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西半山普洱茶价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坝糯与正气塘:东半山杰出代表,云南藤条茶之乡

很多人视勐库为“因冰岛茶而火的茶区”,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这里就是云南远近闻名的茶叶集散地,后来更有滇西茶叶霸主“永昌祥”,长期以勐库料为沱茶主料。

而在当时,交通便利的勐库东半山,名气也远超西半山,如这篇文章要介绍的坝糯和正气塘,就是东半山的杰出代表,还孕育出了茶叶栽培史上的一朵奇葩——藤条茶。

小冰岛正气塘

“昔年瘴气塘,而今冰岛香。前人栽古树,后辈饮茶汤。但令无剪伐,世世福绵长。”曾有人用这样一首小诗,去形容正气塘的历史与特色。

正气塘位于勐库镇以东的地界边缘,隶属于勐库镇那赛村委会,距离村委会5公里,距离镇政府25公里,是一个只有四十多户人家的偏远村寨,不过别看位置不起眼,其实人家离214国道很近,是临沧到勐库的必经之地,而在过去,正气塘更是一处交通要地。

正气塘最早叫瘴气塘,当时还是一个纯拉祜族古寨,据传这里的水塘里藏有一条即将化蛟的大蛇,时而喷吐黑雾,带来瘴气,而因此得名,也有传闻说是因为这里地处山间低处,瘴气浓厚,外人不敢久留而致。


据史料记载,1903年,勐勐管带官“彭锟”带兵进剿拉祜族起义时于此扎营,为避邪祈福,将此地更名为正气塘。起义被镇压后,拉祜族基本迁走,却在此地留下了大量茶树,后来大量汉人迁入,继续种茶制茶,正气塘逐渐成了一个汉族寨子,拉祜族只占到三四户,也经常与内地汉族茶商来往。

这些历史其实也说明了,过去正气塘瘴气浓厚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双江地区是茶马古道南道支网的主枢纽,这里的优质勐库大叶种原料,可通过泰恒镇(今临翔区博尚),直达思普,远销康藏,亦可通过沧源、耿马,与缅甸等东南亚地区通商,那时的正气塘不仅是南道马帮中途的落脚点和歇马场,更是四地茶商熟知的勐库东半山代表。

如今的正气塘,是茶圈里小有名气的“小冰岛”,这里三山环抱,降雨充沛,日照充足,酸性土壤的pH值适中,很适合茶树的生长,当年拉祜人种下的茶树,树龄都在两三百年左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茶树大都在90年代被台刈过,留下了一些遗憾。

从茶叶内质理化指标来看,正气塘古树茶的水浸出率含量为48.28%,咖啡碱含量为3.73%,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为5.69%,这三项数据还算不错,而游离氨基酸则高达6.67%,带来了非常明显的鲜爽口感,这也是其给人的整体印象:茶香清鲜持久,茶味鲜爽饱满。

值得一提的是,正气塘茶树有很多都是“藤条茶”,这是一种起初有一定争议,近年来则广受认可的茶树采养方式,它的原理与优点,就让陆离在接下来要介绍的坝糯大寨中慢慢道来吧。

昔日名寨坝糯

以那蕉新寨为起点,顺着盘山公路一路向北到制高点,我们便到了勐库东半山里海拔最高的坝糯大寨,这里海拔约1900米,站在山口凭高嘹望,不仅能看到西半山的公弄、小户赛、大户赛等名寨,还能一览勐库茶区“两山夹一河一坝”的地形,对这里的地形有一个总体印象。

走坝糯大寨,我们也就走进了勐库东半山的辉煌历史,民国年间,坝糯由于茶叶品质优异和交通便利,成了当时整个双江地区最为富足的村落,充足的茶叶收入也让这里栽种了大量茶树,又使坝糯大寨成为了东半山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之一。

当时的坝糯大寨,茶业繁荣,人丁兴旺,和现在冰岛老班章的富裕程度相比,也是不遑多让,可惜的是在20世纪40年代,整个云南茶业都因战乱受到巨大影响,建国前夕,坝糯的豪商们大多迁至海外,好在当年种下的茶树,如今大多存活,为依然生活在这里的后人带来了财富与希望。

坝糯大寨附山而建,整个村寨约有三百余户人家,得益于山前山后、村头村尾成片的藤条茶,家家户户都是以种茶制茶为营生,随着近些年来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村里厂牌林立,很多家庭都有手工作坊型的初制厂,行情走高时多直接出售鲜叶,茶价不理想时则做成晒青毛茶,除开冰岛老班章等鲜叶贵如金的一线名寨外,这种待价而沽的模式如今已在云南很多茶寨流行开来,也算是茶山发展的一个缩影吧。

在坝糯大寨的周围,环绕着约合1500亩的古茶园,这里的土壤类型很有特色,地表多见裸露的砂岩和花岗岩风化形成的山地红壤和赤红壤,亦有少量紫色土,其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与落木腐殖质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土质疏松,茶石共融,排水性好的土壤理化条件,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物质条件。

优势明显的藤条茶

说到坝糯的茶树,最出名的就是这里的“藤条茶”,其主干和岔枝清晰可见,岔枝上生长着几十上百根细长的软藤,其中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下段则裸身无叶,有一种近似于柳树般的低垂柔软。

很多茶友看到其枝条遒劲盘结,犹如藤条,都以为是什么新品种,其实这是云南自古形成的一一种传统茶树采养方式,主要是靠人工整形培养出来的,每当树主干长到1至2米时,还要砍去主枝,以便让岔枝长得更长。

陈宗懋院士的《中国茶业大辞典》中,称“藤条茶”的采养方式为“留顶养标”,指的是这种手工采茶方式,会将除枝条顶端新梢外,其他侧枝所有芽和新叶全部采净,也正是因为人为干预较多,最初进入业界视野时,藤条茶还背上了过度采摘的“骂名”,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藤条茶的主要优势,在于树幅大,产量高,由于树形较矮,人站在地上就能采摘,此外因为会在冬季修剪老叶,叶片对养分的消耗也会大大减少,来年开春,春芽就能发得多而壮。

为了充分利用植物顶端优势的自然规律,藤条茶的采摘遵循的是“侧枝修剪、主枝留新”原则,在茶树的大部分新梢都接近成熟时才能开采,每年开采两到三次,头采一般在春季,为头春茶,二采在夏季,为二水茶,三采在秋季,为谷花茶,采下的新梢也都较为肥壮。

这里还有一个小误区,很多茶友都认为头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不过在云南大叶种茶树上却不一定适用,由于海拔较高,土壤养分较少等因素,很多古茶树都生长缓慢,早春时芽叶尚未发育完全,如果要追求茶叶内含物的丰富度,留待初夏采摘会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由于是人为驯化的产物,坝糯藤条古茶园,并不适用自然放养模式,而需要适当砍伐遮阴树,人为增加光照强度,此外藤条茶的根系深植于土壤,是枝干的2一3倍,通过适当的松土除草,保证有效土层在0.8米以上,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茶树的土壤环境。

因为已经过上百年的长期留养,培根树形,藤条茶也能更好地调节营养物质,保持生长优势,从茶叶内质化学成分看,坝糯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高于普通勐库大叶种茶类,内质饱满,汤感厚重,甘甜质厚,口感鲜甜,鲜爽度极高,苦涩度很低,总体上的丰富度、饱满度、协调度表现都很好。

2008年以来,随着名山古树的兴起,云南茶产业逐渐强调起兼顾产量与养护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很多台地茶园向现代有机生态茶园的升级改造案例,以及回归传统茶园,稀植留养,适当削减产量,保证茶叶品质稳定,茶树健康生长。

在这一时期,藤条茶作为一种传统的种植与加工模式,开始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崇,实际上,现代茶园管理中所强调的高投入、高产出、高密植、规模化、标准化模式,与茶业健全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正是藤条茶,相信这一模式将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陆离看来,藤条茶是云南先民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大叶种乔木茶树的特性,以及普洱晒青毛茶的制作特点,而总结出的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茶树采养模式,是茶叶栽培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古代云茶商品化的见证者,是农耕文化的遗存代表,更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懂过普洱茶的品质特点

  懂过古茶山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1750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造就了懂过茶独特的品质特点。懂过茶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懂过茶的特点。

  1、懂过的地理位置

  懂过坐落于云南临沧邦马大雪山斜伸出来的一支余脉上,在勐库西半山的深处。海拔1750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树树龄300多年。

  懂过村隶属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地处勐库镇北边,距勐库镇约19公里,距双江县约20公里。东临梁子村,南壤公弄大寨,西接耿马,北邻坝卡,与大户赛相对而生!

  懂过村委会由外寨、以寨、坝起山、磨烈四个自然村组成,茶地面积近6000亩,是西半山茶园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委会。整个懂过村面积2.88平方公里,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750mm。

  2、懂过的“故事”

  懂过,第一次听到这名字,不少人会觉得这地方一定有故事,而且很可能是爱情故事。然而,这么美的名字,并没有那么美丽的传说,这里发生的故事,却是到另一种“懂过”的意义。

  故事是这样的:懂过最早是一个纯拉祜族的寨子,拉祜族来双江的时间,甚至要早于冰岛傣族人,很早就在此地种茶。汉人是后来来迁徙进来的,汉人会烤酒,来懂过后烤酒给拉祜人喝。

  拉祜人喜欢喝烤酒,可谓嗜酒如命,但自己不会烤酒啊,怎么办?于是拿大片大片的土地和茶园与汉人换酒。土地被换去的拉祜族,只能迁去别处重新建寨。

  自己祖辈留下的茶园,却没能守住,是多么令人痛心,这个故事给拉祜人深刻的教训。

  懂过,也是懂得过去的意思吧。

  3、懂过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懂过古树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苦尽甘来”。

  懂过古茶,醇厚饱满,韵味悠长,茶汤入口生苦,茶气劲扬,茶汤饱满且富有层次感,香气馥郁又极富冲击力,让人一饮即醉,又忍不住一饮再饮……

  它的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重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此外,由于懂过位于大雪山脚,与大雪山野生古茶群落相距极近,其茶性受野生茶的影响更明显,以“香高味浓,沉雄质厚”著称。

  4、磨烈——懂过的掌上明珠

  懂过古茶树最多的地方在以寨和磨烈,磨烈有着小冰岛之称,磨烈的古树茶茶价也是懂过里最高的,被称为懂过的掌上明珠。

  磨烈茶条索完整肥嫩,锋毫显露,茶汤橙黄清潵,香高味浓,质重浓稠厚实。磨烈古树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其“兰花香”和“山野气韵”,兰花香融入汤中,山野气韵直达喉头,喝后许久,甜味伴着回甘生津源源不断而来,让人在始料未及之余,先烈后柔更是它的特别之处。

  5、懂过普洱茶的品质特点

  叶片:懂过普洱茶叶形略小,属于大中小叶种混种,水浸出物丰富。

  外观:懂过普洱茶饱满粗壮,肥硕,条索清晰,色泽深绿油润,芽毫丰富。

  汤色:橙黄明亮,清澈度较高。

  滋味:甜度高,滋味醇厚饱满,鲜爽度明显,入口生苦,茶气劲扬,同时生津快,回甘持久,野韵显。

  叶底:叶片完整黄绿,鲜活润泽,柔韧性良好。


勐库十八寨与冰岛五环:因顶级名寨而兴的人与茶

如今的冰岛茶,早已是勐库茶区,乃至整个临沧茶区的一张名片,在冰岛的名茶效应下,懂过、小户赛、地界、磨烈、正气塘等诸多千里马逐渐被伯乐们所共识,整个勐库茶区的茶叶价值、生态价值、地理价值也正不断被发掘与展现。

这篇专题文章,就让我们聊聊那些因冰岛而兴的人与茶。

勐库十八寨

认识勐库茶区,可以先从“两山夹一河”开始,其中两山是马鞍山与邦马山,这时两座南北走向的大山,夹在中间的,则是当地人称勐库河的“南勐河”,在这条河流上修建起来的南等水库,现在也称为“冰岛湖”,而整个勐库茶区,也被南勐河分出了两个部分,这就引出了我们要介绍的重点——勐库东半山和西半山。

在地理划分上,勐库人习惯上以南勐河为界,管河东的的马鞍山叫东半山,管河西的邦马山叫西半山,很多初来乍到的游客玩家经常搞不懂方位,于是又有了“从勐库开车往冰岛走,在车头朝向冰岛行政村的情况下,右手边是东半山,左手边是西半山;当勐库河在左手边时,车就在东半山,当勐库河在右手边时就在西半山“等实用口诀。

而在勐库东半山和西半山上,集中分布着双江茶区8成以上的古茶树资源和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其中东半山是勐库茶的典型代表,就像麻黑代表易武一样,这里日照充足,茶树向阳而生,茶质阳刚,茶香浓郁,滋味饱满;而西半山的茶叶则更加阴柔,涩不凝滞,苦不淹留,回味绵长,余韵无尽。

在以前,东半山茶要更加出名,如坝糯、糯伍、那赛等大寨,都是过去的勐库茶代表,实际上两山的茶品并无太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东半山的位置更加便利,而离这里很近的博尚,从90年代开始就是临沧的晒青毛茶集散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东半山,在这点上与靠近国道的南糯还有些相似,都是占了交通的便利。

而随着交通的逐步改善,以及冰岛茶的强势崛起,西半山成为了近年来的勐库茶主角,茶界耳熟能详的冰岛、南迫、地界、懂过、磨烈、小户赛等名寨,基本都来自西半山。

早些年间,茶界根据勐库茶区的茶寨名气和产量,还诞生了“勐库十八寨”这一说法,其中东半山占据8席,分别为忙蚌、坝糯、那焦、帮读、那赛、东来、忙那、城子,西半山则占10席,分别为冰岛、坝卡、懂过、大户赛、公弄、帮改、丙山、护东、大雪山、小户赛。

不过这份榜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雪山”并不是寨子,而是一片大茶区,再比如最近几年风头正热的磨烈、地界、正气塘,因时间差并未入榜,而且整个勐库茶区有16个行政村,多达102个寨子,如今的勐库,也不太需要这份榜单来做宣传,因为这里出现了堪比老班章的顶级名寨——冰岛。

冰岛的名茶效应

在一些老茶客心中,勐库东半山的茶香气高扬,但茶气稍弱,而西半山则正好相反,而位于南勐河畔的冰岛茶,则兼具东半山和西半山的特色,可谓集勐库茶区优秀品质于一身的极品好茶。

冰岛一词,可以说是业界皆知,但冰岛茶的定义却是可大可小,它可以是那不到200棵的古茶树,可以是冰岛老寨,可以是冰岛五寨,也可以是整个勐库茶区,如今更是衍生出了大冰岛,真冰岛,泛冰岛,冰岛五环等概念,原因也很简单——冰岛的名茶效应和毛茶价格实在太过惊人。

冰岛,原名“扁岛”或“丙岛”,本是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的一个高山傣族村寨行政村,下辖冰岛、地界、糯伍、坝歪、南迫这五个自然村(当地称自然村为寨子),早年冰岛名声不显时,几个寨子还存在“串料”现象(即混采混销),冰岛茶一飞冲天后,人为的区分以及商业宣传下,逐渐出现了以下概念。

其中冰岛自然村通常被称为“冰岛老寨”,也有商家称其为“真冰岛”等等,而冰岛行政村,则称为“冰岛五寨”、“大冰岛”等,而泛冰岛,则是将勐库东半山和西半山里生态好、古茶树多、茶叶品质高的寨子全部涵盖其中。

面对纷纷前来认亲的各茶寨,又有了仿照北京五环而诞生的“冰岛五环”说法,其中一环自然是冰岛老寨,二环是地界、南迫、坝歪、糯伍这其余的冰岛四寨,三环则是小户赛、磨烈这两个茶价较高的寨子,四环则为大忠山、正气塘、包麦地、小荒田等小有名气的寨子,除此以外的茶寨,也都在五环以内。

众多概念中,陆离认为“冰岛五环”是最为形象和便于理解的,纵观五环内的各个茶寨,有韵味足的地界、茶气强的南迫、滋味饱满的坝歪,甜度怡人的糯伍,“赛冰岛”小户赛,“小冰岛”正气塘等等,这些茶寨,都或多或少地与冰岛老寨茶有相似之处。

而众多茶寨之间的品质高低与口感差异,在茶价上也有所体现,比如在头春古树茶毛茶的价格上,冰岛老寨与其余四寨的价格相差4~10倍,而“三环”外的寨子,茶价差异则更加悬殊,当然这其中也有物以稀为贵,价高者得和炒作等因素,不过也能让茶友们对各茶寨有个初步印象。

这些概念虽多为包装宣传目的,也为茶友们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难,但客观来说,冰岛茶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实是行业发展的正常现象,且不论老班章和薄荷塘等茶区都存在这种现象,也不说“古树茶”、“八八青”“大白菜”、“五星孔雀”等概念兴起后,业界遍地的低价仿品,单是跳出普洱茶行业外,也有飞天茅台、苹果手机等众多案例,可以说“名人效应“无处不在,无可避免,而这方面,还有一个值得普洱茶行业参考的,——“龙井”。

之前家里老人去杭州跟团旅游,提到在龙井村时,导游说西湖龙井不算正宗,这几个村子里卖的才是真龙井。实际上龙井茶分一级、二级两个产区,其中一级产区是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除此以外,西湖区所产的所有龙井茶都为二级产区。

不过,龙井茶的泛产区可不止一个西湖区,还有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其中西湖区仅占龙井茶总产量一成左右,在武夷岩茶、武夷大红袍等商业模式较成熟的沿海名茶产区,也都存在类似现象,茶客茶商也都习以为常,参考这类模式,对普洱茶产区进行级别划分,不失为一个良方。

因冰岛这座顶级名寨而兴旺的,不只是勐库茶,还有这里的人民,如今贵为冰岛五寨的南迫老寨,当时只是一个极端贫困的高山拉祜族寨子,以至于在2000年左右,整座寨子都不得不搬迁到公路附近维持生计,而在冰岛崛起后,越来越多的茶农又从南迫新寨回到老寨定居,不光是因为这里有能长出“金叶子”的古茶树,更是因为他们的根在这里,同样的案例,在地界、坝歪等寨子上都有发生。

从世代清贫的山民到生活富裕的茶农,从昔日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到今日名声显赫的大叶英豪,从曾经闭塞落后的东西茶山,到如今茶界皆知的冰岛名寨,在普洱茶产业发展,古树茶价格攀升,和冰岛茶的推动下,勐库茶的故事仍在继续...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