主人认为事情谈完了,便端起茶杯请客用茶。来客嘴唇一碰杯中的茶水,侍役便高喊:“送客!”主人便站起身来送客,客人也自觉告辞。

现在较少用端茶送客,却常使用“端茶送客”的方式:比如当你不断地抬腕看表和抬头看钟时,客人就会意识到,他的谈话应当尽快结束了。

【粗茶淡饭】

粗:粗糙、简单;淡饭:古时盐比较匮乏,穷苦人家买不起,因此只能无盐下菜,称为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晚年与孙君昉比邻而居。孙君昉以前做过太医,退休回到家乡后,他整天乐呵呵地过着俭朴的生活,自称为“四休居士”。

黄庭坚请他解释,他笑着回答:“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两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孙君昉的意思是指:饮食粗茶淡饭就可以了,不要顿顿追求山珍海味。穿着暖和就好,日子平稳就好,在精神上无欲无求,要排除私心杂念。

我们请客时常以粗茶淡饭不成敬意自谦,其实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饮食习惯。

【茶余饭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出自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茶余饭饱的意思就是闲暇之时。有意思的是,“饭饱”的意思当然是用餐之后,而“茶余饭饱”才算作“闲暇之时”。在古人看来,喝茶与吃饭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是每天都有的“习惯”。

但古时娱乐方式不同,“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后半句的意思是邀约几位好友,上酒馆喝喝酒、聊聊天。

【人走茶凉】

人走茶凉寓意为当你离开原来地方,你在那个地方的关系也就随即淡化了。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人走茶凉”出自京剧《沙家浜》:“时过沧桑,人走茶凉,望月思乡已是昨日过往;物是人非,唯有泪千行”,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自创的语言,为阿庆嫂的唱腔写的词。

常用于感慨,物是人非,人走茶凉,才走没多久,很多东西都变了。

【以茶代酒】

以茶代酒指在饭桌上,不想喝酒而又难却盛情,就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不胜酒力者而所行的礼节。

据《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嗜酒,他的酒宴喝酒有个规矩:每个人以7升为限,无论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

其中有位大臣名为韦曜,这个人是孙皓父亲的老师,却酒量不太好。于是孙皓在酒宴上偷偷使出“以茶代酒”这招照顾韦曜。后来这个“以茶代酒”的典故被沿用至今。

在各种饭局中,常常能听见某某说:“某不胜酒力,唯有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可见在很久很久之前,我们的先辈们对这种“好喝的树叶”投入了许多感情——有的寄托祝福、有的代表礼仪、还有的以茶明志等等。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鲜明的一部分。如今我们喝着茶,用着茶成语,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来源:茶情报

本文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武夷岩茶滋味的特征

  岩茶江湖骗局观:将杂味说成是岩韵,太能忽悠人!

  关于岩韵是什么,很多人都在好奇。这不,傍晚笔者在看视频时,就看到了岩韵的介绍。视频里的主持人是这样介绍岩韵的:“岩韵,就是岩石的味道。”当看到这段时,一边喝着足火水仙的笔者,差点儿被呛人。这是哪里来的奇怪说法!?抛开一切先不提,岩石给人传递出来的味道,分明的冷的,是潮的,是青苔附生的。又或者,再联想到石子路上,完全就是站在大马路边,扑面袭来皆是灰尘,分外呛人的感觉。把岩韵的解释,如此牵强的扯在岩石的味道上。分明就是欲盖弥彰嘛。岩茶的圈子里,能够将杂味说成是岩韵味,实在是忽悠人!

  往实了去说,岩茶的岩韵并不神秘。说到岩韵的得来,还得从武夷岩茶的名字,开始说起。生态极佳的武夷山境内,以独特的风土和地貌,为岩韵的生成提供着物质基础。自古好山好水出好茶。而武夷岩茶里,久负盛名的好茶,往往产自山壁和岩谷之中。很早之前,就有诗人专门赋诗一首,以作感慨:臻山川英精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笔者觉得要具体说起来,岩韵的得来,其实和山场环境有关。正岩山场内,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再加上独特的“盆栽式茶园”栽种方式。

  两相结合,才形成了岩茶独特的岩韵魅力。这里,笔者先来解释,什么是盆栽式茶园?盆栽式茶园,指的是武夷山当地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岩边等地方,砌筑石岸。从而,达到岩茶有茶,非岩不茶的状态。岩茶,由此得名。岩韵,由此生成。八月的时候,笔者到过马头岩。穿过那著名的垒石岩峰底下,到往悟源涧时。就在一旁的岩隙里,见到了一排整齐的肉桂树。这空间利用率,真是让人拍手称绝!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可见,在这片碧水丹山的土地上,武夷山茶农们创造性的“盆栽式种植”方式。为岩韵的生成,提供了先机!

  马克思爷爷说过,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边提到的盆栽式种植,只是岩韵生成的前提之一。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岩茶的山场环境有关。茶树自然生长环境当中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地形、海拔和纬度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茶叶原料的先天品质。还有的就是,和茶树生活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有关。植被组成、微生物群体、鸟类等自然生物,对茶树生长的影响。这些,要往细了展开来讲,可又是一篇长文了。要是茶农们对这感兴趣,笔者改天再来详细介绍。

  今天,从土壤、光照、生态环境这些方面,先来说起。武夷山的土质,是很特别的。查证了资料,属于白垩纪武夷层。最下面的部分,是石英班岩。中间部分是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以及火山砾岩等,相互成岩。绕了这一大圈,再来回到正岩茶园的土壤情况上,绝大部分的土质,属于火山砾壤、和页岩。土壤本身的矿物质成分含量高,并且土质分外的疏松。内部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同样异常的丰富。这样适宜的土壤,在别处难以寻觅。再加上,从光照条件上看,武夷山的四周围,都是溪和壑。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以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终年间,多云雾缭绕弥漫天气,小气候相对清凉。每当太阳光倾洒而下时,容易形成温和的漫射光线,有利茶树内质的积累。这样的优越的温、光、水、气、土环境,是岩茶品质形成的根系。

  最后空气洁净,植被覆盖率高的武夷山景区内,自然生态极佳。夏天的傍晚,游客变少了后,往牛栏坑里去走走。夕阳西下时,众鸟叽叽喳喳的归巢,一派和谐的景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到了牛栏坑的某处坝子上,走在路边,笔者还能捡到一根,特别漂亮的蓝色羽毛。可见,正岩山场内的生态环境,绝对优势异常明显!再加上,走在地势阴凉,小气候清凉的坑、涧、窠等山场内。哪怕是在大夏天,被清凉的山风一吹,也丝毫感受不到暑热。据慧苑坑的茶农姐姐说,他们家的百年老树上,枝干上长满了地衣和青苔。春茶季的时候,搬了梯子,架在树干上采老丛水仙长在高处的嫩叶。每年采茶的时候,刚好天气在不断回暖,三五不时的遇见条蛇,太正常了!综上可见,岩茶的岩韵得来,哪里离得开,武夷山景区内,独特的自然环境滋养?!

  茶叶的品质,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了好的山场,有了好的环境,才能出来好茶。往往,山场越正的岩茶,所具备的岩韵,越是充足。就好比,冠绝三坑两涧之首的牛栏坑。在那里边出来的茶,不论是肉桂,亦或是水仙,都拥有着纯正的山场气韵。而在喝茶时,能够在茶汤里确切的感受到,来自牛栏坑亲自盖戳认证的强大韵味!那话说回来,武夷岩茶的岩韵,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会呢?岩茶的韵,并非是个实体。就像平常生活当中,我们形容的气质、气息等,属于种没有实体的东西。少不了具体的载体,才能够传达。

  岩韵的载体,可以是香气,也可以是汤水。用最精准,最妥帖的成语来形容,莫不过岩骨花香四个字。花香,它属于茶香的集大成者,是一个代表。在不少的岩茶里,各类型的花香,属于常见的香气。而在严格意义上看,花香可以泛指岩茶上的各类茶香。能够拥有岩韵的茶,最不能少的,就是要有清新而层次多变的香气。花香上:兰花香、梅花香、桂花香、茉莉花、玉兰花、含笑花;果香上:蜜桃香、雪梨香、凤梨香、干果蜜饯香;特征香气上:桂皮香、丛香、当归香等等。各类的茶香,环肥燕瘦,风情虽各不相同。但,要较真起来,香气是不能少,也不能缺的!岩骨,指的是岩茶的骨头、骨鲠等。要解释起来,用乾隆爷写的诗,最是合适: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具体到岩茶的茶汤,骨鲠指的是汤水要有内容物。茶汤要丰满有内容,有滋味层次变化。甘甜、绵柔、清甜、浆感、顺滑、圆润……各式的滋味体验,在细啜茶汤时,能够在唇齿之间,清晰感受。岩茶的岩韵,少不了徐徐咀嚼,如磋如磨,才能切身体味!

  感受岩韵,是件很美妙的事情。毕竟,拥有岩韵的正岩茶们,往往香气上,分外的清新脱俗、清丽高雅、悠扬雅致。特别是坑涧系列的岩茶,如牛栏坑、慧苑坑、流香涧、悟源涧等,它们共有的特征,分外的高雅和悠扬。闻起来,像是一场新雨后的荷塘,或是松林。空气内,弥漫着无数数不清的芳香因子,怡神又惬意!再到汤水的滋味上,正岩茶的汤感,往往可以用三个字形容。稠,柔,甘!稠,指的是汤水足够饱满有内容。尝入一口,汤水沉甸甸的,特别的稠滑有质感。柔,指的是正岩茶的汤水,是柔和的,不浓烈的。不会给舌头带来过分的刺激不适感。哪怕是向阳型的岩、坪、峰等山场,也不会带来过多的浓重和刺激。甘,指的是回甘明显。汤水尝入口中,入口清甜,回甘速度快。喝过茶汤后,人体在脸颊的侧面,和舌头的底部,容易产生明显的生津体验。喝茶时,只有内质足够厚实的好茶,才能够带来生津!

  讲到岩茶的韵,三言两语之间,不好讲清。对广大的普通茶友来说,只需要只要一件事。岩茶的韵,分外美妙和舒适,就足够了。简单的讲岩韵解释成岩石的味道,不仅肤浅,并且扯淡!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杂味,说成为岩韵,分明就是误导人。

佤山茶学堂|茶滋味,舌知道

  茶滋味,舌知道

  我们总在内心感觉复杂难以说清时用“五味陈杂”来形容自己的情况,这个成语中“五味”通常指“酸、甜、苦、辣、咸”,而科学告诉我们人的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鲜”,而“辣”是由于饮食中存在的某些化合物所引起的使舌、口腔、鼻腔产生辛辣、刺痛、灼热的感觉,属于一种“痛觉”,因此,让大家谈之色变或无之不欢的“辣味”,就被无情地排除在味觉之外了。
 
  舌,是人体的味觉器官之一,得益于它,我们才能有幸体会天下美食的饕餮享受,其中舌尖两侧对甜、酸敏感,舌头中部周围对鲜味敏感,舌头两侧对咸最敏感,舌根对苦最敏感。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舌尖上的茶”。
  
  邂逅好茶,嗅觉与味觉产生共鸣,嗅觉展望美好,味觉回忆甘苦。沸水中舒展开来的小小叶片,伴随热气蒸腾,偷偷裹挟着屡屡茶香,或一嗅高扬,或幽幽入心,无不告示着桌前的你,这片叶已在水的历炼中涅槃重生。它的味道则让你沉沦,它藏匿着隐密的嗜好、家乡的情怀、亦或人生百味。每一种滋味都充沛着情感,当茶汤带着高山的地气、带着雨露的润养,跃然你的茶桌,绽放在你的舌尖,便种下了万千思绪。有时候,这种思绪,足以涤荡疲惫;有时候,这种思绪,恰似朝夕向前的动力。
    茶之甘甜
  
  茶叶中4%左右的可溶性糖和2%~5%的氨基酸,在茶多酚的反衬下,共同呈现出了茶汤中的一抹甘甜。而茶的甜,也犹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般,有人偏爱金骏眉、铁观音那入口即感的高香甜醇,而有人独钟碧螺春、生普洱那绵延悠长的阵阵回甘。无论哪一种甘,哪一种甜,都是天下茶友对这杯清饮的认同与坚守。

  茶之苦涩
  
  使茶友们感受到苦涩的,主要是茶叶中18%~35%的茶多酚和2%~5%的咖啡碱。茶多酚产生让口腔感到干燥、收敛的涩味,又与咖啡碱一起构成茶汤的苦味,苦味与涩味共同形成了茶汤的浓度与刺激性。茶如果不苦,便会觉得淡,茶如果不涩,便会觉得弱;也正是尝似负面的味蕾体验,才让人懂得苦尽甘来的“弥足珍贵”。

  茶之酸
  
  一般来说,发酵后的茶叶会有一定的酸味,而我们总认为茶汤出现酸味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工艺不当而造成的,其实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茶中的酸,有正面的酸与负面的酸。茶叶中正面的酸味可以看做是茶叶中有机酸等物质在味觉的呈现之一;而负面的酸,往往是由于加工或仓储的不完备导致。正确认识茶之酸,学会区分辨别正面和负面的酸味,是每位爱茶之人应该掌握的功课。

  茶之鲜
  
  鲜,是炎黄子孙在千百年来的饮食传承中诞生的一种高级的味觉想象。在英文中,没有哪个词能准确形容这种味道,它是fresh(新鲜)和delicious(美味)的集合,却又超脱出了这种境界。在茶叶中,仅占2%~5%的氨基酸使一杯平淡的茶汤焕发活力,带给茶友们出于五味而胜于五味的感官享受。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