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锡茶5号

找到约26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你的地区适合种什么茶?——茶树良种大全

  

   什么是茶树良种?


    茶树良种是指在适宜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和加工技术,能够生长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简单来说,就是经过人工栽培、选育出的新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其中, 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茶树良种有76个,它们多数为新选育品种,少数为农家品种。现将国家级良种分别简述如下。


(1)祁门种

    祁门种,又名祁门槠叶种,原产安徽祁门县,现今各茶区均有栽培。所制红茶,条索紧细, 色泽乌润,回味隽永,有果香味,是制“祁红”的当家品种。所制绿茶,滋味鲜醇,香气高爽。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茶区种植。


(2)黄山种

    黄山种,原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一带,现山东省有较大面积种植。适制绿茶,所制黄山毛峰,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鲜。有较强抗寒性,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


(3)安徽1号

    安徽1号在江苏、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制成红茶,香高味浓。制成绿茶,滋味醇厚,香气清高。适宜于长江南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

(4)安徽3号

    安徽3号,为无性系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制功夫红茶,具有“祁红”风格。制绿茶,醇厚爽口,富含嫩香。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兼制区推广种植。


(5)安徽7号

    安徽3号,为无性系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绿茶,条索紧细,绿润显毫,有兰花香。且滋味鲜醇。可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引种。


(6)皖农95

    皖农95,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在湖南、浙江等省有引种。适合制红茶或绿茶,品质均优。适宜在江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引种。


(7)杨树林783

    杨树林78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在福建、四川等省有引种。


(8)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均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制绿茶,品质优,有板栗香。若制成毛峰类名茶,品质更佳;制红茶,品质亦佳,有甜香;也可制白茶。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或白茶产地推广种植。


(9)福鼎大毫茶

    福鼎大毫茶,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汪家洋村。该品种在福建推广外,在江苏、浙江、江西、四川、湖北等省均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所制红茶、绿茶和白茶,品质俱优。适宜于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或白茶生产区推广种植。


(10)福安大白茶

    福安大白茶,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福安县穆阳乡高岭村。主要分布于福建的闽东产茶区。现今,在广西、四川、湖南、浙江、贵州、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区均有种植。


(11)政和大白茶

    政和大白茶,简称政大,原产于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乡。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在福建闽北种植较多。现今,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湖南、四川、广东等省亦有引种。


(12)毛蟹

    毛蟹,又名茗花,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福美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在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亦有引种。


(13)梅占

    梅占,又名大叶梅占,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卢田乡三洋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在广东、江西、安徽、浙江、广西、湖南、湖北等省、区亦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适合制红茶、绿茶,也可制乌龙茶。适宜在长江以南产茶区推广种植。


(14)铁观音

    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松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产茶区,广东省乌龙茶产区也有引种。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适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滋味醇厚甘鲜,回甜悠长,香气高强,具有“观音韵味”。


(15)黄棪

    黄棪,又名黄金桂,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虎邱乡罗岩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乌龙茶产茶区。现今,在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也有引种。为小乔木,中叶,早生种。适制乌龙茶,香气特高,滋味回甘,有“透天香”之称。此外,也可制成绿茶或红茶。适宜在长江以南乌龙茶产区推广种植。


(16)福建水仙

    福建水仙,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县小湖乡大湖村。在福建茶区都有栽培。此外,广东的饶平、台湾的新竹和台北、浙江的龙泉等地亦有栽培。


(17)本山

    本山,有长叶本山和圆叶本山之分,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的西坪和尧阳一带,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中部和南部的乌龙茶产区。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晚生种。适合制乌龙茶。


(18)大叶乌龙

    大叶乌龙,又名大脚乌、大叶乌,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长坑和兰田一带,在福建茶区均有栽培,广东、江西等省亦有引种。


(19)福云6号

    福云6号, 无性繁殖系, 属小乔木,大叶,特早生种。在福建产茶区有大面积种植,浙江、安徽、广西、湖南、湖北、江苏、贵州、江西等省、区亦有较多种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所制红茶,条索细,显毫,色泽乌润,汤色红亮。所制绿茶,有峰苗,汤色晶莹,香高味浓,是制毛峰类名茶的好原料。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0)福云7号

    福云7号,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目前,福建各茶区均有栽培,浙江,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亦有引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所制功夫红茶条索壮实,色泽吴润,汤色红艳,有“滇红”风格;所制烘青绿茶,条索壮实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适宜江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1)福云10号

    福云10号,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由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福建产茶区大面积种植,湖南、四川、浙江、贵州、云南等省也有引种。所制功夫红茶,色泽乌润显毫,滋味浓醇,汤色红亮;所制烘青绿茶,白毫显露,滋味甘醇,汤色绿中带黄,香气馥郁。适宜在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红茶或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2)八仙茶

    八仙茶,原产福建省诏安县西潭乡八仙村。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在福建省茶区种植较广。适制乌龙茶,香气高锐,滋味浓郁,品质上乘。


(23)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又名饶平水仙、广东水仙,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现今,在湖南、浙江、江西等省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24)乐昌白毛茶

    乐昌白毛茶,原产广东省乐昌县,目前在广东的不少产茶县均有种植。适宜在长江以南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25)英红1号

    英红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除广东产茶区种植外,在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种。适宜制红碎茶,色泽褐红,香气高锐,滋味浓爽,汤色红艳。但抗寒性不强,适宜在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6)凌云白毛茶

    凌云白毛茶,又名凌乐白毛茶,原产广西省凌云、乐业、田林、百色等县、市。在广西分布较广,在滇东地区亦有引种。


(27)桂红3号

    桂红3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除广西外,还在广东、福建等省有引种。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有特殊香气。适宜在华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8)桂红4号

    桂红4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除广西有种植外,广东、福建也有引种。用它所制的红碎茶,滋味浓强,有花香。亦可制乌龙茶。适宜在华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29)湄潭苔茶

    湄潭苔茶,又名苔子茶,原产贵州省湄潭县。除贵州有种植外,四川、重庆、安徽、浙江、湖南、陕西等省、市的产茶区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滋味醇爽。适宜在贵州,以及江南茶区推广种植。


(30)黔湄419

    黔湄419,又名抗春迟,主要种植在贵州产茶区。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适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持久,滋味浓厚。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种植推广。


(31)黔湄502

    黔湄502,又名南北红,主要种植在贵州产茶区,在四川茶区亦有少量种植。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所制红茶,香气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红浓;制成绿茶,芽毫显露滋味浓厚,香气清新。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2)黔湄601

    黔湄6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型,大叶,中生种。除贵州茶区种植外,在四川、广西等省、区亦有引种。所制红碎茶,外形显毫,滋味浓强,品质优良。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3)黔湄701

    黔湄701,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除贵州产区种植外,广西、四川等省、区亦有引种。适制红碎茶,嫩香持久,浓强鲜爽。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4)海南大叶种

    海南大叶种,原产海南省五指山一带。主要分布在海南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适制红碎茶,滋味浓强,惟欠显毫。适宜在海南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35)信阳10号

    信阳10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河南茶区种植外,湖南、湖北等省亦有少量种植。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尖类名绿茶,抗寒性强,适宜在长江以北,以及高海拔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6)宜昌大叶茶

宜昌大叶茶,原产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西陵峡两侧,是湖北省西部茶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37)云台山种

    云台山种,又名云台山大叶种、安化种。原产湖南省安化县,已引种全国10多个产茶省、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工夫红茶和绿茶。抗寒性较强,适合在长江南北红、绿茶产茶区推广种植。


(38)槠叶齐

    槠叶齐,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引种。所制红茶,条紧色润,香气纯正持久;所制绿茶,隐毫显露,色泽翠润,香高味醇,是名绿茶“高桥银锋”的当家品种。适宜在江南茶区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39)槠叶齐12号

    槠叶齐12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亦有引种。所制红碎茶,品质上乘;所制绿茶,有板栗香。适宜在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的红、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0)高芽齐

    高芽齐,又名槠叶齐9,除湖南茶区种植外,河南、湖北、安徽等省的产茶区亦有引种。


(41)尖波黄13

    尖波黄13,为无性系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除湖南茶区种植外,湖北、河南、安徽等省的产茶区亦有引种。


(42)宜兴种

    宜兴种,原产江苏省宜兴市,主要分布苏南地区的产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小叶,中生种。适制绿茶,品质较优。抗寒性强,适应性广,可在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3)锡茶5号

    锡茶5号, 为无性繁殖系, 属灌木,大叶,中生种。除苏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等省已有少量栽培。所制绿茶,滋味醇爽,香气鲜纯,是名绿茶“无锡毫茶”的当家品种。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4)锡茶11号

    锡茶1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除苏南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等省的产区亦有引种。所制红茶,色泽油润,滋味浓鲜;制成绿茶,香气鲜郁,条紧显毫。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45)宁州种

    宁州种,原产江西省修水县,主要分布在江西茶区。


(46)大面白

    大面白,原产江西省上饶县上沪乡洪水坑。除江西茶区种植外,安徽、湖南、浙江等省产茶区亦有栽培。


(47)上梅洲种

    上梅洲种,原产江西省婺源县梅林乡上梅洲村。除江西茶区有种植外,湖南、浙江等省亦有引种。


(48)宁州2号

    宁州2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主要分布在江西产茶区。


(49)紫阳种

    紫阳种,原产陕西省紫阳县,主要分布在陕南茶区。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优良。也是名绿茶“紫阳毛尖”、“秦巴雾毫”的优质原料。适宜在江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0)早白尖

    早白尖,又名早白颠,原产四川省筠连县,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现在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种。


(51)蜀永1号

    蜀永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所制红碎茶,浓香持久,滋味甘鲜,汤色红艳,品质上乘。适宜在西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2)蜀永2号

    蜀永2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在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适制红碎茶,具有香气浓而持久,滋味浓酽而爽,汤色红艳明亮等特点。适宜在西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3)蜀永3号

    蜀永3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除四川茶区种植外,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适制红碎茶,滋味强爽,品质优良。适宜在西南、华南地区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4)蜀永307

    蜀永307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亦有少量引种。适制红茶和绿茶,外形、内质,均为优良。唯抗寒性较弱,适宜在西南地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5)蜀永401

    蜀永40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制作的绿茶,有嫩栗香;制作的红碎茶,品质亦优良。适宜在华南茶区的绿茶、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6)蜀永703

    蜀永703号,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早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适宜制红茶和绿茶。制作的红碎茶,滋味浓爽,品质优良;制作的绿茶,品质亦属上乘。适宜在华南茶区、西南茶区的绿茶、红茶产区推广种植。


(57)蜀永808

    蜀永808,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大叶,晚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制作的红茶和绿茶,香气高锐,品质上乘。适宜在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8)蜀永906

    蜀永906,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 主要分布在四川茶区,贵州、广西等省、区产茶区,也有少量引种。适合制作红茶和绿茶。制作的红茶和绿茶,品质上乘;制成的绿茶,滋味醇厚,品质亦佳。适宜在华南茶区、西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59)勐库大叶茶

    勐库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乡。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现今,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产茶区,也有大面积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


(60)凤庆大叶茶

    凤庆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凤庆县大寺、凤山等乡。主要分布在滇西茶区,现在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省、区已有大面积引种。


(61)勐海大叶茶

    勐海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勐海县格朗河乡南糯山。主要分布在滇南茶区,现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产茶区亦有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


(62)云抗10

    云抗10,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早生种。已在云南茶区推广。所制红碎茶,香气持久,有兰花香,滋味浓鲜。制成的滇绿茶,白毫显露,滋味浓厚。抗寒性弱,适宜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红、绿茶产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3)云抗14

    云抗14号,为无性繁殖系,属乔木,大叶,中生种。已在云南茶区推广。适制红碎茶、绿茶和普洱茶,无论内质,还是外形,均属上乘之列。唯抗寒性弱,适宜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并注意防冻。


(64)鸠坑种

    鸠坑种,原产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主要分布在浙西茶区,现除浙江外,已在湖南、江苏、云南、安徽、甘肃、四川、湖北等省产茶区引种。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65)龙井43

    龙井4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特早生种。已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14个产茶省、区种植。适制绿茶,制成的“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直,色泽嫩绿,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清绿。适宜在江北茶区、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6)龙井长叶

    龙井长叶,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除浙江外,已在安徽、河南、江苏等产茶区种植。适制绿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亦是制作“西湖龙井”的上乘原料。适宜江北茶区、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7)寒绿

    寒绿,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是由格鲁吉亚8号后代中,经系统育种而成。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江北茶区种植,要注意苗期防冻。


(68)菊花春

    菊花春,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它由云南大叶种与平阳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江西等省产茶区种植。适合制红茶和绿茶,品质均属上乘。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69)碧云

    碧云,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它由平阳群体种和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产茶区种植。适制绿茶,尤适制毛峰类绿茶,具有条索紧细,色泽翠绿,香气高爽,滋味鲜醇的特点。适宜在江南茶区、江北茶区的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0)迎霜

    迎霜,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它由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江苏、河南等近10个省、区的产茶区种植。适制红茶、绿茶,外形、内质,均属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1)劲峰

    劲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已在浙江、广西、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等近10个省、区的产茶区种植。所制炒青绿茶,条索肥壮紧实,绿润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是制毛峰类绿茶优质原料。制成工夫红茶,外形紧细,乌润有毫,香郁味甘。制成红碎茶,品质亦优良。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2)翠峰

    翠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生,中叶。它由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经单株选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湖北、江苏、江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的产茶区推广。所制绿茶,条索细紧,色泽绿润,白毫显露,香高味爽,是制名优绿茶毛峰的上等原料。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绿茶区推广种植。


(73)青峰

    青峰,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在浙江茶区有种植。所制绿茶,品质优良。适宜在长江以南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4)浙农12

    浙农12,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已在浙江、安徽、湖南、广西、陕西、贵州、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产茶区引种。所制红碎茶,香高味浓,叶底红亮,品质上乘。所制绿茶,外形绿翠多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是制名优绿茶毛峰的优质原料。适宜在江南茶区的红茶、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5)浙农113

    浙农113,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中生种。已在浙江茶区推广。适制绿茶,条索纤细,白毫显明,色泽绿润,清香持久,滋味浓鲜,品质特优,也是制毛尖类名优绿茶的上等原料。适宜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76)白毫早

    白毫早,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除海南外,已在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引种推广。适制绿茶,尤其适制毛尖类高档绿茶。抗寒性强。可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种植。


关于科维乐


    科维乐通过多方探索实践,推出了“智能云茶追溯系统”,依托于微软云平台,从茶叶生产的上游、中游、下游和行业标准及规范入手,全面溯源,实现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追溯。同时,针对茶农、茶企、茶商、消费者和藏家,分类设计溯源线路,量身定做符合实际的追溯方式,为打造透明安全的云茶市场服务,助推“千亿云茶”产业朝着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范双喜:以文化之力助推宜兴茶业高质量发展

茶业是宜兴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在江苏省和全国有较大的影响。由宜兴市档案史志馆馆长蒋宁鹏先生经过十年酝酿、五年撰写的茶文化专著《宜兴茶业》于2023年3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记载了1949年以来宜兴茶业的发展情况,填补了宜兴茶业历史记载的空缺,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传承作用。书籍的出版在我市社会各界乃至江苏省茶业界得到了好评,这是我市茶文化历史传承发展的一件大事,很有意义。为此,《阳羡茶》杂志总编范双喜就《宜兴茶业》一书的写作背景和书籍内容等相关情况专程对市档案史志馆馆长蒋宁鹏先生作了访谈,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


范双喜:蒋馆长您好,感谢您接受《阳羡茶》杂志的访谈,《宜兴茶业》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首先想请蒋馆长谈一谈您编著这本书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蒋宁鹏:感谢大家对宜兴茶叶事业的关心,对《宜兴茶业》的关注。我编写《宜兴茶业》的初衷,或者讲动因,有这样3个。

1949年以后的宜兴茶业蓬勃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记录发展历程,留存相关史料,续接悠久历史,留待后人参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是我编写《宜兴茶业》的第一个动因。

恰逢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国成立70周年,在李令怡保存并赠送我的茶业资料中,我发现宜兴茶业特别是名特茶的创制、发展与时代同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从茶业视角见证宜兴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期待宜兴茶业取得更好发展,这是第二个动因。

当年参与宜兴茶场(厂)建设、茶品创制、茶事活动的老技术员、老场(厂)长、老职工,现在年事已高,采访这些当事人,聆听他们口述历史,征集他们珍藏多年的茶叶资料和实物档案,显得重要而迫切,这是第三个动因。

范双喜:关于宜兴茶文化方面的书籍我市也出了不少,请蒋馆长说说《宜兴茶业》这本书有什么特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蒋宁鹏:相比其他茶文化书籍,《宜兴茶业》有这样三个与众不同之处:

这是一本档案编研书籍。作为档案编研书籍,《宜兴茶业》的史料来源于档案资料。我查阅了江苏省档案馆、镇江市档案馆、宜兴市档案馆的茶业档案,同时我征集并参阅了保存在当年参与宜兴茶事的老茶人手中的文字资料、图片、实物等第一手资料。由于保存下来的档案与相关资料有限,难以完整清晰反映宜兴茶业发展的全过程,档案保存多的写得详细,有些年份或有些方面档案少,写得简略,带来篇幅不均衡,记录不完整不全面,部分历史图照质量一般,成为《宜兴茶业》的一个遗憾。

这是一本志书类书籍。体例与章法,参照地方志书的编写规定,在纲目设置、内容编写方面适当灵活安排。结构采用纲目体,主体内容有概述、茶场、茶品、茶事、茶人、茶话,设专记记录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江苏省宜兴茶厂以及江苏省宜兴农业学校、宜兴农林学院的发展简史,附录的内容是1949年至2022年宜兴茶业大事记、对宜兴茶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文件辑存。在全书内容定稿的基础上,编写了1949—2022年宜兴茶业大事记。

这是一本全媒体书籍。全书636页,36.5万字,图片530张,表格99张,记录1949—2000年宜兴茶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邀请江苏省(阳羡雪芽)制茶大师詹玉琴制作阳羡雪芽,邀请当年参与创制荆溪云片的老茶人吴叶芳制作荆溪云片,两次赴岭下茶场拍摄,完成了阳羡雪芽、荆溪云片、竹海金茗3个全手工茶叶制作视频,通过二维码嵌入书稿,使《宜兴茶业》成为集文字、图片与视频为为一体的全媒体档案编研志书类书籍。

回忆编撰过程,我没有凭借自己在档案部门工作的优势,简单堆砌素材,而是始终秉持严谨的态度,在查阅档案的基础上,开展广泛而深入的采访、调究、文献查找,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思考,提出一些原创性观点。例如,为了解湖?镇东兴村树龄超百年的宜兴种茶树生长情况,编者3次实地考察,围绕树高的准确测量,制作5米长的测量标杆(用油漆在钢管上刷间距10厘米的红白相间标识),春节期间与家人一起测量该片茶树的树相特征。例如,围绕准确表述茶品相关内容,编者对名优茶、名特茶的内涵以及研制、创制的适用茶品进行了明确。例如,对宜兴茶业发展过程的一些内容,例如揉捻机发展、茶叶审评过程、红碎茶产销体制演变,划分了相应的发展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宜兴种的来源,我在走访茶农(原温州移民)基础上,经过充分研究提出“其来源由宜兴本地茶树的留存种、温州地方茶树(温州人迁居宜兴时携带来宜)的宜兴驯化种共同构成”,延续阳羡贡茶的千年历史,切合宜兴种单株变幅大的现状,贴近1949年前后的“宜兴籍不种茶、茶农多为温州籍”的实际,得到了各方认可。

范双喜:在撰写《宜兴茶业》一书的过程中,采访、征集资料和选用资料过程中,想必会有很多让您感到难忘的事,请蒋馆长谈一谈具体有哪些让您记忆深刻并感到难忘的事情?

蒋宁鹏:采访、征集资料过程中,有这样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第一件事,原新街茶林场会计高玉林把他珍藏多年的资料交给我:“新街茶林场改制时,我觉得这些资料有一定的价值,作为会计我有责任保管好,我知道总会有人来找这些资料的。”在高会计看来,作为宜兴档案部门负责人的我,上门征集这些资料——我就是他一直在等的人,这让我体会了档案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件事,李令怡全面介绍情况、悉数提供茶业资料的同时,热情帮助我联系有关当事人,为我采访与征集茶业资料创造条件。沈棣、朱锡坤、江爱仙、马琴英等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资料、照片和实物捐赠给宜兴市档案史志馆,为我记录这段茶业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就在书稿形成之际,李令怡、马琴英因病逝世,我在伤感的同时也深感欣慰,能完整系统记录、展示李令怡等老茶人毕生牵挂的宜兴茶业,肯定能带给他(她)们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安慰。我也庆幸自己能适时启动本书的编撰,并能一以贯之,善始善终,如果延迟二三年动笔,能否成稿就是未知数。

范双喜:《宜兴茶业》从书的酝酿,到资料收集、整理,最终到取舍和写作,也是对宜兴茶业的一个不断了解和不断思考的过程,请蒋馆长谈谈宜兴茶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脉络和历史地位。

蒋宁鹏:宜兴茗,名天下。概括讲,在中国茶发展过程中,宜兴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地位重要、优势明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唐代是宜兴历史上产茶的鼎盛时期,唐肃宗年间阳羡茶成为朝廷贡茶。阳羡贡茶采用的蒸青法,是中国制茶技术史上的一大进步。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姚国坤考证:“阳羡茶是最早由朝廷钦定的实名贡茶”。该考证结论有3个关键词,分别是最早、朝廷钦定、实名贡茶,阳羡茶作为朝廷钦定的实名贡茶,与民间由下向上进贡朝廷的茶叶,区别是很大的。茶圣陆羽寓居宜兴期间,足迹遍及宜兴,考察宜兴的茶叶与山泉。卢仝的“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把阳羡茶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阳羡茶为皇家赏识的同时,深得官吏富豪、文人墨客钟爱,当时的阳羡茶风行一时,享誉天下。与唐代相比,宋明时期宜兴茶区的官贡规模有所缩小,但仍然深得文人雅士喜爱,苏轼曾咏阳羡茶:“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成为千古佳句。

云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明朝曾是朝廷贡茶,该寺的题壁上刻着“感通茶,性味不减阳羡(经查询,全国地名中只有一个阳羡,就是江苏宜兴)”。地处西南边陲的感通茶,比肩阳羡茶“性味不减”,相当于“我的书法还不如王羲之”,谦虚的同时在表达:感通茶,很不错。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阳羡茶的名望。

清代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给宜兴茶叶带来严重损失。宣统年间,得益于善卷乡西塘沈云山等一大批民间有识之士的努力,宜兴茶叶得到发展,1915年阳羡垦牧树艺有限公司出品、宜兴茗岭茶户戴长卿(德元隆茶号)等制作的“雀舌金针茶”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奖章。抗战期间动荡的时局再次重创宜兴茶业,导致宜兴茶业一片萧条。

1949年,宜兴有茶园1.16万亩、产量175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江苏省的76.7%和68%。立足这一实际,1953年省委把宜兴作为江苏发展茶叶生产的重点地区,宜兴先后建成全省第一个集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江苏省宜兴茶叶实验场,以及芙蓉茶场、阳羡茶场、宜兴林场、大贤岭林场等国营茶(林)场(宜兴林场、大贤岭林场兼营茶叶)。在国营茶场带动下,宜兴集体茶场得到较好发展,红岭茶场、新街茶林场、善卷茶林场等一批集体茶场先后建场。1983年,宜兴建成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

改革开放尤其是1984年国务院放开茶叶流通渠道以来,宜兴茶叶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产量增加,质量提升,成功创制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等宜兴名特茶,茶树良种化、品质优质化、品牌名牌化有效实施,一批民营茶场迅速发展,提高了宜兴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范双喜:宜兴是首批“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作为宜兴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阳羡茶”与“宜兴红”均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青睐。请蒋馆长谈谈对宜兴茶的看法。

蒋宁鹏:上一个问题讲的是宜兴茶的历史地位,这个问题实际是宜兴茶在江苏、全国的作用与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宜兴茶业依靠自身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江苏、全国的茶业发展。张志澄在宜兴茶园试验并总结出的茶叶合理密植,推广到全国茶区,成为茶树栽培的新方式。1953年建立的江苏省宜兴茶叶实验场,形成具有宜兴特色的茶叶科研与推广体系。1964年,宜兴成为全国红碎茶6个科学实验基地之一,宜兴红碎茶产量高峰年份约占江苏的半壁江山。1983年,宜兴建成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1989年,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同时获评全国名茶,一个县级市1年有2个茶叶成为全国名茶,这是不容易的。宜兴茶叶初精制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模式,为全国的茶叶产销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推动江苏乃至全国的茶叶生产与销售较早进入市场模式。上世纪五六十年,江苏高校及中等学校中,只有宜兴农林学院和江苏省宜兴农业学校开设了茶叶专业教育,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宜兴为中国茶叶种质资源库提供了2个茶树品种。1984年国家第一批认定的30个地方茶树品种,宜兴种是其中之一,编号GS13030—1985。1994年11月,国家审定通过的第三批国家茶树品种之一的锡茶5号(编号GS13005—1994),是从宜兴种茶园中通过单株选择法分离、选育出来的。这2个品种的认(审)定,丰富了中国茶叶种质资源,确立了宜兴种在全国茶树种质资源中的作用与地位。

可以这么讲,宜兴茶产业体系涵盖生产、科研、教育、出口等方面,比较完整且形成一个体系,在全国特色明显,在江苏独树一帜。

进入21世纪,宜兴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等荣誉称号,“阳羡茶”“宜兴红”成为国家级品牌,凸显了宜兴茶的品位与优势,展现出宜兴茶的发展成效。新时代的宜兴茶业,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拓展茶叶在休闲观光、茶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通过高质量发展提高茶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走高效、安全、优质、生态的茶业现代化之路,一定会迎来更好的未来。

范双喜:宜兴茶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是宜兴经济社会与人文历史发展的见证。发展宜兴茶业、讲好宜兴茶故事、弘扬宜兴茶文化,是当下建设美丽乡村、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最后请蒋馆长谈谈宣传并弘扬好宜兴茶文化对推动宜兴茶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蒋宁鹏:宜兴宜茶,域内自然气候、地势地形、土壤类型、林野植被,构成了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体系,被誉为茶的绿洲。古往今来,宜兴耕读传家,文人雅集,茶事活动频繁,得天时的气候条件、得地利的地势地形、得人和的文化积淀,形成宜兴茶业的特点与优势,奠定了宜兴茶业在江苏以及全国的地位。

1949—2000年是宜兴茶业全新的发展阶段。50年间,宜兴茶业的种植规模由零星分散向规模经营转变,生产技术由低层次向较高水平转变,产品结构由原料和毛茶初级产品向精制加工成品茶转变,经营模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销售方式由派购统销、自产自销向大市场大流通转变,市场开拓由内销型向内销出口相结合转变。宜兴茶业50年,见证历史千重锦,照亮前行百尺竿。新时期的宜兴茶业,以其自身较强的发展活力,厚积薄发,持续前行,将在茶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再展盛世大唐走来的阳羡茶魅力。

最后,我衷心祝愿《阳羡茶》杂志越办越好。

范双喜,作家,诗人。《阳羡茶》杂志总编,《云游宜兴》杂志执行总编,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蒋宁鹏,农艺师,现任职宜兴市档案史志馆馆长。

(本文选自2023年《阳羡茶》秋之卷)

文字:范双喜

摄影:钱亚明 鲍永刚 史季明

陆志新 赵文华 周薇平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日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召开

日照绿茶

是我市规模最大

基础最好的农业特色产业

是代表日照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也是老百姓致富的“金叶子”

11月4日,市新闻办举行乡村振兴·日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日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目前

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

年产干毛茶1.9万吨

年总产值达到37亿元

日照市已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

产量和产值最高的茶叶主产区

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茶产区

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茶文旅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分布在43个乡镇、879个村庄,茶叶从业人员已达30余万人。

全市涉茶生产经营业户达到1165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9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达到75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5家、市级示范社17家。年产干毛茶1.9万吨、总产值达到37亿元。

重点产茶乡镇(街道)已发展到12个,其中巨峰镇、夏庄镇、潮河镇和后村镇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巨峰镇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级特色小镇。

日照市已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产量和产值最高的茶叶主产区,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茶产区。

质量安全管控不断加强

不断强化监督执法,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法宣传,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与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实行联防联控、联打联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创新推行了茶叶鲜叶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茶企、茶农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强化投入品源头管控,实行农药直营,推广使用优质高效、绿色低毒农药,严格执行用药安全间隔期;搭建“惠万家”追溯管理平台,“惠农码”覆盖全部茶农,实现了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今年以来,对全市产茶镇村合作社、种植户茶园和主要鲜叶交易市场的茶叶鲜叶,进行了全覆盖农药残留抽检,在薄家口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开展了“电子秤+pos机+惠农码”智慧溯源试点,实现了“谁卖、谁收、谁加工、谁销售”电子化溯源,有效保障了日照绿茶“源头1公里质量安全”。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先后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日照绿茶》省级地方标准6项、市级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13项,构建起茶园规划建设、茶树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防护、绿茶加工、质量追溯、品牌建设等,涵盖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的一整套标准体系。

从2017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逐步对茶园绿色防控进行集中管理、统防统治,实现了全市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

今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日照绿茶“谷雨工程”,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落地,成立了“谷雨工程”技术服务队,统筹市县两级茶叶技术力量,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三送”活动。

探索推广了“防护+生产+园林+景观”生态种植模式、“大数据平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茶企+基地+茶农”茶园协议托管模式等先进生产方式,全面开展了茶园“春虫秋防”行动,茶园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水平逐年提高。

到目前,全市已建成省、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45处,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茶叶品牌达到178个,通过SC认证的茶叶企业达到169家。东港区被授予“国家级有机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岚山区荣获“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和首批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

“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02年“日照绿茶”证明商标获准使用,2006年“日照绿茶”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日照绿茶”被农业部批准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日照绿茶”荣获“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日照绿茶”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日照绿茶”通过“马德里联盟”途径成功注册国际商标,2022年“日照绿茶”入选山东省首批“好品山东”品牌。截至目前,日照绿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17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23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5个。

今年6月,我市成立了“日照绿茶”臻选联盟,首次入盟10家企业,通过严格标准、全程追溯、专业背书等方式,聚力打造具有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的“日照绿茶”企业联合体,努力提升“日照绿茶”团体品牌形象。

2021年,经官方评估,“日照绿茶”品牌价值达到57.16亿元,在全国158个地理标志产品中排名第19位。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4年,日照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日照共建中茶所“北方茶叶研究中心”。

多年来,我市以市茶科所为技术龙头,围绕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大力开展茶叶科研攻关,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20余项,自选课题100余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70余项。

在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已筛选出30多个茶树抗寒种质资源,育成了鲁茶1号、鲁茶2号两个新品种,正在申请登记抗寒单株1—4、3—6两个品系;引种方面已筛选出平阳特早、龙井长叶、锡茶5号、中茶108、龙井43、鄂茶1号等,可耐最低温度—10℃的抗寒品种;在无性系茶树种苗繁育方面,茶树嫩枝扦插快繁技术今年被纳为省主推技术,并在全市基本建立起无性系茶树种苗繁育体系,为下步提升全市茶园良种化率奠定了基础;在茶园绿色防控方面,创新实施在茶园非生产季节控制害虫,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了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1名、齐鲁首席技师5名、山东省技术能手4名,日照工匠1名、市首席技师9名、市技术能手31名。在历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我市共获“中茶杯”金奖2个、银奖7个、特等奖23个、一等奖130个。

茶文旅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推动“茶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进茶园景区化、茶产品旅游商品化、茶文化旅游品牌化,打造出碧波茶庄、小茶山、圣谷山茶博园、浮来青、横山天湖、富园春、瀚林春等,一批集日照茶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新业态,实现茶园观光与阳光海岸、东方太阳城、五莲山水、莒国古城等景点有机串联。碧波茶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茶文旅融合的AAAA级旅游景区1家,AAA级旅游景区7家,AA级旅游景区1家。

问题一:春虫秋防技术是保证明年春茶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今年我市如何开展茶园“春虫秋防”工作是的?

春虫秋防技术是以“明年虫害今年防”为原则,通过秋季组织区域内茶园统一落实防控措施,有效降低越冬虫口基础,减轻翌年春季虫害发生程度,实现保护茶园生态、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目的,为来年春茶高产优质打下良好基础。茶园春虫秋防技术,我市在全国属于首创并率先实施。

我市秋防的主要对象是绿盲蝽。在春季,绿盲蝽若虫为害茶芽,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受害严重的茶园春茶减产可达70%以上。一般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在绿盲蝽成虫大量回迁茶园时期进行精准防控,可以明显减轻翌年为害,防控效果在90%以上。同时,还能兼防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

今年9月16日开始,我市全面启动了茶园春虫秋防工作。主要措施:一是全域谋划,统一行动。市里专门召开会议,制定印发茶园春虫秋防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对全市春虫秋防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动员,并根据虫情测报情况,于9月26日下达了开始行动指令。各区县、乡镇根据本区域虫情回迁具体情况,分别组织开展了本区域的秋防行动。二是落实措施,靠前服务。市、县两级成立了春虫秋防技术指导组,开赴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秋防工作。主要产茶区县、乡镇,有的实行统一采购药品分发农户,督促指导茶农按技术规范实施秋防;有的组织无人机、喷药车等装备,统一实施秋防。三是压实责任,专班督导。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三个督导组,实行分区县包保责任制,不间断开展督促指导。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制度,随时掌握秋防进度,确保全市茶园春虫秋防无死角、全覆盖。截至10月28日,全市茶园春虫秋防工作,除莒县一个村因疫情封控延迟外,全市面上已基本完成任务。

问题二:今年我市组建了日照绿茶臻选联盟,请问组建日照绿茶臻选联盟的意义是什么?

组建日照绿茶臻选联盟主要有两个方面意义:一是打造日照绿茶高端品牌。打造具有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的日照绿茶“产业航母”,瞄准国内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精准布局,错位竞争,与南方茶争“质”不争“量”,打造与“西湖龙井”“竹叶青”“信阳毛尖”等传统品牌有竞争力的本土高端品牌。二是引领提升日照绿茶产品品质。发挥日照绿茶臻选联盟引领作用,有效促进茶叶标准技术体系落地,提升茶叶品质,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特色鲜明的日照绿茶标准样板。

日照绿茶臻选联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严格标准。入盟企业必须满足本土注册、规模达标、规划合理、安全认证、诚信经营等规定条件,并严格按照联盟制定的七项标准进行生产。二是全程追溯。联盟成员必须建立产品溯源系统,实现生产、加工、包装全过程的可视化溯源。探索建立“茶标”制度,茶产品除基本信息外,还应明确茶树品种、采茶区域、采茶时间、等级、制作方法等关系茶叶内在特质的信息。三是专业背书。联盟标准茶样由市茶叶科学研究院研制并为其背书,品牌标识加注“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院监制”。

来源:日照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4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