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写信阳毛尖的好诗词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关于茶的20个牛逼哄哄的知识,请收下

一、中国茶一般知识

1.为什么说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有何依据?

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其依据是:第一,从近缘植物分布看,茶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山茶科山茶属。世界上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我国西南至今就发现有15属260多种。其次,目前云贵高原保存有世界上数量最多、树型最大的古茶树,这也说明茶树原产我国西南。第三,从古地理古气候分析,我国云贵高原许多地区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具备茶树起源的生态条件。

2.我国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是什么?

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司马相如在其所著的《凡将篇》中,记录了当时的20种药物,其中的“荈、诧”就是茶。成文于秦汉时期的《尔雅》一书中也载有“槚、苦荼”。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有关茶叶的最早文字记载。

3.我国茶叶是沿着什么路线扩散到世界各国的?

我国茶叶走向世界,大体可分陆路和海路两条路线。陆路主要是以山西为枢纽,向北穿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转往欧洲,或经由陕西、甘肃、新疆输往印度、阿富汗,再通过波斯,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海路主要是经由广州、泉州、明州等古代对外通商港口,穿过南海,绕过马来半岛,经印度洋、波斯湾和红海转往西亚、非洲和欧洲等地。

4.我国十大名茶是哪些?

我国十大名茶至今没有进行过统一评比,故目前说法不一。据《中国食品报》1996年5月5日载,提出下列名茶为我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六安瓜片和都匀毛尖等。

二、古今茶书知识

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出现于何时,由何人所著?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此书初稿完成于公元8世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全书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茶叶的百科全书,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6.民国时期我国较有影响的茶书有哪些?

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叶复兴计划》,1934年;

朱美予《中国茶业》,1936年;

吴觉农、范和钧《中国茶业问题》,1937年;

胡山源《古今茶事》,1941年。

7.我国第一部茶叶电子出版物叫什么名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我国第一部电子出版物为中华茶文化多媒体光盘,由陈启坤、姚国坤、于良子编著,1998年10月由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用70多万字,1700多张图片和60多段影像资料系统介绍了茶史发展,茶的栽培、加工、名茶、茶艺、茶具、茶书、茶画、茶诗词、茶歌舞、茶人、茶的掌故传说、茶与健康等多方面内容。

三、古今茶文艺知识

8.辞赋中最早反映茶事的是汉代杨雄的哪篇作品?

杨雄(前53~18)的《蜀都赋》。其中有这样的词句:百华投春,隆隐芬芳,蔓茗隐翠,藻蕊青黄。

9.《儒林外史》是如何写秦淮河夜间茶市的?

《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庄濯江话旧秦淮河,沈琼枝押解江都县”:话说南京城里,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渐渐好了。那江外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撑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砂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走路的人也买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着河里,上下明亮。

10.鲁迅在《喝茶》一文中,对饮茶有何妙论?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11.老舍《茶馆》一剧写的是什么内容?

老舍1957年创作的话剧《茶馆》,是他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观看《茶馆》,犹如随老舍逛王掌柜父子两代惨淡经营的北京老裕泰茶馆。剧目表现自清末至民国近50年间茶馆的变迁,不仅是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且还重现了旧北京的茶馆习俗。热闹的茶馆除了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和菜饭。玩鸟的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茶馆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坐上半天。老舍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年来的变迁。

四、古今茶政与茶法知识

12.中国历史上的茶叶政策有哪几种形式?简述其主要特点?

中国历史上的茶业政策主要有贡茶制、榷茶制、茶税制和茶马互易制。

贡茶制,是古代一种由国家强制征收的实物税,是封建统治阶级无偿占有人民群众劳动果实的剥削行为和掠夺方式,贡茶是贡制中的一种。

榷茶制,是由封建国家统管的茶叶专营制或专卖制。

茶税制,是随着茶叶生产发展和茶业市场的开辟而形成的一种国家税制。

茶马互易制,是封建国家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实行的一种特殊茶业政策,也是一种治边政策。

13.民国时期我国茶业组织大致有几种形式?

民国时期茶业组织极为混乱,自生产至消费环节复杂,大致可分:

一、茶农;

二、洋庄茶号;

三、土庄茶号;

四、毛茶行及茶贩;

五、本庄茶叶店;

六、洋庄茶栈;

七、输出商。

14.推行茶叶标准有何意义?

茶叶标准对茶叶的质量规格、品质要求、检验方法、卫生指标、农药残留、包装标签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都必须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茶叶,而消费者也需要购买符合标准要求的茶叶。所以,茶叶标准给出了判断茶叶是否合格的一个最低界限,推行茶叶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茶叶标准是茶叶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与实物的依据,既是衡量各产区茶叶生产水平和品质水平的客观依据,同时,也是茶叶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之重要基础,是推广利用茶叶新技术的桥梁。

五、中国茶具收藏知识

15.我国历史典籍中有关茶具的最早记载,可见于何时何人的哪篇文章?

西汉神爵三年(前59)的王褒《童约》,其中有“烹荼尽具,已而盖藏”的字句。

16.盖碗始于何时,当时最有名的盖碗有哪几种?

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为适应泡饮需要,景德镇开始生产盖碗。当时盖碗中的精品有康熙豆青釉五彩盖碗。稍后的雍正年间(1723-1735)有粉彩盖碗。

17.我国现代茶具的质地可分几大类,各有何种特点?

瓷器:有粗瓷、精瓷的单个、成套、成组茶具;

砂器:以宜兴紫砂为代表,有单个的壶、杯、盏,也有成套的紫砂茶具;

玻璃:透明度好,便于泡饮名茶,以观汤色和茶叶形状;

金属:坚固耐用,导热性好,可浇铸或冲压成形;

塑料:不怕磕碰,便于携带,可塑性强,适于各种复杂形制,但有异味,一般居家不用;

漆器:脱胎漆器,古光黝黑,彩绘生动,清亮鲜丽;

竹器:竹壳瓷心,野趣飘逸。

六、中国茶保健与饮用知识

18.茶叶在古代医药界被认为有哪些疗效?

1、令人少睡;2、安神除烦;3、明目;4、下气;5、消食;6、醒酒;7、去腻减肥;8、消热解毒;9、止渴生津;10、祛痰;11、治痢;12、疗瘘;13、利水;14、通便;15、祛风解表;16、坚齿;17、益气力;18、清头目;19、疗饥;20、养生益寿

19.从现代生物化学和医学的角度看,茶叶有哪些功效?

1、止渴;2、消减疲劳;3、强心;4、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5、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6、对动脉硬化有些疗效;7、消食解油腻;8、降血脂;9、利尿;10、红茶糖水治肝炎;11、治糖尿病;12、解毒;13、解酒;14、络合水和食物污染的矿物质有害离子(如铅、砷等);15、杀菌消炎;16、抑制病毒;17、和胃、止泻、通便;18、抗辐射;19、有提升白细胞的作用;20、防龋;21、防治眼科疾病;22、防治癌症。

20.茶叶有哪些基本成分?

主要有8种:维生素、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类脂、矿物质。

泡出一杯好茶,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一片树叶,

落入水中,

改变了水的味道,

从此有了茶。


人在茶中,

与佛相通,

佛在心中,

与茶共融。


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



人人都会喝茶,但不一定会泡茶。当前,茶叶品类繁多,水质差别明显,冲泡技术各不相同,每个人泡出的茶色、茶香、茶味必定不同。


即便拥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若没有掌握好泡茶工艺和技术,也难真正泡出一杯好茶。


本是一泡好茶,可为什么你泡出来滋味那么苦涩、香气那么低沉,甚至让喝的人都怀疑起这款茶是不是值得买。


而有些人却往往能将一泡很通的茶,泡出它最好的那一面。要把一泡茶泡好了,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泡茶是技术更是学问


泡出一杯好茶,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水质、水温、茶量、时间、心情。


一是水质


水为茶之母。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则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出处)、活(流动)、甘(甘甜)、清(洁净)、轻(分量)”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茶圣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得出用于泡茶的水质评价结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自来水最差。


二是水温


水温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


通常,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品类、制茶原料密切相关,比如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需用沸水直接冲泡,而细嫩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则需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


具体而言,龙井、信阳毛尖等高档细嫩绿茶宜用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乌龙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等蒸压茶宜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冲泡,最好是煎煮后饮用。



三是茶量


你是否知道,泡不同茶类除了放不同量外,还要考虑泡茶器的容量,并不是所有的量都是放3g、5g或者7g。家里有电子称的如果轻松记住两个数据就基本上不怕出大错了。


盖碗容量为110ml的时候,红茶、绿茶、白茶、花茶、黄茶等这一类,一般3g就可以来一泡了,而乌龙茶、黑茶、普洱茶一般要7g到8g才能成一泡。正常来说,按照这个比例,茶叶基本都处于比较适口的状态。


但是具体的量,可以根据自己浓淡的口感,再在这个基础上面自己调整。没有称的小伙伴就是考验眼力的时候了,这个是要靠长期泡下来的感觉。



红茶、绿茶最简单刚刚覆盖盖碗底部就可以了,它们要求得并不多。


白茶如果不压饼,一般比较飘逸蓬松。像白牡丹、寿眉就得占盖碗的二分之一,银针大约占四分之一,饼茶就占盖碗的五分之一。


条形乌龙,只需要盖碗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体积就行。紧实的球形乌龙茶一般更重,只要盖碗底部铺满就好。


普洱茶饼(紧压茶)一般密度较高,只需占盖碗容量的五分之一就能轻轻松松给你一泡好茶。



四是时间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与茶叶品类、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有一定联系。


首先,注水的时候水柱最好不要直接和茶冲撞,这样才能使茶汤更顺滑。


其次,水线的粗细不同,出来的茶汤香气、滋味也是不同的,水线粗有利于香气的激发,水线细能够让茶汤的内质表现得更好。


同时作为新手的话,只需要注意在注水的整个过程不断断续续,保持注水的节奏,达到顺畅的状态就可以了。



盖上盖子才着急忙慌地掰着手指,在心里默数出汤时间,然后一个不小心,出来的茶汤又苦又涩,难以下口。出汤时间,其实非常重要。


对初学者来说在盖碗注满水后,按照我们提到的冲泡计时大致不会出错。当然了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浓淡喜好来调整冲泡时间,先奉上茶语网茶评冲泡标准规则表。


一定要记得,出汤时间是从盖上盖碗盖子开始算起的,不是从一注水算起的。


五是心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关键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韵,也是与自然的对话。


在茶艺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态的体现。唯有在平常心态下,才能泡出最优质、最纯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质、水温、茶量、时间、心情,还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总之,泡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值得爱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敬茶是礼节更是修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传统。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两晋、南北朝时期,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当时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唐宋以来,以茶待客更是成为一种日常礼节。


至今,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区域甚至还有“敬奶茶”的习俗。


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写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名句。


唐代茶者刘贞亮在诗词《饮茶十德》中写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普通家庭邀请宾客饮茶,以示对客人的欢迎;文人骚客将茶端至客人面前献与客人,以示对客人的敬意。



通常,敬茶包含四个环节:备茶、取茶、敬茶、续茶。在备茶中,准备用来泡茶的茶杯、茶壶、托盘及装茶叶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洁净,待宾客坐定后,主动询问客户是否对所饮的茶有特殊的要求。


在取茶中,要用茶勺、茶匙等专用的器皿,按照茶叶的品种决定投放量,尽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气或杂味混淆影响茶叶的品质。在敬茶中,茶杯应放在宾客右手的前方,请客人喝茶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手指不能触及杯沿。


在续茶中,从桌上端下茶杯,双腿一前一后,侧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体现举止文雅。当宾主边谈边饮茶时,要及时添加热水,体现对宾客的敬重。



为宾客敬茶时,有四个细节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浅茶满酒


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倒往茶杯里的茶水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如冲满茶杯,不但烫嘴,还寓有逐客之意。


二是敬茶动作


上茶时应向在座的人说声“对不起”,再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客人即应起立说声“谢谢”,并用双手接过茶托。


三是敬茶表情


敬茶时敬茶人的表情要温文尔雅、笑容可掬、亲切端庄,以给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是敬茶顺序


敬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或来宾中的年长者,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的同仁,如果是同辈人,应当先请女士用茶。



品茶有道,敬茶有礼。茶艺茶道活动中的敬茶除奉茶外,还包含鞠躬礼、伸掌礼、寓意礼等礼仪内容。


在日常待客过程中,敬茶礼仪需要结合平时生活实际,不断地练习,若是品茶者对茶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些敬茶的细节不仅能体现出敬茶人对宾客的欢迎与尊重,更体现出敬茶人自身的品位与修养。


储茶是常识更是技巧


茶叶具有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浊而忌香臭等特性。这对存放茶叶的盛器内质和储存方法有着较高的要求。自古以来,储存茶叶都是一个生活难题。


作为至洁之物,茶叶易受潮、易霉变以及吸收异味,并且一旦霉变成败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难于复原,形同废物。为此,茶叶必须妥善贮藏。


古今中外,人们对茶叶储存的创新探索从未停止过。明代爱茶雅士冯梦祯在《快雪堂漫录》中写道:“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处泄也。”


这说明,明代时就已经有了用干燥和减少气体交换的方法以保持茶叶品质的宝贵经验。



储存茶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类型,比如大宗茶叶与家用茶叶的储存方法就不同,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的储存方法也会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大宗的茶叶贮藏,除了传统的石灰块储藏法和炭贮法外,还可以用抽气充氮法、冰柜储藏法等。


家用茶叶的储存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铁制、锡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盛器密闭贮存;

二、石灰、木炭等干燥剂贮存;

三、5℃以下的冰箱贮存;

四、保温性能良好的暖水瓶贮存;

五、新而无味、无孔隙的塑料食 品袋贮存。


再比如,不发酵茶、半发酵茶与全发酵茶的储存要求与方法也有不同讲究。不发酵茶类包括白(如寿眉、银针白毫等)、黄(如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绿(如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茶类。


不发酵茶含高量的维生素及活性的营养素,最容易受到光晒、潮气与气味的影响及破坏。


一旦遭晒、受潮,茶叶便会变色、变味、变质。储存绿茶必须防晒、防潮、防气味,要么放置于荫凉通风之处要么藏在冰柜之中。


半发酵茶主要包括青茶、乌龙茶等,既有不发酵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



储存茶叶有一条基本规律:不论是哪种储存法,存放茶叶的盛器要做到密闭、避光、干燥、低温、无味,并且盛器密闭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叶的质量,容器内茶叶保存的时间也就相对越长。


对于品茶者、爱茶者或卖茶者而言,储茶不仅是一种常识,更是一种技巧。储存好茶叶是泡好茶、品好茶的基础环节,也是必要手段,不容忽视。


铁观音,一品草木

茶,总给人以清净,以淡然。

宋人善饮茶,在词里道,“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一杯茶汤在手,细啜慢品,在清泉绿汤的洗涤下,此时,人的心犹如一轮明月,照着竹影,姗姗一片,映衬一室,纤尘不染。

饮茶,注重环境,“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尤其山中,夜雪纷纷,一人独坐,烧一盆火,泡一壶茶,此时有客到来,两人对品,是品茶,更是品一种温馨。当然,也有友人稀疏,一人独品,于是,就有了“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的叹息,就有了独坐窗下,对着芭蕉细雨独品的身影。

一种种名茶,就如名姝美色,或绿纱飞扬,或素丝如梦,带着一缕清香,带着一种素雅,缓步走入茶界,走到人们的案头,在一缕氤氲的水汽中,让一个个士子,细啜慢品,连连赞叹。

信阳毛尖,其香高雅,其色清新,其味鲜爽。

西湖龙井,茶芽嫩净,茶汤清明,香味馥郁。

君山银针,芽形秀媚,汤色净绿,清香氤氲……

它们,如西施,如赵飞燕,纤细,清瘦,团扇一顾,倾城倾国。

其间,唯有一茶,与之相反。

此茶形体丰腴,色泽青绿,一杯在手,汤色黄亮,洁净柔和,不起波纹,如唐宫女子的微笑,如回眸远望脉脉含情的眼神,如“妆罢轻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一低头的娇羞。

这茶,如是人,应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子。

这茶,如是书法,应是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这茶,就是安溪乌龙茶。

名茶的出现,总是带着传说,带着故事,在历史的翰墨间,香气习习,迎风漂浮;总是带着传奇,带着诗文的清香,让人读了,满嘴清润。

仿佛,不带着故事,茶,就落入下品。

仿佛,没有了诗文,茶就少了精神。

西汉之时,升平之中,成都那畔,茶香缭绕,在市井,在高楼,在琴音悠扬中,总有一缕茶香,浮荡不散,清韵如梦。于是,文人王褒忍不住提笔铺纸,蘸墨写下:“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武阳茶随着墨香,随着丝竹管弦之声,沁润入铁马秋风塞北,也浮荡入杏花春雨江南。

唐朝诗仙李白,白衣飘飘,行走江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是酒仙,也是茶仙,一个名叫中孚的僧人,赠茶于他,细品之下,清香绕舌,于是,欣然写下“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的句子,认为玉泉仙人掌茶,简直就是玉液琼浆,茶中极品。

茶圣陆羽,一部《茶经》,笔笔生香,缭绕满纸。对茶,更是痴迷欲狂,得到紫笋茶,一片赠与母亲,一片和兄弟们煎泡同饮,并在给友人的信中道:“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这儿的片,应是饼,唐人茶压为饼状,故称片。

这些茶,随着诗词,一直流布人口。

读诗,一盏茶汤,就恍在眼前。

读诗,一缕香气,就缭绕鼻端。

可是,有一种茶,却不需凭借诗文流传,不需依附传说四布,它生于深山,长于雾中,。采摘制茶,茶汤纯净,在静谧淡然中,散发着一缕清香,经久不息,在文人的案头,在隐士的瓦屋纸窗之中,如月夜的笛声,如小巷的一缕扯不断的二胡音,悠然挥洒。

这,就是安溪的铁观音。

有古书道:“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书中所写即铁观音,作者言下很是不平,意味鬼空口这地方有好的铁观音,恨未遇陆羽。

铁观音不须陆羽,它的清香,自会流散天下茶客间。

就如绝句是唐诗明珠一般,铁观音是茶中极品。

这茶,是安溪人精心制造的。

安溪是古地,在鼙鼓声声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古籍上。由于地古,文化味浓,这儿的人性情平和,细腻婉转,犹如琵琶弹奏的音乐;内心净白,清亮无尘,犹如竹箫吹奏的音符。他们读书,饮茶,几个人面对着窗外竹影,满室月光,一个火炉,一壶水,品着茶,谈着闲话,一颗心风清云白,犹如荷花。大概是性情所致吧,他们制造的铁观音,和他们的为人极为相似。他们在一阵春风一阵春雨后,走上茶山,细心采摘下青嫩的茶叶,经过采青、凉青、炒青,接着是揉捻和烘焙,再辅以他们细腻的心思,精致的手艺,终于,一道名茶出现在世人面前,香气习习,沁人心魂。

它不像青茶那么清秀,那么纤细婉约。

它不像红茶那样抢眼,那样显眼。

它朴拙,厚重,如唐人笔下一首古体诗;它婉约,修长,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女子形体;它清光流淌,如爱情一般洁净。

铁观音的出现,是茶中绝唱。

它茶条卷曲、壮结,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眼,红点明明朗,叶表带霜,如《霓裳羽衣舞》中的女子,如醉酒的贵妃,宫妆轻盈,回眸一笑,仿佛在唱着“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泡茶时,取少许茶,放入茶器,其声叮叮,清脆悦耳,如女子燃香之后,调试琴弦,声声在耳,声声润心。

至于其色,黄亮而净,清澈无尘。

后来,在街上行走,看一颀长女子,穿一旗袍,颤动如水。旗袍是黄色,上绣青绿树叶。人很韵,衣服也很韵,我看了,想到了铁观音茶汤的样子,就是如此。

品铁观音,很少人注意到一点,即品香。

铁观音之香,清,有草木清华之韵。

铁观音之香,净,没有丝毫它味入内。

铁观音之香隽永,很多茶的香味,如人的歌声,渐去渐远,最后消失在月光下。可是,铁观音不,香味经久,如韶乐,绕梁三月,不绝于耳。

因此,泡铁观音时,最好方法,以水冲茶,稍盖一会儿,揭开盖子,不饮,细细嗅此茶香。此时,鼻端香气清新,浓郁,纯净,如明月在天,如流水在野。

饮铁观音最好的环境,我觉得,应在山里,瓦屋纸窗之下,或粗柳大树之下,一个人,泡了茶,慢慢地品着,清风吹衣,蝉鸣如雨。此时,一口茶入嘴,在舌尖下轻轻环绕,缓缓吞下,齿颊生香,喉内生润,灵魂里也浮荡着一缕细细的香气。

心净,是品铁观音最好的时候。

心中了无红尘,最宜于饮铁观音。

多想选一个假日,带着几本书,去深山里,品一杯铁观音。这时,人,远离了红尘,远离了嘈杂,清闲闲的,如一朵浮云,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空闲。

屋旁,就是泉水。

屋内,就有碳炉,就有木炭。

用陶罐烧了水——有的人爱用铁器,水中含铁,会败了茶味——洗壶,放茶,冲泡。然后,拿起壶盖,将上面的白沫轻轻刮去,听着壶盖刮过壶边的声音,清润,悦耳,滋,滋,滋……那一刻,不是刮去泡沫,是刮去心里的灰尘。

如果有客人,一人一杯,无声斟茶。

茶气氤氲,犹如缥缈的音乐。茶汤荡漾,犹如女子温婉的微笑。然后,举杯,和朋友啜着茶,谈论着茶的口感,茶的颜色,或者,谈

论着古诗词中的事情。即使这些都不做,就那样默默地品着茶,对着山中的白云,或者听着远山的山歌,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可惜,我们早已远离了故乡,行走在都市里,面目全非,心,也日益结茧。

那么,就借着一杯铁观音,浇灌一下自己的心吧,让心重新变得饱满,富有弹性,富有感情吧。

一杯铁观音,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归程,真好!

【摘自2019年12月《吃茶去》杂志(总第72期);作者:余显斌(陕西商洛),系《读者》《意林》《格言》等签约作家,出版文集若干】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